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语课》教学实践感悟
小学教学随笔感悟点滴(精选7篇)
小学教学随笔感悟点滴(精选7篇)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不管是哪个学科的老师,对于教育随笔都一定不会觉得陌生。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教学随笔感悟点滴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教学随笔感悟点滴【篇1】指导学生的写作对很多教师而言是一块心病,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许多老师都花了很多心血,但收效不甚理想。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不积跬步难以致千里,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都要求学生背诵并在写作时加以灵活运用。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新课标指导下编排的许多课文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也很生动优美,描写细致入微,因而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能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练笔。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
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比如:每组织学生参加一次游玩,搞完一次大扫除,班上夺得某种荣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还可以写写自己当天的心情或对某种现象的感慨等等。
可能很多老师都要求过学生坚持写日记,可是能坚持每日批改日记的老师又几个呢正是因为老师只布置却不批改,所以学生过了一段时间就没兴趣去写了。
因而我认为老师坚持批改学生的日记也是学生练笔的一个动力所在。
改日记也是一种乐趣,能与学生交心,学生当面不敢说或不便说的话都喜欢写在日记里。
我也把我的看法我的观点批在日记后面,时间长了,许多同学希望老师早点改他们的日记,解答他们心中的迷惑,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就觉得写日记是一种乐趣了。
校本课程
我的母语课————校本课程一.课程简介22个主题单元的设计不是随意设置,而是精心安排的。
《走进李白》《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相信自己》《体育颂》《爱心树》《奶奶的羊角哇》《那个年代》《我的家乡》《爱与生活》《黑鹤动物小说》《用岁月在莲上写诗》《光之山脉》《大自然的文字》《哲理童话》《明月何年初照人》这些主题单元的设计有两个维度:一、以儿童的精神发展为“经”。
从儿童的精神发展和生命体验出发,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开拓出去,四年级我安排了若干主题,按照儿童成长的阶梯,选择适宜的文本来陪伴儿童的精神成长。
例如“亲情”主题选择风格不同的文本来体现不同阶段儿童对亲人的感情---四年级的“外婆,你好吗”,儿童体验亲情的角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
“自我”、“朋友”也是设置了单元来让儿童阅读和体会,因为自我的认同、发现以及伙伴和朋友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主题在母语课里,幸福、自由和权利也都进入了儿童文学阅读的内容。
但你让孩子们去阅读这些文本,你就可以感觉到,我们不可以低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同时我们应该相信经典的文学文本的力量。
二、以文学体裁的阅读为“纬”《我的母语课》力图将各种儿童可以阅读的文学体裁进行展现。
同时力求科学体现文学体裁和儿童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
诗歌、童话、、科学文、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戏剧、读书笔记、日记、书信、演讲……几乎儿童可以阅读的文学文体,母语课里都设置了文本来体现,即使一些实用文体,我也试图通过选择经典的、优秀的具有一定文学性的文本向儿童做了展示。
不仅仅是文体的选择和安排,我在每个单元的助读系统中,还特地设置了“文学聚焦”专栏,并通过点子库、微型写作课等形式,帮助孩子们来消化、内化和转化这些文学体验。
除此之外,还提倡整本书阅读,整本书的教学不一定限制在一节读书课来解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系列的读书课来和孩子们讨论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我也在教材中提供了系列的班级读书会的讨论话题。
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全文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篇1每次听到窦桂梅老师的课都能够获得无限的惊喜和体会无穷的新意。
这一次也不例外,在简短的讲学中,窦老师告诉我们高贵是最美的童话,而我们看到了一颗高贵的心灵在演绎美丽的语文人生!一、回归母语教育——返本快乐返本快乐就是要给孩子们一个简单而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
1、亲近母语,做有根的人。
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他的未来,就在最初的地方升腾。
窦老师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想提示语文老师的是,别让孩子们读太多的童话故事梗概,让孩子们能体会更多文学作品的经典。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看富于文学味道的童话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必修课。
不仅孩子要多读童话,我们老师也要精读童话,因为,每篇经典童话都是一篇精妙之作。
2、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体会训练,不能停留于文字之上。
只会做表面功夫是不对的,要能让孩子体会到内在的含蓄和精华。
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大多过于肤浅,只让学生学会添加一些好词就足以。
文字的精髓却经常被疏忽。
作者的遣词造句没有等以很好体会,学生自然所获取的只是文字的表皮。
我们可以用反复提升诵读、比较朗读、指导朗读、仿写感悟等形式加以训练。
二、回归文学1、给学生营造一个精神的花园,给她们体味一种文学的味道。
如果说音乐鉴赏能提高一个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感受。
如果我们努力采用文学鉴赏的方式,让学生也能实践由老师的引导到自我领悟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别只放在字词句中,要体会的是一种语言的曼妙之处,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能体会到文学的味道。
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文本,学会融合一种文学表达;老师要不断读书,挖掘经典童话的内涵,了解像安徒生这样著名作家的有关文献;读更多详细、生动的文本,才能具备引领学生鉴赏,营造精神花园的能力。
教师还要关注的那些教材中苍白的文本,努力给学生一种正确的、独特的思想感受。
2、朗读也有文学味,不是一种单一的体会,而是一种有人性的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15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我觉得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就应是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基于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一、营造融洽的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中,与学生拉近距离、多交流,寻求与他们的认同点,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面关注他们,使之亲其师,信其道。
