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网格式)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合集(附教学计划)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合集(附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四个单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小学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
小学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以下是回复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一、第一单元:我身边的物体在这个单元中,主要介绍了小学一年级学生身边常见的物体及其特征。
1. 小朋友的身体结构及功能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体的一些基本部分,并了解到他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了解它们的功能。
教学步骤:1. 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 分别介绍头、颈、躯干、四肢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例如头是用来看、听、闻、说的;四肢用来跑、走、举东西等。
3.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加深学生对人体各部分的认知。
4. 网球游戏:让学生模仿球,通过模拟球的滚动运动,感受到躯干和四肢的运动。
二、第二单元:小动植物之间的关系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小学一年级学生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1. 小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需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小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它们的生长需求。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小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了解它们的基本需求。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例如发芽、茁壮生长等。
2. 引导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让他们了解到植物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长变化,例如小鸟的羽毛、小狗的体型等。
4.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5. 鼓励学生栽种一些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三、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小学一年级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1. 水的变化与常见现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观察和分类水的不同状态,并了解水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和分类水的不同状态,并了解水的蒸发、凝结和沉淀等现象。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水的不同状态,包括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新课标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的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教学过程: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1、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
2、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四、小结。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设计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所做的工作2.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科学家所做的工作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我们可以做科学【教学准备】两个大小一样颜色不一的小球,绒面布一块、用带凹槽的塑料板。
【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接触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当你听到科学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自己对科学的理解。
教师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就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板书:科学家观察实验)二、学习新课讲述:科学家真了不起,大家想当当科学家吗?(出示滚小球图片)你们有过滚小球的经历吗?(学生有,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教师演示实验注意控制实验变量。
实验一(演示实验):在斜坡上,选择不同的位置放置小球,让小球滚至水平面的位置,看看哪种情况下滚得远。
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测哪个小球滚得远,说说理由请学生配合完成演示实验(实验3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小结:有什么发现?实验二(学生分组实验):把小球放在不同坡度的斜坡上,哪种情况下小球滚得远。
尝试让学生模仿实验一自主设计实验,请学生说一说这个实验怎么做,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实验前先预测。
小组实验(实验重复3次),完成实验记录。
小结:有什么结果?讲述:刚刚我们做过的滚小球实验,在400多年前有个大科学家—伽利略,也做过类似的实验,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播放视频追问:把我们的滚小球实验与伽利略的实验比一比,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小结:科学家做科学的过程其实和我们是一样的,都包括:观察、实验、记录和发现几个部分,所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小科学家(板书:小小科学家记录发现)。
三、解释与总结:讲述:伽利略发现滚小球的秘密在当时已经很厉害了,然而现代的科学家们更是不得了,找到了更多问题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闪电、树木生长)。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中的第一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研究的开端。
本课是对于科学本体的认识。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科学这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教材以“小小科学家”为题,从“科学家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对科学家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已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打破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做科学,激励学生从小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就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从认识科学入手去获得什么是科学的初步感知;通过像科学家一样做滚小球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有所发现,从而让学生觉得科学并不那么神秘,我们就是在做小小科学家的事情。
最后通知阅读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同时隐含有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本质论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滚小球实验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做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前教师先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时做好示范,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掌握,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提醒学生实验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教师]PPT。
学生]每组斜坡1个.钢珠1个.绒布1块.红蓝水彩笔各1支,记录单每人1份。
1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要上什么课?(科学)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2.(出示图片)有的想到了科学家,有的想到了科学发明,有的想到了科学实验。
最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17页)
