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物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文科班)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文科班)

1.质点 :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路程和位移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平均速度v =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4、加速度(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式:a =0t V V t-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1at t v x += ③速度位移关系:ax v v 2202=-6.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v t =gt .H=gt 2/2,v t 2=2gh7、重力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3.重力的大小:G=mg8、弹力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9、摩擦力(1 ) 滑动摩擦力: N F f μ=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10、力的合成与分解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1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 合=0(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文科)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文科)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文科)【物理1】1.速度(矢量)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t x v ∆∆=。

平均速度tx v = 。

2.加速度(矢量)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tva ∆∆=。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通常规定,加速时0>a ,减速时0<a )速度:at v v t +=0 位移:2021at t v x += 推导:ax v v t 2202=- 平均速度:t x v v v t =+=20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t v -图像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图t v - 图t x -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 斜率:表示加速度a5.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t x -图像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斜率:表示速度v6.自由落体运动规律:gt v =;221gt h =;gh v 22=。

7.弹力(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如:甲乙两物体接触且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甲形变,给乙弹力;乙形变,给甲弹力)。

(2)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有kx F =。

x 为形变量,非弹簧长度;k 为劲度系数。

8.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 ①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②大小:uN f =。

N :正压力,u :动摩擦因数。

(2)静摩擦力 ①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大小:根据受力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ma F =求解。

最大静摩擦动f f ≈max 。

9.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力合力范围2121F FF F F +≤≤-合。

10.力学单位制 三个基本单位:米(m );千克(㎏);秒(s )。

导出单位:牛(N ),s m /…… 1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他改变这种状态。

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

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

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一、力学1.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2. 牛顿第一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4. 动量守恒定律5. 能量守恒定律二、热学1.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2. 物体的热膨胀3. 热传导和热辐射4. 热力学第一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三、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3.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原理4. 光的干涉和衍射5. 光的偏振现象四、电学1.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2. 电阻和电路的基本原理3. 安培定律和欧姆定律4. 电容和电磁感应5. 麦克斯韦方程组五、原子物理1.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3. 放射性和核反应4. 物质的稳定性和核能利用5. 粒子物理学的基本介绍六、力学实验1. 弹簧的伸长实验2. 斜面上物体滑动实验3.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4. 简单机械原理的验证实验5. 动量守恒实验七、热学实验1. 热胀冷缩实验2. 热传导实验3. 球面反射和折射实验4. 焦耳定律的验证实验5. 相变和热容实验八、光学实验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2. 玻璃棱镜的折射实验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透镜成像实验5. 双缝干涉实验九、电学实验1. 电流测量实验2. 电阻测量实验3. 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4. 电容充放电实验5. 电磁感应实验十、原子物理实验1. 射线的散射实验2. 元素周期表的实验认识3. 辐射强度的实验测量4. 放射性定年实验5. 粒子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以上为高二文科物理会考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为考试打好基础。

注意在实践中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科物理高考知识点

文科物理高考知识点

文科物理高考知识点一、力学部分1. 牛顿运动定律(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动能和动量(1) 动能定理物体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净作用力所做的功。

(2)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净作用力。

3. 万有引力(1) 引力的普适性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 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 弹力和弹簧振动(1) 霍克定律弹簧的伸缩变形与所受的弹力成正比。

(2) 弹簧振动弹簧的振动周期与质量和弹簧劲度系数有关。

二、热学部分1. 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对外界做功和系统内能的增加之和。

2. 热传递(1)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的分子热运动进行传递。

(2) 热辐射红外线和可见光的电磁波传输热能。

(3) 热对流流体的对流传热方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1) 热机效率热机输出的功与吸收的热量之比。

(2) 卡诺循环由等温膨胀和绝热膨胀两个过程组成的理想热机。

三、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速度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恒定,光的传播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折射和反射(1) 折射定律出射光线在界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2) 反射定律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透镜和光的成像(1) 薄透镜成像规律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像的距离与透镜的焦距之间的关系。

(2) 球面镜成像凹凸面镜的成像规律。

四、电磁学部分1. 电场和电场力(1) 电荷和电场电荷产生电场,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

