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自我小测:12君臣父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小测
剖析精彩文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三)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
(四)子曰:“事父母几谏
..
(五)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而好犯上者,鲜.矣鲜:
(2)君子务本.本:
(3)樊迟御.御:
(4)事父母几谏
几谏:
..
(5)劳.而不怨劳: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3)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4)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综合拓展提升
二、课外《论语》鉴赏
3.翻译画线句子。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1)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2)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
(3)子病,子路请祷。

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

子寿。

寿字伯考,善文章,以廉能称,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时,冀部属郡多封诸王,宾客放纵,类.不检节,寿案察之,无所容贷。

乃使部从事专住王国,又徙.督邮舍王宫外,动静失得,实时骑驿言上奏王罪及劾傅相,于是藩国畏惧,并为遵节。

视事三年,冀土肃清。

三迁尚书令。

朝廷每有疑议,常独进见。

肃宗奇其智策,擢为京兆尹。

郡多强豪,奸暴不禁。

三辅素闻寿在冀州,皆怀震竦,各相检敕,莫敢干犯。

寿虽威严,而.推诚下史,皆愿效死,莫有欺者。

以公事免。

复征为尚书仆射.是时大将军窦宪以.外戚之宠,威倾天下。

宪尝使门生赍.书诣寿,有所请托,寿即送诏狱。

前后上书陈宪骄恣,引王莽以诫国家。

是时宪征匈奴,海内供其役费,而宪及其弟笃、景并起第宅,骄奢非法,百姓苦之。

寿以府臧空虚,军旅未休,遂因朝会讥刺宪等。

厉音正色,辞旨甚切。

宪怒,陷寿以买公田诽谤,下吏当诛。

侍御史何敞上疏理之曰:“臣伏见尚书仆射郅寿坐于台上,与诸尚书论击匈奴,言议过差,及上书请买公田,遂系狱考劾大不敬.臣愚以为寿机密近臣,匡救为职.若怀默不言,其罪当诛。

今寿违众正议,以安宗庙,岂其.私邪?又台阁平事,分争可否,虽唐虞之隆,三代之盛,犹谓谔谔以昌,不以诽谤为罪。

请买公田,人情细过,可裁隐忍。

”书奏,寿得减死,论徙合浦。

(节选自《后汉书·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宾客放纵,类.不检节类:皆.
B.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迁:升官.
C。

又徙.督邮舍王宫外徙:迁移。

D。

宪尝使门生赍.书诣寿。

赍:把……作为见面的礼物。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6。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郅寿执法严厉的一组是( )
①寿案察之,无所容贷。

②视事三年,冀土肃清。

③三辅素闻寿在冀州,皆怀震竦。

④宪尝使门生赍书诣寿,有所请托,寿即送诏狱.⑤前后上书陈宪骄恣,引王莽以诫国家。

⑥实时骑驿言上奏王罪及劾傅相.
A.①③⑤B。

①④⑥
C。

②④⑤D。

②③⑥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郅寿孝廉出身,以廉能见称,执法严明,其智策颇为皇帝赞赏。

从冀州刺史断续做官到尚书仆射,名望较高。

B。

郅寿多次向皇上报告窦宪的骄恣行为,并把他同王莽相比较,可惜最终没能惩治窦宪,反被判当诛,在何敞的帮助下,才得以流放合浦.
C。

侍御史何敞认为,郅寿找机会讽刺窦宪的不法行为,也可算是分内的事。

如果他不说,才不对呢。

D.郅寿在冀州管束诸王时,严于执法,不仅令藩国害怕,就是三辅高宫,也心怀震竦,各自收敛。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时骑驿言上奏王罪及劾傅相。

(2)寿以府臧空虚,军旅未休,遂因朝会讥刺宪等。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寂静的独语
——纪念肖邦逝世150周年肖邦的音乐具有一种无法道明的特别气质。

乐声悠扬飘来,听上去似乎是作曲家一不小心,让人窥见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寂沉思。

当然,音乐没有具体明确的语义,谁也说不清楚,肖邦的自言自语究竟说了什么,但肖邦音乐所独具的表达口吻,几乎一开始就会在听者的音乐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迹。

