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思 维)【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视觉与听觉)【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视觉与听觉)【圣才出品】

第5章视觉与听觉一、单项选择题1.听觉掩蔽(auditory masking)是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的现象。

A.增强B.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答案】B【解析】对一个声音的感受性会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发生改变。

假定对声音A的阈值为10dB,由于声音B的影响使A的阈值提高到25dB,即阈值提高15dB。

听觉掩蔽就是一个声音的阈值因另一出现而提高的现象。

因而,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

2.假如声源位于正中面上(如正前方、正后方)时差为()。

A.零B.0.5秒C.0.2秒D.最大值的一半【答案】A【解析】当声源距离两耳的距离不相等时,声音到达两耳会产生时间差。

当声源位于正中面时,声源与两耳的距离相同,因此声音到达两耳时不会产生时间差,因此,时差为0。

3.值夜勤的飞行员和消防队员,在执勤以前最好戴上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这是因为红色眼镜可以()。

A.加快明适应过程B.加快暗适应过程C.减轻视觉后像D.消除视觉掩蔽【答案】B【解析】戴上红色护目镜后,即使在照明很亮的环境,也可以减弱照明的强度,而且,只有红光才能进入眼睛。

红光可以相当有效地刺激锥体细胞。

换句话说,戴上红色护目镜后,杆体细胞就好似进入暗适应状态了。

因此,红光可以加快暗适应过程。

4.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

A.20~2000赫兹B.20~20000赫兹C.0~2000赫兹D.200~20000赫兹【答案】B【解析】对于声音,人类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低于这个范围叫做次声波,高于这个范围的叫做超声波。

5.最初对图形与背景加以区分的是()。

A.布生(Bibson)B.考夫卡(Koffka)C.惠特海默(Wertheimer)D.鲁宾(Rubin)【答案】D【解析】丹麦心理学家E.J.Rubin于1915年提出,图形是在视野中具有明显标志的部分,而剩下的部分即为背景。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社会认知)【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社会认知)【圣才出品】

第11章社会认知1.举例说明移情的研究是怎样进行的?答:Singer等人(2004)研究了对疼痛的移情的神经机制。

(1)研究对象被试是16对恋爱对象,研究者假定他们更容易彼此产生移情。

(2)实验过程①疼痛刺激是施加给女被试或她的对象的右手背的电刺激,给予电刺激时扫描女被试的脑活动。

女被试在fMRI扫描器小屋里边,她的对象坐在小屋旁边,男女对象的右手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可以让女被试通过镜子系统看到她自己的和她的对象的右手。

②在木板后面有一块很大的屏幕,屏幕上随机呈现指示图标,指明是她自己(自我)还是她的对象(他人)将受到低强度的电刺激(无痛条件)或高强度的电刺激(疼痛条件)。

③研究者在“自我”与“他人”的情况下比较了疼痛条件与无痛条件的fMRI结果。

扫描之后通过对移情量表上项目的评定,对女被试移情的个体差异进行了测量。

(3)实验结果①fMRI结果表明,自己受到疼痛刺激和感受他人疼痛时均激活的主要脑区有:前扣带回与前脑岛;而自己受到疼痛刺激时还特异地激活了后脑岛、次级躯体感觉皮层、感觉运动皮层以及扣带尾部。

比较这些脑区可以推断,感受他人疼痛或移情时,并不激活与感觉相关的脑区。

②对疼痛的移情涉及其情感成分而不是感觉成分。

研究者将移情引起的相关脑区的激活与移情量表测量的结果作相关分析(见图11-1)。

前扣带回与左侧脑岛在移情时激活的峰值与移情量表的得分有显著相关。

斜线是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p<0.05水平上显著。

图11-1 移情与脑区激活的相关性③相关分析表明,移情的个别差异与脑区的激活差异有很好的相关,即移情量表得分高的被试在感受自己的对象疼痛时她相应的脑区也有很强烈的激活,而移情量表得分低的被试在移情时相应脑区不太活跃。

2.主观报告与脑区激活的程度相关有什么意义?答:主观报告是实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因变量指标,通常是实验结果的一部分,要求处于一定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对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做出恰当的口头表达。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引 论)【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引 论)【圣才出品】

第1章引论一、单项选择题1.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该著作是()。

[统考2009研] A.《定量分析手册》B.《心理学大纲》C.《实验心理学》D.《心理物理学基础》【答案】C【解析】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实验心理学》,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2.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

[统考2009研]A.因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刺激变量【答案】A【解析】因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变量,它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

该题中的阅读速度属于因变量,而字号大小则是自变量。

3.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

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统考2009研]A.消除法B.恒定法C.随机法D.匹配法【答案】B【解析】恒定法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方法;消除法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影响的方法;随机法是指采取随机抽取样本或者分配样本的方式,使无关变量得到控制的方法;匹配法是指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匹配从而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4.一项实验拟考察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

