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1982年的文学定位及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literary 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ngya in
1982
作者: 蔡译萱
作者机构: 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辽宁鞍山114007
出版物刊名: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72-79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3期
主题词:�萌芽》 1982 80年代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摘要:"文革"结束后,中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杂志《萌芽》于1981年复刊。

由于原始材料有限,本文以1982年第3期至第12期的《萌芽》为讨论中心,以1982年《萌芽》的封面、插图、栏目设置以及编辑主张为切入点,分析复刊后的《萌芽》如何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

同时,通过作者群和读者群来分析《萌芽》如何以这种身份参与到杂志外部的"主流文学"空间,共同构建80年代初期的"主流文学"。

虽然《萌芽》将作者群与读者群定位在青年这一群体,试图创造出新文学,但80年代"主流文学"的特征依旧烙印在《萌芽》上,使《萌芽》成为一个新旧混合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