肖邦所钟情的表达媒介只有一个——独奏钢琴。

一个人独自坐在钢琴键盘前,从手下流出的音符自然具备私密性,与上百人合奏交响曲的千军万马之势迥然相异。

虽然肖邦远非首创钢琴独奏的第一人,但在他的手下,钢琴在历史中第一次被转型——成了倾诉个人心境的最佳手段。

交响曲、歌剧这类“宏大叙事"的代表性体裁因而在肖邦的创作视野中全然消失,就连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这些在传统中占据钢琴作品中心地位的大型曲体,在肖邦的创作生涯中也一律被置于边缘地带.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暗示性标题,和绝没有具体景物描绘意图的“小型”作品。

这样做不仅需要艺术上的眼力,而且需要道德上的勇气.因为在肖邦时代,除他以外,没有任何一个重要音乐家终其一生固守这种“私人叙述”的写作思路。

舒曼在早年似乎是肖邦在音乐上的同道,但人到中年后,终于没能摆脱德奥根深蒂固的交响乐传统的强大吸引力,拼命在言不由衷的交响语言漩涡中挣扎。

至于李斯特,虽然也热衷于钢琴音乐的潜能挖掘和性格拓展,然而
更多是为了博取外表的辉煌与廉价的掌声,因而与肖邦独语的趣味恰恰形成对比。

肖邦因此踽踽独行.他身为著名钢琴家,但却完全不像其他炫技大师,不仅在成名之后拒绝旅行演出,甚至很少举行公开音乐会。

另一方面,他又违反常规,作品的体裁类型看上去更像是炫技大师为自己实际演出而写作的一些应景小品。

据说,肖邦年轻时在华沙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曾对这位天才横溢的后生寄予厚望,希望他日后能在波兰民族歌剧的创建上一展宏图,但日后的事实令他失望。

肖邦似乎很早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天然禀赋,他命定属于一个孤寂的抒情世界,排斥人声鼎沸的喧哗与凯旋.
奇怪的是,他真的非常喜欢歌剧,旅居巴黎时晚间经常去观赏歌剧。

众所周知,他最欣赏的同代作曲家是以优美旋律著称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利尼。

然而,意大利歌剧中的华美咏叹和醉人的旋律转至他的笔下,却没了舞台上的灼热气息,变成了清冷而细腻的内心婉唱,如泣如诉,丝丝入扣。

再如肖邦对巴赫音乐的独特吸收。

肖邦终身崇敬这位日耳曼先辈无与伦比的深刻逻辑与清晰思维,虽则巴赫的神性音乐世界与他自己飘逸的音乐风格看似风牛马不相及。

然而,恰是巴赫对位精神的肖邦变种,肖邦作品中无所不在的复调穿插与线条出没,正源自肖邦对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自幼便如庖丁解牛般的纯熟运指体验。

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艺术构造出一个独特的想象世界,它与现实世界相平行,但与现实世界又绝不相同。

肖邦只是肖邦,在音乐的丛林中,他选择了一条幽僻的小径并最终到达了“罗马”.
9。

肖邦在音乐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0.“他选择了一条幽僻的小径并最终到达了‘罗马'”,联系全文,这句话该作怎样的理解?
11。

文中第三段写舒曼和李斯特,第五段写贝利尼和巴赫,两段同样是写“其他音乐家”,在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上有什么不同?试阐述之。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注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1)少(2)根本(3)驾车(4)婉转地劝说(5)忧愁
2.答案:(1)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2)父母在世时,按周礼侍奉他们;去世了,要按周礼为他们办丧事,按周礼祭祀他们。

(3)假如真的君不像君,臣属不像臣属,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即使拥有粮食,我能吃得着吗?(4)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最难。

