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土壤剖面观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剖面结构的基本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测方法。
2. 通过土壤剖面观测,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3. 掌握土壤剖面描述的基本技巧,提高野外调查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XX市XX县XX镇XX村四、实验器材1. 土壤剖面观测记录表2. 铁锹3. 剖面刀4. 皮尺5. 研钵6. 电子秤7. 门塞尔比色卡8. 铅笔五、实验步骤1. 选择观测点:在实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如田地、林地、草地等。
2. 挖取土壤剖面:使用铁锹沿观测点挖掘土壤剖面,挖掘深度根据土壤层次厚度确定,一般为1米。
3. 观测土壤剖面:记录土壤剖面各层的颜色、质地、结构、厚度等特征。
4. 采集土壤样品:在每个土层采集土样,用于后续分析。
5. 分析土壤样品:将采集的土样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如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结构:根据观测记录,该土壤剖面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A层:0-20cm,黑色,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为壤土,结构良好。
(2)E层:20-40cm,棕色,有机质含量中等,质地为壤土,结构较好。
(3)B层:40-60cm,黄棕色,有机质含量较低,质地为砂壤土,结构较差。
(4)C层:60-80cm,红棕色,有机质含量极低,质地为砂质土,结构差。
2. 土壤剖面特征分析:(1)颜色:土壤剖面各层颜色由上至下逐渐加深,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2)质地:土壤剖面各层质地由上至下逐渐变粗,反映了土壤母质和成土过程的影响。
(3)结构:土壤剖面各层结构由上至下逐渐变差,反映了土壤养分状况和植物生长条件。
3. 土壤样品分析结果:(1)土壤含水量:A层土壤含水量最高,为25%;B层土壤含水量最低,为15%。
(2)有机质含量:A层有机质含量最高,为5%;B层有机质含量最低,为2%。
(3)pH值:土壤剖面各层pH值在5.5-7.5之间,呈中性。
土壤剖面观察试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试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2. 了解土壤剖面的性质和组成。
3. 学习利用土壤剖面的特征对土地利用和管理进行评价和规划。
实验材料1. 铁铲、尺子、手帕、对数表等。
2. 正常林地、旱地、水田等土壤剖面。
实验步骤1. 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壤剖面,并用铁铲挖出一块直立的土壤剖面样品,尽量保持完整。
2. 观察土壤剖面的外观,记录颜色、质地、土壤层的厚度和分界面的性质等。
3. 用尺子测量每个土壤层的厚度,并记录下来。
4. 用手帕沾水轻轻擦拭每一层土壤的表面,观察有无结壳、密度、孔隙度、透水性、透气性等性质,并记录下来。
5. 用对数表测量每层土壤的pH值、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并进行记录和比较。
6. 根据观察和测量结果,分析土壤剖面的性质,包括土壤类型、水分条件、肥力水平、适用作物等方面,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实验结果样品一:正常林地土壤剖面该土壤剖面由上至下依次为枯枝落叶层、淋溶层、粉砂质土层和粘土质土层。
颜色由上至下变化较大,从黑色、暗棕色到黄色,质地也有所不同。
各层土壤具有一定的厚度,分界面也比较明显。
经过擦拭比较,枯枝落叶层较轻,透水性、透气性好,由于有机质含量较高而导致pH 值偏酸。
淋溶层是粉土和黏土的混合层,密度较大,有较高的肥力,但透水透气性差。
粉砂质土层是较为肥沃的土层,适用于农作物生长。
粘土质土层质量较为粘稠,透气透水性更差,适用性较差。
该土壤剖面由上至下依次为稻草层、稻壳层、粘土质土层和黏土质土层。
颜色由上至下变化较小,基本都是浅褐色,质地相对较为粘稠。
经过擦拭比较,稻草层和稻壳层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养分,不仅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透水透气性。
粘土质土层适用性较好,肥力水平也较为平均,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黏土质土层虽然粘稠但较为肥沃,容易培育作物。
结论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土壤剖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正常林地土壤肥力较好,适用于农业和林业生产。
土壤剖面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专业地理科学班级1202班姓名陈俊霞学号20121190102成绩日期2014年6月19日目录一、实习目的 (3)二、实验器材 (3)三、实验地点: (3)四、实验时间 (3)五、实习内容 (3)(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3)(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4)(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四)土壤剖面描述 (5)(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 (5)1.鉴别土壤颜色 (5)2.湿度 (5)3.质地 (5)4.土壤结构 (6)5.土壤松紧度 (8)6.孔隙 (8)7.植物根系 (8)8.土壤新生体 (9)9.侵入体 (9)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9)一、实习目的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
土壤的剖面形态全面的反映并代表了土壤发生学特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综合属性,以及土壤景观的总体特征。
