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
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1.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王大将军始下①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乘中鸣云露车径前②,曰:“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
”王先把其手曰:“事克,当相用为荆州。
”既而忘之,以为南郡。
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免。
后兼三公③,署④数十人为官属。
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
于时称其知人。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始下”:指晋明帝时王敦起兵造反,东下京都一事。
②中鸣云露车:一种车子,车上有望楼以窥敌进退。
中鸣,指云车中设置鼓锣,指挥军队进退。
③三公:指三公尚书。
④署:任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A.一进而捷./ 捷.足先登
B.事克.,当相用为荆州/攻无不克.
C.明帝收.朗,欲杀之/收.放自如
D.帝寻.崩,得免/寻.欢作乐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4.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杨朗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阅读下列语段。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阮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地名,在浙江嵊县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意欲.借而不敢言(________) (2)遂焚之.(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7.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后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④尊君在不________
10.11.翻译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
12.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
己的父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
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
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
家贫,蓄古琴①,行吟醉卧以自娱。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
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
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②,先生犹灌园。
”咸通末卒。
门人相与论德谋迹。
谥曰玄英先生。
古黔娄先生死③,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
”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遏,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
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
”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粟三十钟④,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
”方子,韦布之士⑤,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辛文房《唐才子传•方干》有删改)(注):①蓄:保存。
②比喻科举及第。
③黔娄:春秋时齐国的贤士。
④钟:中国古代计量单位。
⑤指平民。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见干器.之(__________)(2)辄造.主人(__________)
(3)门人相与
..于富贵(__________)..论德谋迹(__________)(4)不汲汲
15.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
1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
(2)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17.结合文章分析,方干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日章,信州永丰人。
操行介洁①,为邑人所敬。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
一毫不取。
家至贫,常终日绝食②,邻里或以薄少③致馈。
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④,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勤勤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⑤等耳傥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
(选自《容斋随笔》)(注)①介洁:耿介高洁。
②绝食:没有吃的。
③薄少:微薄的东西。
④纸裘:像纸一样薄的棉裘。
⑤万钟:优厚的俸禄。
⑥傥:假如。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家至.贫(________)
(2)县尉谢生遗.以袭衣(________)
(3)先生未尝.有求(________)
(4)卒辞.之(________)
1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
一衣与万钟等耳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2)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21.无论是“卒不以求人”,还是“卒辞之”,周日章都遵循着自己做人的准则:
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22.联系全文,“县尉谢生遗以袭衣”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高祖还归,过沛,留。
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
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①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②,道旧故为笑乐。
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
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
”乃去。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③。
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④故反我为魏。
”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史记·高祖本纪》)(注)①复,免除赋税徭役。
②驩,同欢。
③献,敬献牛、酒等礼物。
④雍齿,原是刘
邦部将,后反叛刘邦,被杀。
23.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相同
..的一项是 ( )
A.立三丈之.木B.曾子之妻之.市
C.楚王闻之.D.实是欲界之.仙都
24.下列说法错误
..的一项是( )
A.高祖这次回乡经过沛县,召集亲朋故旧一起纵情喝酒,还作歌让沛县的儿童学唱。
B.高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并答应他们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C.因为沛县的百姓很多,高祖的父亲和兄长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离开了沛县。
D.因为雍齿帮助魏王反叛刘邦,而丰县人也帮助雍齿,所以刘邦一开始不愿意免除丰县的赋税。
25.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悉.召故人(____)
② 吾虽都.关中(____)
③沛父兄诸.母故人(_____)
④ 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_____)
2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出自《答谢中书书》)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小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
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俟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
(节选自《北史·祖莹传》) 2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②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8.根据选段内容,概括说说祖莹“声誉甚盛”的原因。
29.《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卒或有所闻”,本文中祖莹成为“圣小儿”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2)乡.为身死而不受(3)是亦不可以已.乎
3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说理,以“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中提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可见孟子也在宣扬“性本善”的思想。
C.文中提到“一箪食,一豆羹”,意图以行道之人不接受的事实从反面论证“义重于生”,进而体现“舍生取义”。
D.孟子散文气势充沛,善用排比。
如第二段就运用排比句对“不辩礼义而贪图富贵者”给予有力的批判,极具鼓动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33.解释下面句中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2)陶后鲜有闻闻(________)
(3)待到山花烂漫时待(________)
34.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35.请你说说(乙)词的情感基调。
36.(甲)文用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37.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3)去后乃.至
39.翻译句子
(1)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章综合运用了语言、心理、动作等人物描写方法,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B.文中的“友人”言而无信却有指责他人,但受到批评后知错能改。
C.远方的言行表现出良好的家庭教养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D.本文语言朴实、剪裁得体,没有刻意地运用写作技巧,给人真实自然的感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41.解释下面句中画横线的词。
⑴公亦以此自矜
⑵睨之久而不去
⑶但微颔之
⑷康肃笑而遣之
42.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尔安敢轻吾射!
