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点导师

合集下载

河南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河南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李 杰 教授
李新功 副教授
孙复兴 副教授
王相山 副教授
席春迎 教授
杨凤娟 副教授
杨宏恩 博士
赵 涛 副教授
赵德友 博士 020202区域经济学 耿明斋 教授
郭兴方 副教授
李小建 教授
乔家君 副教授
宋丙涛 副教授
孙建国 副教授
覃成林 教授
(注:以专业代码升序和导师姓名汉语拼音升序排列)
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 导师姓名及职称(学位)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陈志生 博士
戈士国 博士
吕世荣 教授
王德军 副教授
徐宗华 教授
姚顺良 教授
原威则 博士
周 宏 教授 010102中国哲学 陈广胜 副教授
高秀昌 研究员
张德宗 教授
赵玉玲 博士
朱丽霞 博士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郭 桥 副教授
刘高岑 教授
宋 伟 副教授
徐仪明 教授
张纯成 教授
张耀兰 副教授
郑慧子 教授
朱荣英 副教授 020121政治经济学 剧乂文 教授
李保民 副教授
刘东勋 副教授
许兴亚 教授
夏家夫 副教授
于怀钦 教授
赵红亚 副教授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高凤山 教授
曲天敏 副教授
王新平 副教授
殷 红 副教授
赵建强 副教授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柳爱莲 副教授
牛英鹏 副教授
苏 静 副教授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丁英俊 教授
冯守东 副教授
李长明 副教授
李新现 副教授
刘 宏 教授

中财考博辅导班:中财经济学院考博资料汇集大全

中财考博辅导班:中财经济学院考博资料汇集大全

Ø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获北京市“两课”带头人培养人选,2008年获第二批社会科学“百人工程”人选。

Ø 研究方向:企业经济与资本市场n 林光彬Ø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在《ChinaEconomist》、《管理世界》等发表论文50篇,其中2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研究成果曾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政治经济学评论》学术菁英奖”、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2年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

Ø研究方向:国家理论与市场理论(二)经济史n 兰日旭Ø 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在日本冈山大学经济学部研修。

近年来,在《经济学动态》、《社会经济体制比较》等杂志发表论文60篇,出版《中国金融现代化之路》、《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及其绩效研究》、《中国经济强国之路》等4部专著;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7项。

Ø 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近现代金融史、中外经济关系(三)西方经济学n 张杰Ø 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大学学士,美国杨百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社会学系终身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张杰教授研究成果横跨社会学和医学两大领域。

截止目前,已在中英文的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绝大多数是SCI或SSCI收录的文章。

英文的代表期刊有SocialForces 《社会力量》,AmericanJournalof Psychiatry 《美国精神科杂志》等。

中文的代表期刊有《中国社会科学》。

张杰教授主编、参编出版著作10余部,主要集中在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对比相关领域。

科学研究方面,张杰教授主持数项美国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其中3项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研究项目。

在精神卫生和伤害预防的对比研究领域,张杰博士是旅美知名专家。

上海大学考研专业列表及导师简介

上海大学考研专业列表及导师简介

010100 哲学本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是我校“211”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多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6人。

本学科学术梯队完整,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条件良好,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

本学科在专业教育上,注重系统的专业素质、学术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以培养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理性精神、能够独立从事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及其相关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的人才为目标。

指导教师:陈新汉教授、王天恩教授、宁莉娜教授、欧阳光明教授、徐琴教授及多名副教授。

研究方向:01. 价值哲学02. 生态哲学03. 科学哲学04. 技术哲学05.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06. 科技与社会07. 中国哲学传统与当代中国08. 外国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09. 宗教哲学10. 逻辑思想比较与逻辑哲学招生人数:15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3. 644哲学综合4. 869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或870中国哲学史或871西方哲学史5.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或中国哲学史或西方哲学史或科学技术哲学概论(复试科目)备注:复试笔试科目与初试科目不得重合。

020100 理论经济学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具备宽阔视野、创新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社会经济工作适应性强,并具有独立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师资队伍素质高,结构合理,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批省部级和上海市的科研项目,具备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研究与应用基础。

自2004年以来,本学科已培养近100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从事教学、科研、政策研究和公司管理,为国家和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政治经济学(020101)导师聂炳华男,1955年11月生,山东省济南市人,汉族。

1996年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硕士学位。

研究员,兼任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会长、山东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太湖文化论坛”首界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经济政策研究。

教学情况:承担经济管理与经济政策研究、区域经济基本理论等多门课程。

科研情况: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重要课题,研究成果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和批示,有些成果还为国家有关决策所参考;主编和参编著作10多部。

主要科研成果有:《农科教结合的模式与政策研究》、《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模式、运行机制和政策研究》、《关于加快我省中心镇建设与发展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的建议》、专著《调研报告辑选及调研方法理论初探》等。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大奖10多项。

崔友平男, 1964年9月出生,山东省文登市人,汉族。

1987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12月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为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

校关键岗位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经济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

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教学情况:主讲过、《西方经济学》、《资本论》、《当代经济专题》等多门课程。

《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负责人。

科研情况:出版专著《走出通货膨胀之路》(南海出版公司1996年)、《两个转变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年)、《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部。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杨伟国教授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杨伟国教授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杨伟国杨伟国教授基本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助理劳动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会会员(2001-2003)欧洲经济学会(布鲁塞尔)会员(2000-2002)美国国务院2005年VIP计划访问学者中德2005-2006年DAAD-PPP项目奥斯纳布吕克大学访问学者专事战略人力资源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人事管理经济学、劳动与雇佣法经济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2006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北京市高校十佳辅导员等。

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重点、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社科院、教育部、财政部、商务部、北京市等各类科研项目超过50项;先后近百次主持或参与人才服务、信息与通信、金融、国际贸易、工贸、电力、石油天然气、农业、制造业等多行业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政府部门等公共机构的战略人力资源咨询与培训项目。