它是诊断土壤性状的基础和进行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1.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2.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3.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地点:我们所选的实验地是文家山,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
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
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
文家山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25米左右。
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土壤较湿润,适宜动植物生长。
其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四、实验时间日期:2014年6月19日经纬度:北纬30.233°东经115.05°气压:996.2百帕海拔:48.7m天气:25℃-33℃多云转阵雨五、实习内容(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土壤剖面观察试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
境学院
土壤地理学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实验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1202
姓名:王双双
学号: 19
日期: 2014年6月21日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
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
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计,10%盐酸溶液,pH混合指示剂,白瓷板、玻璃棒、pH标准比色卡,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
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二)实验结果
四、结果与分析。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掌握土壤剖面的分析方法,为土壤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杂体系。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到岩石或地下水层的一段土壤垂直剖面。
土壤剖面的观察可以揭示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为土壤的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挖取土壤剖面。
2. 对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层次、厚度等。
3. 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包括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等。
4. 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对土壤剖面进行分析和解释,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四、实验结果1. 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剖面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常可以分为红色、黄色、棕色、黑色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颜色由上至下依次为黑色、棕色、黄色、红色,这是由于土壤中铁、锰等元素的氧化还原作用所致。
2.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矿物颗粒的大小和比例,通常可以分为粘土、壤土、沙土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中上层为壤土,下层为粘土,这是由于土壤中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3.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排列方式,通常可以分为块状、柱状、板状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中上层为块状结构,下层为柱状结构,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4. 土壤层次土壤层次是指土壤剖面中不同层次的土层,通常可以分为表层、次表层、底层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中上层为表层,下层为底层,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5. 土壤厚度土壤厚度是指土壤剖面中不同层次的土层厚度,通常可以分为薄层、中层、厚层等。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土壤剖面中上层为薄层,下层为厚层,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五、实验分析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土壤剖面中不同层次的土层厚度和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不同,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布和组成不同所致。
土壤剖面野外观察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土壤是地球表面覆盖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地表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
