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浦镇台风灾害与林业持续发展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浦镇台风灾害与林业持续发展建议
摘要随着全球温度的不断攀升,气候问题已席卷全球。
伴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台风发生得越来越频繁,台风带来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大。
通过对台风多发地苍南县沿浦镇的实地调查,针对台风带来的损失(特别是2006年的8号“桑美”台风)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就如何更好地应对台风,推动台风多发区林业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台风;林业;损失;防御;建议;沿浦镇
我国现阶段气候变化多端,台风频繁光顾我国的沿海地区,这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对一些台风多发地来说,高频率和高破坏度的台风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制定健全的抗台风机制,改革台风多发地的林业产业结构,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1沿浦镇概况
沿浦镇距苍南县城30.8km,东与下关镇澄海接壤,南向沿浦港的广阔海涂,西连福建省福鼎市,北邻蒲城乡、马站镇。
陆地面积34km2,海岸线长25km。
耕地面积749.63hm2,人均346.67m2;林地(荒山)面积2 334.80hm2,人均987.67m2,其中公益林面积2 157.07hm2。
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制盐场,共5 467户、21 364人。
沿浦镇自然条件优越,东部为丘陵山地,北部是马站平原,西邻高山,南属滨海涂地。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8.1℃,最高陆域气温35.7℃,最低气温2.2℃,年无霜期达300d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1 368.5mm。
主要灾害气候有旱灾、台风和暴潮。
其中台风每年影响1~5次,7~8月最多,9月次之。
沿浦镇产业结构中,渔业所占比例最大,为30%,主要包括海水养殖业、捕捞业;其次是农业,占23%,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第3,占20%,主要包括林木加工、经济林建设及产品销售;工业第4,占18%,主要包括制造业、商业、手工业;其他产业只占9%。
2沿浦镇台风受灾案例村基本情况
2.1牛乾村
牛乾村是沿浦镇所有行政村中地理位置最高的1个村,海拔671m,辖5个自然村,总面积1.32km2。
全村287户,1 252人。
全村共有水田30.80hm2,园地36.20hm2,宜林山地520.93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462.00hm2,拥有1个天然山湖(龙船湖)和1个小型水库。
常驻南京军区直属部队海、陆、空官兵200多人。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 350元,处于苍南县中等水平。
主要收入来源为林业、种植业、在外制鞋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
林业主要有茶叶、松木;种埴业主要有水稻、蘑菇、番薯、蔬菜、蚕豆等经济作物。
在外制鞋业是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全村有600多人在外地,如马站、灵溪、温州、东莞、深圳、福州等地开皮鞋店、创办制鞋厂等。
该村年收入在1 500元以下的有18户、45人。
森林覆盖率68%,2006年“桑美”台风损害该村山林123.33hm2,造成林业经济损失30多万元。
2.2界牌村
界牌村因地处浙闽交界处而闻名,拥有良好的深水港湾,主要以海水网箱养殖和林业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界牌村总户数82户,总人口348人,其中外出打工人数为57人。
总耕地面积19.27hm2,人均耕地553.33m2。
山林面积81.60hm2,人均山林3 828.67m2,其中四季柚示范基地18.67hm2,荔枝6.67hm2。
200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 797元。
2006年,因受“桑美”台风袭击,四季柚、荔枝、水蜜桃、马蹄笋等经济林损失严重,直接林业经济损失近112万元,同时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
3台风灾害对沿浦镇和农户的影响分析
3.1“桑美”台风发展过程和总体影响分析
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于8月10日下午2时开始正面袭击苍南县,17时25分,台风在沿浦镇登陆,50年不遇的第8号超强台风使得沿浦镇遭受了建国以来未遇的特大狂风暴雨洪水袭击。
此次台风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风力大,持续时间长。
超强台风“桑美”,8月5日20时生成,8日加强为强热带风暴,9日发展成台风,9日20时加强为超强台风,近中心风力60m/s,登陆时风力17级(68m/s),中心气压920hPa,登陆时的中心气压和最
大风速均为建国以来最强。
二是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
此次台风过程雨量大,沿浦镇出现特大暴雨。
据苍南县水文部门实测,10日12时,苍南县各地开始降雨,过程降雨量大,1h实测雨量超过100mm。
三是沿海潮位高、风浪高。
由于受登陆时超强风力和超低气压及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10日22时,潮位达6.05m,超警戒潮水位0.45m;台风登陆时海浪高达4~6m。
四是家毁、人亡,损失惨重。
“桑美”台风到来,沿浦镇19个行政村、1个制盐场均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受灾人口达 5 800户,2.2万人,共死亡9人(其中1人为无名氏),失踪1人,重伤45人,房屋倒塌1 395间,损坏5 577间。
直接经济损失45 250万元。
农林牧渔业损失惨重,通讯、电力、交通基本停业。
3.2“桑美”台风对沿浦镇林业造成的损失
“桑美”台风使沿浦镇的林业生产遭受严重的损失。
全镇19个行政村,四季柚挂果全部脱落,30多年的松林,胸径在20~30cm粗,从离地面1.5m~2.0m处成片折断,没有折断的松林过2个月或到来年成片枯死,看似火烧。
百年古树,如小叶榕和枫香枝干折光,硬阔树木连根拔起。
全镇山林受害面积达1 301.67hm2,消耗活立木22 081m3,森林覆盖率从72%下降到55%,严重破坏了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
3.3台风灾害对沿浦镇经济的影响分析
3.3.1近5年来台风灾害对沿浦镇造成的损失分析。
2003年,14号台风“云娜”等使部分农作物生长遭受破坏。
