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钢结构震害现象及原因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倒塌原因与事故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倒塌原因与事故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倒塌原因与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加。

然而,高层建筑之中的钢结构倒塌事故发生频率的增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倒塌原因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一些历史上发生的事故案例,以期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倒塌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承载力不足:高层建筑的钢结构需要能够承受巨大的重力和外力荷载。

然而,如果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出现错误,导致结构计算不准确或施工质量不达标,就会出现承载力不足的情况。

例如,设计过程中荷载估算不准确、钢材质量不合格、焊接强度不够等都可能导致钢结构的承载力不足,进而引发倒塌事故。

2. 缺乏有效的监测与维护: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监测与维护是防止倒塌的重要环节。

然而,一些高层建筑的钢结构缺乏有效的监测体系和维护措施,导致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及时发现结构存在的问题。

如果钢结构存在隐患而未能及时维修或更换,就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中的钢结构容易受到腐蚀和疲劳等损害,如果不进行及时检修和维护,就可能引发倒塌事故。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导致高层建筑钢结构倒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地震、风暴等极端天气情况下,钢结构容易受到破坏。

如果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未能考虑到这些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就会增加结构的脆弱性,进而引起倒塌风险。

下面是几个高层建筑钢结构倒塌的实际事故案例:1. 深圳茶光大厦倒塌事故(2015年):这起事故发生在深圳市,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高层建筑倒塌事故之一。

该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施工方未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导致结构出现严重的扭曲变形,最终引发整个建筑的倒塌,造成多人死伤。

2. 加拿大奇科卡塔灾难(1971年):这次灾难发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一座高楼项目中。

施工过程中使用了飞行式模板技术,但设计和施工人员未能考虑到加拿大严寒的气候条件。

钢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钢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钢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很大的威胁。

钢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材料,其地震响应特性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钢结构在地震中的响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

一、地震对钢结构的影响地震的发生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地震力,这会对钢结构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地震会引起钢结构的惯性力,使结构产生位移。

其次,地震还会产生动力效应,如共振和相关的振动现象,这会导致结构的破坏。

此外,地震还会引起结构的非线性变形,如局部破坏等。

二、钢结构地震响应的分析方法为了研究钢结构在地震中的响应,人们提出了多种分析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

1. 静力分析静力分析是一种简化的方法,常用于低层结构或设计上限状态。

它通过假设地震担载为静力作用,并计算结构的应力、变形和位移。

然而,该方法忽略了结构的动力响应,因此对于高层结构和重要结构来说并不准确。

2. 模态分析模态分析是一种考虑结构的振动特性的方法。

它根据结构的固有振动模式和固有周期,分析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响应。

该方法更适用于多自由度结构,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

3. 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是一种全面考虑地震过程的方法,它通过数值模拟地震过程,并考虑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可以得到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时序响应。

这是一种更精确的方法,但计算量较大。

三、钢结构地震响应的优化策略钢结构地震响应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减震设计和隔震设计。

1.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旨在提高钢结构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

该设计方法要求在地震发生时,结构在承受地震力作用下仍能保持正常运行,无塌陷的危险,并降低破坏可能性。

2. 减震设计减震设计是通过在结构中引入减震装置来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常见的减震装置包括摩擦阻尼器、液压阻尼器等,它们可以吸收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动力响应。

3. 隔震设计隔震设计是通过在结构与地基之间加入隔震层,将地震能量引导到隔震层中,减小了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钢结构事故现象及原因分析

钢结构事故现象及原因分析

钢结构事故现象及原因分析前言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轻质高强、施工快速、耐震抗风等优质特性。

然而,事实上也有很多钢结构事故的发生。

每一起钢结构事故,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更会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钢结构事故现象及其原因,以加强对钢结构建筑的安全重视。

钢结构事故现象钢结构施工事故在钢结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每一个工序都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事故。

常见的钢结构施工事故有:•索具事故:索具在悬空作业时断裂或滑落,造成人员意外伤亡。

•高处坠落事故:施工人员从高处坠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起吊、装配事故:待安装构件过重,滑落或掉落,造成严重极大的后果。

