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无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解读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和沉淀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和沉淀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和沉淀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溶解和沉淀两种常见的现象。

溶解是指溶质与溶剂相互作用使溶质分子或离子被溶解在溶剂中,而沉淀则是在反应中形成不溶于溶液的固体物质。

本文将对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和沉淀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溶解溶解是指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

溶解通常涉及到溶解度、饱和溶解度和离子溶解等概念。

1. 溶解度:指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力有关,通常用克/100克溶剂、摩尔/升或其他单位表示。

2. 饱和溶解度:指在给定条件下,溶剂中已经溶解的溶质量达到最大值的状态。

此时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取决于温度,温度升高通常会使溶解度增大。

3. 离子溶解:离子溶解是指当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时,其离子会与水分子进行相互作用形成水合离子。

例如,氯化钠(NaCl)溶解时,成为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的水合离子。

二、沉淀沉淀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形成不溶于溶液的固体物质。

沉淀通常与溶解度、溶液浓度等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与沉淀相关的知识点。

1.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生成沉淀的反应。

通常涉及到两种反应物溶液混合后产生的固体产物,这些固体产物会沉淀到溶液底部形成沉淀物。

2. 溶解度积:溶解度积是指在饱和溶液中,离子化合物的离子浓度之间的乘积。

对于一般的溶解度积反应,当离子浓度乘积大于溶解度积时,产生沉淀。

3. 沉淀规律:对于一些沉淀物,其生成的条件往往与溶解度有关。

例如,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就会生成沉淀。

此外,一些其他因素如温度变化、溶液酸碱性等也会影响沉淀的生成。

三、应用实例溶解和沉淀在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实例。

1. 盐类结晶:通过溶解离子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使其溶解度超过饱和溶解度,然后进行结晶操作,从而得到纯净的盐类物质。

2. 沉淀析出:在一些化学反应中,通过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可以用作分离、纯化和分析物质的工具。

溶解性的划分

溶解性的划分

溶解性的划分
1溶解性的划分
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某些物质可以完全溶解在溶剂中,而另一些则不能,但化学反应中并不能完全的溶解,我们通常将物质进行划分,如下:
1.1无溶解性
无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不能溶解的物质,它们特别容易被滤掉。

例如玻璃,铁,木头等,它们并不能溶解在水中,也不能溶解在一般的有机溶剂中,他们都在水中悬浮,直至被滤清。

1.2有溶解性
有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可以溶解的物质。

例如碱性和碱式盐,它们可以很容易的溶解在水中,同时也可以溶解在一定的有机溶剂中,而大部分的有机物也可以溶解在一定的有机溶剂中,但是其他无机物可能不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1.3混溶性
混溶是指在某种溶剂中,既可以溶解,也可以不能完全溶解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溶剂中形成溶解度较低的混溶物,如大多数的水溶性的酸,它们可以溶解在一定程度的水中,但却不能完全溶解,而是形成溶解度较低的混溶物。

1.4部分溶解性
部分溶解性指的是某些特殊的物质可以部分溶解在溶剂中,例如某些硫化物,它们可以在某些溶剂中按照一定的溶解程度溶解,但在另一些溶剂中却不能溶解,而且不同溶剂中其溶解度也可能不同。

以上就是溶解性的划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某种物质可以在不同的溶剂中变化多少,有效提高化学反应效率。

高二化学必修三有机物的溶解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必修三有机物的溶解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必修三有机物的溶解性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以下是有机物的溶解性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 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 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 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有机物的溶解性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化学网内容。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其中四要素包括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克溶剂)、状态(达到饱和)和质量。

溶解度的单位为克。

例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意味着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种类)和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而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固体溶解度与温度关系的图表。

其中,80℃时A的溶解度为80克,而P点表示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点表示在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另外,t1℃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而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在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

除去A中的泥沙可用过滤法,而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可用结晶法。

气体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气体的性质、温度和压强。

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而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混合物的分离可用过滤法和结晶法。