以此为起点,给适当的任务,促其自学,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目标和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他们,让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获,引起兴趣,并在其中体味到快乐。
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要做到知识容量、广度、深度、技能训练达要求,课堂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释疑针对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准备很重要。
平时备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的'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富有激情的导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信号,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
巧设问题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做到不走神、认真听讲,积极地动脑思考。
四、注重学生自我展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
注重分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
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且能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勤思考、敢发言、勤发言,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其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使课堂效果更高效。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2《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
古诗词之美首先在于它的音律美,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
所以学古诗词必先朗诵。
教学《长相思》时,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初读诗,咬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再读诗,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三读诗,读出印象;四读诗,读出大意;五读诗,读出情;六读诗,读出境。
从母语教育的视角看_语文_李尚生
语文学刊语文学刊2009.2从母语教育的视角看“语文”○李尚生(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作者简介]李尚生,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摘要】对语文的不同解读体现了不同的语文观,也可以为语文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是由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对象所决定的;明确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课程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是深入理解明确语文的内涵并对语文教育实践作正确的引导的关键。
从母语教育的视角解读“语文”,将赋予语文新的内涵及意义。
【关键词】语文;母语;母语教育对语文这个名称的争论已经成为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的一个难解的结点。
尽管学者们开始质疑这场争论的必要性,但还是有人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语文的含义;尽管解读结论各异,但对语文的不同解读却体现了不同的语文观,也可以为语文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一、确立解读“语文”的新视角(一)命名的模糊与解读的困惑1.何为“语文”?在“语文”名称出现之前,语文课程在我国已经存在,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吕叔湘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语文作为一门功课的名称,是解放后才有的……解放前有的,它不叫语文课,小学里叫国语,中学里叫国文,两个名字实际上是一样的东西。
”[1]此后,关于“语文”两个字就有不同的解释。
“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
”[2]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名言”为后人理解语文提供了定势,以后大多采用这种“叶圣陶式”的解读法,由于对“文”的解释不尽相同,是“文字”还是“文章”,或是“文学”、“文化”,汉语词义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语文”的词义模糊而令人困惑,“语文”二字成为世纪之谜。
2.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吗?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中国学校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这两个看起来已成定论的问题似乎无可争议,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更是明确地把语文课程界定为“母语教育课程”[3];但是,关于“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吗”、“为什么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等问题,好像还没有人真正从学理上进行论证和说明,在众多关于《课程标准》的解读和讨论文章中,也没有关于专门“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的解读。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心得体会(通用6篇)
学校语文教学方法心得体会(通用6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学校语文教学方法心得体会(通用6篇)》,您浏览的《学校语文教学方法心得体会(通用6篇)》正文如下:学校语文教学方法心得体会1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靠于“教参”,要让同学学好一篇课文,老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获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归纳。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
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老师要像导演一样,细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同学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
要依据教材资料和同学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需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