土壤剖面作为土壤研究的基础,是了解土壤结构和性质的重要途径。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野外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土壤剖面的结构和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土壤学的基本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1)学习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包括土壤样本的采集、描述和记录。
(2)识别不同土壤层次的标志,了解土壤层次分化和土壤形成过程。
(3)分析土壤剖面中各种土壤指标的变化规律,如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含水量等。
(4)探讨土壤剖面特征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了解土壤环境变化的内在机制。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来到了实习地点,首先由指导老师介绍了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然后,我们开始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样本。
我们发现土壤剖面可以从上到下大致分为三个层次: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表土层是最接近地表的一层,颜色较深,含有较多的有机质,质地较松软,结构复杂,包含有植物残体和根系。
心土层位于表土层下方,颜色较浅,质地较硬,结构较简单,主要由较细的颗粒组成。
底土层是最底层,颜色最深,质地最硬,主要由矿物质和粘土组成。
我们还发现土壤质地在整个剖面中呈现出由细到粗的变化规律,即从表土层到心土层再到底土层,颗粒逐渐变大。
这可能与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有关。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在表土层,含水量较高,土壤较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而在心土层和底土层,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较干燥。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独立进行土壤样本的采集、描述和记录。
同时,我对土壤剖面各层次的标志和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识别不同土壤层次和分析土壤指标的变化规律。
我还发现土壤剖面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完整版)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
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学会用简单方法认识土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农业生产性状,从而认识土壤,并联系土壤生成环境,分析其与土壤形成及利用改良方面的关系。
二、壤形成夜因素的研究观察(一)气候资料的调查:包括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霜期、风、水、旱、涝灾害等。
(二)母质:直接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残积物母质。
要记载岩石的种类、风化程度及形态;如系冲积物、风积物等运积母质,则记载其种类、生成过程及其性状。
(三)地形:地形通常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冲积平原,盆地及洼地等。
当了解地形时要记载地点、周围环境、地形的变化情况与土壤发育与分布的关系。
(四)侵蚀情况:在山区进行土壤调查与观察时要更为重要,要详细记载侵蚀方式、程度、引起侵蚀的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
(五)土壤的排水及灌溉情况:首先观察地表水的有无及其状况,地下水位深度、灌溉条件的有无,现有灌溉的系统及灌溉的可能性。
其次要记载该地区的排水情况、排水系统等。
(六)植被情况:包括植物群落、生长情况、指示植物、造林状况。
(七)农业生产状况调查:包括农作物种类、产量、茬口安排、及施肥情况、丰产经验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等。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形态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土壤的外部形态,也能了解土壤的性质及农业生产价值。
在田间观察土壤时除观察土壤的自然环境外,还要借助于土壤剖面的观察与分析来全面地了解土壤的一切特性。
(一)土壤剖面位置的选择及挖掘:土壤剖面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切忌在道旁、沟边、肥堆及土层经过人为翻动或堆积的地方挖掘剖面和采取样品。
在选择有代表性地点后,挖长约2米,宽1米,深1~1.5米的土坑(如地下水位较高,达到地下水时即可),将朝阳的一面挖成垂直的坑壁,而与之相对的坑壁挖成每阶为30~50厘米的阶梯状,以便上下操作。
(如图)在挖剖面时要注意观察朝阳面,观察面上端不准堆土,也不准站人踩踏,以保持土壤的田间自然状况,挖出的土抛在土坑长边的两旁,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观察与记载结束后,必须将土坑先心土后表土进行填平。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课室: 2017年 11 月 09日
学 院
地理科学
年级、专业、班
地理161
姓名
学号
实验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实验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土壤剖面的观察
指 导
