LLC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llc的工作原理

llc的工作原理

llc的工作原理
LLC(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公司法律实体,具有自主权利和责任。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法律实体:LLC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成立,有独立的法律身份,可以拥有财产、进行交易、签订合同以及起诉和被起诉。

2. 有限责任:LLC的股东享有有限责任,其个人财产不会受到公司债务的影响。

即使公司面临破产,股东的个人财产也不会被追偿。

3. 所有权分离:LLC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可以由不同的人或实体持有。

股东可以根据投资金额或其他约定来决定公司的所有权和权益。

4. 资本结构:LLC的股东可以通过出资、购买股权或其他形式注入资本。

资本可以用于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也可以分配给股东作为收益。

5. 管理结构:LLC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经理或董事进行管理,也可以由股东共同参与决策和管理。

公司的管理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6. 税务灵活性:LLC可以根据股东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税务形式,如个人所得税形式或公司所得税形式。

这使得LLC在税收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总之,LLC作为一种经营实体,通过有限责任和法律实体的形式来保护股东的个人财产,同时提供灵活的所有权和管理结构,以及适应不同税务要求的优势。

llc工作原理

llc工作原理

llc工作原理
LLC是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有限责任公司)的缩写,
是一种常见的商业实体类型。

LLC的工作原理是将公司的责
任进行限制,即公司的债务仅限于公司资产,而不会扩展到公司所有人的个人财产。

LLC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要点:
1.独立法人地位:LLC在法律上被视为一个与其所有人分离的
独立实体。

这意味着公司有自己的身份和权利,可以拥有财产、签订合同、起诉或被起诉等。

2.有限责任:LLC成立后,公司债务和责任仅限于公司资产。

这意味着,公司所有人的个人财产通常不会用于偿还公司的欠债。

3.透明度:LLC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对内部经营活动进行披露。

一些LLC选择进行披露,以便公司所有人能够清楚地了解和
监控公司的财务状况。

4.灵活性:LLC的管理和运营通常相对灵活。

公司可以根据需
要设立管理层、制定公司章程、决定利润分配等。

此外,LLC 的所有人可以根据需要决定公司的增减资。

总结而言,LLC的工作原理是将公司资产与个人财产分开处理,从而为公司所有人提供了有限责任的保护。

这种商业实体
类型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采用,因其灵活性和有限责任受到创业者和投资者的青睐。

llc工作原理

llc工作原理

llc工作原理
LLC(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是一种具有限制责任的公司,它的工作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组织。

LLC的基本原理是保护股东或股东利益不受公司法律责任的影响。

LLC公司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股东组成,他们可以具有不同的股份贡献和利润分配权,甚至可以拥有不同的管理资格和职责。

LLC公司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将公司的法律责任与股东的个人责任分开。

这意味着,如果公司受到法律责任,只有公司拥有的财产才会受到影响,而股东的个人财产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股东的个人财产是不可触及的,除非他们自愿投入资金以支持公司。

LLC公司可以根据其章程自由运作,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董事会、董事长和其他管理机构,以管理公司的日常运作。

董事会将负责公司的管理,而股东将负责公司的财务活动,并负责决策。

LLC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其灵活的税收结构。

它允许股东按照他们的股份比例自由分配利润,而无需受到联邦税法的限制。

公司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支付企业所得税。

LLC公司是一种具有限制责任的公司,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公司的法律责任与股东的个人责任分开,以保护股东或股东利益不受公司法律责任的影响。

它具有自由经营和灵活税收结构的优势,是美国和
其他国家/地区许多企业组织的首选。

完整的LLC原理讲解

完整的LLC原理讲解

完整的LLC原理讲解LLC,即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是数据链路层的子层之一,主要负责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

下面将从原理、功能和应用等方面对LLC进行全面解析。

LLC的原理:LLC的设计理念是在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之间提供一个细分的逻辑链路,使得网络层可以根据应用需要选择适合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同时也保证了数据链路的协议独立性,即不同数据链路协议之间的通信不会受到影响。

LLC的功能:1.逻辑链路管理:LLC负责建立、维护和拆除逻辑链路,包括建立链路连接、链路维护和链路释放。

2.数据传输:LLC负责将网络层的数据分割成适当的数据单元,并添加必要的控制信息,然后通过对数据单元进行封装和解封装,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3.流量控制:LLC通过发送和接收窗口的调整,以及利用确认、重传和计时等机制,控制数据链路的流量,防止发送方过载和接收方溢出,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

LLC的应用:1.局域网(LAN):在以太网、令牌环等局域网中,LLC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子层,负责提供逻辑链路的管理和数据传输。

2. 广域网(WAN):在X.25、Frame Relay等广域网中,LLC也承担了逻辑链路的管理和数据传输任务。

3.无线通信:在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中,LLC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之间的无缝对接。

LLC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链路管理和数据传输两方面。

链路管理:当网络层需要建立逻辑链路时,LLC首先根据网络层的要求进行链路建立请求、响应和确认等操作,然后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逻辑链路连接。