把同学的自读、老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支配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要细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同学读书时,都必需带着问题去读。
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
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细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同学的不意处、情感的进展处以及资料的冲突处。
信任,假如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
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
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
越是想上好,越简洁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成效,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学问,人格和葳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气,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同学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
老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忱的进取状态,将学问技能传递给同学,使同学的心随着老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
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宠爱同学,关怀同学和疼惜同学,主动地制造条件,这样同学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同学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重视母语,关心母语 母语与母语教育
一、母语1.1什么是母语母语,有不同的解释,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两种。
(1)《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方言。
(2)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人在幼年时习得的语言,通常是思维和交际的自然工具。
这两个解释,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其一,母语与个人和民族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它是人们最初掌握的民族共同语;其二,母语是人们“最初”通过“习得”而获得的,与获得外语的“学习”过程是不一样的;其三,母语是人们交际和思维的“自然”工具,这种“自然”也有别于外语。
我们最初习得的语言,可以是民族标准语,也可以是某一方言,这又提出了“母言”的问题。
1.2母语和母言母言,就是指人们最初习得的作为方言形态出现的民族共同语。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每个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的,他所习得的语言往往是方言,或者是带有方言特色的民族标准语;习得“标准”的标准语,是罕见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母言就是母语,母语往往是以母言的形式出现的。
母言与方言有关,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方言,它是母语通常的存在形式。
从理论上说,母语包括了一种语言的各种地域变体,因此,如果说某人持某种母言,也包含持该母言所属的母语的意思。
母语和母言的区分,是讨论问题的需要。
尤其是对于认识方言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方言及其地方文化的保护问题等等有重要意义。
1.3母语的意义1.3.1母语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母语是一个民族得以构成的重要基础,母语缺失,民族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系联纽带,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共同的语言。
另外,母语缺失也是民族文化缺失的表现。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存在和传承的基础。
就个人的思想观念、知识经验等方面来说,必须依托在语言之上,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因此可以说,语言不仅仅是人的交际工具,语言还是人的构成部分,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那么失去母语,就等于失去一种最好的存在方式。
另外,语言还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语文教学的严峻问题,也敢到了自己在作为一个母语教师肩头责任的重大。
于是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思考、总结,和大家共同交流。
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做一下小结。
一、教学方法要稳中求变因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的教学又让学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就成了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既需要象做饭一样要变换花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的格局和习惯,让学生觉得有规律可寻。
例如每天的预习,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
生字、词语以及有关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初次阅读课文,是必须掌握的。
而有时也需要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潜心研究的,例如我在教学《变色龙》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朗读的最好的段落录下来,让学生通过读体会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二、教学主体要调动激活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有时我们总是为僵化的课堂气氛而很苦恼,其实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不是一天可以培养的。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执行者。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他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聪明指数绝对超过了我们小时候,如果要是用我们来衡量他们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的平台。
例如:在学习《窗》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设想一下,这个没有看到他所希望看到的美景的病人,他会怎么样呢?同学们纷纷的去说。
有的说,他懊悔之极,后来自杀了;有的说,他也旧病复发,痛苦而死;有的说,他在一次次的噩梦中死去了;还有的说他后来遇到了一个好的医生来这个城市,于是很巧的治好了他的病,而他后来就用自己所有的钱,买下了对面的土地,把他建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超出老师的想象的。
三、教学重点要突出体现语文课堂要突出重点,体现亮点。
