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综述
中药药理综述
1.繁简失当: 一是过于繁琐,或层次不清,如将所有的试验结果简单堆砌;二是过于简单,写成摘要
的形式,或仅对认为重要的结果进行描述,即提供的信息量不全,对品种基本情况缺乏了解, 或有意回避一些重要的或矛盾的结果。
谈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综述资料的撰写意义和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药理毒理综述资料的作用、目的和意义 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前期筛选阶段、临床前评价阶段、临床试验阶段及上市后
评价阶段。药理毒理研究不仅仅涉及临床前评价阶段,它实际上贯穿于整个研发的过程中。 它对于支持研发药物是否能进入临床研究或是否能上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药理毒理综 述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或多个专业,所以,在全部完成或阶段性地完成了这部分研究工作后 的综述过程,对了解整个研发或试验过程、了解各学科各专业的结果、以及对结果进行自我 和综合分析评价均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但可全面展现新药的研发背景、研究设计思路、研发 过程,也可体现各学科专业结果的相互关联。此外,它与药学和临床两个专业共同为“主要 研究结果综述资料”提供基本素材和综合评价的基础。
2.反映研发过程 一份优秀的药理毒理综述资料应反映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为什么研究。即应介绍品种的研发背景,相关领域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品种的立题 依据,研究的目标及研究范围等。
(2)如何研究。应介绍主要的研究项目设计及设计的思路。 (3)研究出了什么。应介绍主要研究结果,介绍通过综合分析及评价得出的认识和结论。 3.掌握基本步骤
5 选择剂量途径时间/频次剂量/临床拟用 量的关系 精神神经系统 一般行为 自主活动 机能协调 催眠协同 其他
…… 心血管呼吸系 统 心血管 呼吸 其他 4.急性毒性试验 分别简要描述不同种属动物或不同给药途径下所进行的急性毒性试验, 包括动物、给药剂量(与临床拟用剂量的倍数关系)和给药途径。对试验结 果的描述应包括:毒性表现(何种毒性反应及程度、是否有毒效关系、出现 毒性的最低剂量或毒性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恢复时间)、死亡情况(死亡出 现时间,死亡前动物表现,死亡后解剖及病理检查情况)、肉眼及病理检查情 况, 半数致死量(LD50)或最大耐受量(MTD)。尽量描述性别差异及毒性靶 器官。 5.长期毒性试验 分别描述不同种属动物(如啮齿类及非啮齿类)的长期毒性试验,包括 动物种属、剂量组别(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倍数)、给药途径、给药周期、主 要观察指标及主要试验结果(如一般表现,体重、进食量,心电图变化,血 液学,尿常规,血生化,骨髓象,脏器重量或系数,组织病理学检查;动物 死亡情况,包括死亡前表现、死亡动物的检测结果;以及其他需要特殊观察
创新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创新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国目前正处于传统药物与创新药物的转型期,而临床药理学作为创新药物的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研究技术和指导原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全面综述,旨在提供有关专业人士有关此研究领域相关技术指导。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指导原则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用原则,二是研究技术,三是评价标准。
首先,通用原则是指关于医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它们主要包括:必须遵守诚信、公正、真实、安全可靠、专业著作、反对一切滥用权力的行为。
另外,必须尊重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尊重研究对象的安全和权益,严格遵守伦理原则,加强对研究实施过程的监督,有效地管理研究费用,维护卫生部门数据安全性,定期审计研究进行情况,做好研究成果的发布等。
其次,研究技术是指创新药物的研究方法。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实验室预测技术、临床前研究技术、临床中期研究技术、临床后研究技术,以及治疗用药安全性、疗效、经济效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评价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是通过有效的操作原理和实验设计合理实施研究,使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准确性,具备可用性。
最后,创新药研究的评价标准是指用于判断创新药物研究成果的标准,它们主要包括:最低检出限(LOD),最小有效浓度(MEC),有效抗菌活性(EAA),抗逆转酶活性(EAAC),及其他重要指标。
评价标准是研究质量的高低的关键,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并为创新药物的注册审批和合理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之,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是针对创新药物研发进行研究所设置的标准,可以有效控制研究质量,确保创新药物研究的规范、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以确保研究的高效性和更好的结果。
此外,临床药理学技术指导原则的开展和实施,还可以为创新药物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以确保创新药物的有效应用和安全性。
自控镇痛药药理学进展及临床应用(综述)
阿片受体的激活一般产生抑制作用 ,由此导致 超级化和神经元兴奋性下 降 ,而钠摩尔级 的阿片类 药物并不产生抑制作用 , 是通过激活兴奋性 G 蛋 白 s 而产生兴奋作用 , 正因为如此 , 合用极低剂量的阿片 拮抗剂可显著增强阿片类激动剂的镇痛作用网 使用 。 极 低量 的 长效 拮抗 剂 可显 著 降低 术后 患 者 的 吗啡 用 量及呕吐 、 瘙痒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最近研究表明 , 阿片类镇痛药也可通过作用于 C S以外 的阿片受体 N 产生抗伤害效应 。若能利用外周机制产生镇痛 , 就 可避免其中枢作用产生 的不 良反应 ,为处理疼痛提 供 了一个新的途径。 2 局部麻醉药 . 此类药物通过可逆性阻滞神经
( ̄ m/) , 4 6 l 时 运动阻滞发生率低 , h 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快 ,C A效果好 。或者 0 %R p PE . o 复合 3 2 . 3
运动 阻滞较 轻 。
1 阿片类药物 主要作用于脊髓及脊髓 以上多 . 个 中枢神经系统( N ) C S 部位 , 通过对 C S阿片受体 N 的作用 , 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的情绪反应。 解
— —
纤维动作 电位 的传导来实现作用 。罗哌卡因( oi R p— vcieR p 是一 种 新型 长 效 酰胺类 局 麻 药 , aan , o ) 其化 学
4 — 9—
维普资讯
临 床 医 学
镇 痛 , 无 呼吸抑制 之严 重并发 症 的担忧 。但用 于术 且 后 镇痛 的副作 用如 恶 心呕 吐 的发 生率 仍较 高 ,常 须 服用 镇 吐药圈 。
P A(C A)1 C C PN [ 1 。P A治 疗 中应 用 的 主要 药 物 是 阿 片 类镇 痛药 、 低浓 度局 麻 药及 非 阿 片类 镇痛 药 , 可 以 还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1)试验方法:动物、剂量组别(给药途径、剂量、频次、时 间,与临床拟用量的倍数关系等)、对照组设立
(2)主要试验结果
(3)可将试验结果以列表方式表示。
第八页,共16页。
2 安全药理学试验
要求:应简述所采用的方法及试验结果。 内容: ➢试验方法:动物、剂量组别; ➢试验结果。 ➢将试验结果列表方式表示。
• 分析药效学、毒理学与药代动力学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如 药效作用部位、毒性靶器官及受试物分布和/或消除途径之 间的关系,吸收速率与起效时间的关系,作用维持时间与 药物消除速率的关系。
• 若试验结果之间、试验结果与文献报道之间相互矛盾,应分 析其可能原因。
第十五页,共16页。
谢谢!
