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 Ps(股票价格)↑ q↑ I↑ Y↑
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当q>1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会 增加投资的需求; 当q<1时,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资本 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
2、后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2)米什金(Mishkin)的流动性理论
中介指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1、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2、利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3、一个实证研究
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估计结果 Ms = a·GDP + b·CPI + c
MS
M0 M1 M2
M2-M1
a·GDP
0.3474 0.3398 0.4431 -0.0053
b·CPI
0.0354 0.0136 0.0074 0.0707
中介指标是核心
政策工具与操作指标的关系
1、法定准备金比率与操作变量的关系 1、法定准备金率与准备金的关系 2、法定准备金率与短期利率的关系
政策工具与操作指标的关系
2、再贴现率与操作变量的关系 1、再贴现率与准备金的关系 2、再贴现率与短期利率的关系
政策工具与操作指标的关系
3、公开市场业务与操作变量的关系 1、公开市场业务与准备金的关系 2、公开市场业务与短期利率的关系
L s ls(r b,r l)D (1 r)
为简单起见,假设超额准备BbLsED(为1r) 零。假设资产组合的比例分配取决于 各资产的回报率,由此得到贷款供给函数:
ls(rb,rl)表示贷款供给占 产银 比行 例资 的函数。 当然,对 Bb的 于份额分配也有 公相 式似 。的
Ld Ls
l d ( rl , Y )
经济增长 币值稳定 充分就业 BOP平衡
内部传导机制 (货币供应决定机制)
外部传导机制 (货币作用机制)
三个基本过程
两类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图示
政策工具
中介指标
政策目标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法定准备金率
其他工具
近期指标
远期指标
超额准备金
利率
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量
充分就业 经济成长 稳定物价
平衡国际收支
货币量Ms↑ 股票价格Ps↑ 金融资产价值FW↑
总收入Y↑ 消费C↑ 毕生财富LR↑
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信用可获得性与信用传导机制
信用渠道理论是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中 比较新且有争议的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 的,强调由于金融市场缺陷的存在,信用因素 (厂商、银行的融资结构)在货币政策传导过 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实物资产
投资
资产结构调整
投资与利率 负相关
凯恩斯(Keynes)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量 Ms 增加(减少)
利率 i 下降(上升)
总支出 E 增加(减少)
乘数效应
投资 I 增加(减少)
总收入 Y 增加(减少)
Ms↑→i↓→I↑→E↑→Y↑
Ms↑→e P↑→πe ↑→ir↓→I↑→Y↑
“凯恩斯陷阱”
求扩大。而传统的IS-LM模型下,货币政策的改变仅仅引起
LM曲线移动。
i C C'
M
M'
L L' O
C' C
y
CC-LM模型
银行信贷渠道传导过程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 得货币供给量扩大,会增加银行可用资金,银行 可贷资金增加,引起投资支出的增加,刺激经济 增长。
Ms↑ BD↑ BL↑ I↑ Y↑
CC-LM模型与IS-LM模型的对比
Rs
④
这与标准的IS-LM曲线的关键区别在于只要 rl
变化,就会出现在IS曲线中。
,准备金1h3 0 的
41
在CC-LM模型下,改变货币政策既可以通过改变债券利
率来影响总需求,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均衡的银行贷款利
率使IS曲线发生移动,于是就对产出具有直接影响:1h30 的 上升使银行得以增加贷款供给量,进而促使 下降,总需
i
LM1
i1
i2
LM0
i0
CC0 CC1
Y2 Y1 Y0
Y
CC-LM模型的提出
1、货币传导机制理论的不足
传统理论存在两个隐含的前提假设: (1)借贷双方的信息是对称的,金融资产具有完全的替代性; (2)金融资产的价格——利率能够自动调节,使市场出清。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上述两个前提不能成立。
2、对信用重要性的重新表述
r IS
LM1 LM2
r0
Y0
Y
存在凯恩斯陷阱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
一般均衡分析
r
M
r1
Md1 r0
Md0
M0
M
Ms↑→i↓→I↑→E↑→Y↑ →L(Y)↑→L(i)↓→i↑→I↓E↓→Y↓
考虑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的政策效果
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发展,资产价格的变动 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复杂。货币政策可分 为冲击(shock)和传导两个过程:货币冲击 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金融资产价格变化 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与消费带来影响。主要 有:相对资产价格理论、托宾q理论、财富效 应、流动性理论。
Ms↑ Ps↑ V↑ D CA↑ Y↑
v即金融资产价值,D为财务困难的可能性, CA为耐用消费品支出
Ms↑ Ps ↑ V↑ D H↑ Y↑
H即新住宅支出
(3)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 财富效应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给量增加,又使得 普通股票价格上升,以及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上 升,消费者的毕生财富也增加,进而增加消费。
模型中有三项资产:货币、债券和银行贷款。假设借贷双方 都依据利率水平在债券和贷款之间进行选择。
贷款需求:
贷款供给:
想象一个简化的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方有储备 、债券 Ls、贷
款 D,负债方只有存款rD,不考虑现金,并忽略资本。由于储备包
括法定存款准备 E和超额准备BbLsED(1r,) 所以银行的总限制是:
(2)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仍由传统的LM曲线来描述。整理后得到:
YY(rb,rl)
或: y 1~ rl2~ rbu
②
(3)实物市场
通过联系产出需求与贷款利率及债券利率的IS曲线 来描述实物市场:
u③
为随机扰动项。由此,①、②、③式共同构成了一个方程组。 y1h3rs(21h1)~rbu1 11h2
将①式代入③式,消去贷款利率,即可得到修正的IS曲线——即CC曲线:
R 第七章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第三节 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变量之间的关系
传导机制含义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运用 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 金融市场传导到企业和居民,对其投资和消 费等产生影响的过程。
三个基本过程
两类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图示
Bb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环节
1、从中央银行至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 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 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 与需求的状况;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环节
2、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至企业和居民
c
0.1129 0.1100 0.1443 0.1739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中央银行
①运用
政策工具
②改变
中介指标
③影响
经济变量
最终目标 ④实现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简图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操作
操作目标
基础货币 准备金 其他目标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利率 其他目标
最终目标
Bernanke & Blinder(1988)指出,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 特殊的作用,因为银行贷款融资对于特定借款人,尤其是中小企业 和个人是不可或缺的。
CC-LM模型的提出
CC-LM模型是在IS-LM模型提出的两市场均衡基础上扩展为信 贷市场、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的三市场均衡模型。
(1)信贷市场
Ms
P
Y
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途径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是 凯恩斯学派的观点,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传导渠 道之一。这一传导机制强调货币资产价格—— 利率,而不是金融的存量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 作用。
利率途径示意图
消费与利率
消费 负相关
货币量变动 利率变动
银行存款 储蓄 证券资产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 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 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 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 生影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环节
3、从企业、居民的投资和消费 至产量、物价、就业的变动
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 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 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或:
~ rl h1~ rb h2 y h3 r s
其中,带下标的 l d 和l s 表示其偏导数,而 ~ rl、y、~ rb、r s 分别表示
贷款利率、产出、债券 利率和款准备对其稳 定值偏离
的百分比,
为冲击的随机误差项
同贷款时市h,1场出lbs清(lld时:lls)
,h2
lyd(lld
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相对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 需通过利率进行传导,而是直接引起资产结构 调整,进而影响各种资产的相对价格。
Ms↑→E↑→I↑→Y↑
短期内,实际产出和物价水平同时变化;长期 内,只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
2、后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1)托宾(Tobin)的q理论
内部 传导 机制
两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
运用
货币政策工具
影响
一般性工具 选择性工具 补充性工具
货币准备 利率水平
改变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
影响
社会 财富
资产 结构
信用可 供量
心理 预期
外部 传导 机制
改变
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政府部门
金融市场 投资
消费 商品市场
影响 社会总产出 实现 货币政策目标
IS-LM模型假设只存在两类资产——货币和债券,并 暗含着除货币之外的其他所有资产都可以完全替代;
CC-LM模型假设存在三类资产——货币、债券和银行 贷款,认为银行贷款是一种特殊的金融资产,它与债券不 完全可替代。
CC曲线表示商品市场和信用市场同时出清时,所有利 率和产出的组合。从④式看到,产品市场的冲击和信用市 场的冲击都会导致CC曲线移动。
lls)
,h3
1 (lld
lls)
三者均大0 于
①
而(lldlls)代表包含了信贷方供面求冲两击的随机。
显然,在既定的产出和债券利率水平下,一次信贷供给反向的冲 击将导rs致y~rbv 的正向变化,从而贷款利率水平将会提高;而一次正向的
信贷需求冲击也将使rsy~rbv 变大,结果导致贷款利率上升。
货币观
信用观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利率途径
货币途径 资产价格途径 Money channel 汇率途径
q效应途径 财富效应途径
货币政策 传导途径
信用传导途径 信贷途径 信贷配给途径 Credit channel 资产负债表途径
早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最有代表性的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论
费雪交易方程:MV=PT
M流通中的货币,V货币流通速度,P价格,T交易量
他认为:在短期内,V是稳定的,T在一定时期内不变, 价格的变动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而且是同方向变动。 (货币只有交易媒介功能)
早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早期观点