其实新课本每单元基本有一个重点,但是每课又有各自的特点。
结课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本学期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知识的汲取、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收获颇丰。
在此,我想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谈谈我的结课感悟心得体会。
一、知识的力量1. 知识改变命运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句话道出了知识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知识已经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因素。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知识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素养,还能拓宽视野,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
2. 知识是进步的阶梯本学期,我学习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课程。
这些课程让我明白了知识是进步的阶梯。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思维的碰撞1. 多元思维在课堂学习中,老师鼓励我们进行多元思维,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
2.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本学期课程中强调的一种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质疑、分析、归纳,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
三、情感的交流1. 同学之间的友谊在这段时间里,我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一起学习、讨论、进步,共同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这种友谊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让我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2. 老师的关爱本学期的老师们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还关心我们的成长。
他们耐心解答我们的疑惑,鼓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
老师的关爱让我们倍感温暖,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段学习时光。
四、结课感悟1. 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结课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新学习的开始。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
2. 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3. 传承友谊,珍惜时光结课后,我们将各奔东西。
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3篇
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3篇当我们对某些事情有新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心得体会来梳理一下内心的感悟。
人的思维逻辑不是一天养成的,更多的可以通过书写计划书,写心得体会的方式来培养,心得体会里面究竟写什么好呢?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篇1】一、务必明白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区别以往教学大纲突出了知识的主体地位,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法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就应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才能体现“新”字。
二、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共识。
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那里就应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
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那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就应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自己灵活地制定教学。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就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过分依靠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
社会的进步在于它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都是一个模具“造”出来的,那还有什么矛盾,还怎样促进学生进步?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就应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
英语课程心得体会及感悟英语课的感悟(六篇)
英语课程心得体会及感悟英语课的感悟(六篇) 关于英语课程心得体会及感悟一一、教师自身的良好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在听课中,我发觉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1、口语流利,发音精确。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学问,地道的语言;2、擅长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帮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学问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展授课,富有艺术性;4、有扎实的英语根底学问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仆人。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养教育的要求。
通过听课我发觉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转变,都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注意学生力量的培育,注意主体参加,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纳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制造一个语境,让学生绽开联想,激起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仆人。
三、课前互动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在这次听课中我发觉课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较好的,课堂都比拟胜利,教师们大多数从自身的生活着手,利用歌曲、说唱或着做一些小嬉戏来活泼课堂气氛,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教师能说会唱,肢体语言丰富,很得学生们的喜爱。
