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闺 塾(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教案模板下册《闺塾》

高二语文教案模板下册《闺塾》

高二语文教案模板下册《闺塾》一、说教材《闺塾》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本文节选部分,语言富有个性,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将学习目标确立为: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2、鉴赏个性化语言3、分析三个人物形象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牡丹亭》。

《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

但是《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游园惊梦”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

依据此情节内容,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抓住戏剧冲突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认识人物性格。

尤其是戏剧主人公杜丽娘的表现较为含蓄,对她的性格的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主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突破。

二、说教法: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迁移教学法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品读语言从而进行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3、启发--发现探究法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说学法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

2、鉴赏诵读法。

四、说教学程序: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闺塾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能够掌握闺塾中女子的教育内容和方法;(3)学生能够了解闺塾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闺塾的起源和发展;(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体验闺塾中的教育过程;(3)学生通过比较研究、小组讨论等方法,探讨闺塾的优缺点及其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尊重传统文化,理解闺塾在古代社会中的价值;(2)学生能够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反思传统教育对女性地位的影响;(3)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思维,对传统文化持有客观、理性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闺塾的定义和特点(1)介绍闺塾的概念;(2)分析闺塾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3)讲解闺塾的特点。

2. 闺塾的起源和发展(1)讲述闺塾的起源;(2)介绍闺塾的发展历程;(3)分析闺塾兴衰的原因。

3. 闺塾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1)阐述闺塾的教育内容;(2)讲解闺塾的教育方法;(3)分析闺塾教育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4. 闺塾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1)探讨闺塾对女性地位的影响;(2)分析闺塾对家族传承的作用;(3)评价闺塾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价值。

5. 案例分析:名门闺秀的成长故事(1)介绍典型案例;(2)分析案例中女性在闺塾中的成长经历;(3)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闺塾的定义、起源、发展、教育内容和方法等基本知识;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闺塾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3.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名门闺秀的成长故事,从中汲取启示;4. 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扮演闺塾中的角色,体验教育过程,增强感知;5. 比较研究法:引导学生比较闺塾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异同,提高思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闺塾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案例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在分析名门闺秀成长故事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观点阐述;4.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评价闺塾作用和影响时的客观性、理性程度。

《闺塾》教案范文

《闺塾》教案范文

《闺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闺塾》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作品分析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所表现的美好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2)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闺塾》全文2. 教学重点:(1)把握《闺塾》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价值意义。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解读。

2. 作者写作意图和作品价值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闺塾》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闺塾》,了解基本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4. 作品分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闺塾》。

(2)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念。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品所表现的美好情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2. 分析《闺塾》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阐述自己的看法。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价值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案例分析:选取《闺塾》中的典型情节,让学生分析、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情感教育:通过作品中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体验美好情感,提升情感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闺塾的背景、定义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闺塾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育方法。

(3)了解中国古代女性教育的基本情况,认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闺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闺塾对中国古代女性成长的影响。

(3)提高文献资料搜集、处理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女性教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女性,关注女性教育,树立平等、公正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闺塾的定义及背景(1)介绍闺塾的概念,解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讲述闺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闺塾教学内容(1)分析闺塾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2)重点讲解闺塾中的女性道德教育、文学艺术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内容。

3. 闺塾教学方法(1)介绍闺塾的教学方式,如家教、师徒制等。

(2)分析闺塾教学方法的特点,如个性化教育、注重实践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闺塾的定义、背景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闺塾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3)中国古代女性教育的基本情况。

2. 教学难点:(1)闺塾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2)中国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闺塾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古代女性的生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学新课:(1)讲解闺塾的定义及背景。

(2)分析闺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讲述中国古代女性教育的基本情况。

3.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闺塾教学方法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闺塾教育案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认识闺塾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闺塾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能够掌握闺塾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学生能够运用闺塾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闺塾教学的实际应用;(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教学设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3)培养学生尊重女性、倡导平等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闺塾的定义与起源2. 闺塾的教学特点3. 闺塾教学的基本方法4. 闺塾教学案例分析5. 闺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闺塾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闺塾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闺塾的定义与起源,掌握闺塾的教学特点。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闺塾教学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教学方法及其效果。

4. 教学设计:学生分组进行教学设计,选取一个主题,结合闺塾教学理念,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活动。

5. 分享与评价: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同伴评价:同伴对学生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及教学技能。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闺塾教学相关教材;2. 图片:古代闺塾的图片;3. 案例:闺塾教学成功案例;4. 教学设计模板:供学生设计教学活动时参考。

六、教学实施步骤1. 第一步:在课程开始时,通过展示古代闺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闺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第二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闺塾的定义与起源,掌握闺塾的教学特点,并收集相关资料。

《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闺塾》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近年来,女性教育逐渐受到关注。

而"闺塾"就是中国古代开设的为女性服务的私塾。

"闺塾"既是女子读书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传播礼教、传统文化和家教传统的场所。