(2) 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场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高二文科学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文科学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文科学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描述运动的变量a. 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b. 速度、位移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2. 牛顿运动定律a. 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b. 牛顿第二定律 - 动力学原理c. 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 重力a. 重力的概念和性质b. 万有引力定律c. 人造卫星和行星运动4. 力的合成和分解a. 力的合成b. 力的分解5. 物体平衡a. 平衡力的定义和条件b. 平衡的类型 - 静平衡和动平衡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a. 温度的定义和测量b. 热平衡和热量c. 内能和比热容2. 理想气体定律a.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b. 摩尔定律3. 热传导a. 热传导的基本规律b. 导热系数和热阻4. 热机和热效率a. 热机的原理和分类b. 热效率的计算5. 相变和湿度a. 相变和相变潜热b. 湿度和相对湿度三、光学1. 光的传播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和折射2. 光的成像a. 凸透镜和凹透镜b. 成像规律和成像公式3. 光的干涉和衍射a. 光的干涉和干涉条件b. 光的衍射和衍射现象4. 光的偏振a. 光的偏振和偏振光的特点b. 光的偏振现象5. 光的多普勒效应a. 光的多普勒效应的原理b. 光谱的多普勒效应四、电磁学1. 电场和电势a.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b. 电势能和电势差2. 电流和电路a. 电流的定义和测量b. 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电路图符号3. 电磁感应a.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 自感和互感4. 电磁波a. 电磁波的概念和性质b. 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5. 电磁场a. 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b. 电磁场的四个基本方程五、原子物理1. 物质的微观结构a. 原子模型的发展b. 元素周期律2. 原子核物理a. 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b. 放射性和核能3. 量子物理a. 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b. 波粒二象性4. 核反应和核能a. 核反应和核能的释放b. 核能的利用和安全问题5. 粒子物理学a. 基本粒子的发现和分类b. 加速器和探测器以上是高二文科学考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科物理补习资料

文科物理补习资料

文科物理补习资料1.小球从离地板5m 高处落下,又被地板弹回,在离地板2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 、7m 、7mB 、7m 、3mC 、5m 、2mD 、5m 、3m2.下列位移-时间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关于加速度,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B 、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D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在同一直线上4.甲物体质量是乙物体质量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比乙先着地B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C 、甲、乙同时着地D 、着地时甲的速度比乙的大5.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力只能产生于相互接触的物体间B 、力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 、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D 、甲把乙推倒了,说明甲对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力6.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B 、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C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D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7.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是( )A 、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C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D 、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8.关于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在运动,运动状态就在改变B 、只要物体速度的大小不变,运动状态就不变C 、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中有一个改变,其运动状态就改变了D 、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9.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D 、一个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10.如图所示,质量为2kg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大小为10N 沿水平方向的拉力F 作用下运动,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10m/s 2 B.5m/s 2 C.20m/s 2 D.2m/s 21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保持不变B、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可以为零C、物体受到变力作用时就做曲线运动D、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12.决定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的因素是()A、初速度B、抛出时物体的高度C、抛出时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3.如图为皮带传动示意图,假设皮带没有打滑,R>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轮边缘的线速度大于小轮边缘的线速度B、大轮边缘的线速度等于小轮边缘的线速度C、大轮边缘的角速度等于小轮边缘的角速度D、大轮边缘的角速度大于小轮边缘的角速度14.若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实际绕行速率A.一定等于7.9 km/s B.一定小于7.9 km/sC.一定大于7.9km/s D.介于7.9-11.2km/s之间。

物理会考知识要点(文科班)

物理会考知识要点(文科班)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总结一、物理学史:1、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2、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定律。

3、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常量 G 。

4、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5、库伦——扭秤实验——库仑定律。

焦耳——焦耳动率(电流热效应)6、富兰克林——风筝实验, 伏打——发明了“电堆”——最早的直流电源。

7、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 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8、沈括——最早发现了地磁偏角。

