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梁祝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梁祝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梁祝课后教学反思范文梁祝课后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祝课后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梁祝课后教学反思1本周的教学内容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分析主部,即草桥结拜。

上课前我先播放音乐《梁祝》,让学生在音乐中走进教师。

导入时我提了个问题(刚才播放的音乐节选自哪部作品?)在点出课题后,我开门见山的简介了小提琴协奏曲及奏鸣曲式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第一部分主部。

整节课都在我我的计划中顺利地结束了。

课后我,对这节课做了反思,这一节课一直在顺着我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堂课的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得整节课成了一言堂模式,这是我《新课程标准》学习得不够深不够透彻的缘故。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改变一亲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我对此课作了以下修改:在导入时改问“我们刚才所听的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学生答完后再听一遍问“除主奏乐器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乐器了?”由此引出“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再向外引申出“钢琴协奏曲”等等的概念。

“奏鸣曲式”这一概念由于其理论性十分地强,因此把它放在第二课时,在“英台抗婚”、“化蝶”这两大部分欣赏完之后再介绍,在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涉及到的“主部”、“展开部”等字眼都用“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来替代。

在完整欣赏“草桥结拜”前,又增加了主题音乐的学唱,由于有的学生会哼唱主旋律,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强烈。

然后在分段欣赏的同时让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分析了音乐的重要情绪及使用的主奏乐器等等。

经过这一修改,在第二个班上时课堂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梁祝课后教学反思2我在教学《梁山伯与祝英台》这节课时,对学生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学生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欣赏能力和认知能力。

初中音乐_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够听辨出大提琴、小提琴音色并理解其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形象内涵。

2.能够听辨出中的爱情主题、封建主题及反抗主题。

3.能够运用音乐的手段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提高学生的感受、分析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提琴及小提琴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形象的捕捉。

2.对《梁祝》呈示部及展开部的赏析,《爱情主题》、《封建主题》《反抗主题》的情绪情感领会。

教学难点:1. 展开部分的艺术处理,特别是“抗婚”中作曲家的艺术创作手段的运用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的手段理解分析本音乐作品。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对比、讨论与创作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1.了解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2. 欣赏越剧《梁祝》片段。

3、今天欣赏一首采用越剧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协奏曲(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主要演奏乐器介绍: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长号(三)作者简介: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

在不久前香港电台举办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梁祝》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古典乐坛上家喻户晓的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一起,被评为“千年最受听众欢迎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

曾经有一位学者感叹道:“哪里有太阳,哪里就有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梁祝》!”何占豪在音乐创作上有一个座右铭,那就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

陈钢:(1935-)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初中音乐【课堂实录】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课堂实录】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一、故事导入同学们宠爱听故事吗?你都宠爱听什么类型的故事呢?〔齐说〕教师今日带来一段音乐,你来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描绘的是什么故事。

二、讲授课〔一〕学问讲解1、这么美丽的音乐,他的主奏乐器是什么?2、解释协奏曲及其曲式构造3、请同学说你所知道的梁祝故事,教师随曲式构造做简洁总结。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节,初步了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协奏曲的根本概念,为深入赏识作品做预备】〔二〕爱情主题4、复听爱情主题。

请同学们留心感受一下呈示部中的这段经典的爱情主题总共消灭了几次,每一次给你带来了怎样不同的感受〔好,这位同学分析的格外准确,第一次爱情主题在比较高的音区婉婉到来,向我们表达着梁祝的爱情,转而进入小提琴在中音区演奏的其次次,第三次全体乐队的参加使音响效果更为饱满,向我们展现了山伯与英台真挚的爱情〕。

5、随琴试唱爱情主题。

【设计意图:在赏识主题旋律后进展爱情主题的哼唱,帮助学生再一次稳固、记忆主题音乐,为听辨旋律做预备。

】〔三〕共读共玩,楼台会6、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两段旋律在心情,速度上有什么不同?可以为他们配上故事情节吗?7、这两条旋律的节拍有何不同?共读共玩是2/4 拍子的,四二拍强弱鲜亮,节奏密集,表现的心情也较为欢快。

