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5055品种介绍
不同播量对“南粳5055”直播产量结构的影响
试验结 果表 明,群体和产 量结构都 以每 6 6 7 m2 播量 3
k g 处理最 为合理 , 播量 少的处理 因群体起点小 , 最终因成穗
表2
不 同收 获期 水稻 种子 的 发芽 情况 ( 单位 :%)
的水稻种子 ,“ 秀水 1 2 8 ”在 l 0月 3 0日收获 的种 子发芽率 比
1 0 月1 9 、 2 4日收 获的种子均高 5 %;“ 花优 1 4 在 l 0 月3 0日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 明, 不 同收获期对水稻种 子的含水量无明显 影响 , 而对种 子的发芽 势和发芽率 有一定影响 , 过 早收获会 降低种子 的发芽率。为获得 较高的种子发芽率 , 浦东新 区收 获水稻种 子的最佳时 期应在 1 0 月3 0日左右 。
1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试验 概 况
多,影响成穗率 和穗重 ,导致产量 不高。
表1 不同播量 苗情动态 ( 单 位 :万苗 /6 6 7 m 2 )
供试品种 为早 熟晚粳 “ 南粳 5 0 5 5 ” , 供试 地点为利港街 道办事处上游村 ,土质为 沙壤 土 , 肥 力中等 , 土壤基础养分
为 :有 机 质 含量 2 . 0 2 %,全 氮 0 . 0 9 6 %,碱 解 氮 8 9 mg / k g,
2 . 2 不 同播量对穗部性状 和产量 的影 响
从表 2中可看 出,随播 量的增加 ,有 效穗 数增多 ,以每
6 6 7 m 播量3 k g 处理较 为适宜 。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 随播 量的增加 而减少 ,其 中每 6 6 7 m 播量 2 k g处理要 比每 6 6 7 m: 播量 5 k g处理增加 实粒 4 1 . 2 粒 。产量 以每 6 6 7 m! 播量 3 k g处理 为最高 ,实产分别 比每 6 6 7 m。 播量 2 、4 、5 k g
南粳5055 在张家港市的种植表现及绿色优质高效稳产栽培技术
南粳5055在张家港市的种植表现及绿色优质高效稳产栽培技术朱松华1 王科峰1 石志平1 张 锋1 赵艳萍1 沈淑萍2(1江苏省张家港市种子管理站,张家港215600;2张家港市丰泰家庭农场,江苏张家港215623)摘要:南粳5055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具有米质优、稳产高产、综合性状好的特点,在张家港市种植多年,深受广大种植户的喜欢。
生产上,张家港市以绿色、优质、高效、稳产为导向,优化管理措施、强化绿色防控,形成了一套绿色优质高效稳产栽培技术,产出了品质优的南粳5055稻米,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米的需求。
关键词:南粳5055;绿色;优质;高效;稳产;张家港市民以食为天,随着国家科技进步及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引进适合本地群众口味、优质、稳产的粳米水稻新品种是张家港市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的首要任务。
南粳5055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1114)[1]。
张家港市2008年开始引进试种(当时叫宁5055品系),2011年全市开始推广,推广种植面积3046.67hm2,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5.7%,以后每年种植面积逐步增加,至2019年,种植面积约1.20万hm2,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75.71%,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当家品种,深受市民喜爱。
1 主要特征特性1.1 稻米品质特优 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整精米率71.4%,垩白粒率10.0%,垩白度0.8%,胶稠度87.0mm,直链淀粉含量10.1%,属阴糯类型,为优质食味品种。
2009年8月在全国优质粳稻优良食味品评会上获得三等奖。
2010年在全省举行的粳稻优质米食味品尝鉴定会上获得一等奖,综合评分超过日本优质稻米品种越光。
2011年3月9日在第六届粳稻米大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食味粳米”“江苏省最好吃的大米”。
南粳5055号直播栽培技术
上,田地以沙性偏重,施肥上最好是“少吃多餐”。要施足
基肥,早施苗肥,适时适量施好穗肥。一般基肥以施复合
肥、有机肥为主一般1hm2施45%复合肥375kg(或25%复合
肥600kg)、尿素75kg作基肥。追肥以尿素为主,每隔7~
10d视苗情追施1次,每次追施尿素75kg,连续追施3~4
次。当水稻进入快速拔节阶段时亩施45%复合肥225kg
促花肥,10d后1hm2再施75kg作保花肥(如前期生长旺盛,
控制不好,也可在8月初施1次肥作穗肥,用量看长势长相
适量施用)。抽穗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美洲星,7d后
再喷施1次。
3.4 水浆管理 水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进入拔节前
多次轻搁,切忌重搁伤根,轻搁不能控制无效分蘖,在施
药时要保持一定水层。后期遇低温要上水护根,收获前
7d断水,断水过早影响产量和品质。
(下转70页)
作者简介:董泽富(1978—),男,安徽安庆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70
化方案应合理搭配树种,进行针阔混交,考虑农、林、草、 经济作物相结合,在一定范围内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营造 抗逆(抗虫)森林生态环境[2-5]。 参考文献
1 南粳 5055 的特征特性
