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1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1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1篇)小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编辑给大家收集的11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预习作业:1.将课文分成三段,归纳段意,并能说出分段的理由。

2.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课文种几次提到“番茄太阳”,它们各有怎样的意思?教学课时:2课时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1.出示课题:番茄太阳。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

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2.学生自由提问。

3.大家读了课题,一定会惊讶,大家见过番茄,也见过太阳,但番茄太阳是什么样子呢?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课文为什么要用“番茄太阳”做题目呢?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一定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1.检查预习情况(1)交流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重点正音:亲戚(一声);字形:盲(理解:无目就是盲人)、蔬与疏、慌区别;献(2)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带些感情。

(3)再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按时间顺序理清线索)(1.生活的艰难,让“我”的心情很灰暗,但是每当我看到菜场上一位爱笑的盲童的被父亲拉着手,通过触摸认识各种蔬菜的情景,“我”便感到温暖起来。

2.明明问“我”太阳是怎样的,爸爸告诉她太阳像番茄一样,明明称太阳为番茄太阳。

3.明明要去做角膜移植,临别时她说要把她的脚给“我”,“我”被她善良的心感动了。

苏教版四年级公开课教案上册2021年样板五篇

苏教版四年级公开课教案上册2021年样板五篇

苏教版四年级公开课教案上册2021年样板五篇每个老师都应该有一个做教案的习惯,更应该有一个做好教案的习惯,就行老师让学生做预习一样,好的教案应该像将军手中的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给敌人致命一击,这样才能在上课的时候从容不迫。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考虑、论证的重要。

【课时布置】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导语: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

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同学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师: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分小组学习课文:⑴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最难的或最喜欢的局部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⑵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

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

交流。

⑷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⑸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词语:魏格纳性格豪放,天生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2020新教材)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2020新教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2020新教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本,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单元练习和习作。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共3课,指导学生读书要有选择,学会作读书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2.“课文”共安排25课,分为7个单元。

选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本册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

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

课文后的练习设计简约.实用。

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等,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习作”共安排了7课,“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各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习作,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单元练习”共7个,以综合性为主,包括字词句方面.朗读背诵方面.写字方面和口语交际。

意在丰富语言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二.本册重.难点1.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能准确认读350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230个生字。

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学会写书信。

4.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学校四班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课堂教案设计的根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系统的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当中,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到达最优化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苏教版学校四班级上册语文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苏教版学校四班级上册语文教案1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目标:1.扫瞄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学问力量目标)2.品析“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学问力量目标)3.激发同学的阅读名著的爱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育把握主要内容的力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爱好。

教学方法:1.通过拟小标题,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

2.小组合作沟通,感悟故事情节、语言的精彩;进而感悟仆人公形象。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老师请来几个小伙伴和我们一起学习好吗(课件出示:人物图像)打个招呼吧。

还有一个人物(课件出示:汤姆索亚图像),知道他的名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男孩儿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

)2、发觉课题有什么不同了吗(引导同学明确今日的学习内容是一本书)3、你觉得书名中的关键词是哪个什么意思知道吗4、故事写了汤姆索亚几次历险经受我们可以从哪儿查找答案二、扫瞄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过度:很多名著前面都有梗概局部,假如先了解梗概,就可以一下子就把握住书中的主要内容。