过滤法可用于分离可溶物和难溶物,而结晶法可用于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包括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法是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适用范围为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溶解性口诀

溶解性口诀

溶解性口诀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能否完全溶解,溶解性反映了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

溶解性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质,它对于物质的制备、分离和纯化等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记忆和掌握溶解性规律,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溶解性的口诀。

一、离子的溶解性规律1. 牢记常见阴离子:氯溶于水盐溶多,溴离子容易存,碘齐离塔流,氟离子型常留,硫硝磷钾浑浊。

2. 金属离子概念混,铵盐水中多见沉(NH4+,Na+,K+),铜银铅汞溶(Cu2+,Ag+,Pb2+,Hg2+),钙锶钡草打结(Ca2+,Sr2+,Ba2+),溶解氢氧氨。

3. 两类盐分藏:氧化物酸销,氧化物碱存。

二、氧化物的溶解性规律1. 硷类氧化物有特点,可溶性递增版。

碱金属氧化物(Na2O,K2O,Rb2O,Cs2O,Ag2O)和氢氧化物(NaOH,KOH,RbOH,CsOH)都是可溶于水的。

2. 碱土金属氧化物(MgO,CaO,SrO,BaO)和非金属氧化物(Al2O3,Cr2O3)在水中不溶,但可溶于酸或碱中生成相应盐类。

3. 过渡金属氧化物中,Cr2O3、Fe2O3、Al2O3、NiO可溶于酸,其余氧化物如CuO、MnO2、CoO、ZnO等多为不溶。

三、酸碱的溶解性规律1. 强酸进水多自由,亚硝酸亚硫酸(HNO2,H2SO3)弱一点,其他强碱也都溶,能盖过溶解性。

2. 强碱自由氢氧形,次溴碘氟只弱。

弱碱像NH3溶,硝酸亚硫酸溶,氢氧化锂从另环境出局。

四、其他物质的溶解性规律1. 纯碳酸钙可溶不,硅酸盐有特异。

硅酸盐(如MgSiO3,CaSiO3,MgAl2SiO6)在碱中溶解度增大。

2. 碘溶不溶完全细散。

碘在水和酒精中都不溶,但在硼酸水溶液中可以溶解。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溶解性的口诀,通过这些口诀能够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溶解性规律,便于在实验和学习中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溶解性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等,这些因素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理解。

常见的无机酸碱盐等的水溶性

常见的无机酸碱盐等的水溶性

常见的无机酸碱盐等的水溶性物质溶解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与反应无关的溶解,溶质为投放物,如:将蔗糖、、溶于水后,溶质仍为对应的投放物;另一方面是与水反应有关的溶解,其溶质是反应后的某生成物,如:将、分别溶于过量的水中,其溶质分别为、而不是、等。

无论何种情况,溶质都以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现就有关问题简述如下:一、常见的无机酸碱盐的水溶性通常我们所说的物质溶解性,是指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即水溶性)。

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水溶性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之一,是正确书写某些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以及离子反应式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以及制取物质,鉴定离子是否能共存的理论依据。

通过课本中的实验和探究活动,部分物质的水溶性学生已略知一二,再从书末的附录Ⅱ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中,我们研究发现有下列几种情况:b、常见的酸:除硅酸(也称偏硅酸)属于难溶物以外,其余多数的酸均能溶于水。

c、常见的盐(以下按其酸根离子进行分类)1、盐酸盐:除和难溶于水以外,其余的盐酸盐,均能溶于水。

2、硫酸盐:除、属于难溶物,、属微溶物以外,其余多数的硫酸盐均能溶于水。

3、所有的硝酸盐都能溶于水。

4、碳酸盐和磷酸盐:除铵钾钠对应的碳酸盐和磷酸盐能溶于水外,其余多数均难溶于水。

另外,常见的碳酸和磷酸的酸式盐大多能溶于水。

综上所述:当某类少数特殊物于易(或难)溶物时,要予以熟记,方能推出多数同类的难(或易)溶物,现将其常见的碱酸盐的水溶性规律分类总结如下:氨钾钠钡的碱溶,硅酸难溶于水中;钾钠铵根硝酸根,每种离子盐易溶;盐酸盐的难溶物,氯化亚汞氯化银;钡铅钙银的硫酸盐,分属难溶和微溶;碳酸盐和磷酸盐,多数难溶水水中;记住少数特殊物,方知多数溶不溶。

