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磷矿资源供需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磷矿资源供需前景
(一)、我国磷矿资源特点
1、资源丰富、储量大
截止2005年底,我国查明磷矿保有资源储量超过167亿吨。

其中,储量14亿多吨,基础储量37亿多吨,资源量130亿多吨,约占世界磷矿资源总储量的11%,与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美国、南非、约旦等国,同属世界磷矿资源大国。

2、分布集中、利于开发
在已查明的我国磷矿资源储量中,有80%的储量和全部富矿储量(P2O5≥30%)集中在云贵鄂川湘五省,以云贵鄂川为主。

在富矿储量中80%以上的储量分布在云贵两省,大约各占50%。

若以P2O5的保有储量计算,在已查明的储量中,储量前三名的排序为云南、贵州、湖北,这是我国三个磷矿资源大省,磷矿资源比较集中的分布在这三个省,利于科学
开发利用。

3.中低品位磷矿多,胶磷矿多
我国磷矿资源已查明的储量中,97.5%为中低品位磷矿,全国磷矿资源的平均品位(P2O5含量)为16.95%。

这种磷
矿资源用于酸法加工制造湿法磷酸、高浓度磷复肥、工业级与饲料级磷酸盐等产品,必须经过选矿富集。

在中低品位磷矿储量中,85%以上的储量属于沉
积型胶磷矿,选矿技术难度较大,建设投资大,商品磷矿成本高,而且精矿产品不易长途运输,尤其是在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湖北王集浮选精矿配套供应(火车运输)山西硝酸磷肥做原料,便是不成功的先例。

综上所述,对我国磷矿资源特点的基本认识是:我国磷矿资源丰而不富,要走选矿富集的开发利用道路;在磷矿产区就近择优加工,这是我国磷矿资源赋存特点所决定的,是一种必然规律,随着磷矿产地加工量的增加,外运商品磷矿的比重将会逐步减少,最终会降到全国磷矿表观消费量的5%左右;随着磷矿资源开发成本的增高,商品磷矿的销售价格将逐渐提高,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磷复肥等后加工产业对磷矿的需求
目前,我国磷矿资源主要用于制造磷复肥(含商品磷酸、下同),消费量约占磷矿供应量的80%左右,其次是黄磷及饲料级磷酸盐(以下简称“饲钙”),消费量约占20%左右。

为便于分析,选取以下磷矿(折30% P2O5、干基,下同)消耗定额与总磷得率指标做为测算依据
(下述指标是目前云南省的平均先进指标)。

磷复肥黄磷饲钙磷矿消耗定额 3.55t/t•P2O5 9.0t/t•实物 2.0t/t
•实物
总磷得率93.9% 85.2% 80.5%
1、2006年全国以上三类产品共消费磷矿约5427万吨,
其中磷复肥
占79.2%,黄磷占13.1%,饲钙占7.7%。

2、2006年我国磷矿产区——云贵鄂川(含重庆、下同)共消费磷矿3785万吨,占全国磷矿消费总量的69.7%;其中,磷复肥占49.7%,黄磷占13.0%,饲钙占7.0%。

若按云贵鄂川消费的磷矿计算,磷复肥消费磷矿占71.3%,黄磷占18.7%,饲钙占10.0%,云贵鄂川磷矿消费比例,与全国平均比例存
在明显差异。

3、2010年以后对磷矿需求预测
到2010年以后,我国消费磷矿的产业生产总量将进入稳定的饱和期,产业发展将上升到新一轮以资源重组与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开源节流”平台,届时,磷矿消费量会在稳定的基础上,适度地逐步减少,可开发利用的磷矿资源会出现
新的增量。

预测到2010年以后,我国磷复肥年产量将稳定在1450万吨左右;黄磷年产量稳定在80万吨左右(2008年产量约100万吨,是一种特殊情况),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80%,这也是我国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量;饲钙年产量达到400万吨左右。