教 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米了解士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2.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母质层是指土壤剖面下部的层次,位于淀积层和母岩层之间,是未经受土壤发育过程的显著影响的土壤母质。由岩石风化碎屑残积物或运积物构成,很少受生物作用影响,成土作用不明显,基本上保持着母岩的特点。因此严格地讲,母质层不属于土壤发生层,因为其特性并非土壤形成作用所产生。母质层以C表示。
三、使用仪器、材料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铅笔、塑料袋,标签,袋子。
淋溶层:南方多降雨,雨水的冲积作用使得淋溶层不具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或者矿物质。由于A 层下发生强烈的淋溶作用,粘粒、铁和铝的三氧[化物与腐殖质一起大量淋失,使淋溶层残留的适应等抗风化性强沙粒和粉砂相对含量增加,出现颜色特别淡的灰白色层。
淀积层:南方地区富含铁、铝离子。淀积层的物质有由上层下移来的铁、铝氧化物,粘粒等,呈现暗棕或红棕色。这层盐基含量高,一般呈中或微碱性反应。
3.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学会学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原理
腐殖质层是指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表层。其显著特征是,色暗,疏松。
淋溶层简称A层。自然土壤剖面的上部,由于长期间水分自地表向下的淋溶作用所形成的层次。其特征为土壤中可溶性盐类和胶体及细小土粒,遭到淋洗,一般淋溶层下部,腐殖质含量少,土色较浅或成灰白色,质地较粗,肥力较低。耕作施肥,对防止淋溶作用,改善土壤性状,有很大效果。
实验三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三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一、实验目的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计,10%盐酸溶液,pH混合指示剂,白瓷板、玻璃棒、pH标准比色卡,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内容(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
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 米、宽1 米、深2 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 米,宽0.8 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 )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
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 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 层B 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 或B A 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 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耕作土壤剖面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耕作土壤剖面的挖掘和观察,了解土壤剖面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2. 掌握土壤剖面描述方法,提高土壤学实验技能。
3. 分析耕作土壤剖面特征,为土壤改良和作物种植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剖面是土壤垂直方向的连续切片,反映了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
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和描述,可以了解土壤的层次结构、理化性质、生物特性等,为土壤分类、土壤改良和作物种植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耕作土壤剖面2. 实验仪器:铁锹、剖面刀、皮尺、土壤样品袋、土壤容重器、pH计、电导率仪、有机质测定仪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耕作土壤剖面,如水田、旱地等。
2. 挖掘土壤剖面:使用铁锹和剖面刀,沿土壤自然层次挖掘剖面,确保剖面垂直、连续。
3. 观察与描述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各层次的颜色、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根系分布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 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使用pH计、电导率仪、有机质测定仪等仪器,测定土壤的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等指标。
5. 记录实验数据:将观察到的土壤剖面特征和测定结果进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结构:根据挖掘和观察结果,该耕作土壤剖面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耕作层(表土层):颜色较浅,质地较细,有机质含量较高,根系密集。
(2)犁底层(亚表土层):颜色较深,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根系较少。
(3)心土层:颜色较深,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根系较少。
(4)底土层:颜色较深,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根系较少。
2. 土壤理化性质:根据测定结果,该耕作土壤的pH值为6.5,电导率为0.5 mS/cm,有机质含量为2.5%。
3. 分析与讨论:(1)该耕作土壤剖面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有利于作物生长。
