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专业理论考试名词解释大全

合集下载

幼师考试名词解释

幼师考试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认知是指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又趁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

2. 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由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形象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3. 幼儿教育是指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形成的逻辑特点对个体实施的一种教育,是通过发展语言、传授知识技能来开启个体智慧的教育。

4. 领会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应过程。

5. 实物直观是指通过对各种实际事物的感知进行的 6、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实际事物的模型和图象的感知进行的。

7、言语直观是指通过形象化的言语描述,引起幼儿的回忆、联想,使有关的表象恢复或激起幼儿的想象活动而实现的 8、差异律是指被感知的事物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区别。

9、活动律是指在静止的背景上,使感知对象呈现活动的状态来增强感知的效果。

10、组合律是指从背景中分出对象,使感知对象在内容上或在时间、空间上组成一个有意义的系统,有助于幼儿形成规律性的知识。

11、知识系统化是指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12、保持是指对记过的事物进一步在头脑中巩固的过程。

13、过度学习是指在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

14、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时,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识记过的。

15、回忆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以适当的方式把它重新呈现出来。

16、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普遍性目标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

幼儿园招考名词解释

幼儿园招考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概念(广义)凡是能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的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

(狭义)幼儿园内(或其他名称的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施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幼儿教育目标的内容: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教育目标是完成幼儿教育任务,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进行领导和调控。

幼儿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目的、任务、发展方针、实施方法等各种规定和设施的总和.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幼儿德育: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

幼儿智育: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环境的求职兴趣和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幼儿体育:幼儿体育即身体的教育,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动作协调发展的教育。

幼儿美育: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他说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师的地位: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精神,“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儿童观: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幼儿园环境:广义:幼儿园教育赖以生存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以及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幼儿园内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幼儿名词解释

幼儿名词解释

1. 广义的教育:教育是有目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育目的。

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的、有意思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18.接受学习:是指学生者主放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38.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要通过教师的言语教授获得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改变或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知识、机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它把是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10.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式。

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

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孩子培养成社会一员的工作,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19.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28.结构游戏:反利用各种结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这里的教育也包括了家庭教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39.表象: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在人脑中的映象。

围很广,一般称为广义的教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又包29.表演游戏:是幼儿按照故40.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育。

惯的教育过程。

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征: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2.白板说:是洛克的教育思11.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文化等大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件下,幼儿在每个不同的年龄想,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30 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质的、典型的特征。

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等方面。

精神要素的总和。

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41.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12.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20.发展适宜性原则:指幼儿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上。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1.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2.幻想: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3.依法执教: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4.个别差异: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7.儿童观: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8.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10.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11.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1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们关系的认识。

13.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14.教师违法行为.教师违法行为即指教师出于故意或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主要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

15.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16.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幼教考试名词解释汇总

幼教考试名词解释汇总

幼教考试名词解释汇总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学习、教育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理论、学习理论、记忆理论等。

教育心理学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动机和情感,为幼教工作者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个体化的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从出生到成年的全过程。

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

幼教工作者需要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便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三、幼教教育学幼教教育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教育的目标、原则、方法、课程设置等。

幼教教育学通过研究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为幼教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教育指导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四、幼教课程幼教课程是幼儿教育中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总称。

幼教课程的设计应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包括兴趣引导、认知培养、审美教育、体育锻炼等多种方面。

幼教工作者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五、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是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

游戏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幼教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戏特点和需求,设计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活动,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促进儿童的综合能力提升。

六、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幼儿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情感教育旨在提升幼儿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

幼教工作者需要通过关心、理解和支持,积极引导幼儿的情感发展,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七、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指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交、情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幼儿的综合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幼儿名词解释

幼儿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教育是有目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育目的。

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的、有意思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18.接受学习:是指学生者主放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38.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要通过教师的言语教授获得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改变或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知识、机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它把是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10.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式。

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

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孩子培养成社会一员的工作,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19.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28.结构游戏:反利用各种结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这里的教育也包括了家庭教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39.表象: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在人脑中的映象。

围很广,一般称为广义的教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又包29.表演游戏:是幼儿按照故40.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育。