4/4 拍子把节奏拉开,更能表现仆人公纠结的情感。

8、从音符上看有没有比较特别的符号?9、梁山伯与祝英台此时正是在学校一边读书一边玩耍的最奇特的时候,就像现在的你们一样,每天无忧无虑,快活欢快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随音乐拍手打节奏,感受一下这份喜悦。

10、楼台会运用了小提琴代表的英台与大提琴表现的山伯对答式的演奏,这也是他们最终一次对话,两人一诉衷肠,难舍难分却从今天人两隔。

请男生唱大提琴山伯的片段,女生唱小提琴英台的片段,让我们一起投入到他们的角色中,感受下他们如此难舍难分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旋律的比照赏识,倾听两首乐曲的心情,速度有何不同,并且配以画面,让学生更清楚明白。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解音乐如何“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感知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比、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音乐基本要素(旋律、音色、速度、节奏和力度)感受、分析、理解作品,养成良好的音乐听赏习惯,能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和变化,能总结出音乐要素的作用并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小组实践探究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梁祝》故事梗概,哼唱并记忆爱情主题旋律,知道曲作者、创作背景及协奏曲、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作品,通过聆听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作用,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

难点: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能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和变化,鼓励学生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创编音乐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配乐诵读《化蝶》歌词。

问:里面提到两位人物,他们是谁?(梁祝)谁知道他们的故事?师补充:《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故事主人公祝英台女扮男装去万松书院求学,途遇梁山伯,一见如故,在草桥亭义结拜金兰。

二人到杭州拜师,同窗共读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着山伯,但山伯不知她是女子。

祝父思女,英台只得回乡。

临行前对山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与情感。

山伯家贫,待去祝家求婚时,祝父已将英台许给太守之子马文才。

英台至死不从,山伯气急病亡。

马家来娶亲,英台浑身缟素,经山伯墓前,坟墓爆裂,她跃入坟中,墓复合拢,梁祝化为蝴蝶,翩跹飞舞。

这个故事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设计意图:用梁祝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二、新课教学1、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由小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协同乐队共同演奏的大型乐曲。

2、小提琴的音色、地位。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创作特点2.音乐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和创作特点,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创作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陈钢和何占豪的创作过程。

3.教师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结构和特点。

(三)音乐欣赏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2.学生跟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高潮和转折点。

(四)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其他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

2.学生了解并欣赏其他音乐作品。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五、课后作业1.学生收集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变化,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巧相结合。

梁祝音乐鉴赏教案及反思

梁祝音乐鉴赏教案及反思

梁祝音乐鉴赏教案及反思《梁祝》教案教学内容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目标1.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分析乐曲的主题,并能哼唱、记忆。

2.能够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乐曲。

3.能够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难点分析、哼唱并记忆乐曲的主题、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师: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一)作品简介1.请同学们按组别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与大家进行分享。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的绝唱。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从古至今,由于无数人被它的凄美爱情所感染,人们更使用不同的形式来传颂这个故事。

比如京剧、吕剧、越剧昆曲、苏州弹词等等。

而今天我们所欣赏的是以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所表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提问:那什么是协奏曲呢?只有小提琴演奏的演奏形式叫什么?2.展示课件(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提问的形式,初步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协奏曲的概念,为深入欣赏作品做准备。

)(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引子聆听音乐,并思考,在这段音乐中,哪种乐器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叫声?这段旋律为大家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长笛模仿鸟的叫声,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画面。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经典爱情故事。

1959年,时为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何占豪、陈刚在老师丁善德指导下,创作完成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年5月首演于上海,由余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这部标题性小提琴协奏曲以越剧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剧情发展精心构造布局,选取相爱、抗婚和化蝶三个重要主题创作发展而成。

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作品对原剧的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西洋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冲突。

全曲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聆听音乐“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
在对比、聆听小提前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音乐。