最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版,17页)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主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主,注重儿童的感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册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内容如下:一、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
让孩子了解科学家是干什么的?科学家都分有哪些?并结合身边看到的、听到的、去真正了解科学家的工作与研究。
从而萌发将来当科学家的愿望,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2、小小工程师。
通过学习,了解工程师的工作,试着动手制作简单的作品。
3、上好科学课。
通过走进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之从小对科学产生兴趣。
喜欢思考,喜欢提问题。
二、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
结合身体的特点,亲身运用感官,知道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学会保护感官。
5、感官总动员。
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有些东西可以利用感官来分辨,未知的东西决不能随便尝试。
6、借助工具观察。
知道对于分辨不了的事物可以借助工具,这样以便于更加准确的判断。
简单知道各种工具的用途。
三、用大难思考:7、做个小侦探。
能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喜欢提出问题,并能自己亲身试验,得到答案。
对于身边发生的现象可以做简单的解释。
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推测,从而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8、暗箱里的秘密。
结合书中的图片推断分析,从而了解暗箱的秘密。
能举事例说说生活中见到的暗箱都在什么地方。
9、树叶变黄了。
学会观察身边的树叶,通过自己的观察说出树叶变黄的简单过程,学会收集校园树叶变黄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用双手创造:10、衣食住行的变化。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知道大自然中哪些是人工开发建设的,那些是自然地,并能举实例说一说。
知道人工与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
11、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下,初步的知道古代人与现代人的生活的不同。
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人类的不断发明。
12、轮子的故事。
在实验中了解轮子的作用,知道圆形的物体比其他形状的物体滚的快,初步知道从古到今轮子发生的改变。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本教案为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的全册教案,共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单元:物体的大小
- 第一课物体的大小
- 第二课量度物体的大小
第二单元:物体的形状
- 第一课物体的形状
- 第二课画物体的形状
第三单元:物体的颜色
- 第一课物体的颜色
- 第二课发现物体的颜色
第四单元:物体的重量
- 第一课物体的轻重
- 第二课用手感受物体的重量
第五单元:物体的材质
- 第一课物体的材质
- 第二课发现物体的材质
第六单元:物体的状态
- 第一课物体的状态
- 第二课比物体状态的高低
每个单元都包含两节课,旨在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了
解物体的各种属性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案中还包含了各种教学活动和课堂上的教学组织方式,方便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本教案是一份全面、详细的教学指导,对于教师教学具有一定
的参考意义。
同时,对于家长了解孩子所学的内容,也有一定帮助。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资源的开发】《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继前两个单元“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之后,本单元主要致力于创造与发现。
本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从最基础的人造物与自然物、人造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分,到了解衣食住行等各种物品的演化过程,再到阅读“轮子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本课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发现人造物与自然物的区别。
使学生体验到人类用双手创造出人工世界,加深对“科学”丰富理解。
【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
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时逐步引导,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人造物、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工世界,什么是自然世界。
科学探究:能使用自然物制作一个人造物。
科学态度:感受到自然物质的珍贵,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
难点:利用自然物设计制作人造物。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石头、树枝、小花、小草,沙盘等若干教师演示材料:自然物和人造物视频和沙盘。
【教学教程】一、比较自然世界与人造世界、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之处1、观察自然视频和人同样场景的人造沙盘。
2、描述自然视频中有什么,描述人造沙盘中有什么。
3、比较两个场景中同类物品的不同之处?(板书)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最后总结出自然物、人造物、自然世界、人工世界的概念。
(板书)评析:一个是实在的场景视频,一个是人造的沙盘场景,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场景中同类物品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人造物往往是通过自然物改造而成的,这些都是人工制作的结果。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轮子的故事》优质教案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2课《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的第3课。
本单元从科技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轮子的故事》共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体验活动,通过用两种方法推动一个重物,体会轮子的作用。
第二部分,通过图片、阅读、实物展示轮子的发明史,了解从古到今车轮的发展与改进过程,知道车轮的改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三部分是动手制作,通过提供简单有结构的材料,给小车安装轮子,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改进小车才能使轮子更加灵活。
第四部分,通过交流轮子的作用,体会轮子的重要性,体会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拓宽学生视野。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轮子并不陌生,从自己的玩具车到家里、街上的汽车,生活中处处能看见轮子,他们也可能体会过轮子省力的作用,但还没有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过轮子。
本课就是要他们了解身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体验工程师的工作。
一年级学生活泼、可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生在实验前一看到实验材料就急于动手,所以在实验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材料的出示时间,一年级学生处于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培养他们细致观察并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把观察的结果表达出来,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通过推重物的对比,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阅读轮子的发明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关键变化。
科学探究:能动手制作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
科学态度:愿意讲述和倾听,分享自己或他人的想法,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生活中轮子的发明是一项重要的发明,并且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难点:动手制作小车,并能改进小车的轮轴,提高小车的灵活性。
五、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圆筒铅笔(每名学生5-10根),大字典(每组一本)、轮子(每组4个)、吸管(每组两个)、胶带、剪子、锥子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大的圆筒状桶装水实物或图片。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人工世界》教案(2024秋)
