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广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
1.材料题。

1.1美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证据和事实?
(从运兵,提供武器,训练士兵方面着手)
1945年8月28日美国政府送给国民党政府租借舰艇8艘,9月5日杜鲁门根据美国军方的建议,批准继续向国民政府提供6个月的租借物资。

其中包括:利用美海空军为国民党运兵。

9月22日美海军部宣布赠中国驱逐舰20艘。

11月5日周至柔在南京对记者称:美驻华空军所有器材,包括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将全部移交中国使用。

中国战区美空军飞机(含飞驼峰空运总队),总数在300架左右。

1946年2月5日美国众议院海军委员会一致通过授权总统以美国过剩之海军战舰、航空母舰、巡洋舰及驱逐舰271艘移交中国政府之议案,该议案并授权总统派遣海军顾问团援华,并将运用并保养上述舰艇以及训练舰只上人员所需之物资同时移交中国(其中包括弹药、零件、修理厂中机器及保养并运用此项舰只所必需之一切物件在内)。

8月30日,当租借法案停止后,国民党政府与美国政府商订3年计划,获贷款20亿美元。

内战时期美国对国民党的援助主要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

在经济上,美国对国民党提供战争贷款;在军事上美国用飞机帮国民党运兵抢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为国民党提供武器装备和帮助国民党训练军事人员;在政治上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

1.2从各个方面分析为什么共产党3年内打败国民党?
(从战争性质,民心,士兵士气军心,决策方面着手)
一丶政治独裁腐败失掉民心;对农村有多年经历和斗争经验的毛泽东敏锐地指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谁能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谁就可以夺取中国的胜利。

加上缺乏民主体制,独裁的国民党很快从一个革命清廉的政党转变为一个腐化堕落的政党,巧取豪夺取得的钱纷纷买田置地,对农民采取残酷的剥削。

二丶日本入侵给共产党以发展壮大之机;
三丶苏联提供便利使共军在东北站住脚;
四丶美国对华政策的错误;
五丶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及谍报活动;
六丶战後经济破溃;
七丶军事战略的重大失误;
八丶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九丶共产党实行土改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

他们不管是“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更适合中国,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温饱,谁抓住了这点,他们就跟谁走。

通过土改,中共掌握了大量的兵源和粮源,广大农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就主动参军,而国民党军队虽然占据广大城市,人民却不愿意参军,所以中共能在一年半时间军队数量就超过国民党。

·.战略:东北,山东等军事要地。

东北作为日本侵华的後方,多年经营,各种兵工厂齐全,重工业发展迅速。

所以,抗战刚结束,毛泽东很有战略眼光的指示大批共产党出关,不到半年就建立几乎囊括整个北满的解放区,并没收了大量日伪军的装备。

·战术:在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灵活的运用游击战术,麻雀战术,对国民党牵制,待对方疲乏以後,再集中优势兵力围歼之。

·.士气:中共军队团结一直,士气高昂。

毛泽东一直注重党在军队的建设,把党小组发展到连里最早就是有毛提出的。

对战俘思想教育也是共产党的重中之重,很多国民党军队在被国民党俘虏後,很快就能认清形势。

国民党虽然号称800万,但实际嫡系部队不到300万,另外当时国军将领普遍好大喜功,谎报军情,把军队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

经济方面:中共实行战时经济政策,一切军粮徵用均是“人民自愿”。

作为政府,国民党除了和共产党较量,还要管理各项其他事物,这使得原本紧张的经费更加缩水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胜利和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丶经济丶军事丶外交等各方面的原因,最後的结果是国民党失去中国大陆的政权。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2.(多选)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有三方面:一是兴办近代企业,二
是建立新式海陆军,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三民主义,对应的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中,孙中山将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

这个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4.(简答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舞台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一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观念开始深入民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5.国共合作的时间。

第一次合作是1923年,第二次合作是1937年。

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长征精神的意义。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
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7.中日战争,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认为中国胜利的原因: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与弱国的对比,决定抗日战争注定要打持久战。

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8.(简答题)早起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9.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0.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
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11.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2.过渡时期总线路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从私有变为公有。

13.农业改造的原则和基本方针。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第三,农业互助的合作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助的原则,采用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要始终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工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志。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14.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有,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15.1986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