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笔杆子“活”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的笔杆子“活”起来

笔者曾从学生中听来这样的顺口溜:作文作文,作得头疼。虽是学生信口说说,可这也是学生作文难的一个真实写照。众所周知,阅读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又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的一种表现,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么能将作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妥善处理好,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心骨”,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更是“谈作色变”,总是无从下笔,写出的文章也都是些干瘪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据笔者的了解,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

1、不想写,也就是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对学生来说,作文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学习内容,加之可能低、中年级老师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十分到位,学生对写作本来也就没有什么兴趣;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对作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可学生并不能适应这样的高要求,因而对写作从原先的不感兴趣转变成了现在的“讨厌”,甚至有学生把写作看作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2、没得写,也就是没有太多甚至根本没有内容可写。一是没有太广博的见闻,二是对于一个内容没有丰富的语言去写。

3、不会写,就是自己也经历过一些事情可认识一些事物,可对于这些感性材料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正是这样几座大山,压得学生的笔杆子怎么也“活”不起来。针对上面几点内容,我认为我们平时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使他们克服畏惧写作文的心理,使原来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

话说起来挺容易,可做起来却并不是这么简单,在这里,我谨把我个人平时的一些做法说一说:

1、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学生对作文是不感兴趣,但也并不是学生对作文都不感兴趣,也不是所有学生对同一个写作内容都不感兴趣。所以我就抓住这一点作为一个切入口,做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第一步。

记得一次作文课上,一上课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作文难吗?学生有些说难,也有的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接着我又问:假如老师每次作文课上不规定写作内容,让你随便写什么,你觉得难吗?这时大多数学生都回答说不难。随即我就说:好,就这样,今天的作文随便大家写什么,而且下面一个阶段也都是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的写作兴地空前高涨,且效果较平时也略有提高。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很多,我就让他们把相关的内容都写下来。我让那些在校园里看花弄草的学生把花草的外形特征写下来,随便写;让那些在星期天喜欢出去乱跑的同学把自己出去乱跑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也是随便写;让那些爱做手工的学生将自己做手工的制作过程写下来,也是随便写……

2、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所以,对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普通作文甚至劣作中的某一“闪光点”,我总是大加赞赏。而且我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让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另外,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选取几篇学生的好作文贴在“学习园地”里,放入板报中,或作为范文朗读给大家听,大多学生好表现自己,更是令他们写作兴趣倍增。

经过一个多月这样的练习,大多数学生对作文已由原先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而且有少部分学生还对写作已有了较浓厚的兴趣。

二、丰富知识见闻,让学生有得写

这里的知识和见闻是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将一篇作文比作一棵树,它们也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有得写,首先得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中找“米”。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这样做:

1、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多留心,多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一定要认真、仔细,哪怕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也要仔细观察,对于事物的一些细微的方面或细小的变化也要仔细观察,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在这方面我总是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诗来教育学生。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2、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习作的活动。假如说前面所提到的让学生观察的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或事物是学生偶然碰到的,那么这些活动的开展则是我们老师为学生所提供的一些让学生观察思考的机会,学生很喜欢这些活动,因而就会有兴趣,对于这些事情的印象也就会比较深,今后写到相关内容的时候也就会比较顺手。

3、对自己的一些对感性材料的认识在全班进行交流。也可以说是让学生之间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把一些自己的材料告之于其他学生,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还可让学生把近期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在班上交流。教者也可将自己的一些见闻中的学生可能较感兴趣的内容讲述给学生听。

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学生写作中的“米”的问题,可学生光有内容可写还远远光够,这就好比一棵无枝无叶的枯树,还需树叶的填充,这才是一棵完美的树,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为丰富的语言。在丰富学生语言方面,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丰富学生的知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组织读书汇报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

2、指导学生做好语言积累。在这方面,我布置学生每天至少读一篇作文,并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必要时写一写自己对于这些词句的看法、体会等,让学生每天至少自学一条成语、一句俗语(或歇后语)。我经常用“日积月累,终有所成”来教育学生,正像小语课本上说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段时间过后,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语言都已由原先的干瘪,变成了现在的有血有肉的“活体”,这也正是这一活动开展的效果的最好体现。

三、引导写作方法,让学生会写

有了广博的见闻、丰富的知之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这些“碎片”拼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我们可以这样做:

1、指导学生选材。这个步骤非常关键,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从自己平时所积累的一些素材中选择同写作知识相关的内容,并能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所写的内容更真实,表达出的感情才会更真实。

2、指导学生组织好平时所积累的语言。我总会跟学生做这样的比喻:平时你们所读的每一篇文章都好比是一间屋子,你们阅读的过程就是将这一间间屋子拆成一块块砖头、一块块瓦;当你写作的时候就是用这一块块砖瓦去重新盖一间屋子。这里也就是要让学生将自己积累的一些语言进行“最优组合”,让这间“屋子”最美观、最实用。

3、教育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就拿我今年接手的这个班学生来说,上学期初,很多学生的写作习惯很是不好,有的拿起笔就写、七拼八凑;有的不打草稿直接往作文本上写;还有的甚至边什么叫“审题”“选材”都闻所未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从“审题”到“选材”到语言的组织各个环节的详细指导。经过一学期多来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较好的写作习惯,写作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