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的认知及应用(中药学基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及Baiji
图1 白及原植物
图2 白及饮片
白及Baiji
【基本知识】
【来 源】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主产于 贵州、四川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 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 归肺、肝、胃经。
注意事项 贮藏
孕妇慎用 置阴凉干燥处
艾叶Aiye
常见中成药——艾附暖宫丸 主要成分:艾叶、香附、吴茱萸和肉桂等 功效主治:具有理气补血,暖宫调经之功效。 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 经。
【代表成药】
艾叶Aiye
【知识拓展】
比较生艾叶、醋艾叶及艾叶炭
生艾叶善于理气血,散风寒湿邪,多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皮肤湿疹瘙痒;醋艾叶能增 强逐寒止痛作用,多用于虚寒之证;艾叶炭温经止血之力增强,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图3 三七中药材
三七Sanqi
【功效应用】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应用
1.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本品既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 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兼瘀滞尤为适宜。单味内服或外用均有良效。治吐血、衄血、崩漏等,单用本品 ,米汤调服;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或配伍其他药物内服,如云南白药,即以本品为主药。
【知识拓展】
三七的古籍相关记载及现代研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三七“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军疮要药,云有奇功”。认
为三七“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能治一切血病”。《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三七“大如拳者治打伤,
有起死回生之功,价与黄金等”。将三七与人参并列,指出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并称人参、三七为药中最珍贵者”。
贰
具体药物: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
藕节 白及
三、使用注意
壹
止血药多炒炭用。一般而言,炒炭后可增强止血之效。
贰
“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注意的问题。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 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不宜单独使用该类止血药。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侯。
2.哪项药物既善治疗吐血便血,又善治疗肺热咳嗽有痰() A白茅根 B.槐花 C.仙鹤草 D.侧柏叶 E.白及
3.既能活血定痛,又能化瘀止血的药物是() A.小蓟 B.茜草 C.三七D.侧柏叶 E.蒲黄
【目标检测】
4.适宜做灸条,用于灸治的药物是() A.艾叶 B大蓟 C.白茅根 D.桑叶 E.夏枯草
5下列药物中,善于治肺、胃出血证的是() A.三七B.仙鹤草 C.小蓟D.棕榈炭 E.白及
6.哪项药物既善治疗吐血便血,又善治疗肺热咳嗽有痰() A白茅根 B.槐花 C.仙鹤草 D.侧柏叶 E.白及
【课后思考】
【问题】为何三七享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
贰
具体药物:地榆、白茅根、小蓟、槐花、大蓟、侧柏叶、苎麻 根。
槐花 白茅根
第二类 化瘀止血药
壹
具有既能止血,又能化瘀的功效。 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部分药物尚能消肿、止
痛,可用于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经闭、痛经等病证。
贰
具体药物:三七、蒲黄、茜草、花蕊石、降香。
三七 蒲黄
第三类 温经止血药
常用处方名 地榆、地榆炭
注意事项 贮藏
(1)地榆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慎用。 (2)对于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 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地榆Diyu
【知识拓展】
比较地榆与槐花
地榆与槐花均能凉血止血,多用于大肠火盛之便血、痔血,常相须为用。地榆善清下焦血分 之热,且兼收敛之性,善治妇女血热崩漏、月经过多;槐花兼能清肝泻火,为清肝火上炎之头痛、 目赤的佳品。
中药学基础
止血药
认识止血药
一、基本性能
【含 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止 血药。
【性味归经】止血药主入心、肝、脾经。
【主 治】适用于治疗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如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 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
二、药物分类
泻下药的分类及功效主治
分类 凉血止血药
2.跌仆肿痛:本品善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外伤瘀滞肿痛第一要药。凡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血肿痛 等,本品皆为首选药物,可单味应用,以三七为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若配伍活血行气药雪上一枝蒿、红花等 药,则活血定痛之功更著,如三七伤药片;能活血散肿,对痈疽肿痛也有良效,以本品为末米醋调涂,或配伍活 血消肿的乳香、没药等药。
2.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本品长于温经脉、止冷痛,为治妇科温经散寒、调经止痛之要药。治妇女宫寒 不孕、经行腹痛,常配香附、吴茱萸、肉桂等药,如艾附暖宫丸;治脾胃虚寒引起的腹中冷痛,多配干姜、陈皮等同用 ,或单味煎服,或炒热后熨敷脐部。
3.虚寒性的胎动不安:治疗肾虚胎漏下血或胎动不安,常配阿胶、桑寄生等药。
不良反应 贮藏
大剂量使用可致肝、肾脏损伤 置通风干燥处
【药学服务】
白及Baiji
【知识拓展】
比较白及和仙鹤草
白及和仙鹤草均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可用于咯血、吐血等多种出血证。白及质黏而涩,为止 血要药,尤长于肺、胃出血证;而仙鹤草又可止痢、杀虫、补虚。
【目标检测】
1.地榆除凉血止血外,还能() A.解毒敛疮B消肿生肌 C.散瘀止痛D.生发乌发 E.化痰止咳
材,故三七又享有中药材中“瑰宝”之美誉。
现已研制出三七破壁粉,为三七超微粉碎打破细胞壁制成,用量少,服用方便,常用于心脑
血管疾病。还有冻干三七,可与鲜三七媲美,充分保留了三七的有效营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易
打粉,易吸收。
16
止血药 艾叶