1.1 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 2016年种植情况表明,南粳 5055的株型紧凑,长势旺盛,具有较强的分蘖力,叶片直 立上翘、叶色深绿,大田整齐度高、秆青籽黄,穗型中等, 每穗总粒数130~160粒,着粒较密,抗倒性强。经专家测 产和考察,有效穗330万~37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20~ 15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4.5g,株高100cm上下,全 生育期155d。该品种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 条纹叶枯病,在抽穗扬花期间如果遭遇连阴雨则发生严 重,必须加强预防和防治。 1.2 2016年试种南粳5055情况 2016年宜秀区汪晓永、 余兴明等大户进行试种了南粳5055。该品种在我区于5 月中旬播种,8月下旬抽穗,全生育期155d左右,属早熟晚 粳类型。南粳5055是优质粳稻,2016年我区试种总面积 为8.5hm2,其中直播面积6.8hm2,机插秧面积1.7hm2。在7 月初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7月下旬至9月份遭遇干旱和 高 温 热 害 、后 期 遭 遇 持 续 阴 雨 的 情 况 下 ,直 播 稻 平 均 8229kg/hm2,最高田块达到9442.5kg/hm2。粳稻稻谷的“订 单”收购价为3.5/kg,较常规粳稻高0.4元,1hm2产值2.88万 元,扣除生产成本,1hm2纯收入9748.5元,较一般粳稻品种 产值高3292.5元。移栽田块平均1hm2产量8625kg,稻谷价 格3.5/kg,1hm2产值为3.02万元,但是1hm2生产成本要高 2325元,这样1hm2纯收入8587.5元。直播栽培与移栽栽培 相比较,虽然移栽田块410kg/hm2,但是1hm2田块的纯收入 低1161元。因此,不少规模种植大户都将该品种作为直 播栽培,南粳5055在我区有扩大趋势。
南粳5055品种介绍
南粳5055品种介绍
南粳5055号,又名宁5055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继南粳46号以后的又一个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系。
利用日本优质粳稻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杂交,经数代筛选培育而成的优质粳稻。
用这种大米煮成的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润滑,富有弹性,冷后不硬。
2009年8月在全国优质粳稻优良食味品评会上,南粳5055获得三等奖。
2010年,在全省举行的粳稻优质米食味品尝鉴定会上,“南粳5055”获得评比一等奖,综合评分超过日本优质稻米品种越光。
2011年3月9日在“第六届全国粳稻米大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食味粳米”,被评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
食用方法:1.将适量米加入电饭锅,用清水漂洗2-3次;
2.干米于水按1:比例加水,浸泡10-30分钟;
3.蒸煮过程不要揭开锅盖或搅拌米粒;
4.煮熟后闷上10-30分钟。
存储方法:为了保持大米的品质,最好将大米置于温度低于
25℃,湿度小于70%的环境下,开包后请尽快食
用。
优质食味水稻南粳5055高产攻关技术示范总结
优质食味水稻南粳5055高产攻关技术示范总结作者:袁国明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9年第06期摘要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水稻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人们对稻米食味品质的需求,实施优质食味水稻南粳5055高产攻关技术示范,以便更好地普及优质水稻生产技术,改善稻米的食味,提高米饭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实现优质稻米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推动如皋市水稻生产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水稻;南粳5055;高产攻关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9.17.018近年来,低端农产品供给过剩与高端消费市场需求无法满足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优质食味稻米中高端消费正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动力引擎。
为推动如皋市水稻生产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南通市农业委员会优质食味水稻南粳5055高产竞赛及如皋实施区建设要求,2018年如皋市在石庄镇洪港村开展了优质食味水稻南粳5055高产攻关示范基地建设。
在市镇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如皋市洪寿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全力支持下,优质食味水稻南粳5055高产攻关示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基本情况优质食味水稻南粳5055高产攻关技术示范基地位于石庄镇洪港村6组,建设面积7.2hm2,土地是由如皋市洪寿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种植。
在国家、省、市有关项目支持下,基地从2017年10月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暗低压管道500 m,明硬质灌溉渠超过2 000 m,机耕路(砼道路)6 000 m2;新建机库300 m2,购置烘干设备4套,晒场800 m2。
建设集中育秧基地1.53 hm2,高产攻关田0.67 hm2。
基地除自身生产、建设外,还对周边农户开展了育秧、机插、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粮食烘干等服务。
2 取得的成效优质食味水稻南粳5055高产攻关技术示范基地,依靠科技创新,集成示范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节本增效同步、生产生态并重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有效推动我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更上一层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优质食味水稻南粳5055高产攻关技术示范总结