钢结构使用事故随着建筑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钢结构建筑已经开始普及化。

但是,使用钢结构建筑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

•拉力留存问题:钢结构设计时一般都对构件进行单向荷载分析,无法考虑在工程使用的过程中荷载的复杂环境。

•腐蚀问题:钢结构的使用环境非常恶劣,容易遭受腐蚀和侵蚀,如果未及时处理和保养,就会发生重大事故。

•缺陷问题:在钢结构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缺陷,如气泡、裂缝、夹杂等问题,这些缺陷很可能引发事故。

钢结构事故原因分析环境因素钢结构建筑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台风、地震、火灾等。

环境因素是钢结构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在地震发生时,如果钢结构没有抗震能力,就容易倒塌。

运维因素运维人员在钢结构的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检查和更换。

由于钢结构建筑形态复杂,所以在操作和检查时都会很困难。

如果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操作不当,就容易引起事故。

设计因素设计是钢结构建筑的重要环节,质量和安全直接受到设计水平的影响。

如果设计人员不考虑到钢结构的特性和外力环境,就会出现设计失误。

例如,在设计时未能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吊装方案的可行性,就容易发生吊设事故。

钢结构为什么抗震性能不好

钢结构为什么抗震性能不好

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钢结构一直以其高强度、良好延展性和可塑性而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然而,
在地震灾害中,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常常被质疑。

这一现象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首先,钢材的材料特性决定了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限。

虽然钢材具有高强度和
延展性,但在地震作用下,钢结构完整性容易受到影响,局部构件易发生弯曲、扭转等破坏,从而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其次,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其抗震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若未充
分考虑地震影响因素、结构连接的合理性等,容易导致结构刚度不足,抗震性能不理想。

同时,施工质量的不达标也会造成结构存在裂缝、虚粗以及焊缝质量等问题,使得钢结构在地震中受力不均衡,抗震性能受损。

另外,维护保养的不到位也会影响钢结构的抗震性能。

长期使用过程中,若未
及时检修、维护结构表面防腐涂层等,可能导致锈蚀、腐蚀等问题,在地震作用下使结构材料性能下降,从而影响整体抗震性能。

针对以上问题,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性能需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设计阶段增
加地震影响考虑,合理配置结构的刚度与强度,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二是加强施工管理,确保结构质量和连接部位的可靠性,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三是加强维护保养,及时检修结构,保持结构表面完整性,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钢结构抗震性能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材料特性、设计施工质量和维护
保养不到位。

只有在各个环节都得到重视和改善,才能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稳定。

(字数:450)。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及地震响应分析至关重要。

在高层建筑中,钢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因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而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地震力的作用下,钢结构也会面临挑战。

因此,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地震力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可以通过地震响应分析得出。

地震响应分析是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

分析过程包括建筑结构的模拟、激励波谱的定义、模型的数值计算等。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建筑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震性能,从而指导设计和施工。

在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时,首要考虑的是建筑结构的模拟。

高层建筑通常由钢铁和混凝土构成,其中钢结构是主要的承重体系。

因此,在模拟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描述钢结构的特性和行为。

这包括确定材料的力学性质、钢构件的几何形状和相互连接等。

只有准确地模拟了钢结构的特性,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

其次,激励波谱的定义对于地震响应分析至关重要。

激励波谱是用来描述地震过程中地表运动的波动幅值和频率特性的工具。

通过对激励波谱的分析,可以确定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加速度和剪切力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定设计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激励波谱的定义必须准确,与实际地震情况相匹配。

最后,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时,需进行数值计算,以模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包括非线性时程分析、谐波响应分析和模态超限分析等。

通过这些数值计算方法,可以确定结构的动态特性、峰值地震反应、结构位移和变形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指导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改善施工。

需要注意的是,地震响应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尤其如此。

因此,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工作,包括地震动监测、结构材料和构件的试验研究等。

钢结构建筑失稳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钢结构建筑失稳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钢结构建筑失稳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一、失稳概念失稳也称为屈曲,是指钢结构或构件丧失了整体稳定性或局部稳定性,属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范围。

