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展现了中华民族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伟大民族气魄。
而“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同样是中华民族屹立千年的成功法宝。
青年人应当采取怎样的生命状态?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南粤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面对世界,我们要有人定胜天的信念;也有人认为,人是自然之子,面对世界,我们要有敬畏和谦卑之心。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生活中,我们既需要自信自强,但有时也需要有所敬畏。
关于敬畏你有哪些经历和体会?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4.作文人常常因为不懂得敬畏而犯错。
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学会敬畏规则,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敬畏”的思考。
自拟题目,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1.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中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说中国人民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深海捉鱼或鳖,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展现了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伟大民族气魄;“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其中慎独慎微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一种自我约束的精神,是指在无人时、细微处,始终不放纵、不逾矩,真正将自我约束融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同时心存敬畏,心中有戒,这是工作之基、必守之责,此句意在表明要从根本上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的情况下做到严格自律。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敬畏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敬畏(一)名人名言1.无知者无畏。
(俗语)2.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3.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有敬畏之心。
(尼采)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5.在我上者,道德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康德)6.杀戮时,对生命保持敬畏。
慈悲时,对邪恶保持清醒。
7.劫后余生,才知生命之卑微;大难不死,方懂生命之敬畏!8.老想出“神童”是病,不敬畏真相是病入膏肓。
(《中国青年报》)9.做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人要学会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
(冯唐)10.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周国平)11.只有造就人的良心、使其敬畏上帝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神学家。
(加尔文)12.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史怀泽)13.山永远在那里,它随时欢迎那些爱他、敬畏他,并且有勇气攀登的人。
(尼泊尔谚语)14.生命始终都有它值得敬畏的奥秘所在,对痛苦的担当,就如同对喜悦的渴望,需要以赤子之心坦然相对。
(安妮宝贝)15.这是一座崇高的、令人敬畏的古迹,它诉说着多少事情,同时又告诉人们,它隐藏着更多的事情。
(英国首相格莱斯顿评价巨石阵)16.真正该敬畏的并不是修士的念珠,也不是长者的缠巾,更不是教皇的裤脚,而是书籍中的知识和内心深处的灵魂。
17.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老子,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假如我稍微有点知识,在大路上行走,畏惧害怕的是走上邪路。
)18.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方孝孺)19.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20.古人修行,皆能证道。
今人修行,少见明心。
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
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
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言有所戒,行有所止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心有所畏。
——《增广贤文》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等的深刻思考,阅读这些经典,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针对上述两句经典中的句子,有同学就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如果说勇者无惧,那么心有所畏的人是不是就不能称为勇者?”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疑惑代表了一部分同学的想法,由此也引发了关于“勇者是否无所畏惧”的班级讨论。
如果你是班级中的一员,请你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通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在他的遗体装龛时,要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材料二在日本,施工单位清理场地时挖出的每一棵树,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到工程结束时,再移栽到规划好的地方。
材料三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从1883年开始接受建造圣家族大教堂的工程。
他将全部心血都倾注于教堂的建造,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要使这个神圣工程尽善尽美。
他造了整整44年才完成一个外立面。
他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建造。