(2)耕作层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
(3)土壤pH值适中,有利于作物生长。
(4)土壤电导率较低,有利于作物吸收水分。
土壤剖面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的结构、层次、质地、颜色等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
2. 分析土壤剖面特征与土壤类型、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为土壤资源调查和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XXX农业大学实习基地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三、实验器材1. 铁锹2. 土壤剖面刀3. 皮尺4. 铅笔5. 塑料袋6. 门塞尔比色卡7. 土壤坚实度仪8. 土壤样品盒四、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挖取土壤剖面,确保剖面具有代表性。
2. 使用铁锹和土壤剖面刀挖掘土壤剖面,深度约1米。
3. 观察并记录土壤剖面的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等特征。
4. 使用皮尺测量各土层厚度,并记录数据。
5. 采集各土层样品,放入塑料袋中,标注土层深度。
6. 使用门塞尔比色卡测定土壤颜色,记录颜色编号。
7. 使用土壤坚实度仪测定土壤坚实度,记录数据。
8.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实验室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层次根据观察结果,该土壤剖面可分为以下层次:(1)A层:耕作层,厚度约20cm,颜色为黄棕色,质地为壤土,结构为团粒结构,湿度较大。
(2)B层:过渡层,厚度约30cm,颜色为黄褐色,质地为壤土,结构为块状结构,湿度较大。
(3)C层:心土层,厚度约40cm,颜色为黄褐色,质地为壤土,结构为块状结构,湿度较大。
(4)R层:母质层,厚度约10cm,颜色为黄褐色,质地为砂壤土,结构为块状结构,湿度较小。
2. 土壤颜色根据门塞尔比色卡测定结果,该土壤剖面各土层颜色分别为:(1)A层:5YR5/2(2)B层:5YR4/2(3)C层:5YR3/2(4)R层:5YR2/23. 土壤质地根据观察结果,该土壤剖面各土层质地分别为:(1)A层:壤土(2)B层:壤土(3)C层:壤土(4)R层:砂壤土4. 土壤结构根据观察结果,该土壤剖面各土层结构分别为:(1)A层:团粒结构(2)B层:块状结构(3)C层:块状结构(4)R层:块状结构5. 土壤肥力分析根据实验室分析结果,该土壤剖面各土层肥力指标如下:(1)A层:有机质含量2.5%,全氮含量0.15%,碱解氮含量100mg/kg,速效磷含量10mg/kg,速效钾含量80mg/kg。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
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B 或B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h ,粘粒淀积Bt,铁质淀积Bir等。
土壤剖面观察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的结构、层次、颜色、质地等特征,从而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为土壤分类、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XXX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实验器材1. 铁锹2. 门塞尔比色卡3. 土壤坚实度测定仪4. 皮尺5. 剖面刀6. 铅笔7. 塑料袋8. 采样器四、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在实验基地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最好是一片耕作过的农田。
2. 挖取土壤剖面:使用铁锹在选定的地点挖取土壤剖面,深度约1米。
3. 观察和记录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记录其颜色、质地、结构、层次、厚度等特征。
4. 采集土壤样品:在土壤剖面中,每隔10厘米采集一次土壤样品,用于后续分析。
5. 土壤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分别放入塑料袋中,并做好标记。
6. 土壤样品分析: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包括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全磷、全钾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观察结果:(1)颜色: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颜色逐渐变深,表层土壤呈灰棕色,底层土壤呈黄棕色。
(2)质地: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质地逐渐变细,表层土壤为沙质土,底层土壤为粘质土。
(3)结构: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结构逐渐变差,表层土壤为团粒结构,底层土壤为块状结构。
(4)层次:土壤剖面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耕作层)、B层(心土层)、C层(母质层)。
2. 土壤样品分析结果:(1)土壤含水量: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含水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含水量约为20%,底层土壤含水量约为15%。
(2)有机质含量: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2%,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1%。
(3)pH值: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pH值逐渐降低,表层土壤pH值约为7.5,底层土壤pH值约为6.5。
(4)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约为0.1%,全磷含量约为0.05%,全钾含量约为1.5%;底层土壤全氮含量约为0.05%,全磷含量约为0.02%,全钾含量约为1.0%。
