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归纳
单选题
1、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
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
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
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答案:A
解析:
A.汽车夏天开冷气,窗户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外侧;冬天开暖气,车内热的水
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侧。

所以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故A正确;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
华成的,故B错误;
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答案:C
解析:
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从液态变为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错误;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干冰降温是利用干冰升华,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故C正确;
D.蜡是非晶体,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3、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
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
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
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
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
答案:B
解析:
A.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防止冷藏车内温度上升,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故A错误;
B.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故B正确;
C.白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4、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答案:C
解析:
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温度降低,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答案:D
解析:
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水会再次沸腾。

故选D。

6、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答案:C
解析:
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
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
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
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
答案:B
解析:
A.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防止冷藏车内温度上升,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故A错误;
B.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故B正确;
C.白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8、“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
A.露的形成是液化,故A错误;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从气体变为固体,故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9、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
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
答案:A
解析:
A.海水吸热使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C.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当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故BC错误;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小冰珠,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0、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答案:C
解析:
A.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水量会减少,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盘上面放一些冰块,金属盘的温度更低,水蒸气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错误,故C符合题意;D.烧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冷的金属盘液化,也可能是高温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金属盘的温度升高,则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多选题
11、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的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后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烧开水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答案:ABC
解析:
A.舞台上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气态吸走周围空气的热量,而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夏天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河面上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
B.图乙是水沸腾时的现象,气泡变大主要是因为受到水的压强变小
C.图甲气泡变小和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都是液化现象
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答案:BC
解析:
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故A错误;
B.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因为这个过程中气泡所处的深度逐渐减小,受到水的压强越来越小,故B正确;
C.图甲气泡变小是因为上方液体温度低,水蒸气液化,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故D错误。

故选BC。

13、如图所示是小明一家到火锅店吃火锅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冻肥牛肉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牛肉卷中的冰熔化了
B.把火锅中的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改用大火加热,汤汁的温度会继续升高
C.在吃火锅时,火锅上方冒着的“白雾”,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吃完火锅,小明从冰柜里拿出一根冰棒放进嘴里,发现舌头被“粘住”了,这是凝固现象
答案:ACD
解析:
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牛肉卷比较硬挺是由于内含的水分凝固成型造成的,放置一段时间由于牛肉卷中的冰熔化了肉卷就变软了,故A正确;
B.火锅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大火加热,汤汁温度不会继续升高,故B错误;
C.“白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吃冰棒的时候在舌头碰到冰棒舌头上的水分凝固沾到了冰棒上,故D正确。

故选ACD。

1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不会立即熔化
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蒸发吸热的原因
C.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电灯泡用久了,钨丝变细和内壁变黑分别是由于钨的升华和凝华而造成的
答案:ABD
解析:
A.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并且继续吸热,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冰的温度升高到0℃,并且
此时还能继续从房间里吸热时,才会熔化,所以不会立即熔化,故A正确;
B.游泳后刚从水里出来,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特别冷,故B正确;
C.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冰棒冒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液化造成的,故C错误;
D.电灯泡用久了,钨丝变细,是钨丝直接升华成气体造成的,然后内壁变黑,是气体直接凝华成固体造成的,故D正确。

故选ABD。

15、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A.扇扇子时人会感到凉快,是因为扇子可以扇出凉风
B.湿手伸进冰箱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凝固现象,冰棒放热
C.天气热的时候吃雪糕感觉凉快,这是因为雪糕熔化,雪糕吸热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说明水沸腾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C
解析:
A.夏天扇扇子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人身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能从人体吸收热量,所以感到凉爽;
故A错误;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是手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这是凝固现象,手上的
水放热,冰棒吸热,故B正确;
C.因为雪糕熔化,雪糕吸热,所以吃雪糕感觉凉快,故C正确;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是因为石棉网有余热,故D错误。

故选BC。

填空题
16、炎热的夏天,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到有点冷,这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所致;吃冰激凌时,嘴里感到凉,
这是由于嘴里的冰______所致。

答案:蒸发吸热熔化吸热
解析:
[1]汽化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蒸发)吸热的缘故。

[2]冰棒含嘴里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冰熔化时吸收人体的热量,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人会感到凉快。

17、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物体温度的活动中,三位同学的测量
情况如图甲、乙、丙所示。

则乙测量的温度是______℃,丙测量的温度是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 1.6 ﹣0.6
解析:
[1]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体温计有一个细小的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2℃,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的上方,所以为零上,是1.6℃。

[3]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2℃,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的下方,所以为零下,是﹣0.6℃。

18、如图甲所示,所测物块的边长为______cm;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s。

如图丙中的体温计是根据
______的原理制成的,此时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o C。

答案: 3.00 228.7 液体热胀冷缩 37.1
解析:
[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对应刻度为0.00cm,右端对应刻度为3.00cm,所以物体长度为3.00cm。

[2]图乙,秒表的分针指示过了3min刻度线且过了半格,所以秒钟读数为48.7s,所以共228.7s。

[3]液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就会收缩,体温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图中体温计的液柱指示过37刻度线一小格,所示读数为37.1℃。

19、寒假里,小华一家驾车到湖南旅行,他发现汽车前窗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者“外”)表面出现了一层水雾,是因为发生了现象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

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是因为发生了现象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内液化汽化
解析:
[1][2]寒假,小华一家驾车出去旅行,他会发现汽车前窗玻璃的内表面出现水雾,是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表面,在其内表面液化形成的。

[3]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是小水珠发生了汽化的缘故。

20、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同时观察到烧杯口
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才能维持沸腾,而小红认为用小火就可以维持沸腾了,_____(选填“小明”或“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

答案:甲液化小红
解析:
[1]水沸腾时,上部分和下部分的水温度是相同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在变小,气泡会变大,观
察甲和乙两图,甲的气泡在变大,乙的气泡在变小,因此甲图正确。

[2]“白气”是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它是液态小水珠,而烧杯中的水蒸气是气态,在杯口周围遇冷,变为“白气”,
气态变为液态,这是液化。

[3]水沸腾后,要维持沸腾,只需保证水能继续吸热就行,因此小火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