研究领域战略人力资源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人事管理经济学、劳动与雇佣法经济学教育和工作简历1991.7-1993.6国家外经贸部人事司1993.6-1994.12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事总部1994.12-1997.5中国南光闽澳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1996.1-1996.7澳门南光集团南光(捷克)有限公司财务经理1997.5-1998.10中国光大银行人事教育部人力资源经理1997.9-2000.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理论经济学专业博士1999.4-2000.3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学系留学2000.7-2003.6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经济室副主任、科研处长2003.6-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学术论文《中国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支持》(与代懋合著),《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3期;《美国技能短缺治理及对中国的借鉴》,《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1期;《德国IT人才短缺与政策选择》(与吴守祥合著),潘晨光(编):中国人才前沿(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8月;《薪酬审计:战略、功能与技术》,《管理@人》2007年9月,总第31期;《德国哈茨改革及其绩效评估》(与ILLING、陈立坤合著),《欧洲研究》2007年第3期;《中国劳动力市场测量:基于指标与方法的双重评估》(与孙媛媛合著),《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基本格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全球遭遇技能短缺》,《求是》2007年第8期;《短期紧张、结构缺口与大学生就业》,《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5期;《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借鉴》,《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1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路径选择》,《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22日;《技能短缺问题研究述评》(与张婧、孙媛媛合著),《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0期;《评<裘元伦文集>》,《世界经济》2006年第8期;《我国的失业群集及其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德国技能人才短缺治理及其借鉴》(与吴守祥合著),《德国研究》2006年第2期;《劳动力市场测量及其经济涵义》(与孙媛媛合著),,《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信息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微观透视》(与曹艳苗合著),《中州学刊》2006年第3期;《战略人力资源审计:历史、结构与功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7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全文转载;《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求是》2005年第13期《人力资本流动审计》(与王飞合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年第7期;原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第1期;《欧洲就业战略:从就业抑制到就业激励》(与苏静合著),《欧洲研究》2005年第6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挑战与选择》,《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第2卷第5期;《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与就业政策选择》,《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第4期;《从欧洲就业战略到新欧洲就业战略》,《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5年第6期;原载《新视野》,2005年第2期;《国际化的本土化》,《科技智囊》(咨询专刊),2005年第2期;《大学生就业选择与政策激励》,《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借重“看得见的手”——谈谈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求是》2004年第6期;《大学生就业: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与王飞合著),《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4期;《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4年第6期转载;《流水不腐,但是稳定第一》,《科技智囊》2004年第4期;《国外宏观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研究》,孟秀勤(编)《构建新世纪现代人才管理体制——首都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工作流动:理论综述与评价》(与张珂合著),《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3期;《欧元流通一年: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2003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欧元与欧洲经济增长》,《欧洲研究》2003年第1期;《长期薪酬:让员工向“前”看》(与张珂合著),《科技智囊》2003年第8期,第70-71页;《给经理人开个市场价》(与张珂合著),《科技智囊》2003年第5期,第66-67页;《总监有价:孰高孰低》(与张珂合著),《科技智囊》2003年第4期,第64-65页;《人力资源如何启动应急管理》,《科技智囊》2003年第6期,第32-33页;《技能薪酬体系:真的可遇不可求?》,(与张珂合作),《科技智囊》2003年第6期,第73-75页;《企业成长到哪里去找人》,《科技智囊》2003年第2期,第56-57页;《公司快速成长先要把人搞定》,《科技智囊》2003年第1期,第92-93页;《HR如何成为CEO的战略伙伴》,《科技智囊》2002年第87期,第44-45页;《中国企业感受欧元压力》,《科技智囊》2002年第81期,第36-37页;《利益诉求——欧盟对华经贸政策变迁解析》,《国际贸易》2002年第9期;《欧洲新经济的生产函数结构分析》(与桑京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1期;《欧元流通欧洲走向联合的里程碑》,《人民日报》2002年2月21日《析德国经济治理的法律保障体系》(与王飞合著),《德国研究》1998年第1期;《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最新动向》,《欧洲》1998年第6期;《欧元与最佳货币区域》,《欧洲》1999年第3期;《欧洲新经济的政策结构探析》(与桑京合著),《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6期;《欧元的性质与欧元汇率》,《世界经济》2001年第8期;《德国经济的新经济化与生态化》,《欧洲》2001年第5期;《德国经济结构调整:市场与政府》,《学习时报》2001年5月21日;《欧元流通与中国企业》,《科技智囊》2002年第4期;学术著作杨伟国(2002):《欧元生成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杨伟国(2004):《战略人力资源审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格哈德伊宁,《货币政策理论——博弈论方法导论》(译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版》(第10版,副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副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专著),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M.M.波斯坦,E.E.里奇,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三卷):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周荣国、张金秀译,杨伟国校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全球视野下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第二主编),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科研课题2002年3月,国务院,“欧洲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2002年5-7月,荷兰ING集团委托研究课题“中欧经济关系”,完成研究报告《中欧经济关系、中国的利益需求与ING的贡献》(英文);2003年6月-2004年4月,国外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子课题;2003年9月-2004年5月,国外宏观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研究,北京市委《首都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我国的失业群集与政策选择,中国人民大学青年科研项目;2004年5月-10月,“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教育部委托课题;2004年6月-2005年10月,北京市教育工委,首都高校校级领导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主持人;2004年7月-2007年6月,国外就业的发展趋势、理论前沿与政策变迁研究,200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我国就业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04年9月-2008年6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人事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指数系统研究与设计;2005年5月-2005年12月,国家“985”工程二期及211工程“中国劳动力市场及其统计指标体系研究”;2005年7月-2007年6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技术工人短缺与技能工人激励关系研究;2006年4月-2008年12月,北京市委统战部,统战部门职位职责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研究;2006年8月-2007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工资研究;2006年4月-2006年12月,中国科协,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理论框架;2007年1月-2009年12月31日,“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研究项目,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研究;2007年1月-2009年12月31日,“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人力资源审计基础研究;2007年5月-12月,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支持研究;2007年7月-12月,国家物资储备局,国家物资储备系统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模型实证研究;2007年9月-200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爱尔兰产业集聚中的科技人力资源流动;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大洋洲。

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西方经济学专业孙新雷,男,中共党员,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导。

研究方向主要为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主讲《西方经济学》,《国外经济学名著选读》等课程,先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和参与编写学术性著作15部,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多项。

孙学敏,男,教授,博士,硕导。

西方经济学学科带头人,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西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西方企业理论、西方经济学流派、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和中小企业管理研究。

曾在《经济日报》、《中国物价》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开放架构下的中小企业管理论丛》(1-6卷)、《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等学术著作20余部,主持“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后的管理问题研究”、“河南省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河南省科技型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企业竞争方式研究”、“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农村企业家的生成与中国传统农业的改变”等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和横向课题20余项,获省级科研奖励8次,获郑州大学及郑州大学商学院科研及教学奖励15次。

其主讲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荣获郑州大学“2004年精品课程”。

孙学敏教授是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教学优秀奖二等奖获得者,“郑州大学最满意授课教师”称号获得者,郑州大学科研奖获得者,郑州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国民经济学专业杜书云,女,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导。

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河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郑州市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郑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房地产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先后获得郑州大学“三育人”、郑州市“三育人”、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多年致力于土地制度、地产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开发问题的研究,主编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学术著作;在《经济地理》、《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房地产报》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土地农转非规律及其应用研究"(1997)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视角分析"(2005),主持省级和厅级项目7项;成果获省级奖励多项,2000年获郑州大学“科研优秀奖”,因辅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论文竞赛本人获得国家“园丁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公共管理硕士(MPA)师资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公共管理硕士(MPA)师资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公共管理硕士(MPA)师资简介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口学系主任,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兼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西部开放促进会理事、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兼任《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编委,《中国人口科学》杂志主编。

汪同三著名经济学家,国策咨询专家,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主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多次参与中央经济工作文件的起草工作,是当代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之一。

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兼任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北京市财政学会副会长等多种社会职务以及十几所高等学校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财政理论。

曾分别于1997年4月和2000年1月为国务院领导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作税法专题讲座和公共财政理论专题讲座。

张宇燕著名经济学家与公共政策分析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际经济评论》杂志副主编,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全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倪鹏飞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经济贸易研究所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研究员。

主要从事城市经济、城市竞争力、房地产金融与房地产经济以及企业制度和融资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劳动经济学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高文书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劳动经济学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高文书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劳动经济学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高文书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院系(招生人数)专业(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505人口与劳动经济系(6)020207劳动经济学(3)0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文书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57劳动经济学二、导师介绍高文书,人口与劳动经济系硕士生导师。

1974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

200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贸系,获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研究员,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

专业是劳动经济学,研究方向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主要论文:《自主创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人民日报,2013);《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效应》(2013);《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规模、特征与收入差距》(2012);《引进国外人才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2012)。