11.人工世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意识到人和动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人类根据自己需求创造了人造物[科学思维]通过交流、推理等方法发现人造物满足了人类不同的需求,体会到人造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探究实践]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人和动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态度责任]意识到人造物体现了人类的意志,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
【教学重点】比较人与动物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的人造物满足了人类的哪些需求【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视频[学生]图片【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人工世界。
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1.同学们,课前老师准备了一段视频,请认真观看。
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植物、动物是自然物,高楼大厦等是人造物。
2.是的,自然物是大自然中原本存在的,而人造物是由人们设计制造出来的物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物和人造物,我们利用自然物发明了人造物。
各种各样的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这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人工世界【板书:人工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视频,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次聚焦人造物。
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1.同学们,你们身边有没有人造物?今天我们就化身成小小寻宝家,找一找藏在我们身边的人造物吧,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敢)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挑战一:分一分2.课前,老师不小心把准备的图片材料弄乱了,你们能按照“衣食住行”的标准把它们分一分类吗?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挑战二:说一说3.同学们都很棒,很快就把这些图片分好了。
接下来,请每个小组的寻宝家们从衣食住行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讨论图片上的问题: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人造物呢?小组汇报①动物与人的饮食的不同动物吃种子、鱼、竹子,人吃蔬菜、米饭、煮熟的鱼。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科学家教学⽬标:1、激发学⽣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从第⼀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2、使学⽣体会到⼈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有密切的关系,少年⼉童要从⼩爱科学、学科学、⽤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教学重点:1、发学⽣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从第⼀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教学难点:1、学⽣体会到⼈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有密切的关系,少年⼉童要从⼩爱科学、学科学、⽤科学。
讲解板书设计:我们的⽣活与科技我们的⽣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教学⼩结:第⼀次上科学课,学⽣们⾮常的喜欢,通过讲述,观察和实验,使他们体会到⼈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有密切的关系,少年⼉童要从⼩爱科学、学科学、⽤科学。
激发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2、⼩⼩⼯程师⽬的:1激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知道⼈体有五个重要器官重点:1激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知道⼈体有五个重要器官难点:使学⽣知道⼈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花坛图⽚、铃铛、闹钟、⼝琴等,⽔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袋、蒙眼布、定时器、⾹蕉、书、教学过程:活动⼀:1观察花的颜⾊(⼩组讨论:⽤什么发现答案)2听声游戏(⼩组讨论:⽤什么发现答案)3尝糖的味道(⼩组讨论:⽤什么发现答案)4闻瓶中液体的⽓味(⼩组讨论:⽤什么发现答案)5⽤⼿或脸布⽪肤感觉,辨认⽑绒玩具。
(⼩组讨论:⽤什么发现答案)活动⼆:猜猜盒⼦⾥有什么?⼩组进⾏⼩结:⼈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认识物体的好帮⼿。
板书:教学⼩结:3、上好科学课⽬的:1⽤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2初步培养根据颜⾊、形状、声⾳、软硬、味道和⽓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
3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感观的⽅法。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课题1: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2.通过滚小球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1.初步了解科学的定义。
2.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你们知道科学家是做什么的吗?教师: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下小小科学家。
二、研究新课1.自主研究,了解科学的定义。
1)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对科学的看法。
2)学生观看第2页上的插图,边看边交流自己对科学的理解。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了解其他的科学家及其研究领域。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通过“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1)交流需要哪些材料。
2)交流如何进行实验。
3)交流如何记录实验结果,并在活动手册第1页上进行记录。
4)交流如何与同桌合作。
3.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曾经遇到过的问题。
2)交流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以及是如何解决的。
3)交流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4)了解法律法规对环境和动物的保护。
5)研究科学研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防雷电等。
三、总结本课教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课题2:小小工程师教学目标:1.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内容,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制作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点和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的定义。
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你们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吗?(交流)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工程师。
(板书课题)二、研究新课1.自主研究,了解工程的定义。
1)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对工程的看法。
2)学生观看第5页上的插图,边看边交流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轮子的故事》教案(2024秋)
12.轮子的故事【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观察不同种类的轮子,了解它们由轮和轴组成。
通过体验,感受到轮子省力的特点。
[科学思维]通过对轮子的研究,学会如何观察、假设、实验和得出结论。
通过比较,了解轮子演进的原因。
[探究实践]在用手推一推的体验活动和给车子安装轮子的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子的作用。
[态度责任]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激发他们对轮子的探究兴趣,体验轮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为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给小车安装轮子。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大字典、小木棒若干根;纸盒子、轮子、车轴、吸管、胶带、剪刀等【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轮子的故事。
