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发出声音,我们就一定能听到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B
解析:B
【分析】
(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气体中最慢;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响度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振幅,二是距离声源的远近。
需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
A.物体发出声音后若没有介质传播或物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等都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音,故B正确;
C.声音在钢铁中的声速大于在水中的声速,故C错误;
D.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D 错误。
故选B。
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
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C
解析:C
【分析】
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
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长短的关系。
故选C。
3.“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一项功能是将正常录制的音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
已知人发出的声音率范围为60-2500Hz。
应用此功能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响度比正常声音的大
B.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传播速度比正常声音的大
C.人耳听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比正常声音要少
D.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人耳听到的声音比正常声音要少D
解析:D
A.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振动幅度不变,则响度与正常声音的相同,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则在空气中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传播与正常声音的相同,故B错误;
CD.已知人发出的声音率范围为60-2500Hz,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经“抖音”处理后的声音不会变少,但会有一部分声音变成超声波,人耳接收不到,故人耳听到的声音比正常声音要少,故C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4.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深夜,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
D.物理课堂上,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B
解析:B
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属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不属于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上物理课时,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属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
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
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
解析:C
A.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不同,故A错误;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和蝙蝠在夜间飞行都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6.如图是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
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D.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A
解析:A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音调越高,但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发声体都在振动,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是鼓面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鼓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所以是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如图是小丁同学用小提琴在为大家演奏“高山流水”的曲目,她在演奏中不断地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其主要是为了()
A.改变琴声的响度B.改变琴声的音色
C.改变琴声的音调D.改变琴声传播的速度C
解析:C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或结构决定;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环境温度有关。
而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通过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使小提琴发出不同的音调。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高考期间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抽出真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B
解析:B
【分析】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4)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A.大力敲鼓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抽出真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介质逐渐减少,故听到声音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超声波、声音、次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40 m/s
C.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D.“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A
解析:A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不同的声波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其传播的速度相同,超声波、声音、次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40m/s,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C 不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
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
从中我们可知()
A.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
B.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慢C
解析:C
【分析】
本题考查超声波的特点,根据超声波的特点求解。
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赫兹,超声波脉冲人耳直接听不到,故A项不符合题意;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超声波脉冲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项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故C项符合题意;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快,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超声波也是声波。
二、填空题
11.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 m。
(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水(或液体)510
解析:水(或液体) 510
[1]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2]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
1
3s 1.5s
2
t=⨯=
由
s
v
t
=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
340m/s 1.5s510m
s vt
==⨯=
12.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途径传入耳内。
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_________,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_________。
空气传导骨传导超声波次声
波
解析:空气传导骨传导超声波次声波
[1][2]人听到声音的两条途径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当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从而听到声音,叫做空气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叫做骨传导;
[3]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4]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13.常见的伴奏乐器有竖琴、扬琴、二胡等。
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填“音调” “响度”或“ 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用力敲打铜锣,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音色真空
解析:音色真空
[1]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音色;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他不能直接听到锣声。
14.近几年通过环境治理,城乡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_____产生的。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传播过程中振动降低【分析】考查噪声的概念及
防控噪声的方法同时考查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解析:传播过程中振动降低
【分析】
考查噪声的概念及防控噪声的方法,同时考查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1]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从左到右水越来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故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降低。
15.地震时有些动物能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它们听到了地震时产生的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6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此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m(海水中的声速约为
1500m/s).次声波4500
解析:次声波4500
[1]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人感觉不到,但有些动物能感觉到;
[2]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1632
s s t =⨯= 根据s v t
=可知,该处海水的深度: 1500m/s 3s 4500m s vt ==⨯=
16.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音调响度
解析:音调 响度
[1]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时,越长的金属条,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低,那么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17.甲、乙两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
2:3超声波
解析:2:3 超声波
[1]由s v t
=可得: 212313
s t v s v s t v s v ==⨯=⨯=甲
甲甲甲乙乙乙甲乙乙
故甲乙两车所用时间之比为2:3;
[2]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
18.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时间间隔为 1s ,则 障碍物离声源_______m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可以确定位置和距离,南山和北山相距 1360m ,小王同学 站在南山和北山之间大喊了一声,先后听到了来至南山和北山的回声,听到两次回声的时间间隔为 1s ,则 小王站在离南山_______m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 )595
解析:595
[1]1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3401340m/s s=m s vt ==⨯
所以障碍物距声源的距离为:
1134017022
m m s =⨯= [2] 设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 1,到南山的距离为s 1,由s v t
=可得: 11122340m/s
s s t v == 设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 2,到较远的峭壁的距离为s 2,则
s 2=1360m -s 1
()122213602340m m/s
s s t v -=
= 由题知: t 2=t 1+1s
即:
()112136021340340m s m/s m/s
s s -=+ 解得:
s 1=595m
19.教室里,小明正认真听老师上物理课,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_______产生,并通过___传入小明耳中.小明的妈妈到学校给小明送东西,怕打扰上课, 故脱掉高跟鞋,赤脚跑了四层楼,这样做是在____减弱噪声.振动空气声源处
解析:振动 空气 声源处
[1][2] 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
[3] 小明的妈妈到学校给小明送东西,怕打扰上课, 故脱掉高跟鞋,赤脚跑了四层楼,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期中考试时,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相同/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 /s.如果看到闪电后,6s 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____m.振动空气不同2040
解析:振动 空气 不同 2040
[1] [2]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通过考场里的空气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4]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光的传播速度太快,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传播时间可以认为是6s ,所以雷电距离观察者的距离
s =vt =340m/s×6m=2040m
三、解答题
21.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 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高山,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 后听到回声,求(v 声=340m/s )
(1)2s 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2s 内鸣笛声传播的距离?