“Firm Size and Wages in China”(2011);“Job satisfaction and relative income in economic transition:Status or signal?The case of urban China”(2009);《健康人力资本、身高与工资报酬》,(2009);《职业中介机构的服务内容与制约因素分析》(2008)等。

主持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劳动力流动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中国居民住房和金融资产占有差距研究”,2013年;卫生部课题:《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研究》,2011年;外国专家局课题:《引进国外人才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2010年;国际劳工组织课题:《中国青年就业问题研究》,2010年等。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西方经济学专业孙新雷,男,中共党员,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导。

研究方向主要为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主讲《西方经济学》,《国外经济学名著选读》等课程,先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和参与编写学术性著作15部,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多项。

孙学敏,男,教授,博士,硕导。

西方经济学学科带头人,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西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西方企业理论、西方经济学流派、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和中小企业管理研究。

曾在《经济日报》、《中国物价》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开放架构下的中小企业管理论丛》(1-6卷)、《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等学术著作20余部,主持“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后的管理问题研究”、“河南省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河南省科技型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企业竞争方式研究”、“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农村企业家的生成与中国传统农业的改变”等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和横向课题20余项,获省级科研奖励8次,获郑州大学及郑州大学商学院科研及教学奖励15次。

其主讲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荣获郑州大学“2004年精品课程”。

孙学敏教授是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教学优秀奖二等奖获得者,“郑州大学最满意授课教师”称号获得者,郑州大学科研奖获得者,郑州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国民经济学专业杜书云,女,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导。

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河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郑州市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郑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房地产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先后获得郑州大学“三育人”、郑州市“三育人”、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多年致力于土地制度、地产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开发问题的研究,主编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学术著作;在《经济地理》、《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房地产报》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土地农转非规律及其应用研究"(1997)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视角分析"(2005),主持省级和厅级项目7项;成果获省级奖励多项,2000年获郑州大学“科研优秀奖”,因辅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论文竞赛本人获得国家“园丁奖”。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导师名单、介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导师名单、介绍

讲授课程: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本科生)
《中国商业管理思想》(本科生)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研究生)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思想》(研究生)
张延 教授,博导,经济学博士,宏观经济学方向。
研究方向:微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管理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创新战略与博弈策略、 博弈论和科学决策、品牌战略与品牌创新,宏观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特点及趋势、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
10
10 / 15

:【
孙薇 副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世界经济学专业
国际投资
转轨经济方向
唐翔 副教授,国际经济学系
研究方向:
国际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公共财政,全球化问题
所授课程:
本科生:福利经济学,国际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专题(Topic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研究生英文教学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前沿专题(合开) 戚自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 研究兴趣: 国际直接投资 (全球制造业布局与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 当代美国宏观经济运行及问题 所授课程 美国经济 国际投资
所授课程:
8
8 / 15

:【
经济学类课程:(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士生、硕士生必修课) 《宏观经济学》(本科生主干基础课、必修课、通选课、精品课) 《微观经济学》(本科生) 《经济学原理》(本科生) 《国际金融专题》(本科生) 《财政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专题研究》 张元鹏 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经济系。 研究方向:微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战略、实验经济学。 讲授课程:微观经济学、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会计学、管理经济学、经济学原理。 周建波 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执行所长,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河北经贸大 学学报》副主编。 研究方向: 中国经济思想史、管理思想史。 所授课程: 本科生: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商业管理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劳动经济学专业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方向王美艳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劳动经济学专业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方向王美艳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劳动经济学专业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方向王美艳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院系(招生人数)专业(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505人口与劳动经济系(6)020207劳动经济学(3)03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王美艳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57劳动经济学二、导师介绍王美艳系博士生导师。

1975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朐县。

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室主任,《劳动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研究员。

学科专业为劳动经济学,研究方向为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

主要专著包括《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与蔡昉、都阳合作)和《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与蔡昉、都阳合作)等。

主要论文包括“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设计和执行”(2013年)、“农民工还能返回农业吗?——来自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数据的分析”(2011年)、“教育回报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2009年)和“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2005年)等。

主持了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收入差距的构成因素及变化》、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建议》和2009年国家发改委“十二五”改革规划专项课题《“十二五”期间劳动力市场发展总体思路研究》等。

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福特基金会和世界银行等资助的多项课题。

曾获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三、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赵忠教授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赵忠教授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赵忠赵忠教授基本情况赵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学位。

加入人民大学前,赵忠是德国劳动研究所(波恩)(IZA,Bonn)的高级研究员(SeniorResearchAssociate)。

他还曾在云南省财政厅和北京大学工作过,并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荷兰丁伯根研究所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做过访问。

赵忠的研究兴趣包括劳动经济学、公共政策与社会项目评估、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和中国经济。

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世界经济》、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JournalofPopulationEconomics、JournaloftheRoyalStatisticalSociety(SeriesA)、ReviewofIncomeandWealth和EconomicsLetters 等国内外期刊上。