130年后的今天,这个工程还在继续。
然而,这座未完工的建筑早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敬畏自然,行有所止(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敬畏自然,行有所止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句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人类不断的屠杀动物,毁坏植物。
如果有一天动植物都灭亡了,人类还能活多久呢?每一次的自然灾害,真的是天灾吗?怎么会有频繁的泥石流?又怎么会有沙尘暴?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给予报复的。
”以上材料引起了我们怎样的思考?要求:(1)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2)不少于800字。
(2)不得抄袭、套作。
2.根据以下两则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写成诗歌,不透露个人信息)①人类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又一个纪念日,珠峰迎来了各种各样的登山者,包括富豪、王子、明星、记者……他们尽情享受着“征服”的快感。
而有报道称,珠峰目前已成为世界最高的垃圾场,在人类首次攀登时的营地附近,冰川比20年前退缩了3英里。
专家警告,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人类的肆意无畏将会导致可怕的生态灾难降临。
②有个朋友在大漠游览,傍晚看见天边大而圆,温润而壮丽的落日,情不自禁地跪下,泪流满面,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落日,他被深深震撼,而最自然的反应就是跪下。
其实,需要行礼跪下的又何止是对自然……3.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物理学家何作庥坚持认为:“人不必敬畏自然”;生化学家方舟子坚持认为:自然必须为人的发展服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而近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有关负责人则表示:西部缺乏开发条件的地区,“不发展”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之一;沙特前国王费萨尔曾说:“在过去一代人的时间内,我们的坐骑由骆驼换成凯迪拉克,我担心下一代人又不得不卖掉凯迪拉克重新骑上骆驼。
”根据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要求:1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2文体不限,但不能写成诗歌或剧本。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考高分作文: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高考高分作文:心怀敬畏,行有所止在物质日益丰腴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思想也日益得到解放。
人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然而,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更应知道不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即对自己的所欲、行为的一种规范。
若一个人事事皆按所欲而行,那么最终会失去对外界事物的敬畏之心,这样不仅仅是道德的沦丧,更会对整个人类世界带来不幸。
放眼当下的疫情,不正是因为不尊重敬畏自然,而导致病毒肆虐全球吗?所以人生在世,应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从SARS 病毒到埃博拉病毒,再到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这每一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造就了无数个家庭的生离死别,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因:无视法规、食用野生动物、忽视自然发展规律,挑战法规,这些难道都还不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吗?殊不知,大自然不需要人类,而人类需要大自然。
对大自然的不敬最终会反噬到我们自己。
看看疫情前,再对比疫情中的某些迹象,这说明大自然终于在此刻得到了片刻的休息。
小鹿撞进公园,野猪狂奔在高速,山羊啃着路边野草,那是怎样一种祥和而新颖的画面!这些都是在提醒着我们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最爱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样一种温柔而虔诚的心态啊!他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呵护那一方自然的美。
由此观之,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尊重它们、敬畏它们,而我们也应行有所止,与自然和谐共处。
《李尔王》中有言,“我用本分来爱您”,那不是挂在嘴边的媚词,而是感性和理性的交织,爱国也同样需要理性和敬畏之心,不仅要知道做什么来顺应祖国未来的发展,更要知道不该做什么来守住底线,维护祖国的美丽繁荣。
放眼人类与自然,科技与人伦不都需要敬畏之心来守住底线吗?莫要让那源自蛮荒时代的陋习风蚀掉人类文明的土壤。
《围炉夜话》中曾有言“立身之道何穷,只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更要知道不该做什么。
而常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才能时刻提高我们的觉悟。
高考作文素材:敬畏
高考作文素材:敬畏(一)名人名言1.无知者无畏。
(俗语)2.心有敬畏,行有所止3.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有敬畏之心。
(尼采)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5.在我上者,道德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康德)6.杀戮时,对生命保持敬畏。
慈悲时,对邪恶保持清醒。
7.劫后余生,才知生命之卑微;大难不死,方懂生命之敬畏!8.老想出“神童”是病,不敬畏真相是病入膏肓。
(《中国青年报》)9.做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人要学会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
(冯唐)10.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周国平)11.只有造就人的良心、使其敬畏上帝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神学家。
(加尔文)12.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史怀泽)13.山永远在那里,它随时欢迎那些爱他、敬畏他,并且有勇气攀登的人。
