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学历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历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2、学生能够掌握诗中的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学生能够学习诗人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景色的写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人所描绘的西湖骤雨图。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并能够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
2、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仿写练习法: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西湖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提问: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诗人描写过西湖吗?从而引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初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朗读,正音正调。
3、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是: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有遮住青山,白色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溅入船中。
这里用“翻墨”形容乌云,用“跳珠”形容雨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云的浓密和雨点的急骤。
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意思是:忽然刮来一阵卷地风把乌云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水像天空一样开阔明净。
这两句写出了天气的迅速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4、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绘西湖骤雨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
5、赏析手法
提问: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把乌云比作翻墨,把雨点比作跳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势的迅猛;“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用“水如天”夸张地写出了雨后湖水的开阔和明净。
6、朗读背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指导学生背诵全诗,采用个人背诵、小组背诵等方式。
7、拓展延伸
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雨景,并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布置作业:模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写作手法,写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
8、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鼓励学生多欣赏和创作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诗歌的含义,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掌握了诗歌的写作手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仿写练习中运用得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