四、课题的引入与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连接是课程设计的重点。
我认为大多数的教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
首先,上课前与学生做互动式就有意引入音乐这个话题,课程开头后,从单词的讲解,到听力练习,再到对话争论,一环扣一环可以说连接得特别自然,学生们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跟进,思维没有断点。
并且他在每一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都在反复应用本节课的语法重点,孩子们很自然的完成了接触,理解,使用的一系列过程。
许多教师还打破常规,大胆创新,转变课本原有的思路,另辟捷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缺乏,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熟悉到了自己的局限。
从各国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透视母语教育
从各国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透视母语教育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12期公民素养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而优质的母语素养则奠定了公民个体的人文底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首次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而贯穿其中的一脉生命线首先是掌握基于语用规范、洋溢生命智性活力的母语。
贯穿教育的生命线从学校初级阶段的认知和模仿,到高年级时的表现和创造,学会驾驭母语已成为未来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凭借对母语全方位的语用实践而立身成人,实现与世界的价值联系,开辟自己精神发展的独特路向。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课程和教学理论出现了多元演进的加速趋势。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劳伦斯·斯滕豪斯在深刻批判传统课程理论的基础上,主张尊重教学交互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创造的“过程模式”。
他强调,教育的“过程价值”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潜能的释放和更多的自由创造。
而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说,更是追求学习者在具体教学情景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独特表现,主张学习结果开放,弘扬创意灵性,诸如心灵与文体相拥中所迸发的非同质化的鲜活言语。
而“批判教育理论”则提出反文本、反记忆的观念,催生了教学中对文本的“离心”倾向。
事实上,这些理论直接促进了外国母语教育对养成学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和自由评论的高度关注。
各国母语教育着眼于通过全方位、自足自享的语用实践而夯实语言“童子功”、铸就母语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传承并创新的教育实践法国的《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法语课既要给学生带来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评观念”,而“掌握语言是阅读文本和培养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而且该大纲要求,“在法语公共必修课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阅读、理解并自己评论一个文本,找出文本中的语言、历史、背景、论述和美学等问题”,能够“形成自己的评判结论,形成自己的评判语言”。
2020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2020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2020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一我们的母语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理应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
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头活水。
学生用情感领悟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解读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提升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雕琢着学生的心灵。
因此,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中的一股甘泉。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
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
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
“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爱美的情。
以情带读,带出的是饱含深情的读、是全神贯注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是出神入化的读。
以情带读,还自然带出读的技巧、读的节奏、读的旨趣、读的韵味、读的神采。
语文学习,是学生以原有的认知经验和人生体验为基础,对文本主动加工并重新建构的过程。
古人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正所谓“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
把课文读通,对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
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问题在于,这样读书,有人不屑一顾,有人不以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
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把功夫扎扎实实地化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悟【优秀篇】
【导语】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选择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标的形式;同时,这⼀决策应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作⽤。
以下是由为您带来的《教研活动⼼得体会及感悟【优秀篇】》,供您品鉴。
教研活动⼼得体会及感悟【1】 为期两周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备课、讲课,我感觉这段时间是紧张⽽⼜充实的,每次听课、评课时都能感受到思想⽕花的碰撞。
作为⼀名教学经验不⾜⼀年的新⽼师,我深深地感觉到,要想讲好⼀堂课,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以便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通过活动中不断的学习交流,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进⼀步增强了上好政治课的信⼼和决⼼。