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在短期内基本保持稳定不变,因此货币的作用 过程较为简单: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含义: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探讨货币供应量对就业、产量、收入及价格等
实际经济因素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和过程的
学说。Mishkin(1995)认为,货币政策传
导渠道主要有:利率渠道、金融资产价格渠道、
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
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信用可获得性理论
利率变动对贷款人信用供应可能性产生影响: (1)流动性F(2)预期原因。
当货币供应量Ms减少,利率i上升,金融机构 的流动性F下降,信用供应L可能性减小,从而 紧缩信用,抑制经济。
Ms↓→i↑→F↓→L↓→Y↓
2、银行信贷渠道
Bernanke & Blinder(1988)提供了一个类似于 IS-LM模型的CC-LM模型。
msinf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供给利率对投资的效应理论信贷观点耐用消费财富效应流动汇率效应货币供给利率货币供给股票价格货币供给贷款可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货币供给利率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金融财富价值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金融财富价值财务困难货币供给利率汇率投资住宅投资投资住宅投资耐用消费消费住宅耐用消费信贷计划指标现金计划指标与国民经济实物计划衔接平衡保证完成财政收支计划物质供应计划国际收支计划政策工具信贷计划信贷限额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再贴现贷款公开市场其他同业拆借利率备付金利率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市场利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贷款总规模现金发行量中国货币政策分阶段传导机制改革开放前三十年19481978改革开放后二十年19791997间接调控初期1998传导过程主要工具信贷现金计划信贷现金计划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中央银行贷款辅助工具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信贷政策再贴现行政手段再贴现指导性信贷计划公开市场操作特种存款信贷政策窗口指导操作目标贷款规模到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监测流动性中介目标四大平衡贷款规模到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监测利率汇率最终目标发展经济稳定物价从发展经济稳定物价到稳定货币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稳定货币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1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l s ( rb , rl ) D (1 r )
ls
( rb , rl
)( 1 r
r
)R s
R s 表示储备的供给,也就 是实际存在的储备量。
在稳态附近,通过取各 变量的对数值的一阶差 分而得到
上述经济方程的近似线 性关系:
lld ~ rl
l
d y
y
lb s ~ rb
lls ~ rl r s
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当q>1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会 增加投资的需求; 当q<1时,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资本 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
2、后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2)米什金(Mishkin)的流动性理论
中介指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1、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2、利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3、一个实证研究
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估计结果 Ms = a·GDP + b·CPI + c
MS
M0 M1 M2
M2-M1
a·GDP
0.3474 0.3398 0.4431 -0.0053
b·CPI
0.0354 0.0136 0.0074 0.0707
中介指标是核心
政策工具与操作指标的关系
1、法定准备金比率与操作变量的关系 1、法定准备金率与准备金的关系 2、法定准备金率与短期利率的关系
政策工具与操作指标的关系
2、再贴现率与操作变量的关系 1、再贴现率与准备金的关系 2、再贴现率与短期利率的关系
政策工具与操作指标的关系
3、公开市场业务与操作变量的关系 1、公开市场业务与准备金的关系 2、公开市场业务与短期利率的关系
L s ls(r b,r l)D (1 r)
为简单起见,假设超额准备BbLsED(为1r) 零。假设资产组合的比例分配取决于 各资产的回报率,由此得到贷款供给函数:
ls(rb,rl)表示贷款供给占 产银 比行 例资 的函数。 当然,对 Bb的 于份额分配也有 公相 式似 。的
Ld Ls
l d ( rl , Y )
经济增长 币值稳定 充分就业 BOP平衡
内部传导机制 (货币供应决定机制)
外部传导机制 (货币作用机制)
三个基本过程
两类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图示
政策工具
中介指标
政策目标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法定准备金率
其他工具
近期指标
远期指标
超额准备金
利率
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量
充分就业 经济成长 稳定物价
平衡国际收支
货币量Ms↑ 股票价格Ps↑ 金融资产价值FW↑
总收入Y↑ 消费C↑ 毕生财富LR↑
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信用可获得性与信用传导机制
信用渠道理论是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中 比较新且有争议的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 的,强调由于金融市场缺陷的存在,信用因素 (厂商、银行的融资结构)在货币政策传导过 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实物资产
投资
资产结构调整
投资与利率 负相关
凯恩斯(Keynes)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量 Ms 增加(减少)
利率 i 下降(上升)
总支出 E 增加(减少)
乘数效应
投资 I 增加(减少)
总收入 Y 增加(减少)
Ms↑→i↓→I↑→E↑→Y↑
Ms↑→e P↑→πe ↑→ir↓→I↑→Y↑
“凯恩斯陷阱”