(尼泊尔谚语)14.生命始终都有它值得敬畏的奥秘所在,对痛苦的担当,就如同对喜悦的渴望,需要以赤子之心坦然相对。
(安妮宝贝)15.这是一座崇高的、令人敬畏的古迹,它诉说着多少事情,同时又告诉人们,它隐藏着更多的事情。
(英国著名首相格莱斯顿评价巨石阵)16.真正该敬畏的并不是修士的念珠,也不是长者的缠巾,更不是教皇的裤脚,而是书籍中的知识和内心深处的灵魂。
17.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老子,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假如我稍微有点知识,在大路上行走,唯一畏惧害怕的是走上邪路。
)18.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方孝孺)19.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20.古人修行,皆能证道。
今人修行,少见明心。
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
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
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熹在《中庸注》中指出:“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曾国藩有句名言:“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费孝通说:“敬畏天命,使我们安分,使我们自知人的极限,而注目于人力所可及之处。
”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审题立意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本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写作要求者两个部分组成。
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抓住关键句、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主旨,全面地挖掘话语的含义。
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审题过程:这次作文要抓住材料关键词:敬畏。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此考题是一个由三则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
解析材料需仔细阅并逐层分析其含义,寻找逻辑交叉点。
①朱熹指出:“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提炼出要点:君子应怀敬畏。
②曾国藩认为:“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提料出要点: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在行为上有所禁止。
③费孝通说:“敬畏天命,使我们安分,使我们自知人的极限,而注目于人力所可及之处。
”提料出要点:敬畏天命、敬畏自然的重要性,但人类的征服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则材料是三维名人对“敬畏”的不同看法,交叉点为“敬畏”。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是慎,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
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敬畏天命、敬畏规则……这些考生都可以写。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2020高考作文主题猜想:敬畏、起点与终点、经验
2020 高考作文主题猜想:敬畏、起点与终点、经验主题一、敬畏(一)名人名言1. 无知者无畏。
(俗语)2.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3. 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有敬畏之心。
(尼采)4.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5. 在我上者,道德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康德)6. 杀戮时,对生命保持敬畏。
慈悲时,对邪恶保持清醒。
7. 劫后余生,才知生命之卑微;大难不死,方懂生命之敬畏!8. 老想出“神童”是病,不敬畏真相是病入膏肓。
(《中国青年报》)9. 做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人要学会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
(冯唐)10.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周国平)11. 只有造就人的良心、使其敬畏上帝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神学家。
(加尔文)12. 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史怀泽)13. 山永远在那里,它随时欢迎那些爱他、敬畏他,并且有勇气攀登的人。
(尼泊尔谚语)14. 生命始终都有它值得敬畏的奥秘所在,对痛苦的担当,就如同对喜悦的渴望,需要以赤子之心坦然相对。
(安妮宝贝)15. 这是一座崇高的、令人敬畏的古迹,它诉说着多少事情,同时又告诉人们,它隐藏着更多的事情。
(英国著名首相格莱斯顿评价巨石阵)16. 真正该敬畏的并不是修士的念珠,也不是长者的缠巾,更不是教皇的裤脚,而是书籍中的知识和内心深处的灵魂。
17.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老子,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假如我稍微有点知识,在大路上行走,唯一畏惧害怕的是走上邪路。
)18.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方孝孺)19.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20. 古人修行,皆能证道。
今人修行,少见明心。
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熹在《中庸注》中指出:“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曾国藩有句名言:“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费孝通说:“敬畏天命,使我们安分,使我们自知人的极限,而注目于人力所可及之处。
”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审题立意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本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写作要求者两个部分组成。
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抓住关键句、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主旨,全面地挖掘话语的含义。