[统考2007研]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答案】A【解析】实验中实验者主动加以操作、变化和控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

本题中,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是要加以操作和控制的变量,所以是自变量。

本题中的因变量应是识记成绩。

控制变量是指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使实验发生混淆,必须加以控制的变量,材料显然不是使实验发生混淆的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统考2007研]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答案】C【解析】双盲法是指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晓实验真实意图,从而排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者效应对实验结果污染的方法,属于排除法。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2章~第14章【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2章~第14章【圣才出品】

第12章意识1.什么是意识的内省测量和行为测量?答:(1)意识的内省测量①意识觉知的指标意识的内省测量是以被试对自身的知觉经验的自我报告作为意识觉知的指标。

②盲视病人的研究——迫选法a.实验程序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将对动物的研究方法用于对人类病人的研究,即要求被试在刺激中做迫选,而不是报告看见了什么。

用这种测试方法,要求被试在即使不能看见刺激的情况下,也要对刺激作猜测性的辨别。

b.实验结果研究发现,一些Vl区损伤的病人在没有视觉意识的情况下,表现出了很好的视觉辨别,反应的正确率有时可以达到90%~l00%。

在不同的盲视病人中,对运动、朝向、波长、空间定位或这些特征的结合的辨别都有报告。

c.实验结论盲视病人明显地表现了意识和知觉的分离,即无意识知觉的存在。

③意识内省测量的实质意识的内省测量实际上就是根据观察者的主观报告来定义意识,如果观察者报告没有看到刺激,则认为他没有意识到刺激;相反,如果观察者报告看到了刺激,则认为他意识到了刺激。

(2)意识的行为测量①意识觉知的指标意识的行为测量是以被试的分辨能力作为意识觉知的指标。

②两种典型的测量方法a.迫选性刺激有—无决策。

b.在一系列刺激备选项中做出迫选决策。

③Kunst-Wilson等人的研究Kunst-Wilson和Zajonc在1980年进行的实验,目的是说明无意识知觉到的刺激会影响随后的情绪反应。

a.实验程序第一,给被试呈现l0幅无意义的、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每个图形呈现5次,每次呈现1ms。

第二,让被试完成两种任务:再认迫选(意识的测量)和喜好迫选(无意识知觉的测量)。

在两种测验任务中,都是给被试呈现l0对图形,每对包括一个呈现过的图形和一个没呈现过的图形。

b.实验结果结果发现,当再认迫选的成绩处于机遇水平时(50%正确率),喜好迫选的成绩却显著优于机遇水平(60%正确率)。

当接受再认迫选是对意识知觉的充分测量这一假设时,这些结果为无意识知觉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思维)【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思维)【圣才出品】

第10章思维10.1 复习笔记一、问题解决(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功能固定化(1)功能固定化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2)在功能固定化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2.定势(1)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2)定势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快速解决问题;消极的作用表现为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妨碍新方法或者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

3.噪声Glass等人认为噪声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是很复杂的。

(1)实验过程①实验中共有4种噪声条件:强噪声、弱噪声、事先告诉有噪声、事先不告诉有噪声。

②在这4种条件下,要求被试解决4个猜谜问题,两个是能解决的,两个是不能解决的。

(2)实验结果①对于能够解决的猜谜问题,4种噪声条件下各被试需要尝试的次数没有显著差别。

②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当料到有噪声时被试能更长时间地去尝试解决问题。

③在没有料到有噪声的情况下,被试的这种努力就大大减少了,并且还出现了交互作用:当噪声可被预料时,它的强度是不重要的。

但当噪声不能预料时,强噪声比弱噪声影响更大。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1.出声思维(1)出声思维是一种用口语记录分析被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并对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2)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对思维的计算机模拟进行收集经验数据的方法。

2.计算机模拟技术(1)认知心理学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称为“符号操作系统”或者“物理符号系统”。

(2)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

3.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1)人脑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而计算机只是人脑的产物,人脑的工作方式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不同。

(2)仅在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方面模拟人的思维结果是不够的。

(3)计算机无法对人的形象思维进行模拟,而形象思维则是人解决问题,在科学、艺术、运动等领域进行创造性活动常常使用的思维形式。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意识)【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意识)【圣才出品】

第12章意识一、多项选择题1.关于意识,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意识是一种觉知B.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C.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D.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答案】ABCD【解析】广义意识概念是指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狭义意识概念则是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

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①意识是一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你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说明你意识到了它们。

同样,人也能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如疲劳、眩晕、焦虑等。

人还能觉察到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等。

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这种控制和调节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保持一定的功效有重要作用。