1、现在请大家扫瞄故事梗概,试用小标题来概括汤姆索亚的几次历险经受。

预设:同学假如说不全,老师引领:除了这4次冒险,还有1次冒险,最终汤姆和哈克又到山洞中去寻财宝,这个小标题,我们可以归纳为——挖金币。

试胆识,当“海盗〞,寻财宝,陷绝境,挖金币这就是汤姆.索亚的整个历险图。

2、(课件出示学习伙伴的话引出问题。

)哪次次历险最吸引你3、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哪些生疏(顽皮顽皮、孩子头儿、无所不能、爱冒险、胆大、憧憬自由……)三、品尝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020新教材)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020新教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020新教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我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教学设计: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1、评选速度奖2、评选专心奖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3、发下调查表选填(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一、导入: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三、交流方法四、实践深化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五、总结提醒: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第三课时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学习观察静物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2、实践运用(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1)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2)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3)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3、实践分组(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四、总结、作业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1)选定目标反复看(2)写出所得至少3篇课后记: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从桂林返回的途中,和我同去的区教研室主任给我恶补了数学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思想.我牢牢记住了这样一句话“学习中的问题,应该来源于生活.在通过思索、讨论、接受……等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然后将这个模型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确,我们现在教授的孩子们,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生活经验的,我们不能将他们看成一个空空的容器,一味的在自己意想的“空罐”中添加“知识”.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们已经存在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有效地利用,这样站得高,看得就远.所以今天,我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中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读书有选择”中,孩子们通过回忆暑假中看的书籍,了解书籍的类别.然后通过“家长帮你或者你自己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来使孩子们认识到选择合适书籍益处.再通过上学期中选择《三国演义》时,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少儿版和成年版的区别.而后,利用书上的插图中出现的书籍名称,给孩子们提出一些选择.使学生建立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需要书籍大概观念.然后通过朗读《练习3》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讲述犹太人给孩子舔涂有蜂蜜的《圣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读书做记号”我也是询问孩子们以前读书做过记号吗?都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有什么好处?然后猜测一下例子中的记号都代表什么意思?而后,对比《练习三》中的记号表示的意思,看看自己猜测的正误.在猜测和应证的过程中,学生们明了了记号的意思,同时也进一步的清楚了做记号的益处.作业也是针对性的布置了用读书做记号的方式预习第一课.“留心观察事物”是从苏教版本册书练习第一题的变化谈起的,(由“学用字词句”到“处处留心”)看看孩子们有没有留心,为什么需要留心观察呢?我们浏览了《练习一》的第一题,看到了没有留心而读错字的故事.使孩子们知道了留心才能纠正固有的错误,还能学到新的知识.如何留心观察呢?我用了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的方式,利用书上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图,考验学生观察,例如图中的老鹰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墙上有几个窗子……学生在游戏中明了观察的乐趣.请正确回答的孩子说说他是怎样观察的?明了观察要有顺序,要注意细节.1、老师,您好!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实验目标: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相机引导出诗朗诵.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1、师配乐范读.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1、分句训练.(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①指名读;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4、齐读.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六、小练笔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2、各自起笔.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七、作业:1、抄写优美词句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课后反思:今天在上节课初读的基础上,准备一节课上完《老师,您好!》开课,从九月十号教师节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想将自己的祝福献给曾经教过你的哪位老师,为什么?你想祝福他什么呢?(学生回忆教师对他成长的帮助,在心理上与课文内容、课文情感激起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做好铺垫.)接着请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那句话,能表达老师对你的好,你就大声的读出来,我们要把这句话,或者这一节献给你心中最爱的老师.(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课文中去,使课文如同为他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了对教师情感.)然后请学生读,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句.在学生讲述原因中,自然将自己生活经验和诗文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就很容易的理解了诗意.接着在类似于赛读中,将情感的涌动推上高潮.而后,请学生说说,本诗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并请学生帮助解答,同时联系自己经验,体会情感.此时学生已经将诗意与诗情与自己情感相通了,再整体读的时候,自然就表达的淋漓尽致了.最后,我布置将全诗背诵,准备进行教师节表演.问题反思:教学中有迂回现象,学生喜欢的句子跳跃性很大.使得整首诗出现分割状态.当然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使学生深化理解与情感的必要方式.但是,在局部理解后,我没能及时抓住全篇,使学生整体把握,这样使得全课就有些支离破碎了.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2、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教学过程: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 师检查自读情况(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三诗歌诵读比赛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四作业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一复习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二细读课文1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师板书:心绪不宁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师板书:埋怨2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1) 自由轻声读课文(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师板书:宽慰(3) 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4)再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三总结课文1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四作业1 背诵第4~6自然段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板书:2 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课后反思: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我请有与亲人分别经验的孩子谈谈他的亲身感受,然后将7年换成3000个日日夜夜,通过时间这一概念,增强了对孩子们的情感冲击.而后再回首自己中秋的快乐,体会苏轼的孤独.再补充苏轼被贬后在牢中写下的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这样多角度的体验,使学生能感同身受.在体会埋怨的原由时,我引入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最后在理解词句思想时,我引入了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后我和学生在古筝的伴奏下,齐读《水调歌头》将古诗情韵推向高超.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望洞庭》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 ,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 / 洞庭 / 山水色 ,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指导写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3、学生完成习字册.五、作业.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5、简介“峨眉山”.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10、练习背诵.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2、默写《峨眉山月歌》.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课后反思:教学《古诗两首》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在教学《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时,我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开课,通过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教师背诵《陋室铭》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然后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宁静和谐”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齐读后,试着背诵.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与《望洞庭》对应的办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绍地名.同时,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而后,讲解了古诗两大主题“写景、抒情”,引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开阔学生眼界.问题思索:古诗情韵在读时是不是应该注意轻重音的指导,与速度的点拨呢.本来怕这样匠气太重,但是没有曾经的指点,学生怎样能读出韵呢?4、秋天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2023年份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经典教案上册优秀8篇