由于钢结构强度高,用它制成的构件比较细长,截面相对较小,组成构件的板件宽而薄,因而在荷载作用下容易失稳成为钢结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因此在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比强度更为重要,它往往对承载力起控制作用。

材料组成构件,构件组成结构。

就钢结构的基本构件而言,可分为轴心受力构件(轴拉、轴压)、受弯构件和偏心受力构件三大类。

其中轴心受拉构件和偏心受拉构件不存在稳定问题,其余构件除强度、刚度外,稳定问题是重点问题。

钢结构工程事故的发生,因失稳破坏者屡见不鲜。

例如,1907年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在施工中破坏,9000 t钢结构全部坠入河中,桥上施工人员有75人遇难,其破坏是因悬臂的受压下弦失稳造成的;1970年前后世界范围内也多次出现大跨箱形截面钢梁桥事故;美国哈特福特体育馆网架结构,平面尺寸为92 m X110 m,突然于1978年破坏面落地,破坏起因是压杆屈曲;我国也不例外,1988年太原曾发生过13.2mxI7.99m网架塌落事故。

钢结构具有塑性好的显著特点,当结构因抗拉强度不足而破坏时,破坏前有先兆呈现出较大的变形。

但当结构因受压稳定性不足而破坏时,可能失稳前变形很小,呈现出脆性破坏的特征,面且脆性破坏的突发性也使得失稳破坏更具危险性。

因此从事钢结构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此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失稳的类型及特点钢结构失稳可分为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

但就性质而言,又可分为以下三类1.平衡分岔失稳完善的(即无缺陷、挺直的)轴心受压构件和完善的中面受压平板的失稳都属于平衡分岔失稳问题。

属于这一类的还有理想的受弯构件以及受压的圆柱壳等。

平衡分岔失稳也叫分支点失稳,还可称为第一类稳定问题。

它可分为稳定分岔失稳和不稳定分岔失稳两种。

(1)稳定分岔失稳这类屈曲的特点是有一稳定的平衡状态,结构在到达临界状态时,从未屈曲的平衡位形过接渡到无限邻近的屈曲平衡位形,即由直杆而出现微。

6-1 多高层钢结构的主要震害特征

6-1 多高层钢结构的主要震害特征

6.1.3 结 构 倒 塌
结构倒塌是地震中结构破坏最严重的形式。钢 结构建筑尽管抗震性能好,但在地震中也有倒 塌事例发生。表6-3是阪神地震中某地区钢结 构房屋震害情况。 钢结构房屋在地震中严重破坏或倒塌与结构抗 震设计水平关系很大。1957年和1976年,墨 西哥结构设计规范分别进行过较大的修订, 1971年是日本钢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的年份, 1982年是日本建筑标准法实施的年份。从表61和表6-3知,由于新设计规范采纳了新研究成 果,提高了结构抗震设计水平,在同一地震中 按新规范设计建造的钢结构房屋倒塌的数量就 要比按老规范设计建造的少得多。
第六章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 抗震设计
§6.1 多高层钢结构的主要震害特征 §6.2 多高层钢结构的选型与结构布置 §6.3 多高层钢结构的抗震计算要求 §6.4 多高层钢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
§6.1 多高层钢结构的主要震害特征 钢结构强度高、延性好、重量轻、抗震性能 好。总体来说,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 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 震害要小,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破坏就 要严重得多。 多高层钢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有三种:1) 节点连接破坏;2)构件破坏;3)结构倒塌。
6.1.1 节点连接破坏
梁柱刚性连接裂缝或断裂破坏的原因有: 1)焊缝缺陷,如裂纹、欠焊、夹渣和气孔等。 这些缺陷将成为裂缝开展直至断裂的起源。 2)三轴应力影响。分析表明,梁柱连接的焊缝 变形由于受到梁和柱约束,施焊后焊缝残存三 轴拉应力,使材料变脆。 3)构造缺陷。出于焊接工艺的要求,梁翼缘与 柱连接处设有垫板,实际工程中垫板在焊接后 就留在结构上,这样垫板与柱翼缘之间就形成 一条“人工”裂缝(图6-4),成为连接裂缝发展 的起源。
6.1.1 节点连接破坏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振动与减震技术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振动与减震技术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振动与减震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中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高层建筑所面临的地震、风载、交通振动等外部荷载的影响,钢结构高层建筑的振动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小振动对建筑本身以及内外部人员的影响,钢结构的振动与减震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钢结构高层建筑的振动源于多个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地震、风载振动以及交通振动。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振动的影响。