第十六页,共16页。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第一页,共16页。
综述资料的目的和意义
• 申请人通过对药学研究内容的总结和梳理,可以全面地 把握申报品种的概况;通过对申报品种各项研究结果之 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申报 品种的药学研究与其安全性、有效性之间的关联,有利 于对品种进行风险与利益评估。
• 一份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表达规范的综述 资料可以使评审人员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对申报品种药学 研究内容的全面认识,快速了解申报品种的主要研究情 况,包括研究思路、过程和结果等,以评价药品的安全 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有助于提高审评质量和效率 。
第二页,共16页。
内容
前言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1、主要药效学试验 2、安全药理学试验 3、急性毒性试验 4、长期毒性试验 分析与评价
第三页,共16页。
第一部分 前言
第四页,共16页。
前言
1、品种概况 • 要求:简要介绍所研制品种的基本情况; • 内容:名称、成分、制剂剂型和规格,给药
临床药学发展文献综述临床药学论文
临床药学发展文献综述临床药学论文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是一门以患者为对象,研究药物及其剂型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其目的是用客观、科学的指标来研究具体患者的合理用药,其核心问题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与合理[1]。
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起步早发展晚,虽然近10余年越来越受到重视,2005年卫生部启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建设”,并于2007年下发《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遴选批准44家医院为试点单位[2],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比较同期国内、外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情况,以期找出差距,为我国临床药学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中文文献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工具,分别以“临床药学”、“临床药师”、“药学服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为2008-2009年。
英文文献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 检索系统(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http:///pubmed/)为检索工具,检索年限同中文文献,分别以clinical pharmacy、clinical pharmacist、phar-maceutical care 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1.2 文献筛选与提取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使用自拟文献提取表提取文献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与第三方讨论解决。
共获取中文文献504篇,英文文献885篇,排除动物实验、药物分析、药理学、综述、临床试验等及重复文献,最终纳入中文文献483篇,英文文献576篇。
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类统计。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Excel进行百分比的运算。
2 结果2.1 中文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在483 篇中文文献中,医疗机构发表的有444 篇,占91.9%;高校发表的有23篇,占4.8%;其他机构发表的有16篇,占3.3%。
药学 综述
药学综述
药学综述是指对药物学领域内的研究进展、理论发展、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综合评述和总结的学术文献。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开发、生产、质量控制、药理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与药物学、药理学、药剂学、医药经济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药学综述通常会对特定的研究领域或主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评估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综述的内容可以包括药物的开发与筛选、药物的合成和分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药物的质量控制、药物的剂型选择、药物的临床应用等方面。
药学综述的编写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文献检索,查找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然后对选取的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估,确定适合综述的研究内容和材料;接着进行文献的梳理和整理,将不同领域的研究结果和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提炼出核心观点和结论,撰写综述文稿。
药学综述的意义在于促进药物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进展,为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和研究方向,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药学综述也可以为药物研发、临床应用、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总之,药学综述是对药物学领域内研究进展的全面梳理和评价,
是药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药物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药理学综述3000字
实验药理学综述3000字
一、实验药理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药理学旨在探索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作用机制。
实验药理学
研究的原则包括:药物作用的确定性和总体安全性,小动物的反应与
人类的反应的相似性和可预测性,小动物的反应与典型反应的相似性,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药物毒性的确定性,药物的治疗
疾病效果及最佳治疗途径及药物副作用的确定性。
二、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药理学主要通过实验室研究、临床前药物研究及临床试验等方法
来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安全性、药物的有效性及药物的毒性。
1、实验室研究:包括体外药理学实验、动物药理实验和细胞生物学实验。
体外药理学实验是通过体外系统来模拟动物体内状态,研究药物分子
结构、分子作用等,其结果为药物作用机制的探索提供数据支持,推
动药物研发方向的确定。
动物药理实验是利用动物模型,探究药物对动物所致疾病的作用,检
测药物的有效剂量、安全剂量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培养细胞、分裂细胞、细胞毒理学试验等方法,探究药物对细胞的影响,。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
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第二稿草稿)二OO五年三月目 录一、概述 (3)二、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的格式与内容 (4)(一)临床文献与试验总结 (4)1、临床文献总结 (4)2、临床试验总结 (5)2.1生物药剂学研究总结 (5)2.2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 (5)2.3临床有效性总结 (6)2.3.1受试人群 (7)2.3.2有效性研究结果及比较 (7)2.3.3不同受试人群间结果比较 (7)2.3.4与推荐剂量相关的临床信息 (8)2.3.5长期疗效与耐受性问题 (8)2.4临床安全性总结 (8)2.4.1用药/暴露情况 (8)2.4.2 不良事件 (9)2.4.3 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 (11)2.4.4与安全性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发现 (11)2.4.5特殊人群的安全性 (12)2.4.6上市后数据 (12)2.5 生物等效性研究总结 (13)(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 (13)1、立题分析 (13)2、生物药剂学总体评价 (14)3、临床药理学总体评价 (14)4、有效性总体评价 (14)5、安全性总体评价 (15)6、获益与风险评估 (16)三、名词解释 (17)四、参考文献 (18)五、起草说明 (19)六、著者 (21)一、概述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二的要求,化学药品申报注册时应提供的第28项申报资料为“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该综述由注册申请人撰写。
为指导和规范注册申请人撰写该综述,现参考国际协调会议(ICH)申报资料中通用技术文件(CTD)临床部分的相关技术要求,在充分考虑国内药品注册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的格式与内容”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本指导原则),其内容和形式与“化学药品申报资料的撰写格式和要求”系列指导原则中“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撰写格式和要求”指导原则和“临床试验报告的撰写的格式与内容”指导原则相衔接。
药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药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随着科技和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学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与日俱增,对药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药学研究的角度,综述近年来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献,以及对药学毕业论文中文献综述的撰写要求进行探讨。
1. 药物发现与设计药物发现与设计是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基于分子模拟、高通量筛选和晶体结构分析等手段的药物发现与设计方法不断涌现。
根据文献报道,分子对接技术在新药发现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通过分子对接筛选获得高效抑制剂和受体激动剂。
此外,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在药物发现领域的应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 药物药理学与毒理学药物药理学与毒理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的研发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
近年来,基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研究在药理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文献中报道了药物相互作用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影响。
此外,药物的副作用与毒性评价也是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研究对于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3. 药物制剂与药物传递系统药物制剂和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旨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药物载体设计和控释系统的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文献报道了纳米粒子、纳米胶束、纳米脂质体等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这些载体具有较高的载药量、针对性传递和促进细胞内吸收的特点。
此外,基于多孔介质和聚合物材料的控释系统也是药物制剂研究的研究热点。