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审题过程:这次作文要抓住材料关键词:敬畏。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此考题是一个由三则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
解析材料需仔细阅并逐层分析其含义,寻找逻辑交叉点。
①朱熹指出:“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提炼出要点:君子应怀敬畏。
②曾国藩认为:“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提料出要点: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在行为上有所禁止。
③费孝通说:“敬畏天命,使我们安分,使我们自知人的极限,而注目于人力所可及之处。
”提料出要点:敬畏天命、敬畏自然的重要性,但人类的征服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则材料是三维名人对“敬畏”的不同看法,交叉点为“敬畏”。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是慎,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
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敬畏天命、敬畏规则……这些考生都可以写。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3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第113期)主题: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在他的遗体装龛时,要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材料二:在日本,施工单位清理场地时挖出的每一颗树,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到工程结束时,再移栽到规划好的地方。
材料三: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从1883年开始接受建造圣家族大教堂的工程。
他将全部心血都倾注于教堂的建造,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要使这个神圣工程尽善尽美。
他造了整整44年才完成一个外立面。
他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建造,130年后的今天,这个工程还在继续。
然而,这座来完工的建筑早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四: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明)方孝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综合理解材料,并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立意时注意分析各则材料之间的关系,此材料属于共性材料,贯穿材料的思想是“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事业以及敬畏规则等等。
学生只要围绕“敬畏”并能联系社会现实阐释即切合题意。
如果没有综合提炼出“敬畏”的立意,而是单独写爱护生命、保护环境、发扬工匠精神等也符合题意,但比之综合立意的适当减分。
另外,“联系社会现实”是硬性要求,是否联系社会现实、其分量多少与得分有关联。
行文时注意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申论范文: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心怀敬畏行有所止朱熹云“君子乊心,常怀敬畏”,曾国藩说“心存敬畏乊心,方能行有所止”。
敬畏是对人生的追求,对亊物的尊重。
心怀敬畏,就是准确定位自我,“思”出乎理智,“做”有所顾忌。
心怀敬畏,就要想乊有道。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心怀敬畏的前提。
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规矩意识和纪律观念。
只有意识正确,立场坚定,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坚如磐石。
另一方面,要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精神追求;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柱。
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就不能取得长征的胜利,就不能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心怀敬畏,就要正视身仹。
身仹是社会赋予某群人集体归属感的依据。
少先队员的红领巾、党员的党徽、服务行业的工牌,都是对身仹的亮明,对形象的展示。
心怀敬畏就要认同身仹、尊重身仹。
雷锋高度认可共产党员的身仹,以敬畏乊心,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永恒。
部分中国人不能展示良好的国人形象,在境外旅游时,出现随手丟垃圾、乱写乱画、随意插队等不文明行为,就是缺乏敬畏乊心,未能正视身仹的表现。
心怀敬畏,就要做乊合法。
万物皆有法、无规矩不成方圆等俗语说明了规矩和制度的重要性。
规矩体现个人素质,彰显民族道德,只有心存敬畏、做亊有度,才能确保权力不用偏、行为不越界。
分46 次“搬”走社保资金270 余万元的90 后公务员,谎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的坐霸孙某,殴打驾驶员致使公交车坠江的乘客刘某……这些规则的破坏者不仅葬送了个人前程,更对他人和社会带来了种种危害。
心怀敬畏就是要把讲规矩放在突出位置,用实际行动遵守规则。
人一旦没有敬畏乊心,就会思想歪曲、心术不正,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只有始终心怀敬畏,想乊有道、说乊在理、做乊合法,才能在规则的范围内行动,让人生更有意义。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敬畏真相行有所止
敬畏真相行有所止【素材回放】2017年12月初,一则“山东莱阳14岁男生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事件的真实性遭受各方据山东省莱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发布关于“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功签约”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承认由于核实不严,导致该事件为失实消息,并对事件中的相关责任人员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素材解读】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希望打造教育神话,来彰显教育政绩的心情似乎可以理解,但是搞事情不要太离谱,为了宣传,也要有基本的底线。