3、知识与技能
(1)哼唱爱情主题旋律
(2)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以及曲作者
设计意图:
由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初中音乐_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音乐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梁祝》,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体验、模仿音响,并指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二、情感态度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欣赏音乐,并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各种材料和方式模仿与表现音乐。

2.难点: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有独创性地表现音乐。

四、教学方法利用课件、图片、PPT进行教学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直观法、TPR 教学法、视听法、游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合作交流法等,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发掘他们的积极求知,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书籍2.学生准备有关书籍六、教学步骤1.引子首先咱们一起来聆听一下引子部分在聆听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这一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模仿了哪种动物?让你感受到了一年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长笛;鸟;春天。

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的感觉。

师: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东晋时期,会稽郡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她呀十分仰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会稽郡城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竟也像模像样,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去会稽郡城求学。

途中,邂逅了赴会稽郡城求学的书生,大家说这个书生是谁呀?对啦,就是梁山伯。

那么在一同求学的路上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咱们继续往下听,同时也开启的呈式部——相爱主题。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相爱(1.)草桥结拜师:大家仔细听,这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呀?是小提琴这首曲子是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代表梁祝中的谁呀?很好,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反思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反思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反思
这堂课以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融入这个故事情节之中,通过参与、体验、表演、综合、共同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来实现音乐活动,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运用了自主性学习,充分体现课改新理念。

激发了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通过互助学习,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形成自主意识与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整节课下来,发现内容容量大了,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得不够恰当,上起来有点仓促。

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让学生能熟悉“爱情主题”的旋律及《化蝶》并知道词曲作者。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反思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反思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反思《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可真是个经典,听说过的朋友都知道,里面充满了爱情、悲剧,还有那种“你死我活”的豪情壮志。

每次讲到这段故事,大家都忍不住感叹,哎,爱情真是个让人头疼的东西。

说到梁山伯和祝英台,那真是天生一对,仿佛上天注定要把他们绑在一起。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简直就像把好端端的豆腐放到地上,哐啷一声碎了一地。

咱们得聊聊这俩主角。

梁山伯,一个书生,聪明才智,人称“才子”。

而祝英台,那是个独立又聪明的女子,真是女中豪杰。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英台的勇敢和执着简直让人刮目相看。

她假装成男孩去上学,真是个“女汉子”啊!想想就觉得太有意思了,咱们现代人都觉得上学难,更别说她那样勇敢冒险。

可这段情感真的是一波三折,俩人之间的互动总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就像青涩校园里的那些小打小闹,真是甜蜜又搞笑。

再说到他们的爱情,简直可以用“有情人终成眷属”来形容,但现实总是很残酷。

这种痛苦的爱情让我想起一句老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梁山伯为了追求英台,真是煞费苦心,一路追随、如影随形,哪怕前路再艰难也不放弃。

英台对他也是一片真心,俩人之间的感情像那年头的小河流,静静地流淌,毫不张扬,却又波澜壮阔。

不过,悲剧来了,英台被家里安排嫁人,梁山伯这下子可是彻底蒙了。

心里那种“天塌下来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就像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突然变成了凉凉的水面,心里那种失落,真是无以言表。

人生有很多无奈的事情,像风筝断了线,飞不回去了。

爱情也是如此,时常让人痛苦不堪,但又无法放弃。

故事到这里,大家可能都想:“哎呀,怎么能这样啊?”可是,这就是人生呀,充满了无奈和遗憾。

梁山伯为了爱情,竟然病死了。

真的太让人心疼。

就像是那句“为爱而生,为爱而亡”,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哀痛。

英台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的悲伤就像一片浓雾,迷失了方向。

最终,她也选择了跟梁山伯同归于尽,化为蝴蝶,双双飞舞。

多美的一种结束,仿佛在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是不会被时间和空间所阻隔的。

初中音乐_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运用的曲式结构及结构对于乐曲表现的作用。

2、通过分析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乐曲的情感及形象。

3、用合适的声音,准确的表现乐曲片段“爱情主题”。

4、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复调音乐等音乐概念,及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运用的曲式结构及结构对于乐曲表现的作用。