在链路连接建立后,LLC根据链路的状态来维护链路的稳定性,一旦链路中断或出现异常,LLC会通过链路维护操作来修复链路或释放链路连接。

数据传输:当网络层需要向对方节点传输数据时,LLC根据链路的状态将网络层的数据分割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单元,并根据链路质量和可靠性要求来添加必要的控制信息。

完整LLC原理讲解

完整LLC原理讲解

完整LLC原理讲解LLC(Load Link Control)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负责数据链路层上的帧同步、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和正确接收。

下面将详细介绍LLC的工作原理。

一、帧同步LLC在数据链路层上进行帧同步,即将数据拆分成多个帧进行传输。

每个帧通常由帧开始标记、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字段、数据字段和帧结束标记组成。

帧开始标记和帧结束标记用于标识帧的起始和结束位置,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用于指示帧的发送者和接收者,控制字段用于控制帧的传输行为,数据字段存储传输的数据。

二、流量控制在通信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速度可能不同,这就需要流量控制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LLC使用了滑动窗口协议进行流量控制,滑动窗口的大小由接收方控制,表示接收方能够接受的最大数据量。

发送方根据接收方发送的确认帧更新发送窗口的大小,并根据窗口大小决定发送数据的数量和速度。

三、差错控制差错控制是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LLC使用了校验序列(CRC)来检测帧的传输错误,并使用确认帧实现可靠传输。

发送方将每个帧附带一个帧序号,接收方收到帧后必须发送一个确认帧回复给发送方,表示成功接收。

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帧,则认为该帧发送失败,会重发该帧,直到接收方发送确认帧。

四、逻辑链路控制逻辑链路控制(LLC)的目标是解决数据链路层的一些问题,包括可靠传输、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等。

逻辑链路控制是在数据链路层的基础上实现的,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和维护两个对等体之间的逻辑链路。

逻辑链路控制有三种工作模式:不可靠传输模式、可靠传输模式和透明传输模式。

不可靠传输模式是指无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传输,只负责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可靠传输模式是在不可靠传输的基础上添加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确保数据的正确和完整传输;透明传输模式提供了无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传输完整性检查的功能。

逻辑链路控制还提供了多路访问和链路状态监测的功能,多路访问可以实现多个终端同时访问一个共享的传输介质,链路状态监测用于监控链路的状态和性能。

llc 电路工作原理

llc 电路工作原理

llc 电路工作原理
LLC电路是一种用于变频调节的开关电源电路,它的工作基
于变压器的原理。

这种电路的核心是一个能够产生高频脉冲的开关器件,通常是MOSFET或IGBT。

通过控制开关管的通断状态,可以实现对输入电源的有效调节。

在LLC电路中,变压器的一侧接收输入电源信号,另一侧用
于输出可调节的直流电压。

开关管的开关状态由一个控制电路控制,该控制电路根据输出电压的变化来自动调节开关管的通断时间。

当输出电压低于设定值时,开关管开启,从而使得输入电源通过变压器传递能量到输出端。

当输出电压达到设定值时,开关管关闭,断开输入电源与输出端的连接。

LLC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
1. 开始时,控制电路检测到输出电压低于设定值,发送信号给开关管。

2. 开关管导通,连接输入电源与变压器的输入端。

电流通过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产生磁场。

3. 由于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磁场会在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该电压经过整流和滤波后成为输出电压。

4. 控制电路检测输出电压达到设定值,发送信号给开关管。

5. 开关管截断,断开输入电源与变压器的连接。

由于电感的特性,变压器的磁场会崩溃,并使得次级线圈中的电流继续流动。

6. 根据电感的自感作用,电流通过磁场的能量得以传输到输出端。

7. 控制电路继续监测输出电压,如有需要,会再次控制开关管导通,周期性地实现能量传输。

通过这种方式,LLC电路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电能转换。

同时,由于采用了变频调节,可以通过调整开关管的通断时间来适应不同的负载要求,达到节能的目的。

LLC工作原理分析

LLC工作原理分析

二、设计举列
2.0 设计步骤 2.1 举例
软开关简介
LLC开关管零电压开通
对于LLC而言,通常让开关管在电流为负时导通。在导通前,电流从开关管的体 内二极管流过,开关管D-S之间电压被箝位在0V(忽略二极管压降),此时开通MOS 管,可以实现零电压开通;在关断前,由于D-S间的电容电压为0v而且不能突变,因 此也近似于零电压关断。 要实现零电压开关,开关管的电压必须滞后于电流。因此必须使谐振回路始终工 作在感性状态。
fs>fR1时工作波形
当fs=fR1及fs>fR1时,励磁电感不参与谐振,其特性就是一个串联谐振的特性。
当fs>fR1时,LLC原边实现ZVS,副边实现ZCS,副边二极管工作在电流断续的状态。
fs>fR1时工作过程
在t0时刻前,Q1关断,Q2导通,谐振电流通过变压器耦合到副边,副边二极管D1关断,D2导通, 向负载传递能量。变压器两端的电压被输出箝位,励磁电流线性增大。
设计相关计算公式
举例
一、已知条件 输入电压范围:350—410Vdc 额定输入电压:395Vdc 额定输出电压:12Vdc(25A) 输出最大功率:Pout=300W 选择谐振频率:fr=115KHz 二、计算
问题讨论 一、输出电流不对称 目前知道有三种原因: 1.变压器输出两个绕组对次级的漏感不对称,可并绕解决。 2.PCB板上变压器与两整流管之间走线长度相差大,PCB排板注意。 3.驱动信号不对称,可试节驱动电路参数使其对称。
fs=fR1时工作过程
当Q1导通后,谐振电流通过Q1反向流通,谐振电流大于激磁电流,副边二极管D1导通向负 载提供能量。
随着谐振电流逐渐 增大,到t2时刻, 谐振电流为正,顺 向流过Q1,直至 Q1关断。