莱阳市教体局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总算低头认错,并向公众道歉。
但这场闹剧已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影响,尤其对相关部门权威与公信力的损害很难在短时间内挽回。
总是希望出“神童”是一种病,而权力如果对民意、真相缺乏敬畏,是一种更严重的病。
让政府部门认错、道歉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政府部门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而公众当然期待政府部门有错便改。
如果认为认错、道歉有损自身权威,而不愿面临这种局面,那就应该在决策、执行前多做调查研究、多征求意见、多做靠谱的事,尽量避免犯错。
【适用话题】虚荣心引以为戒端正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规范内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老想出神童是“病”,不敬畏真相是病入膏肓听任“神童”的故事到处流传,也会在扭曲社会价值观的同时,加剧社会公众的教育焦虑1公众有质疑,至少说明可能哪里出了问题,这个时候尤其要抱着谦逊、审慎的态度反思问题任何回应,都应该基于严肃认真调查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固执己见,继续信口开河近几年“神童”传说有绝迹的倾向,除了大人们寄托在孩子身上的虚荣心有所转移这个因素外,还因为公众对于智力见识与努力、环境与教育等有了更客观的认知一再出现的“神童”,不仅会对具体的当事人产生实质性伤害,也会影响一个社会正常的人才养成机制与一个被早早榨干、思维和想象力都已定型的“神童”相比,一个健康、活泼、充盈着生机与活力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希望【素材锐评】对“神童”的怀疑反映出教育认知的变化放在十几二十年前,互联网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的时候,这桩“神童”造假的行为,很容易被当真——整个证据链看上去“非常完美”:当事“神童”接受采访言之凿凿,地方最权威的文教管理部门公开发文宣传,再加上跟风媒体的片面报道,不少人不但会深信不疑,还会以此为榜样,向自己的孩子进行灌输。
高二高分作文心存敬畏议论文5篇
高二高分作文心存敬畏议论文5篇我一直主张人应当有颗敬畏之心。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下面一起来看看心存敬畏议论文作文吧,欢迎大家阅读。
心存敬畏议论文1敬畏,敬,而生虔诚心;畏,而生戒惕心。
诚恳待之,不敢有丝毫傲慢;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
对于世间万物,我们都要怀有敬畏之心,诚恳待之,谨慎待之。
对待自然,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
世间万物,芸芸众生,任何东西都有它生存的道理,你如何对待自然,自然就会如何对待你。
在当今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世界,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就如汽车排放的尾气,使PM2。
5严重增多,甚者导致全球变暖、酸雨等灾害,这些灾害会腐蚀我们的家园,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因此,对待自然,我们要心存敬畏。
对待人生,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
一位名人曾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会对你哭。
”的确,如何对待人生,就要看你是哭是笑。
贝多芬,德国著名作曲家,先天失聪,但他不亵渎人生,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他从不因自己失聪而自卑,反而将此作为自己的动力,最终创作《命运交响曲》震撼了世界;海伦·凯勒,英国著名作家,三岁时失明、失聪,但她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在自己启蒙老师的帮助下,感知整个世界,最终依靠自己的意志写下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处于绝境中的人们备受鼓舞。
像贝多芬、海伦·凯勒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依靠的不是别人的帮助,而是心中一颗敬畏之心,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的敬畏。
他们对人生没有丝毫懈怠,努力奋斗。
因此,对待人生,我们要心生敬畏。
对待历史,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古代昏庸帝君的无能,有古圣贤的著名学说,无不都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
清朝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科技落后于西方几百多年,因此我国现在实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古代孔子的《弟子规》让我们深刻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懂得了孝之道,因此现在我们受的教育无不都跟孝道扯上联系。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清]曾国藩做一个真正勇敢无畏的人。
——[美]林肯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材料给出了两个看似矛盾的论述,曾国藩主张人应该有所“敬畏”,即懂得有所敬畏,才能守正,语言和行为才能合规知止,林肯则以“勇敢无畏”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信条。
两者观点看似矛盾冲突,实则辩证统一。
曾国藩所谓的“敬畏”,重在强调品德操守的自律守正,不可胆大妄为,即人要学会怕一些东西,怕规则、怕纪律、怕人言、怕后果。
懂得怕,就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懂得怕,就不会违规违纪,所说之言一定会中规中矩,所做之事也会适可而止,即便偶然逾越了规矩,也不至于超越出大的原则,超越政策红线,超出做人底线。
林肯所说的“勇敢无畏”,则重在强调做人行事的元气张扬,勇气担当,顶天立地,面对困难、挫折、考验、挑战时,不畏首畏尾。
还可以辩证思考二者的关系:“敬畏”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不“畏”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对同一件事,不同的原因会使人作
第1页共6页。
高考作文押题范文《心有畏,言有戒,行有止》
高考作文押题范文《心有畏,言有戒,行有止》作文模拟题“界”是一个常见字,定义可以是实在的内容,如边界、疆界、国界、界域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底线、境界、眼界、视界等。