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1.谈话:小朋友们是怎么来上学的?(坐车)不论是哪一种交通工具,它们都有轮子。
轮子是非常重要的人造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轮子的世界,了解关于《轮子的故事》。
(板贴)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1.看一看:汽车博物馆里展出了一组车轮,仔细观察,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最外面是轮圈,里面是凸起的轴)(板贴)2.请学生上台指一指。
3.找一找:小朋友们,你能找出下面这些轮子的轮和轴吗?请把它们标出来。
4.请学生上台标出来。
1.想一想:你们可真棒,准确找出了这些轮子的轮和轴。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轮子?只有车子才有轮子呢?2.学生举例。
3.想一想:看来,轮子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为什么都用到了轮子呢?4.学生回答。
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探究:使用轮子是否省力1.想一想:使用轮子能省力,真的是这样吗?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这些材料(一本很重的字典、5根圆木棒),你有什么好办法验证你的猜想?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3.小组汇报:先用手推字典,再将字典下面放圆木棒推,比较两次感受。
4.小结:使用轮子能省力。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认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不同;•能够简单区分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不同。
2. 教学难点•学生对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导入1.老师简单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2.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家里的家具、玩具、电器等都是从哪里来的。
2. 学习过程(1)引入说到家具、玩具、电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你们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探究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1.提问: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哪两种呢?2.引导学生说出两种世界,即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3.老师用PPT向学生展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中的事物,并让学生区分它们属于哪一种世界。
学生可以通过手势或口头回答。
(3)呈现课文1.老师朗读课文《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并介绍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中的一些事物。
2.老师可以放一些幻灯片辅助学生理解。
(4)针对课文进行思考1.老师提问: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区别是什么?2.学生回答:自然世界是指大自然中的一切,人工世界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环境。
3.老师再次强调自然界和人工界的区别,并让学生描述具体区别。
(5)总结1.借助PPT向学生展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中的一些典型事物,让学生分类讨论。
2.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划分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3.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总结,再回答老师的提问。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了讲授、讨论、思考等多种教学方法,适时辅以PPT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主要了解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区分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中的事物。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在前期引导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自然物与人造物》教案(2024秋)
10.自然物与人造物【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意识到我们周围有一个由自然物构成的自然世界,还有一个由人造物构成的人工世界。
[科学思维]利用观察、辨别、归类等方法,发现自然物和人造物的不同。
通过讨论、推理等方法,发现自然物和人造物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在动手做中实现从自然物到人造物的变化,能够在物品中体现自己的创意。
[态度责任]意识到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密不可分,它们应该和谐共生。
【教学重点】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现它们的不同。
【教学难点】在用自然物制作人造物的过程中,体会人工世界的形成。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石头,铅笔,丙烯颜料,分类卡片【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自然物与人造物。
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1.播放《中国超乎你的想象》宣传片同学们,我们美丽的中国山清水秀,地大物博。
那你们从这些照片中发现了哪些物体?2.想一想这些物体从哪里来?你们能根据它们来源不同将这些物体分分类吗?请小组合作,将卡片进行分类,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们分类的理由。
岩石,树木,太阳,云,熊猫,水,皮影,高楼,灯,风筝,塔,船3.学生汇报交流谈话:你们小组是如何分类的?为什么这么分类?小结:大自然中本来就有的东西是自然物,由人制造出来的东西是人造物。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提炼并板书:自然物,人造物,来源,大自然,加工制造)4.那小朋友们都会判断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了吗?那我们来个小挑战,比一比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黑板上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
出示:(编号)未加工的石头凳子,石臼,竹筒饭用的竹筒,松鼠,太阳等。
小结:同学们都能正确区分,真厉害!人造物的原材料是自然物,鉴别人造物和自然物的重要标志是是否加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卡片和分类判断的过程,让学生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的主要标准:物品的形态、结构、性质是否根据人的意志和需求而改变。
将物体分为两大类,为后续形成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奠定认知基础。
2021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1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含反思)班级:任课教师: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首先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和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
其次通过科学实验:滚小球,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和观察,以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到一种做科学家的满足感,同时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
最后简要地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练习,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感到“科学”与“提问题”紧密相连。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从学习探究大树是怎么长高的,闪电是怎么发生的,地球里面有什么,有没有外星人等活动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方法。
2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滚小球实验与科学家进行实验探究的相似之处,初步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经过多次实验和验证,发现小球滚得远的秘密,激励学生树立做科学家的信心,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找出小球高度与滚动距离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视频资料、PPT课件。