在此,我要感谢赵⽼师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们在教研活动中不断学习、进步、成长。
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我围绕如何“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的满意”展开了⼀系列的思考,并总结了以下三点内容:明确教学⽬标,深⼊了解学情,抓好课堂落实。
⾸先,明确教学⽬标。
构建⾼效课堂,备课是先导,是关键。
备好⼀堂课,先不要忙着怎么设计教学环节,⽽是要制定恰当的教学⽬标。
反思⾃⼰平时的教学,先是读教材,查资料、看教学⽤书,参考⾃⼰认为⽐较好教学设计去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的听评课,观看各位同事的讲课,我体会到,作为⼀堂好课,⾸先教学⽬标要⼗分清晰,⽽且,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服务于教学⽬标。
备课时⼀定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学⽣学什么?⽽且每⼀课时、每⼀环节的教学⽬标都应当清楚、明⽩。
⽬标确定后,再思考,为达成这些⽬标,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教法来教,学⽣⽤什么学法来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担⼼这个点没讲到或是遗漏了那个点,想要⾯⾯俱到,可是⼀堂课下来,知识点庞⼤繁杂,学⽣往往捡了芝⿇丢了西⽠。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意识到,⼀堂课的教学⽬标要简单、明确,重难点突出,在给学⽣减负的同时更好的提⾼教学效果。
2023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6篇
2023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6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有很多需要和文字打交道的地方,像是编写各类报告、总结、会议纪要甚至邮件等。
文章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写文档,能帮助你不断地理清思路,好的文档,也能更高效地沟通。
写好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赞赏,甚至升职加薪都有可能。
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人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工作量以及心血所完成的工作,最终会体现为这样一份书面文档,包括领导在内的其它人能看到的可能也就只是这份文档而已,因此,它的质量,不仅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对于此项工作的看法,往往也会影响着别人对于文档作者的评价,因为透过这些文字,不仅能体现出作者对于工作内容的理解、认识、思考和创造,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乃至工作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尽管这样,我们依然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可以走捷径,那就是参考和借鉴别人写的文档,学以致用,转化成我们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3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6篇,希望能够帮到您!2023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篇1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
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精选20篇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精选20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篇1《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
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他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中发现图形、发现规律。
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建立科学学习新模式。
达到让学生先想象后动手。
现在也不限制每节课必须讲完某节内容。
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操作达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课余时间继续。
在教学上灵活机动,不必教死书,也不必死读书。
对学生成绩及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我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们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相法或结论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一年级的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0篇)
一年级的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0篇)一年级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语文实践性很强,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而小语课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觉得结合具体文本精心设计一些学生体验性活动,让其参与合作,交流学习,教学效果更好,下面就此略谈几点做法:一、回忆往事,重新体验。
小语文本中有不少细节令人动情,比如“泪水”、“掌声”、“赞叹”,甚至富有哲理的“话语”等等,就此可引导学生对亲身经历的回忆,让学生重新体验,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样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和《爱之链》“女店主不禁潸然泪下”时,教者可扣紧这儿的“泪水”巧妙地设计:“同学们,你流过泪吗?先回想一下,再说说你当时流泪的情形,想想为什么事流泪,那时你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泪水”有悲欢离合之分,也有酸甜苦辣之分,而文中这两处的“泪水”却不同寻常,两者同样具有感激之情,不同的是前者悲愤,后者欣慰。
再如《鞋匠的儿子》中“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了赞叹的掌声”,《装满昆虫的衣袋》中“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詹天佑》中“许多到中国来的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以及《轮椅上的霍金》中“心灵震颤之余,掌声雷动”,《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中“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等文本,同样是让学生重新体验的优质资源。
教者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二、课堂表演,身临其境。
小语文本中还有许多鲜活资源,如“对话”、连续的“动作”等等,教者可加工整理改编成剧本或直接使用,而后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并配合适的音乐,学生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在演出提升了认识和感悟。