2004年,18号台风“艾利”等使部分农作物被破坏。
2005年,5号台风“海棠”、19号台风“龙王”,带来了强降水,排水成了问题,种植的农作物被淹,引起农作物的绝收。
2006年,8号台风“桑美”,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害,房屋倒塌100多间,建筑、财务损失每户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死亡2人(老人),经济损失近几千万元,其中林业经济损失30%。
2007年,13号台风“韦帕”、16号台风“罗莎”、9号台风“圣帕”未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农业经济作物绝收,如水稻、榨菜等,林业损失不大。
近5年沿浦镇因台风造成的损失如图1所示。
3.3.2改革开放以来台风对沿浦镇林业经济的影响分析。
改革开放前,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和林业为主,包括水稻、地瓜、松枝、木片、茶叶等,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因为林业生产周期慢,台风对林业的影响非常大,一旦发生台风,林业和农业就难以避免受到损害,家庭收入也就因此断了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经济收入在家庭经济收入中的比例逐步减少,主要以生态建设为主。
现阶段农民经济收入以养殖业、外出打工为主(图2)。
4提高台风多发地区应对台风能力的建议
4.1建立早期预警机制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
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
政府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代替常用的通讯设备,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
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4.2努力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
加大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深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利用气象、教育、新闻等资源,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全社会,尤其是对农民、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
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及时开展气象灾害分析评估,做好相关科学解释和说明工作,增强公众抗御各类气象灾害的信心。
4.3不断强化防台减灾基础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海堤、水库、防风林、城市排水设施、避风港口、紧急避难场所等应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及时疏通河道,抓紧进行病险水库、堤防和海塘等重要险段的除险加固,保证工程设施防灾抗灾作用的有效发挥。
按照国家规定的防台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在各类建筑物、设施和场所安装防台装置,并加强定期检测。
针对台风、灾害强度增加、损失加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订防风标准,切实提高对台风的综合防御能力。
5促进台风多发地区的林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5.1加强思想宣传,提有利于供林业灾后重建的措施
沿海台风多发地的灾区人民,由于经常性的受台风侵袭,原本发展不错的林业经济经历一次台风后就可能要重新开始。
在这些台风多发地,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因此,要加大宣传教育,提供有利于林业重建的政策,拉动受灾人民投身林业灾后重建工作。
一是组织各村灾后重建领导小组,认真做好风倒、风折木的采伐清理工作,减少林下可燃物。
二是林木受灾村民可单户或联户到镇政府办理《苍南县风倒木、风折木采伐专用申请表》,经镇政府审核后办理采伐许可证,县内运输的给予开具县内运输专用证明单,输出外省、县的凭证明单转办外省、县木材运输证。
三是对能存活的林木要予以保存,对哄抢和借机乱砍滥伐的行为,以及在运输过程中不能提供运输证明的,要按有关法律规定从严查处。
四是各村护林员必须到岗到位,认真巡查,发现无证采伐或收购的及时报告人民政府。
五是已审批采伐的要按规定地点地段进行采伐,不得跨地段砍伐,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员随时督查,维护灾后林业稳定。
5.2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自然灾害对林业的影响非常大,特别对于沿海地区来说,经常性的台风对这里的农业造成的多是毁灭性的破坏。
单一的林业经济结构必然导致应对台风能力的低下,一旦台风来袭,就很难弥补林业受灾的创伤。
只有改变原本单一的林业生产结构,多发展防御抗台(沿海防护林)或受台风影响小以及能躲开台风多发期的防护林和经济林树种,台风多发地的林业生产建设才能稳步、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5.3积极实施倾斜政策,加大对林业生产的支持力度
要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林业的支持和保护,逐步形成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加大对农村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林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重视基础教育和林业技能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素质。
此外,要落实对困难户的帮扶措施,以帮带、培训等方式,提高困难户们发展林业的能力或技能,加快农村林业生态基础建设步伐。
5.4针对抗台防御关键,加大沿海防护林建设
根据沿浦镇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解决观念、信心、方向、目标、措施等问题,以真正唤起农民建设沿海防护林的意识。
克服灾后重建的多重困难,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思维,创新思路,进一步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原理,对科技兴林的战略决策进行宣传发动,切实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林业生产,加强沿海防护林设施规划,
加大建设力度,认真做好沿海防护林和生态建设总体规划,逐年分期完善造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