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
元代儒士社会地位低下,仕途险恶,使得一大批士人不愿出仕,余网曾说:“……亦有所不屑而甘自没溺于山林之间者,不可胜道。

”然而,这种情况对文学、文化的发展倒比较有利,“夫士惟不得用也,则多效力文学之间,以为不朽”。

事实上,确实有一大批文人雅士看破世情而选择了归隐林泉,忘却世事以全自身,追求内心的安宁.如王冕、徐舫、何景福的作品表现出极其明显的避世自适特征,题材多是山水景物,意象超然物外,心境不践凡俗。

如杨维祯、倪攒等人以诗酒相娱,歌舞相伴,才情相激,在自由而自适的环境中,发展着独特的文学观念,创作着富有个性的文学作品。

作为传统儒士,他们内心不会对满目疮痍的现实无动于衷,但“无官落得一身闲”,自认为不再有所谓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心安理得地从文娱兴。

杨维祯继承浙东诗派的学术传统,主张“诗者,人之情性也,人各有情性,则人各有诗也”(《李仲虞诗序》).他排斥律诗,认为“诗至律,诗家之一厄也”。

为了更自由地抒写诗人的性情,他选择了束缚性较少的古乐府这种形式,并有所创新地运用来表达他对现实生活丰富、瑰奇、独特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对“自我”意识的强烈抒发,这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此外,元遗民诗中还有大量表现遗民诗人的交游、唱和、诗画生活等诗篇,如“掇芳芹而荐洁,泻山瓢而乐志"(《吸清秘阁集·题画赠九成》),其中可以见出诗人的生活情感和精神追求、遗民之间的友情。

还有寓物寄情的咏物诗篇,如王冕的咏物诗,表达诗人不随俗沉浮、清雅高洁的傲世情怀,《劲草行》以“疾风知劲草”作比,歌颂坚贞之士不屈的志节。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易代有易代之文学.政治结构发生改变,文化思想并不随着政治以及经济基础的消亡而消失,而是传统文学结合新的历史环境下出现的新的文化特质产生出新的文学发展趋向和形态,形成新的一代之文学,从而构成文学、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

易代之际,士风在变,诗风也在变.遗民诗歌不仅以诗纪事,以诗存史,而且以其自身风格内蕴的变化,改变或影响着诗歌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文体的发展变化,由此构成易代之际的学术文化的发展。

元末诗人在易代之际承继有元一代诗风使之由正经变得到富有生命力发展的实绩,尤其杨维祯的“诗出情性”理论,诗歌中不受伦理束缚,张扬个性,突现自我的时代精神,不仅承继了浙东南文学传统,引领吴地诗歌创作呈现繁盛,而且也影响了明初诗歌的发展.只是由于朱元璋封建文化专制统治,使元明之际曾经繁盛起来的文学创作所发展起来的符合辛上会进步的人文思想受到了抑制,直到明中期以
后才得以接绪和发展,并一直影响到明代前后七子以及清代性灵派诗创作理论和风格.
1.关于杨维祯及其诗作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杨维桢反对律诗,他之所以选择古乐府,是因为这种诗歌形式写起来自由,无束缚。

B。

杨维桢的诗是借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悲壮激越,独具艺术特色,被称为“铁崖体".
C。

杨维桢“诗出性情”的理论及张扬个性、突显自我的精神,影响了明初诗歌的发展,更引领了吴地诗歌创作的繁荣。

D.《四库全书》中说,在元朝末年,很多词人模仿温庭筠,柔媚婉约,而杨维桢才绝当世,努力矫正这种风气。

2。

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由于元代儒士社会地位底下,仕途险恶,所以很多士人不愿出仕。

B.作为传统儒士,元代儒士对满目疮痍的现实也痛心疾首,但他们却无能为力,因此只能从文娱兴。

C。

元遗民诗种类繁多,情感丰富,有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有表现坚贞节操的,更有表现对传统观念的反叛的。

D。

朝代的更替,是文化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历史环境出现了新的文学发展取向和形态,形成新的一代文学.
3。

根据原文内容和大意,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元代文人雅士看破红尘,选择归隐,这对文学文化的发展是不利的。

B.元代遗民诗歌以诗记事,以诗存史,以其自身的风格改变了诗歌的发展变化.
C。

元明之际文学创作曾一度繁荣,人文思想得到发展,这一直影响到明代前后七子以及清代性灵派诗歌理论和风格.
D。

元末诗歌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它发展变化了诗歌这一正统文学体裁,使诗歌通俗化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也。