惯的教育过程。

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征: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2.白板说:是洛克的教育思11.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文化等大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件下,幼儿在每个不同的年龄想,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30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质的、典型的特征。

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等方面。

精神要素的总和。

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41.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12.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20.发展适宜性原则:指幼儿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上。

幼师考试名词解释

幼师考试名词解释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取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活动: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使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用剪、撕、贴、折、塑等手段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无图形象,从而发展学前儿童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的一种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退缩行为:指孩子表现胆小、害怕、孤独、退缩,而无精神异常的一种行为障碍。

户外体育活动:非正规性体育活动,一般来说,它并不强调活动组织的严密性,且教师大多采取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

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儿童通过对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美好事物的认识和欣赏,从中受到艺术的感染,并丰富艺术联想,来提高对艺术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师引导学前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儿童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审美评价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幼儿的理想发展: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幼儿应该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学前社会教育: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幼教考试名词解释汇总

幼教考试名词解释汇总

情商: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做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

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发展: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表象: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产生的影响。

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依恋:是亲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教师资格证幼教专业必背87个名词解释

教师资格证幼教专业必背87个名词解释

幼教专业必背87个名词解释幼儿园教学工作1、学前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指所有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狭义的学前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

2、保教结合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

"保”就是保护幼儿的健康。

"教”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这是按照体、智、德、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3、环境创设幼儿园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一般幼儿园老师常说的环境创设指教室、走廊、大厅里的装饰物和自制的区角、墙面等。

4、教研即教育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

是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途径。

5、教学活动设计即俗称的“教案”,指幼儿教师通过选择与规划教与学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方法等,从而提出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

6、教学计划幼儿园对于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一般包括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阶段计划、学期计划、学年计划、总计划等。

7、五大领域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被划分为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大领域。

8、四大版块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四大类别,分别是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

9、集体教学指全班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具有集中性和统一性,即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并有统一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

10、区角活动又称活动区、区域活动或区域游戏,是指利用教室、走廊、室外等各种场地来设置各种区角,依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以及主题活动发展进程,在各区角投放一定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的活动形式。

常见的区角活动有角色表演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生活操作区、益智区和阅读区。

11、个别化学习为了适合个别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中,个别化学习往往通过投放在各区角的材料实现。

12、分组教学部分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常考名词解释(40道)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常考名词解释(40道)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常考名词解释(40道)1.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2.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3.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4.幻想: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6.能力: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7.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8.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9.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0.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1.敏感期: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

12.结构游戏: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

13.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14.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15.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16.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17.游戏: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18.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19.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0.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21.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2.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

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活动:儿童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的生活活动、保育活动、教育活动、幼儿一日生活和幼儿的游戏活动。

2.注意转移:根据观察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3.记忆广度:幼儿在单位时间内记住所有材料的最大数量。

4.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

5.手眼协调: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6.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7.亲社会行为: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8.危机期: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9.教学做合一: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10.学前教育学: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

11.学制: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地、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2.动态延续:社会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大意是指动物的后代出生后受其父母的“监护”和养育,直至其独立谋生或自食其力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

人类的动态延续指在某些方面,个体成熟后仍然保持幼体性状的现象。

13.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14.儿童的发展: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并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

15.混龄教育:指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个环境中共同学习和生活。

16.恩物:福禄贝尔创造的一套教具,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这套恩物的基本性状是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

幼儿教师招考!名词解释大全

幼儿教师招考!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大全1、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

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育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2、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

3、发现学习:是指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4、幼儿的实践活动:是指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人或物直接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它是与幼儿的生理、心理交融为一体,统合进行的最富有发展价值的综合性活动。

5、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6恩物:是指福禄贝尔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即神恩赐之物,它的基本形状是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

7、白板说:洛克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8、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手机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9、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10、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1、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幼儿园教育目标: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13、保教结合:也称保教合一或保教并重,是指对幼儿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并使两者相互配合。

14、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民族通过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它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15、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幼教考试名词解释汇总

幼教考试名词解释汇总

幼教考试名词解释汇总幼教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指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和发展的教育方式和过程。