研究领域劳动经济学、公共政策与社会项目评估、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和中国经济教育和工作简历1、教育经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1996年9月—2001年8月经济学博士,2002年5月经济学硕士,1998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1987年9月—1991年7月国际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学士,1991年7月2、工作经历2008年12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09年1月—ResearchFellow,IZA2005年1月—2008年12月ResearchAssociate和SeniorResearchAssociate,IZA2008年1月—2008年12月副主任,IZA转型和新兴国家研究项目2005年10月访问学者,荷兰TinbergenInstitute2001年9月—2005年12月讲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年1月—2004年5月客座助教授,南加州大学(USC)经济系1991年7月—1996年8月公务员,云南省财政厅3、社会服务2012年—AssociateEditor,IZAJournalofLabor&Development2010年—芝加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家庭经济学国际研讨会组织者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德国劳动研究所劳动经济学国际研讨会组织者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双周论坛组织者2011年和2012年德国劳动研究所—世界银行第六次、第七次就业与发展研讨会学术委员会成员2009年—201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会主任2009年欧洲经济学会第24次年会程序委员会成员2008年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年会程序委员会成员2008年欧洲经济学会第23次年会程序委员会成员2007年国际西部经济学协会第7次环太平洋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2005年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年会程序委员会成员2004年—2005年度理事,留美经济学会4、匿名审稿人AmericanEconomicReview,Biometrika,ChinaEconomicReview,ComputationalStatisticsandDataA nalysis,ContemporaryEconomicPolicy,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eChange,EconomicSyste ms,EconomicsofTransition,EmpiricalEconomics,HealthEconomics,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pow er,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JournalofEconometrics,JournalofHealthEconomics,Journalof LaborEconomics,JournalofPeaceResearch,JournalofPopulationEconomics,JournalofRegionalScien ce,LabourEconomics,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ResearchinLaborEconomics,Scandinavian JournalofEconomics,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学术论文1、期刊论文“V ouchersandCaseworkersinTrainingProgramsfortheUnemployed,”EmpiricalEconomics,已接受,(与UlfRinne和ArneUhlendorff合写);“Urban–RuralDisparitiesofChildHealthandNutritionalStatusinChinafrom1989to2006,”EconomicsandHumanBiology,已接受,(与刘宏和方海合写); “EvaluatingContinuousTrainingProgramsUsingtheGeneralizedPropensityScore,”JournaloftheRoyalStatisticalSociety,SeriesA,第175卷第2期,2012年4月,(与JochenKluve,HilmarSchneider和ArneUhlendorff合写); “TheFertilityEffectofCatastrophe:U.S.HurricaneBirths,”JournalofPopulationEconomics,第23卷第1期,2010年1月,(与RichardEvans和胡颖尧合写); “Earnings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IndianWageEarners,1987-2004,”ReviewofIncomeandWealth,第55卷第s1期,2009年7月,(与OlivierBargain,SumonKumarBhaumik和ManishaChakrabarty合写); “SensitivityofPropensityScoreMethodstotheSpecifications,”EconomicsLetters,第98卷第3期,2008年3月;“HealthDemandandHealthDeterminantsinChina,”JournalofChineseEconomicandBusinessStudies,第6卷第1期,2008年2月;“Migration,LaborMarketFlexibility,andWageDeterminationinChina:AReview,”TheDevelopingEconomies,第43卷第2期,2005年6月;“TheShort-TermImpactsofSARSonChineseEconomy,”AsianEconomicPapers,第3卷第1期,2004年冬季,(与海闻、王健和侯振刚合写);“UsingMatchingtoEstimateTreatmentEffects:DataRequirement,MatchingMetricsandMonteCarloEvidenc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第86卷第1期,2004年2月;“农民工迁移模式的动态选择:外出、回流还是再迁移,”管理世界,2013年第1期,2013年1月,(与王子成合作);“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年11月,(与陈玥合作);“城镇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的演化及影响因素,”经济研究,2012年9月,(与李小瑛合写); “中国高校毕业生收入预期的动态变迁和影响因素分析,”世界经济,2011年3月,(与张珂合写);“老龄化对我国农村消费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经济研究,2008年12月,(与曲兆鹏合写); “使用自评健康数据度量我国健康的不平等,”中国劳动经济学,第2卷第4期,2006年4月; “我国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2006年3月;“公共卫生与传染病中的经济学,”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2005年11月;“我国城镇居民的健康需求与Grossman模型——来自截面数据的证据,”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2005年10月,(与侯振刚合写);“健康卫生需求的理论和经验分析方法,”世界经济,2005年第4期,2005年4月;“中国的城乡移民——我们知道什么,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2004年4月;“再谈卫生保健市场中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第17卷第10期,2003年10月,(与王健和石光合写);“勤工助学对毕业生收入的影响,”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3期,2003年4月;2、专著章节“AnalysisofHealthandLongevityinOldest-OldPopulation:AHealthCapitalApproach,”载HealthyLongevityinChina:Demographic,Socioeconomic,andPsychologicalDimensions,YiZeng,Du dleyPoston,DeneseAshbaughVlosky和DananGu主编,Springer出版社,2008年4月;“农村移民的特点和经济分析,”载《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蔡昉和白南生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经济因素对高龄老人死亡率与健康的影响,”载《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曾毅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学术著作《健康、医疗服务与传染病的经济学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科研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2014年,“我国劳动合同的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微观数据的证据”;欧盟第七框架计划,2012年—2013年,“EuropeMeetsChina:ImagesofContemporaryChina”(中方负责人;合作单位德国IZA,捷克CERGE-E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年—2015年,“我国儿童健康状况与健康不平等的经济学分析,”(课题负责人,与刘宏合作);北京市教委,2010年—2012年,“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首都经济学科群建设项目:人口、社会与就业可持续发展子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2012年,“我国农村移民的劳动力市场行为研究”;加拿大国际贫困网络,2010年—2011年,“我国农村移民收入不平等由2002年至2007年的演化,”(课题负责人,与曲兆鹏合作);学院或学校情况2012年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杰出访问学者(UniversityofCanberraDistinguishedVisitor)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年北京大学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联系方式地址: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邮编:100872电话:+86-10-82502205传真:+86-10-62513427信箱:mr.zhong.zhao@。

