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二:大跃进开始一、建设中的曲折
1. 大跃进:
简述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背景,以及“超英赶
美”氛围相对应史实,讲述八大二次会议召
开。

展示1958年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
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问题:1958年总路线与1956年方针有何变
化?
(1)开始:总路线提出1958
通过对比八大和八大二次会
议方针的差异,让学生了解
中央已经出现“冒进”倾
向。

环节三:大炼钢铁讲述大跃进时期在生产钢铁中急躁冒的史实。

展示示意图:“1958年当年钢产量指标示意
图”讲述1958年钢产量指标在一年中三次提升
的史实。

展示图片:“土法炼钢小高炉”和“居民将家里
铁制品支援大炼钢铁”,讲解大量钢铁情况。

展示材料:
“我们昼夜鏖战…拉来的矿石要用手锤砸碎。

在教室和走廊上,一堆七八个同学围坐在一起
砸啊砸,一开始还有人说话,逐步地人们乏得
只顾打盹,但是没有人通知休息谁也不敢停下
来。

当时所有参加炼铁的人,没有一个人能说
炼铁要多高的温度,更不晓得如何控制和测量
碳硫硅等元素。

当把炼铁的炉子蹬倒以后,人
们找到的仅仅像烟煤燃烧后的炉渣一样的东
西。


——夏升山《大跃进亲历记》
问题:观察“炼钢”中的各个环节,你发现了
哪些问题?
根据大炼钢铁材料分析在大
跃进期间钢铁生产上高指标
和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问
题。

通过学校炼钢材料引导学生
注重炼钢中过度使用劳动
力,但因缺乏必要设备和炼
钢技术,造成原料浪费,产
品质量低下的问题。

从高投
入和低回报角度分析大炼钢
铁的教训。

引导学生了解大
跃进中“群众广泛参与,生
产积极性高”逐渐变为“瞎
干蛮干”的过程。

在情感态
度价值观培养方面,树立学
生在解决困难时重视客观规
律,不盲目强调人类主观能
动性的观点。

环节四:大办农业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展示材料:《人民日报》报道:一棵白菜250公
斤、小麦一亩10万公斤。

大跃进时口号:“人有多大胆量,地有多大产!
讲述大跃进时期农业出现产量预报浮夸风气,
及其危害。

展示图片:《人民公社食堂》
讲述人民公社化运动共产风带来的高消耗和浪
费问题。

了解农业高指标浮夸虚报问

以大食堂为例,了解人民公
社化运动过火的集体化公有
化倾向对于经济建设的负面
影响。

环节五:大跃进后的调整1. 大跃进:
(1)开始:总路线提出1958
(2)恢复整顿:七千人大会1962 ——“实事
求是”
恢复:七千人大会,调整国民经济
引导阅读教材:注重七千人大会的人数和参会
者身份
问题1: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与以往相比有哪些
不同?
问题2:参会人数更多,与会者有来自更基层
的干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展示材料2:1962年李富春曾到安徽农村考
通过对比了解七千人大会的
特点。

了解面对建设时期各
种问题时“开诚布公”“实
事求是”原则的重要性
补充用“包产到户”和“保
护私有制经济”措施,利用
私有制经济因素促动国民经
济调整的措施。

为简述文革爆发的原因做铺
垫。

察,看到农民生活好了,没有浮肿病和要饭逃荒的了。

农民说:“实行包产到户好,积极性比过去提升了…现在自己种自己收,多种就多收,多收就多吃。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结合材料讲述“包产到户”政策实验推行的简单过程,讲述利用私有制经济中有利因素推动农业生产的史实。

环节六:文革2.“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展示材料文革时期的标语:“以阶级斗争为
纲。

”“停产、停工、停学闹革命”“抓革
命,促生产”
讲述文革期间因政治运动造成的社会动荡的局
面,分析标语内涵讲述国家工作重心由经济建
设转向政治斗争的史实。

分析上述三则文革时期的口
号标语,引导学生了解这个
时期政治斗争成为党和国家
工作重心,经济建设退居次
要地位受到重重干扰和中断
的情况。

为后面讲述改革开
放,工作重心重新回到经济
建设上的相关内容做铺垫。

通过讲述协助学生了解文革
时期社会秩序陷入混乱的现
实。

环节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展示图片:《两弹一星成就》
展示材料:三线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历
时15年,国家共投入2052亿资金和近千人万
人力,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各省腹地,建设起
2000多个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