比如,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埃斯内尔和学生为肖邦送行时的“叮嘱”和“送礼”的细节,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道具“银杯和泥土”,然后组织学生自选角色,组内搭档,全班交流演出,学生在深情的表演中体验着依依不舍的浓浓师生情谊和爱国热情。
三年级心得感悟怎么简单写(精品10篇)
三年级心得感悟怎么简单写(精品10篇)三年级心得感悟怎么简单写篇1作为一个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师,尤其是低年级英语教师,倘若仅满足于对单词、句型的概念化的解释和程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会使课堂语言平淡、气氛沉闷,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
那么,学生原有的兴趣和想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就会很快丧失殆尽。
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吸收直接教学法的长处,重视情景教学。
孩子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形象思维占优势,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教学时,我通常采用的直观情景有实物、图片、头饰、玩具、简笔画。
如在教学习用品pen、pencil、book、ruler等单词时,直观的实物出示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直观的演示与比较,学生才会迅速领会掌握;如教水果类单词apple、pear、banana、melon等时,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如在教动词sing、dance、draw、write等时,利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有关的英文单词几分钟内就能说出。
这样排除了母语作为中介,从而促进学生逐步利用母语的心译过程。
同时,教师正确的身势语也是重要一环。
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直观情景,伴随着老师讲话而产生的语气、姿势、表情,有着强烈的解释性和提示性,它不仅有助于老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是排除母语为中介,把事物与英语直接连接的有效手段。
如在进行猜谜游戏时,请小朋友们自己设计肢体语言进行表演,然后请另外的小朋友们通过肢体语言猜出是何物。
从中,小朋友不仅培养了表演的才能,更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敢于对教材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而不要教材的奴隶,照本宣科。
如把儿歌引入课堂,在教学数字时,请小朋友自己编数字儿歌,于是就有了One,two,three,Icanread;Four,five,six,Icanwrite;Seven,eight,nine,Icanjump;Ten,eleven,twelve,Icandraw。
窦桂梅观后感
在这学期新开的名师案例研究中,我发现老师好像特别推崇一位名师,那就是——窦桂梅。
其实在刚开始接触时,我只是觉得她特别有气质,而后便是她那独具一格的主题教学深深打动了我。
她的每一节课都各具特色,看得我如痴如醉,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乐,那么窦桂梅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水,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激越澎湃的黄河;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画,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洒脱从容的泼墨写意。
对于古诗课的教学我一直很苦恼,无从下手。
在古诗课堂上我发现如果让孩子们单纯的朗读,背诵还可以,但是每当结合注释让他们说说古诗每句话的意思时,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每次举手的就那几个人,教学效果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但是当我看完窦桂梅的古诗教学视频后,我一下子茅塞顿开,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这一堂示范课教学中首先注重了读,其实说得准确点,应该是“吟”。
在上课之前,窦老师让学生齐声朗读以前学过的有关春的诗文。
在此之前,师生这间是陌生的,并没有进行过一点交流,而这个时候学生的读,的确也只能说是读,给人有背着石头赶夜路的感觉。
但当进入课堂,她首先指导的是学生该怎样读诗:平声应读得长,仄声应读得短。
通过这一指导,学生读得已有些诗的韵味了,但这并不够,接着注重关键词的朗读。
如“印”读得轻而且长,使人感觉到作者的小心翼翼,脚步轻重有别,距离有长有短。
“苍苔”一词,两字之间的距离拉得较开,且这一词的后音又拖得很长,使人听来,仿佛觉得苍苔一片,而且是一大片,给人视觉上的形象,既有范围,又有色彩,使人联想到润湿的气候,小心翼翼的诗人,无限的春光。
第二句注重了“扣”、“柴扉”“久不开”的朗读。
启发学生用动作感受是“扣”而不是“敲”,“扣”用动作尤其也用心,怕影响周围的人,不忍心,也衬出了环境的幽静,读得轻而且短。
“柴扉”一词在朗读前,她首先问学生什么是柴扉,学生回答是门,她又问是怎样的门,学生回答是简陋的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语课》教学实践感悟《我的母语课》实践工作总结
时光的流逝总是那样的叫人猝不及防,回想初识亲近母语到成为亲近母语的铁杆粉丝与忠实的践行者,仿佛还在昨天,但是细细梳理却已有两年之多了。
2014年4月有幸在公益组织的资助下到南京参加了亲近母语论坛的活动,这次活动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在阅读推广路上摸索无方,急需指引的我犹如沙漠之中行走发现了一眼清泉,那种激动无以言表,于是我决定开启母语课的实践之旅。
回到学校后,我在班上先开展了《日有所诵》与绘本阅读,到三年级时又加入《全阅读》,到四年级时将《全阅读》调整为《我的母语课》。
为了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给阅读,我将自己在《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一书中的领悟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四年级上期我试着将语文课时间减少,每周用两节课进行阅读。
四年级下期,我们有幸被选为《我的母语课》实践班级,我又试着将语文教材在两个多月内结束,节余的时间全部用于阅读实践。
通过对《我的母语课》一年的实践,我将我的实践过程理解为摸索过程,我还处于一个解读阶段,我正试着解读文本、解读学生、解读主题阅读课堂。
下面我就将我的部分感悟叙述如下:
一、潜心文本品初乳,细致解读动心弦
在《我的母语课》出版说明的第一部分就提出《我的母语课》适合比较重视阅读、有较好文学素养的教师作为文学教材或者阅读课本使用。
因此在准备尝试使用这本教材时,我的内心也是经过激烈的斗争的:出版说明所提出的两个要求第一个重视阅读我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我是做得特别好的,为了鼓励孩子阅读我会自己买书赠送,我会邀请爱阅读的孩子和我一起共进晚餐,我会坚持为他们大声朗读故事,我会在家长会上不厌其烦说阅读的好处,会邀请他们一起读绘本,一起感受阅读的乐趣。
但是有较好文学素养的教师呢?这一要求让我犹豫了。
但是看着我已经入手的一套1-6年级的A版教材,细细读后作为教师的我被吸引了,连我先生也吸引了,看见他拿着6A认认真真、滋滋有味地大声朗读的样子,我一下子感到了这本教材的吸引力和魅力。
于是我当即感受到了满满的力量,我一定要鼓起信心来,即便我不能很好把握教材,但是我可以用心地虔诚地带孩子们读啊,
可以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母语的魅力啊。
四年级上期,我便将《我的母语课》纳入教学计划中,非常感谢我班的家委会,他们在我这里拿到书单后,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就为全班购买了本书。