9、安培——安培力——磁场对电流作用力。

洛伦兹——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二、标量与矢量:1.矢量:各种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2.标量:时间、质量,路程,速率,各种功,功率,各种能,电压、电阻、电流、磁通量三、国际单位:1.基本单位:米(m )、千克(kg )、秒(s )、安培(A )、开尔文(K )2.常见易混物理量单位: 速度(v):m/s 加速度(a):m/s 2 角速度( ω ):rad/s ; 电场强度(E ) :N/C 磁通量(Φ):韦伯(Wb ) 磁感应强度(B ): 特斯拉(T ) 电容(C ): 法拉(F ) 电动势(E ): 伏特(V )频率(f ): 赫兹(Hz );四、运动描述:1.基本概念:参照物、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加速度与速度2、平均速度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自由落体公式:v tvat x v 0tat v gt h gt 23、图像: v/(m· 20 1 2 3 t/sv1、重力:G mg ( g GM2 x1 2 1 2 2t五、力学基本规律,r ,g ,在地球两极 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r12、弹力 : 胡克定律F k x x 03、滑动摩擦力 FF N ;【在平面地面上, F N =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静摩擦力 F 静 :0~F max ,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4、受力分析: 只分析受到的,不分析给出的分析顺序: 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结合施力环境和运动状态)⑵ 勾股定理 6 、力的分解:六、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 ——保持原状态(静止、匀速)。

文科物理复习

文科物理复习

1、太阳属于黄矮星一类的恒星。

2、太阳可以装进100万个地球。

3、太阳表面温度约5560摄氏度。

4、太阳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

5、太阳中心温度约1500万摄氏度。

6、太阳中心为等离子状态。

7、每秒钟太阳内部有6亿吨氢聚变为5.95亿吨氦。

8、太阳每秒钟把500万吨质量转化为能量,相当于10亿个万吨级氢弹。

9、光从太阳表面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

10、太阳产生于约50亿年前。

11、太阳约占太阳系质量的99%。

12、太阳表面的黑斑我们称为太阳黑子。

13、太阳黑子的活跃周期为11年。

14、观察日冕的最好时机是日全食发生时。

15、太阳会在50亿年后死亡。

16、1、太阳系有150多颗卫星。

2、海王星有13颗卫星。

3、土星有48颗卫星。

4、木星有62颗卫星。

5、地球有1颗卫星月球。

6、月球直径是地球大小的四分之一。

7、月球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

8、月球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的27.3天。

9、月球的一面固定对着地球。

10、月球的天空始终是黑暗的。

11、月球上正午温度为270摄氏度。

12、月球夜晚温度为零下240摄氏度。

13、月球的引力为地球的六分之一。

14、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天体撞击形成的。

15、地球上的潮汐涨落是由月球的引力引起的。

16、伽利略第一个证实月球是固体的。

17、月球上铁的含量比地球低很多。

18、地球核心主要成分是铁镍。

19、月球正在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

1,大约在45亿年前,一颗和火星大小差不多的星体和原始地球相撞,撞击使得地球自转,大量物质被抛出进入围绕地球的轨道,形成物质的长臂,最后这些被抛出物质形成月球。

撞击后地球质量约为现在的90%。

1、火星上奥林匹斯山是太阳系里已知的最高山峰。

2、火星上夜晚温度在零下100摄氏度3、火星上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4、火星有地球的一半大5、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行星6、火星的极地下面有固态水1、木星是一个气态行星2、木星有84%的氢气和14%的氦气组成3、木星的直径是地球的11倍,体积是地球的1000倍4、木星上一天只有9.9小时,围绕太阳一周需要11.86年1、科学家提出将来可以利用飞船自身旋转的离心力作为飞船上的人造重力1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外力和非保守内力不做功。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第1章:力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文科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文科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复习提纲第一章1.了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意义;2.关于李约瑟难题、杨振宁的观点;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问题的本质就是“孕育了灿烂技术文明的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出近代科学?”在北京举行的“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上,杨振宁以“《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题,分析了近代科学没有在我国萌生的原因。