llc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llc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llc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LLC谐振电路是一种能够将输入电能高效转化为输出电能的
电路。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概述:LLC谐振电路由一个能量存储元件(如电感L)和一个能够进行能量传递的谐振电容C组成。

它的工作频率通常
设置在输入电源频率的10倍左右,以实现高效转换。

2. 电荷过程:在电源交流电压的推动下,电流通过输入电感L。

在每个输入电压半周期开始时,电容C通过电感L开始充电。

当电容C充电电压达到电源峰值电压时,电流开始从电容C
流出,并通过弹性元件(如电感L、电容C的等效电感等)形成谐振。

3. 能量传递:在谐振过程中,电容C的电流会通过电感L较
长的时间流动,而电感L则会将较高电容电压逆变到输出端。

这种电流和电压的正反馈作用使得能量有效地传递到输出端。

4. 输出调节:为了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LLC谐振电路通常
还配备了反馈控制电路,通过调节谐振电路的工作频率或占空比来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调节。

总之,LLC谐振电路通过谐振的方式有效地将输入电能转化
为输出电能,通过合理设计电感、电容和谐振频率等参数,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功率转换。

llc电源工作原理

llc电源工作原理

llc电源工作原理
LLC电源是一种常用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输入电压通过整流电路进行整流,得到直流电压。

2. 直流电压经过一个滤波电容,去除其中的纹波成分,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

3. 滤波后的直流电压进入LLC变换器,该变换器由“L”、“L”
和“C”组成。

4. 输入电压经过一个电感,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存储能量。

同时,通过一个谐振电容的支持,控制电感的流动。

5. 控制电路调整电感电流,以保持LLC变换器的谐振频率在
一个稳定的值上。

6. 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经过一个输出电压反馈回路,将电压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开关管,调整输出电压。

7. 输出电压通过输出滤波电感和输出滤波电容进行滤波,去除其中的纹波成分,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

8. 经过滤波后的输出电压供应给负载使用。

通过以上步骤,LLC电源可以实现对输入电压进行高效率的
转换和稳定的输出,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电能需求。

llc电路工作原理

llc电路工作原理

llc电路工作原理
LLC电路工作原理
LLC电路是一种常见的谐振式电路,由电感(L)- 电容(C)- 电感(L)的串联组成。

LLC电路被广泛应用于电源和电能
转换器,能够实现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能量转换。

LLC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断路状态:当输入电压施加到LLC电路上时,最初处于断
路状态。

此时,开关管断开,电感L1储存着一部分电能。

2. 开关管导通:在LLC电路的控制下,开关管导通,使得电
感L1上的电流快速上升。

同时,电容C和电感L2相连接,
形成并联谐振回路。

在此过程中,电感L1和电感L2上储存
的电能开始传递到电容C。

3. 能量转移阶段:当电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开关管断开。

由于电容C的存在,电感L1和电感L2上的储存电能开始通过
电容C进行转移。

此时,电容C的电压达到峰值。

4. 总结电流产生:当开关管再次导通时,由于电压已经降到较低的水平,电感L1和电感L2上的电能被转移到电容C,并
形成反向电压。

这导致电容C上产生总结电流。

5. 能量释放阶段:总结电流开始流向负载,为负载提供所需的能量。

与此同时,电感L1和电感L2上的电流开始减小,直
到再次达到开关管导通的门限值。

通过不断循环以上步骤,LLC电路能够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和稳定的输出。

其谐振特性可以使开关管工作在零电压或零电流开关状态,降低开关管损耗,并实现高效率的能量转换。

同时,LLC电路还具有较低的电磁干扰和噪声特性,使其在工业和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LLC的工作原理

LLC的工作原理

LLC的工作原理LLC(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常见的商业实体形式,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法律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以实现公司和个人之间的法律和财务分离。

1.法律实体:LLC是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与其所有者(成为股东或会员)是分开的,在法律上享有与个人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这意味着LLC能够单独拥有和运作资产、签署合同、被起诉或起诉他人,而与其所有者无关。

2.有限责任:LLC的所有者享有有限责任,这意味着他们的个人财产免于企业债务的责任。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LLC的资产才能用于偿还债务,股东的个人财产通常是受到保护的。

