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相思优秀教案
【篇一:《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5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
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背诵。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
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请同学们
齐读课题。
作者名叫纳兰性德,复姓纳兰,跟我一起读他的名字---
纳兰性德,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
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文武双全。
他的词以一个“真”字取胜,写
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二、检查预习
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一课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
课件,出示词
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
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教师补充:
长相思是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猜猜看长相思要表达作者什
么意思?
3、检查朗读
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正读音)
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
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出示ppt)
指名朗读(两名以上同学)
教师评价:字正腔圆
在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谁来试试找找它
的节奏。
指名朗读。
教学目的 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
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
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
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
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评价:这位同学读出了节奏。
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
读读这首词。
三、学习这首词
1、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
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
多读法.有的读“长相思”(语调平平)。
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
觉吗?比如你这样念“长——相——思”(充满感情)有感觉吗?有味道吗?同学们,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这首词,看谁能读出味道来。
(对学生朗读给出评价)
2、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
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
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一)默读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长相思》上半阙,听着听着,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诗人纳兰了吗?他在哪儿?他
在干什么?(配乐范读上半阙)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大河小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
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
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征途)
2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这种漫长艰辛的征途?(长途跋涉、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3、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
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一等侍卫随皇上从
北京出发,出山海关去长白山祭祀,初春时节出发,现在已经到了
寒冬时节,这期间他们岂止翻过一座山,跨过一道河,他们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
这千里迢迢的旅程谁来读给我们听。
(评价:)
4、夜深千帐灯,读到这儿,老师产生了疑问,将士们白天舟车劳顿,疲惫不堪,为什么夜深还不休息?
(评价:护卫皇帝,有使命感强。
/ 舟车劳顿,有生活经验/ 思乡睡不着,) 词的下阕告诉了我们答案。
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走进营帐、走近纳兰性德,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
到了什么?
(和上阕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样,这儿的风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
整夜风雪交加。
)
6、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看到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7、同学们,出现我们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词人。
(板书:心系故园)
他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然而他那颗心,却在故园,在家人身上。
8、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
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
的画面和情景?(配音乐,教师范读)你们看到什么了?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
他多么希望可以,梦回
故园,感受这份温馨、宁静、祥和,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
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书:一个大大的“碎”)
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读《长相思》)
师:在这里,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师:孩子,听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读。
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
这里有的只是——大家一起读:长相思
9、对词人来说,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四、总结
同学们,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
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
《长相思》。
板书设计: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
【篇二: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
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
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
煎熬的感情。
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
(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播
放音乐、画面)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
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
(三)对比引读
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
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
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
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
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四)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
个让人心碎的“碎”字。
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
(二)互文印证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
在一首《菩萨蛮》的
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
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
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三)回归课文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四)小结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
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篇三:《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榆、畔、帐”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读懂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
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
那么,
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
念亲人。
3、简介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
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
长白山。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齐读,巩固诗歌节奏。
三、理解诗句
1、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
什么。
2、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结合理解。
(3)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
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6)齐读。
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
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
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3、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
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
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故
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
(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
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7)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
一更??)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8)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
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2)教师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
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附)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身向榆关(难)
心在故园(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