他归纳为如下5点:第一: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

换句话说就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框架。

(方法论问题,哲学思想问题)第二:科举制度。

(社会制度,政策导向。

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助长了人文科学的发展而抑制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第三: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观念问题,也是哲学思想问题)第四: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方法论)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哲学思想)概括起来,大家杨振宁把李约瑟问题归结到三方面:1.政策制度,2.方法论,3.哲学思想。

3.爱因斯坦指出近代科学的发展在方法论上需要两大发现,即“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上的)演绎法和以实验为基础的“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归纳法。

4.近代哲学的构成:近代哲学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各种自然观和宗教,都试图回答宇宙的起源、天地万物的“终极存在”状态是什么?这种最本质的研究,在哲学中属于“本体论”范畴,在西方也称为“形而上学”,意指对(比可见物质更高一层次)“本体”的研究。

“本体论”的进一步发展,或说它的近代形式叫做“认识论”,研究“思想”与“物质”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是咱们的课自始至终一直关心的问题。

其次,与认识论密切相关的是方法论,如逻辑学等,讨论思维及其方法的研究,包括前面已谈过的演绎法和归纳法等。

大学文科物理复习资料

大学文科物理复习资料

一.牛顿经典力学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平衡状态。

(该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维持的原因还有一种表达方式(比较听不懂)当一个质点距离其他质点足够远时,这个质点就作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

(相当于一个独立体系,合外力为零)批注: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对所有的参考系都适用。

不过我们总能找到那样的参考系,其中牛顿第一定律适用。

这样的参考系被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

牛顿第一定律实质是第二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合外力为零(分子为零),导致加速度为零,这也就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而以物理学的观点来看,牛顿运动第二定律亦可以表述为“物体随时间变化之动量变化率和所受外力之和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一下:F合=ma (a是加速度)举例: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因为我不会说摩擦系数),为什么质量不同的两个球在比萨斜塔会同时落地?因为a1=G1/m1=g(重力系数,常数)=G2/m2=a2。

容易发现,两球的重力总是与质量成正比,所以加速度总是等于重力常数,因此同时落地。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受力物体不同,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注意分辨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条件)。

批注:该定律只限于经典力学!!!牛顿运动定律与守恒定律的关系:二.物理三大守恒定律:动能守恒、能量守恒、角动能守恒。

在现代物理学中,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与角动量守恒定律相比牛顿定律更为普遍适用,它们既应用于光,也应用于物质;既应用于经典物理学,也应用于非经典物理学。

它们的陈述都非常简单:“动量、能量、角动量既不可能凭空创造也不可能凭空消失”。

因为力是动量的时间衍生物,因此力这个概念显得有些多余,是从属于守恒定律的。

文科物理复习资料

文科物理复习资料
象。
3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中,行星受到太阳的有心力作用,则在运动中行星对太阳中心的角动量
守恒。
第1页共1页
4. 成语“炉火纯青”最初的含义是可以根据炉火的颜色来判断火侯是否到位,其背后反映
的物理规律是维恩位移定律。
5.激光是一种新型光源,激光器中的光学谐振腔,保证了激光光源具有方向性好的特点。
9.相对论适用于高速领域,高速运动粒子的动量随速度变快而增加。
微观世界三大发现:(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奖的物理学家是)伦琴(1895发现X射线),
贝克勒尔在1896年首次发现了放射性现象,J.J.汤姆孙1897年发现(电子)。
发现中子的物理学家是查德维克,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发现放射性镭
的物理学家是居里夫人。第一个提出量子化概念的物理学家是普朗克;最早提出受
7.利用放射性衰变规律,可以测量时间;而利用黑体辐射规律,可以测量温度。
第2页共2页
8.相对论时空观打破了经典物理的绝对,导致了时空观的革命;在相对论里同时的概念
与惯性系的选择有关,称为同时的相对性。
5.电磁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互相垂直,它反映了电磁波的偏振特性。
6.相对论适用于高速领域,高速运动粒子的动能随动质量增加而增大。
5.2008年9月25日,我国利用长征二号F型火箭成功发射了“神州七号”载人飞船,首
次进行了太空行走活动。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动量守恒定律。
6.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也称为核子,
核子主要是通过强相互作用而结合成原子核。
8.能够验证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的实验是电子双缝干涉。
放射性半衰期和衰变常数都是反映放射性衰变快慢的参数,某放射性核素的半
衰期T =10天,现有核素N0个,则40天后还剩下核素N =1/16 N0个;