这种有限责任的机制使得LLC成为创业者和投资者的首选商业实体形式。

3.成立程序:要成立一家LLC,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公司名称并进行合法注册。

然后,需要制定并提交公司章程(也称为公司协议),明确公司的规则和管理结构。

在一些国家/地区,还需要进行注册并支付相关费用。

一旦这些步骤完成,LLC就是合法成立的,并获得和个人相同的法律地位。

4.所有者权益:LLC的所有者可以根据其所有的股权比例来分享LLC的利润和损失。

这些比例可以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

此外,所有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如何管理公司的事务,例如决策权和资本投入等。

5.税务灵活性:LLC的税务结构非常灵活。

在美国,LLC可以选择将其视为个人所得税实体,所有者在个人所得税表上报告LLC的收入和损失。

LLC也可以选择将其视为公司,按照公司税率缴纳所得税。

此外,对于只有一个成员的LLC,税务处理可以与个体经营一样。

总而言之,LLC是一种适用于小型企业和创业者的灵活实体形式。

其工作原理包括成立独立法律实体、提供有限责任保护、成立和注册手续、分享利润和损失以及税务灵活性。

通过LLC,创业者可以在法律和财务上分离个人和企业,确保个人财产的安全,并享受灵活的税务安排。

完整llc原理讲解

完整llc原理讲解

完整llc原理讲解LLC(链路层协议)是一种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链路层之间进行通信和协调。

它主要涉及数据的传输、检查和控制,确保可靠的数据传输以及网络的高性能和稳定性。

下面将对LLC的原理进行详细讲解。

首先,LLC协议是数据链路层的子层,主要位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

它提供了一种独立于底层物理传输媒介的通用接口,使网络层能够与不同物理层进行通信。

这意味着无论是使用以太网、无线传输还是其他物理层协议,都可以通过LLC来实现数据传输。

LLC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帧封装:LLC协议将网络层数据封装在帧中,添加了一些控制信息,如源地址、目标地址等。

这样数据就可以被划分成更小的逻辑单元,并可以在物理层进行传输。

2. 帧同步:在数据链路层中,每个帧的开始和结束位置需要通过帧同步进行标识。

LLC协议使用特定的帧同步字符来标识帧的开始和结束。

3. 差错检测:LLC协议在帧中添加了CRC(循环冗余校验)字段,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会计算CRC值,并与接收到的CRC字段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是否被修改或损坏。

4. 流量控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速度不匹配问题。

LLC协议使用流量控制机制,通过发送方发送窗口和接收方提供的确认信息来协调数据传输的速度,避免数据的丢失和堆积。

5. 可靠性:LLC协议通过在帧中添加序列号和确认信息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会为每个帧分配一个唯一的序列号,并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息。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会发送相应的确认信息给发送方,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总的来说,LLC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负责将网络层的数据封装成适合在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帧,并提供了数据的差错检测、流量控制和可靠传输等功能。

通过使用LLC协议,不同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可以更加简单和可靠。

llc电路工作原理

llc电路工作原理

llc电路工作原理
LLC电路是一种用于高频电源转换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


由两个电感和一个电容组成。

LLC电路的工作原理基于谐振现象。

在工作周期的前半段,
开关管触发器打开,电压斜率上升,电流逐渐增加。

在电流达到峰值之后,开关管触发器关闭,电感的储能电流开始流动。

这一过程称为“主谐振”。

接下来,在工作周期的后半段,电容开始放电,使电感的储能电流逐渐减小。

这一过程称为“次谐振”。

通过不断循环这两个谐振过程,LLC电路可以实现高效
率的能量转换。

LLC电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零电压开关(ZVS):在电感和开关管之间使用电容来实现ZVS,能够减小开关损耗,提高效率。

2. 零电流开关(ZCS):通过合理设计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可
以在开关过程中实现ZCS,减小开关管的开关损耗。

3. 无衍射器:LLC电路不需要使用衍射器,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成本。

4. 高效率:由于采用了ZVS和ZCS技术,LLC电路具有很高
的能量转换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总之,LLC电路通过合理控制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利用谐振
现象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

它具有ZVS和ZCS特性,能够降
低开关损耗,提高效率。

同时,由于不需要衍射器,电路结构简化,成本也较低。

llc工作原理

llc工作原理

llc工作原理LLC是Logic Link Control的缩写,是一种层2网络协议,它在IEEE组织定义的网络层架构中,是位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的协议。

