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近似数的计算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近似数的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近似数的概念;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技巧。
2.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及如何计算。
应用技巧。
2.教学难点
如何使用近似数计算。
三、教学方法
1.教师讲述法。
2.小组合作探究法。
3.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一些重量较大的物品,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
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答案,并解释为什么认为它们如此重。
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估计重量时使用了近似数。
2.概念讲解
近似数是一个数字或数的组合,用于表示在不确定或未知情况下的估计数量。
例如,考虑一条 2.3 公里长的小路,我们可以估计它长约 2 公里或 3 公里。
这就是近似数。
3.计算方法
(1)取位法
例如:342.91≈ 343;20.01≈ 20;555.98≈ 556。
(2)专项估算法
例如:题目求23.85+15.46≈ 24+15=39。
4.应用技巧
(1)记住数的估算值。
(2)需要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3)记住估算数值与实际数值之间的差值。
5.练习
例1: 45.78+22.38
解:估算45.78≈ 46,22.38≈ 22,则45.78+22.38≈ 46+22=68。
例2: 23.98+85.15
解:估算23.98≈ 24,85.15≈ 85,则23.98+85.15≈
24+85=109。
例3: 0.37+1.46
解:估算0.37≈ 0.4,1.46≈ 1.5,则0.37+1.46≈
0.4+1.5=1.9。
6.总结与拓展
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你们掌握了什么?通过估算近似数,你们可以快速地得出正确的答案,降低了计算的难度。
你们可以运用这些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基本原理。
五、课堂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情境教学法。
尤其是在小组合作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得到有效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