换句话说,意识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它还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2.属于无意识现象的是()。

A.盲视B.对刺激的无意识C.催眠状态D.白日梦【答案】AB【解析】A项,盲视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无意识侦察。

视皮层损伤的病人通常在损伤对侧的一半视野内表现为失明,但是有些病人可以在盲视野中进行视觉辨别,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辨别的刺激。

B项,对刺激的无意识也是一种无意识现象。

有研究表明,无意识知觉到的刺激比有意识知觉到的刺激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可能更大。

C项,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D项,白日梦是意识状态之一,它不同于睡眠,而是在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高度自我卷入的幻想活动。

二、简答题1.意识与无意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心理学语言)【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心理学语言)【圣才出品】

第9章心理语言学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为直接探讨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功能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

A.双耳分听实验B.割裂脑C.失听症病人D.失语症病人【答案】B【解析】割裂脑技术是研究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对割裂脑病人的研究发现,对于极大多数习惯于用右手以及大部分习惯于用左手的人来说,左半球与言语、推理、理智的和分析的思维相联系,而右半球则与感知、空间主体知觉、直觉的思维相联系。

每一侧大脑半球都有其独立的功能,但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胼胝体等的连接,其两侧的功能得到了整合。

2.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言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是()。

A.词汇知觉B.词汇理解C.词汇加工D.词汇表征【答案】B【解析】词汇理解,又称词汇识别,是指通过对词形的感知通达词汇意义的过程。

在词汇理解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心理词典。

心理词典是指保存在人脑中的一部词典。

它存储了大量的词条,每个词条又包括词的写法、语音以及词义等各种知识。

心理词典中的词语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

3.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是()。

A.语音知觉B.词汇理解C.句子理解D.文本理解【答案】D【解析】篇章理解(文本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

它是指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篇章意义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1.对语言的理解可包括以下几种?()A.语音知觉B.词汇理解C.句子理解D.文本理解【答案】BCD【解析】对语言的理解是在视觉输入的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建构意义的过程。

根据加工的水平,其可以分为词汇理解、句子理解和篇章理解。

词汇理解,又称词汇识别,是指通过对词形的感知通达词汇意义的过程。

句子理解是指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

篇章理解(文本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

它是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篇章意义的过程。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眼动实验法)【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眼动实验法)【圣才出品】

第13章眼动实验法一、名词解释视觉缓冲加工模型答:视觉缓冲加工模型的基本观点包括:①阅读课文的局部特征不直接影响阅读者的眼动过程。

在阅读课文时,眼睛是以固定的速度向前移动的,因此注视时间的长短不能反映该注视点所注视的内容的难度。

②在每次注视时,阅读者先将提取的视觉信息存储在工作记忆的缓冲器中。

阅读时,眼睛的注视点迅速移动到课文的下一个地方,而大脑对前面存储在缓冲器中的信息的加工则仍然还在进行之中。

③当所加工的内容难度过大时,缓冲器中存储的信息则会来不及加工。

为此,眼睛移动的速度就会降低下来。

但这只会影响阅读的总时间,而每个注视点的时间与所注视的课文内容没有关系。

在阅读中,阅读者的眼动过程同认知加工过程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二、简答题1.EVM3200是我国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教学领域从国外引进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种眼动仪,其中EVM3200型眼动仪的性能先进,使用方便,比较适合于心理学的眼动实验。

请问该眼动仪由哪些部分构成?答:眼动仪是测试人眼活动情况和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的专用仪器。

EVM3200型眼动仪是依据角膜反光的原理设计生产的。

角膜反光法最大的优点是不必在被试的眼睛上附加任何的装置,使实验更加自然。

(1)EVM3200眼动仪的构成①系统的主机。

主要功能是进行眼动实验的控制和视频信号的处理。

②光学探头。

它是获得眼动信息的输入端。

③场景摄像机。

它的功能是把场景信息输入到主机。

④EVM3200眼动仪还备有比较齐全的软件包,可以加工眼动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数据。

例如:注视点的坐标、注视点数、平均眼跳距离和时间、平均瞳孔直径等。

(2)EVM3200型眼动仪的主要技术指标①自动测量眼球位置和瞳孔直径。

②允许被试的轻微头动,其范围为16cm2。

③实际眼位与测量计算之间的误差为≤1°。

④允许戴眼镜进行测量。

⑤允许的眼动范围:水平轴40°,垂直轴30°。

⑥自动记录资料和生成数据。

⑦具有模拟装置结构。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6.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统考 2009 年研] A.3 B.4 C.5
3 / 38
圣才电子书