2023年份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经典教案上册优秀8篇

2023年份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经典教案上册优秀8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路花香》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材料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一路花香》,这课是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两只水罐的故事。

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

向我们揭示了: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损的水罐漏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景象。

二,说目标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的识,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一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分为以下几块:1.复习引入思考:说说两只水罐的不同之处,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好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从哪个词看出挑水工的勤劳板书:完好水罐骄傲自大破损水罐自卑自责师:破水罐真的没有用吗过渡学习第二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画出好水罐骄傲自大的词语,读一读体会。

本段的重点在第一次对话,抓住道歉,惭愧体会破水罐的自卑。

(同桌演读,让学生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内化课文的语言。

)在学习中,学生可能还会遇到不理解的词,这时我鼓励学生自己互相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2020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0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我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教学设计: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1、评选速度奖2、评选专心奖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3、发下调查表选填(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一、导入: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三、交流方法四、实践深化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五、总结提醒: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第三课时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学习观察静物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2、实践运用(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1)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2)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3)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3、实践分组(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四、总结、作业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1)选定目标反复看(2)写出所得至少3篇课后记: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从桂林返回的途中,和我同去的区教研室主任给我恶补了数学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思想.我牢牢记住了这样一句话“学习中的问题,应该来源于生活.在通过思索、讨论、接受……等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然后将这个模型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确,我们现在教授的孩子们,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生活经验的,我们不能将他们看成一个空空的容器,一味的在自己意想的“空罐”中添加“知识”.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们已经存在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有效地利用,这样站得高,看得就远.所以今天,我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中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读书有选择”中,孩子们通过回忆暑假中看的书籍,了解书籍的类别.然后通过“家长帮你或者你自己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来使孩子们认识到选择合适书籍益处.再通过上学期中选择《三国演义》时,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少儿版和成年版的区别.而后,利用书上的插图中出现的书籍名称,给孩子们提出一些选择.使学生建立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需要书籍大概观念.然后通过朗读《练习3》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讲述犹太人给孩子舔涂有蜂蜜的《圣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读书做记号”我也是询问孩子们以前读书做过记号吗?都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有什么好处?然后猜测一下例子中的记号都代表什么意思?而后,对比《练习三》中的记号表示的意思,看看自己猜测的正误.在猜测和应证的过程中,学生们明了了记号的意思,同时也进一步的清楚了做记号的益处.作业也是针对性的布置了用读书做记号的方式预习第一课.“留心观察事物”是从苏教版本册书练习第一题的变化谈起的,(由“学用字词句”到“处处留心”)看看孩子们有没有留心,为什么需要留心观察呢?我们浏览了《练习一》的第一题,看到了没有留心而读错字的故事.使孩子们知道了留心才能纠正固有的错误,还能学到新的知识.如何留心观察呢?我用了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的方式,利用书上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图,考验学生观察,例如图中的老鹰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墙上有几个窗子……学生在游戏中明了观察的乐趣.请正确回答的孩子说说他是怎样观察的?明了观察要有顺序,要注意细节.1、老师,您好!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实验目标: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相机引导出诗朗诵.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1、师配乐范读.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1、分句训练.(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①指名读;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4、齐读.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六、小练笔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2、各自起笔.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七、作业:1、抄写优美词句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课后反思:今天在上节课初读的基础上,准备一节课上完《老师,您好!》开课,从九月十号教师节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想将自己的祝福献给曾经教过你的哪位老师,为什么?你想祝福他什么呢?(学生回忆教师对他成长的帮助,在心理上与课文内容、课文情感激起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做好铺垫.)接着请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那句话,能表达老师对你的好,你就大声的读出来,我们要把这句话,或者这一节献给你心中最爱的老师.(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课文中去,使课文如同为他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了对教师情感.)然后请学生读,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句.在学生讲述原因中,自然将自己生活经验和诗文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就很容易的理解了诗意.接着在类似于赛读中,将情感的涌动推上高潮.而后,请学生说说,本诗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并请学生帮助解答,同时联系自己经验,体会情感.此时学生已经将诗意与诗情与自己情感相通了,再整体读的时候,自然就表达的淋漓尽致了.最后,我布置将全诗背诵,准备进行教师节表演.问题反思:教学中有迂回现象,学生喜欢的句子跳跃性很大.使得整首诗出现分割状态.当然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使学生深化理解与情感的必要方式.但是,在局部理解后,我没能及时抓住全篇,使学生整体把握,这样使得全课就有些支离破碎了.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2、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教学过程: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 师检查自读情况(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三诗歌诵读比赛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四作业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一复习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二细读课文1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师板书:心绪不宁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师板书:埋怨2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1) 自由轻声读课文(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师板书:宽慰(3) 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4)再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三总结课文1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四作业1 背诵第4~6自然段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板书:2 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课后反思: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我请有与亲人分别经验的孩子谈谈他的亲身感受,然后将7年换成3000个日日夜夜,通过时间这一概念,增强了对孩子们的情感冲击.而后再回首自己中秋的快乐,体会苏轼的孤独.再补充苏轼被贬后在牢中写下的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这样多角度的体验,使学生能感同身受.在体会埋怨的原由时,我引入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最后在理解词句思想时,我引入了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后我和学生在古筝的伴奏下,齐读《水调歌头》将古诗情韵推向高超.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望洞庭》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 ,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 / 洞庭 / 山水色 ,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指导写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3、学生完成习字册.五、作业.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5、简介“峨眉山”.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10、练习背诵.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2、默写《峨眉山月歌》.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课后反思:教学《古诗两首》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在教学《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时,我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开课,通过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教师背诵《陋室铭》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然后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宁静和谐”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齐读后,试着背诵.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与《望洞庭》对应的办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绍地名.同时,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而后,讲解了古诗两大主题“写景、抒情”,引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开阔学生眼界.问题思索:古诗情韵在读时是不是应该注意轻重音的指导,与速度的点拨呢.本来怕这样匠气太重,但是没有曾经的指点,学生怎样能读出韵呢?4、秋天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一、前言本教学计划根据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旨在通过系统、有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汉字、词语、成语、句型等基本语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拼音与生字1. 拼音学习:复习第三册的拼音知识,巩固声母、韵母、声调的掌握。

