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07-17T16:08:32.173Z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作者:郭晓虹
[导读] 目的:探究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
方法:将我院接收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中,患者的选取时间在2019年11月-2019年11月,共选取相关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骨科康复护理技术,探究其临床应用意义和效果。
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等临床应用效果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康复组护理方法更为显著。
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骨科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将康复护理护进行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康复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效果
髋关节疾病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前会出现疼痛、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要达到矫形治疗的目的,手术过程比较复杂,术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针对老年患者,单纯的术后综合护理和康复训练效果不理想[2]。
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有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4]。
在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接收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中,患者的选取时间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共选取相关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将其分别命名为常规组和康复组,每组50例患者。
其中,实验组患者中,其男性患者人数为41人,女性患者9人,患者的年龄为23岁-66岁。
而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人数和女性患者人数则分别为40人和10人,患者年龄为22岁-68岁。
在将统计学方法进行应用的情况下,得出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本研究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检查、术中协助主治医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中给予患者一个干净的环境,术后心理护理及饮食干预。
康复组给予骨科康复护理干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患者入院后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实施手术方法的必要性,介绍康复护理方案,指导患者,保证患者能学会深呼吸,能够做到进行有效的咳嗽、股四头肌、臂肌等长收缩动作和肌力训练,指导患者术后6个月做3次运动,尽量避免和减少剧烈运动,注意运动姿势。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协助主治医师,术前准备好各种手术器械,掌握病人的实际情况,告知主治医师,严格观察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
术后护理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2]。
一是保证患者的舒适性。
合理使用枕头,根据患者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患者术后饮食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分析。
如果患者不符合进食条件,就需要吃少量温水,以逐步恢复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二是避免关节脱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手术后,病人将被送回病房。
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四人平放,以保证病人处于平放的位置,相应的病人应始终保持外部展位。
枕头的主要作用是抬高患者的腿部,避免腿部肿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要加强患者足趾屈伸和踝泵训练。
在患者的麻醉消除后,要促进患者进行适当的训练,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要对训练时间进行控制,为10次/h,200次/天。
并进行膝盖屈伸和患者外展训练,促进患者臀部抬高,在患者逐渐恢复的情况下,给予患者股四头肌抗组肌力训练[3]。
第五,给予患者关节屈伸训练,其训练开展的主要部位,为患者的双上肢和健肢侧下肢等各个关节处,给予其主动关节屈伸训练,并要保证患肢得以连续性的被动运动,要对其时间进行控制,30min/次,每天2次。
最后,要预防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发生,要在患者术后12h后给予其气压波和高分子肝素干预,对患者的患肢训练进行指导,并每日对患者的腓肠肌进行检查等。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涉及到的数据统计和计算工作均由SPSS19.8.0软件完成,本文涉及到的计数资料率用(%)表示,并应用卡方检验法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检验法。
且p<0.05,存在差异性,认为此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康复组患者在术后进食时间等各项临床应用效果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患者评分,康复组护理方法更显著,对其数据差异进行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髋关节疾病在老年群体中比较高发,临床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通过手术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8]。
因为术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髋关节恢复需要较长周期,所以术后的护理和训练要求比较高。
患者对疾病的担忧和恐惧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因为害怕疼痛而不愿意接受康复训练,导致了髋关节恢复不良。
使用系统化护理能够让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督促患者去接受康复训练,让患者的关节稳定性得到改善,让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得到恢复[9-12]。
总之,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对于骨折患者来说,相应的病程相对较长,在卧床过程中相应的并发症相对较多。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有效恢复,促进患者的下床时间,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但术后需要护理干预配合,以保证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以此为主要内容,通过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探讨骨科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霞.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94+96.
[2]于明媛.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技术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369.
[3]卢薇,李琴.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3):493+496.
[4]赵春梅,张吉先.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05):7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