D.6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D
【解析】A 因素有两个水平,B 因素有三个水平,结合起来组成 6 个实验处理。
7.个体对单个声源方向进行判断需要利用双耳线索。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双耳线索的 是( )。[统考 2010 年研]
13.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 )。[统考 2010 年研] A.顺序误差 B.期望误差 C.实验者效应 D.动作误差 【考点】额外变量的种类及控制方法。 【答案】A 【解析】该被试内设计采用了拉丁方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顺序误差。
A.强度差 B.时间差 C.速度差 D.周相差 【考点】听觉中方位知觉的线索。 【答案】C 【解析】人们对声源方向的判断,主要有三种双耳线索:强度差、时间差和周相差。没 有速度差这一说法。
8.动作稳定测验仪(九洞仪)可用于考察( )。[统考 2010 年研] A.情绪特性 B.记忆特性 C.思维特征 D.需要特征 【考点】动作稳定测验仪的应用。 【答案】A
题中的阅读速度属于因变量,而字号大小则是自变量。
3.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 )。[统考 2009 年研]
A.统计结论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内部效度 【答案】D 【解析】内部效度是指因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所引起的,而不是由其他因素所导致的。 是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 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心理物理学方法)【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心理物理学方法)【圣才出品】

第3章心理物理学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阈限的上限和下限的平均数被称为()。

A.差别阈限B.主观相等点C.强度估计D.不肯定间距【答案】B【解析】B项,主观相等点是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中点。

在理论上主观相等点应与标准刺激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称为常误。

A项,差别阈限为上差别阈和下差别阈之和的一半。

D项,不肯定间距是指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

2.对偶比较法中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

A.n(n-1)/2B.nC.n-1D.n(n-1)【答案】A【解析】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n 个对象中一次取出两个进行组合的可能组合数为2(1)/2n Cn n =-。

3.SN 分布的平均数与N 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 )。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不确定【答案】A【解析】SN 分布表示信号+噪音的分布,而N 分布表示的是噪音的分布。

由于SN 分布是在原有的噪音刺激上再加上信号刺激,因此,SN 分布的平均数是大于N 分布的平均数的,即SN 分布永远在N 分布的右边。

4.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概率为0.28,虚报概率为0.06,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

A .小于0B .等于1C .大于1D .大于0,小于1【答案】C【解析】当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小于1时,说明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相交处的右端,此时击中率的值大于虚报率的值,那么β值大于1。

相反,如果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大于1时,说明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相交处的左端,此时击中率的值小于虚报率的值,那么β值小于1。

5.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是以()为横轴。

A.击中率B.虚报率C.漏报率D.正确否定概率【答案】B【解析】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是指在以虚报率为横轴、击中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中,根据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而得出的不同结果所画出的曲线。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思维)【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思维)【圣才出品】

第10章思维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的每张卡片都是两面的,其中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

你的任务是决定哪张卡片需要翻到另一面以检验以下规则:“如果一张卡片的一面是元音,那么它的另一面将是偶数。

”你应该检验下列哪两张卡片?()A.G和7B.A和7C.A和GD.A和4【答案】B【解析】这是心理学家沃森用来研究推理的“卡片选择任务”。

如果想要证明原命题——“如果一张卡片的一面是元音,那么它的另一面将是偶数。

”的正确性,既需要检验原命题,也需要检验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即:“如果一张卡片的一面不是偶数,那么它的另一面将不是元音”。

因此,不仅要翻看元音字母的背面是不是偶数,还要翻看奇数的背面会不会出现元音字母。

2.在沃森的卡片选择任务中(Wason,1968),()证实倾向(证实偏见)变小。

A.当任务包含字母与数字时B.当任务概念化于一个不熟悉的领域时C.当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寻找证据时D.当任务概念化于一个熟悉的领域时【答案】D【解析】沃森利用卡片选择任务来研究推理规律。

沃森的卡片选择任务显示当人们想要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时,往往倾向于证实原命题,即从正面进行验证,而不是按照严格的逻辑学推理,既验证原命题,也验证其逆否命题(从反面验证),这种倾向被称为证实倾向。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采用被试熟悉的领域作为研究任务时,即当卡片任务概念化于被试的一个熟悉领域时,被试也能从反面进行验证,即证实倾向变小。

3.看到锤子用于锤打的功能之后,看不到它能够压纸、防身等其他特殊功用,这种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是()。

A.知识表征B.原型启发C.心理定势D.功能固着【答案】D【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9章~第11章【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9章~第11章【圣才出品】

第9章心理语言学一、单项选择题1.某患者能说话,能理解口头言语,能看到字形,却不能理解书面语言。

其病变发生的区域通常是()。

[统考2009研]A.布洛卡区B.中央后回C.角回D.艾克斯勒区【答案】C【解析】与言语相关的四个重要的脑区是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和艾克斯勒区。