43.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44.这则文言文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不可久居.
4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7.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8.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9.《爱莲说》中提到菊和牡丹的用意是?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文定以左拾遗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不语。
后文定三为宰相,门下厮役往往皆得班①行,而此奴竟不沾禄。
奴乘问再拜曰:“某事相公最久,凡后于某者皆得官矣,相公独遗.某,何也?”因泣下不止。
文定曰:“我欲不言,尔乃怨我。
尔忆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事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吾备位②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安敢以盗贼辱荐耶?念汝事我久,予汝钱三百千,汝其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吾既发汝平昔之事,汝宜有愧于吾而不可复留也。
”奴震骇,泣拜而去。
(注释)①班行:朝官位次,这里指官位。
②备位:徒在其位,只是凑数,自谦。
5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________)
(2)相公独遗.某(_________)
51.下列对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本不想说,你又会恨我
B.我欲望不多,你又会恨我
C.我本不想说,你不会恨我
D.我欲望不多,你不会恨我
52.对家奴偷银器,张文定的表现是______(用原文回答);张文定的用人原则是______(用自己的话表述)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约定。
B.太丘舍去.:离开。
C.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D.下车引.之:引路。
54.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5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陈元方当时才七岁,只是在门口玩,而不是在等父亲的朋友。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自己的父亲。
(题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6.(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心乐.之(以……为乐)
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悄怆
..幽邃(忧伤的样子)
C.犬牙
..差互(狗的牙齿)凄.神寒骨(使……感到凄凉)
D.以其境过清.(凄清)乃记之而去.(离开)
57.(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乃记之而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潭西南而.望B.学而.时习之
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D.出淤泥而.不染
58.(小题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9.(小题4)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
60.(小题5)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
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写出小石潭是一个僻静幽深的地方。
C.作者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
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接着又写潭周围的氛围和自己的感受。
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又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实则以乐衬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鸟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声官官②然者。
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③,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觳⑤,无有。
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⑥不深山之适⑦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⑧!
(注释)①日:有一天,②官(guān)官: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
③盏:杯。
④掬,捧。
⑤觳(hú):初生的小鸟儿。
⑥奚;为什么。
⑦适:到。
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6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
(1)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去(_____)
(2)小不能盈掬盈(_____)
(3)辄息于屋上辄(_____)
(4)手下,鸣乃已已(_____)
62.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读书之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皆以美于徐公
C.不知其何鸟也/其真不知马也
D.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
(2)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64.请谈谈读了本文后你感悟到了什么。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6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间隔)B.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C.公将驰.之(驱车追赶)D.望其旗靡.(倒下)
6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公与之.乘
C.公将鼓之.D.登轼而望之.
6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曹刿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B.文章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鲁庄公求胜欲望强烈,善于把握战机的形象表现得神情毕现。
C.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大国难测,怕有埋伏,所以要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D.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①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②,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③,虽多忌克④,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⑤循默⑥,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注释)①太祖:指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②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叫做“薨”。
③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④忌克,为人妒忌刻薄,也作“忌刻”。
⑤龌龊: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⑥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6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家人发.箧视之/有时朝发.白帝B.普明日复.奏其人/将复.何及
C.跪而拾之以归./男友分,女有归.D.虽.多忌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6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70.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