有了事情,子女替他们效劳;有酒有饭,让长辈先享用,但是,子女的脸色却很难看,难道这样也算是孝吗?
3答案:(1)我没有什么行为不能告诉你们,这样才是我孔丘。

(2)人家把自己的污点洗干净要求进步,我们应该鼓励他自洁,不追究他已往的行动如何。

(3)孔子病重,子路请求祈祷。

4.解析:赍:以物送人。

答案:D
5.解析:C项,虽:即使;A项,分别为“凭借"“因为”之意;B项,分别为“他的”“大概”之意;D项分别为“却”“接着”之意。

答案:C
6。

解析:第②句是治理的效果,第③句是以前执法严明的影响,第⑤句与执法无关.这三句不能“直接”说明“执法严厉",故有②③⑤项的皆不选。

答案:B
7.解析:“三辅高宫,也心怀震竦"是在郅寿任京兆尹时。

答案:D
8.答案:(1)及时派骑驿驰报皇上,举报诸王的罪行并弹劾他们的属官丞相。

(2)郅寿借国库资财空虚,战争不断的话题,趁朝会时讽刺窦宪一帮人。

参考译文:郅郓字君章,是汝南西平人.儿子名寿。

郅寿字伯考,擅长著述文章,以廉洁、有才干著称。

被推举为孝廉,不久升任冀州刺史。

当时,冀州境内有很多的封国和亲王,他们的门客目无法纪,行为不检点,屡犯国法。

郅寿按章处置,从不宽恕。

他又委派官吏住在各封国内,同时把督邮馆舍迁移设置在封国的王宫外,以察看亲王们的得失,并及时驰报皇上,举报亲王的过失并弹劾他们的属官丞相。

这样,各封国亲王都十分畏惧,只得遵纪守法。

郅寿任职三年,冀州上下太平。

后升调尚书令.每当朝廷对国家大事发生争论,郅寿总是独自晋见皇上,陈述己见。

章帝十分欣赏他的才华,提升他为京兆尹。

当时,京城地区有很多豪门大姓,他们仗势欺人,屡犯官禁。

(郅寿上任后)豪门大姓听说郅寿在冀州的事迹,都心怀畏惧,互相告诫,不再肆意妄为。

郅寿尽管威严,却能礼贤下士,因而他的部下都愿意为他效死力,从不欺骗他.后来郅寿因为公事被免职。

后来又被征召为尚书仆射。

这时,大将军窦宪依仗皇后的影响和势力,独揽大权。

窦宪曾经派人给郅寿送去礼物和书信,请他帮助办一些私事,郅寿把这些礼物和书信一并送到官府(予以追究)。

他多次上书揭露窦宪仗势骄横的事实,并引用王莽从专权到篡位最后灭亡的事实,希望国家引以为戒.这时,窦宪正率兵征讨匈奴,举国上下为他筹措军费,但窦宪和他的两个弟弟窦笃、窦景一同(用这笔钱)修建住宅,骄奢淫逸,老百姓都十分痛恨。

郅寿在百官朝见皇帝的朝会上,大谈国库空虚、连年征战的话题,借以讽刺窦家兄弟.他的脸色严肃,言辞激烈。

窦宪大怒,于是诬告郅寿私买公田、诽谤朝政,应当下狱,处以死罪。

侍御史何敞于是上书章帝,为郅寿辩护说:“我看见尚书仆射郅寿坐在尚书府中,与各位尚书讨论征讨匈奴的
事情,他们各持己见,因而发生争论.窦宪上书说郅寿私买公田,于是将他抓入牢房,以大不敬的罪名治罪。

我认为郅寿是朝廷重臣,忠言直谏是他最基本的职责。

如果他对什么都随声附和,默默不敢说实话,那倒是罪该处死。

现在他却能力排众议,把安定国家和宗庙作为他的天职,这难道说他有什么私心吗?况且尚书府本是议论政策、权衡得失、献替可否的地方,即使在舜帝以及迭代繁荣那样的盛世,也提倡忠言直谏,并不曾以诽谤治罪。

至于他私买公田,这是他在人情方面的一点小小的过失,可以告诫他要隐忍自律。

”上书呈给皇上后,郅寿才得免死罪,判决流放到合浦县。

9。

参考答案:①肖邦具有艺术上的眼力和道德上的勇气,以独奏钢琴为倾诉个人心境的最佳手段,固守“私人叙述”的写作思路;②禀赋奇异,独守孤寂,排斥人生的喧哗与凯旋;③善于吸收异质音乐,化为己有。

10.参考答案:肖邦坚持自己的艺术个性,抒发内心的孤寂沉思,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11。

参考答案:第三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肖邦具有道德上的勇气。

第五段直接叙写典型事例,表明肖邦善于汲取其他音乐家的艺术营养.
12参考答案:很妙。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

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要点: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