二、常见的重要无机酸碱盐的难溶物颜色难溶于水的固体粉末物质放入水中振荡后形成悬浊液(或叫悬浮液),如:泥沙、面粉、碳酸钙等。

难溶于水的液体放入水中振荡后形成乳浊液(或叫乳状液),如:食用油、牛奶、滴滴涕等。

高中化学 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  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 1 /第2讲溶解度应用及溶质质量分数1、 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符号为S ,单位为g )。

溶解度含义:“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在20℃时,NaCl 在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g 。

2、四要素:⏹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度才有意义。

⏹溶剂的质量是100g 。

⏹固体溶解在溶剂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

4、溶解度与溶解性在20℃下,溶解度小于0.01g ,被称为难溶(或不溶);溶解度介于0.01~1g 之间,被称为微溶;溶解度介于1~10g 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 ,被称为易溶。

5、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右图)⏹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

⏹P 点的的含义是: 在t 2℃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

⏹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加入A 物质,降温或者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该物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线上方),加溶剂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B >C > A 。

⏹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取晶体。

⏹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 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C <B 。

⏹除去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A 中混有少量的B ,提纯A 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B 中混有少量的A ,提纯B 用蒸发结晶。

简单判断酸碱盐的溶解性

简单判断酸碱盐的溶解性

简单判断酸碱盐的溶解性一、酸的溶解性绝大部分酸都可溶。

高中出现一个硅酸(H2SiO3)难溶于水。

其他的如钼酸(H2MoO4)、钨酸(H2WO4)也难溶于水,但是中学阶段几乎不会遇到这些。

二、碱的溶解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易溶于水,它们是强碱,氨气极易溶于水,在水中形成一水合氨(NH3·H2O),是一个弱碱。

化合价不是+1的氢氧化物都难溶于水,例外是氢氧化钙Ca(OH)2,微溶于水,氢氧化钡Ba(OH)2,可溶于水。

高中学过元素周期律,还要了解氢氧化锶的溶解度介于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银和汞的氢氧化物要么极不稳定,要么不存在,用氢氧化物处理它们的盐的时候得到的是氧化物。

三、盐类的溶解性钾、钠、铵盐及硝酸盐在中学阶段均易溶于水。

难溶的也有例子,作为兴趣可以了解:六羟基合锑酸钠Na[Sb(OH)6]、四苯硼钠Na[B(C6H5)4]、重铀酸铵(NH4)2U2O7等。

硫酸盐均可溶,难溶的硫酸盐有硫酸锶、硫酸钡和硫酸铅。

硫酸银和硫酸钙微溶。

(注意硫酸镁可溶)氯化物、溴化物均可溶,银和亚汞的难溶,铅的微溶。

碘化物均可溶,银、铅、亚汞的难溶。

碳酸盐除了钾、钠和铵的均难溶(铷和铯的极易溶于水,但考试不会出现)。

铁和铝的碳酸盐会因为水解而不能在水中存在,碳酸铜因为水解,存在的形式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草酸盐可溶的也只有钾、钠、铵盐。

(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例外:草酸铍,可溶).其他-1价的阴离子的盐都有很好的溶解性,如高锰酸根离子MnO4-、醋酸根(乙酸根)离子CH3COO-、高氯酸根离子ClO4-等。

