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牟晓玥
概要:由于各所高校师资、场地器材的限制,许多学生喜爱的项目都无法全面
开设,产生了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学校现实安排的不协调之间的矛盾,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科学发展”的教育原则。
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安排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上开设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课程结构体系,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
从2007年开始,结合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
中全面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在仅仅半年时间里,国家政府和教育行政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措施以及活动的目标和标准,充分显示了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并把此项活动作为学校体育能否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
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相关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
由于我国地域性差异性较大,整体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不发达地区与其他发
达地区和城市就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而言,在观念的转变、硬件条件的配置、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员数量与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加上现有的高校层次结构参差不齐,由原来的中专升格而成高职院校和新兴的民办高校刚刚跻身于高校行列,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甚至高校体育工作如何开展还需要不断探索,致使普通高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重点高校和办学时间早一点的本科院校开展的情况相对较好,而其他的专科院校、高职学院以及民办高校则不能很好地开展,但就整体情况来说未能形成长效机制,没能达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预期目标。
一、在师资力量、体育基础设施、体育教学经费等各方面配置还不均衡。
对于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分配、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都产生很大的局限性。
二、仍然存在“重口号,轻实施”的现状,在活动期间宣传力度很大,活动过
后难以坚持,返回原状。
加之当地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对阳光体育运动缺乏监管,使得阳光体育运动流于形式。
三、基于大学生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影响,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实质的贯彻
还不够深入,体育教师对广大学生形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又缺乏正确的引导,使得广大大学生主动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意识淡薄。
四、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式仍不完善,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科学发展”的教育原则。
五、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体育课程考核的激励与评价机制还不健全。
2.2 影响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2.2.1 学校和家庭重视因素
从对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对身体素质和身体锻炼的重视程度的调查来看,由于迫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压力,辅导员(班主任)在注重班级管理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狠下功夫,而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步提高,在不太重视和不重视的程度比重分别达到了54.65%和17.79%,整体比较重视的不足30%;家长
对于子女的身体条件状况还是比较关注的,所以对身体素质和身体锻炼的重视程度要好于辅导员(班主任),但重视的程度仍显不足。
2.2.2 师资力量、体育基础设施、体育经费投入等因素
很多高校由于扩招后,体育健身场所与器材的增加没有跟上学生数量的增加,
开设的选项课程仅局限于球类、田径、武术、健美操等基础课程,加上每次课都有几百人共同上课,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参加自己最喜爱的运动项目,练习的强度和密度都很小,从而放弃了体育锻炼,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2.3 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因素
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开设田径、体操等发展全
面素质的基础课程,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项目并不受学生欢迎。
原因是田径项目过于枯燥和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操项目对身体要求的特殊性有时会出现危险动作,使学生不敢轻易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所高校师资、场地器材的限制,许多学生喜爱的项目都无法全面开设,产生了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学校现实安排的不协调之间的矛盾,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
“科学发展”的教育原则。
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安排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上开设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课程结构体系,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
3 结论与建议
4.1 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学生体育锻炼创造更良好的氛围
4.2 加强对各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管,保障学生充足的锻炼时
4.3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4 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学生学习兴趣、身心发展和终身体育的需要
4.5 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线建立和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许之屏等.美国 SPARK项目对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8(11):42-44
[2]何步文,王世哲,刘万武.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4):20-22
[3]张辉.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J].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