4. 药物临床研究药物临床研究是将药物研发应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机对照试验在药物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文献报道了随机对照试验在评价新药疗效和安全性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在药物临床研究中崭露头角。
文献中指出,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试验效率和药物评价的准确性。
总结:综上所述,药学研究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分子对接技术、基因多态性和药物载体设计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药物发现与设计、药物药理学与毒理学、药物制剂与药物传递系统和药物临床研究等领域的突破。
2.5 临 床 试 验 综 述
2.5 临床试验综述
目录页码
1. 产品开发原理
2. 生物药剂学综述
2a. 研究中产品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3. 临床药理学综述
3a. 药代动力学
3a1. 吸收
3a2. 分布
3a3. 代谢与排泄
3a4. 年龄与疾病的作用
3b. 药效学
3b1. 对中枢神经递质系统的作用
3b2. 神经内分泌效应
3b3. 血液动力学效应
4. 疗效综述
4a . 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申请的适应症
4a1. 非对照试验
4a2. 与安慰剂对比
4a3. 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物对比
4a4. 利培酮治疗顽固性精神分裂症
4a5. 对精神病患者情感症状的作用
4b. 对痴呆患者的行为和心理学症状的治疗4b1. 量表
4b2. 非对照与回顾性试验
4b3. 对照临床试验
4b4. 长期治疗
4c. 利培酮治疗儿童和老年精神病患者
5. 安全性综述
5a. 耐受性
5a1. 锥体外系症状
5a2. 心血管效应
5a3. 其它作用
5a4. 体重增加
5b. 药物相互作用
5c. 药物过量
6. 利益与风险结论
6a. 适应症、剂量与给药7.参考文献
模块2.7 临床研究概述。
临床药理学概念和意义及研究内容
临床药理学概念和意义及研究内容一、综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医疗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科学领域——临床药理学。
什么是临床药理学呢?简而言之它就是研究药物如何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科学,这不仅涉及到药物与疾病的相互作用,更关注药物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潜在影响。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新药问世的好消息,但是在这些药物进入我们的视线之前,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室和临床试验验证。
这些实验是为了验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性,在这个过程中,临床药理学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它是连接实验室和患者的桥梁,确保药物不仅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中发挥作用,更能在真实世界中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此临床药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更关乎整个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吧!1. 临床药理学定义和背景介绍临床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效应和作用的学科,当我们听说某种药物可能可以治疗某种疾病时,临床药理学就是用来验证这一点的科学。
它的背景是人类对健康的需求和对药物不断探索的过程,简单来说临床药理学就是研究如何让药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我们知道药物的作用机制很复杂,不同人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有时候药物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带来副作用。
那么临床药理学就是在帮助人们了解这些情况,以确保药物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
这涉及到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包括对药物效果的观察、评估以及改进。
这项研究不仅是理论层面的探索,更多的是关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理解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方式,临床药理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并且在每一个研究环节中都充满着挑战与努力。
这一切都基于对人类健康的关怀和对药物安全有效的追求,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2. 临床药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临床药理学,就像是给药物和疗法做“试验场”的科学家。
当我们听到某种新的药物或疗法可能对某种疾病有疗效时,这就需要临床药理学来验证。
中药药理学综述
中药药理学综述14411048 中西医临床一班许涛摘要: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例如: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综合集成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病证动物模型方法等,其方法与一般药理学有一定的区别;主要研究对象是中药单味药及其复方,无论单味药还是复方,其所含的化学成分都很复杂。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现状学科展望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药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中药学与药理学的桥梁学科,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研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学科,也是将中药推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掌握中药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因此,对中药药理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备挑战,然而,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
以下是对中药药理学热点研究方面的显著研究进展及学科展望的综述。
1.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血清药理学是指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施加于体外实验反应体系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
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对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的探讨。
其研究进展如下:1.1在动物的选择一般多选用大鼠、家兔、豚鼠等动物来制备含药血清,但不同种属的动物,其血清成分不同,因此在选择动物时应尽量选用与人类生物学活性近似的物种。
刘成海等提出在体外培养实验中宜采用同一种单一血清,既为细胞提供营养,又为药物提供载体,还避免了多种血清的干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般家兔和大鼠应为首选。
1.2灌胃次数与时间间隔有7~10d法(1次/d,连用7~10d),3次给药法(连续给药3次,笫1、2次间隔20h,第2、3次间隔4h),2次给药法(第1次给药后2h,再以相同剂量重复1次)等。
各种给药方式都是为了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从而便于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不过严格地说应该按药物半衰期给药,连续5~7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但由于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半衰期很难测定,所以7~10d给药为权宜之计。
临床药理学综述
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摘要】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对高血压的深入了解,对各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利弊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本文通过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和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对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 Abstract ]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is more and more high, was considered is one of the world's harm to human health and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With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hypertension, to a varietyof commonly used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also has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article through confrontation hypertension drug classific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drug to the class of drugs are reviewed.[Key words] hypertension antihypertensive drugs; clinical application;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血压病是脑血管意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进行适当的治疗,可减少心、脑、肾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当前,如何对占高血压病人群70 %的轻型高血压及老年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和及早防止靶器官受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1]。
鹿瓜多肽注射液药理及临床研究综述
药学专业的综述和研究成果
药学专业的综述和研究成果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质量控制、药理学、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药学专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综述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些研究成果,以期为读者提供对药学专业的全面了解。
一、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药学专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国家纷纷设立了药学学院和研究机构,培养和引进更多的药学人才。
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体系完善:药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管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这些学科相互交叉,共同推动着药学的发展。
2. 研究领域广泛:药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药物的研发、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同时,药学也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化学、生物学、医学等。
3. 技术手段先进:随着科技的进步,药学研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高通量筛选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药物传递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为药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药学专业的研究成果药学专业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多个领域,以下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 新药研发:药学专业致力于新药的研发,通过对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