高二文科物理期末复习

高二文科物理期末复习
强弱
特Hale Waihona Puke 安培力最大0
五、洛仑兹力 洛仑兹力的方向 1.磁场对___________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洛伦兹力. 2.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四指_______,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_______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____________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运动正电荷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2)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具体做法是右手握住_______,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_______一致,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______________的方向.
直导线
电流
磁感线
螺线管
电流
内部磁场
四、磁感应强度、安培力、左手定则 1.磁感应强度 (1)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_______的物理量. (2)公式:B=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磁感应强度是矢量. 2.安培力 (1)在磁场中,通电导线要受到_____力的作用,我们使用的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2)通电导体放在磁场里,当导线方向与磁场垂直时,所受的安培力_____;当导线方向与磁场一致时,所受的安培力_____; (3)导线方向与磁场垂直时,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F=______________.
5.传感器 (1)定义:传感器是把非电学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压力、温度、湿度、流量、声强、光照度等)转换成易于测量、传输、处理的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容等)的一种组件,起自动控制作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器件、转换电路三个部分组成,如下表所示:
(2)几种传感器: 双金属温度传感器(主要应用在日光灯启动器、电熨斗、电冰箱温控器上); 光敏电阻传感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 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电容式话筒)等

文科物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文科物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文科物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1.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相互关系,研究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和能量,特点是基础,严谨和前卫。

1.2 物理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物理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物质的本质、物理规律、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分析和综合等方法。

第二章运动的基本规律2.1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描述,以及运动的图像表示和描述等。

2.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认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认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产生相互作用力,而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3 运动的规律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成正比,速度保持不变;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速度随时间改变;曲线运动的规律是物体在曲线上的路程和对应时间。

第三章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3.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拉力等。

3.2 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主要包括静平衡和动平衡。

静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下保持不动的状态;动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下以恒定速度做直线运动。

3.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主要包括识别作用力和物体的加速度、计算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轨迹等。

第四章动能、动能定理和动力学4.1 动能的概念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成正比。

4.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认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所作的功。

4.3 动能和动力学的应用动能和动力学的应用主要包括动能与速度、动能和作用力、动能和力的做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世界三大发现:(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奖的物理学家是)伦琴(1895发现X射线),贝克勒尔在1896年首次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J.J.汤姆孙1897年发现(电子)。

发现中子的物理学家是查德维克,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发现放射性镭的物理学家是居里夫人。

第一个提出量子化概念的物理学家是普朗克;最早提出受激辐射概念的物理学家是爱因斯坦。

1.光是电磁波,具有偏振性,因而光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互相垂直。

2.电子显微镜具有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放大能力,电子显微镜能够放大微小物体的关键是利用了物质波的特性。

3.当紫外线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若增加该紫外线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加。

4.相对论适用于高速领域,高速运动粒子的动能与静质量一次方成正比5.2008年9月25日,我国利用长征二号F型火箭成功发射了“神州七号”载人飞船,首次进行了太空行走活动。

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动量守恒定律。

6.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和中子也称为核子,核子主要是通过强相互作用而结合成原子核。

8.能够验证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的实验是电子双缝干涉。

9.激光是一种新型光源,在激光器部件中激励源的主要作用是使原子形成粒子数反转。

10.有两个结构相同的A钟与B钟,B钟相对于A钟以速度v匀速运动,由相对论运动学可知在B钟参考系中,A钟比B钟走得慢。

放射性射线中属于电磁波的射线是γ射线。

1.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的两大理论基础,创建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而最早提出量子化概念的物理学家是普朗克。

2. 花样滑冰运动员控制旋转速度利用的是角动量守恒定律;游乐场里“过山车”运行过程中守恒的物理量是机械能。

3. 在电磁波谱中,能量最高的光子是γ 粒子;而在可见光波段中,波长最长的是红光。

4. X射线与可见光相比,更容易发生衍射的是可见光;而声波与可见光相比,衍射效应更显著的是声波。

5. 发射月球探测卫星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在探月卫星绕月球运转过程中主要受到的是月球的有心力,因而卫星相对月球的角动量守恒。

