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的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歌行的翻译
《燕歌行》这首诗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使苦与乐、庄严与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此。

结句借古喻今,点出朝廷因用人不当所造成的恶果,比一般因靖边而思名将的含义更为深刻。

全诗形象鲜明,气势奔放,四句一韵,流转自然。

下面是燕歌行高适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存有从元戎薛仁贵而还者,并作《燕歌行》当众婉。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蔡国用民不聊生,天子非常获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曝光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竭关山未援救。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眸。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出征痛,至今犹忆李将军。

作者:
元稹(-)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沧县)人。

少性拓落,不拘小节,奸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离。

后举有道,授封丘尉。

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

后擢光禄大夫。

负气敢言,权将近侧目。

李辅国懒其才。

蜀乱,累迁蜀、彭二州刺史,迁于西川节度
使。

还,为左贫骑著常侍。

永泰初卒。

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神气。

遭到时多难,以功
名自许。

年五十,始学为诗,即为工,以气质自低,多胸臆间语。

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
播吟玩。

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可以,酒酣尼里地人,慷慨悲歌,燕子怀古,人莫测也。

中间酬唱颇多。

边塞诗与岑参合称,并说“高岑”,存有《高常等待集》。

今存有诗文等
二十卷,及选好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注释:
燕歌行:乐府《二者和歌·平调曲》题名。

以三国时曹丕所并作二首为最早,均写下
女子想念长途跋涉的丈夫,为较晚的七言诗体。

后人所写多写下叛戎之事。

以唐元稹诗最
为知名。

开元:玄宗年号。

元戎:主帅,此处指幽州节度使张死守珪。

汉家、汉将:均借汉指唐。

烟尘:烟,狼烟烽火;尘,战场上卷起的尘土。

指战争。

残贼:凶残的敌人。

民不聊生:指广行,挥洒。

赐颜色:犹赏脸。

摐金伐锣:鸣金击鼓。

筹钱表示兵当兵。

金,形如锣小而的队伍乐器。

碣石: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校尉:仅次于将军的武官,泛指边防长官。

羽书:上插羽毛以示紧急的军书。

瀚海:小沙漠。

单于:借匈奴君主指敌方首领。

猎火:战火。

古人以“会猎”并作战争的借代言。

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

极边土:即将来临边疆的尽头。

胡骑:敌人的骑兵。

凭陵:同“冯陵”,袭扰。

斗兵稀:战斗的士卒愈来愈少。

应上句“半死生”。

铁衣:借指披上铁甲的战士。

玉箸:玉做筷子,比喻女子的双泪。

城南:借指家乡。

蓟北:在今天津市蓟县。

泛指东北边地。

三时:即为整天。

一天分早、中、晚三时。

李将军:李广,汉武帝时名将。

译文:
开元二十六年,有位朋友跟随大将出征塞外归来,写了《燕歌行》给我看。

我有感于征伐戍守的军投之事,因而作了这首诗与之唱和。

在本朝荒凉的东北边关,硝烟弥漫,本朝大将拜见家乡,回去清剿暴虐凶残的敌人。

男子汉本来就看重,纵横驰骋上战场,天子又特别赏识给予荣光。

队伍敲打钲月琴驶往三海关,旌旗迎风招展,绵延盘绕在碣石间。

边塞校尉的紧急文书,飞过浩瀚的大漠,敌人燃起的战火照亮了阴森的狼山。

边境之地,多么辽远;山川孤独,荒无人烟。

敌骑猖狂,恣意侵犯;挟风裹雨,气势汹汹。

士兵们在前线搏杀,已经半死半生,将帅们在营帐中看看美人歌舞。

秋天将尽的大漠上,边地的荒草一片枯萎;落日映照的孤城里,已经没有多少士兵可以作战。

颇受皇帝的恩德礼遇,不把敌寇放在眼里;在关山奋斗列阵,仍没能冲破敌军重重包围。

身披铁甲的战士,长期戍边非常辛苦;家中的妻子怨恨别离,日日垂泪何其伤心。

少妇在城南思念役夫,愁肠寸断;征人在辽远的蓟北空自转头。

塞上长风万里,哪能载我飞度这遥远的路途;边地茫茫苍苍,一无所有。

白日列阵沙场,杀气腾腾天昏地暗;夜晚军营中戒备森严,警报频传。

刀光剑影血雨纷纷,誓死报国岂是为了个人的功勋?
谁无人知晓沙场出征千辛万苦,人们至今还想念李广将军。

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这首诗主要的.表现手法就是什么?
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之情。

⒉运用对照手法,深化作品主题;
⒊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二、恳请品酒“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
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三、“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荒芜、衰败、冷落、凄凉、雄浑、深远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
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四、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相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靠近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当官士兵非要
赏析
诗意在感叹出征之痛,抨击将领自豪轻敌,酒色渎职,导致战争失利,并使战士受到
至很大痛苦和牺牲生命,充分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相同,庄重与酒色截然不同的现实。

诗虽著成边战,但重点无此民族矛盾,而是嘲讽和怨恨寡战士的将领。

同时,也写
下了为国御敌之辛勤。

主题仍就是雄浑高亢,无私凄美。

全诗简炼地描写了一次战争的全过程。

开头八句写出师,说明战争的方位和性质:“嘟鸱ス南掠芄兀旌旗逶迤碣石间”。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危急和失败,战士们出生入死,将军们荒淫无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第三段十二句,写被围
战士的痛苦:“铁衣远戍辛勤久”,以及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死节从来岂顾勋”,“相看白刃血纷纷。

”另方面也写征夫思妇久别之苦,边塞的荒凉,渴望有好的
将军来领导。

诗的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用韵平仄相间,
抑扬有节,音调和美。

是边塞诗的大名篇,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