2. 生字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第二单元:选读课文1. 课文学习:学习本单元的选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

第三单元:精读课文1. 课文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单元:古诗欣赏1. 古诗学习:学习本单元的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

2. 写作练习:根据古诗的内容,进行写话练习。

第五单元:口语交际1. 口语交际:学习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进行口语练习。

2. 写作练习:根据口语交际话题,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新苏教版(2023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2023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2023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一课:《我与地球》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培养保护地球的意识。

- 研究运用词语描写地球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教学准备:- 课文《我与地球》- 显示屏- 课件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研究兴趣。

- 以显微镜出现在课件中的形式,让学生猜测今天的课程内容。

-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地球是什么?”“地球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2. 研究课文:- 全班齐读《我与地球》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 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

3. 研究地球特点和美丽之处:- 利用课件展示地球的美景和动物,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形容词进行描写。

- 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彼此分享自己的描写,培养合作意识。

4. 拓展活动:- 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尝试用课文中研究的形容词进行描写。

- 鼓励学生将描写的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了解学生对地球的理解和描写能力。

-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供互相改进的建议。

第二课:《嫦娥奔月》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 掌握与故事相关的词语和知识。

教学准备:- 课文《嫦娥奔月》- 显示屏- 课件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和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 播放插图动画,呈现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研究课文:- 全班齐读《嫦娥奔月》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

3. 记叙故事:- 利用课件展示故事事件的顺序,并引导学生进行连贯记叙。

- 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彼此分享自己的记叙。

4.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嫦娥奔月故事,发挥想象力。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记叙,了解他们对《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提供反馈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省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教案反应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进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会写“牌、煌、副、仙、宋、仲、忧、诵、犹、君、皇、湘”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岳阳、潇湘、金碧光辉、水天一色”等词语。

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知道课文内容,积存好的语段。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岳阳楼风景的优美,了解为何人们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从而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乐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控本课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按游玩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体会岳阳楼风景的优美。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玩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说说。

二、再读全文,理清结构1、默读课文,想想人们为何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讨论,交换:由于岳阳楼有“浩渺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2、这些词语分别是对课文哪些段落进行了内容的概括?3、文中哪部分把全文内容作了精练的概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美读鉴赏,融入文境1、小组学习。

你最爱好岳阳楼的什么景点?挑选一个景点,读给同学听,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浏览、交换“楼阁”部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有二次备课重难点突出(精选)-图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有二次备课重难点突出(精选)-图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有二次备课重难点突出(精选)-图文(全册)(最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语文配套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苏教版学校:小学班级:年级任课教师:2全册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一、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分析:本年级学生26人。