6.原子的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根据玻尔模型的计算,第n定态的轨道半径为r n= 0.0529n2nm;第n激发态的能级为E n= -13.6/ n2eV。

7.电荷与质量是粒子的两个基本物理量,对于γ粒子与中子,它们不相同的物理量是质量;对于β+ 粒子与质子,它们相同的物理量是电荷。

8.波粒二像性是微观粒子的特性。

光的波粒二像性中的波即为电磁波;电子的波粒二像性中的波称为物质波。

1.照像机和眼镜的镜片上常常涂上一层增透膜以增加光通量,增透膜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

3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中,行星受到太阳的有心力作用,则在运动中行星对太阳中心的角动量守恒。

4. 成语“炉火纯青”最初的含义是可以根据炉火的颜色来判断火侯是否到位,其背后反映的物理规律是维恩位移定律。

5.激光是一种新型光源,激光器中的光学谐振腔,保证了激光光源具有方向性好的特点。

6.相对论适用于高速领域,高速运动粒子的动量随速度变快而增加。

7.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其主要的实验依据是α粒子散射。

8.有两把静长相等的A尺与B尺,A尺相对于B尺以速度v匀速运动,由相对论运动学可知在A尺参考系中,A尺比B尺长9.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比细胞更小的物质结构,可以通过提高电子的动能,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放大能力。

1.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互相垂直;而声波是一种纵波,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互相平行。

2.二十世纪初物理学经历了一场革命,由经典物理学发展为近代物理学。

近代物理的两大理论基石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是合外力为0;系统角动量守恒的条件是外力矩为0。

4. 氢原子的量子化能级导致了氢原子光谱的现状谱线;氢原子光谱中的可见光谱线属于巴尔末线系。

5. 普通灯光的发光是一种自发辐射过程;而激光是一种受激辐射过程。

6.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对于光子其相应的波称为电磁波;对于电子其相应的波称为物质波。

7.光电效应反映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光的粒子特性;而光的衍射则反映了光在传播过程中光的波动特性。

8.红光与紫光相比,波长较短的是紫光;红外线光子与紫外线光子相比,能量较大的是紫外线光子。

X射线与可见光相比,更容易发生衍射的是可见光;相应光子能量较低的是可见光。

1.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第二定律指出:由太阳到行星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这是行星在运动过程中角动量守恒的结果。

2.电磁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互相垂直,它反映了电磁波的偏振特性。

3.电子显微镜比光学显微镜具有更高的分辩率,这是因为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比可见光光子的波长更短;。

4. 氢原子光谱是一种线状光谱,反映了原子的结构特征,验证了原子的玻尔模型。

5.阳光下肥皂膜上出现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干涉。

6.成语“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实际上是反映了声波比光波更容易衍射的物理现象。

7.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是指物理规律在洛仑兹变换下保持不变。

8.产生激光的介质要实现粒子数反转,其必要条件是介质具有亚稳态能级。

9.以下哪个条件不是干涉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两束光有相同的振幅。

10.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根据惠更斯原理加以解释。

4. 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理论基础的近代物理,导致了二十世纪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5. 地面上苹果受重力作用落地与天上月亮受引力作用运行都遵从相同的万有引力定律,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为E p= mgh ;而引力势能的表达式为E p=-G m1m2/ r。

6.光电效应显示了电磁波的粒子特性。

而电子衍射实验显示了电子的波动特性;7.利用放射性衰变规律,可以测量时间;而利用黑体辐射规律,可以测量温度。

8.相对论时空观打破了经典物理的 绝对 ,导致了时空观的革命;在相对论里同时的概念与惯性系的选择有关,称为 同时的相对性 。

1.电磁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互相垂直,它反映了电磁波的 偏振特性 。

2.相对论适用于高速领域,高速运动粒子的动能 随动质量增加而增大 。

3.陀螺仪是一种高速旋转的传统定向仪器,可以用于定向导航。

陀螺仪定向导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 角动量守恒 定律。

4.电子显微镜比光学显微镜具有更高的分辩率,这是因为可见光光子比电子显微镜中电子的频率更低 。

5.能够验证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的实验是 电子双缝干涉 。

6.激光是一种受激辐射的新型光源,产生激光的物理理论基础是 量子力学 。

7.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认为:任一微观粒子的动量P X 和坐标x 不能被同时精确测量 。