简而言之,协议定义了两个技术任务:建立点对点数据传输连接,以及控制传输数据包的顺序。

LLC协议支持点对点数据链路,使数据可以从网络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

LLC 为网络的操作提供了一致性和数据交换的标准。

它为物理链路提供可靠性,并且支持错误检测,确认、以及流量控制。

LLC协议是服务选择协议(SAP)和发控制协议(MAC)两个子层定义的。

LLC子层是一个点对点会话层。

它提供服务等级,允许网络层组件的设备可以直接与网络的物理层设备进行连接。

LLC协议提供了三个基本功能:连接控制,数据编码格式转换和确认。

连接控制的运作方式:当网络的一个节点要求建立与另一个节点的数据连接时,它发送一个报文,命令另一节点接受和确认连接。

当另一节点接受此报文后,它会发送一个确认报文,以此确认连接已建立。

LLC协议允许信息以位序和字节编码格式传输,即使两个设备之间有不同的转换协议,也可以完成数据交换。

协议可以根据应用程序要求来设置编码格式,因此,协议可以允许节点穿越不同的网络,支持不同的的应用程序。

LLC协议支持确认报文功能,它可以确认发送数据包的节点是否收到了指定的数据包。

该功能使传输的数据准确无误,这也是LLC协议的一个重要原理。

确认机制通常会在报文交换系统中使用,用以确认每个报文是否以期望的格式接收到。

LLC协议为网络提供了一种灵活性,它可以支持多种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这使得节点间的通信能够更加便捷高效。

它的这些特性使得它可以在LAN或者MAN环境中,应用于从简单的点对点引导网,到复杂的多层网络拓扑结构中。

不谈计算,精细解析LLC的工作原理

不谈计算,精细解析LLC的工作原理

不谈计算,精细解析LLC的工作原理LLC技术已经普及了,再不会就要落后啦!LLC半桥谐振电路中,根据这个谐振电容的不同联结方式,典型LLC谐振电路有两种连接方式,如下图1所示。

不同之处在于LLC谐振腔的连接,左图采用单谐振电容(Cr),其输入电流纹波和电流有效值较高,但布线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右图采用分体谐振电容(C1, C2),其输入电流纹波和电流有效值较低,C1和C2上分别只流过一半的有效值电流,且电容量仅为左图单谐振电容的一半。

LLC半桥谐振电路基本原理LLC谐振变换的直流特性分为零电压工作区和零电流工作区。

这种变换有两个谐振频率。

一个是Lr 和Cr的谐振点,另外一个谐振点由Lm, Cr以及负载条件决定。

负载加重,谐振频率将会升高。

这两个谐振点的计算公式如下:考虑到尽可能提高效率,设计电路时需把工作频率设定在fr1附近。

其中,fr1为Cr,Lr串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

当输入电压下降时,可以通过降低工作频率获得较大的增益。

通过选择合适的谐振参数,可以让LLC谐振变换无论是负载变化或是输入电压变化都能工作在零电压工作区。

总体来说LLC半桥谐振电路的开关动作和半桥电路无异,但是由于谐振腔的加入,LLC半桥谐振电路中的上下MOSFET工作情况大不一样,它能实现MOSFET零电压开通。

其工作波形图如下:上图为理想半桥谐振电路工作波形图;图中,Vgs1 和 Vgs2 分别是 Q1、Q2的驱动波形,Ir为谐振电感Lr电感电流波形,Im为变压器漏感Lm电流波形,Id1和Id2分别是次级侧输出整流二级管波形,Ids1则为Q1导通电流。

波形图根据不同工作状态被分成6个阶段,下面具体分析各个状态,LLC谐振电路工作情况:T0~ T1: Q1关断、Q2开通;这个时候谐振电感上的电流为负,方向流向Q2。

在此阶段,变压器漏感不参加谐振,Cr、Lr组成了谐振频率,输出能量来自于Cr和Lr。

这个阶段随着Q2关断而结束。

下图3为LLC半桥谐振电路在T0~ T1工作阶段各个元器件工作状态。

LLC工作原理分析

LLC工作原理分析
要实现零电压开关,开关管的电压必须滞后于电流。因此必须使谐振回路始终工作在感性状态。
LLC半桥谐振电路及两个谐振频率
当工作在重载的情况下的时候,由谐振电感(漏感)Lr,谐振电容Cr和负载R1构成串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为 : 当次级整流管不导通时,由谐振电感(漏感)Lr ,激磁电感Lm和谐振电容Cr构成串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为 : 从其本质上看,LLC电路实际上就是有两个谐振点的串联谐振电路。
fs>fR1时工作波形
当fs=fR1及fs>fR1时,励磁电感不参与谐振,其特性就是一个串联谐振的特性。 当fs>fR1时,LLC原边实现ZVS,副边实现ZCS,副边二极管工作在电流断续的状态。
fs>fR1时工作过程 在t0时刻前,Q1关断,Q2导通,谐振电流通过变压器耦合到副边,副边二极管D1关断,D2导通,向负载传递能量。变压器两 端的电压被输出箝位,励磁电流线性增大。
在t0时刻前:上管Q1关断,下管Q2导 通。谐振电流通过Q2流通,变压器向副 边传递能量,副边二极管D2导通向负载 提供能量。变压器原边被副边电压箝位, 激磁电流线性上升。
fs=fR1时工作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t1时刻正好完成半个周期的谐振,谐振电流与激磁电流刚好相等。变压器副边无电流,二极管D2自然关断,实现ZCS。在 死区时间t0-t1时段内,激磁电流给Q1,Q2的输出电容Coss1和Coss2充电,当Coss1两端的电压为0V时,Q1的体二极管导通, 电流通过体二极管流通,在t1时刻让Q1导通,便可实现Q1的ZVS。
在t1时刻,谐振电流反向,正向通过Q1。
fR2<fs<fR1工作过程 由于fs<fR1,开关周期长于谐振周期。因此到t2时刻,谐振电流与谐振电流相等。副边二极管电流降为0,自然关断。此后, Lr,Cr与原边激磁电感Lm构成谐振,由于谐振频率很低,t2-t3的时间远小于开关周期,因此电流近似为线性变化。