实习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实习1 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一、目的与意义土壤剖面是土壤内部性质的外在表现,是土壤长期发育过程中现阶段的标志。
研究土壤剖面,现场观察土壤的各种形态特征,可以了解成土因素的影响和土壤特性,是土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生产实践中,在进行各种自然资源调查时,土壤条件是必不少的调查内容。
为了取得必要的土壤资料,必须首先对土壤进行现场观察。
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土壤剖面的选择与挖掘1. 土壤剖面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林地土壤调查时,应考虑下列几点:地面植被分布均匀(包括更新幼林、下木、草本及苔藓等),应避免开枯立木、虫腐木等非代表性植物,在疏密度和林冠郁闭度中等,离优势树种干茎1-2米的地方挖掘剖面。
应避开林中空地,林班线和林内道路,设置在较平坦和无积水的地方。
在采伐迹地设点时,应考虑残留树、更新幼树的分布和长势情况。
2. 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的点选定后,即可开始挖掘,规格一般为:1.5~2m,宽0.8~1m,深度以达到母质、母岩或地下水面。
观察面上方不要踩踏和堆土,以保持植被和枯落物的完整,观察面应向阳,丘陵山地的观察面应与坡向同向。
较平坦的地方,观察面对面应修成阶梯状。
以利于观察者上下土坑。
在山坡上挖掘剖面时,应使剖面与等高线平行(与水平面垂直)。
农田、苗圃、果园等种植园挖掘剖面时,应将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在剖面两侧,观察结束填埋土坑时,不应使土层搅乱。
剖面挖好后,应用小锄修理观察面,尽量使土壤的自然结构面表现出来,以便正确判别土壤特征。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通常包括对土壤剖面进行观察、记载、简易化验、现场讨论等。
1.观察点基本情况的记载(1)对剖面编号,可按所调查的一系列剖面顺序编号,也可自行编号。
土壤剖面土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剖面土层的划分和特征;2. 掌握土壤剖面土层观测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土壤剖面土层的形成和分布规律;4. 为土壤资源调查、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地点与时间实验地点:某农业大学校内试验田实验时间:2023年3月20日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剖面样品、土壤剖面图、土壤剖面描述表格、皮尺、剖面刀、土壤样品袋等;2. 实验仪器:土壤剖面挖掘工具、土壤质地分析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有机质测定仪、土壤养分测定仪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在试验田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观测;2. 挖掘土壤剖面:使用剖面刀沿自然结构面挖掘土壤剖面,注意保持剖面完整;3. 观测土壤剖面:记录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层次、厚度等特征;4. 采集土壤样品:按照不同土层采集土壤样品,放入样品袋中;5. 分析土壤样品:使用土壤质地分析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有机质测定仪、土壤养分测定仪等仪器对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6. 整理实验数据:将观测和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土层划分根据土壤剖面观测结果,该试验田土壤剖面可分为以下土层:(1)枯枝落叶层:厚度约2cm,呈棕色,有机质含量较高;(2)腐殖层:厚度约10cm,呈暗棕色,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较疏松;(3)淋溶层:厚度约15cm,呈黄棕色,质地较紧实,有机质含量较低;(4)淀积层:厚度约20cm,呈灰棕色,质地较紧实,有机质含量较低;(5)母质层:厚度约25cm,呈灰白色,质地较紧实,有机质含量极低。
2. 土壤剖面特征分析(1)土壤颜色: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颜色逐渐变浅;(2)土壤质地:从表层到深层,土壤质地逐渐变紧实;(3)土壤结构:从表层到深层,土壤结构逐渐变差;(4)土壤水分:从表层到深层,土壤水分逐渐减少;(5)土壤有机质:从表层到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
土壤剖面性状观察实验
土壤剖面性状观察实验土壤剖面指的是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的垂直切面。
土壤剖面中的层次和形态特征,能综合地反映各种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特性的影响。
所以,观察土壤剖面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的重要方法之一。
土壤剖面形态的鉴别主要指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pH值和石灰反应等。
根据上述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室内分析材料,可以作为农业生产中合理用地、施肥、改良土壤的参考。
特别在进行土壤分类研究时,剖面形态是土壤分类不可缺少的依据。
一、仪器设备和试剂1、仪器。
土铲、手锄、土钻、剖面刀、土壤坚实度计、土壤色卡、土壤pH比色卡、记录表、比色瓷盘、布卷尺或折尺、土壤标本盒、布袋或塑料袋、标本盒。
2、试剂。
1.5%铁氰化钾、1:9盐酸、10%盐酸溶液、pH混合指示剂。
二、剖面观察的步骤1、剖面挖掘与修整(1)剖面挖掘。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可以根据地形、地势、耕作栽培及土壤类型等)确立观察点,避免选在路、渠边、粪堆上或人易干扰的地段。