四年级下期,我班非常有幸加入到《我的母语课》实践班级,亲近母语公益组织为每位孩子赠送了书籍,保证了孩子们得以持续阅读《我的母语课》。
拿到读本后我首先做的就是读,让我自己潜下心来静读,就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去解读文章。
首先我自己读,大声读,在读中研读出版说明、细细品味每一篇选文,了解整本书的基本内容,尽量试着去读懂文本内容、读懂作者、读懂文本字面下隐藏的意思、读出每篇文章的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情感的。
如《浅语的艺术》中《沙发》一首诗中的让我抱抱你既有对温暖的渴望,也有向世界敞开怀抱的接纳,更体会到了在清浅话语中蕴含着极丰富的情感。
在《我是谁》单元中的《我不知道怎样回答》一文中,母子的问答充满趣味而又富有画面感,相信这样的场景在孩子们的身上是经常上演的,这样的文章贴近孩子生活又富有生活情趣,同时还能通过文学的方式拨动孩子的心弦。
《我的伙伴》单元中的《被钥匙绑架》一文,作者的心情经历了羡慕喜悦悻然无奈,在这心里的变化过程中,作者借由与钥匙有关往事的回忆,传达出了对人人自防、心扉紧锁的社会的警醒,表达了自己对厚朴民风的向往
在一次次的品读中,我和孩子们的感受就是阅读越喜欢,我也一次次地享受着儿童的文学初乳,一次次的找到与文本的共振点,为自己如何带领孩子一起走进经典,拨动他们的心弦找到一点点自信。
二、解读学生三分悟,关注发展一片真
解读学生了解学情能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
我班学生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一年级时我们诵读儿歌、经典古诗词、三字经,读各类童话;二年级时读童话、读绘本、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日有所诵》、孩子自备的阅读读物、图书室图书;三年级在二年级的基础上加入了吟诵、《全阅读》。
经过三年的阅读积累,孩子们培养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能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注重语言积淀、情感体验与良好语感的形成,让孩子们养成有思考的读书的习惯,能成为有思想
的读者,这是我思考的也是我们带领孩子阅读时应该做的。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尝试带领孩子阅读《我的母语课》。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尤其是4B学习与4A学习的对比,发现孩子们阅读的敏锐性提高了,如在阅读《黑马》时,孩子们刚朗读了第一遍,我问道你们认为这篇文章我们要特别关注哪个词? 孩子们异口同声默默无闻,在首次阅读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孩子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黑马的默默无闻,更是感受到了人和车之间休戚与共的亲情。
阅读《爱书如命的一家子》时,从孩子们做的批注已经可以看出孩子们的阅读已经由读懂内容、读懂文本字面下隐藏的意思向读出这些意思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转化了。
三、文中纵有千重浪,莫掀舌底一寸澜
我所解读的主题阅读课堂是不同于我们平常的语文课堂,是一节课里读一组文章的课堂,因此我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
在《我的母语课》的出版说明也提出我们不追求对儿童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也不追求对儿童进行世界观、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确定自己的主题阅读课堂首先是将更多时间给孩子阅读并从阅读中悟出自己的东西;其次是让孩子自己真正有所悟,而不是将教师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
生,做到文中纵有千重浪,也莫以自己的理解去对学生喋喋不休,掀起舌底一寸澜。
如4A《圣诞老人是有的》一单元中的《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一文,传达出对爱对希望的憧憬,对童心的恒久的期盼,对善良爱心的感激,对想象能力的消失,对相信的怀疑,让我不禁想到:没有想象、没有希望、没有相信、没有故事、没有诗歌,只有林立的高楼,只有污染的空气,我们的未来呢?我们的快乐呢?我们神话中的后羿、盘古呢?那位为我们造字的仓颉呢?那些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流传千年的民间故事呢?他们都是假的吗?虽然文本在我心中掀起了千重浪,但是带领孩子们的阅读过程我却是谨小而慎微的,我们只初步了解了圣诞老人这一形象在西方社会是善良、智慧、爱心的化身,同时让孩子思考如果在东方神话故事选一个与圣诞老人相似的神话人物你会选谁?你相信圣诞老人存在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这个单元学完后新的单元又继续,时间很快到了圣诞节。
在圣诞节时我带孩子们读绘本《极地特快》,我们再次读了《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
看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红润润的脸蛋,我感受到,延伸阅读让孩子们对于想象对于相信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
我相信,他们现在还是带着一颗单纯美好的心在体会在经历生活,他们一定听到了那个小铃铛发出的清脆的响声。
此时我不由想到薛瑞平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看孩子学习是否快乐,就看他的婴儿肥是否过早消失。
看着孩子们的圆润的
小脸我不仅暗自窃喜,我的孩子们是快乐的!
这种由此书入彼书,以前经解后经的方式我经常会运用于课堂中,如4A的《一片叶子落下来》单元,我们读了文本,还读了《一片叶子落下来》的绘本,在四年级下学期阅读整本书《妈妈走了》时我们又重温了《一片叶子落下来》,在教育联盟绘本课堂《獾的礼物》展示时,我们还读了《一片叶子落下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四单元的习作是关于生命的主题,对于这个主题我也是有一点儿担忧的:如此沉重的话题对于如此鲜活的对生命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探究的孩子们来说该怎样表达呢?但是孩子们的习作却让我欣喜,让我惊喜:孩子们对于生死的认识,对于活着时该如何珍惜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
我不禁对于自己选择将《我的母语课》带给孩子们感到莫大的庆幸,如果没有我的不知天高地厚,我永远不会知道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总在我所能探测到的前方,我永远不会知道经典的文学文本的力量!
在《我的母语课》课堂上,我也尝试将德阳市教科所冯学敏老师发起的《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五步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如在《我的伙伴》这一单元,我就尝试用阅读概览主题提炼片段分享话题讨论拓展延伸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读三篇选文,进行阅读概览;然后将每篇选文以两三个词语进行提炼;接着分享自己
认为印象深刻的或有所思的片断:这个环节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第四步话题讨论是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以一两个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最后是拓展延伸。
一年时间《我的母语课》教学的摸索,让我知道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急需提高,让我思考如何将《我的母语课》带到学校更多的班级,让我收获带着孩子们阅读经典选文的折磨与豁然,更让我收获了在实践《我的母语课》过程中我与孩子们一同的成长,下学期我将继续实践《我的母语课》,也由衷地希望亲近母语公益组织继续将我纳入实践体,让我得到更多的帮助与引领,谢谢你们,谢谢为了孩子们的阅读一起努力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