存储系统llc工作原理

存储系统llc工作原理

存储系统llc工作原理存储系统LLC工作原理存储系统LLC(Logical Link Control)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在存储系统中,LLC协议被广泛应用于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和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等存储设备中,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存储。

LLC协议的工作原理LLC协议是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一种,它位于OSI模型的第二层。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提供一个透明的数据传输通道。

在存储系统中,LLC协议通常与Fibre Channel或iSCSI等协议一起使用,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存储。

LLC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帧的封装在数据链路层中,数据被封装成帧的形式进行传输。

在LLC协议中,每个帧都包含了一个头部和一个尾部。

头部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尾部则包含了校验和等信息。

2. 帧的传输一旦帧被封装好,它就可以通过物理层进行传输。

在存储系统中,帧通常是通过光纤或者以太网等物理介质进行传输的。

3. 帧的接收当帧到达目的地时,它会被接收并进行解封装。

在LLC协议中,接收端会检查帧的校验和,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如果校验和不匹配,那么帧就会被丢弃。

4. 帧的处理一旦帧被接收并通过校验,它就会被传递给上层协议进行处理。

在存储系统中,LLC协议通常与Fibre Channel或iSCSI等协议一起使用,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存储。

LLC协议的优点LLC协议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可靠性高LLC协议通过校验和等机制,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这样可以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 流量控制LLC协议可以通过流量控制机制,控制数据的传输速度,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拥塞等问题,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3. 透明性好LLC协议可以在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提供一个透明的数据传输通道,使得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物理层和网络层的影响,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llc电源谐振电容上的波形

llc电源谐振电容上的波形

llc电源谐振电容上的波形
摘要:
1.LLC 电源的基本原理
2.LLC 谐振电容上的波形特点
3.波形对LLC 电源性能的影响
4.结论
正文:
一、LLC 电源的基本原理
LLC(L 谐振)电源是一种采用谐振技术实现的高效直流变换器,其工作原理是在一定的开关频率下,通过调整电感和电容的比值,使电路工作在谐振状态,从而实现高效的能量传递。

LLC 电源具有开关损耗低、效率高等优点,在高压大功率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二、LLC 谐振电容上的波形特点
在LLC 电源中,谐振电容的波形是关键参数之一。

根据电容上的波形,可以将LLC 电源分为三相三电平和单相两种。

在三相三电平LLC 电源中,谐振电容上的波形通常为正弦波,且具有三个电平。

而在单相LLC 电源中,谐振电容上的波形为方波。

三、波形对LLC 电源性能的影响
谐振电容上的波形对LLC 电源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波形会影响到电路的效率。

当电容波形为正弦波时,LLC 电源的工作效率较高;而方波则会降低电路的效率。

其次,波形还会影响到电路的输出电压纹波。

正弦波电容
的输出电压纹波较低,而方波电容的输出电压纹波较高。

四、结论
总之,LLC 电源谐振电容上的波形对电源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容波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LC工作原理详细讲解要了解LLC,就要先了解软开关。

对于普通的拓扑而言,在开关管开关时,MOSFET 的D-S间的电压与电流产生交叠,因此产生开关损耗。

如图所示。

为了减小开关时的交叠,人们提出了零电流开关(ZCS)和零电压开关(ZVS)两种软开关的方法。

对于ZCS:使开关管的电流在开通时保持在零,在关断前使电流降到零。

对于ZVS:使开关管的电压在开通前降到零,在关断时保持为零。

最早的软开关技术是采用有损缓冲电路来实现。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它是将开关损耗转移到缓冲电路中消耗掉,从而改善开关管的工作条件。

这种方法对变换器的效率没有提高,甚至会使效率降低。

目前所研究的软开关技术不再采用有损缓冲电路,这种技术真正减小了开关损耗,而不是损耗的转移,这就是谐振技术。

而谐振变换器又分为全谐振变换器,准谐振变换器,零开关PWM变换器和零转换PWM变换器。

全谐振变换器的谐振元件一直谐振工作,而准谐振变换器的谐振元件只参与能量变换的某一个阶段,不是全程参与。

零开关PWM变换器是在准谐振的基础上加入一个辅助开关管,来控制谐振元件的谐振过程。

零转换PWM变换器的辅助谐振电路只是在开关管开关时工作一段时间,其它时间则停止工作。

全谐振变换器主要由开关网络和谐振槽路组成,它使得流过开关管的电流变为正弦而不是方波,然后设法使开关管在某一时刻导通,实现零电压或零电流开关。

对于LLC而言,通常让开关管在电流为负时导通。

在导通前,电流从开关管的体内二极管流过,开关管D-S之间电压被箝位在0V(忽略二极管压降),此时开通二极管,可以实现零电压开通;在关断前,由于D-S间的电容电压为0v而且不能突变,因此也近似于零电压关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实现零电压开关,开关管的电压必须滞后于电流。