布洛卡区是言语运动中枢,该区域受到损伤会造成表达性失语症。

威尔尼克区是言语听觉中枢,该区域受到损伤会造成接受性失语症。

角回是言语视觉中枢,该区域受损会造成失读症。

艾克斯勒区是言语书写中枢,该区域受损会造成失写症。

2.展开性程度最高的言语形式是()。

[统考2009研]A.独白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内部言语【答案】C【解析】言语包括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又包括口头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和书面言语。

按照展开性程度依次排列为内部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

3.影响汉字理解的因素有()。

[统考2008研]A.正字法规则B.笔画数量C.字形结构D.语音【答案】ABCD【解析】影响汉字理解的因素包括:①单位的部位信息;②正字法规则;③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④字形结构;⑤字词的使用频率;⑥语音的作用。

4.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统考2007研]A.杏仁核B.边缘系统C.大脑左半球D.大脑右半球【答案】C【解析】大脑皮层则与言语活动存在密切关系。

但是,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

研究表明,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按不同方式加工语言信息。

说话、写作、言语理解等言语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左半球来控制与调节的,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言语能力将随受损的不同程度而受到影响。

B项,边缘系统由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组成。

在边缘系统中,海马在外显记忆或长时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

A项,杏仁核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的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5.演讲采用的言语形式主要是()。

[统考2007研]A.书面言语B.内部言语C.对话言语D.独自言语【答案】D【解析】根据人类的言语活动,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注 意)【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注 意)【圣才出品】

第7章注意1.当我们接受多种视觉输入,选择性注意起什么作用?对于被选择的和被拒绝的刺激结果又如何?答:(1)当人们接受多种视觉输入时,选择性注意能够从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其中一些刺激,而忽略其他的刺激。

这种选择性可以使人们通过控制感知觉、思维及行动活动的优先次序来影响人们的经验与行为。

(2)对于被选择的和被拒绝的刺激的结果,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观点。

①注意的早期理论,Broadbent提出的过滤器模型认为,人们一次可以加工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

为了保护和适应这种有限的容量,一次只能对来自单一的通道的信息进行加工,这样被选择的刺激则被注意到了。

而根据较显著的物理特性,来自其他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会被过滤掉。

Treisman的衰减理论认为,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并不是被完全过滤掉,而是被减弱。

即被拒绝的刺激只是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所以,来自这些通道的信息尽管不易被提取使用,但也有可能会进入到高级的加工过程。

②晚期选择理论,J.R.Deutsch和D.Deutsc却认为过滤器或信息的减弱并不存在。

相反,所有输入信息被加工并可供使用。

信息的相关性部分地决定一个信息是否会被“注意”到。

即被选择和被拒绝的刺激开始都进行了加工,只是在后期的选择反应中只有被选择的刺激被进一步加工作出了反应,而被拒绝的刺激则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2.到底是注意本身容量有限还是它所涉及的感觉、知觉以及其他高级心理过程容量有限?答:不能简单认为是注意本身容量有限还是它所涉及的感觉、知觉以及其他高级心理过程容量有限,注意本身容量有限和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容量有限是容量有限性的两个方面。

(1)注意本身容量有限注意的能量是有限的,其中注意的能量分配理论认为,任务分配到的注意资源的多少取决于所需的心理努力的程度。

只要对注意的能量没有超过上限,人们就能同时进行几项任务。

但是注意的能量有限,这个界限具体是多少却不能被精确的估计。

(2)心理过程容量有限注意的选择性与容量有关,可以从注意的两个特点来进行分析。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心理物理学方法)【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心理物理学方法)【圣才出品】

第3章心理物理学方法1.为什么对感觉及其刺激必须加以区分?答:感觉和感觉刺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感觉是人的主观感受,而刺激属于物理因素。

感觉总是由刺激引起,刺激的存在以及它的变化是感觉产生和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

但是,感觉与其刺激并不总是一致,因此要加以区分。

具体原因主要包括:(1)在人们生活的内外环境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刺激,有些刺激对人们的感官是不适宜的。

它们超出个体感受的限度,因而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2)对于适宜的刺激,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引起感觉。

人们感觉不到落在皮肤上的尘埃,听不到远处手表的滴答声,这是因为它的刺激强度不够大。

要想引起感觉,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量。

(3)对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将感觉与刺激的关系表述为:△I/I = K,其中,I是原先的强度(或称标准强度),△I是刚能够引起“较强”感觉的刺激强度增量,K 为常数,不同感觉道的K值是不同的。

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积分运算得出:S=Klgi+C,其中S为感觉,i为刺激强度,K、C为常数,即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2.怎样理解感觉阈限与差别阈限的概念?答: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其操作性定义是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一种刺激强度。