难点:通过分析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乐曲的情感及形象。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视唱主题教师弹奏《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曲片段,让学生说出曲名。

(此处教师弹奏学生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经典的爱情主题,使本节课开始便拉近学生与经典名曲的距离。

)●边听爱情主题,边通过图片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

(通过不同形式的聆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记忆这段主题)●教师带学生简单视唱爱情主题。

●给学生出示关键次圆滑线。

让学生小组讨论,从乐曲片段中找到附点节奏、力度、速度等关键词,并练习如何运用这些关键词的提示唱好这段主题。

(此环节其实是把旋律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和处理作品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想法进行碰撞从而解决问题。

)2、欣赏交响乐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解协奏曲的相关知识。

3、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构中呈示部、发展部、展开部,与故事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一一对应。

二、分段欣赏1、呈示部(相爱)●学生了解相爱主题是呈示部的一个主题。

●播放呈示部中的另外主题,让学生说说音乐带来什么心情?表现什么情景?(此处先让学生听音乐,不做任何提示,目的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音乐要素,从而体会音乐的情感和情绪。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小提琴演奏“共读共玩”主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

●了解呈示部中两个主题一般要形成对比,曲作者很好利用这种结构,展现两种不同情感。

高中音乐_《梁祝》三部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梁祝》三部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情感之声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2 、通过音乐的要素分析情感的表达:喜、忧、怒、静。

3、通过古典与现代时尚音乐,让学生理解音乐可以表达人类细腻的情感。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参与、感受。

2、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新课导入问题提出,师生互动然后教师示范法导出音乐可以完美地表达人类更为细腻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从喜、忧、怒、静四个方面学习和感受小提琴协奏曲《梁祝》1、喜(1)欣赏《同窗三载》。

(教师讲解)(2)从音乐要素上分析情感的表达。

(3)学一学,打一打舞蹈性的节奏型2、忧(1)欣赏《依依惜别》(教师讲解)(2)从音乐要素和谱例上分析情感的表达。

对比两个片段的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不同,所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

3、怒(1)欣赏《英台投坟》(教师讲解)(2)从音乐要素上分析情感的表达。

4、静(1)欣赏《化蝶》(教师讲解)(2)让学生一起演唱,感受它的情感表达。

二、现代时尚的电子音乐也可以表达情感欣赏两段电子乐器的视频,比较视频中音乐的情感表达。

总结: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时尚的电子乐在没有语言的的情况下都可以表达情感。

三、音乐小游戏(师生互动)听音乐找到合适的情感,朗诵三段话。

(反扣主题回应课前的导入)课堂总结:音乐是这世间最和谐最纯洁的事物,它的旋律与灵动,它的激情与柔美,它的停顿与连绵,都带给人无法抗拒的力量,这便是音乐的魅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但对中国民族音乐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待有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作为享誉世界的民族音乐,独特的创作背景、浓郁的民族风情,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世界人民提供了美妙、神往的艺术盛宴.本文对高中音乐欣赏课《梁祝》进行了阐述,使学生了解相关的音乐常识,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审美教育的同时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之反思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之反思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之反思《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民间故事中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是基于这个故事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

这首协奏曲不仅是对这个传说的音乐表达,也是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首先,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演奏技巧,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深情与悲哀。

通过小提琴的声音,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的强烈情感,以及他们无法在一起的痛苦。

这种音乐表达不仅让我们回味起这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命运和宿命的思考。

其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通过音乐的形式呈现了对于社会传统和道德观念的批判。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是被社会禁锢的,他们的爱情被视为不道德、不合乎传统的。

这首协奏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和声结构,表达了对于这种社会禁锢和道德束缚的不满和反抗。

它提醒我们,爱情应该是自由和平等的,不应该受到社会的限制和偏见。

最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还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奈。

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首协奏曲的悲伤和哀怨的旋律,表达了他们无法改
变自己命运的无奈和绝望。

它使我们反思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

总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通过音乐的形式赏析了这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命运、社会传统和人性的反思。