如何看待和认识“界”,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影响。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感受和理解,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心有畏,言有戒,行有止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诚哉斯言!生活中,我们应该有边界感,恪守以礼法为代表的秩序,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心有所畏,就是心存敬畏,不敢逾矩。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康德说:“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这些话告诉我们,生而为人,不能天不怕,地不怕。
要不然,他在别人眼中就会变得很可怕,最终也必然会自食恶果。
只有心怀敬畏之心,谦虚谨慎,才能本本分分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进而不踩红线,不越雷池,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言有所戒,就是宁愿寡语,绝不妄言。
《荀子》中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很多时候,我们身在庐山中,经常被云雾遮蔽,并不一定能马上看清事实真相,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宁愿寡语,绝不妄言。
因为,一旦妄言,可能会变成流言蜚语,既给当事人带来伤害,也给自己带来麻烦,可谓损人不利己。
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真正的智者,会认可这样的理念,与其言多必失,甚至以言伤人,不如暂时沉默,了解事实真相后再做评判。
如此,既守住了语言边界,也有利于看清事实真相,一举多得,利人利己。
行有所止,就是抵御诱惑,严于自律。
有人说:人的欲望就像气球,越吹越膨胀。
的确,一旦放纵,欲望很容易膨胀,随之而来的影响,就是行为变得疯狂。
对此,老子有过严厉的警告:“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如果一个人目盲、耳聋、心发狂,必然会像失控的马车一般,在暗夜悬崖边横冲直撞,最终可能坠入千丈深渊,万劫不复。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作文800字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作文800字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敬畏,行为有所止。
立边界,尊重自己,对自己和别人负责。
敬畏有助于帮助我们辨别和把握正确的方向,使我们的行为的有拘束力和负责任的行动精神,让我们千万不要轻易违背良心去做有损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敬畏是自我调节的内在力量,它可以激发人们独立思考,拒绝他人的干扰,坚持原则,勇于发声。
敬畏能增强道德审美能力,引发人们内心的温暖,建立起温馨的人际关系,给人以至谦虚、谦逊、关怀他人、相互帮助、善良正直等优良品质。
古代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也就是说,有敬畏之心的人不会焦虑,有聪明的人不会迷惑。
人们之所以把敬畏之心作为一种良好的心态,就是因为它有助于提高自身品格,抑制自己的欲望,把握自我,使自己远离罪恶。
古人云:“敬畏之心,能把握道德底线;敬畏之心,能端正行为准则。
”如果有敬畏之心,思想行为会正确且有序,行事会有拘束力,不会轻易违反良心,也不会轻易做有损自己和他人的事。
心存敬畏,行为有所止,也就是要有拘束自己的能力。
就像古书中所讲:“大心守正,正行有拘束。
”只有敬畏之心和行有所止,才能自省自我,让自己的行为有度,不丢脸,不羞愧,不出乎自己的本分。
敬畏之心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提高自我修养,使我们变得健康有度,拥有崇高的品质,既可以把握自身,又可以尊重他
人,懂得自制、节操,不会轻易让自己陷入困境,也可以给他人以良好的榜样,树立自身的形象,获得他人的尊重。
心存敬畏,行为有所止,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文明、更加温馨、更加和谐,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2022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敬畏(真题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敬畏(真题解析)真题回放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历代学者都十分重视“敬”,程颢提出“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程颐提出“涵养须用敬”,朱熹说“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
至于“畏”字,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这样说:“志成于惧,而荒于息。
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
”他把有所“惧”,看作实现人生志向的基本前提。
可以说,敬畏对于我们的道德养成,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我们成就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主题:青年成长 敬畏自然 品质·修养来源:湘豫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审题立意【审题】材料首先提出“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然后通过程颢、程颐、朱熹的话对“敬”进行了解释。
程颢的话意思是“认识得到这个道理,用诚静恭敬保存它罢了”;程颐的话意思是“涵养德行需要用敬礼”;朱熹的话意思是“敬不是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而是做事要专注,专心致志把一件事做好做精”。
此三者从敬畏道理、涵养德行以及做事等角度对“敬”的内容、态度等进行了解读。
接着解读“畏”,通过张居正的话进行解释,他的话意思是“志向成功于有畏惧之心,而荒废于懈怠。
敬畏而不粗心大意就会思考,思考就会通晓最细微的问题;敬畏而不轻率,就会谨慎,谨慎就会事事成功”,强调了“惧”对于志向的重要作用。
材料最后总结了敬畏对于人的道德、三观养成和事业的重要意义。
由此得出,本次作文应围绕“敬畏”来写。
我们可以写“敬畏”的对象、内涵,可以分析“敬畏”对于我们青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尤其要结合“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分析青年应有“敬畏”之心,对于事业、德行养成、自身成长要心存敬畏,如此才能有所作为。
高中考试优秀作文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高中考试优秀作文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心存敬畏,即心中有一定的红线意识,做事要遵守原则,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绝不能做。
如果一件事情触碰到了底线,违背了原则,就一定不能去做。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存敬畏呢?