首先,对于地震振动而言,钢结构高层建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抗震措施。

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抗震支撑系统来增加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抗震支撑系统主要由抗震支撑器件和抗震支撑筒组成,通过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地震所带来的振动影响。

此外,还可以使用减震器来减小地震烈度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减震器是一种能够消耗地震能量的装置,能够有效地降低结构的振动响应。

其次,风载振动也是高层建筑振动问题中的重要因素。

建筑物的振动主要受到风的作用力的影响。

为了降低振动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通过风洞试验等手段,对建筑物的风荷载进行准确测算和预测,从而在设计阶段就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可以在建筑物的外表面增加阻尼装置,如液流阻尼器、液泡阻尼器等。

这些装置能够通过阻尼来消耗振动能量,减小振动的影响。

此外,也可以在建筑物的顶部设置风挡板或设置空气阻尼器来减小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力。

除了地震和风载振动外,交通振动也是高层建筑振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域,周围的交通流量往往较大,交通振动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为了降低交通振动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建筑物的位置,尽量远离交通主干道,减小振动的传输。

其次,可以在建筑物的基础或者地下室中设置隔振装置,如橡胶隔振垫或弹性元件,来减小地面振动的传输。

此外,也可以在建筑物的外部墙面设置声屏障,以减小噪音和振动的传播。

钢结构坍塌事故原因

钢结构坍塌事故原因

钢结构坍塌事故原因钢结构坍塌事故是指在建筑、桥梁或其他类似结构中,发生钢材支撑失效或结构部件松动或断裂导致整个结构失去稳定性而发生坍塌的情况。

这种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在钢结构坍塌事故中,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常见的原因:1. 构建设计缺陷:不合理的结构设计或错误的负载估计可能导致钢结构的过度受力。

如果设计师没有充分考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结构就容易发生故障。

例如,设计中使用了不合适的材料、尺寸或强度等。

2. 施工质量问题:施工中的错误操作、不当材料使用或质量检验不严格等因素可能导致钢结构的弱点或缺陷。

例如,焊接接头质量不达标、出现裂纹或缺陷;螺栓连接松动或未正确安装等。

3. 腐蚀和金属疲劳:钢结构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如海洋气候或高腐蚀性环境,可能会引起钢材的腐蚀。

此外,重复的负荷和应力会导致金属疲劳,使钢结构逐渐失去强度。

腐蚀和金属疲劳是钢结构坍塌的常见原因之一。

4. 自然灾害:地震、风暴或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对钢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其超过承载能力而发生坍塌。

在地震区域,结构设计和强化应当特别考虑地震力的作用。

为避免钢结构坍塌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一些预防措施:1.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依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结构计算和验收。

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应合理预计和考虑结构的载荷。

2. 加强监测和检查,定期对钢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早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并进行修复。

3. 针对特殊环境,如海洋环境,采用防腐措施来延长钢结构的使用寿命,并对重要结构进行定期检测。

4. 在地震区域,应实施严格的抗震设计和强化措施,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总之,钢结构坍塌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腐蚀和金属疲劳以及自然灾害都可能成为导致坍塌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严谨的施工和定期的维护检查,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这些事故的发生。

钢结构抗震性能差

钢结构抗震性能差

钢结构抗震性能差
钢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因其轻量、高强、易施工等优点而被广
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然而,近年来钢结构抗震性能却备受质疑,有许多案例都表明钢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存在一定的不足。

以下从材料、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探讨钢结构抗震性能差的原因。

材料
钢结构主要运用钢材作为材料,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受到钢材质量及强度的影响。

