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七)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对应学生用书P187)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1845年到1850年发生的反清起义次数示意图,这张图片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B.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使得民不聊生
C.鸦片战争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自然经济解体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可以排除A、D两项;图片并没有反映“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使得民不聊生”。

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2.(2012三明模拟)1853年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发布《待百姓条例》,其中规定“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

”这一政策( )
A.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
B.调动了农民参加太平天国的积极性
C.为《资政新篇》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D.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的政策,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无法调动工商业者的劳动积极性。

答案:D
3.右图是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
“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后来,李宗仁
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
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其主要奋斗目标
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
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
解析: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没有抗击外国侵略的主观目的。

答案:C
4.英商满载生丝的轮船经过甪直,不肯向太平天国税局纳税,被扣压。

英国领事强为干涉。

太平天国提出抗议:“太平天朝定制,商货经过税局,有一定之税金,今贵国商人之行为,即违定制,而贵国官长强为干涉,于国际交谊甚不合。

特此告知。

”这表明太平天国( )
①奉行平等互利的外贸关系②坚决维护贸易主权③主张一定程度上对外开放④严禁贩卖鸦片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5.( 2012北京西城区模拟)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D.永安封王建制
解析: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中国追寻世界历史潮流的体现。

答案:B
6.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字代“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


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 )
A.摆脱不了专制思想的束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反侵略反封建的决心
D.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文字变革
解析:从“以‘囯’代替‘國’,取‘王’居其中之意”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的阶级局限性。

答案:A
7.(2012金华十校联考)下列对“同盟会党员证”(右图)的释读,
不准确的是它( )
A.说明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B.所使用的“庚戌年”为公元1910年
C.属于直接史料,对辛亥革命研究有较高的价值
D.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后,同盟会会员不断扩大的史实
8.近年来,台湾几个主要政党的领导人参访大陆时,均去黄花岗烈士墓向先烈敬献花圈,新党主席郁慕明在致祭后说,要通过祭奠先烈“寻找中国人的浩然之气”。

此“浩然之气”是指( )
A.为变法敢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B.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C.为革命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D.为振兴民族工业不畏艰难的精神
解析: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的影响较大的反清起义,该起义不是变法,也不是为了反抗外来侵略,更不是为了振兴民族工业。

答案:C
9.(2012苏北四市联考)“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解析:材料肯定了武昌起义的首义作用,排除A项;十三省独立而非所有省份独立,排除D项;材料也没有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问题。

故选择C项。

答案:C
10.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
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C.五四运动启导了人民的觉悟
D.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可判断其时间为一战爆发之前。

B是1917年,C为1919年,D为1924年,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均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社会气象焕然一新。

答案:A
11.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 )
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②明显与史实不符,①③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C
12.(2012厦门模拟)“播共和龙种,收专制跳蚤”这一评论所反映的历史进程是( ) A.从金田起义到天京变乱
B.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
C.从武昌起义到北洋军阀统治确立
D.从国民党一大召开到“四一二”政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

”“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但是……这个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材料三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材料四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索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毛泽东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分析马克思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可从中学习马克思怎样的治学态度。

(10分)
(2)材料二、三都否定了太平天国,各自的依据是什么?(5分)
(3)与前三则材料不同,材料四是如何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的?(5分)
解析:本题列出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两种不同的看法,即肯定(如材料一、四)和否定(如材料二、三)。

之所以出现不同,主要是处在不同的时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回答时要本着全面客观的态度看待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1)从赞扬到否定。

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刚开始的时候,马克思对其了解很少,从反对封建主义的角度赞扬中国革命;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走向失败,马克思对其进行深刻分析,客观地总结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态度。

(2)材料二认为太平天国是建立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的。

材料三认为太平天国是片面的排满斗争。

(3)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近代救国救民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14.(2012铜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二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到欧,皆密吾要人,中立之约甚固。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

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材料三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各6人,大禹、华盛顿、程德全(江苏省都督)各3人,康有为、袁世凯各2人……。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宣传画,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6分)
(2)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其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试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0分)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炼材料信息。

材料一两幅图片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群起响应和革命潜伏着危机的情况。

材料二反映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根据材料三的统计数据,崇拜孔孟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当时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答案:(1)图1: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图2:共和力量薄弱,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传统封建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夺权;资产阶级的妥协退让;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的阶级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