——《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
结合图片材料讲述在这个时期经济领域尤其是
工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示柱状图《1952-1976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
变化图》
结合图示指出到1976年中国工业取得极大发
展,但农业发展缓慢,工农业比例失调的情
况。

让学生了解这个时期“两弹
一星工程”和“三线建设情
况”,引导学生了解在政治
运动阻滞干扰情况下,经济
建设依然取得一定成就的情
况,感受成就获得之艰辛。

为下一单元讲述改课开前的
背景放做铺垫。

环节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小组活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
(1955年)一年全国职工提出的发明、技术和
合理化建议共53万多件。

建议后最终实施的有
23万多件,其中的6万件全年节约和创造价值
达到9000多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片段二:
“(1950s)苏联提供了低息长期贷款两次合计
8亿美元。

苏联向中国派出3000多名专家、顾
问来协助建设。

1955年8月,国家计委开始编
制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十五年远景计划。

规定
“二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继续实行以重工业
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1958年(国家用于工业
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猛增到279.06亿元,增
长84.5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片段三: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
造卫星,同年11月在莫斯科会议期间,)赫鲁
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探究取得
建设成就的原因。

三段材料
分别从国内国外两方面,人
民、国家和国际环境三个角
度创设情境,协助学生了解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经
济尤其是工业取得巨大成就
的因素。

但三段材料中所体
现,人民、国家和国际环境
的信息彼此之间有一定包含
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也考察学生
阅读材料,分类提取关键信
息的水平。

引导学生注重材
料信息,在回答问题时注意
论从史出。

晓夫曾告诉毛泽东,在以后的15年中,苏联在主要工业产品方面,将赶上并超过美国。

毛泽东对此既感到鼓舞,又感到压力。

因为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大的发言权,还必须在短期内把经济搞上去,这样说话才有底气。


——《党史细节》小活动:
以上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的一些历史片段,以小组为单位
1.从人民、政府、国际三方面中任选一个角度
2.结合材料,说一说促使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原因:
(1)人民:生产积极性(2)政府:大量资金投入(3)国际:苏联支持与压力
2.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展示图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优秀人物”讲述大庆油田建设时铁人王进喜在井喷发生时跳入泥浆用身体搅拌泥浆的“铁人事迹”。

指导阅读教材:注重焦裕禄雷锋等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

预设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注意建立不同“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实行历史叙述的水平,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方面的素养。

以王进喜事迹为例体现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环节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成就的表现指导阅读学案:教材第30-31页总结了我国这
个时期在建设中的突出成就。

将他们从书中摘
出来,并且将成就诞生的地点信息补充在学案
《1956-1976年部分建设成就表》中。

活动1:
(1)现在请同学们将这些成就的序号,按照其
所在地,填入到右图的“中国政区图”中。

(2)完成填图后,请将上述成就实行分类?给
你分的每一种类别起一个名字。

然后通过下表
实行整理。

问题:
1.请一位同学起立分享一下自己的分类。

2.有哪些同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么?
展示:“一五计划成就图”
问题:结合我们手中的地图和分类表格,说说
看,与“一五”计划时期相比,中国工业建设
发生了哪些改变?
总结:从空间上看,经历了20年的发展,中国
的工矿企业的分布更广泛,工业布局更加合
理。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由能源供应,
到原材料生产,再到高新技术加工制造,所组
成的一条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链,我国的工业
产业结构链更加完整。

这些改变意味着我国初
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前20年中,虽然历
经诸多困难和挫折,在存有众多防碍和干扰因
素的前提下,取得得的最宝贵成就。

为后来我
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将
所列成就的序号,按照其所
在地,填写在地图相对应省
份上。

在了解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
了解工业成就地理位置分
布,增强学生的时空观点。

通过问题指导学生对这个时
期的成就实行分类,对这个
时期工业部门增加,产业结
构连更完整等基本情况有所
掌握。

展示“一五计划成就图”。

通过问题,指导学生对比这
两幅地图的差异,从空间分
布,数量以及产业结构三个
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时期
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