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苏教
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包含《山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古诗欣赏”。
《山行》详细内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详细内容: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学会通过注释、背景了解古诗的含义,提高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理解两首古诗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注释、背景理解古诗,提高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两首古诗,注意字音、停顿、语调。
3. 课文解析:
(1)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逐句解析诗句含义,通过注释、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3)分析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例题讲解:以《山行》为例,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1. 《古诗二首》
2. 内容: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 知识点:韵律美、意境美、注释、背景。
八、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背诵《山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2)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结合诗句进行说明。
2. 答案:
(1)见板书设计。
(2)结合诗句分析,例如:《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了古诗的欣赏方法。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
(1)了解其他季节的古诗,进行比较欣赏。
(2)开展“我心中的古诗”主题活动,让学生创作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
5. 板书设计的知识点布局。
6.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的深度。
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古诗二首》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诗句的字面意思,还应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例如,《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可以解析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独特
情感,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
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如平仄、对仗等,增强学生对古诗节奏感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和层次性。
例如,第一条目标“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应细化到能够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汇,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境,并能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准确背诵。
这样的目标制定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教学难点通常是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如古诗的背景知识、深层次的意境理解等。
而重点则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如诗句的基本意思、韵律特点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难点提供更多的辅助材料和解释,对重点内容进行反复强化。
四、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应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从基本的字词理解到诗句意境的深入探讨。
例如,可以设计“找出诗句中的意象并分析其作用”这样的题目,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分析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板书设计的知识点布局
板书设计要清晰、系统,将课程的关键知识点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对于《古诗二首》的板书,可以按照诗句、注释、韵律特点、意境分析等模块进行布局,使学生在视觉上能够直观地把握课程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的深度
作业设计应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又能够适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题目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如要求学生比较《山行》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的异同。
答案应提供足够的信息,不仅包括正确答案,还应包含解题思路和分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古诗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传达诗句的韵律美。
2. 在解释难懂的知识点时,放慢语速,清晰发音,确保学生能听懂。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不超过5分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2. 课文阅读和解析占时20分钟,确保学生对古诗有深入理解。
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各占15分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巩固所学内容。
三、课堂提问
1. 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2. 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
3.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教案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度。
2. 在课堂提问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课堂情景导入要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学习兴趣。
4.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5.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便在下次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讲解。
6.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