例如,抗癌药物的研发一直是药学领域的热点之一,许多抗癌药物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2. 药物治疗优化:药学专业还致力于对药物治疗的优化研究。
通过对药物的代谢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药学专业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3. 药物质量控制:药学专业也关注药物的质量控制问题。
药学专业通过研究药物的分析方法、质量标准等方面,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4. 药物安全评价:药学专业还关注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通过对药物的毒理学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药学专业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药物使用指导。
两性霉素B临床药理研究概述
㊃继续教育㊃两性霉素B临床药理研究概述黄志伟张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200040)ʌ关键词ɔ两性霉素B;药动学;特殊人群;不良反应;给药方式ʌ中图分类号ɔ R978.5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1)16-0188-06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㊁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i n-v a s i v e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I F 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其诊断困难,花费巨大,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㊂尽管棘白菌素类和吡咯类抗真菌药物为I F I提供了其他选择,但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两性霉素B(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A m B),其耐药菌株仍很少见,目前仍是治疗I F I最基本和有效的抗真菌药物㊂A m B的作用机制一般认为是通过A m B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贯通细胞膜的管状离子通道,使得胞内钾离子等外流而引起真菌死亡[3-4]㊂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其更重要的作用机理是A m B与麦角固醇简单结合从而杀灭真菌[5],并提出 固醇海绵 模型,通过固态核磁共振(s o l i d-s t a t e NM R,S S NM R)技术支持 固醇海绵 模型结构推断,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到A m B膜外大型聚集体㊂并且改进S S NM R技术发现膜外A m B聚合物从磷脂双层中摄取麦角甾醇,杀死真菌细胞[6]㊂现对A m B药动学特征㊁不良反应和用法用量进行临床药理学相关内容综述,为A m B特殊人群的治疗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参考㊂1药动学1.1暴露量A m B胃肠道吸收<5%㊂13例患者连续2d 口服1.6~5g A m B,血浆A m B浓度仅为0.04~ 0.5m g/L[7]㊂肌肉注射吸收也很差,且具有极强作者简介:黄志伟,男(汉族),博士研究生在读.E-m a i l: 19111220041@f u d a n.e d u.c n通信作者:张菁,E-m a i l:z h a n g j_f u d a n@a l i y u n.c o m 的刺激性,不适用于人体㊂在0.6m g㊃k g-1㊃d-1的剂量下静脉滴注2h,血浆总量A m B峰浓度为1.43m g/L,谷浓度为0.25m g/L,药时曲线下面积(a r e a u n d e r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t i m e c u r v e, A U C)为46.6m g㊃h/L(见表1)[8],游离A m B峰浓度为0.06m g/L,游离A m B的A U C为1.22 m g㊃h/L[9]㊂1.2分布A m B血浆蛋白结合率>95%,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㊁白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表现为浓度依赖性,蛋白结合率随着A m 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9-10]㊂表观分布容积可达0.5~2.0L/k g[11]㊂各组织A m B浓度如表2所示,肝脏回收率最高,达27.5%,脾脏㊁肺㊁肾脏㊁心脏㊁脑和胰腺分别为5. 2%㊁3.2%㊁1.5%㊁0.4%㊁0.3%和0.2%[12]㊂鞘内注射可提高脑脊液局部浓度,但多次给药后A m B 的脑脊液半衰期增加[13]㊂1.3代谢目前为止尚未检测到A m B的代谢产物㊂1.4消除A m B的总清除率为10~30m L㊃h-1㊃k g-1[14],肾清除率约占1/3[8]㊂其药动学特征符合三房室模型,β相半衰期为24~48h,γ相半衰期长达15d[15-16],可能是因为A m B储存于外周组织而后极缓慢释放㊂健康受试者7d尿液回收率有20.6%,粪便回收率达42.5%[8]㊂部分A m B从胆汁排泄(见表2)㊂2特殊人群2.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A m B可穿过胎盘,子宫组织㊁脐带血和羊水中㊃88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6月第16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1,V o l16,N o.3表1 部分人群两性霉素B 药动学参数T a b .1 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i n d i f f e r e n t p o pu l a t i o n s 人群例数剂量(m g /k g )输注时间(h )C m a x(μg /m L )A U C (μg ㊃h /m L )T 1/2(h)C L (m L ㊃h-1㊃k g -1)V s s (L /k g )参考文献健康受试者880.100.250.410.550.89\\30.850.0\100.500.74[49]健康受试者50.621.4346.66.8131.8[8]组织胞浆菌病患者21.1/d0.9/2d 41.8\\25\[15]球孢子菌病10.5/2d 11.7\21.5\\[50]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80.7812.82915330.56[51]重症患者5111.718.726.81.22.41[52]17d 至15岁儿童100.75~1.02~60.2~1.2\7~6939.6~8281.2~9.4[53]3周至18岁儿童110.5(d 1)14~61ʃ0.53ʃ2\5.5~217.7~44.20.08~1.28[54]4个月至14岁儿童90.25~1.52~4.50.78~10.2\12~401.8~880.23~1.91[21]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115~70a30a\0.26~1.341.97\\\\[26]血液透析40.7~1.2\\\\3.4~10b\[28]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2\2.3\\12~17c\[55]C V V H 前C V V H 后221.01.0441.100.5413.12d5.6d30.39.35683491.354.18[30]注:A U C 药时曲线下面积;C m a x 峰浓度;C L 清除率;C V V H c o n t i n u o u s v e n o -v e n o u s h a e m o f i l t r a t i o n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T 1/2半衰期;V s s稳态分布容积;a 剂量单位为m g ;b 血液透析的清除率;c 以70k g 计算血液透析的清除率;d A U C 0-240~24h 药时曲线下面积㊂均有一定浓度(见表2)[17]㊂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 o o d a n d D r u g A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F D A )将其划分为B 类,在动物的生殖研究中没有发现A mB 对胎儿造成伤害的证据,少量病例报道孕妇使用A m B 成功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对胎儿无明显影响㊂但动物研究并不总是能够预测人类的情况,并且尚未在孕妇中进行充分的对照研究㊂因此,只有在明确指征的情况下,才考虑在怀孕期间使用A m B ㊂尽管尚不清楚A m B 是否会通过乳汁分泌,但其蛋白结合率高㊁分子量大㊁口服几乎不吸收,并且已直接在婴儿的口腔中使用[18],因此部分学者认为A m B 可用于哺乳期妇女[19-20]㊂但许多药物可从人乳中分泌,并且考虑到A m B 的潜在毒性,部分学者建议哺乳期妇女停止哺乳㊂2.2 儿童A mB 在儿童中的药动学变异很大(见表1),清除率与年龄呈负相关,8个月至9岁儿童的总清除率为34m L ㊃h -1㊃k g -1,9~14岁儿童的总清除率为14m L ㊃h -1㊃k g -1[21]㊂在使用1m g /k g 的剂量后,峰浓度往往在1.5~3.0m g/L [22]㊂β相半衰期为9~26h ,γ相半衰期长达15d [23]㊂据报道,A mB 半衰期在治疗过程中会增加,尤其是在早产儿中,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能发生组织积累[24]㊂新生儿的脑脊液渗透性显著提高,脑脊液浓度达到血浆浓度的40%~90%[25]㊂儿童中没有不同于成人的不良反应报道㊂儿童患者用药时,剂量应限制在有效治疗方案下的最小剂量㊂2.3 肾功能损伤患者在同等剂量下,两例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A m B 的血浆浓度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似,1例偏高[26]㊂肾功能损伤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但应以较小的日剂量(即5~10m g)开始治疗㊂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快速输注(40~50m i n)可能导致严重的高钾血症和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27],必须以低速率输注A m B (4~6h)㊂㊃981㊃ 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6月第16卷第3期 C h i n J M yc o l ,J u n e 2021,V o l 16,N o .3表2两性霉素B各组织药物浓度T a b.2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i n t i s s u e癌症患者c恒河猴d未感染免疫正常小鼠d感染的免疫缺陷小鼠d组织浓度/血浆浓度血浆a\1.230.30.4\肝脏b344.421.42.1\脾脏b23.62.224.9\肾脏b8.55.351.21\肺b4.50.761.31.1\心脏b0.50.4\\\胰腺b5.30.17\\\肾上腺b\1.29\\\甲状腺b\0.49\\\肌肉b\0.27\\\股骨b\0.03\\\大脑b0.50.04\\\髓质b\0.07\\\小脑b\0.05\\\脑脊液a\0.45\\0.05/1~2.12子宫组织a\\\\1.26/1.26脐带血a\\\\0.37/1.26羊水a\\\\0.16/1.26支气管分泌物a\\\\0~0.16/1.36胆汁a7.367.79\\\房水a\\\\0.05~0.17/0.3~1.0腹膜液a\\\\0.22~0.32/0.4~1.7胸膜液a\\\\0.66/1.02关节液a\\\\0.29/0.78参考文献[12][56][57][57][17]注:a单位μg/m L;b单位μg/g;c中位数;d平均值㊂2.4肾脏替代治疗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应用A m B透析清除率为3.4~ 10m L㊃h-1㊃k g-1[28],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A m B 透析清除率为12~17m L㊃h-1㊃k g-1[29],透析前后血浆药物浓度未改变㊂重症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 o n t i n u o u s v e n o-v e n o u s h a e m o f i l t r a t i o n, C V V H)患者A m B的峰浓度和A U C为C V VH前的1/2,清除率达349m L㊃h-1㊃k g-1,消除半衰期为9.35h(见表1)[30]㊂2.5肝功能损伤患者尚无肝功能损伤患者A m B药动学报道㊂犬类模型显示胆道阻塞使A m B血浆浓度升高19%[31]㊂2.6体外膜肺氧合患者病例报道显示1例接受1m g㊃k g-1㊃d-1A m B 治疗的体外膜肺氧合(e x t r a c o r p o r e a l m e m b r a n e o x y g e n a t i o n,E C MO)患者,药物浓度维持在治疗范围内[32]㊂3不良反应3.1肾毒性肾毒性是A m B在临床上最重要的不良反应,两项M e t a分析显示发生率分别为26%和34%[33-34],主要表现为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升高㊂A m