以上三类产品每年将分别消费磷矿5100万吨左右、720万吨左右、800万吨左右,合计每年消费磷矿6620万吨左右,比2006年增加1193万吨,增长22.0%;其中,磷复肥消费磷矿占77.0%、黄磷占10.9%、饲钙占12.1%。

如果,“开源节流”新平台取得新成果、新进展,我国磷矿年消费量可望会逐步降到6000万吨左右,90%以上的消费
量将集中在云贵
鄂川磷矿资源地。

(三)、我国磷矿资源服务年限预测
我国目前磷矿资源利用率,采矿系统平均约为85-90%,其中露天开采约为97-98%,地下开采约为75-80%;浮选系统平均约为80-85%,经过采选的商品磷矿,资源利用率约为70-75%,资源损失率为25-30%。

若考虑到若干年后,以资源重组和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开源节流”新平台创造出的新成果将会发挥作用,使磷矿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到80%以上,将磷矿年消费量逐步降到6000万吨以下,这种预期目标的实现,应当不会拖得太久远。

按照上述思路,按2005年底我国查明的167亿多吨磷矿保有资源储量、平均P2O5含量16.95%,年消费磷矿6000万吨,磷矿资源利用率75%等进行粗略框算,经过采选可以获得大约70.8亿吨商品磷矿,可为我国磷复肥、黄磷、饲钙等后加工产业提供118年的服务年限。

如果不断加大找矿的地质勘探投入力度,还会增加新的磷矿资源;如果提升采矿与选矿技术装备水平,可更多的回收伴生磷资源与含P2O5 8%以下的表外磷矿资源,最终将我国磷矿资源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例如,河北承德地区选铁矿时副产磷精矿,2007年约150万吨;云南也有类似的矿点已经开始利用;湖北黄麦岭磷化集团浮选P2O58.0%左右的磷矿,并副产硫铁矿,获得显著经济效益;贵州宏福集团200万吨/年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已投运,将含P2O58%的尾矿经重选、浮选得到P2O5≥
28%、Mgo≤1.2%的磷精矿约30万吨/年,产生新的尾矿含P2O5≤3%、Mgo≥20%,可留做以后进一步回收Mgo;贵州开磷集团采用全废料自胶凝充填采矿技术,将磷石膏、尾矿等调浆回填矿井采空区,采矿回收率由70%提高到92.6%,贫化率由6%降到4.52%,资源利用率获得大幅度提高。

这样算来,我国磷矿资源的服务年限,乐观的讲,应在130年以上。

所以,对我国磷矿资源的判断,应从实际出发,做出新的理性认识,既不要悲观、过分忧患,也不要盲目乐观、不思进取,要实事求是的定位我国磷矿资源的现状与前景,争取比较准确地预测好服务年限,多出台好的政策护驾。

只要坚持“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优化配置、理性发展”的基本原则,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遵循科学发展观,进行资源重组、科技创新、开源节流、依法管理,在今后的一百年,我国磷矿资源完全能够满足我国磷复肥以及饲料级、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磷酸盐与磷化物等产业发展的需要。

对我国磷化工产业的百年繁荣发展应充满信心。

二、我国黄磷工业前景
(一)现状特点
我国黄磷行业集中分布在磷矿与电力资源,特别是水电资源都丰富的云贵川鄂四省,以产能计,占总产能的98.1%,以2006年产量计,占总产量的99.2%。

在云贵川鄂四省中,云南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47.6%,2006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7.3%,单台电炉产能≥5000吨/年的制磷装置总产能为79.4万吨/年,占本省电炉总产能的87.2%,占全国同类规模制磷装置总产能的55.3%。

所以,我国黄磷行业因资源分布特点而形成一个区域性行业,是典型的资源性产业。

(详见表1)。

表1我国黄磷工业基本状况
注:1、重庆市的数据包含在四川省;
2、“表中数据”中,云南省是统计加现场调研收集,数据准确度高;其他省区为调研收集,有一定误差,但基本准
确;
3、“黄磷产能”为设计公称能力,低于企业自报的产能
数据;
4、“黄磷产量”系2006年产量。