河南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河南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PS:以下资源来源于网络河南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注:以专业代码升序和导师姓名汉语拼音升序排列)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导师姓名及职称(学位)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陈志生博士戈士国博士吕世荣教授王德军副教授徐宗华教授姚顺良教授原威则博士周宏教授010102中国哲学陈广胜副教授高秀昌研究员耿成鹏副教授乔凤杰教授徐仪明教授叶平博士张德宗教授朱丽霞博士010104逻辑学郭桥副教授李娜教授李振江教授010105伦理学马进举教授王德军副教授叶平博士赵清文博士010107宗教学梁工教授张德宗教授赵玉玲博士朱丽霞博士010108科学技术哲学郭桥副教授刘高岑教授宋伟副教授徐仪明教授张纯成教授张耀兰副教授郑慧子教授朱荣英副教授020121政治经济学李保民副教授刘东勋副教授许兴亚教授姚国琴副教授于金富教授020122经济思想史高保中副教授许兴亚教授姚国琴副教授朱秀云副教授020123经济史彭凯翔博士孙建国副教授王周宾副教授020124 西方经济学郭兴方副教授李恒副教授齐玲教授020125世界经济孔凡保副教授李恒副教授李素琴副教授李新功副教授王楚明教授吴腾华副教授杨宏恩副教授02012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董栓成副教授刘玉振副教授苗长虹教授王国印副教授徐晓霞副教授020201国民经济学程传兴教授杜乃涛副教授耿明斋教授李杰教授李新功副教授孙复兴副教授王相山副教授席春迎教授杨凤娟副教授杨宏恩博士赵涛副教授赵德友博士020202区域经济学郭兴方副教授李小建教授乔家君副教授宋丙涛副教授孙建国副教授覃成林教授王相山副教授020203财政学陈冬红教授杜乃涛副教授李杰教授宋丙涛副教授王进杰教授夏杰长研究员赵治法教授020204金融学高保中副教授郝玉贵教授孔凡保副教授李新功副教授刘书印副教授彭兴韵副研究员王楚明教授王性玉教授魏成龙教授吴腾华副教授夏杰长研究员张彩玉副教授张庆升博士赵新顺副教授020205产业经济学付雪成副教授刘东勋副教授朱涛博士020206 国际贸易学程怀儒教授黄巍博士李素琴副教授苏科五教授020207 劳动经济学李保民副教授王周宾副教授于金富教授020208 统计学郝玉贵教授刘立强副教授史存海副教授杨凤娟副教授赵新顺副教授020209数量经济学卢克平教授彭凯翔博士030101法学理论陈景良教授耿勇副教授郭桥副教授郭志祥副教授李林教授李振江教授王明锁教授吴祖谋教授030102法律史陈景良教授郭志祥副教授苏亦工教授翁有为教授徐立志教授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黄建水教授莫起生副教授田凯副教授王俊峰副教授030104刑法学郝守才教授焦占营副教授李振江教授刘仁文教授毛志斌教授司建军副教授王俊平副教授030105民商法学常鹏翱副教授郭乐平副教授黄建水教授李明山教授梁彗星教授王明锁教授030106诉讼法学耿勇副教授贺恒扬教授娄丙录副教授毛立华副教授宋炉安副教授吴泽勇副教授章武生教授周黎明副教授030107经济法学胡巍副教授娄丙录副教授张建伟副教授030180法律硕士陈景良教授耿勇副教授郝守才教授黄建水教授李振江教授娄丙录副教授王明锁教授吴泽勇副教授030201政治学理论何云峰副教授庞洪铸副教授汪来杰副教授张胜利博士张向东副教授张小稳副教授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广军博士黑启明博士寇淑芳副教授刘献教授刘德定副教授张德昌副教授赵连文副教授030204中共党史何云峰副教授林志友副教授戚建庄教授史全生教授王德木教授郑延泽教授030206国际政治李学保博士孙君健副教授王创锋博士张德昌副教授郑雪飞副教授030207国际关系孙君健副教授王新谦副教授郑雪飞副教授030304民俗学陈江风教授高有鹏教授吴效群副教授张大新教授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马晓军副教授牛苏林研究员任崇岳研究员水镜君研究员原思明教授张倩红教授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程耀明教授崔赟副教授戈士国博士李庆春副教授刘献教授吕世荣教授马树功教授邵先崇副教授吴爱梅副教授许兴亚教授张纯成教授赵连文副教授周宏教授朱荣英副教授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陈志生博士于金富教授原思明教授原威则博士张德昌副教授周宏教授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程耀明教授何云峰副教授邵先崇副教授王德木教授张兴茂教授朱荣英副教授030505思想政治教育刘济良教授马进举教授孟彩云教授施昌海教授王德军副教授王利英副教授吴淑汴副教授杨彩云副教授袁庆濮副教授张秉义教授赵清文博士郑邦山教授郑邦山教授040101教育学原理程凯教授扈涛教授刘济良教授刘黎明教授魏宏聚博士张新海副教授040102课程与教学论白新瑞副教授程凯教授胡良民教授李锐副教授林德全博士刘黎明教授刘清华副教授刘玉振副教授刘志军教授陶偌偈教授汪基德教授魏宏聚博士张明亮副教授张相学副教授张志平副教授040103教育史郝森林副教授何红玲副教授李申申教授刘卫东教授牛梦琪副教授王超明编审杨捷副教授赵国权副教授赵红亚副教授040104比较教育学郝森林副教授杨捷副教授040105学前教育学关少化副教授吕云飞副教授王瑶教授王峥博士魏明霞教授邢果副教授叶平枝教授岳亚平副教授040106高等教育学康全礼博士刘黎明教授苗素莲博士宋伟副教授张德宗教授郑邦山教授040107成人教育学何红玲副教授姬忠林教授焦峰副教授李军政副教授刘卫东教授王北生教授夏家夫副教授于怀钦教授赵红亚副教授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高凤山教授曲天敏副教授王新平副教授殷红副教授赵建强副教授040302运动人体科学柳爱莲副教授牛英鹏副教授苏静副教授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丁英俊教授冯守东副教授李鹏副教授蔺新茂副教授刘红副教授屈东华教授时金钟教授王崇喜教授杨军教授杨改生教授袁凤生教授曾庆涛副教授张大超副教授张秋芬副教授赵宗跃教授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韩雪副教授洪浩副教授栗胜夫教授马彦君副教授乔凤杰教授050101文艺学付民之副教授耿占春教授胡山林教授金惠敏教授屠友祥教授张清民教授张云鹏教授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陈鹏飞副教授陈庆汉教授马惠玲副教授辛永芬副教授张宝胜教授050103汉语言文字学李一平教授魏清源副教授徐杰教授许兆真副教授杨永龙教授张宝胜教授张生汉教授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李景文研究馆员孟云飞副教授齐文榜教授吴河清教授050105中国古代文学曹炳建副教授耿纪平副教授华锋教授李贤臣教授史红伟副教授王立群教授王利锁教授杨国安副教授姚小鸥教授张大新教授张进德教授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白春超副教授侯运华副教授刘涛博士刘进才副教授刘景荣副教授孟庆澍博士沈红芳博士孙先科教授田锐生副教授魏春吉博士武新军博士张乐林副教授张先飞副教授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贺淯滨教授李伟昉教授梁工教授袁若娟副教授赵宁教授050201英语语言文学蔡新乐教授高继海教授关合凤副教授焦小婷副教授刘荡荡博士吕长发教授麻保金教授牛保义教授孙晓青副教授王宝童教授徐盛桓教授徐有志教授薛玉凤副教授杨朝军副教授翟士钊副教授张璟慧博士050202俄语语言文学刘文飞教授王宏起副教授闫吉青副教授张红副教授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蔡新乐教授郭尚兴教授姜玲副教授李淑静博士王运河副教授杨莉藜副教授于善志副教授张克定教授050301 新闻学段汴霞副教授郭奇副教授郭常英教授韩爱平教授姬建敏教授李建伟教授刘小敏教授路振光教授马小泉教授王华生教授王刘纯教授王振铎教授闫现章教授袁喜生教授张举玺教授张天定教授050302 传播学陈庆汉教授李建设教授李淑芳副教授宋若涛副教授严励副教授杨海军教授赵建国教授郑祖玄博士050401艺术学段汴霞副教授高有鹏教授胡山林教授李卫国副教授路庆平副教授强海峰副教授宋伟教授王凯歌副教授王彦发教授张大新教授张政法博士050402音乐学陈放教授陈家海教授陈荃有副编审耿玉琴副教授韩梅副教授姬群副教授李长明副教授李新现副教授刘宏教授马俊芳副教授牛冬阳副教授邱雅洲副教授孙精诚副教授王思琦副教授谢嘉幸教授杨善武教授翟杰副教授张国强副教授张利君副教授赵娴教授赵登营教授赵为民教授朱敬修教授050403美术学黄瑞欣副教授贾涛副教授李明伟副教授马岭教授彭亚副教授彭西春副教授佟培基教授王宏伟副教授王刘纯教授王彦发教授薛兴广副教授袁汝波教授赵振乾教授050404设计艺术学柯宏伟副教授李丽副教授李合群副教授李建设教授刘汉州副教授倪凤祥副教授牛宁研究员杨国忠副教授杨焕成研究员张家泰研究员张建琦副教授赵维华副教授左满常副教授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李振宏教授刘克辉副教授周祥森教授060104历史文献学龚留柱教授孔学副教授李景文研究馆员苗书梅教授阎现章编审张九洲教授张明华副教授赵金康副教授060105专门史程遂营副教授贾玉英教授李乐民副教授李振宏教授刘克辉副教授刘坤太教授袁俊杰副教授060106中国古代史程民生教授段自成副教授龚留柱教授贾玉英教授孔学副教授李玉洁教授马玉臣副教授苗书梅教授牛建强教授涂白奎副教授张德宗教授郑传斌副教授060107中国近现代史黄正林教授栾景河副教授马勇教授马小泉教授闵杰教授宿志刚副教授王也扬教授闻黎明教授翁有为教授张艳博士张海鹏教授张九洲教授张莲波副教授赵金康副教授左玉河教授060108世界史刘波教授史晓红副教授孙君健副教授王金虎副教授阎照祥教授杨海军教授于沛教授张倩红教授周祥森编审070101基础数学刘浩教授冯淑霞博士郑驻军教授白永强博士张之正教授李怡君博士070102计算数学台雪成教授王波博士070104应用数学陈守信副教授李锐副教授李登峰教授卢克平教授闵林副教授宋锦萍副教授杨国胜教授张瑞凤教授赵建军教授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宋晓新博士王秀琴副教授王治国副教授070201理论物理李蕴才教授罗有华教授夏晓智副教授赵高峰博士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王吉山博士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孙建敏博士070205凝聚态物理戴树玺博士杜祖亮教授黄亚彬教授李蕴才教授罗有华教授彭成晓博士王渊旭教授张杨副教授张华荣博士张伟风教授张兴堂副教授郑海务博士070207光学顾玉宗教授郭立俊教授黄明举教授毛艳丽副教授王长顺教授武四新教授周少敏教授070301 