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和圆融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上的人都各有其性格,或张扬肆意,或温和隐忍,或整齐凛然,或圆滑温润,人们常常会因一些人方正而圆融感到矛盾,甚至觉得其是一个两面性的人。
这种认知来源于对“方正”、“圆融”的误解,而认为“方正”与“圆融”是对反义词。
“方正”似乎总与“一板一眼”、“古板”等词联系在一起,认为方正的人均是一些恪守规矩的死板之人。
事实上方正是对原则的坚守,对世间黑暗的不屑。
著名清官包拯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判案清明,不因对方的身份而对其网开一面。
但如此方正之人,亦会因他人的实际情况增减刑罚,方正并非一板一眼,圆融亦可以存于方正之中。
而圆融似乎也常与“阿谀奉承”、“巴结权贵”、“卑躬屈膝”相联系。
何谓圆融?圆融是在他人尴尬时不动声色解围的体贴,是面对高压时淡定自若的从容,是经历风霜后内敛的修养。
与圆融之人相处,如同与好脾气的长辈相处,他会包容所有的小错误,会倾听你的烦恼。
哪怕最炎热的盛夏,亦能感受到清凉的微风。
是以,坚守原则与良好修养集于一身,又怎会使人形成两面性呢?圆融而不失方正,是对自我的坚守。
“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不可毁其节”的方正固然让人敬佩,可如小草一般顺从着风的方向却从未离开脚下的土地也一样令人动容。
方正而不失圆融,则是自我的一种成熟。
余秋雨曾说过,“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耀眼的光辉,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
”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保持圆融,如同清风拂面,给人以温暖。
“一个肌肉紧绷的人,如同一朵无色无味的花朵”,同样,一个拒绝圆融的人,也拒绝了所有为自己增添光彩的机会。
一代诤臣魏征,在唐玄宗继任前是一个有名的奸臣,从未提出过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
而在唐玄宗继位后却尽心竭力为治理国家添砖加瓦,他的前半生圆融,他的后半生方正。
他的圆融让他在唐玄宗面前能够方正。
方正与圆融的结合更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方正能让人走得更稳。
若无方正,脚下的每一步都为虚无,一不小心,便会跌入万丈深渊。
圆融则能让人走得更顺。
若无圆融,便如同在光明的大道旁开辟一条布满荆棘的小路,或许亦能到达终点,但更多的人却半途夭折了。
同时具有方正与圆融并非为人的两面性,只不过是一个方正的人,拥有了过人的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