包括对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培养,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名词解释 (Definition): 解释某个特定名词的含义和概念。

汇总 (Compilation): 将多个相关的概念或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列表或总结。

1. 幼儿园 (Kindergarten): 是为3-6岁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机构。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游戏、观察、活动等方式,促进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身体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成长。

2. 早期教育 (Early Education): 是指对0-8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全面促进儿童发展。

早期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等。

3. 发展任务 (Developmental Tasks): 是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内需要完成的特定目标。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如幼儿时期的发展任务包括培养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技巧等。

4. 教育评估 (Educational Assessment): 是对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学习兴趣和潜能,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干预措施。

5. 社交情感发展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是指儿童在社交和情感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社交情感发展包括培养儿童的自我认知、自控能力、同理心和合作精神等。

6. 知觉发展 (Perceptual Development): 是指儿童对外界事物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知觉发展包括对色彩、形状、声音、触觉等各个感官的感知和认知。

7. 内在动机 (Intrinsic Motivation): 是指儿童出于内心的兴趣和愿望而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的动力。

与外在动机相比,内在动机更有助于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发展潜力。

幼教考试名词解释汇总

幼教考试名词解释汇总

情商: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做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

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发展: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表象: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产生的影响。

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依恋:是亲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幼儿园术语解释

幼儿园术语解释

术语解释1、学习: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些变化是内部的,不能直接观察,但可以根据外显的行为加以推测。

2、作业:可以观察和记录的外显行为,是判断学习是否产生及其性质和数量的客观标志。

3、学习理论:阐明机体的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各种学说。

4、试误说:对学习的一种解释。

其主张是:当机体被置于问题情境时,将发出许反应。

由于满意的结果,最终学会正确反应。

试误说常与顿悟说对立。

(桑代克)5、经典条件反射(反应):巴甫洛夫首先描述的一种条件作用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原先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重复匹配呈现,获得了由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又称刺激替代学习。

6、操作条件反应:斯金纳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机体自发的反应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又称反应替代学习。

7、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

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

8、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并注意这种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

(班杜拉)9、替代性强化:一种强化形式。

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10、模型模仿:斑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包括提供模仿的行为模式和通过观察这种行为模式进行学习。

与替代性学习同义。

11、顿悟说:对学习或解决问题的一种解释,强调由观念或经验的联合而相对突然出现的知觉、理解或直觉。

1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一种假设的学习过程模式,一般包括住处信息输入、加工、贮存和输出等环节。

人脑则被看成接收、加工、贮存和运用信息的系统。

13、短时记忆:记忆的一个阶段,又称工作记忆。

信息保持时间短(最长约30秒),若无复习,将迅速消失。

14、长时记忆:记忆的一个阶段。

这时的信息经过编码或复习,贮存时间相对持久。

15、编码将信息分类并使之与原有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

幼儿教师招考常考的名词解释100题

幼儿教师招考常考的名词解释100题

幼儿教师招考常考的名词解释100题1、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的良好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2、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养的教育。

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任务。

3、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

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如幼儿的生活活动、劳动活动、教学活动等)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

4、白板说:白板说是洛克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的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5、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6、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7、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一种误区。

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

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的用语言教学法教学。

8、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间或祖父母与孙子女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

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9、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其他家庭成员。

10、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幼儿园专业理论考试名词解释大全

幼儿园专业理论考试名词解释大全

幼儿园专业理论考试名词解释大全1游戏就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就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2规则游戏就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3创造性游戏就是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与表演游戏等。

4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祖父母与孙子之间的游戏行为,它就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

这就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5结构游戏就是儿童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应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6平行游戏就是指幼儿瞧似在一块儿玩,但仍就是单独做游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

她们察觉到其她幼儿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幼儿,但接着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

这种游戏在2-3岁时常见,就是孩子们初步学习社交的机会。

7角色游戏就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学习就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与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8、智力游戏——智力游戏就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

它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学习任务,它将一定的学习因素与游戏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可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就是进行智育的有效手段。

9、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也就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就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有趣的形式为儿童所喜爱。

开展体育游戏的条件简单,不需要许多设备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基本就是由走、跑、跳、攀登、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所组成,有场地便可进行。