一些低质量、劣质的钢材可能会导致结构强度不足,从而影响整体的抗震性能。

结构设计
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与设计密切相关。

一些设计不合理、缺乏抗震设计经验的结
构工程师可能会在设计过程中忽略地震荷载,导致结构抗震性能不足。

此外,部分设计中存在结构刚度不足、连接不牢固等问题也会影响钢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施工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影响钢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一些施工方在施
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工艺不规范、施工质量管理不严格等情况,导致钢结构存在焊接质量不过关、连接节点不牢固等问题,进而影响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钢结构抗震性能差存在诸多原因,包括材料、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

为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建议在使用钢材时选择高品质、正规生产厂家的钢材,加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保结构的施工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钢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钢结构震害及措施研究

钢结构震害及措施研究

钢结构震害及措施研究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关于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很少有人去怀疑,但是在1994年的美国北岭地震和1995的日本阪神地震中,大量的钢框架发生了脆性断裂的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

我国处于地壳频繁活动的地震带上,所以这更加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随着各种钢结构、构件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建筑,开展对钢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钢结构震害特点及原因北岭地震和阪神地震后,美国和日本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来弄清破坏原因以及提出改进措施。

调查研究表明,钢结构震害的主要破坏形式有三种:节点破坏、构件的破坏以及结构的整体倒塌。

1.1 节点破坏钢结构节点以前广泛采用一种梁柱栓焊混合连接的节点,美国的北岭地震和日本的阪神地震都导致了焊接钢结构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大量破坏,如图1所示为地震中的节点破坏。

通过比较,两国钢框架在地震中的梁柱节点破坏形式是不同的:北岭地震中裂缝多向柱段范围内发展,而阪神地震中裂缝则多向梁段范围内扩展。

地震后,对于节点的破坏原因,节点破坏应从节点本身存在根本性缺陷方面去找原因。

指出:节点发生脆性破坏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因素:1)焊缝存在缺陷;2)坡口焊缝处的衬板和引弧板造成人工缝;3)梁翼缘坡口焊缝出现超应力;4)梁的屈服应力比规定的最小值高出很多;5)柱翼缘板在厚度方向的抗拉强度和延性不确定;6)柱节点域过大的剪切屈服和变形产生不利影响。

1.2 构件的破坏构件的破坏主要是柱的破坏,钢柱脆断最具代表的是日本阪神地震中,发生在芦屋市海滨城高层住宅小区的住宅楼内。

如图2所示为地震中某一建筑的构件破坏。

柱子产生明显的脆性断裂非常出人意料,究其原因仍有待研究。

分析后认为:1)豎向地震及倾覆力矩,使柱产生很大拉力;2)断裂位于拼接焊缝附近,是由于焊接缺陷构成薄弱部位;3)厚板焊接时过热使焊接点附近延性降低;4)地震时为日本的严冬期,钢柱位于室外,钢材温度低于零度。

1.3 结构的倒塌破坏在1985年的墨西哥大地震中,大约有10栋钢结构房屋倒塌。

建筑钢结构正常使用阶段的事故原因

建筑钢结构正常使用阶段的事故原因

建筑钢结构正常使用阶段的事故原因
1.设计不合理:建筑钢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各种荷载、力的运行和结构的稳定性等因素,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结构出现问题。

2. 施工质量不高:钢结构的安装需要高精度的加工和安装,如果施工质量不高,就会导致构件之间的连接不紧密,出现偏差、变形等问题,从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3. 材料质量不良:建筑钢结构的质量取决于材料的质量,如果材料不良或有缺陷,就会导致结构出现各种问题。

4. 使用环境恶劣:建筑钢结构的使用环境也是影响结构安全的一个因素,如果使用环境恶劣,如气候条件恶劣、腐蚀等,就会导致结构损坏,甚至出现严重事故。

5. 维护保养不当:建筑钢结构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如果维护保养不当,就会导致结构损坏和失效,从而出现事故。

综上所述,建筑钢结构在正常使用阶段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不高、材料质量不良、使用环境恶劣和维护保养不当等因素。

