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的效果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
心理健康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在颅内肿瘤患者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围
手术期心理健康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接收的84
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信息资料纳入计算机系统并随机分成2组,对
照组(共计42例,开展一般护理干预),另外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自
动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心
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具有重要帮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
颅内肿瘤为肿瘤常见病,由于它在颅内的持续生长,使病人颅内压增高,这
时可使病人脑内神经受压继而使此神经丧失机能。
神经受到压迫时,它会给这种
神经控制的组织器官带来严重功能影响,临床表现常表现为:偏瘫、视力下降,
甚至致盲等等。
而颅内肿瘤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手术切除病人大脑中的
肿瘤[4]。
病人很容易因害怕手术而害怕自己的病情、焦虑和其他不良心理状态,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人术后的康复,所以,对于病人的心理
干预护理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文就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
健康状况的影响展开了讨论,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接收的84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观察
对象,将信息资料纳入计算机系统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
对照组:男/女人数分别22例、20例,年龄介于34-70岁范围内,均值处于(54.65±6.91)岁。
观察组:男/女人数分别23例、19例,年龄介于35-71岁
范围内,均值处于(54.42±6.67)岁。
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围手术中,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性护理:术前密切监护病人的病情和各种生
命体征,重视脑疝防治工作,把所有的手术都准备好,遵医嘱给病人服用苯妥英
钠适量,为了预防手术时癫痫的发生。
手术后密切观察和记录病人生命体征改变,并关注瞳孔、观测肢体活动,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1.2.2观察组
观察组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的具体内容为;
(1)加强和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护理人员应及时和患者家属交流,因多
数患者家属缺乏疾病知识,因而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家属提供颅内肿瘤疾病相关
信息,并对其病因,治疗方式进行了说明、治疗的效果及有关注意事项,在解释
过程中,要重视语言运用,不可过多地运用专业语言,尽量确保语言浅显易懂。
向病人家属通报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发生不良症状等,使病人家属有心理准备。
(2)做好病人术前心理护理工作,病人多伴紧张不安,焦虑不安、恐惧和
其他不良心理情绪,不只影响健康恢复,也影响了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因而护理
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耐心听取病人需要,告诉病人有关疾病的知识、治疗过程及疗效,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多给病人鼓励,减轻他们不良的心
理情绪,增强治病的信心。
告诉病人手术的过程处于无痛状态、在安全条件下,
免得它害怕手术。
(3)做好病人术后心理护理是首要问题,麻醉清醒时通知病人已成功完成
手术,恰当地赞美病人的勇敢和强壮,叮嘱病人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激励病人主
动与医护人员合作,才能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
二是适当增加病房巡视力度,多
和病人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等,及时耐心回答病人的疑问,运用熟练的护理操作和热情周到的态度,为病人提供护理,才能取得病人的信赖,减轻病人的紧张感。
三是指导病友之间的沟通,请手术后康复较好的颅内肿瘤病人来病房,和病人沟通康复期间的心情,为了减轻病人的紧张感、焦虑和其他不良情绪。
四是对有严重负面情绪病人,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之沟通,沟通时尽量避免刺激性语言,让病人体会护理人员人文关怀,使病人的负面情绪逐步好转。
五是加强和患者家属沟通,告诉家人要多陪,鼓励病人,使病人体会到了亲情,让病人的灵魂得以安抚,然后有信心恢复。
1.3观察指标
在实施护理前后,让所有患者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进行统计对比,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健康程度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组
n SAS SDS
别
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4249.61±42.29±49.59±41.72±
照组 4.24 3.59 4.19 3.37
观察组4249.28±
4.38
36.27±
2.41
49.53±
4.24
35.42±
2.39
t
值
0.3519.0230.0659.882
P
值
0.7270.0000.9480.000
3讨论
颅内肿瘤属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范畴,病人一般有恶心,头痛,易怒,失语,忧郁等症状、焦虑及其他临床症状,且患者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如未及时处理,严重影响病人生命健康安全[2]。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因颅内肿瘤病情较重,加之手术存在着一定风险,因而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和其他严重的不良心理情绪,使之交感神经始终在的痛苦中,进行操作、手术后恢复等都可使病人产生不良应激,且对病人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3]。
骨折术后因病人需长期卧床,便可引起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筋膜室综合症及其他有关并发症,给病人的肢体康复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据有关研究表明,通过给病人以舒适的护理,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病人恢复期的舒适度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促使病人在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4]。
本研究表明: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术后SAS的发生情况,SD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两组资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以强化病人心理护理干预为手段,根据病人自己心理状态,进行相关心理疏导等,同时,做好病人术前和术后心理护理,并向病人说明了救治的成功病例,增强病人自信心,令病人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总之,在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时,强化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有效改善,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对病人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保证作用,继而促进病人的康复,从而改善了病人的预后,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小璐,李小强,何小宇,刘建荣,王海东.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负面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9):1150-1152.
[2]谭晓洁,陈利莉,刘雪.赋能心理护理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3):424-427.
[3]党晓丽,朱冬梅,慕素霞.颅内肿瘤术后身材矮小患儿长期生长激素替代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1,34(1):85-87.
[4]刘燕,李志丽,刘洋,杨琳.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心理应激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1):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