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球上篮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球上篮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学生能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掌握运球上篮的基本技术要领;
2. 学生能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其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
3. 学生能掌握篮球比赛中运球上篮的战术运用。

技能目标:
1. 学生能熟练完成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上篮的动作,动作规范、协调;
2. 学生能在篮球比赛中运用运球上篮技术,提高个人和团队竞技水平;
3. 学生能通过篮球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运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学生培养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 学生在篮球比赛中,学会团队合作、互相尊重,培养良好的竞技道德;
3. 学生通过篮球训练,增强自信心,培养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体育学科篮球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增强身体素质。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他们在体能、协调性和运动技能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需进一步提高篮球技术水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同时,强调篮球运动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篮球
教学和比赛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篮球基本规则及运球上篮技术要领
- 教材章节:篮球基本规则、运球技术、上篮技术
- 内容安排:讲解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使学生了解比赛中的犯规、得分等规定;教授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要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

2. 运球上篮技术训练
- 教材章节:篮球基本技术训练、运球上篮训练
- 内容安排:进行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上篮的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动作熟练度和协调性;结合比赛场景,培养学生的实战运用能力。

3. 篮球比赛战术及团队协作
- 教材章节:篮球比赛战术、团队协作
- 内容安排:讲解篮球比赛中运球上篮的战术运用,使学生能根据比赛情况灵活调整;通过团队训练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道德。

教学进度安排:
1. 第1-2课时:篮球基本规则、原地运球技术教学与练习;
2. 第3-4课时:行进间运球上篮技术教学与练习;
3. 第5-6课时:运球上篮技术巩固与提高,篮球比赛战术教学;
4. 第7-8课时:团队协作训练,篮球比赛实践。

三、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讲授法:
- 用于讲解篮球基本规则、运球上篮技术要领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后续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 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标准动作,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

2. 示范法:
- 教师现场示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上篮等动作,让学生模仿学习,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 邀请篮球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示范,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讨论法:
- 在学习篮球战术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战术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 针对比赛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寻求解决方法。

4. 案例分析法:
- 通过分析篮球比赛视频,让学生了解运球上篮技术在比赛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战意识。

- 分析优秀运动员的运球上篮动作,使学生从中学习技巧,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5. 实践法:
- 安排大量时间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球上篮技术,提高动作
熟练度。

- 组织篮球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技术,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 情境教学法:
- 创设比赛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比赛中学习运球上篮技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竞技水平。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位置、不同战术下的运球上篮技术运用。

7. 激励法:
- 对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 鼓励学生自我挑战,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提高篮球技术水平。

四、教学评估
为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设计以下合理、全面的评估方式,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 平时表现评估:
- 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运球上篮技术的掌握程度、动作规范性及团队协作能力。

- 记录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态度、努力程度及运动精神,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持续进步。

2. 作业评估:
- 布置与篮球运球上篮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业,评估学生对篮球规则、战术等知识的掌握。

- 安排学生撰写训练日记,记录自己的训练心得、技术进步和问题,以便教师
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3. 技能测试评估:
- 进行运球上篮技能测试,评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动作的准确性、速度和稳定性。

- 组织篮球比赛,评估学生在实战中的技术应用、战术执行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
- 设定篮球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理论考试包括篮球规则、战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考试则侧重于运球上篮技术的实际操作。

5. 同伴评价:
-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从同伴的角度发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彼此在篮球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自我评价:
-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措施。

- 鼓励学生设立个人目标,定期评估自己在篮球技能、体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进步。

五、教学安排
为确保教学任务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以下教学安排:
1. 教学进度:
- 课程分为八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每周两个课时,共计四周。

- 第1-2课时:篮球基本规则、原地运球技术教学与练习;
- 第3-4课时:行进间运球上篮技术教学与练习;
- 第5-6课时:运球上篮技术巩固与提高,篮球比赛战术教学;
- 第7-8课时:团队协作训练,篮球比赛实践。

2. 教学时间:
- 课时安排在学生下午的体育锻炼时间,避免与主要文化课程冲突,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

- 每课时留出充分时间进行实践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消化吸收所学技术。

3. 教学地点:
- 篮球教学场地选择室内篮球馆,避免天气影响,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 教学场地设施齐全,包括篮球架、计时器、音响设备等,满足教学和比赛需求。

4. 教学调整:
- 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

- 针对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5. 学生兴趣与需求:
-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安排学生喜欢的篮球明星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技能水平,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满足学生的成长
需求。

6. 教学反馈:
- 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 建立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