它告诉我们,爱情应该是自由和平等的,不应受到社会和道德观念的束缚;同时也提醒我们,面对命运的挫折和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坚强和乐观的态度。

初中音乐_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音乐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梁祝》,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体验、模仿音响,并指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二、情感态度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欣赏音乐,并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各种材料和方式模仿与表现音乐。

2.难点: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有独创性地表现音乐。

四、教学方法利用课件、图片、PPT进行教学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直观法、TPR 教学法、视听法、游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合作交流法等,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发掘他们的积极求知,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书籍2.学生准备有关书籍六、教学步骤1.引子首先咱们一起来聆听一下引子部分在聆听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这一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模仿了哪种动物?让你感受到了一年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长笛;鸟;春天。

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的感觉。

师: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东晋时期,会稽郡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她呀十分仰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会稽郡城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竟也像模像样,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去会稽郡城求学。

途中,邂逅了赴会稽郡城求学的书生,大家说这个书生是谁呀?对啦,就是梁山伯。

那么在一同求学的路上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咱们继续往下听,同时也开启的呈式部——相爱主题。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相爱(1.)草桥结拜师:大家仔细听,这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呀?是小提琴这首曲子是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代表梁祝中的谁呀?很好,祝英台。

初中音乐_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够听辨出大提琴、小提琴音色并理解其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形象内涵。

2.能够听辨出中的爱情主题、封建主题及反抗主题。

3.能够运用音乐的手段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提高学生的感受、分析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提琴及小提琴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形象的捕捉。

2.对《梁祝》呈示部及展开部的赏析,《爱情主题》、《封建主题》《反抗主题》的情绪情感领会。

教学难点:1. 展开部分的艺术处理,特别是“抗婚”中作曲家的艺术创作手段的运用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的手段理解分析本音乐作品。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对比、讨论与创作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1.了解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2. 欣赏越剧《梁祝》片段。

3、今天欣赏一首采用越剧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协奏曲(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主要演奏乐器介绍: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长号(三)作者简介: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

在不久前香港电台举办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梁祝》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古典乐坛上家喻户晓的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一起,被评为“千年最受听众欢迎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

曾经有一位学者感叹道:“哪里有太阳,哪里就有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梁祝》!”何占豪在音乐创作上有一个座右铭,那就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

陈钢:(1935-)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及祝英台》教学反思及教案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及祝英台》教学反思及教案

.教课反省本节课用大体20分钟让同学们赏识《梁祝》,浓缩了容。

在教课过程中,以学生听赏体验为主,设计与讲堂目标有直接关系的问题。

先是提出思虑问题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识,经过自己的感觉再用语言表达出来。

整节课下来,发现容容量大了,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得不够合适,上起来很匆促。

教课目的是很明确的但在指引和启迪学生的过程中,不够委宛,没有作到深入浅出。

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过表面的认识了学生的基本状况,没有很好的掌握学生在这学段的年纪特点和心理特点。

第一,容过多。

呈示部:引子——主部——连结部——副部——结束部。

20分钟的时间要上完这些容,容量大了。

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有被追着跑的感觉。

时间安排得也不够合适,很多地方该细讲的都没有花时间。

二、在教课过程中。

导入这一环节老师演奏主题旋律,很好的提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而在后边介绍作品指引学生表达故事情节时,略显匆促。

三、解说看法。

在赏识音乐以前,先把协奏曲的看法直接摆出来,感觉有点忽然,需要商酌。

这一环节,可调整为:把协奏曲的看法放到全曲赏识完后总结时再归纳,直接表达“小提琴协奏曲”的看法。

在解说“小提琴协奏曲”的看法时,可抓住“协”字做文章,“协”即“辅助、合作”之意,更切近生活,从而培育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四、开始赏识音乐。

在赏识每个音乐主题前,先联合音乐因素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识,使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且目注明确。

这点是特别好的。

如在听赏引子(写景)部分时,发问“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体现出一幅如何的画面?”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会经过自己的听觉感觉并联合导入部分的歌词,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联想到的画面。

但在指引学生感觉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时,没有充足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