因此必须使谐振槽路始终工作在感性状态。

对于LLC,其变压器可以等效为激磁电感与理想变压器的并联。

当工作在重载的情况下的时候,由漏感,谐振电容和负载构成串联谐振回路。

谐振频率为:当LLC工作在空载的时候,由漏感,激磁电感和谐振电容构成串联谐振回路。

谐振频率为: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在空载时的谐振频率要低于带载时的谐振频率。

从其本质上看,LLC电路实际上就是有两个谐振点的串联谐振电路。

对于谐振电路而言,要使其呈现感性状态,必须使外加激励的频率高于谐振频率。

因此对于LLC,其最小开关频率不能低于fR2. 从开关频率与谐振频率的关系来看,LLC的工作状态分为fs=fR1, fs>fR1,fR2<fs<fR1三种工作状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fs=fR1时的情况,此时LLC工作在完全谐振状态。

下面是当fs=fR1时的工作波形。

在t0时刻前。

上管Q1关断,下管Q2导通。

谐振电流通过Q2流通,变压器向副边传递能量,副边二极管D2导通向负载提供能量。

变压器原边被副边电压箝位,激磁电流线性上升。

由于fs=fR1,在t1时刻正好完成半个周期的谐振,谐振电流与激磁电流刚好相等。

变压器副边无电流,二极管D2自然关断,实现ZCS。

在死区时间t0-t1时段内,激磁电流给Q1,Q2的输出电容Coss1和Coss2充电,当Coss1两端的电压为0V时,Q1的体二极管导通,电流通过体二极管流通,在t1时刻让Q1导通,便可实现Q1的ZVS。

当Q1导通后,谐振电流通过Q1反向流通,谐振电流大于激磁电流,副边二极管D1导通向负载提供能量。

随着谐振电流逐渐增大,到t2时刻,谐振电流为正,顺向流过Q1,直至Q1关断。

t3-t4为死区时间,过程与t0-t1时段相同。

随后下管Q2开通,开始另一半周的工作,其过程与Q1导通期间的过程相同。

从上面的波形可以看到,当fs=fR1的时候,原边电流波形为正弦波,Q1,Q2都是ZVS,副边二极管D1,D2都是ZCS。

好久没更新了,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在fs>fR1时的工作情况。

当fs=fR1,fs>fR1时,励磁电感不参与谐振,其特性就是一个串联谐振的特性。

在t0时刻前,Q1关断,Q2导通,谐振电流通过变压器耦合到副边,副边二极管D1关断,D2导通,向负载传递能量。

变压器两端的电压被输出箝位,励磁电流线性增大。

到t0时刻,下管Q2关断。

原边谐振电流向Coss1和Coss2充电,使Q1两端电压在死区结束前能降到0。

由于fs>fR1,此时谐振电流大于励磁电流。

因此谐振电流迅速减小到励磁电流。

在谐振电流减小到励磁电流前,变压器副边仍有电流流动,变压器原边仍被箝位,因此谐振电流的下降斜率为(Vc-n.Vo)/Lr, Vc为谐振电容上的电压。

副边整流二极管D2上的电流逐渐减小,当协整电流等于励磁电流的时候,D2的电流减小到0,实现ZCS.在t1时刻前,Q1两端的电压为零,励磁电流通过Q1的体二极管流通。

此时使Q1开通,Q1便是ZVS。

Q1导通后,Ls,Cr开始另一半周的谐振。

副边二极管D1导通。

在t2时刻,谐振电流反向。

直至t3时刻Q1关断,开始另一半周的工作,其工作过程与t0-t3相同。

由上面的分析和波形可以看出,当fs>fR1时,LLC原边实现ZVS,副边实现ZCS,副边二极管工作在电流断续的状态。

我们再来看一下当fR2<fs<fR1时候的情况。

当fR2<fs<fR1时,开关周期长于谐振周期,原边激磁电感将参与工作。

这种工作状态,也正是LLC与传统的串联谐振电路的区别所在。

在t0时刻,上管Q1导通,下管关断。

Ls与Cr谐振,谐振电流反向流过Q1,副边二极管D1导通,向负载提供能量。

变压器原边被输出箝位,励磁电流线性增大。

在t1时刻,谐振电流反向,正向通过Q1。

由于fs<fR1,开关周期长于谐振周期。

因此到t2时刻,谐振电流与谐振电流相等。

副边二极管电流降为0,自然关断。

此后,Ls,Cr与原边激磁电感Lp构成谐振,由于谐振频率很低,t2-t3的时间远小于开关周期,因此电流近似为线性变化。

在t3时刻,Q1关断。

原边电流向Coss2充电,使下管Q2能实现零电压开通。

t4时刻,Q2导通,开始另一半周的工作。

其过程与t0-t4相同。

对于LLC的参数设计,主要是确定:1,所希望的特性,轻载和满载的特性,取决于K和Q;2,工作点,开关频率是高于谐振频率还是低于谐振频率,主要取决于变压器的匝比;3,确定参数,漏感和励磁电感的大小,谐振电容的容值。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LLC变换器最关键的LLC谐振槽路的设计。