B导致肾毒性是通过诱导肾血管收缩和与上皮细胞膜的直接作用,从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㊃09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6月第16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1,V o l16,N o.3降和肾小管功能障碍[35]㊂肾毒性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每日剂量㊁累积剂量㊁脱水状态㊁基线肾功能㊁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如环孢素)等㊂常常停药后可逆,但累积剂量超过4g或合并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可造成永久性损伤㊂肾毒性可以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之前常会出现低钾血症㊁低镁血症㊁肾小管酸中毒和多尿等㊂在使用A m B之前补钠,可以降低发生肾毒性的风险㊂补充碱性药物可以减少肾小管酸中毒㊂但加用甘露醇或者降低输注速率并不能改变A m B的肾毒性[36-37]㊂3.2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7%~43%[38-40],呈剂量依赖性,可能是由于A m B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的结合导致滤过裂孔增大㊂常通过预防性补钾来预防低钾血症,首选口服补钾,并定期监测血钾㊂3.3肝毒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比较临床试验中使用A m B患者碱性磷酸酶㊁谷丙转氨酶㊁谷草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分别达19.2%㊁14.0%㊁12.8%和19.2%[41],可能A m B与细胞膜亲和力高㊁肝组织中浓度高有关㊂但肝功能的异常和实验室指标升高很少导致A m B停药[42]㊂3.4静脉炎静脉炎表现为输注部位疼痛㊁发红㊁肿胀,发生率为18%[43]㊂预防A m B给药发生静脉炎的措施包括:降低输注速率,隔日给药,避免外周静脉给药,采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 e r i p h e r a l l yi n s e r t e d c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P I C C)或锁骨下静脉置管㊂3.5输液反应A m B输液反应表现为发热和寒战,发生率为25%~53%[33-34],首次治疗最为明显㊂可在给药前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抗组胺药予以预防㊂但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发生肾毒性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滴注前或期间静脉内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有助于减少输液反应㊂但给予的剂量和持续的时间应保持最小,因为A m B与皮质激素类药物合用可能会导致肌肉疼痛或抽筋㊁食欲不振㊁无力㊁头晕或神志不清等㊂4用法用量4.1剂量通常以0.25m g㊃k g-1㊃d-1的剂量开始治疗㊂严重且快速进行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可以用0.3 m g㊃k g-1㊃d-1的剂量开始治疗㊂对于肾功能受损或对试验剂量有严重反应的患者,应以较小的日剂量(即5~10m g)开始治疗㊂患者的耐受力差异很大,必须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例如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㊁病因㊁心肾功能等)对A m B的剂量进行个体化调整,剂量逐渐增加,每天增加5~10m g,最终达0.5~0.7m g㊃k g-1㊃d-1㊂根据病情最高可达1.0m g㊃k g-1㊃d-1,或者2日1次1.5m g/ k g㊂球孢子菌病治疗周期达9个月,总剂量最大为2.5g㊂曲霉病治疗周期长达11个月,总剂量最大为3.6g㊂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1.5m㊃k g-1㊃d-1,A m B过量可导致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心脏或心肺骤停㊂4.2用法注射用两性霉素B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不可用氯化钠注射液,可能产生沉淀),稀释用葡萄糖注射液的p H值应在4.2以上㊂滴注液的药物浓度不超过0.1m g/m L,避光缓慢静滴㊂静脉滴注时间应在2~6h内(取决于剂量)㊂滴注中应监测患者的体温㊁脉搏㊁呼吸和血压㊂使用过滤器时,孔径不应小于1.0μm㊂A m B浓缩液(5m g/ m L)在避光下,室温可保存24h或在冰箱中保存1周㊂配制好的静脉滴注溶液应立即使用,并且需要避光㊂5特殊给药方式5.1雾化吸入吸入雾状气溶药物溶液到达肺部局部,可提高肺部药物浓度㊂美国传染病学会(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e a s e s S o c i e t y o f A m e r i c a,I D S A)发布的‘2016曲霉病诊治指南“中推荐雾化吸入A m B作为肺移植受者术后和粒细胞缺乏患者的预防以及难治性/顽固性肺部真菌感染[44]㊂患者雾化吸入A m B后,肺泡灌洗液㊁支气管分泌物和血浆中A m B浓度如表3所示㊂两项研究[45-46]肺泡灌洗液中A m B浓度明显不同,可能是由于雾化器的类型㊁样品采集方法(生理盐水用量)和计算方法不同㊂由于生理盐水的稀释,上皮细胞衬液中的药物浓度应高于肺泡灌洗液,表明雾化吸入A m B可提供肺内抗真菌治疗(或预防)的有效浓度㊂而雾化吸入A m B后,血浆A m B峰浓度低,表明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很小[47]㊂雾化吸入㊃19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6月第16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1,V o l16,N o.3表3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后患者肺泡灌洗液㊁支气管分泌物和血浆药物浓度T a b.3 B r o n c h o a l v e o l a r l a v a g e,b r o n c h i a l a s p i r a t e d s e c r e t i o n s a n d p l a s m a d r u g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f p a t i e n t s a f t e r n e b u l i z e d i n h a l a t i o n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肺移植患者肺移植患者肺曲霉病患者例数8393剂量30m g6m g5m g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0.68\\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0.5\\4h时支气管分泌物\1.46\4h时肺泡灌洗液\15.75\24h时支气管分泌物\0.37\24h时肺泡灌洗液\11.02\血浆0.19a\<0.025参考文献[45][46][47]注:单位m g/L;a仅1例患者浓度㊂A m B常用剂量为5m g,每日2次㊂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㊁咳嗽㊁咳痰㊁喘息㊁过敏或变态反应等,一般对症㊁支持处理,必要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㊂5.2经气管镜给药经呼吸内镜喷雾与雾化气溶吸入类似,都是雾化药物使其到达肺部病灶的局部应用㊂给药剂量为5m g,每日2次,不良反应也与雾化吸入A m B 相似,多为发热㊁咳嗽㊁咳痰㊁喘息等㊂经气管镜给药优点在于可使雾化A m B更易到达局部通气较差部位靶病灶㊂5.3鞘内注射A m B不易透过血脑屏障,鞘内注射通过提高脑脊液内的药物浓度从而提高疗效,但仍建议同时配合全身治疗,也不是常规的选择㊂鞘内给药首次为0.05~0.1m g,逐渐增至每次0.5m g,1次/d 或每周2~3次,总量不超过15m g㊂鞘内注射A m B治疗隐球菌脑病时,不良反应为头痛㊁恶心㊁呕吐和发热等[48]㊂6总结A m B目前仍是治疗I F I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半衰期长,组织分布广,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时应密切监测肾功能㊂参考文献[1]S u n Y,H u a n g H,C h e n J,e t a l.I n v a s i v e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 i n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 g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f o r h e m a t o l o g i c a l m a l i g n a n-c y:a m u l t i c e n t e r,p r o s p e c t i v e,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s t ud y i n C h i n a[J].T u m o u r B i o l,2015,36(2):757-767.[2]O s t r o s k y-Z e i c h n e r L,A l-O b a i d i M.I n v a s i v e f u n g a l i n f e c-t i o n s i n t h e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J].I n f e c t D i s C l i n N o r t hA m,2017,31(3):475-487.[3]v o n L i l i e n f e l d-T o a l M,W a g e n e r J,E i n s e l e H,e t a l.I n v a-s i v e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J].D t s c h A r z t e b l I n t,2019,116(16): 271-278.[4]B a g i n s k i M,R e s a t H,B o r o w s k i E.C o m p a r a t i v e m o l e c u l a rd y n a m i c s s i m u l a t i o n s o f a m p h o te r i c i n B-c h o l e s t e r o l/e r g o s-t e r o l m e m b r a n e c h a n n e l s[J].B i o c h i m B i o p h y s A c t a,2002, 1567(1-2):63-78.[5]G r a y K C,P a l a c i o s D S,D a i l e y I,e t a l.A m p h o t e r i c i n p r i-m a r i l y k i l l s y e a s t b y s i m p l y b i n d i n g e r g o s t e r o l[J].P r o c N a t lA c a d S c i U S A,2012,109(7):2234-2239.[6]A n d e r s o n T M,C l a y M C,C i o f f i A G,e t a l.A m p h o t e r i c i nf o r m s a n e x t r a m e m b r a n o u s a n d f u ng i c i d a l s t e r o l s p o n g e[J].N a t C h e m B i o l,2014,10(5):400-406.[7]D a n e s h m e n d T K,W a r n o c k D W.C l i n i c a l 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o f s y s t e m i c a n t i f u n g a l d r u g s[J].C l i n 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1983, 8(1):17-42.[8]B e k e r s k y I,F i e l d i n g RM,D r e s s l e r D E,e t a l.P h a r m a c o k i-n e t i c s,e x c r e t i o n,a n d m a s s b a l a n c e o f l i p o s o m a l a m p h o t e r i-c i n B(A m B i s o m e)a nd a m p h o te r i c i n B d e o x y c h o l a t e i n h u-m a n s[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2002,46(3): 828-833.[9]B e k e r s k y I,F i e l d i n g RM,D r e s s l e r D E,e t a l.P l a s m a p r o-t e i n b i n d i n g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a n d 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o fb o u n d v e r s u s u n b o u n d a m p h o t e r ic i n B a f t e r a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i n t r a v e n o u s l i p o s o m a l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A m B i s o m e)a n d a m-p h o t e r i c i n B d e o x y c h o l a t e[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e r,2002,46(3):834-840.