差别阈限是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

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JND)。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主要有3种: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3.什么是Weber定律?答:(1)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K=△I/I来表示,其中I为原刺激量,△I为此时的差别阈限,K为常数,又称为韦伯比率。

不同感觉通道之间的韦伯比率不同。

(2)韦伯定律提供了一个比较辨别能力的重要指标。

如果要比较不同个体某一感觉道的辨别能力而所用的标准刺激又不相同时,就不能用差别阈限的绝对值进行比较,而要用韦伯比例来比较。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思 维)【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思 维)【圣才出品】

第10章思维1.陈述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的利弊。

答: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陈述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利的一面①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②当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2)陈述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弊的一面①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②容易使人们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

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

③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思维,作出新决策,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

2.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答:(1)出声思维出声思维是一种用口语记录分析被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并对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对思维的计算机模拟进行收集经验数据的方法。

(2)计算机模拟技术认知心理学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称为“符号操作系统”或者“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计算机是人造出来的)去加深对一个不甚清楚的系统(人的神经系统)的理解。

3.什么是Turing检验?答:A.Turing是杰出的英国数学家,1950年在其发表于Mind杂志上的名作《计算机与智力》一文中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思维实验,研究了一种特殊的模拟游戏。

其过程称为Turing检验,用其来说明计算机是否能思维的问题。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反应时间)【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反应时间)【圣才出品】

第4章反应时间一、单项选择题1.在唐德斯(F.C.Donders)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B、C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统考2008研] A.RT B>RT A>RT CB.RT C>RT B>RT AC.RT C>RT A>RT BD.RT B>RT C>RT A【答案】D【解析】简单反应时(RT A)仅包括基线反应时间。

辨别反应时(RT C)包括基线反应时和分辨刺激的时间。

选择反应时(RT B)包括基线反应时、分辨刺激的时间和选择反应的时间。

因此,选择反应时(RT B)>辨别反应时(RT C)>简单反应时(RT A)。

2.斯腾伯格(S.Stern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统考2007研]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C.简单反应时法D.选择反应时法【答案】A【解析】加法反应时法由斯腾伯格在减法反应时法的基础上提出,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

加法反应时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中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这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体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方式是自始至终的系列扫描方式。

3.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

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

[统考2007研]A.Stroop效应B.练习效应C.霍桑效应D.序列效应【答案】C【解析】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在实验中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主试的操作,而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

被试很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测,然后用自认为能满足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这就是要求特征。

要求特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社会认知)【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社会认知)【圣才出品】

第11章社会认知一、单项选择题1.Milgram的研究可能低估了人们顺从的意愿,这是因为()。

[中山大学2007研]A.没有压力要求被试继续实验B.对不顺从是有轻微惩罚C.有压力但对不顺从没有惩罚D.以上均不对【答案】A2.在米尔格拉姆的研究中,同盟者()。

A.将遭受中等的电击B.将遭受剧烈的电击C.实际上并不遭受电击D.仅遭受轻微的电击【答案】C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认知和非社会认知在记忆上有什么差异?答:Mitche11等人(2004)关于社会认知与非社会认知在记忆上差别的实验。

(1)实验材料180个描述人格特质的句子,分别描述18种人格特质;如,可爱有趣的(舞会上他第一个开始跳舞),不替别人着想的(他拒绝将他多余的毛毯借给别的野营队员)等。

(2)实验过程①学习阶段a.句子与18张面孔配对,每张面孔与10个句子配对,其中5个句子都属于一种人格特质(如,可爱有趣的),其余5个句子从描述其他人格特质的句子中随机挑选。

b.面孔—句子对呈现时要求被试“形成印象”,或要求被试“记住顺序”。

因此,被试就有了社会认知的与非社会认知的两种任务。

c.指示语告诉被试在“形成印象”时,要根据句子去推测某人的人格特质,以后要测验他们关于18个人(面孔)的推断。

“记住顺序”的指示语告诉被试,要根据句子描述某人(面孔)经历过的活动并记住句子出现的顺序,以后要测验这种顺序。

d.实验中并不进行关于18个人的推断的测验,也不进行句子顺序的测验。

②再认阶段a.180个句子重新一一与面孔配对呈现。

对应于大脑的扫描过程。

b.再认测验分三组进行,每组的结构为:6张面孔,其中1张是正确的,其余5张是干扰项;每张面孔呈现10次,共使用60个句子,其中30个句子是“形成印象”的,另外30个句子是“记住顺序”的。

c.被试的任务是在每组的6张面孔中挑出一张,该面孔与呈现的句子配对过。

(3)实验结果①行为结果17名被试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被试正确将面孔与句子匹配的概率为58.8%,远高于随机的概率(1/6—16.7%)。