(注意乙酸铁不存在)(汞、银、铅的硫氰酸盐难溶于水)其他-2价和-3价的阴离子的盐可以参考碳酸盐的溶解性,如亚硫酸根离子SO32-、磷酸根离子PO43-。

硫化物S2-中,钙、锶、钡的盐会因为水解而溶解。

碱式盐一般不溶于水,如碱式碳酸铜等。

酸式盐的溶解性一般比较好,如CaCO3难溶,可Ca(HCO3)2可溶。

不同温度下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不同温度下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氯酸钡
Ba(ClO2)2
铬酸钡
BaCrO4
氰化钡
Ba(CN)2
亚铁氰化钡 Ba2Fe(CN)6
氟化钡
BaF2
氟硅酸钡
BaSiF6
甲酸钡
Ba(HCO2)2
磷酸氢钡
BaHPO4
亚磷酸氢钡 BaHPO3
氢氧化钡
Ba(OH)2· 8H2O
0°C
58.8 12.5 0.29
98 20.3 31.2 43.9
26.2
3.144×10-4
3.622×10-4
7.998×10-2
物质 一氧化氮 一氧化二氮
化学式 NO N2O
Dy2(CrO4)3 铬酸镝(III) ·10H2O

0°C
10°C
20°C 5.6×10-3
0.112
0.663
物质 氢氧化铒 (III)
化学式 Er(OH)3

物质
化学式
五氧化二钒 V2O5
135
135
2.2×10-2
8.736×10-5
4
11.1
14.4
2.697×10-4
9.7×10-2
84.7
136 6.046×10-3
180
188
6.235×10-6
68.4
64
76
76.6
1.292×10-12 4.642×10-2
124
130
123
130
220
硫酸铬 叠氮化亚汞 溴化亚汞 碳酸亚汞 氯化亚汞 铬酸亚汞 氰化亚汞 高氯酸亚汞 硫酸亚汞 乙酸汞
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钾 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钾 氟化钾 甲酸钾 碳酸氢钾 磷酸一氢钾 硫酸氢钾 氢氧化钾 碘酸钾 碘化钾 硝酸钾 亚硝酸钾 草酸钾 高氯酸钾 高碘酸钾 高锰酸钾 过二硫酸钾 磷酸钾 硒酸钾 硫酸钾 四苯硼钾 硫氰酸钾 硫代硫酸钾 钨酸钾 三氯化金 三碘化金 草酸金(V)

初三化学必备酸碱溶解度

初三化学必备酸碱溶解度

初三化学必备酸碱溶解度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在水中间。

盐酸盐里亚汞银,硫酸盐里钡和铅,
白色沉淀跑不了,还有钙银是微溶。

碳酸磷酸溶得少,基本只有钾钠铵。

酸多溶,碱少溶,钾钠铵钡,钙微溶。

===
解释:
1、凡是遇到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参与反应的,含有它们的碱和盐都可溶。

2、氯化亚汞、氯化银、硫酸钡、硫酸铅都是白色沉淀,还有硫酸钙和硫酸银是微溶(也是白的)。

3、碳酸盐、磷酸盐一般都是难溶的,只有磷酸钾、磷酸氢钾之类阳离子是钾钠铵的易溶。

4、含氢离子的(酸)一般都可溶,但含氢氧根的(碱)一般都难溶,只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氨水)和氢氧化钡易溶,还有氢氧化钙微溶(溶液就是饱和石灰水)。

溶解度划分

溶解度划分

溶解度划分
药物的溶解度氛围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7个等级。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2、气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

常用定温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

如20℃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表示为
1.82mL/100mL水等。

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

关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W.亨利,根据对稀溶液的研究总结出一条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度和毒性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度和毒性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1、N,N-二甲基苯胺:193度,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

2、乙二醇:197.85 度,与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与氯仿、乙醚、苯、二硫化碳等难溶,对烃类、卤代烃不溶,溶解食盐、氯化锌等无机物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