[10] R i d e n t e Y,A u b a r d J,B o l a r d J.A b s e n c e i n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s p i k e d h u m a n p l a s m a o f t h e f r e e m o n o m e r i c d r u g,a s d e t e c-t e d b y S E R S[J].F E B S L e t t,1999,446(2-3):283-286.[11] B e l l m a n n R,S m u s z k i e w i c z P.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o f a n t i f u n-g a l d r u g s:p r a c t i c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o p t i m i z e d t r e a t m e n t o fp a t i e n t s[J].I n f e c t i o n,2017,45(6):737-779.[12] C o l l e t t e N,v a n d e r A u w e r a P,L o p e z A P,e t a l.T i s s u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a nd b i o a c t i v i t y o f a m p h o te r i c i n B i n c a n c e r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d e o x y c h o l a t e[J].A n t i-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1989,33(3):362-368. [13]A t k i n s o n A J,B i n d s c h a d l e r D D.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o f i n-t r a t h e c a l l y a d m i n i s t e r e d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J].A m R e v R e s p i rD i s,1969,99(6):917-924.[14] B e l l m a n n R.C l i n i c a l 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o f s y s t e m i c a l l y a d-m i n i s t e r e d a n t i m y c o t i c s[J].C u r r C l i n P h a r m a c o l,2007,2(1):37-58.[15] A t k i n s o n A J,B e n n e t t J E.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i c s i n h u m a n s[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1978,13(2):271-276.㊃29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6月第16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1,V o l16,N o.3[16] G r o l l A H,G e a-B a n a c l o c h e J C,G l a s m a c h e r A,e t a l.C l i n i-c a l p h a r m a c o l o g y o f a n t i f u n g a l c o m p o u nd s[J].I n fe c t D i sC l i n N o r t h A m,2003,17(1):159-191.[17] P o l a k A.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a n d f l u c y-t o s i n e[J].P o s t g r a d M e d J,1979,55(647):667-670.[18] H o p p e J E.T r e a t m e n t o f o r o p h a r y n g e a l c a n d i d i a s i s a n d c a n-d i d a l d i a pe r d e r m a t i t i s i n n e o n a t e s a n d i nf a n t s:r e v i e w a n dr e a p p r a i s a l[J].P e d i a t r I n f e c t D i s J,1997,16(9):885-894.[19] M a c t a l-H a a f C,H o f f m a n M,K u c h t a A.U s e o f a n t i-i n f e c-t i v e a g e n t s d u r i n g l a c t a t i o n,P a r t3:A n t i v i r a l s,a n t i f u n g a l s,a n d u r i n a r y a n t i s e p t i c s[J].J H u m L a c t,2001,17(2):160-166.[20]I l e t t K F,K r i s t e n s e n J H.D r u g u s e a n d b r e a s t f e e d i n g[J].E x p e r t O p i n D r u g S a f,2005,4(4):745-768.[21] B e n s o n J M,N a h a t a M C.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B i n c h i l d r e n[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C h e m o t h e r,1989,33(11):1989-1993.[22] N a t h C E,M c l a c h l a n A J,S h a w P J,e t a l.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d o s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m a l i g n a n t d i s e a s e s[J].C h e m o t h e r a p y,2007,53(2):142-147.[23] D o w n e s K J,F i s h e r B T,Z a n e N R.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a n d d o-s i n g o f s y s t e m i c a n t i f u n g a l a g e n t s i n p e d i a t r i c p a t i e n t s[J].P a e d i a t r D r u g s,2020,22(2):165-188.[24]S t a r k e J R,M a s o n E J,K r a m e r WG,e t a l.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i c s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i n i n f a n t s a n d c h i l d r e n[J].J I n f e c tD i s,1987,155(4):766-774.[25] B a l e y J E,M e y e r s C,K l i e g m a n R M,e t a l.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i c s,o u t c o m e o f t r e a t m e n t,a n d t o x i c e f f e c t s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B a n d5-f l u o r o c y t o s i n e i n n e o n a t e s[J].J P e d i a t r,1990,116(5):791-797.[26] B i n d s c h a d l e r D D,B e n n e t t J E.A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g u i d e t o t h ec l i n i c a l u s e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J].J I n f e c t D i s,1969,120(4):427-436.[27] C r a v e n P C,G r e m i l l i o n D H.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v e n t r i c u l a r f i-b r i l l a t i o n d u r i n g r a p i d a m p h o t e r ic i n B i n f u s i o n[J].A n t i m i-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1985,27(5):868-871.[28] B l o c k E R,B e n n e t t J E,L i v o t i L G,e t a l.F l u c y t o s i n e a n d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h e m o d i a l y s i s e f f e c t s o n t h e p l a s m a c o n c e n-t r a t i o n a n d c l e a r a n c e.S t u d i e s i n m a n[J].A n n I n t e r n M e d, 1974,80(5):613-617.[29]G u s s a k HM,R a h m a n S,B a s t a n i B.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a n dc l e a r a n c e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d u r i n g h i g h-ef f i c i e n c y o r h ig h-e f-f i c i e n c y/h ig h-f l u x d i a l y s i s[J].A m J K i d n e y D i s,2001,37(6):E45.[30] B e l l m a n n R,E g g e r P,G r i t s c h W,e t a l.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l i p i d f o r m u l a t i o n s i n 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 o n c o n t i n u o u s v e n o-v e n o u s h a e m o f i l t r a t i o n[J].J A n t i m i c r o b C h e m o t h e r,2003, 51(3):671-681.[31] C r a v e n P C,L u d d e n T M,D r u t z D J,e t a l.E x c r e t i o n p a t h-w a y s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J].J I n f e c t D i s,1979,140(3): 329-341.[32]S h e r w i n J,H e a t h T,W a t t K.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a n d d o s i n go f a n t i-i n f e c t i v e d r u g s i n p a t i e n t s o n e x t r a c o r p o r e a l m e m-b r a n e o x y g e n a t i o n:a r e v i e w o f t h ec u r r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J].C l i n T h e r,2016,38(9):1976-1994.[33] B o t e r o A J,R e s t r e p o H A.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d e o x y c h o l a t ev e r s u s l i p o s o m a l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e f f e c t s o n k i d n e y f u n c t i o n[J].C o c h r a n e D a t a b a s e S y s t R e v,2015(11):D10481. [34]S t e i m b a c h L M,T o n i n F S,V i r t u o s o S,e t a l.E f f i c a c y a n ds a f e t y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l i p i d-b a s e d f o r m u l a t i o n s-A s y s t e m-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M y c o s e s,2017,60(3):146-154.[35] D e r a y G.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n e p h r o t o x i c i t y[J].J A n t i m i c r o bC h e m o t h e r,2002,49(S u p p l1):37-41.