10、音乐游戏——就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的游戏活动,以音乐与动作相配合,以动作表现音乐,以音乐衬托动作,使动作表现得优美、富有节奏感与表现力。

有的音乐游戏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也有的音乐游戏只具有竞赛性或舞蹈动作。

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

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

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6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活动.7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8独立自主性原则: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

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9发泄法: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平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专业理论考试名词解释大全1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2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3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4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祖父母和子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

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5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应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6平行游戏是指幼儿看似在一块儿玩,但仍是单独做游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

他们察觉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幼儿,但接着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

这种游戏在2-3岁时常见,是孩子们初步学习社交的机会。

7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8.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

它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学习任务,它将一定的学习因素和游戏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可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智育的有效手段。

9.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也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有趣的形式为儿童所喜爱。

开展体育游戏的条件简单,不需要许多设备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基本是由走、跑、跳、攀登、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所组成,有场地便可进行。

10.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的游戏活动,以音乐与动作相配合,以动作表现音乐,以音乐衬托动作,使动作表现得优美、富有节奏感与表现力。

有的音乐游戏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也有的音乐游戏只具有竞赛性或舞蹈动作。

11学习类型是个体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外控制点等。

12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在心理过程。

13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4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俗称“视力”。

15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

16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17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

18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们关系的认识。

19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0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1.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观点。

22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23.学前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或家庭中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早期教育。

24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25.学前社会教育——指家庭以外,由社会(包括政府、企事业、团体、社区、私人等)设施或投资,指派专人组织与实施的、以学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学校式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通过大众(如电视、广播、图、杂志等)进行的学前教育、社区教育等。

26.学前教育——指“目的在于促进如学前儿童(0——6、7岁)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一方面可以揭示现代幼儿教育的本质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幼儿教育作为一种涵盖幼儿家庭教育、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大众教育等在的“大教育”的发展趋势。

27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0~6 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幼儿28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9.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30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章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31.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以幼儿园生活制度为依据,日复一日,每天进行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的总和。

32幼儿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33.幼儿园教学——使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

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和幼儿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幼儿活的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发展幼儿的智力,学习智力活动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34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部小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35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36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儿衔接工作中的一个误区。

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种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一种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用言语方式教学。

37.幼儿德育——主要是指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由教育者依据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培养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社会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38教育目标是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

39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目标服务的。

40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41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42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3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做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

44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救济,并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诉讼救济活动。

45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46教师行为即指教师出于故意或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

47教育法律权利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教育法律规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48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49强制性规是指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为的规,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具体,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一般表现为禁止性和义务性的两种形式。

50剩余精力说(精力过剩说)——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其主要观点:认为,任何生物体都有一定的能量来满足其生存的需要,生存需求满足后,若还有剩余的能量,那就是多余的精力。

多余的精力累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须消耗掉。

游戏这种并不直接有益于生存的活动,就是消耗剩余能量的一种方式。

51.成熟说——代表人物:荷兰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拜敦代克。

这是一种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建构起来的游戏理论。

主要论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如儿童经常表现出运动的无方向性、冲动性、好动等。

这个观点和能力练习说完全相反。

认为人有潜在的部力量,而心理的发展就是依靠这潜在的部力量进行的,不需要练习也能发展起来,不需要游戏作准备,就像花朵不需要游戏也能生长一样。

认为游戏也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

52.成熟势力说——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

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

环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53.松弛说(松弛消谴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德国哲学家帕特里克。

其主要观点认为,有机体在持续工作以后丧失了大量的精力,需要有一种能使有机体放松,并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游戏,因此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54.预演说——代表人物: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格罗斯。

主要观点:把儿童游戏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先练习。

认为儿童游戏是他将来必须承担的为成熟的活动的低级形式,游戏容取决于他将来成人后的活动容,儿童自发地将自己设身于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未来生活做准备。

55.复演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主要观点:认为,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通过游戏的重演,使个体逐步摆脱原始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做准备。

复演论的意:它以一种近于玄乎的观点解释了儿童的游戏,似乎倒也说明了某些看似平常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