以治历数,知风气,闻于郡中。

举有道,诣京都,世乱不行。

会孙权起于东南,范委身服事,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其术多效.,遂以显名。

初,权在吴,欲讨黄祖,范曰:“今兹少利,不如明年。

明年戊子,荆州刘表亦身死国亡."权遂征祖,卒不能克。

明年,军出,行及寻阳,范见风气,因诣船贺,催兵急行,至即破祖,祖得夜亡.权恐失之,范曰:“未远,必生禽.祖。

”至五更中,果得之.刘表竟死,荆州分割。

及壬辰岁,范又白言:“岁在甲午,刘备当得益州.”后吕岱从蜀还,遇之白帝,说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

权以难.范,范曰:“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见者人事耳。

”备卒得蜀。

权与吕蒙谋袭关羽,议之近臣,多曰不可.权以问范,范曰:“得之。

”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权问范曰:“竟当降否?”范曰:“彼有走气,言降诈耳。

”权使潘璋邀其径路,觇候者还,白羽已去。

范曰:“虽去不免。

"问其期,曰:“明日日中。

”权立表下漏以待之.及中不至,权问其故,范曰:“时尚未正中也。

”顷之,有风动帷,范拊手曰:“羽至矣。

"须臾,外称万岁,传言得羽。

后权与魏为好,范曰:“以风气言之,彼以貌来,其实有谋,宜
为之备。

"刘备盛兵西陵,范曰:“后当和亲.”终皆如言.其占验明审如此。

权以范为骑都尉,领太史令,数从访问,欲知其决.范秘惜其术,不以至要语权。

权由是恨之。

初,权为将军时,范尝白言江南有王气,亥子之间有大福庆。

权曰:“若终如言,以君为侯.”及立为吴王,范时侍宴,曰:“昔在吴中,尝言此事,大王识.之邪?"权曰:“有之.”因呼左右,以侯绶带范。

范知权欲以厌当前言,辄手推不受。

及后论功行封,以范为都亭侯。

诏临当出,权恚其爱道于己也,削除其名。

范为人刚直,颇好自称,然与亲故交接有终始。

素与魏滕同邑相善。

滕尝有罪,权责怒甚严,敢有谏者死,范谓滕曰:“与汝偕死.”滕曰:“死而无益,何用死为?”范曰:“安能虑此,坐观汝邪?”乃髡头自缚诣门下,使铃下以闻。

铃下不敢,曰:“必死,不敢白.”范曰:“汝有子邪?”曰:“有。

"曰:“使汝为吴范死,子以属我。

"铃下曰:“诺。

"乃排合入。

言未卒,权大怒,欲便投以戟.逡巡走出,范因突入,叩头流血,言与涕并。

良久,权意释,乃免滕。

滕见范谢曰:“父母能生长我,不能免我于死。

丈夫相知,如汝足矣,何用多为!”
黄武五年,范病卒。

长子先死,少子尚幼,于是业绝。

权追思之,募三州有能举知术数如吴范、赵达者,封千户侯,卒无所得.
(选自《三国志。

吴范传》)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其术多效.,遂以显名效:应验
B.未远,必生禽.祖禽:通“擒”,捉
C.权以难.范,范曰:“……”难:责难
D.尝言此事,大王识.之邪?识:知道
5.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部能表现吴范“神机妙算"的一项是( )(3分)
①举有道,诣京都,世乱不行②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③至五更中,果得之④刘表竟死,荆州分割⑤昔在吴中,尝言此事⑥使汝为吴范死,子以属我
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⑥6.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初,孙权在吴郡,要讨伐黄祖,吴范认为当时不吉利,不如下一年再出兵,并预料到那时刘表会身死国灭.但孙权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结果真的没有成功。

B.孙权即位做了吴王后,在论功行赏时,本已封吴范为都亭侯,但诏令发出后,孙权变卦,取消了对吴范的封赏,原因是孙权觉得吴范对自己吝惜法术.
C.在搭救魏滕一事上,吴范表现出了重情重义、勇敢无畏的一面,这一点也触动了铃下,是使铃下同意进去为他通报的重要原因。

D.黄武五年,吴范病逝,孙权追念他,想再招募像吴范一样懂得术数的人,却一无所获。

这件事从侧面展现出吴范法术的高超.
7.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范知权欲以厌当前言,辄手推不受。

(4分)
(2)父母能生长我,不能免我于死。

丈夫相知,如汝足矣,何用多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
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吾尝终日而思矣,。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4),相逢何必曾相识。

(5)庄生晓梦迷蝴蝶,。

(6),不尽长江滚滚来。

(7)念去去,千里烟波, 。

(8) ,十里荷花.
(9)吾所以为此者, .
(10)人生如梦,。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影子【波兰】普鲁斯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不论是百花盛开、风和日丽的阳春,还是雷雨交加的七月炎夏;不论是狂风呼啸、尘雾茫茫的深秋,还是雪飘万里的严冬,—-只要黄昏降临人间,他就跑遍大街小巷,举着火种,点亮灯光,尔后就像影子那样,一晃不见了。