(2)剖面的大小要根据观察的要求来定,如了解土壤形成发育,要挖大些(长1.5—2.0米,宽0.6—0.8米,深1.5米左右);如只了解土壤与农作物生长关系,可挖小些(长1.2—1.5米,宽0.6—0.8米,深1.0米左右),深度要求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位为度。
(图10-1)图10-1土壤剖面观察坑示意图(3)选取土坑一端的壁面为观察剖面,要求向阳,而在另一端做好阶梯,以便下坑观测。
(4)掘坑时,应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观察完毕后,应将底土仍填回下层,表土填回到上层。
观察壁面的上部不准堆土和践踏。
(5)剖面修整。
土坑挖成后,将观察壁面用土铲向下垂直铲平,然后用切土刀自上而下轻轻拨落表面土块,以便露出自然结构面。
整修剖面时,可保留一部分已铲平之壁面,因平整的壁面易于分清各土层的界限。
如需采取底层的土壤标本,则应在修正剖面前采取,以免修整时污染底层土壤。
自然土剖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了解自然土壤的剖面结构及其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土壤的形成过程和性质,为土壤分类、利用和改良提供基础。
二、实验器材1. 铁锹2. 门塞尔比色卡3. 土壤坚实度计4. 皮尺5. 剖面刀6. 铅笔7. 塑料袋三、实验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某郊外农田四、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五、实验内容一、选择土壤剖面点在实验地点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观察周围环境,确保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条件符合实验要求。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1. 使用铁锹在土壤剖面点进行挖掘,挖掘深度一般不超过1米。
2. 挖掘过程中注意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记录相关信息。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根据土壤剖面特征,将土壤剖面划分为以下层次:1. 表土层(A层):土壤颜色较浅,质地较松,有机质含量较高。
2. 淋溶层(B层):土壤颜色逐渐变深,质地变紧,有机质含量降低。
3. 母质层(C层):土壤颜色较深,质地较硬,有机质含量较低。
四、土壤剖面描述1. 鉴别土壤颜色使用门塞尔比色卡对土壤颜色进行描述,包括色调、明度、饱和度等。
2. 湿度用手触摸土壤,判断土壤湿度,分为干燥、湿润、过湿等。
3. 质地根据土壤的粒度组成,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黏土等。
4. 土壤构造观察土壤剖面中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结合情况,描述土壤构造。
5. 土壤松紧度使用土壤坚实度计测量土壤松紧度,分为紧实、中等、松软等。
6. 孔隙观察土壤剖面中孔隙的分布和大小,描述孔隙特征。
7. 植物根系观察土壤剖面中植物根系的分布和生长情况,描述根系特征。
8. 土壤新生体观察土壤剖面中新生物的形成和分布情况,描述新生体特征。
9. 侵入体观察土壤剖面中侵入体的种类、大小和分布情况,描述侵入体特征。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自然土壤的剖面结构及其特征,掌握了土壤剖面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剖面层次分明,各层次具有不同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
石大自然地理实验指导07土壤剖面的观察
实验七土壤剖面的观察(一)目的要求初步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在分析所观察到的土壤剖面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水、气、生物、岩石等的共同作用与土壤发育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准备土壤资料、铅笔、土铲、土钻、钢卷尺、记录簿、门赛尔比色卡、白瓷盘、蒸馏水、PH试纸、1:5的稀盐酸、土袋、标签、土盒、土刀、采集整段土壤标本的长条形容器(木质或硬度较大的长条状塑料容器)。
(三)主要内容1、根据相关知识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土壤剖面挖掘地点。
2、通过观察,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等方面认识所挖掘的土壤剖面的性态。
3、进行土壤样品及标本的采集。
4、完成土壤剖面性状记载简表。
(四)原理方法1)土壤剖面的设置(1)具体位置因设于具有代表性的地形部位上。
一般来说,在山区应按照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形、植被类型分别设置剖面;在农耕区应按不同的耕作方式分别设置剖面;农、林、牧交错地区,应按土地利用的不同方式分别设置剖面。
在剖面点位置选择时应注意避开各种交通线路、水利工程、池塘、村庄、坟地等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的地段。
(2)土壤剖面按其来源可分为两类:自然剖面和专门剖面。
自然剖面指由于沟谷冲刷、塌方等天然原因,或兴修道路、开挖土石等人为原因而暴露出来的土壤剖面。
专门剖面是为了进行土壤调查临时开挖的土壤剖面。
观察自然剖面时,要剥去外表,使其暴露出新鲜的断面,再进行观察、记录和采样工作。
人工开挖专门剖面,如果在山坡上开挖,应将观察面留在坡的上方,深度挖至母岩母质层即可;在平原及平坦地面上,土壤剖面坑一般按宽1mC,长2m,深2m的规格挖掘。
在地下水埋深小于2m的地方,以挖至地下水面为止。
2)剖面的观察与描述: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一般由上而下依次可分为覆盖层(O)、淋溶层(A)、淀积层(B)、母质层(C)和母岩层(R),在实际自然界的土壤剖面中,尤其是山丘地区的土壤剖面并不完整,有时会缺失某些土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
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或B 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按照土壤剖面记载表的要求进行描述