经过六学期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较端正。

本班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掌握常用汉字数量大,初步学会辨别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初步学会按部首、音序查字典,检索汉字,看懂意思。

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

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情其内涵。

但因为学生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

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

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

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

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年级。

因此在这学期,我将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二、对本册教材内容及编写的分析: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安排了7个单元。

每单元安排“课文”3-4篇,共24篇。

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

2024年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报告一、教材结构概述本册教材采取分组编排方式,全书共分为若干组,每组包含导语、课例以及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组开篇的导语旨在明确本组专题,并对学习要求进行提示。

课例部分由三篇至数篇课文构成,均围绕专题进行编选,并分为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大类。

全书共计若干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若干篇,略读课文若干篇。

精读课文后附有思考练习题,而略读课文前设有连接语,以串联前后课文,并提示学习要求。

部分课文后还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阅读体验。

教材末尾附有若干篇选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____个汉字,并能书写____个汉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并在课后生字条中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则仅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中。

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分别为“生字表一”和“生字表二”,分别对应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

每组课文后设有“词语盘点”,分为“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分别列出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和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材主要特点(一)强化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简化头绪,强化整合。

(三)增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四年级上册的“我的发现”栏目,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拓展,安排了若干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并采用了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形式,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四、教学实施建议(一)识字、写字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识字任务随课文进行,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教师应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适当指导,并对难点字进行讲解。

选读课文中的生字未注音,以鼓励学生运用独立识字能力,自行查字典解决。

写字任务仅安排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应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写字时间,并对写字技巧进行具体指导。

(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朗读和默读的练习;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

教案:《桂花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其读音、书写和意义。

理解桂花雨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花雨的意境美。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使用。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描写桂花雨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课文《桂花雨》的PPT课件,包含桂花和相关文化活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桂花的背景资料,包括桂花的种类、用途、文化意义等。

学生用的生字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生字及其拼音和意义。

角色扮演的道具,如桂花、油纸伞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桂花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它和我们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图片,猜测并回答。

2. 引入课题:老师介绍桂花的文化意义,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桂花的课文——《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朗读:老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3. 理解字词: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说出意思。

(三)细读课文1. 分段理解:老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每段描写的桂花雨的特点。

2. 理解重点句:老师点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感悟与体验1. 感悟语言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描写桂花雨的优美语句。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 体验文化美:老师播放桂花文化活动的视频,学生观看并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对桂花文化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1. 知识拓展:老师介绍桂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花朵的香气》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花朵的香气》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花朵的香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花朵的香气是怎样产生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环境的敏感性。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他们对花朵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研究花朵的生长和香气产生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对花朵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多种花朵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观察花朵的部分,了解它们的构造和生长过程。

3.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花朵的香气产生过程。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花朵的香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5. 总结:概括花朵香气形成的原理和种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多种花朵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花朵的种类和香气。

2. 研究:通过观察花朵的不同部分,了解它们的构造和生长过程。

3. 实验:向学生展示一种简单的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花朵散发香气的过程。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花朵的香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向学生概括花朵香气形成的原理和种类,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五、教学评价1. 实验记录:评价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录和分析能力。

2. 讨论参与: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3. 总结归纳: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4. 作业完成:评价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情况。

六、教学延伸1. 请学生自行收集并分析不同花朵的香气特点。

2. 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花朵和植物,了解更多与花朵香气相关的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报告,分享自己对花朵香气的研究和发现。

以上为《花朵的香气》教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流程,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020】最新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2020】最新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本,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单元练习和习作。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共3课,指导学生读书要有选择,学会作读书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2.“课文”共安排25课,分为7个单元。

选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本册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

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

课文后的练习设计简约.实用。

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等,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习作”共安排了7课,“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各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习作,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单元练习”共7个,以综合性为主,包括字词句方面.朗读背诵方面.写字方面和口语交际。

意在丰富语言教育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二.本册重.难点1.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能准确认读350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230个生字。

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学会写书信。

4.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5.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细读课文3、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2、细读第六自然段(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3)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4)讨论: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4)齐读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

4、细读第3~5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①学习第一至三句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齐读这三句话。

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②学习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3)细读第五自然段。

①指读第五自然段。

②硝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什么?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③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子。

④指导读课文。

5、再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引读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1、6自然段。