3、对甲酚:熔点:34.69℃,沸点:201.9℃。

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碱溶液。

水中溶解度40℃时达2.3%,100℃时达5%。

溶于苛性碱液和常用有机溶剂。

能随水蒸气挥发。

4、N-甲基吡咯烷酮:202 度,与水混溶,除低级脂肪烃可以溶解大多无机,有机物,极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毒性低,不可内服。

5、间甲酚:202.7 度,6、苄醇:205.45 度,与乙醇、乙醚、氯仿混溶,20℃在水中溶解3.8%(wt) ,低毒,黏膜刺激性。

7、甲酚:210 度,微溶于水,能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

8、甲酰胺:210.5 度,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

皮肤、黏膜刺激性、惊皮肤吸收。

9、硝基苯:210.9 度,几乎不溶于水,与醇、醚、苯等有机物混溶,对有机物溶解能力强剧毒,可经皮肤吸收。

10、乙酰胺:221.15 度,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乙醚,毒性较低。

11、六甲基磷酸三酰胺(HMTA):233 度,与水混溶,与氯仿络合,溶于醇、醚、酯、苯、酮、烃、卤代烃等,较大毒性。

12、喹啉:237.10 度,溶于热水、稀酸、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

13、乙二醇碳酸酯:238 度,与热水,醇,苯,醚,乙酸乙酯,乙酸混溶,干燥醚,四氯化碳,石油醚,CCl4中不溶,毒性低。

14、二甘醇:244.8 度,与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与乙醚、四氯化碳等不混溶,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

常见酸、碱、盐溶解度表(20℃)[1]

常见酸、碱、盐溶解度表(20℃)[1]
370

108

97

Be2+

﹥500

——
——
Mg2+
——
——

0.008

102

148

Ca2+
——
——

0.0016

142

209

Sr2+

0.012

100

178

Ba2+
——
——

0.12

104

205

Al3+
——
——

0.55
——
——
——
——
Ga3+

0.002

——
——
In3+

0.04

﹥500
——
——
Tl+

18.6

0.05

0.0006
Tl3+
——
——


Ge2+

0.24

——
——

Ge4+
——
——
——
——
——
——
Sn2+




0.98
Sn4+

﹥500
——
——
——
——
Pb2+


0.064

溶解的相关概念

溶解的相关概念

溶解的相关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在溶剂中分散、糊化、散开、融合等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一种物质分子或离子脱离原来的聚集状态,分散在溶剂分子或离子间,形成溶液。

溶解是一种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涉及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溶解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解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摩尔分数、体积分数等方式表示。

对于溶解度有饱和溶解度和不饱和溶解度之分。

当溶质在给定温度下溶解在溶剂中达到一定的极限值时,称为饱和溶解度;而当溶质在给定条件下未能在溶剂中完全溶解时,则称为不饱和溶解度。

溶解还涉及到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般来说,溶解是由于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胜过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产生的。

常见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氢键等。

不同的溶解作用力会导致不同性质的溶液,比如离子键强的溶质在水中能够形成电离的溶液,而范德华力较强的溶质则通常溶解度较低。

此外,溶解还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泵溶法是指通过外力的作用,将溶解困难的物质迫使进入溶剂中,从而达到溶解的目的。

有机物常常在绝对醇、醚类溶剂中较容易溶解,而无机物则通常较易溶于水。

溶解过程还受到温度、压力、溶剂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溶剂分子的热运动,降低溶液中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实际应用中,溶解的概念和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化学中,溶解是化学反应中溶质与溶剂相互作用的关键步骤。

溶解还被应用于环境科学,用于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分散和传输规律。

在制药工业中,溶解是药物的输入过程,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在工程中,溶解是一种常见的操作步骤,用于溶解固体物质、混合液体等。

总之,溶解是物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是一种分散和混合的过程。

溶解涉及溶解度、相互作用力以及物质的性质等概念,对于理解化学、环境科学、制药工业以及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