因此,建筑钢结构的设计、施工、材料选择、使用环境和维护保养都需要高度重视,才能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 1 -。

钢结构建筑工程事故原因的识别与预防

钢结构建筑工程事故原因的识别与预防

针对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的成因分析和预防建议1. 引言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是指在建筑钢结构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必须对事故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2. 成因分析2.1 不合理的设计不合理的设计是导致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的一个重要成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 结构设计计算不准确,未考虑实际使用条件和荷载情况;- 结构连接设计不合理,强度不足或存在疲劳破坏的风险;- 结构构件选择不当,材料质量不合格或未经充分测试。

2.2 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也是导致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存在工艺漏洞或操作失误;- 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措施。

2.3 维护不当建筑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否则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可能的原因包括:- 缺乏定期维护计划和检查制度;- 维护人员对钢结构的使用和保养知识不足;- 维护过程中未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3. 预防建议3.1 加强设计管理- 设计单位应加强对建筑钢结构工程的设计管理,确保设计计算准确可靠;- 设计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构连接设计合理可靠;- 设计单位应选择合适的结构构件和材料,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

3.2 提高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艺规范和操作正确;- 监理单位和业主代表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3.3 加强维护管理- 建筑钢结构的使用单位应建立定期维护计划和检查制度,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维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钢结构的使用和保养知识;- 维护人员应定期检查钢结构的状态,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问题。

4. 结论为了减少建筑钢结构工程事故的发生,必须从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控制。

钢结构事故现象及原因分析

钢结构事故现象及原因分析

钢结构事故现象及原因分析一、施工机械操作不当造成事故总结(一)事故经过*月*8日下午17点左右****钢结构公司在进行2#库5轴/A-D轴的屋面梁吊装作业时,由于左前侧吊车支腿突然下陷而导致吊车失稳发生侧翻。

此时屋面梁已经起吊至10米高度,结果造成吊车司机两只脚踝骨折,三榀屋面梁变形无法使用。

(二)事故后措施事故发生后安装商将吊车司机第一时间送至医院进行治疗,经检查两只脚踝处有骨折现象,其余没有损伤。

同时将事发区域用警戒旗进行围护,防止闲杂人员接近危险区域;并对泄漏的柴油用桶盛接,对于已经漏至地面的柴油用泥土予以掩埋。

当晚将受损变形的钢梁拆卸后吊至地面,保证其安全状态。

*日上午将侧翻吊车复位,吊车修理厂家到场进行修理。

(三)事故原因分析*月*日上午10点业主、监理、总包各方集中开会就事故原因及后续措施进行讨论。

各方认为事故原因主要是:1、场地地基条件太差,**日傍晚刚下过大雨;道渣回填不到位且未经压实,无法满足吊装需要。

2、吊车在吊装作业时没有仔细核查支腿处场地情况,且支腿时垫木体积过小。

(四)后续措施经各方开会讨论决定,在后续的结构吊装作业时由钢结构安装商派专人在现场指导所需吊装场地范围及道路,由总包配合按要求将场地压实直至满足吊装需要。

经验收后方可进行吊装作业,否则坚决不许施工。

在吊装时安装商必须有专职安全员在场监督,起吊前严格检查吊车机具情况以及支腿处场地条件和垫木情况;不合格一律不准吊装。

二、施工安全管理保护不到位造成事故总结(一)工程情况此工程为******在建厂房,建筑面积44013㎡,檐口高度:高跨17.6米,低跨:12米。

建筑物总长230米、宽205米,单跨24米。

(二)事故现场情况**年*月**日早上,**项目部班长***安排****等六名安装工进行5-6轴/F2-G轴的屋面吊顶板安装工作。

上午7点15分,组长***带领6名组员在8轴附近移打吊顶板架子,***一人去倒板,在行走的过程中踩在吊顶板上下板搭接处时,因搭接处上下板未缝合好,上节板已打钉,下节板虚插在上节板上工人行走到此位置时突然坠落至地面。