从表1可看出我国黄磷行业的以下突出特点:
1、我国黄磷行业虽然集中分布在云贵川鄂四省,但产业
集中度
低,企业分散。

以2006年为例,这一年是我国黄磷产量历史最高年份,每户黄磷生产企业的产量平均仅为4969吨,每户不足5000吨,每户黄磷生产企业不足2.5台电炉,小
企业多。

2、我国黄磷行业由于集中分布在云贵川鄂四省,这四省
不仅是
我国磷矿资源的主要蕴藏地与磷矿的主要产地,而且还是我国水电资源的四个大省,尤其在雨季洪峰季节,这四个省的大小水电企业均需要相关行业在短时间内能及时为他们
提供容量大的“调峰储能”载体为他们“调峰储能”,而不影响水力发电的正常运行,不浪费水能资源,在磷矿产地最好的“调峰储能”载体便是黄磷。

所以,我国的黄磷产能虽然很大,但负荷率很低,2006年全国平均为41.3%,这一水平符合我国黄磷行业的实际,因为我国黄磷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电磷结合”,互为依存,黄磷行业依靠自身“调峰储能”的功能,为水电做好季节性服务,而水电行业则应把黄磷行业做为他们“调峰储能”最有效的载体,两个行业应共存共荣。

因此,我国黄磷行业产能的配置只能按市场需求量(产量)40%的负荷率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可借鉴糖厂的模式配置相关资源,充分体现我国季节性生产黄磷
的特点。

3、我国黄磷行业虽然企业分散,小企业多,产业集中度
低,但
近年来随着行业内外的科技进步,单台电炉的生产规模逐步增大,国产黄磷单台最大规模已超过10000吨/年,这一规模的产能为46万吨/年,占我国黄磷总产能的24.0%,占单台电炉产能≥5000吨/年总产能的32.0%,单台电炉产能≥5000吨/年的制磷装置产能又占我国黄磷装置总产能的75.0%,若扣除从国外引进的三台单台电炉产能3万吨/年,合计9万吨/年测算,则单台电炉≥5000吨/年产能合计为
134.6万吨/年,其中单台电炉10000吨/年产能合计为46.0万吨,占34.2%,即1/3以上的电炉为10000吨/年,不足2/3的单台电炉产能处于≥5000吨/年<10000吨/年之间,这种单台黄磷电炉产能结构,符合我国黄磷行业目前的实际,体现了当今世界黄磷行业的发展潮流。

我国黄磷的消费主要用于:(1)工业级与食品级热法磷酸;(2)工业级三聚磷酸钠;(3)其它磷酸盐与磷化物(包括工业级与食品级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一、二、三、钠、磷酸钾盐、次亚磷酸盐、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赤磷、聚磷酸铵等);(4)黄磷出口等。

以2006年为例,生产黄磷79.0万吨,黄磷表观消费量见表2。

表2 2006年
我国黄磷表观消费量
我国除黄磷出口外,还大宗出口热法磷酸、三聚磷酸钠以及其他磷酸盐与磷化物。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出口热法磷酸占产量的39.1%,出口三聚磷酸钠占产量的67.5%,出口其他磷酸盐与磷化物约占产量的50.0%,以上三类出口产品消费的黄磷约占黄磷总产量的41.4%,加上出口黄磷,全国黄磷产量的51.4%用于出口,这样折算,2006年我国出口的黄磷、磷酸、磷酸盐及磷化物等商品,相当于出口了32.7万吨黄磷,约等于全球黄磷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应关注和
研究这一数字。

(二)、前景预测
1、黄磷产品不可替代,需求量会逐步减少。

黄磷是个小行业,但又是不可缺少的行业。

黄磷是制造磷
化物及
其衍生物不可替代的原料,是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磷酸及磷酸盐的重要原料,是军事工业某些产品的基本原料,同时还是化学武器原料(PCL3)的原料,黄磷虽属“双高”产品,受到制约,但尚难完全取代。

