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十二 雪 下雪的早晨》优质课教学设计_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下雪的早晨》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雪”这一单元的主题课文,诗人从冬日飘飞的雪花写到夏日树林里的小孩子,表现他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初步理解诗歌的能力,但深入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还没得到同步发展。
因此,本课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境,了解本诗写法,结合诗歌背景,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写字4个。
2.体会这首诗描写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
3.了解诗歌的写法,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这首诗描写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
2.了解诗歌的写法,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的写法,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创设情景法、读书指导法、启发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写字4个。
2.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二、学习生字
三、初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四、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雪的大、静、白。
背诵第一小节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体会这首诗描写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
2.了解诗歌的写法,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一、回味雪景,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下雪的早晨》,走进诗人艾青的内心世界。
2.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美读第一小节,奠定本课基调。
】
二、体会情境,感悟情感
1.进入回忆,谈感受
(1)自由朗读第二、三小节,思考:诗人回忆起了谁?他在干什么?(2)听老师范读第二小节关于孩子的语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首诗歌的主要意象是诗人回忆中的小孩子,直接抓住主要意象,让学生谈谈对这个孩子的初步感受,为最后体会情感做铺垫;老师的范读,会更好地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
】
2.品析情境,说画面
(1)自由朗读第二小节关于孩子的语句,标画出最喜欢的画面,并谈谈为什么喜欢。
【出示:画面一“一个小孩……拿着竹竿。
”】
①生自己谈谈喜欢的原因。
②师生结合自身实际,讲述在“晨光”中的画面,感受“晨光”中孩子的快乐。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画面二“他仰起小小的头……知了的声音……”】
①理解文中小孩在捉知了。
②比较“发亮”和“明亮”,了解文中小孩的眼睛为什么发。
③想象画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画面三“他的另一只小手……蜻蜓。
”】
①这个孩子的收获如何?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②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收获吗?积累“满载而归”、“硕果累累”。
③男女生分读,感受收获的快乐。
(2)齐读第二小节关于孩子的语句,感受画面的美好。
(3)结合实际生活,仿照原文,进行诗歌仿写,深入体会诗歌的情
境。
①【出示捡贝壳图】师生合作,进行仿写。
②【出示夏日趣图】和同桌交流,进行仿写。
【设计意图:体会诗人情感,很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体会诗人回忆的情境。
本环节,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仿写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情境。
在仿写环节,首先师生合作,然后同桌交流,半扶半放,让学困生在学习中有“拐杖”。
】
3.分析背景,悟真情
(1)诗人从冬日清晨的雪景,写到盛夏树林里的孩子,为我们展现了两幅不同的图景。
略读课文,比较诗人笔下冬天和夏天的不同。
(2)生交流反馈,比较内容上的不同。
(3)比较写法上的不同,主要有“写实”、“联想”。
(4)比较情感上的不同,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人在忧伤中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设计意图:比较冬夏的不同,全面把握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结合写实和联想的写法,感受诗人的情感;结合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从而攻破难点。
本环节中的略读,是本学期第六单元已经学习的读法。
】
三、回顾诗歌,留住美好
学生合作朗读课文,将诗人的美好情感留在心中。
四、板书
下雪的早晨
怀念向往
小孩子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