没能把《梁祝》的“爱情主题”升华到现实生活中,故有误导的偏向。

如能委宛的把“爱情的主题”升华到现实生活的感情体验中,可使学生的感情世界遇到感染和熏,并及时指引、鼓舞学生成立起对四周的亲友好友、全部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对全部美好的事物的挚爱之情,培育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将来的神往和追求。

初中音乐_《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课前音乐:演唱《梁祝》主题歌——《化蝶》二、导入课题: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许多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一同欣赏。

三、音乐知识:协奏曲: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

由什么乐器担任主奏就叫什么协奏曲。

如:钢琴协奏曲、琵琶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

四、作品创作背景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创作于1959年,同年5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

这是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

剧情描述了梁山伯、祝英台的真挚爱情。

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鞭策,反映了人民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五、作品赏析:全曲以《梁祝》故事中的代表性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是奏鸣曲式结构。

1.呈示部——相爱a..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图画。

b..在清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美丽的爱情主题(单三部曲式a-b-a)。

c..大、小提琴的对答,比拟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在一段小提琴自由的华彩过后,引人了活泼的回旋曲(a-b-a-c-a),描写他们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和追逐嬉戏的情景。

d..之后,转入慢板,表现两人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抗婚a..音乐突然转为低沉阴暗,沉重的大锣和大管的音响预示出不祥的征兆,铜管奏出了凶暴的封建主题。

b..独奏小提琴先用散板奏出祝英台的惶惶不安和痛苦心情,接着用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主题。

两个主题在不同调性上反复交替出现,最后形成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激烈的抗婚场面。

c..乐曲转入慢板,大、小提琴的第二次对答奏出了缠绵悲切、时合时分的曲调,描写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情景。

2023年课后的教学反思

2023年课后的教学反思

2023年课后的教学反思2023年课后的教学反思1008年4月24日下午,上了一节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这25分钟的欣赏课中,我用了录音机和CD机作为教具,给学生欣赏了《梁祝》呈示部分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听赏体验为主,设计与课堂目标有直接关系的问题。

先是提出思考问题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通过自己的感受再用语言表达出来。

整节课下来,发现内容容量大了,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得不够恰当,上起来很仓促。

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让学生能熟悉“爱情主题”的旋律。

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不够委婉,没有作到深入浅出。

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是表面的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很好的掌握学生在这学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一、在内容上,容量大了。

呈示部: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

25分钟的时间要上完这些内容,容量大了。

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有被追着跑的感觉。

时间安排得也不够恰当,很多地方该细讲的都没有花时间。

因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复听的过程能随乐哼唱“爱情主题”的旋律,如只选择呈示部中的引子——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在时间上会从容很多,着重欣赏主部主题,也更能深化《梁祝》的音乐主题。

二、在教学过程中。

1、导入。

这一环节引用了歌曲《梁祝》,提出设问:“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提示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故事的情节。

而在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时,略显仓促,含糊其词。

如当时可设计成这样的板书形式,整个思路就一目了然了。

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更易掌握音乐主题发展的每个环节。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写景“引子”)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抒情“爱的主题”)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

(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十八相送、长亭惜别)……2、讲解概念。

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把协奏曲的概念直接摆出来,感觉有点突然。

这一环节,可调整为:把协奏曲的概念放到全曲欣赏完后总结时再概括,直接讲述“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梁山伯与祝英台》这节课时,对学生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学生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欣赏能力和认知能力。

2、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对民族音乐较为排斥,认为听不动。

3、学生大都接触过《梁祝》的音乐,而且对其中《化蝶》一段较为熟悉。

因此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整节课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

除了对学生分析外,我重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分析,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把重点放在欣赏过程中,其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运用分段欣赏与讲解相结合,了解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各段的音乐表现力与元素。

能使学生理解作品中不同乐器的特有音色所代表的不同人物,对各种乐器有所认知,并能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能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用动人的音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通过设计提问使学生了解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

由于,欣赏内容较多,学生活动较少,大部分时间都为旋律欣赏和教师讲解。

应多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