这部分说话训练可在学习相应自然段时在老师指导下就完成,不必放入第3课时。

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句子,体会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第三课时教学要求: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二、复述课文1、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意思说清楚的?2、讨论上述思考题。

出示:值得纪念的日子→海滩轰动的场面→硝烟开始→百姓欢呼→硝烟结果→伟大意义3、指导复述。

(1)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2)指名到讲台前复述。

(要求尽可能用上书上的有关词语)三、练习说话,写话1、出示幻灯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板书:撒盐抛烟倒石灰)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板书:先……再……然后……)3、小结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

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

5、练习写话。

板书:2 虎门硝烟水泄不通彩旗林立打击嚣张气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表明不可欺侮震惊中外伟大壮举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境、沟、泊、澈、映、构、吊、憨、若、其、禽”理解“人间仙境”的意思,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沟、泊、映、吊、其”2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节。

积累描写九寨沟山水景色的句子。

感受文章的叙述结构。

3 了解九寨沟是保持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那里景色优美,令人神往。

教学重点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并理解“人间仙境”词义。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2节。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 在你的印象中,仙境是什么样子?学生交流小结:出示图片和词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很多人都认为那里雪峰插云,古木参天,有着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神秘而美丽。

在我国四川省北部,就有一个如同仙境般的地方,我们成它为“人间仙境”,他就是九寨沟。

2 板书课题,读课题。

读准“境”的字音。

书空“沟”,注意右半边里面是撇折点。

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课文最后一句写道: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你对句中哪个词语感受最深?学生交流。

2 每个同学读完课文以后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的确,课文对“雪峰插云”“平湖飞瀑”和“异兽珍禽”描写很详细,让我们细细体会作者是如何来进行描绘的。

(三) 品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课文第2节(1)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第2节。

进入九寨沟,只见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山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山坡上遍布着原始森林。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在这节中有四个生字,你能把它们的字音读准吗?学生自由读。

(2)学习生字: po che ying gou湖泊清澈倒映构成指名读。

开火车读“倒映”。

(3)教师引读:进入九寨沟,只见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你看,那雪峰真多呀,是一座又一座,层层叠叠,所以课文说是——一座座,说明雪蜂——很多。

在阳光的照射下,峰顶——银光闪闪。

你能把这句句子读好吗?指明读,男生读。

教师引读:那山谷里有着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山谷中。

变换句式引读:那山谷里有着大大小小的湖泊,犹如颗颗宝石镶嵌在山谷中。

你还可以怎么说?(仿佛、如同……)指名读句子。

教师引读:山坡上遍布着原始森林。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观看录象: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

学生配乐自由朗读。

指名读。

齐读。

2 学习课文第3节。

(1)九寨沟不仅有美丽的风光,更有许多异兽珍禽出没。

读准多音字:出没(mo)默读课文第3节,找到你最喜爱动物,把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金丝猴攀吊(diao) 机灵羚羊善于奔跑大熊猫憨(han)态可掬若无其(qi)事憨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

掬:两手捧。

那天真的神态露出来,好象可以用手捧住,明显地出现在眼前。

若无其事:好象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2) 读了这段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提示:这些异兽珍禽是不是多到随处可见呢?你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

也许……也许……也许……这三个也许告诉我们,你有可能看到这些异兽珍禽,也有可能——看不见,因为他们是那么的珍贵而稀少啊。

(3)齐读课文第3节。

(四)总结拓展(1)总结全文你能不能看着板书选择一个方面,把句子说完整。

九寨沟,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指名交流。

(3) 拓展课文没有具体描写九寨沟古木参天的美景,老师请你们也来当小作者,仔细观察录象,选用下列词语,写1、2句话,向大家介绍九寨沟的原始森林。

学生观看录象。

练习写句。

词语一根根一簇簇笔直巨大缝隙阳光学生交流。

教学效果反馈《人间仙境九寨沟》描写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二年级学生对这些是比较陌生的。

于是,在这堂语文课中就是要让学生读书,变着花样让学生读书,兴趣盎然地读,卓有成效地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读好。

整篇课文两大板块中,描写自然风光的第二小节,通过带着问题读,边读边展开想象,看着画面读,在朗读中体验九寨沟如诗如画的风光,并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指明读,师生互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朗读不仅成为教学的手段,而且成为教学的目标。

另外,描写异兽珍禽的第三小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描写这些动物的词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把生动的词语积累下来,并且,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拓展,以说代读,将积累下来的词句进行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总之,在第三小节的教学中,我觉得丰富朗读的形式,才会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