无机化学柏 副教授党东宾副教授黄普选博士李明雪博士牛景杨教授陶偌偈教授王敬平教授吴志申教授武四新教授于兆文教授臧双全博士070302 分析化学李德亮教授李明静副教授刘绣华教授屈建莹博士王金中副教授杨建军教授张治军教授赵东保博士070303 有机化学常俊标研究员程森祥研究员丁涛副教授刘治国教授任铁钢副教授王华教授王超杰教授余学军研究员张晟卯博士赵瑾教授赵永德研究员070304 物理化学李林松教授李亚敏博士王守斌副教授杨大纲副教授杨建军教授翟翠萍博士张敬来教授张平余教授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崔元臣教授高青雨教授谷国团副教授郝成君副教授苗荣正研究员任志勇研究员石家华副教授王华教授吴志申教授叶文玉教授原思国研究员张国宝研究员张普玉副教授赵彦保教授周静芳副教授070501自然地理学丁圣彦教授郭廷中高工马建华教授翟秋敏副教授张桂宾副教授朱连奇教授070502人文地理学高建华教授李永文教授梁留科教授苗长虹教授王发曾教授徐晓霞副教授姚静副教授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孔云峰教授李爽博士李小建教授秦奋副教授秦耀辰教授孙九林院士闫卫阳副教授余明全副教授071001植物学崔香环副教授郝福顺副教授江静副教授苗雨晨副教授宋纯鹏教授张骁教授071002动物学谷艳芳副教授田兴华副教授郑合勋副教授071003生理学陈悦副教授韩正涛研究员鲁颖副教授王强教授王天仕副教授卫琮玲教授071005微生物学陈双喜副教授刘仲敏研究员王刚副教授杨生玉副教授张洪副教授朱显峰副教授071006神经生物学邓锦波教授蒋杞英副教授071007遗传学李锁平教授尚富德教授王刚副教授王强教授王子成副教授071009细胞生物学安国勇副教授崔香环副教授郭蜀光副教授郝福顺副教授江静副教授苗琛教授苗雨晨副教授宋纯鹏教授许守明副教授张骁教授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崔香环副教授董发才教授郝福顺副教授刘彬教授苗雨晨副教授石渊渊副教授张维娟副教授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刘彬教授石渊渊副教授王憬惺研究员张维娟副教授071011生物物理学顾玉宗教授郭立俊教授毛艳丽副教授071012生态学陈海生副教授丁圣彦教授山仑院士尚富德教授武继承研究员郑合勋副教授077001教育技术学蔡建东博士陈志国教授侯宝顺副教授李社教副教授汪基德教授郑逢斌副教授077101基础心理学杜建政教授刘金平教授王亚同教授许波副教授0771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范丽恒副教授蒋艳菊副教授荆建华教授许远理教授赵俊峰副教授077103应用心理学丁桂凤副教授李永鑫副教授苏永华教授王滨副教授王瑶教授王明辉副教授赵国祥教授077301物理电子学黄明举教授张伟风教授张忠锁教授0773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贺明副教授李亚巍博士王超博士王占国院士张杨副教授张伟风教授张兴堂副教授077403计算机应用技术曹奎教授陈志国教授郭拯危副教授姜保庆副教授李捷博士李红臣副教授刘景森副教授刘先省教授申石磊教授沈夏炯副教授谭红星副教授汪国安副教授王天芹副教授徐彬高工张连堂教授郑逢斌副教授077501环境科学郭廷中高工郭廷中高工吉欣副教授李德亮教授李尉卿研究员马建华教授马建华教授马同森教授翟秋敏博士翟秋敏副教授周艳梅副教授0803光学工程曹秋生研究员侯洵院士黄明举教授李银丽副教授毛艳丽副教授薛海忠高工尹国盛教授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杜祖亮教授张敏博士周少敏教授080502材料学潘卉博士孙磊博士杨国忠副教授张承志教授张平余教授张治军教授080503材料加工工程蒋晓红博士李小红副教授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刘先省教授毛海涛教授杨国胜教授赵建军教授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陈新建高工丁菲副教授郭虹副教授毛海涛教授苏海涛副教授王庆国副教授杨德来高工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曹奎教授姜保庆副教授刘先省教授沈夏炯副教授杨国胜教授张帆博士081402 结构工程巴松涛教授级高工白宪臣副教授鲍鹏副教授胡少伟教授级高工孔德志副教授刘宏奎教授级高工马金城副教授张承志教授赵军教授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孔云峰教授马蔼乃教授秦奋副教授081701化学工程陈丹云副教授陈蔚萍副教授李谦副教授毛立群副教授乔聪震副教授孙蓉副教授090102作物遗传育种李国申研究员李锁平教授王刚副教授王子成副教授10010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秦建武主任医师曲耀华教授闫素云教授100102免疫学白慧玲教授房佰俊博士冯健男教授高全立副主任医师郭宁教授兰炯采教授黎燕教授李淑莲副教授刘峰涛副教授刘广超副教授刘景汉教授刘静宇教授马远方教授沈倍奋院士魏旭东主任医师朱兴虎博士100103病原生物学郝宗宇主任技师黄红莹副教授孙会升副教授王哲主任医师许汴利主任医师许国强教授赵旭东主任医师朱谦主任医师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陈清副教授花亚伟主任医师皇甫超申副教授金家岩副主任医师刘慧副主任医师买玲研究员牛保华副教授任艳彩主任医师张艳莉副主任医师100201内科学陈宝平教授程冠昌教授崔永生主任医师韩大正副主任医师洪岩教授惠学志教授康玉华教授李四红教授孟德荣主任医师师延斌副教授索智敏副教授万琪琳教授王瑞华副教授杨存葆副教授张继文教授100204神经病学陈文武副教授何承副主任医师贺维亚主任医师刘大建主任医师鲁广秀教授田爱兰教授赵明副主任医师周玉璞主任医师100209 护理学陈传波副教授贾彩凤副主任医师靳艳副教授路雪芹副教授王光荣博士王培席博士张运生副教授周新明副主任护师祝友元副研究员100210外科学杜信毅主任医师郭庆功主任医师李保印教授李铁强教授马万里副主任医师任学群教授施巩宁教授孙嵩洛副主任医师王晓教授夏荣龙副教授张世清教授张双林主任医师朱朝阳副主任医师100212眼科学方亚非副主任医师王永毅教授赵博副主任医师郑广瑛教授100214肿瘤学崔树德主任医师黎海亮主任医师李印主任医师罗素霞主任医师马智勇主任医师齐金星主任医师史朝晖副教授宋永平教授王建华主任医师赵志军主任医师100701药物化学胡国强博士张付利副教授100702药剂学陈洪轩副教授高春生副研究员金义光副教授李松武教授任晓文副研究员万绍晖副教授王玮博士王春龙研究员王杏林研究员于培明副教授岳淑梅副教授张泽书教授100703生药学李钦教授100704药物分析学蒋庆峰研究员靳朝东研究员刘杰副研究员万绍晖副教授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庞晓斌博士王天晓博士邹检平博士100706药理学陈百泉副教授杜钢军博士姬汴生副教授康文艺博士许启泰教授张忠泉副教授1008中药学陈百泉副教授杜钢军博士韩光副教授胡国强博士姬汴生副教授康文艺博士李钦副教授李更生副研究员毛振宾教授王军副研究员许启泰教授张保国教授张留记副研究员周玉新副教授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丁庭选教授李煜副教授刘爱菊副教授田军教授屠巧平副教授王性玉教授杨雪博士张彩玉副教授120201会计学丁庭选教授方青军博士海福安副教授郝玉贵教授李武立副教授刘建中教授刘新仕副教授马蔡琛副研究员彭兴副教授王性玉教授魏刚教授张秀英教授120202企业管理付雪成副教授高文书副研究员李煜副教授刘占军教授史存海副教授田军教授屠巧平副教授王发清副教授王金献教授魏成龙教授杨松贺教授张广德高工张明正副教授张太海教授郑志博士朱涛博士120203旅游管理陈蔚德教授程遂营副教授李永文教授梁留科教授申思副教授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高文书副研究员荆林波副研究员李新功副教授屠巧平副教授120301农业经济管理程怀儒教授120401行政管理关学增教授马翠军副教授孟庆琦教授莫起升副教授庞洪铸副教授史战芳副教授王发清副教授许绍康副教授周铁项教授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楚明锟教授高留战副教授黑启明博士张世清教授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程秀波副教授关学增教授李桂荣副教授马翠军副教授孟庆琦教授宋伟副教授王星霞副教授于启新教授120404 社会保障楚明锟教授范广军副教授黑启明博士李保民副教授张昆仑教授赵治法教授120405土地资源管理陈常优副教授高建华教授秦明周教授余明全副教授朱连奇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钟笑寒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钟笑寒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钟笑寒钟笑寒经济系副教授办公室伟伦楼个人简介研究成果研究项目凯程教育是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经管考研黄埔军校,在年,凯程学员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人,清华经管人,五道口状元武出自凯程, 在年,凯程学员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人,清华经管人,状元李少出在凯程,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凯程学员成功经验视频,大家随时可以去查看. 年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经管考研保录班开始报名!钟笑寒,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副教授。