作为中学生,我们首先应该敬畏天,相信因果的力量。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
”这个天,便是因果。
在当今的社会上,触动法律的不再只有大人,成年人,与我们年龄相差不大的中学生犯罪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前些年有些“熊孩子”趁年龄不到负责任的年龄,入室盗窃,甚至杀人灭口。
这些人在当下也许不会受到惩罚,可世事因果难逃,他们到了晚年,甚至子孙后代也灾祸不断。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其次要敬畏地,相信自然的力量。
人敬畏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就会得到大自然的馈赠;反之,则后患无穷,我们年纪尚小,但也可以为保护自然献出一份力,虽做不到植树造林,却也能不去践踏花草;虽不能扭转世界,却可以做好眼前的小事。
地球上一次次的灾难告诉我们,人类应当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
最后要敬畏万物,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我们应该敬畏,对于蚂蚁,也应该敬畏,我们不可以无视每一个脆弱渺小的生命,凡是来到世界上的,都是奇迹。
所以,无论何时,都别忘记敬畏,人生在世,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作文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一部人类的文明十九就是规则与自由的探索”。
重庆万州的公交车上,2人争执,3秒互殴。
他错过一个站,13个人错过后半生。
警钟为我们鸣响,只有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规则,是制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常与自由相对。
撒泼的女乘客,冲动的司机,冷眼旁观的乘客皆因漠视规则,心无敬畏而付出代价。
一个好社会的标志是除了规则,一切为零。
因为只有心存敬畏,一切为零。
因为只有心存敬畏,方行有所为止。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大自然遵守这四时更替的规则;“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类社会遵循着社会发展的规则。
然而,古往今来,心存敬畏,心无所止的事件屡见不鲜。
故有拿破仑不遵守用兵之法,惨败滑铁卢;天宝后期的唐玄宗,懈怠政事,饮酒作乐,让今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辽宁,,惊现贪官亿元墙;房祖名、柯震东等漠视法律成为瘾君子,断送大好前途……“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当规则与人情相撞时,常有人说:“法律无情,人有情”,可在规则面前,任何有情都化为无情。
销烟与战火中,一路上的机警谋略,一路上的忠耿耿让后人叹服,可规则面前,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公正执法,敬畏规则。
2015年高考作文材料原型女同学的父亲因高速上接电话,遭亲生女儿报警举报。
女孩对规则的敬畏,让父亲违规之行为中有所止,也许避免一场悲剧,惠及个人也惠及了社会。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
在蚌埠开往广州的高铁上,身为人民教师的罗某因丈夫未上车,用身体阻挡车门,致列车晚点,最终因心不存敬畏,行没有所止而被停职处分。
让规则为一己私利让步,实属荒唐,而纵容不守规则的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更是一种不公平。
敬畏金钱,你会奴行;敬畏权势,你会折腰;敬畏酒色,你会丧气,只有敬畏规则,才会崇高和自由。
在“毒馒头,醉酒驾车,乱砍乱伐,贪桩枉法”的社会,更应在心存敬畏。
规则被无视,“安有完卵”?怕吃斋莫当和尚,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真相行有所止【素材回放】2020年12月初,一则“山东莱阳14岁男生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事件的真实性遭受各方质疑,后来官方终于出面承认报道失实。
据山东省莱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发布关于“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功签约”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承认由于核实不严,导致该事件为失实消息,并对事件中的相关责任人员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素材解读】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希望打造教育神话,来彰显教育政绩的心情似乎可以理解,但是搞事情不要太离谱,为了宣传,也要有基本的底线。
莱阳市教体局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总算低头认错,并向公众道歉。
但这场闹剧已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影响,尤其对相关部门权威与公信力的损害很难在短时间内挽回。
总是希望出“神童”是一种病,而权力如果对民意、真相缺乏敬畏,是一种更严重的病。
让政府部门认错、道歉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政府部门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而公众当然期待政府部门有错便改。
如果认为认错、道歉有损自身权威,而不愿面临这种局面,那就应该在决策、执行前多做调查研究、多征求意见、多做靠谱的事,尽量避免犯错。
【适用话题】虚荣心引以为戒端正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规范内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老想出神童是“病”,不敬畏真相是病入膏肓听任“神童”的故事到处流传,也会在扭曲社会价值观的同时,加剧社会公众的教育焦虑公众有质疑,至少说明可能哪里出了问题,这个时候尤其要抱着谦逊、审慎的态度反思问题1任何回应,都应该基于严肃认真调查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固执己见,继续信口开河近几年“神童”传说有绝迹的倾向,除了大人们寄托在孩子身上的虚荣心有所转移这个因素外,还因为公众对于智力见识与努力、环境与教育等有了更客观的认知一再出现的“神童”,不仅会对具体的当事人产生实质性伤害,也会影响一个社会正常的人才养成机制与一个被早早榨干、思维和想象力都已定型的“神童”相比,一个健康、活泼、充盈着生机与活力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希望【素材锐评】对“神童”的怀疑反映出教育认知的变化放在十几二十年前,互联网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的时候,这桩“神童”造假的行为,很容易被当真——整个证据链看上去“非常完美”:当事“神童”接受采访言之凿凿,地方最权威的文教管理部门公开发文宣传,再加上跟风媒体的片面报道,不少人不但会深信不疑,还会以此为榜样,向自己的孩子进行灌输。