朱滢《实验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注意)【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注意)【圣才出品】

第7章注意7.1 复习笔记一、信息加工方法(一)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人们对于视觉刺激或听觉刺激,都能选择性地加工刺激的子集。

如果存在加工过程或反应之间的竞争,选择注意会付出代价。

1.双听测验双听测验也被称为双耳分听实验。

这一实验范式始于Cherry(1953)对鸡尾酒会现象的研究。

鸡尾酒会现象是一种听觉注意现象,是指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而无意识却监察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与己有关,就能立即引起注意的现象。

因常见于酒会上而得名。

Cherry之后,研究者们又发展了多种双听测验的形式。

(1)实验目的双听测验的目的是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那些说话者的声音的特性是否与注意有关?②如果成功跟踪一个通道,是否排斥另一通道?是否能够监控另一通道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转换通道?③如果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是”,什么样的高优先事件会引起这种转换?(2)实验过程同时向被试两耳呈现不同的语言信息、字母或数字串。

如,同时向被试两耳呈现不同的数字;同时向被试左耳呈现数字、向右耳呈现音节;让被试两耳听同一段落的故事,时间上稍微错开;让被试一耳听英语,另一耳听法语等。

要求被试跟踪这个信息,比如大声重复,以保证被试真正听见传到一个耳朵的声音。

(3)实验结果除了一些非常明显的物理特征之外(如把说话声变成纯的500Hz的声音,或变换性别),被试并不能意识到另一不被跟踪的通道的信息(例如:左耳“每年……春节……”)。

甚至把这个不被跟踪的通道变成外语,被试都不一定意识到。

2.理论模型(1)早期选择理论①过滤器模型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认为:人们一次可以加工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保护和适应这种有限的容量,一次只能对来自单一的通道的信息进行加工。

根据较显著的物理特性,来自其他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会被过滤掉。

②衰减模型Treisman对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进行了修改并提出: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并不是被完全过滤掉,而是被减弱。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注意)【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注意)【圣才出品】

第7章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当N次实验中的干扰项成N+1次实验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会变慢,这种现象是()。

A.注意瞬脱B.注意分散C.返回抑制D.负启动【答案】D【解析】有关分心信息抑制的研究主要使用负启动范式,指当N次实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实验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变慢的现象。

负启动现象是指当探测刺激与先前被忽略的启动刺激相同或相关时,对探测刺激的反应变慢或准确性下降的现象。

负启动的原因是当探测刺激中的目标字母在启动刺激中未被注意时,二者在呈现时间上的区别性降低,因此使被试产生混淆,从而影响对该字母的识别。

2.注意的衰减模型和单通道模型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认为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B.都认为非追随耳的信息被彻底过滤掉了C.都认为一些在非追随耳中呈现的重要信息受到激活后可被识别D.都认为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答案】A【解析】注意的衰减模型与注意的单通道模型的相同点包括:①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来加以调节;②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

因而,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

因此,在当前的认知心理学中,多倾向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称为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3.注意并不仅仅在于选择知觉刺激信息,而且要选择对信息的意义反应。

注意的选择是发生在刺激信息被知觉分析之后。

这种注意模型是()。

A.衰减器模型B.反应选择模型C.资源分配模型D.过滤器模型【答案】B【解析】反应选择模型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注意不仅仅在于选择知觉刺激信息,而且还要对选择对信息的意义反应。

4.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注意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的()。

A.优势兴奋中心B.诱发电位C.血管舒张D.脑电反应【答案】A【解析】人在注意某些事物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

朱滢《实验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思维)【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思维)【圣才出品】

第10章思维10.1 复习笔记一、问题解决(一)功能固定化功能固定化是指只看到某种物体常用的功能,而很少认为它还有别的用途。

如认为锤子就是用来订钉子的,盒子是用来装东西的。

其实锤子和盒子在不同的场合还有许多的用途,但是通常人们却意识不到这些功能。

(二)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通常是意识不到的。

心理定势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运动定势指个人从事某种运动反应的准备状态;注意定势指观察者准备接受特定信息的状态;知觉定势指人们按照期望和背景而不是按照实际物理刺激去感知刺激。

问题解决定势则指心理定势对思维活动的影响。

心理定势可以影响人的知觉过程,也影响人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使人按照常规不费力地解决问题,但也妨碍创造性的发挥。

创造性往往要求打破定势。

如问题解决中,经典的Luchins水壶问题。

(三)噪声Glass等人认为噪声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是很复杂的。

1.实验过程实验中使用的噪声是油印机、计算器、打字机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的录音,再加上一个人说西班牙语,一个人说亚美尼西亚语的录音。

