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五大陷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法集资五大陷阱,民警教您擦亮眼睛为了骗取市民资金,不法分子编造出“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的谎话,利用部分市民急切求富和盲目从众的心理,“以钱赚钱”开展非法集资,一旦资金到手便立即人去楼空……短短数月时间,我市发生5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大案,涉案金额高达8000万元之巨,受害者2000余人,大部分受害者血本无归。
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有哪些惯用的欺骗手法,市民需要警惕哪些类型的投资活动?昨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就近期我市发生的一起大案进行剖析,希望广大市民透过案件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提高辨别能力。
“环保科技”非法集资高息利诱南充投资者
“警察同志,我的10多万元投资不知去向了,该怎么办啊?”2月10日,受害人林雨锐来到市公安局报案称,自己向哈尔滨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充分公司(以下简称“环保科技南充公司”)投资,“环保科技南充公司”许诺以每月3%的高息回报,如今却血本无归。接到报案后,民警立即展开了调查。经调查发现,2012年12月,“环保科技南充公司”在南充成立,以投资生产疏水白炭黑项目为由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证件。为了将“环保科技南充公司”装点得更逼真,他们特意将门面进行了一番豪华装修,公司内部像正规公司一样成立了多个部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非常正规、合法且有经济实力的环保科技公司,却在大肆宣传环保科技的同时,以“公司发展急需资金、向社会广泛筹集资金”为由,用3%的高额月息向公众吸收资金。“环保科技南充公司”成立初期只有10多位员工,这些员工大多数是从成都、遂宁、重庆等地请来的职业财会、宣传及业务员,其身份信息大多是伪造的。“大爷,如果您有闲散资金可以到我们公司投资,最低投资1万元起,1万元一个月就能赚到300元。”在宣传初期,这些宣传人员针对老年人展开…攻势”,通过散发宣传单、邀请函、名片等方式进行宣传。在开展宣传的同时,宣传人员还拿出准备好的小礼品散发给老人们,要求老人写下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邀请老人参加公司每隔一段时间举行的聚餐、聚会,并承诺只要参加了活动就有大米、食用油等礼品。宣传人员找到容易上当的人进行一一登记,随后拨打电话继续进行利诱。经过多次宣传后,一些老人经不住这些礼品的诱惑,纷纷参加“环保科技南充公司”活动。活动地点一般选在中档层次的酒店、酒楼等,老人们来到活动现场后,公司准备了丰盛的午餐。老人们在吃饭时,工作人员放起宣传片,大肆鼓吹公司经营项目利润丰厚,公司办公大楼、厂房豪华大气,生产设备科技含量高等,工作人员还现场拿出专利证书给老人们看。聚会结束后,“环保科技南充公司”又向老人们每人发放了大米、食用油等礼品。经过两三次聚会后,“环保科技南充公司”开始宣传“国家鼓励民间借贷”等政策,以高息、高回报为诱饵开展借贷集资业务。得到大米的老人们看到公司如此有实力,在心里算起了账:“1万元在银行存一年的利息还不及投资赚得的一半,何不把银行的存款取出来投资呢?”一些老人便瞒着老伴、儿女参与投资。开始参加活动的只有10多人,后来发展到20多人,“环保科技南充公司”向参与人员发放300至1000元不等的“见面礼”。已经上当的投资者当起了“帮凶”,通过同样的手法,游说亲朋好友参与其中。报案人林雨锐说:“刚开始我也不相信有这么好的事,后来见别人真的每月拿到了公司承诺的3%的利息便不再质疑,于是我也不断地拿出钱来投资。”看到参与投资的人越来越多,“环保科技南充公司”大量招聘南充本地人作为工作人员。当“环保科技南充公司”非法集资到一定资金后,宣传人员又称,只要投资20万元以上便可享受贵
宾待遇,免费乘飞机到公司总部参观、旅游,一些闲散资金较充足的人看到既有钱赚又能免费旅游便争相筹措资金。成为“贵宾”的人果然享受到公司承诺的待遇,到哈尔滨总部参观。公司工作人员带“贵宾”们站在哈尔滨总部办公楼和生产厂房外面“走马观花”后,又匆匆带着大家回到酒店休息。当“环保科技南充公司”赚到一定资金、招聘到一定数量的本地工作人员后,以前的工作人员便陆续离开。这些人员一般拿走投资者资金的25%至30%,“老板”得50%左右的资金,其余资金留作公司“发展”。参观、旅游一圈的南充本地人回来后又将看到的情况向亲朋好友进行描述,大肆吹捧公司实力。在南充本地人的宣传下,更多的人深信不疑地参与投资。2013年12月,“环保科技南充公司”吸收了大量的资金,“雪球”越滚越大。公司负责人见事情将要败露,便将所有借款集资人的身份信息及办理借款业务的相关资料、凭证全部销毁,随后以到外地开会为名,将所得资金全部转移,逃往外地。留下一部分招聘的前台、会计、业务员等南充本地员工作为“替罪羊”,继续维持“环保科技南充公司”的“生产”。这些员工往往参与投资,也是其中的受害者。据办案民警介绍,参与投资的人员大多数是50至60岁的退休工人、低保户等老龄群体,一般投资资金为2至5万元;还有一些想发大财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其中投资最多的在100万元以上。这些钱可能是参与人一辈子节衣缩食省下来的,也可能是养老钱,非法集资人对这些资金则是任意挥霍、浪费、转移或者非法占有。目前,警方正在对该案作进一步调查。
透过案例,披露非法集资五大陷阱部分市民为什么对非法集资深信不疑?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分析,投资者往往是因为急切求富和侥幸幻想两大心理作怪。他们缺乏理性思考,幻想“一夜暴富”;怀有赌博的心理,明知有风险还要冒险参与,这类人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既想自己投资,也想在别人的投资中获利。另一些人明知是陷阱,仍然听信集资者的花言巧语,主动上当受骗;知道事情真相后,不及时报案甚至阻止报案,为了挽回损失,还甘心当“帮凶”欺骗别人来弥补自己的损失;案发后被查处,反而认为司法机关不查处还有望追回自己的资金。“非法集资活动涉及面广,表现形式多样,确实带有很强的迷惑性。”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这些不法分子大多使用虚假身份信息在幕后操作,懂得抓住大众的心理,利用营销策略,且作案手段专业。
在我市发生的非法集资大案中,骗子惯用的手段有以下五种:
一、利用小恩小惠诱使市民关注,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的谎话。为吸引更多的市民,不法分子往往许诺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一些市民在急切求富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对高额回报深信不疑。不法分子用后集资人的钱兑付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二、披上合法外衣从事非法集资。不法分子往往在外地成立公司,在南充成立分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用豪华的门面、办公楼、厂房等骗取市民的信任,但其往往从事的并非是规定的生产、经营业务,而是“挂羊头卖狗肉”从事集资活动。
三、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市民带入陷阱。不法分子往往以投资开发所谓绿色农业、矿业、环保等国家支持的新兴行业等名义,或以返本销售、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或编造集资建房等虚假项目骗取入股,或以林权代管等方式,承诺高额固定收益,吸收公众存款。
四、混淆投资理财和银行存储借贷概念。投资理财类公司经营范围不包括吸储和放贷,但骗子公司却开展此类业务吸取存款;有的骗子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