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而这正是牛顿力学和热力学理论应用和发展的直接结果。

19世纪后期,麦克斯韦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的建立促使第二次技术革命,从而促进了当代广播、电视、传真等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微观领域里的物体,既是粒子,又是波动。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波速u 与波长λ、周期T 和频率v 的关系为波速 u 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频率 (周期T )由波源的振动决定,与介质无关。

当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波的频率不变, 波速和波长发生变化。

声波:频率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称为超声波。

无线电波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X 射线Y 射线 寻求最简单的基本原理,解释最普遍的客观事实。

物理学特点:)cos()(ϕ+=t ωA t x 简谐振动:u Tλνλ==53367778811111310~1010~10410~81010~1010~1010~10m mm m m m-----------⨯⨯多普勒效应【例题 】火车驶过车站时,站台边上观察者测得火车鸣笛声的频率由 1200 Hz 变为 1000 Hz ,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30 米/ 秒,求火车的速度。

放射性半衰期和衰变常数都是反映放射性衰变快慢的参数,某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T =10天,现有核素N 0个,则40天后还剩下核素N = 1/16 N 0 个;该核素的衰变常数λ= 8.02×10-7 s -1。

SR v v v ==1. 波源S 和观察者R 相对于介质均静止 v v v R R R S RR S u u v u v u v v u λ++==+=2. 波源S 相对于介质静止,观察者R 相对于介质运动 A A ZN ZX X或 原子核的表示方法 元素名称代号: X 原子核的电荷数: Z 中子数: N 质量数或核子数: A = Z + N维恩位移光电效应方程【例题】在地球大气层外测得太阳辐射谱,它的极值波长为490 nm ,设太阳为黑体,求太阳表面温度 T 。

339,2.89710 5.91049010m bT K λ--⨯===⨯⨯由维恩位移公式得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能量E h ν=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的逸出功W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例. 试计算能通过光电效应从金属钾中打出电子所需的光子最小能量及其相应的最小频率(阈值频率)和最大波长。

已max 12402.25 550 hc nm eVW eVnmλ⋅===2mv m h W ν=-12maxchWλ=min h Wν= 解:波粒二象性练习:试计算能通过光电效应从金属钾中打出0.25电子伏特的电子,必须使用多少波长的电磁波辐射? 212400.25 2.25mv 1240496 2.5hcnm eVeV eV W nm eV nmeVλ⋅==++⋅==122mmv h W ν=-122mv hc W λ=-12 解: ⎪⎪⎭⎪⎪⎬⎫⎪⎪⎩⎪⎪⎨⎧==== λλνh mV p hc h E J hc h pc E s N hp 199834279341098.4104001031063.61066.1104001063.6------⨯=⨯⨯⨯⨯==⎭⎬⎫⎩⎨⎧=⋅⨯=⨯⨯==λνλ【例题】巳知紫光的波长λ= 400 nm ,其光子的能量、动量各为多少?1240 3.1400hcnm eVE eVnmλ⋅===【例题】求能量 E = 1.0 keV 光子的波长λ与频率ν。

nm m c Hz h E h E 24.11024.11042.21031042.21063.6106.1100.191781734193=⨯=⨯⨯==⨯=⨯⨯⨯⨯==−→−=---νλνν191 1.610eV J-=⨯1240, 1.241000hc hc nm eVE h nmE eVνλλ⋅=====例. 已知氢原子两个能级为-13.58eV 和-3.4eV ,氢原子从基态受激吸收到高能级,所吸收光子的波长应该是多少? (组合常数:hc =1240 nm ·eV ) 21h E E ν=玻尔公式 -由于v接近光速,相对论长度收缩效应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