求扩大。而传统的IS-LM模型下,货币政策的改变仅仅引起
LM曲线移动。
i C C'
M
M'
L L' O
C' C
y
CC-LM模型
银行信贷渠道传导过程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 得货币供给量扩大,会增加银行可用资金,银行 可贷资金增加,引起投资支出的增加,刺激经济 增长。
Ms↑ BD↑ BL↑ I↑ Y↑
CC-LM模型与IS-LM模型的对比
Rs
④
这与标准的IS-LM曲线的关键区别在于只要 rl
变化,就会出现在IS曲线中。
,准备金1h3 0 的
41
在CC-LM模型下,改变货币政策既可以通过改变债券利
率来影响总需求,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均衡的银行贷款利
率使IS曲线发生移动,于是就对产出具有直接影响:1h30 的 上升使银行得以增加贷款供给量,进而促使 下降,总需
i
LM1
i1
i2
LM0
i0
CC0 CC1
Y2 Y1 Y0
Y
CC-LM模型的提出
1、货币传导机制理论的不足
传统理论存在两个隐含的前提假设: (1)借贷双方的信息是对称的,金融资产具有完全的替代性; (2)金融资产的价格——利率能够自动调节,使市场出清。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上述两个前提不能成立。
2、对信用重要性的重新表述
r IS
LM1 LM2
r0
Y0
Y
存在凯恩斯陷阱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
一般均衡分析
r
M
r1
Md1 r0
Md0
M0
M
Ms↑→i↓→I↑→E↑→Y↑ →L(Y)↑→L(i)↓→i↑→I↓E↓→Y↓
考虑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的政策效果
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发展,资产价格的变动 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复杂。货币政策可分 为冲击(shock)和传导两个过程:货币冲击 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金融资产价格变化 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与消费带来影响。主要 有:相对资产价格理论、托宾q理论、财富效 应、流动性理论。
Ms↑ Ps↑ V↑ D CA↑ Y↑
v即金融资产价值,D为财务困难的可能性, CA为耐用消费品支出
Ms↑ Ps ↑ V↑ D H↑ Y↑
H即新住宅支出
(3)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 财富效应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给量增加,又使得 普通股票价格上升,以及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上 升,消费者的毕生财富也增加,进而增加消费。
模型中有三项资产:货币、债券和银行贷款。假设借贷双方 都依据利率水平在债券和贷款之间进行选择。
贷款需求:
贷款供给:
想象一个简化的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方有储备 、债券 Ls、贷
款 D,负债方只有存款rD,不考虑现金,并忽略资本。由于储备包
括法定存款准备 E和超额准备BbLsED(1r,) 所以银行的总限制是:
(2)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仍由传统的LM曲线来描述。整理后得到:
YY(rb,rl)
或: y 1~ rl2~ rbu
②
(3)实物市场
通过联系产出需求与贷款利率及债券利率的IS曲线 来描述实物市场:
u③
为随机扰动项。由此,①、②、③式共同构成了一个方程组。 y1h3rs(21h1)~rbu1 11h2
将①式代入③式,消去贷款利率,即可得到修正的IS曲线——即CC曲线:
R 第七章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第三节 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变量之间的关系
传导机制含义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运用 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 金融市场传导到企业和居民,对其投资和消 费等产生影响的过程。
三个基本过程
两类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图示
Bb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环节
1、从中央银行至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 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 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 与需求的状况;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环节
2、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至企业和居民
c
0.1129 0.1100 0.1443 0.1739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中央银行
①运用
政策工具
②改变
中介指标
③影响
经济变量
最终目标 ④实现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简图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操作
操作目标
基础货币 准备金 其他目标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利率 其他目标
最终目标
Bernanke & Blinder(1988)指出,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 特殊的作用,因为银行贷款融资对于特定借款人,尤其是中小企业 和个人是不可或缺的。
CC-LM模型的提出
CC-LM模型是在IS-LM模型提出的两市场均衡基础上扩展为信 贷市场、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的三市场均衡模型。
(1)信贷市场
Ms
P
Y
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途径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是 凯恩斯学派的观点,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传导渠 道之一。这一传导机制强调货币资产价格—— 利率,而不是金融的存量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 作用。
利率途径示意图
消费与利率
消费 负相关
货币量变动 利率变动
银行存款 储蓄 证券资产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 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 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 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 生影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环节