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主要讲授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博弈论,政治经济学。

钟老师的研究领域包括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应用微观经济学,中国经济。

主持过多个重点科研项目,在《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报》和《中国证券报》等多种刊物和报纸上上发表过二十多篇学术论文。

出版过《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一个经济学的分析》《中国农民故事》等著作,并翻译过布兰查德的《宏观经济学》一书。

年,获得“清韵烛光”清华大学第三届我最喜欢的教师称号,、、年获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奖,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旅游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奖,年,获得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年,获得清华大学“清华之友——优秀教师奖”,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钟老师目前还担任期刊《中国社科科学》《经济研究》《南方经济》的审稿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审稿人,《经济学报》审稿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研究部特邀研究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审稿人,《经济学季刊》(中文)审稿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工作论文吴斌珍,钟笑寒,高考志愿填报机制与大学招生质量:一个基于择校机制理论的经验研究。

劳动人事学院博导介绍

劳动人事学院博导介绍

劳动人事学院博导介绍劳动经济学曾湘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个人简介1955年11月5日出身于陕西省咸阳市,籍贯湖南湘乡。

197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8-1999年赴美留学,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凯思西部保留地大学富布莱特项目高级访问学者。

2003-2006年度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获得者。

美国劳动关系学会、美国管理学会、美国薪酬协会国际会员。

2003年3月28日曾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就“世界就业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的就业政策研究”进行专题讲解。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薪酬:宏观、微观与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5-06: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劳动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年。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构建新世纪现代人才管理体制——首都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劳动经济》,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年。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现代劳动经济学原理》,红旗出版社,1990年。

《企业外部环境》,企业管理出版社,1987年。

主要论文“NAIRU in China: Measurement and Analyses”,Social Sciences in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季刊,2007年第1期。

“社会伙伴关系理论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姚裕群教授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姚裕群教授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姚裕群姚裕群教授基本情况姚裕群教授、硕士生导师其他学术、社会兼职: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学会经济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就业服务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劳动人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顾问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教学研究领域:就业理论与政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人力资源测评、劳动人事政策等。

教学简历: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苏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大学、华侨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服装学院、防灾学院等多所大学讲学。

为中组部、教育部、劳动保障部、人事部、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北京河南甘肃等省劳动保障部门讲学培训,为国家烟草总公司、中国建材总公司、中国银行、航天部研究院、首钢总公司、北京燕化总公司、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公司企业和学术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职业生涯等的讲学培训。

科研主要领域:1.就业理论、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出版《市场经济下的就业理论与就业促进》、《走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中国的大学生就业与职业问题》、《发展与就业》等专著、教材和数十篇论文。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

1983年与赵履宽教授合作发表了国内最早的人力资源论文“关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几个问题”;1991年发表我国第一本人力资源专著《人口大国的希望――人力资源经济概论》;1992年发表国内最早的人力资源教材《人力资源概论》,建立了人力资源学科体系基本框架。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访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导师李锐教授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访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导师李锐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21年第2期身为世范,为人师表——访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导师李锐教授田静高慧谭玲编者按:清明短暂的假期过去不久,周围已开始日常的忙碌,财大的学子和老师们亦如是。

在这般繁忙中,我们于4月13日如约采访到了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导师李锐老师。

在采访过程中,李锐老师以他多年的从教及科研经验,向我们展现了教学、治学的智慧,他耐心细致的回答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记者(以下简称“记”):李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的访谈。

老师您从教十余年,已指导、培养多届研究生,且您指导的硕士生多与您合作发表过文章。

众所周知,硕士发文并非易事,您在指导、培养学生方面一定有着独到的经验和方法。

不知您能否分享下做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等方面的经验与方法呢?李锐教授(以下简称"李”):首先,感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给我这样的机会,能够谈谈我的感受。

我本身经历比较丰富,在财大数学系、统计系、会计系以及现在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系都带过课,包括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比较多样。

因此,从我的角度来看:第一是知识面。

学生交叉融合的知识背景以及广阔的眼界是后续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因素。

财大给我们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特别是对于经济管理方面,都有相关课程的设置,非常全面。

拿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本院课程的同时,也可以去会计学院听课。

比如劳动经济学中的薪酬问题,本身也会涉及到会计,财务管理等问题,仅依靠劳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不足以应对后续的研究。

第二是系统的训练。

我本人之前经过了数学和数理统计的系统训练,每周一次的讨论班,个人认为这种形式非常值得借鉴。

关于指导学生,必须要强调个体的差异,包括个人的基础。

因此,对于我的硕博生,每个星期至少一次汇报讨论,并且采取一对一形式,有针对性地和他们进行讲解。

第三就是学生自己的自主性。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重要和最有效的还是要自己愿意主动地去进行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南京大学经济学相关专业导师

南京大学经济学相关专业导师
尚长风
国民经济学
副教授、硕导
财政学、税收学
戴建中
金融学
副教授、硕导
主要从事国际银行方面的研究,包括国际银行业务、国际银行的经营管理、银行业的贸易自由化及国际银行的宏观监管等。
杜亚斌
金融学
副教授、硕导
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危机,金融体系改革,商业银行管理等
马野青
国际贸易学
副教授、硕导
学科专长:现代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国际投资,跨国公司
于津平
国际贸易学
副教授、硕导
国际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宋颂兴
数量经济学
教授、硕导
1、数量经济;2、金融投资;3、企业理财
邢西治
数量经济学
副教授、硕导
应用统计、经济统计分析
安同良
产业经济学
副教授、硕导
产业经济分析,证券投资,投资银行业务策划,现代企业制度设计与运行,企业技术能力分析
顾江
产业经济学
副教授、硕导
1、产业组织理论;2、公司战略经济研究;3、项目与资产评估。
黄繁华
国际贸易学
副教授、硕导
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经济开放与经济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国际经贸实务
西方经济学
副教授、硕导
赵曙东
世界经济
教授 、硕导
国际经济学、期货投资和期权、国际直接投资以及东亚经济等
戴维周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副教授、硕导
人口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
李晓春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副教授、硕导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部分授课教师简介doc-中国劳动关系学院.doc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部分授课教师简介doc-中国劳动关系学院.doc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部分授课教师简介教授李德齐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大学本科。