(一)钢结构房屋震害特征

(一)钢结构房屋震害特征

第1节钢结构建筑震害特征钢结构房屋的主要震害为:连接破坏、构件破坏和结构倒塌。

1.1 连接破坏1.1梁柱节点破坏1.2梁、柱、支撑等构件破坏1.3节点域破坏1.4柱脚锚栓破坏1.5非结构构件破坏梁柱节点构造主要差别1美国习惯采用工字形柱,日本主要采用箱形柱。

2美国在梁翼缘对应位置的柱加劲肋厚度按传递设计内力的需要确定,一般为梁翼缘厚度之半,并认为节点域弱一点,有利于调整地震内力;而日本取梁翼缘厚度加一个等级,认为在这里多用一点钢材是值得的。

3两国梁端腹板焊缝通过孔形状不同,它与焊接是否方便以及受力性能有一定关系。

4美国对梁腹板与连接板的连接的抗剪用焊缝加强,日本规定腹板螺栓不少于2~3列,用增加螺栓数量来加强;以上构造差异特别是前三项,与破坏情况有明显关系。

北岭地震节点破坏模式特点:下翼缘焊缝根部裂缝多向柱段范围扩展。

阪神地震节点破坏形式特点:裂缝从扇形角部向梁端内发展。

典型破坏形式下翼缘的裂缝扩展到柱翼缘中裂纹扩展至柱或梁腹板内梁柱节点震害柱焊缝断裂梁柱节点震害梁焊缝断裂下图梁柱节点震害梁螺栓破坏节点破坏原因1焊缝金属冲击韧性低。

2焊缝存在缺陷,特别是下翼缘梁端现场焊缝中部,因腹板妨碍焊接和检查,出现不连续。

3梁翼缘端部全熔透坡口焊的衬板边缘形成人工缝,在弯矩作用下扩大。

4梁端焊缝通过孔边缘出现应力集中,引发裂缝,向平材扩展。

5裂缝主要出现在下翼缘,是因为梁上翼缘有楼板加强,且上翼缘焊缝无腹板妨碍施焊。

焊接衬板边缘缺陷节点检查修复费用昂贵钢框架梁柱节点遭受广泛和严重的破坏。

美国在调查的1000多幢中破坏100多幢。

破坏的特点是梁下翼缘裂缝占80%~95%,上翼缘裂缝15%~20%;裂缝起源于焊缝的占90%~99%,起源于母材的只占1%~10%;不少裂缝向柱子扩展,严重的将柱裂穿,有的向梁扩展,有的沿连接螺栓线扩展。

虽然没有人身伤亡,但检查修复费用昂贵。

检查费用不需挪动石棉时为每个节点800~1 000美元、需挪动石棉时为每个节点1 000~2000美元、对于有石膏抹灰和吊顶的高级住宅为每个节点2000~5000美元。

震动使钢结构变形的原因

震动使钢结构变形的原因

震动使钢结构变形的原因
一、结构疲劳
钢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循环载荷的作用,会产生结构疲劳现象。

当钢结构的疲劳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结构件的断裂或变形,从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应力集中
钢结构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件的不连续性、连接部位的缺陷等原因,常常会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

这些应力集中的区域容易引发微裂纹和应力腐蚀,导致钢结构变形和损坏。

三、支撑失稳
钢结构的支撑体系如果设计不当或安装不规范,容易出现失稳现象。

支撑失稳会导致钢结构整体结构的弯曲和扭曲,进一步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四、温度效应
钢结构在不同温度环境下会产生温度变形。

温差的存在会使钢结构的各个部分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应变,从而导致结构的弯曲、扭曲或翘曲。

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钢结构的热膨胀系数较大,更容易产生温度效应导致的变形。

五、材料老化
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紫外线和化学物质的侵蚀,导致材料的性能逐渐退化。

材料老化会导致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下降,进而引发结构的变形和损坏。

高层建筑结构震害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震害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震害分析1高层建筑常见结构形式及地震破坏特点1.1高层建筑常见结构形式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住宅建筑和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结构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以结构体系来分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筒体结构体系、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和筒中筒结构体系、多筒结构体系等。

以材料来分有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砌体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1.2高层建筑历次地震的破坏情况近60年来国内外发生了多次大地震,每一次大地震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建筑物破坏。