3、从企业、居民的投资和消费 至产量、物价、就业的变动
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 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 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或:
~ rl h1~ rb h2 y h3 r s
其中,带下标的 l d 和l s 表示其偏导数,而 ~ rl、y、~ rb、r s 分别表示
贷款利率、产出、债券 利率和款准备对其稳 定值偏离
的百分比,
为冲击的随机误差项
同贷款时市h,1场出lbs清(lld时:lls)
,h2
lyd(lld
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相对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 需通过利率进行传导,而是直接引起资产结构 调整,进而影响各种资产的相对价格。
Ms↑→E↑→I↑→Y↑
短期内,实际产出和物价水平同时变化;长期 内,只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
2、后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1)托宾(Tobin)的q理论
内部 传导 机制
两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
运用
货币政策工具
影响
一般性工具 选择性工具 补充性工具
货币准备 利率水平
改变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
影响
社会 财富
资产 结构
信用可 供量
心理 预期
外部 传导 机制
改变
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政府部门
金融市场 投资
消费 商品市场
影响 社会总产出 实现 货币政策目标
IS-LM模型假设只存在两类资产——货币和债券,并 暗含着除货币之外的其他所有资产都可以完全替代;
CC-LM模型假设存在三类资产——货币、债券和银行 贷款,认为银行贷款是一种特殊的金融资产,它与债券不 完全可替代。
CC曲线表示商品市场和信用市场同时出清时,所有利 率和产出的组合。从④式看到,产品市场的冲击和信用市 场的冲击都会导致CC曲线移动。
lls)
,h3
1 (lld
lls)
三者均大0 于
①
而(lldlls)代表包含了信贷方供面求冲两击的随机。
显然,在既定的产出和债券利率水平下,一次信贷供给反向的冲 击将导rs致y~rbv 的正向变化,从而贷款利率水平将会提高;而一次正向的
信贷需求冲击也将使rsy~rbv 变大,结果导致贷款利率上升。
货币观
信用观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利率途径
货币途径 资产价格途径 Money channel 汇率途径
q效应途径 财富效应途径
货币政策 传导途径
信用传导途径 信贷途径 信贷配给途径 Credit channel 资产负债表途径
早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最有代表性的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论
费雪交易方程:MV=PT
M流通中的货币,V货币流通速度,P价格,T交易量
他认为:在短期内,V是稳定的,T在一定时期内不变, 价格的变动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而且是同方向变动。 (货币只有交易媒介功能)
早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早期观点
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在短期内基本保持稳定不变,因此货币的作用 过程较为简单: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含义: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探讨货币供应量对就业、产量、收入及价格等
实际经济因素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和过程的
学说。Mishkin(1995)认为,货币政策传
导渠道主要有:利率渠道、金融资产价格渠道、
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
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信用可获得性理论
利率变动对贷款人信用供应可能性产生影响: (1)流动性F(2)预期原因。
当货币供应量Ms减少,利率i上升,金融机构 的流动性F下降,信用供应L可能性减小,从而 紧缩信用,抑制经济。
Ms↓→i↑→F↓→L↓→Y↓
2、银行信贷渠道
Bernanke & Blinder(1988)提供了一个类似于 IS-LM模型的CC-LM模型。
msinf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供给利率对投资的效应理论信贷观点耐用消费财富效应流动汇率效应货币供给利率货币供给股票价格货币供给贷款可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货币供给利率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金融财富价值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金融财富价值财务困难货币供给利率汇率投资住宅投资投资住宅投资耐用消费消费住宅耐用消费信贷计划指标现金计划指标与国民经济实物计划衔接平衡保证完成财政收支计划物质供应计划国际收支计划政策工具信贷计划信贷限额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再贴现贷款公开市场其他同业拆借利率备付金利率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市场利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贷款总规模现金发行量中国货币政策分阶段传导机制改革开放前三十年19481978改革开放后二十年19791997间接调控初期1998传导过程主要工具信贷现金计划信贷现金计划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中央银行贷款辅助工具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信贷政策再贴现行政手段再贴现指导性信贷计划公开市场操作特种存款信贷政策窗口指导操作目标贷款规模到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监测流动性中介目标四大平衡贷款规模到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监测利率汇率最终目标发展经济稳定物价从发展经济稳定物价到稳定货币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稳定货币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1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l s ( rb , rl ) D (1 r )
ls
( rb , rl
)( 1 r
r
)R s
R s 表示储备的供给,也就 是实际存在的储备量。
在稳态附近,通过取各 变量的对数值的一阶差 分而得到
上述经济方程的近似线 性关系:
lld ~ rl
l
d y
y
lb s ~ rb
lls ~ rl 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