学具:教师自制教具——带有凹槽的小滑梯,毛巾、直尺等(四人一组,共5组)。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 播放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二)(板书“科学”)1、当你看到“科学”这二个字时,你都想到了什么?你认为科学是什么呢?2、学生汇报。
【评析】导入是本课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也是关键。
播放视频,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开始。
本课采取了用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兴趣。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便于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
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具体形象的认知。
(一)、图片里的科学。
1、谈话: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的一组图片,这些科学家在工作,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2、学生简单的读拼音,说出科学家的工作。
苏教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合集
苏教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合集(总4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合集(附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四个单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材分析】
本科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安排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比较野外的景物和游乐场景物的不同,从面上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点,知道自然物构成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
第二个活动是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通过观察一些具体的物品,发现人造物和自然物的不同,自然物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而人造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是大自然本来没有的。
第三个活动是利用老师提供的几个自然物,比如用树枝、树叶搭建一个小棚子,当学生亲身经历,把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的这个过程。
第四个活动是通过阅读指导人们需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往往会利用自然物来制造物品,而这种制造是一步一步完成的,从而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理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第一个目标是通过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能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的名称、一些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动手,通过自己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或者说一个人造物出来,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而形成的,同时感受搭建小棚子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由上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要能够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尤其是要能够发现人造物上面人们在加工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了解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的,这是一个难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这样,所以老师要准备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图片、视频、实物等,要准备一些树枝、石块、泥土等这些东西。
【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
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时逐步引导,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或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科学探究:
1.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
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科学态度:
1.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人造物),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感受到搭建小棚子活动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物和人造物,体会人们对自然的改造。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
【教学难点】
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加工留下的痕迹。
了解自然物是怎样变成人造物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树枝或树叶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10.自zì 然rán 世shī界jiē 与yū 人rén 工gōng 世shī界jiē
自z ī 然r án 物w ù 人r én 造z ào 物w ù
12.轮子的故事
【教材分析】
《轮子的故事》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
这一课有四个教学内容:第一是体验活动,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推动一个重物,体会有轮子和没有轮子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由此引出一个技术发明——轮子。
第二是阅读轮子的发明史,了解轮子从古至今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和改进的,知道随着轮子的改进使人们在乘坐车辆的时候越来越安全、便捷、舒适。
第三个教学内容是通过用简单的材料给小车安装轮子,从而知道安装了轴套可以使轮子转动得更加灵活。
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制作、体会的过程。
第四交流轮子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运用,既体现出轮子的重要性,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体会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
选择轮子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轮子在人类的科技发明史上的意义非常重大。
有人是这样评价的:轮子的发明与火的使用具有同等的价值。
轮子是怎样被发明的呢?当今世界,在汽车、火车、飞机以及各种各样的机器上面到处都能看到轮子,你甚至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轮子的世界。
轮子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改变了人类用双脚定义的空间。
可以这么说,轮子是人类想象力的一次突破。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到轮子具有省力的作用。
第二,通过阅读轮子的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变化。
第三,通过做小车的活动,学生要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学会用吸管做轴套,并发现轴套的作用,从而体会到自己动手制做,并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轮子的作用、发明过程,难点是动手制作轮子。
【学情分析】
轮子的应用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只不过没有上升到知识和理论的范畴。
所以,孩子们对轮子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这是本课教学的基础。
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基础,通过模拟探究、了解轮子的发展史、做小车等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轮子的作用,体会人类智慧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2.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
3.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
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六角铅笔2根、圆形铅笔2根、橡皮筋2根、新华字典1本、小车组装材料一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12.轮lún 子zī 的de 故gū 事shī
方fāng 铅qiān 笔bǐ 圆yuán
铅qīan 笔bǐ 实shí 心xīn 轮lún 空kōng
心xīn 轮l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