(3)鸣笛时汽车与高山的距离是多少米?
解析:(1)40m ;(2)680m ;(3)360m
解:(1)由=s v t
得,2s 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1120m/s?2s=40m s v t ==
(2)2s 内鸣笛声传播的距离
2340m/s?2s=680m v t s ==声
(3)设按喇叭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有 122s s s =+
所以
1240m+680m =360m 22
s s s +== 答:(1)2s 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40m ;(2)2s 内鸣笛声传播的距离是680m ;(3)鸣笛时汽车与高山的距离是360m 。
22.为开辟新航道,某科学家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超声波(如图),已知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 被探测器接收到。
求:
(1)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取1500m/s )
(2)暗礁到船的距离有多少米?
解析:(1) 900米;(2) 450m
(1)由s v t
=可得声波从发出到返回通过的路程 s =vt =1500m/s ×0.6s =900m
(2)暗礁到船的距离
s ′= 12s =12
×900m =450m 答:(1)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900米;(2)暗礁到船的距离有450m 。
23.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0.884km 的空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
两声相隔2.43s ,(此时气温约为15℃)。
求:
(1)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
解析:(1)2.6s ;(2)5200m/s ,该金属管可能是铁材料制成。
(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v 气=340m/s
s =0.884km =884m
由s v t
=得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 884m 2.6s 340m/s
s t v ===气 (2)由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空气传播速度小于在金属管中传播速度,则声音在空气传播时间大于在金属管中传播时间,所以由题意可知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t 金=t 气﹣Δt =2.6s ﹣2.43s =0.17s
则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884m 5200m/s 0.17s
s v t ===金金 查表知:该金属管可能是铁制成的。
答:(1)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2.6s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该金属管可能是铁材料制成。
24.在军事演习中,一门反坦克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经过0.6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再经过1.5s 听到爆炸的声音,假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 (1)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为多少? (2) 炮弹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510m 850m/s
(1)由v=st 可得,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s 1=v 1t 1=340m/s×1.5s=510m.
(2)炮弹运动的速度:v 2=
22s t =510m 0.6s =850m/s. 【点睛】
(1)当模型爆炸(爆炸声开始传播)到射手听到爆炸声(传到人耳)用时1.5s ,此为声音传播的时间,根据公式s=vt 可求距离;(2)已知炮弹运动的时间,根据公式v=s t 可求运动速度.
25.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15m/s 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 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距山崖有多远?(V 声=340m/s ) 解析:355m
【分析】
由题意知,按喇叭时距山崖的距离等于2s 内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路程之和的一半,所以利用公式s =vt ,分别求出2s 内声音传播距离s 1与汽车行驶路程s 2 , 再利用关系式s = 12
(s 1+s 2), 即可求出按喇叭时距山崖的距离. 在t =2s 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为s 1=v 1×t =15m/s×2s =30m , 声音传播的距离:s 2=v 2×t =340m/s×2s =680m ,设司机按喇叭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 =s 1+s 2 所以s = 1
2
(s 1+s 2)=
12
(30m+680m )=355m 答:按喇叭时距山崖的距离是355m . 26.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小明和小亮同学合作估测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两人选取长为510m 的长铁轨,小明站在铁轨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亮站在铁轨的另一端测量出先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为1.4s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求: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解析:(1)1.5s ;(2)0.1s ;(3)5100m/s
(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510m =
=340m/s
L t v 空空=1.5s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 t 铁=t 空-Δt =1.5s-1.4s=0.1s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v 铁=510m =0.1s
L t 铁=5100m/s 答:(1)敲击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1.5s ;
(2)敲击声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是0.1s ;
(3)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100m/s 。
27.一辆汽车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2s 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54km/h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求: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
解析:325m
解:汽车的速度
v 1=54km/h=15m/s
在t =2s 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 1=v 1t =15m/s×2s=3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 2=v 2t =340m/s×2s=68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
2s =s 1+s 2
1230m+680m =355m 22
s s s +=
=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s ′=s -s 1=355m-30m=325m
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325m 远。
28.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音速度的1.5倍,飞行高度为3060m ,水平方向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水平距离)的地方?(v 声=340m/s )
解析:4590m
解:由题意知,飞机飞行的速度
v =1.5v 声=1.5×340m/s=510m/s
声音从飞机处传到人耳的时间
3060m 9s 340m/s
h t v =
==声 飞机飞行的距离 s =vt =510m/s×9s=4590m
答: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4590m 远水平距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