近三十年,全球对黄磷的需求量比较稳定,每年大约消费100万吨左右,耗电约140亿度,耗焦约200万吨。

但随着“湿法磷酸分级利用与肥盐联产”、“湿法磷酸精制产业化”等科技水平的提升,对黄
磷的需求量会呈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可能会逐步减到60
—80万吨/年。

2、黄磷生产对于水电行业来讲,具有很好的“调峰储能”功能,是我国黄磷行业存在的重要条件由于黄磷产品是水力发电“调峰储能”的重要载体,所以,我国黄磷行业集中分布在磷矿与水电资源丰富的云贵川鄂四省,形成一个区域性、资源性、季节性的行业,因为“磷电相互依存”,这一特殊行业的生产规模,将根据水电行业需要“调峰储能”的电量、时限与全球黄磷市场的需求而定。

至于我国黄磷行业生产装置的负荷率,也将主要取决于水电行业“调峰储能”的特点与需求。

做为水电行业“调峰储能”的重要载体,在今后很长时间将维持在40%—50%。

通过企业重组、资源优化配置,今后我国黄磷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会逐步提高,单台电炉产能也将主要保持在5000—10000吨/年,综合利用将提
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3、我国黄磷行业在世界上地位格局不会改变,黄磷产量
所占比重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发达地区由于能源与环保原因关停了他们的黄磷生产装置,前苏联由于国家解体而关停了多数黄磷生产装置,于是世界黄磷资源出现了“空缺”。

我国
黄磷行业抓住了这一机遇,在磷矿与水电资源丰富的云贵川鄂地区集中发展了一批小型黄磷
生产装置。

小型黄磷生产由于流程短、技术成熟并容易掌握、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抗风险能力极强,加之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与干部考核机制的驱动,我国黄磷产量占世界黄磷总产量的比重将稳定在80%左右,预计这一格局将会维持较长时期。

然而,由于国家近期(2008
年)出台限制“双高”产品出口政策等,对我国黄磷及深加工产品出口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可能在短期内我国黄磷产量在世界黄磷产量中的比重会出现下滑趋势,但总的格局不会产生根本性的重大变化。

4、我国磷矿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黄磷行业应走块矿入炉
的原料技术路线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磷矿资源大国之一。

我国磷矿资源的主
要特点见前述。

我国磷矿资源的90%左右消费在磷复肥与饲料磷酸盐的加工上,在消费过程中需经选矿富集;而10%左右的磷矿资源是消费在黄磷制造上,根据黄磷炉料特点,我国黄磷行业应充分利用半自熔性高硅中低品位块状磷矿直接入炉生产黄
磷。

所以,从我国磷矿资源赋存特点与消费市场的需求考虑,今后我国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路线将以选矿富集为主,就近集中加工磷复肥与饲料磷酸盐,以充分利用采选过程筛分出半自熔性高硅中低品位磷矿和少量中高品位的块状磷矿为辅,就近集中制造黄磷,这一发展趋势随着选矿技术装备产业化、大型化,资源优化配置水平的提升将会十分明朗。

5、合理用矿,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精深加工,是我国
黄磷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黄磷行业虽然在合理用矿、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精深加工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距离“科学发展观”与国家现行政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不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好这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黄磷行业便失去了稳固的基础,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6、预期(2020年)
(1)随着湿法磷酸精制产业化、大型化,黄磷逐步退出工业级磷酸盐消费市场,让位给精制湿法磷酸,而黄磷则集中消费在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磷酸与磷酸盐,磷化物及其衍生物加工制造上。

届时,全球黄磷消费量可望降到60—80万吨/年,降幅20—40%,我国黄磷产量在世界黄磷总产量中的比重依然保持在80%左右,年产50—65万吨,降幅
18.8—37.5%,每年耗电约70—91亿仟瓦时,耗焦100—130
万吨。

(2)黄磷综合电耗降到14000kw.h/t。

(3)不出口普通黄磷,但出口价值高的优质黄磷与高纯
黄磷。

(4)企业数与电炉数在2006年基础上减少50%以上,黄磷生产装置负荷率提升到50%—60%。

(5)“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达到国家当时的政策
要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