对于半桥网络,只提供一个频率可变,50%占空比的方波激励。

对于理想变压器和输出整流网络,其增益是固定不变的。

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LLC谐振槽路的特性及设计,我们需要简化LLC谐振槽路的输入输出模型。

对于谐振槽路,起主导作用的是激励的基波成分。

因此我们用基波等效(FHA)来等效输入模型。

上面是一个LLC的电路,我们可以等效为如下的等效电路。

对于谐振槽路的输入端,也就是Q1,Q2连接点,我们通常称为半桥中点,其电压波形为一个幅值为Vdc的方波,经过傅里叶分解,我们可以得到它的基波为:其有效值为由于变压器副边绕组的电流为正弦波,对于全桥整流电路,此分析同样适用于全波整流,因此得到输入输出的等效后,我们可以计算谐振槽路的增益。

从归一化的增益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影响LLC增益的因素有fn,k,Q. 对于fn,通常我们希望它稳态时为1。

所以我们先来讨论下k的影响。

我们可以改变k的数值,得到不同的Q值曲线图。

从上面不同的Q值曲线上,我们可以看到,k值越小,Q值曲线越陡峭,要获取相同增益时,频率变化越小。

那么K值是不是越小越好呢?答案是K值并不是越小越好。

K值越小,意味着相对于相同的Lr, 励磁电感Lm要越小,开关管的损耗会增大。

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把K值取在3-7之间。

当我们确定K值后,就可以得到一组Q值曲线。

我们如何去理解这个Q值曲线呢?当我们的输入和输出电压固定的时候,并且变压器变比固定的时候,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是可以得到一个固定的我们所需要的谐振槽路的增益M。

当对应于某一个输入电压时,我们需要谐振槽路提供的增益为Mx.我们可以在Q值曲线上画一条Mx的直线,Mx这条直线和Q值曲线相交的点,就是LLC 在不同负载下的工作点。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负载增大时,Q值也增大,Q值曲线左移,Q值曲线与Mx相交点的频率是降低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负载增加的时候,LLC的工作频率是减小的。

从物理意义上来讲,当负载阻抗Rac减小的时候,Lr与Cr构成的串联谐振回路上的阻抗也要减小,以维持Rac上得到的分压不变。

只有通过降低频率才能使Lr和Cr构成的串联阻抗减小。

因此,当负载加重时,LLC的开关频率是减小的;当负载减轻的时候,LLC的开关频率是增大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输入输出电压,负载以及变压器变比确定的时候,LLC的开关频率就确定了,也就是LLC的工作点是确定的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调整这个工作点呢?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LLC的工作点与增益有关。

当谐振参数确定后,唯一能改变增益的就是变压器的变比。

因此要改变LLC 的开关频率,只有通过改变变压器的匝比来实现。

对于LLC,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Q值。

我们来看一下熟悉的Q值曲线,从曲线上我们可以看到,Q值越小,Q值曲线越陡峭,Q值曲线的右侧为ZVS区域。

因此我们可以找到Q值取值的最大值Qmax,它为LLC最大的直流增益Mmax与Q值曲线相交的最大值,这一点是保证在Mmax下,也就是对应最小频率下能实现ZVS的临界条件。

如果选择的Q值大于Qmax, LLC将会进入ZCS 区域。

可以通过对LLC谐振槽路的等效阻抗推导出Qmax.在设计中,为了留有一定的裕量,我们通常取Q值为Qmax的90%-95%。

不管在哪个频率段,副边二极管始终是ZCS。

对于单个次级二极管而言,电流始终是断续的。

不知道你为什么觉得是0.5fr1?0.5fr1也不一定就大于fr2,这要看Lm和Lr的比例。

对于死区时间,是llc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跟励磁电流,MOSFET的输出电容和线路寄生电容有关。

要使llc实现软开关,就要使得在死区时间内,励磁电流能抽走或者充满MOSFET的输出电容和线路上的寄生电容,才能使得LLC的mosfet的D-S两端电压能达到0v。

但是如果死区时间太大的话,会使得半桥的电压利用率降低,使得原边电流增大,不利于提高效率。

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死区时间。

不过由于LLC变压器的励磁电感比较小,励磁电流比较大,死区时间比较小。

对于OCL,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

负载电流的平均值是由负载决定的,但有效值是随波形变化的。

在开关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由于原边电流连续,副边电流相对比较平缓,有效值较低,效率相对会比较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