总共有4种噪声条件:强噪声;弱噪声;事先告诉有噪声;事先不告诉有噪声。

在这4种条件下,要求被试解决4个猜谜问题,两个是可能解决的,另外两个是不能解决的。

2.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能够解决的猜谜问题,4种噪声条件下各被试需要尝试的次数没有显著差别。

然而,4种噪声条件对被试解决另外两个不能解决的问题的努力却产生了重大的不同影响。

当料到有噪声时被试能更长时间地去尝试解决问题(尝试次数多),而在没有料到有噪声的情况下,被试的这种努力就大大减少了,并且还出现了交互作用:当噪声可被预料时,它的强度是不重要的。

但当噪声不能预料时,强噪声比弱噪声影响更大。

最后料到有噪声的情况比无噪声的情况似乎更能使被试坚持尝试解决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一)出声思维出声思维是一种用口语记录分析被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并对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思维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的每张卡片都是两面的,其中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

你的任务是决定哪张卡片需要翻到另一面以检验以下规则:“如果一张卡片的一面是元音,那么它的另一面将是偶数。

”你应该翻以下哪两张卡片?()
A.G和7
B.A和7
C.A和G
D.A和4
【答案】B
【解析】这是心理学家沃森用来研究推理的“卡片选择任务”。

如果想要证明原命题:“如果一张卡片的一面是元音,那么它的另一面将是偶数。

”的正确性,既需要检验原命题,也需要检验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即:“不是偶数的卡面的,背面不是元音”。

因此,答案为B。

2.在沃森的卡片选择任务中(Wason,1968),()证实倾向(证实偏见)变小。

A.当任务包含字母与数字时
B.当任务概念化于一个不熟悉的领域时
C.当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寻找证据时
D.当任务概念化于一个熟悉的领域时
【答案】D
【解析】沃森的卡片选择任务请参见第1题。

沃森的卡片选择任务显示当人们想要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时,往往倾向于证实原命题,即从正面进行验证,而不是按照严格的逻辑学推理:既验证原命题,也验证其逆否命题(从反面验证),这种倾向被称为证实倾向。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采用被试熟悉的领域作为研究任务时,即当卡片任务概念化于被试的一个熟悉领域时,被试也能从反面进行验证,即证实倾向变小。

3.看到锤子用于锤打的功能之后,看不到它能够压纸、防身等其他特殊功用,这种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是()。

A.知识表征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功能固着
【答案】D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而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4.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人脑中对问题和信息进行周密细致的探索和深刻思考,以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该阶段是()。

A.准备期
B.孕育期
C.明朗期
D.验证期
【答案】B
【解析】孕育期是指在已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的时期。

A项,准备期是指创造活动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为创造作准备的时期。

C项,明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又称灵感期。

D 项,验证期是指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时期。

5.大多数人不喜欢用报纸去擦汽车的挡风玻璃是()的一个例子。

A.觉知感
B.系统类比
C.功能固着
D.顿悟
【答案】C
6.东克尔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1945)说明()。

A.一旦某物体被用做特定用途,那么人们将很难将它用于其他用途
B.因为天花板效应,数据很难被解释
C.男性与女性在大多数问题解决测验中的表现相同
D.一旦某物体被用做特定用途,那么人们将很容易将它用于其他用途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选项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A.知识表征方式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问题解决定势
【答案】ABCD
2.“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这个推理是()。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三段论推理
D.线性推理
【答案】BC
3.下列选项属于创造性的心理成分的有()。

A.辐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坚持性
D.远距离联想能力
【答案】ABCD
三、简答题
1.简述kahneman对人在不确定情景下的决策策略研究。

[北大2004研,首师大2003研]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为什么人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答:推理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气氛效应
武德沃斯等人认为,在三段论中,前提所使用的逻辑量词产生了一种“气氛”,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

两个全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全称的结论;两个特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的结论。

(2)换位理论
查普曼等人认为,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

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错误不是由前提的气氛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3)心理模型理论
约翰逊—莱尔德等人认为,人们推理的过程就是创建并检验心理模型的过程,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或者说受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人们只根据前提创建了一个心理模型,而没有考虑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造成的。

(4)条件推理中的证实倾向
在命题检验中,常见的偏差是人表现出强烈的证实倾向,即极力去证实命题是真,而很少尝试证命题为伪。

不管一个规则或命题得到多少次肯定,它都不能被普遍认为是真的,仅
仅一个矛盾的例子就可以将它否定。

在命题检验过程中,人们往往偏离逻辑的要求,表现出强烈的寻求肯定的倾向,很少作出否定的尝试。

3.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答:(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2)思维的特征
①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②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4.何谓前景理论?
答:前景理论是由卡内曼及特弗斯基提出的有关人类决策的理论。

卡内曼和特弗斯基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