你从哪儿来?是何处人氏?你为什么这样自隐,使人们看不见你的容貌,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你有妻室和母亲吗?他们是否在时时等待你的归来?你有儿女吗?他们是否常常倚门相待,当你把小小的火种放到房角以后,就用力爬上你的膝头、搂住你的脖子?你有没有一个可以共同欢笑、共同悲伤的朋友?你有没有一个哪怕是仅仅可供聊天的相识?
你总该有一个栖身之处吧?你总该有个留给人家称呼的名字吧?你总该具备人们共有的需求和感情吧?难道你真是一个无声的看不清的幽灵,只在薄暮朦胧中走出来,点亮灯火,尔后就像影子一样隐去?
有人对我说,确有这么一个人,并把他的住址告诉了我。

我找到那所房子.询问扫院人。

“有一个点灯人住在这儿吗?”“有。

"
“他的房间在哪儿?”“喏,就是那间小屋。


门好像已经上锁.我向窗洞里一望:只有靠墙铺着一张小床,床边有一根长杆子挑着一盏小灯笼——火种。

点灯人不在家里。

“请简单告诉我,他是个什么样子?”
“谁晓得他长得啥模样!"扫院人一面回答一面耸耸肩。

“我自己也没能好生看个清楚哩!”他补充说,“他白天从来不蹲在家里。


半年后我第二次拜访他。

“喂,点灯人今天在家吗?”
“唉——唉!”扫院人一声长叹说,“不在,永远不在了!他昨天已经入土。

他死了。

”扫院人默然沉思。

我打听一些细节以后,就赶到墓地去。

“看墓人,我想打听一下,昨天下葬了一个点灯人,他的坟在哪儿?”“点灯人?”他重复一遍,“谁知他埋在哪块土里!昨天一共来了三十位‘游客’。


“不过,他睡得准是白皮棺材。

"
“睡白皮棺材的‘游客’也来了十六个呢!”
我到底没能看见他的脸,也没弄清他的姓名,甚至连埋他的一麭黄土也没能找到。

他死后给人留下和生前一样的印象:只有在黄昏后才能看见的、一个无声的、不露真相的、像影子一样的人形。

在人生的黄昏时,一代不幸的人在摸索徘徊:一些人在斗争中死去;一些人堕入深渊;种种机缘、希望和仇恨冲击着那些被偏见束缚着的人;在那黑暗泥泞的道路上同样也走着那些给人点亮灯火的人。

(1)下面对文章的内容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的点灯人来无影去无踪,像影子一样,纯属子虚乌有,是作者为了表现思想刻意塑造的.
B、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有语言描写,也有动作描写。

C、这篇文章语言表达优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点灯人的精神风貌。

D、点灯人无名无姓,甚至连他什么样子都没人知道,可见生活中根本没有人在意他,没有人承认他的价值.
E、文中的点灯人既是实,也是虚.他是天黑时点亮街灯的人,也是为我们人生旅途点燃光明的人。

(2)文章第一、二段突出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3)文中点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对他持有什么样的感情态度?请简要回答.(6分)
(4)生活中有人想出名却不能出名,有人不想出名却名扬天下,更有许多人像点灯人一样默默劳作,平凡无闻。

对于这些你有什么认识?请简要阐述。

(8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
王怀让
香消了也么哥,玉碎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她在六月的第一天的清晨悄悄地去了.
她把俏皮的小红娘留给了我们,她把悲愤的白素贞留给了我们,她把英武的花木兰留给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还有她做人的感悟—-戏比天大,还有她从艺的经验—-艺无止境……
有了这一切,这个世界上便永远有个常香玉.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岁月的风雨里。

9岁学艺,13岁唱红,她说她是为着“乡亲们一辈子不生气"而唱,她是为着“乡亲们每一天乐呵呵”而唱。

那是一个艺术被僵化和保守禁锢着的年代,豫剧怎么也流传不开。

少年的常香玉开始创造.她背着师傅们偷偷地学别的了,她把京剧、曲剧、坠子和民歌中的许多好听的东西拿过来,悄悄地糅进豫剧的唱腔里。

不知道哪一天,人们忽然觉得常香玉的唱腔变了,变得好听了,于是送给她很多掌声。

也有暴风骤雨,有人说常香玉是豫剧的“叛徒",常香玉的演唱“四不像”.常香玉说:“管它几不像,我就要一个像,像真正的戏剧;叛徒就叛徒吧,我就是要投降好听的。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人民的口碑上.1938年,我们看到了被黄河洪水淹没了家园的河南难民们,一路呼号,一路乞讨,向西流浪的画图.我们也看到了,年轻的常香玉把自己的演出所得全部拿来买成小米,煮成热粥,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儿子搀扶着的就要倒下的老人,母亲怀抱里的奄奄一息的孩童。