[36] B u l l o c k W E,L u k e R G,N u t t a l l C E,e t a l.C a n m a n n i t o l r e-d u ce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n e p h r o t o x i c i t y D o u b l e-b l i n d s t u d y a n d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a n e w v a s c u l a r l e s i o n i n k i d n e y s[J].A n t i m i-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1976,10(3):555-563.[37] E l l i s M E,A l-H o k a i l A A,C l i n k HM,e t a l.D o u b l e-b l i n dr a n d o m i z e d s t u d y o f t h e e f f e c t o f i n f u s i o n r a t e s o n t o x i c i t y o f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J].A n t i m i c r o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1992,36(1):172-179.[38] H a s n a i n M G,N a t h P,M a r u f S,e t a l.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d e-o x y c h o l a t e f o r r e l a p s e v i s c e r a l l e i s h m a n i a s i s i n B a n g l a d e s h: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t ud y[J].B M C Re s N o t e s,2018,11(1):918.[39] M e i r i n g S,F o r t u i n-D e S M,K u l a r a t n e R,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a n d h o s p i t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d e o x y c h o l a t e-r e-l a t e d t o x i c i t i e s d u r i n g t r e a t m e n t o f H I V-a s s o c i a t e d c r y p t o-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i n S o u t h A f r i c a[J].P L o S N e g l T r o p D i s,2016,10(7):e4865.[40] H o r w i t z E,S h a v i t O,S h o u v a l R,e t a l.E v a l u a t i n g r e a l-l i f ec l i n i c a l a nde c o n o m i c a l b u r d e n o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B d e o x y-c h o l a t e ad v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J].I n t J C l i n P h a r m,2012,34(4):611-617.[41] W a l s h T J,F i n b e r g RW,A r n d t C,e t a l.L i p o s o m a l a m p h o-t e r i c i n B f o r e m p i r i c a l t h e r a p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e r s i s t e n t f e-v e r a n d n e u t r o p e n i a.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l l e r g y a n d I n-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M y c o s e s S t u d y G r o u p[J].N E ng l J M e d,1999,340(10):764-771.[42] E m p i r i c a n t i f u n g a l t h e r a p y i n f e b r i l e g r a n u l o c y t o p e n i c p a-t i e n t s.E O R T C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T h e r a p y C o o p-e r a t i v e G r o u p[J].A m J M e d,1989,86(6P t1):668-672.[43] A h i m b i s i b w e C,K w i z e r a R,N d y e t u k i r a J F,e t a l.M a n a g e-m e n t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i n d u c e d p h l e b i t i s a m o n g H I V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i n a r e s o u r c e-l i m i t e d s e t t i n g:a p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 s t u d y[J].B M C I n f e c t D i s,2019,19(1):558.[44] P a t t e r s o n T F,T h o m p s o n G R,D e n n i n g D W,e t a l.P r a c t i c e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s p e r g i l l o s i s:2016u p d a t e b y t h e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s o c i e t y o f A m e r i c a[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16,63(4):e1-e60.[45]M a r r a F,P a r t o v i N,W a s a n KM,e t a l.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d i s p o s i t i o n a f te r a e r o s o l i n h a l a t i o n i n l u n g t r a n s p l a n t r e c i p i-e n t s[J].A n n P h a r m a c o t h e r,2002,36(1):46-51.(下转第210页)㊃39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6月第16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1,V o l16,N o.3f u ng a l-d e r i v e d a n t i g e n s[J].J B i o l Ch e m,2012,287(41):34149-34156.[18] T a m J M,M a n s o u r MK,K h a n N S,e t a l.D e c t i n-1-d e p e n d-e n t L C3r e c r u i t m e n t t o p h a g o s o m e s e n h a n c e sf u ng i c i d a l a c-t i v i t y i n m a c r o p h a g e s[J].J I n f e c t D i s,2014,210(11): 1844-1854.[19] K a n a y a m a M,I n o u e M,D a n z a k i K,e t a l.A u t o p h a g y e n-h a n c e s N F k a p p a B a c t i v i t y i n s p e c i f i c t i s s u e m a c r o p h a g e s b ys e q u e s t e r i n g A20t o b o o s t a n t i f u n g a l i mm u n i t y[J].N a tC o mm u n,2015,2015(6):5779-5779.[20]S m e e k e n s S P,M a l i r e d d i R K,P l a n t i n g a T S,e t a l.A u t o p h-a g y i s r e d u n d a n t f o r t h e h o s t d e f e n s e a g a i n s t s y s t e m i c C a n-d i d a a l b i c a n s i n fe c t i o n s[J].E u r J 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I nf e c tD i s,2014,33(5):711-722.[21] D u a n Z,C h e n Q,D u L,e t a l.P h a g o c y t o s i s o f C a n d i d a a l-b ic a n s i n h i b i t s a u t o p h a g i c f l u x i n m a c r o p h a g e s[J].O x i dM e d C e l l L o n g e v,2018,2018(8):1-14.[22] K y r m i z i I,G r e s n i g t M S,A k o u m i a n a k i T,e t a l.C o r t i c o s t e-r o i d s b l o c k a u t o p h a g y p r o t e i n r e c r u i t m e n t i n A s p e r g i l l u s f u-m i g a t u s p h a g o s o m e s v i a t a r g e t i n g d e c t i n-1/S y k k i n a s e s i g-n a l i n g[J].J I mm u n o l,2013,191(3):1287-1299.[23] Q i n QM,L u o J,L i n X,e t a l.F u n c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h o s tf a c t o r s t h a t m e d i a t e t h e i n t r a c e l l u l a r l i f e s t y l e o f C r y p t o c o c-c u s n e o f o r m a n s[J].P L o S P a t h o g,2011,7(6):1-19[24] N i c o l a AM,A l b u q u e r q u e P,M a r t i n e z L R,e t a l.M a c r o-p h a g e a u t o p h a g y i n i mm u n i t y t o C r y p t o c o c c u s n e o f o r m a n sa n d C a n d i d a a lb ic a n s[J].I n f e c t I mm u n,2012,80(9):3065-3076.[收稿日期]2020-07-13[本文编辑]施慧(上接第193页)[46] M o n f o r t e V,R o m a n A,G a v a l d a J,e t a l.N e b u l i z e d a m p h o-t e r i c i n B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t h e r e s p i r a t o r yt r a c t o f l u n g-t r a n s p l a n t e d p a t i e n t s[J].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2003,75(9):1571-1574.[47] D i o t P,R i v o i r e B,L e P a p e A,e t a l.D e p o s i t i o n o f a m p h o-t e r i c i n B a e r o s o l s i n p u l m o n a r y a s p e r g i l l o m a[J].E u r R e s p i rJ,1995,8(8):1263-1268.[48] H o J,F o w l e r P,H e i d a r i A,e t a l.I n t r a t h e c a l a m p h o t e r i c i nB:a60-y e a r e x p e r i e n c e i n t r e a t i n g c o c c i d i o i d a l m e n i n g i t i s[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17,64(4):519-524. [49] K a n V L,B e n n e t t J E,A m a n t e a MA,e t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s a f e t y,t o l e r a n c e,a n d 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l i p i d c o m p l e x a n d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d e s o x y c h o l a t e i n h e a l t h ym a l e v o l u n t e e r s[J].J I n f e c t D i s,1991,164(2):418-421.