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童年》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乡的童年》观后感
——结合中国、日本、芬兰三国教育分析
日本的教育是以集体教育为主,运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教育,所以成就了日本的社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集体重于个人的特色。
对于教育方式,在日本的幼儿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我惊讶的是原来在幼儿园也可以学到这么多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和道理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影响整个民族的发展。
首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进行集体气势训练,所有孩子在一个教室用最有气势的声音大喊,这样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主动自发地去遵守并维持秩序和规则。
我想日本民族之所以成为遵守纪律、素质良好的民族主要得益于这样的教育吧。
幼儿园的教育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教会学生分享,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惯(不是简单说教,而是用行动:将水槽卸掉,如果不及时关水龙头水就会溅在身上)。
注重运动,园长说运动使孩子们完全燃烧,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疲劳,会激发大家的可能性。
幼儿园的教育体现在方方面面,通过推拉门的设计教给学生做事要彻底,学会照顾他人的惯,不给别人造成麻烦。
并且幼儿园不仅教育孩子而且教育家长,协调多方面的影响。
虽然日本在集体教育下国民素质高,工作效率也很高,但是民众压力要比其他国家高,自杀率也尤为突出,所以一种疗法目前备受关注,即“感泪疗法”,让人哭出来释放压力,这减小了一些群众的压力。
总之,日本的教育有许多值得自创之处,比如集体教育和一些道德教育,但是也要注重学生本身的所思所想,尊重孩子的性格特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芬兰的教育和日本有所差异,这个国家更注重孩子的天性,回归本来面目。
在课上,学生很自由,并不像我们国家学生都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而在芬兰,学生可以用ipad,可以自由讨论,对于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让学生展开想象。
对于上课的形式不仅局限在教室,还可以在森林,老师会让孩子们在森林寻找颜色、寻找气味,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没有特定的答案,培养孩子和自然的关系,与环境产生关系,研究是为了回到生活。
在芬兰,为了避免任何形式的竞争,学生们没有考试,所以研究知识就不会是为了达到某个成绩。
老师说不是看他们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如何研究,非常注重创造力和雄性的培养。
即使学生在学科知识上不擅长,老师也会努力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
这和中国过于追求成绩是相反的,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对于教育的投资,芬兰政府无疑是最大的,免费的教育、免费的午餐这在其他国家或许都做不到,并且在芬兰的教育系统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即使是校长,在打饭的时候也需要排队。
另外在学校没有种族歧视,学生与学生是平等的,学生与老师也是平等的,学校与学校之间也是平等的,真的做到教育资源平均分配。
孩子们虽然不注重成绩但是课下也会上建筑课,目的是培养研究张力。
有钱的父母不会让孩子直接获得钱,而是会让他们出去打工来体会赚钱的辛苦并对在打工时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而解决问题。
对比中国人,虽然很努力但难以获得成就的原因或许是不会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吧。
对于教师的要求和学生一样,没有考评,教师也不消写报告,不需要欢迎检查,几年后教师会直接涨工资,所以芬兰的政策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友好。
虽然没有考评,但是芬兰的教师兢兢业业,带领学生探索多样的教学。
在芬兰,没有工作上的蔑视,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任何工作都是好工作,即使没有上大学也是没干系的。
社会的高福利使得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多合作,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尊重。
但是对于家庭之间的关系来说,父母与孩子却没有那么亲密,父母不随意表达爱,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有边界的,这与我们中国的相处方式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总之,芬兰的教育得益于社会的高福利,国家经济发达是根蒂根基,只如果适合国情的都是好教育。
最后简单分析一下中国的教育,在我们小时候,不那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比较重视成绩,在初中时开设了传统文化的课程,这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
在这个纪录片中我惊喜地发现,现在的教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已非常充分,孩子们会通过夏令营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自然、历史、烹饪,有些注重教育的家长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一些小学生可以谈历史、贯古今。
现在的中国教育是把更多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
中国教育很核心的一部分是通过小细节来发展,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也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为人口基数大,所以我们不可能像芬兰一样为教育提供如此大的福利,但是国家在逐渐加大教育投资,更加重视教育,我们的教育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