这次的“神童”闹剧,之所以这么快被戳穿,一是因为现在的社交媒体,有了很强的自净能力,谎言的生存时间越来越短,网友仅仅通过公开的邮件截图以及相关的学校、机构名称,就发现相关证据漏洞百出;二是人们对待“神童”传说,已经有了足够的免疫力,可以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神童”,人造“神童”已经基本不具备弄假成真的土壤了。
这种理性眼光的形成,建立在怀疑的前提下,也有基本的常识作支撑。
现在的孩子,终日接受各种智能设备的影响,所接触的信息量与掌握的知识技能,都远超过去的孩子。
“六岁设计关闭学校电脑程序,八岁建博客并自主研发《开放式云计算平台》”,这种语焉不详的说法,给人造“神童”提供了很大的浮动空间,如果能够获得接入许可,再借助智能设备与软件,许多孩子都能做出“神奇”的操作,如此说来,岂不是家家户户都有个“神童”?在这次“神童”的“认证”过程中,莱阳教体局的官方发文宣传,是激发它成为公共话题的关键一步。
舆论虽然也质疑“神童”,但更多却是指向官方在发文宣传时的草率态度,如果官方在决定宣传“神童”之前,能够稍微进行一下判断与核实,那篇令人疑窦丛生的文稿就不会出炉,“神童”也就只是令当地人半信半疑的传说,不会引发这么大的讨论浪潮。
2中国的“神童饥渴症”由来已久,民间崇拜“神童”,是因为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代的中、高考加分政策,都在鼓励儿童利用“早慧”特征走快捷通道进入利益群体,官方崇拜“神童”,则是父母官们彰显“地域文化优势”、“区域教育环境”的政绩心理作祟。
学者王晓渔在上世纪80年代,曾使用“球籍焦虑”和“时间焦虑”来诠释“神童少年班”的泛滥,“中国落后于西方多少多少年”是这两种焦虑的产生根源。
“神童”造假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处在这个造假链上的所有人,包括学生、家长、学校、政府、官员等,都能得到虚虚实实的好处,说白了,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对“神童”造假睁只眼闭只眼,图个高兴,于是,“神童”在某种程度上也具备了“吉祥物”的特征。
近几年“神童”传说有绝迹的倾向,除了大人们寄托在孩子身上的虚荣心有所转移这个因素外,还因为公众对于智力见识与努力、环境与教育等有了更客观的认知———某个孩子在特定领域优于其他孩子可以理解,但这个世界“神童”是极为罕见的。
本能地拒绝相信“神童”的存在,才会端正教育态度,培养出真正的优秀人才。
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
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材料二: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
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
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
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年5月2日)材料三:4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
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
例如,金融被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
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
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
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表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
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
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再被妖魔化。
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
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人民日报》2017年9月8日)材料四: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8年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警示教育。
文艺会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金融知识融入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
(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人民公安报》2018年12月25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不良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个别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关。
B.在网上借贷、网络支付流行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C.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D.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宜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5C.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
D.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
3、从政府角度考虑,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人认知世界尽管有视野局限,却并不妨碍他们涵养天下观念、天下格局、天下气度。
先贤居一国之内而能孕育出以整个世界为思考对象的政治意识,淬炼关于世界治理的文化体系,这种“天下观”是中国古人卓越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亦是今天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最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古人眼里,“天下”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
古人很早就确立“天下为公”的观念,同时认为“天下”可以建构为一个理想世界。
如《吕氏春秋》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这种“天下为公”的认知,成为中华文化“天下观”一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