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必背哲理名言——《二十四史》34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必背哲理名言——《二十四史》34句
目录
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 (2)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传・东方朔传》 (2)
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2)
4.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 (3)
5.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 (3)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3)
7.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4)
8.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晋书・帝纪・第一章》 (4)
9.坚壁清野,以俟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敝。
——《宋书・列传・卷六十四》 (4)
10.千金可失,贵在人心。
——《南齐书・列传・卷三十七》 (4)
11.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梁书・列传・卷五十》 (5)
12.不爱其亲,岂能及物?——《陈书・列传・卷十三》 (5)
13.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魏书・列传・卷五十三》 (5)
1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列传・卷四十一》 (6)
15.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帝纪・卷二》 (6)
16. 人生何事须聚畜,一身之外亦复何须。
——《南史・列传・卷三十三》 (6)
17. 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新唐书・列传・卷八十八》 (7)
18. 人生而有死,理之常也。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二》 (7)
19.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新五代史・列传・死节传第二十》 (7)
20.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7)
21. 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
——《辽史・列传・卷三十四》 (8)
22. 人之聪明,多失于浮炫。
——《金史・列传・卷三十三》 (8)
23.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
此日闲过,二可惜。
此身一败,三可惜。
——《明史・列传・卷四十九》 (8)
24.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9)
25.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面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 (9)
26.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9)
27.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10)
28.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10)
29.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明史.汤和传》 (10)
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 (11)
3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列女传》 (11)
32.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扬雄传》 (11)
33.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晋书.帝纪.第一章》 (12)
34.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 (12)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
【释义】
繁忙与嘈杂的背后,隐藏着对利益的追逐。
深思之,我们发现人性在面对利益时往往显得不可捉摸。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传・东方朔传》
【释义】
在过于清明和过于精明之间的微妙平衡。
对于人际关系,过分挑剔会让友情无法生存,过分聪明则可能孤独终老。
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释义】
财富不可使人忘记贫困时的朋友,婚姻也不可因贫贱而轻视。
4.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
【释义】
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这里的“小人”,并非是见利忘义的小人,这句话是强调与不同的人相处,需采取不同策略。
5.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
【释义】
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朋友。
任何事情一旦失去分寸,就会走向反面。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的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有两面,不要绝对。
7.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释义】
志向远大的人要坚定不移,而为天下大事的人不能为小事而阻碍大局。
8.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晋书・帝纪・第一章》
【释义】
反映了良好行为难以广为人知,而恶行却易传播的现实。
这警示我们要慎重对待自己的行为。
9.坚壁清野,以俟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敝。
——《宋书・列传・卷六十四》
【释义】
强调了准备迎接挑战的重要性。
只有保持警惕,时刻准备,才能在困境中崛起。
10.千金可失,贵在人心。
——《南齐书・列传・卷三十七》【释义】
金钱可以失去,但失去民心则无法掌握真正的力量。
11.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梁书・列传・卷五十》
【释义】
告诫人们不要为了财富和欲望而失去真实的自我。
内心的宁静胜过外在的繁华。
12.不爱其亲,岂能及物?——《陈书・列传・卷十三》
【释义】
一个不懂得珍惜亲人的人,也不可能对其他事物有真正的感情。
13.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魏书・列传・卷五十三》
【释义】
强调专业问题要请教专业人士。
只有向懂行的人请教,才能取得有益的建议。
1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列传・卷四十一》
【释义】
表达了为正义而舍生取义的观念。
有些事情比生命更重要,大丈夫宁愿为之舍弃生命。
15.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帝纪・卷二》
【释义】
强调君子修养的核心是诚信和孝道。
这两者是君子行为的基石。
16.人生何事须聚畜,一身之外亦复何须。
——《南史・列传・卷三十三》
【释义】
反思人生何事需要贮藏,发现最重要的资本是自己。
投资自己,才是最值得的。
17.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新唐书・列传・卷八十八》
【释义】
表达了成功的困难与失败的轻松。
一刹那间的毁灭不可小觑。
18.人生而有死,理之常也。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二》
【释义】
表达了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
人生短暂,珍惜当下。
19.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新五代史・列传・死节传第
二十》
【释义】
强调了留下美名于后世的重要性。
留下美名,流芳百世。
20.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释义】
表达了对祖先疆土的忠诚,不能让人侵犯分毫。
宁肯青山埋
忠骨,绝不丢失一寸土。
21.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
——《辽史・列传・卷三十四》
【释义】
强调智者的喜怒哀乐与世俗祸福无关。
真正的智者超越了世间荣辱。
22.人之聪明,多失于浮炫。
——《金史・列传・卷三十三》
【释义】
指出人们在追求虚荣和炫耀时,往往会失去真正的聪明才智。
追求虚荣的人不是真正的聪明。
23.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
此日闲过,二可惜。
此身一败,三可惜。
——《明史・列传・卷四十九》
【释义】
强调君子三大遗憾:一生不学习,一天无所事事,个人名誉一旦败坏。
这三者是值得珍惜的。
24.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释义】
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做聪明;能自我反省,叫做明智;能谦虚克己,叫做强者。
善于倾听、自省、自胜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25.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面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
【释义】
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很多事情,要治标先治本。
26.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释义】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人生在世,要有所敬畏,懂得慎独。
任何时候,都不应做有悖道德和原则的事。
27.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释义】
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而要想变的明智、充满智慧,就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的修炼。
28.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释义】
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知足常乐,知足免灾。
29.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明史·汤和传》
【释义】
人的眼界一旦被局限住,就无法做成大事有长远眼光的人不应为眼前的困难而抱怨,做大事不必顾及方方面面的细微琐事。
用长远的眼光,去拥抱未来。
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
【释义】
在社会上立足,需要完善的修养和品行,但诚与孝是最重要的。
没有诚信的能力,会大打折扣;而孝心,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3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列女传》
【释义】
有远大志向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正直廉洁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
守住气节,挺直脊梁,做一股“清流”。
32.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扬雄传》
【释义】
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去除束缚心灵的功利欲望,你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安宁和自在、洒脱。
33.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晋书·帝纪·第一章》
【释义】
一杯清水滴入一滴污水会变污浊,一杯污水却不会因一滴清水而变清澈长久积善,知者甚少;做了一次坏事,四面八方都会知道。
所以说,谨言慎行,方得长久。
34.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
【释义】
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人生需懂得藏拙,发现自己的优势,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