1987年至1994年任工会学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1994年至1996年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研究所任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1996年至2000年任法学系副主任、主任,教授。

主要讲授劳动关系学、劳动法等课程。

主要科研成果:专著《工会改革研究》、《劳动关系的市场化行为与调整机制》、《劳动关系国际比较》。

主编《中国劳动关系学》教材,译著《集体谈判》、《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程序比较研究》。

主持和承担国家部委级研究课题多项。

沈琴琴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

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专业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主要讲授: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兼任德国波恩大学“劳动未来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会长、全国工会学研究会副会长。

个人专著:《德国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与职业选择》、《劳动经济》。

在国内《中国劳动》、《改革》、《德国研究》、《欧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曾分别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德国波恩大学“劳动未来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和高级研究学者。

曾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和日本女子大学讲学。

杨汉平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法学博士。

兼任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专家、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监察部特邀监察员、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宪法学、经济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等。

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多部,其中包括《中国劳动法理论与实务研究》、《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理论与实务研究》等。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促进就业法律制度研究》和司法部重点课题《社会保障法基本理论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点导师:张建武,男,1969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点导师组组长。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粤港澳台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劳动经济学》杂志主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2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劳动学会、广东人力资源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劳动学会企业人力资源委员会理事。

zjw0993@李永杰,男,1952年生,经济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士点导师组组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劳动科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劳动学会副会长、广东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副会长、广东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港澳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团体职务。

主要从事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研究。

曾主持或合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等课题20多项,主编或合作撰写专著、教材《社会主义经济概论》、《劳动经济学》等1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外文版)、《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90多篇。

曾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多项,其中广东省首届政府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社科联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等。

liyj@彭璧玉(详见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点导师简介)谌新民(详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点导师简介)马斌,男,1963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

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决策咨询专家、广东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劳动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人口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理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人力资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出版《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和《西方劳动经济学概论》等著作和教材2部,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保障》、《生产力研究》、《中国劳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改革》、《开发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主持省级、市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省厅局课题7项,获得广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等部门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给研究生开设《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劳动经济学专题讲座》、《社会保障实践专题讲座》、《人力资源管理专题讲座》等课程。

mabin@蒋峦(详见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点导师简介)董志强,男,四川仪陇人,生于1974年12月,博士,教授。

曾入选重庆直辖市第二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养对象。

研究领域包括博弈论与社会制度、信息与合约理论、人事经济学、公司治理。

近年来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中国管理科学》、《中国软科学》、《财贸经济》、《学术月刊》、《管理工程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经济评论》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有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等杂志全文转载;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学科团队创新重大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出版有《合谋与公司治理》、《人员管理的经济方法》等7部著作;译有《经济决策的概率模型》、《策略的艺术》等4部著作;其论著曾获得国家人事部颁发“全国人事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2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优秀论文奖”(2次),研究报告曾作为重庆直辖市政协会议集体提案被采纳。

在学术研究之余,亦有大量通俗作品发表于《读者》、《读书》、《经济学家茶座》、《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大众媒体;著有科普著作《身边的博弈》和《无知的博弈》,受到广泛好评。

其中《身边的博弈》第一版曾在两年内重印15次,并出版有修订第二版、韩文版、繁体中文版[中国台湾],被誉为“读者好评如潮、华文媒体盛赞的博弈论通俗读物”。

目前主讲博士生《高级微观经济学》、硕士生《博弈论》、《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电子邮件:d_zq@;个人主页:朱琪(详见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点导师简介)张华初,男,1971年生。

1992年江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8年江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系硕士研究生毕业,2002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4年评定副教授职称。

2008年11月评定教授职称。

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比较重视研究方法的学习。

2007年参加了第14届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国际会议。

能用Excel、Eviews、SPSS和SAS 处理经济数据。

近年来在《管理世界》、《统计研究》、《财贸经济》、《经济评论》、《经济研究参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经济管理》、《中国就业》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正在主持以下课题的研究:2007年广东省软科学项目(项目号2007B070900095);2007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号07Z10);广州市社科联第9次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华南师范大学“211”课题。

参与了2项省级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

电子邮件:Joshua1971@。

罗燕,女,1966年生,法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副教授。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新经济合同》、《中国新经济法学》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房地产经营的法制管理》等专著教材的撰写工作。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多个科研及教研课题,主编教材两部。

论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2005年4月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论文《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创新——新制度经济学视角》2005年12月获得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一等奖。

论文《和谐社会与“民工荒”现象的解读:社会保障视角》(与人合作)2005年7月获得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经济学教学分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承担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经济学科课题一项。

Luoyan@李强,男,1967年生,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1989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经系,1992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获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就业理论与政策、薪酬理论与制度等领域的研究。

近年来在《经济学动态》、《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经济与管理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一项,承担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经济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子课题一项,参与课题一项。

Liqiang0018@罗珊,1968年生,管理学博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在《科研管理》、《经济地理》、《科技管理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了两项广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的研究,主持一项广东省社科联粤澳关系研究资助项目,参与一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主持和参加校级科研课题三项,获2004年度华南师范大学“星光为了明天”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华南师范大学2008年度教学成果二等奖。

scnuluoshan@王忠,男,1968年生,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在站博士后,副教授。

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国劳动经济学》、《人口与经济》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几篇,主持省级、市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6项,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参与编著著作、教材3部。

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关注中国的就业、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给研究生开设《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专题讲座》、《就业理论与政策》等课程。

电子邮箱:wangzhong19@黄海,男,1959年11月出生,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副院长、广州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劳动安全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近年来,主编有关专著十三部,在国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全军科研计划项目和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三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现主要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常委、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常务委员、中国人口学会人口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人口学会副会长、广东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医院管理协会社保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whzyyhh@饶惠霞,女,1968年生,劳动经济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现任广东药学院医药商学院副院长。

近五年来,主持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省厅级课题三项,参与包括省部产学研项目在内的省厅级项目5项。

在学术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经济问题探索、中国劳动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编、副主编教材多部。

单国旗,男,1962年生,副教授,硕士导师。

现任广东药学院医药商学院人力资源系主任,招收硕士的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主要致力人力资源管理学、企业发展战略、连锁运营等领域的研究,尤其重视企业绩效评价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

出版《盈利模式》、《零缺陷复制》等著作,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先后在《商业研究》、《企业经济》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约二十篇;主持编写《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教程》、《人力资源管理学(医药案例版)》等教材。

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先后参与了《广东省药膳产业战略规划》、《深圳南油集团战略规划》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作为首席专家主持了《温氏企业集团战略规划》、《广东省电力设计规划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人力资管理体系》、《北京万和颈椎专科医院内部管理体系》等几十项企业咨询项目。

主要社会兼职有广东省劳动学会、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广东省社会责任管理协会理事,广东省物价局医药价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shanguoq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