本篇文章将结合一节《闺塾》课,对教案和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教案1. 主题:《闺塾》课堂2. 时间:90分钟3. 年级:高二4. 提升目标:a. 了解闺塾的起源、发展历程、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b. 学习探讨《闺塾》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文学分析方法。

c. 发掘女性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共性以及不同之处。

d. 探讨闺塾对现代女性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5. 教学过程安排:a. 设计理念和编写思路,通过幻灯片和教师简介展示闺塾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并与学生讨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b. 学生学习《闺塾》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通过大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方法与技能。

c. 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文献资料,了解闺塾与女性教育的联系、共性以及不同之处。

d.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发言,探讨闺塾对现代女性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6.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相结合。

7. 参考资料:闺塾相关资料、文献资料以及《闺塾》之类的文学作品。

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本次教学将通过《闺塾》这部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女性教育的传统以及历史演变,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探讨闺塾对现代女性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 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幻灯片,以展示闺塾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等,同时顺带讨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准备多样的阅读资料和文献资料,以激发学生对于闺塾与现代女性教育的探索。

还要选取相关的文学作品。

3. 教学过程a. 介绍闺塾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并与学生讨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闺塾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2)掌握闺塾中常见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3)了解闺塾中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闺塾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理解闺塾中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女性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闺塾的背景和特点。

(2)闺塾中常见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3)闺塾中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

2. 教学难点:(1)闺塾中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

(2)对闺塾中教育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闺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准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相关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闺塾的基本概念。

(2)准备课堂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古代教育的形式和特点。

(2)提问:“你们认为古代女性能接受教育吗?她们的教育方式又是怎样的呢?”2. 教学内容与活动:(1)教师简要介绍闺塾的背景和特点。

(2)学生分享对闺塾的了解和看法。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闺塾中常见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4)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理解闺塾中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

3.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阅读,深入了解闺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闺塾的理解和兴趣。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闺塾中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闺塾的背景和特点、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女性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的讲解是否清晰明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闺塾高二语文教案

闺塾高二语文教案

闺塾高二语文教案闺塾高二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

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富有情趣的语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赏读法一、教学导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我们中国的汤显祖。

汤显祖善诗文词曲,在戏曲方面贡献尤著。

《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闺塾》又是《牡丹亭》中的精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汤显祖的《闺塾》吧。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

明代戏曲作家。

所居名玉茗堂。

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时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

34岁中进土,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因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执政宰相的专横与任用私人,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

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免官,从此隐居家中,专事写作。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

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而落选。

中进士后,拒绝与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合作。

晚年淡泊守志,不与郡县官周旋。

这种性格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浙江遂昌知县期间颇多善政:抑制豪强,打击恶势力;放囚犯回家过春节,出狱看花灯;五年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和打死过一名犯人。

汤显祖政治上的开明是由于他思想上的进步。

他的老师是左派王学的进步思想家,对他有较大影响。

他很崇拜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李贽,与有名的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紫柏)禅师交往密切,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李贽和达观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和蔑视权贵、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二语文:闺塾(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二语文:闺塾(教学实录)
汤显祖
(见介)(旦)先生万福。

(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

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后不敢了。

(贴)知道了。

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讲解。

(末)你念来。

(旦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末)听讲:“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

(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

贴学鸠声诨介)(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

(贴)是了。

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末)胡说!这是兴。

(贴)
兴个甚的那?(末)兴者,起也。

起那下头。

窈窈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

(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末)
(末)书讲了,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

(贴下,取上)纸、墨、笔、砚在此。

(末)这甚么墨?(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

(末)这甚么笔?(旦笑介)这便是画眉细笔。

(末)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这是甚么纸?(旦)薛涛笺。

(末)拿去,拿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

这是甚么砚?是一个是两个?(旦)鸳鸯砚。

(末)许多眼?(旦)泪眼。

(末)哭甚么子?一发换了来。

(贴背介)好个标老儿!待换去。

(下,换上)这可好?(末看介)着!(旦)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

(末)看你临!(旦写字介)(末看惊介)我从不曾见这样好字!这甚么格?(旦)是卫夫人传下“美女簪花”之格。

(贴)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

(旦)还早哩!(贴)先生,学生领出恭牌。

(下)(旦)敢问师母尊年?(末)目下平头六十。

(旦)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请个样儿。

(末)
生受了!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

(旦)还不见春香来?(末)要唤他么?(末叫三度介)(贴上)害淋的!(旦作恼介)劣丫头,那里来?(贴笑介)溺尿去来。

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末)哎也!不攻书,花园去,待俺取荆条来。

(贴)荆条做甚么?
(贴抢荆条投地介)(旦)死丫头,唐突了师父,快跪下!(贴跪介。

旦)师父,看他初犯,容学生责认一遭儿。

(贴)再不敢了。

(旦)可知道!(末)也罢,松这一遭儿。

起来。

(贴起介)(末)
(贴作背后指末骂介)村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

(旦作扯介)死丫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他打不得你?俺且问你那花园在那里?(贴做不说、旦做笑问介)(贴指介)兀那不是!(旦)可有甚么景致?(贴)景致么,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

(旦)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集唐)(旦)也曾飞絮谢家庭,
(贴)欲化西园蝶未成。

(旦)无限春愁莫相问,
(合)绿阴终借暂时行。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