艾叶Aiye
图1 艾叶原植物
图2 艾叶饮片
艾叶Aiye
【基本知识】
功效 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
主治 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化瘀止血药 既能止血,又能化瘀 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温内脏,益脾阳,固冲 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
温经止血药
脉而统摄血液
血病证
收敛止血药
收敛止血
多种出血症
第一类 凉血止血药
壹
具有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的作用。 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4.泻痢、湿疹、疥癣:治寒湿泻痢,单用即有效,或配干姜、苍术等同用;治皮肤湿疹、疥癣,单用或配黄柏、花 椒等煎水外洗,或配枯矾研末外敷。
艾叶Aiye
【药学服务】
常用处方名 不良反应
艾叶的药学服务 蕲艾、冰台、灸草、艾叶炭 艾叶中的挥发油可引起皮肤黏膜灼热潮红,大剂量口服对胃肠可产生刺激性,吸收 后发生中毒性肝炎。
止血代表药 三七
三七Sanqi
图1 三七原植物
图2 三七饮片
三七Sanqi
【基本知识】
【来 源】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因治疗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 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用法用量】煎服,3~9g;研粉吞 服,一次1~3g;也入丸散。外用适量, 研粉外敷。
2.疮疡肿毒、手足皲裂、水火烫伤。 本品有消肿生肌敛疮之功,为外疡消肿生肌之常用药。治疮疡初起,单 用或与银花、皂角刺、乳香等配伍,如内消散;治疮痈已溃,久不收口,与黄连、贝母、轻粉等研粉外敷,如生 肌干脓散;治手足皲裂、水火烫伤,多研末与麻油调涂。
白及Baiji
白及的药学服务
常用处方名 白及、白芨、连及草
【用法用量】煎服,6~15g;研末吞服3~6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 草乌、附子同用。
图3 白及饮片
白及Baiji
【功效应用】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
1.体内外诸出血证。 本品味苦干涩,质黏而性寒。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因其主入肺、胃经,故临床尤多用于 肺、胃出血之证。用于体内外出血,单用研末,糯米汤调服,如白及粉;用于干咳咯血,可配伍枇杷叶、阿胶等 药,如白及枇杷丸;治吐血、便血,常与乌贼骨相须配伍使用,如乌及散;治外伤或金创伤出血,可单味研末外 掺或水调外敷。
壹
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具有温经止血之效。 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病证。
贰
具体药物:艾叶、炮姜、灶心土
艾叶 炮姜
第四类 收敛止血药
壹
本类药物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黏,故能收敛止血。 适用于各种出血病证。因其收涩,有留瘀恋邪之弊,临床运用
多配化瘀止血药或活血祛瘀药。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三七Sanqi
常见中成药——云南白药 主要成分:三七等; 功效主治: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 肿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 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手术出血,疮 疡肿毒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支气管扩 张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等病症。
【代表成药】
三七Sanqi
【性味归经】苦、酸、涩,微寒。 归肝、大肠经。
【用法用量】煎服,9~15g。解毒敛疮生 用,止血炒炭用。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图3 地榆饮片
地榆Diyu
【功效应用】
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血热出血证。 本品味苦沉降,酸涩收敛,微寒凉血,主入肝、大肠经。为治下焦血热所致便血、痔血、血 痢、崩漏等出血之要药。治血热便血,常与地黄、黄芩、槐花等药配伍,如约营煎;治痔疮出血,血色鲜红,常 与槐角、防风、黄芩等配伍,如槐角丸;治血痢不止,常与黄连、金银花等同用,如地榆丸;治血热崩漏量多色 红,兼见口燥唇焦,可与地黄、黄芩、牡丹皮等同用。
【来 源】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味辛、苦,温;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
【用法用量】3~9g,煎服。外用适 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图3 艾叶中药材
艾叶Aiye
功效
【功效应用】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应用
1.虚寒性出血证:本品辛香苦燥性温。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善治虚寒性出血。治肾阳亏虚,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 血,常配阿胶、芍药、地黄等药,如胶艾汤;治脾阳亏虚,统摄无权之吐血、衄血、便血,多配党参、干姜等药;治血 热出血,可用鲜品地黄配生地黄、生荷叶等同用,如四生丸。
23
其他止血药
地榆Diyu
图1 地榆原植物
图2 地榆饮片
地榆Diyu
【基本知识】
【来 源】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或长叶地榆 SanguisorbaofficinalisL.var.longifolia(Bert.)Yü et Li的干燥根。春季将发芽时或秋 季植株枯萎后采挖。
三七Sanqi
【药学服务】
常用处方名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贮藏
三七的药学服务 三七、田三七、参三七、旱三七、田七、滇七、金不换 1.若摄入过量三七,可致恶心、呕吐、出血倾向,甚至出现痰中带血、鼻衄、齿龈出 血、月经过多、胃出血等症状。 2.极个别人服用可引起过敏性药疹、停经,大量服用可导致肝损伤
孕妇慎用。
生三七偏于活血、止血;熟三七偏于补血。现代研究表明,三七具有止血、活血、补血、保
护心肌、抗冠心病、保护脑组织、扩血管和降压、提高记忆力、消炎镇痛、镇静、保肝、抗衰老、
滋补、强壮、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肿瘤及外
科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三七集若干重要生理活性于一身,是一种具有多种独立性功效的中药
2.水火烫伤、湿疹、痈肿疮毒。 本品解毒敛疮,为治水火烫伤之佳品。治烫伤,单用为末,或配大黄研末, 麻油调敷;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多配苦参、大黄,以药汁湿敷,或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加凡士林调涂患处;痈疽 初起未成脓,煎汁浸洗;已成脓,单用其叶或配清热解毒药捣烂外敷。
地榆Diyu
【药学服务】
地榆的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