这使人想起她的一位巩义老乡,一位一千多年以前的瘦老头子。

就是这个瘦老头子,在一个风高雨急的夜晚,面对着屋顶的茅草被狂风卷去,无限感慨地吟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她莫非得了他的真传,诗也好,戏也好,大凡艺术都是相通的。

所以她说:“没有博大
的胸襟,你就别搞艺术.”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和平的守望里。

和平是什么?忽然有一天,美的在朝鲜投下的炸弹炸碎了和平,一个艺术家在剧场里、在舞台上的演唱再也继续不下去了。

她和她的同仁们一道,过黄河,过长江,过珠江,然后又过珠江,又过长江,又过黄河,一百多天风和雨,八千里路云和月,用自己唱遍了半个中国的歌声买回了一架飞机.这架飞机的名字叫“常香玉号”。

谁说歌声不是炮火?“常香玉号”就是歌声,歌声就是飞翔在炮火连天的朝鲜的上空,歌声就是歼灭了气焰嚣张的敌人.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人生的舞台上。

常香玉的后半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站在戏曲学校的讲台上的。

她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每天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们一同起床,一同做操,一同踢腿,一同下腰,一同“啊啊啊”地去迎接每一轮都很新鲜的朝阳.她收了许多徒弟,她对徒弟们像对自己的亲闺女那样传授做人的经验,传授从艺的体会。

我曾经亲眼看到过她为了校正王希玲的一个念白、虎美玲的一句唱腔、王惠的一个跪步,而一遍一遍地亲自念白、而一句一句地反复演唱、而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把跪步做得出神入化。

王惠是个有心人,她在学跪步的时候竟然带着照相机,让旁边的人把老师的形象拍摄下来。

多少年以后,王惠还经常拿出来那一张照片.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未来的事业中。

她在十几年以前就经常说,艺术是永远不应该长白头发的。

忽然有一天她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她宣布了设立“香玉杯”艺术奖的决定。

新闻记者们如获至宝地抓到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一直延续了15年,延续到
今天。

15年来,“香玉杯”历经9届评选,已先后有河南的、山东的、江苏的、湖北的、安徽的、河北的、甘肃的、新疆的等8个省区的一百多位戏剧新秀获此殊荣.文化部长来颁过奖,省委书记也颁过奖,当他们把那盛满希望的奖杯颁发给艺术的下一代的时候,那杯子很重,他们赞扬那杯子里盛着的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一种信念,那信念叫做:未来.
(选自《学习时报》第241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模仿元杂剧的曲词,十分符合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的身份,且哀婉动人,“香消" “玉碎”既表达了她生前的美貌和在艺术界的价值,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叹息.
B、第2段运用了一组排比句,生动地说明了常香玉曾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戏曲形象,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真实。

C、作者选取了常香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如“管他几不像,我就要一个像,像真正的戏剧;叛徒就叛徒吧,我就是要投降好听的。

”“没有博大的胸襟,你就别搞艺术。

”这些语言都揭示了人物的本质特征。

D、文中特别交代了“常香玉号”飞机和“香玉杯"艺术奖,有意借助这些典型的事物突显常香玉德艺双馨的人品,为和平、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来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怀。

E、全文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围绕“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展开材料,通过多个侧面表现了常香玉值得人们尊重和怀念的艺品和人品;文章还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感人的效果。

(2)第4段提到的“瘦老头子”是哪位古人?这里与他联系比较有什么作用?(6分)
(3)“世界上有个常香玉”,文章表现了常香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6分)
(4)本文既概括又具体地叙述常香玉的事迹,请分析作品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以及作用。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的头脑一般来说是比较聪明的,很有才华,而且精力相对。

旺盛,能够同时应付几件事情而又游刃有余
....
B.由于个人收入征信系统不健全,难以准确做到对收入标准的审查,
私开证明甚至出具假证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中高收入者鱼龙混
...杂.享受了优惠政策。

C.《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出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的腐儒形象。

胸无城府
....
D.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
....
的一句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
A.对调整高考录取方案,有人认为最好能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有人认为可以按文理分别划线,这样才比较公平。

B.中国建设部官员指出,房地产领域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问题相当严重,已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C.2012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地球日的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目的是唤醒人们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D.阅读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B.⑤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D.④②③①⑤
16、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大学生实习
与就业息息相关,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某媒体在网上就大学生实习问题进行了调查。

情况如下:(4分)
①您最希望通过实习获得什么?
机会
69%7%21%3%②您最希望通过实习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专业技能人际交往
能力
实践能力其它
21%26%51%2%
请整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给高校就大学生培养提出合理建议。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苏轼、关汉卿、鲁迅、徐志摩、莎士比亚、海明威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作家或诗人,请你仿照例句,为其中一位写一段话,表现他们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和意义。

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文采,字数不少于40字。

(5分)
示例:汤显祖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歌谣,一曲真情的颂歌。

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有人扛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多看几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