[50] H o e p r i c h P D.E l i m i n a t i o n h a l f-l i f e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J].JI n f e c t,1990,20(2):173-175.[51] A y e s t a r a n A,L o p e z RM,M o n t o r o J B,e t a l.P h a r m a c o k i-n e t i c s o f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f o r m u l a t i o n v e r s u s f a t e m u l s i o n f o r-m u l a t i o n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i n a g r o u p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n e u-t r o p e n i a[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1996,40(3): 609-612.[52] H e i n e m a n n V,B o s s e D,J e h n U,e t a l.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o fl i p o s o m a l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A m b i s o m e)i n 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t i e n t s[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1997,41(6): 1275-1280.[53]S t a r k e J R,M a s o n E J,K r a m e r WG,e t a l.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i c s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i n i n f a n t s a n d c h i l d r e n[J].J I n f e c tD i s,1987,155(4):766-774.[54] K o r e n G,L a u A,K l e i n J,e t a l.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 s a n d a d-v e r s e e f f e c t s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i n i n f a n t s a n d c h i l d r e n[J].JP e d i a t r,1988,113(3):559-563.[55]G u s s a k HM,R a h m a n S,B a s t a n i B.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a n dc l e a r a n c e o f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d u r i n g h i g h-ef f i c i e n c y o r h ig h-e f f i c i e n c y/h i g h-f l u x d i a l y s i s[J].A m J K i d n e y D i s,2001,37(6):E45.[56] L a w r e n c e R M,H o e p r i c h P D,J a g d i s F A,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d o u b l y r a d i o l a b e l l e d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m e t h y l e s t e r a n d a m-p h o t e r i c i n B i n t h e n o n-h u m a n p r i m a t e,M a c a c a m u l a t t a[J].J A n t i m i c r o b C h e m o t h e r,1980,6(2):241-249.[57] v a n E t t e n E W,O t t e-L a m b i l l i o n M,v a n V i a n e n W,e t a l.B i o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l i p o s o m a l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A m B i s o m e)a n d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d e s o x y c h o l a t e(F u n g i z o n e)i n u n i n f e c t e di mm u n o c o m p e t e n t m i c e a n d l e u c o p e n i c m i c e i n f e c t e d w i t hC a n d i d a a l b i c a n s[J].J A n t i m i c r o b C h e m o t h e r,1995,35(4):509-519.[收稿日期]2020-12-24[本文编辑]卫凤莲㊃012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6月第16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1,V o l16,N o.3。
临床合理用药应考虑事项综述
临床合理用药应考虑事项综述在医疗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充分考虑用药方面的安全问题,以及在出现情况后的措施处理。
因此,对于所要进行的目标进行综合记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与记录,总结所有能够产生问题的原因,预防下次问题的出现,或者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避免,让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有更好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
一、诊断明确后再用药患者在生病过程中,处方是作为患者拿药的具体凭证,因此,如果处方有问题,就会导致患者在拿药过程中,出现药品的失误,这就让患者不能得到对症下药,导致临床用药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严重会影响患者的身体情况,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使患者的病情不能得到根本抑制和治疗,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在用药的过程中对药品的计量要有良好的把握,对药品的药理要能准确把握。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所用的药品种类过多,也可能导致所有药品合到一起产生不良的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作用,影响患者的身体情况。
二、遵循安全用药原则药物具有二重性,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亦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不良反应发生可因药物本身的性质、患者自身差异及用药的不同而各异,药物应用时要严格遵循安全用药原则,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1.医师用药时要充分考虑每个患者的自身差异,切总用药干篇一律,而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选择合理的药物。
如果医师不注意了解患者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和是否有特异体质及不详细掌握患者病情,就可能引起变态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细致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患者的反应,根据疗效和患者的个体特点,适时调整药物的应用。
2.医师应熟悉药物的药理学知识,不应仅仅满足于药品说明书,必要时查阅相关药理学方面的专著,同时要不断学习、积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在药物应用时不仅要考虑其适应证,更应分析此种药物所带来的综合效果(药效和不良反应)。
在权衡利弊作出判断后把药物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以便医患相互配合,及早发现不良反应,作出相应对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临床药理学分类
临床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2.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3. 剂量/暴露量-效应关系(Dose/Exposure-Response Relationship):研究药物剂量或暴露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4. 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研究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对机体的作用和效果。
5.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研究药物作用与基因变异之间的关系。
6. 定量临床药理学(Quantitative 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作用量化的方法和理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在了解自己的遗传编码后,可及早采取合适的 生活方式,避免危险环境因子激活或加重遗传疾病。 同样,早期了解特定的疾病易感性,可以经常不断 的审慎观察,并可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最为有效 的治疗。
基因多态性的药物代谢酶在所用的药物代谢中的作 用大小和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药物体内消除率,AUC 等参数进行剂量调整。
Eg1:普罗帕酮是经CYP2D6代谢的抗心律失常药, PM具有较高的普罗帕酮和较低的代谢产物血浆浓 度,因此PM病人使用剂量较大。但其对神经系统 的不良反应增加,这类病人改用其他抗心律失常 药。
个人的遗传信息
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药物
正确的病人
个体化药物治疗
毒性,但有效
毒性、且无效
相同诊断 个体化治疗
无毒性、也无效
相同诊断 相同治疗
安全、有效
安全有效
治疗方式的转移
当今疾病治疗
观察
诊断
未来疾病治疗
观察
诊断
治疗
监控反应 调整方案Βιβλιοθήκη 遗传分析治疗安全有效
根据病人的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型如 何影响所用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以及药物受 体或其他作用靶点的基因型如何改变对药物的敏感 性来选择药物剂量。
第5节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 合理用药
药物在部分人中无效和疗效差
有效率(%)
80
恶性肿瘤
老年滞呆
70
粪尿失禁
60
丙型肝炎 骨质疏松症
50
偏头痛(慢性)
风湿性关节炎
40
偏头痛(急性)
糖尿病
30
哮喘
心律失常
20
精神病
10
抑郁症(SSRI) 镇痛(Cox2)
0
Data from Felix W. Frueh, Offic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CDER/FDA,32nd International Meeting Louisville, KY May 22, 2006
1.开发针对性强,对特定疾病和特定人群更安全, 更有效的新药。
2.发现药物心作用靶点,开辟新药设计新途径。 3.改善药物开发和新药临床试验过程。 4.提高新药研制的成功率。 5.降低新药开发成本和医疗费用。 6.减少参试人群数量。
欢迎指教!
谢谢!
再见!
Eg:可待因通过CYP2D6经氧位去甲基代谢生成吗啡产生 镇痛作用,弱代谢者(PM)个体不能使其代谢生成吗 啡,因此不能在这类病人中应用可待因镇痛。
可待因代谢
CYP2D6
可待因
O-去甲基反应
结合反应
吗啡
CYP3A4 N-去甲基
去甲可待因
吗啡-3葡萄苷酸结合物
可待因-6-葡 萄苷酸结合物
去甲可待因-6葡萄苷酸结合物
➢是由于某些病人血浆胆碱酯酶灭活减慢,作用增强并延长
的缘故。
2020/10/19
3
决定药物反应的因素
体重/身高
基遗因传型
性别
年龄
老年,儿童, 新生儿
药物反应
环境因素
食物 /吸烟 / 合并用药
病程
合并症
器官功能
肝脏, 肾脏, 心脏
用药依据:病人的药物相关蛋白的基因型。
最终应用目的:The right drug for the right person at the right time
药物在部分人中安全性问题
➢?“伯氨喹溶血症”在非洲黑人中较白种人更常见
➢这一不良反应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导 致红细胞内谷胱甘肽浓度降低有关。
➢?许多病人口服异烟肼发生外周神经炎
➢现在可以将其归因于乙酰化酶缺陷者对诸如异烟肼等氧化
性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肌松药琥珀胆碱的异常反应(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