1、记载土壤剖面所在位置、地形部位、母质、植被或作物栽培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地下水深度、地形草图可画地貌素描图,要注明方向,地形剖面图要按比例尺画,注明方向,轮作施肥情况可向当地社员了解。
2、划分土壤剖面层次,记载厚度,按土层分别描述各种形态特征,土层线的形状及过渡特征。
3、进行野外速测,测定pH值、高铁、亚铁反应及石灰反应,填入剖面记载表。
4、最后根据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及简单的野外速测,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名称,鉴定土壤肥力,提出利用改良意见。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
1、鉴别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可以反映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有机质的含量。
很多主要土类就是以土壤颜色来命名的。
鉴别土壤颜色可用门塞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色,该比色卡的颜色命名是根据色调、亮度、彩度三种属性的指标来表示的。
色调:土壤呈现的颜色。
亮度: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
把绝对黑定为0,绝对白定为10,由0到10逐渐变亮。
彩度:指颜色的浓淡程度。
色调为亮红棕色,亮度为4,彩度为6。
使用比色卡注意点:
(1)比色时光线要明亮,在野外不要在阳光直射下比色,室内最好靠近窗口比色。
(2)土块应是新鲜的断面,表面要平。
(3)土壤颜色不一致,则几种颜色都描述。
2、湿度
通过土壤湿度的观察,能部分看出土壤墒情这个主要肥力特征,可分为干、润、湿润、潮润、湿五级。
(1)干:土壤放在手中不感到凉意,吹之尘土飞扬。
(2)润:土壤放在手中有凉意,吹之无尘土飞扬。
(3)湿润:土壤放在手中有明显的湿的感觉。
(4)潮润:土壤放在手中,使手湿润,并能捏成土团,捏不出水,捏泥粘手。
(5)湿:土壤水分过饱和,用手挤土壤时,有水分流出。
3、质地
土壤中各种粒径土粒的组合比例关系叫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根据其机械组成的近似性,划分为若干类别,这就叫质地类别,土壤质地对土壤分类和土壤肥力分级有重要意义。
在野外鉴定土壤质地通常采用简单的指感法(见表1)。
表1 土壤质地指感法鉴定标准
号质地名称土壤状态干捻感觉能否湿搓成球
(直径1厘米)湿搓成条状况(2毫米粗)
国际制苏联制
1 砂土砂土松散的单粒状研之有沙沙
声
不能成球不能成条
2 砂质
壤土砂壤土不稳固的土块
轻压即碎
有砂的感觉可成球、轻压
即碎无可塑性
勉强成断续的短条,一
碰即断。
3 壤土轻壤土土块轻搓即碎有砂质觉,
绝无沙沙
声。
可成球,压扁时,边缘
有多而大的裂缝
可成条,提起即断。
4 粉砂有较多的有较多的云母片面粉的感觉可成球,压扁,可成条,变成2厘米直
壤土云母边缘有大裂缝径园时即断。
5 粘壤土中壤土干时结块,
湿时略粘干土块较难
捻碎。
湿球压扁边缘
有小散裂缝。
细土条弯成的园环外缘
有细裂缝。
6 壤粘土重壤土干时结大块,
湿时粘韧土块硬,很
难捻碎
湿球压扁边缘
有细散裂缝。
细土条弯成的园
环外缘无裂缝压
扁后有裂缝。
7 粘土粘土干土块放在水中
吸水很慢,湿时
有滑腻感。
土块坚硬,
捻不碎,
用锤击亦难
粉碎。
湿球压扁的
边缘无裂缝。
压扁的细土环边缘无裂
缝。
如果土壤中砾质含量较多,则要考虑砾质含量来进行土壤质地分类,砾质含量的分级标准如下,石质大于2mm直径砾石的含量(见表2):
表2 砾质含量分级标准
4、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经外力分开,沿自然裂隙散碎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单位个体。
土壤结构大多按几何形状来划分,目前采用的结构分类标准如表3
表3 土壤结构分类表(按查哈洛夫)
5、土壤松紧度
又名坚实度,土壤紧实度指每单位压力所产生的土壤容积压缩程度,或每单位容积压缩所需要的压力,单位为公斤/(厘米)3。
测定土壤坚实度可使用土壤坚实度计,其使用方法如下:
(1)首先判断土壤的坚实状况,选用适当粗细的弹簧与探头的类型。
(2)工作前,弹簧未受压前,套筒上游标的指示线,如为kg(公斤)时应指于零点,如深度为
cm(厘米)时,应指于5(厘米)处。
(3)工作时,仪器应垂直于土面(或壁面),将探头掀入土中,至档板接触到土面时即可从游
标指示线上获得读数,即探头的入土深度(cm)和探头体积所承受的压力(kg)。
(4)根据探头入土深度,深头的类型,弹簧的粗细,再查阅有关壤土坚实度换标表,即得土壤
坚实度的数值(kg/cm3)。
(5)每次测定完毕,必须将游标推回原处,以便重复测定,但必须注意防止游标产生微小滑动,
以免造成测定误差。
(6)工作结束,坚实度计必须擦拭干净,防止仪器生锈,以保证仪器测定的精度。
如果没有土壤坚实度计,可按下列标准加以描述(表4):
表4 松紧度等级划分
等级刀入土难易程度土粘入土难易程度
1、极松自行入土土钻自行入土
2、松可插入土中较深处稍加压力能入土
加压力能顺利入土但拔起时不能或很难带取土壤
3、散刀铲掘土,土团即分
散
4、紧刀钞入土中费力土钻不易入土
5、极紧刀铲很难入土需要用大力才能入土且速度很慢,取出也不易,取出的土带有光滑的外
表。
6、孔隙
指土壤结构体内部或土壤单粒之间的空隙,可根据土体中孔隙大小及多少表示(表5):
表5 孔隙分级
7、植物根系
描述标准可分为四级(表6)
表6 土壤剖面内根系分级
8、土壤新生体;新生体是成土过程中物质经过移动聚积而产生的具有某种形态或特征的化合物体,常见的新生体有下列几种:
(1)石灰质新生体:以碳酸钙为主。
形状多种多样,有假菌丝体,石灰结核,眼状石灰斑,砂姜等,用盐酸试之起泡沫反应。
(2)盐结皮、盐霜:由可溶性盐类聚积地表,形成白色盐结皮或盐霜,主要出现在盐渍化土壤上。
(3)铁锰淀积物:由铁锰化合物经还原,移动聚积而成不同形态的新生体,例如锈斑、锈纹、铁锰结核、铁管、铁盘、铁锰脐膜。
(4)硅酸粉末:在白浆土及黑土下层的核块状结构表面有薄层星散的白色粉末,主要是无定形硅酸。
9、侵入体;例如砖块、石块、骨骼、煤块等,是土壤的外来物,非成土过程的产物。
10、石灰反应;含有碳酸钙的土壤,用10%盐酸滴在土上就产生泡沫,称为石灰反应,根据泡沫产生的强弱记载石灰反应程度(表7)。
表7 石灰反应等级
11、pH值的简易测定;可用广泛pH试纸。
或pH混合指示剂(配方见后),取黄豆大土粒碾散。
放在白瓷板上,滴入指示剂5-8滴,数分钟后使土壤侵入液淌入瓷板上另一小孔,用比色卡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