以下表1列举几次国内外典型的大地震造成的高层建筑破坏情况。

2各类高层建筑结构形式的震害形式及原因分析2.1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震害分析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目前高层建筑大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相对其他材料建造的建筑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但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把控不严,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也会出现严重震害。

以下总结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致震害:2.1.1变形缝破坏地震时,在变形缝两侧的结构单元各自的振动特性不同,地震时会产生不同形式的震动,如果防震缝构造不当或宽度不够,地震时变形缝两侧建筑物相互碰撞,造成墙体、屋面和檐口破坏,装修塌落。

在北京,凡是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的高层建筑(一般缝宽都很小)在唐山地震时都有不同程度的碰撞破坏;在一些设置防震缝的建筑物中,也有轻微的损坏。

变形缝两侧建筑物的震害与结构伸缩缝或沉降缝宽未按抗震要求设置有关,破坏程度与结构地基情况及地震时上部结构的变形大小有关。

地基较好,刚度较大的高层结构房屋,变形较小,伸缩缝两侧的建筑碰撞较轻。

2.1.2结构竖向强度、刚度不均匀产生的破坏当结构沿高度方向的刚度或强度突然发生突变时,比如结构的竖向体型突变(建筑物顶部内收形成塔楼,楼层外挑内收等)、结构的体系变化(剪力墙结构底部大空间需要,底层或底部若干层剪力墙不落地,产生结构竖向刚度突变;中部部分楼层剪力墙中断;顶部楼层设置空旷大空间,取消部分内柱或剪力墙等),会在刚度或强度较小的楼层形成薄弱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震害现象及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了解现象以及发生的原因,才能根据专业知识制定对应
的方案,防范于未然。

小编就高层钢结构震害现象及原因和大家说一下。

钢结构被认为具有卓越的抗震性能,在历次的地震中,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要小于钢筋混凝土
结构房屋。

很少发生整体破坏或倒塌现象。

尽管如此,由于焊接、连接、冷加工等工艺技术
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钢材材料的优点将受到影响。

特别是因设计、施工以及维护不当,就
很可能造成结构的破坏。

根据钢结构在历次地震中的破坏形态,可能破坏形式分为以下几类:1、结构倒塌
结构倒塌是地震中结构破坏最严重的形式。

造成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是结构薄弱层的形成,
而薄弱层的形成是由于结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和抗变4刚度沿高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这就
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出现。

2、节点破坏
节点破坏是地震中发生最多的一种破坏形式。

剐性连接的结构构件一般采用铆接或焊接形式
连接。

如果在节点的设计和施工中,构造及焊缝存在缺陷,节点区就可能出现应力集中、受
力小均的现象,在地震中很容易出现连接破坏。

梁柱节点可能出现的破坏现象主要表现为:
铆接断裂,焊接部位位脱,加劲板断型、屈曲,腹板断裂、屈曲等。

3、构件破坏
在以往所有地震中,多钢结构构件破坏的主要形式有支撑的破坏与失稳以及梁柱局部破坏两种。

(1)支撑的破坏与失稳。

当地震强度较大时,支撑承受反复拉压的轴向力作用,一旦
压力超出支撑的屈曲临界力时,就会出现破坏或失稳。

(2)梁柱局部破坏。

对于框架柱,
主要有翼缘屈曲、翼缝撕裂,甚至框架柱会出现水平裂缝或断裂破坏。

对于框架梁,主要有
翼缘屈曲、腹板屈曲和开裂、扭转屈曲等破坏形态。

4、基础锚固破坏
件与基础的锚固破坏主要表现为柱脚处的地脚螺栓脱开、混凝土破碎导致锚固失效、连接板
断裂等,这种破坏形式曾发生多起,根据对上述钢结构房屋震害特征的分析可知,尽管钢结
构抗震性能较好,但在历次的地震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害。

究其原因,元素是和、结
构构造、施工质量、材料质量、日常维护等有关,为了预防以上震害的出现,减轻震害带来
的损失,多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必须严格遵循有关规程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