优质食味水稻南粳5055高产攻关技术示范基地位于 石庄镇洪港村6组,建设面积7.2 hm2,土地是由如皋市 洪寿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种植。在国家、省、市有 关项目支持下,基地从2017年10月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 设,新建暗低压管道500 m,明硬质灌溉渠超过2 000 m, 机耕路(砼道路)6 000 m2;新建机库300 m2,购置烘干 设备4套,晒场800 m2。建设集中育秧基地1.53 hm2,高
-0.51
-
98.77
667 m2收实产量 /kg
798.4 665 133.4
2.2 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示范基地不仅单产提高,而且通过推广精确肥水管
理和病虫害专业化服务,节约了肥料及农药成本,从而 显著增加效益。按照市场价格2.9元/kg计算,攻关田水 稻每667 m2产值2 315.36元,比大面积水稻每667 m2产值
项目
攻关田水稻 大面积水稻 攻关田比大面积增减
表1 优质食味水稻南粳5055高产攻关田产量与大面积产量对比
667 m2总穗数 /万
每穗总粒数 /粒
结实率 /%
千粒质量 理论667 m2产量
/g
/kg
27.1
111.19
95.23
26
746.07
25.35
102.58
95.74
26
647.3
1.75
8.61
3 苗情分析
3.1 精量播种,提高秧苗素质 水稻采用精量播种(100 g/盘)、暗化育苗、机 插
秧技术,提高了秧苗素质,在水稻移栽后发苗早,高峰 苗比大面积提早10d左右时间。 3.2 插足基本苗
在2018年机插秧遇雨期间,狠抓株行距控制,插足 基本苗,高产攻关田每667 m2水稻基本苗8.33万,比大面 积水稻每667 m2基本苗6.72万增加16.1万。从根本上解决 了基本苗不足的问题。 3.3 科学灌溉,适期搁田,成穗率提高
南粳5055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11月刊61栽 培 与 种 植与宁粳1号相比,成熟时间早1天左右;与武运粳7号相比,成熟时间早4天左右,非常适合在江苏地区推广种植。
二、南粳5055产量结构根据南粳5055播种时间与密度进行考量,田块种植亩产量可设置为500 kg。
南粳5055亩有效穗23万~25万穗,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5 g。
三、南粳5055高产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的稻田应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
应对稻田进行深耕,一般深度在25 cm左右,有助于提升土壤透气性。
然后进行田面平整,做到上软下实。
在整地时,畦田宽度需控制在145~150 cm,沟宽50~45 cm,沟深10~15 cm。
稻田畦面要平整干净,土壤细碎,不能有杂草或其他杂物[2]。
2、适时播种播种时间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气候条件决定。
江苏省一般6-7月处于大面积降水期,因此需要在5月底至6月初播种,以便后续插秧。
播种时还要考虑当地的土壤温度,一般江苏省5-6月土壤温度较高,符合水稻发芽温度要求。
如果土壤温度不足,可采用土壤测温法合理确定播种时间,从而保障南粳5055的出苗率。
总体而言,南粳5055适宜尽早播种,越早越有利于延长水稻生育期,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增加穗重与产量。
一般要求在5月底到6月10日前播种。
3、定量移栽在进行水稻移栽时,要以秧苗实际长势为依据,一般在6月15日-6月20日左右移栽。
若选择机插秧移栽方式,可将行株距控制在30 cm×12 cm,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28万穴/hm 2 左右。
移栽时要带药移栽。
移栽前1天,可以喷施保护药,从而保证水稻苗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茁壮生长。
为更好保障机插质量,应在田间浑水沉实后才能机插种植,通常在稻田整平后1~2天。
机插时,应严格遵循薄水浅插、不漂不倒的原则。
在水稻机插前还应注意田面硬度,比较常用的是划地观察法:先将食指插入稻田地面约2 cm 深位置,然后划沟,若感到阻力小,所划出的软泥能够缓慢合拢,说明硬度刚好,非常适合插秧;若阻力较大,说明田面硬度过大,容易伤苗。
南粳5055机插高产栽培特性及农艺性状研究初报
关键词 : 南粳 5 0 5 5 ; 机插 ; 高产 ; 超高产 ; 栽 培 技 术
h e a d i n g s t a g e a n d m a t u i r t y s t a g e ,d y r ma t t e r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w e r e h i g h e r f r o m j o i n t i n g s t a g e t o h e a d i n g s t a g e a n d h e a d i n g
( G a o y o u A g i r c u l t u r e C o mm i t t e e , Y a n g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2 5 6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h i g h- y i e l d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p o i n t s o f ma c h i n e - t r a n s p l a n t e d s e e d l i n g o n t h e c o e ic f i e n t o r d e r o f e a r l y l a t e
s t a g e t o ma t u it r y s t a g e c o mp a r e d wi t h t h e g e n e r a l me t h o d .At t h e s a me t i me i t e x p l o r e d r e l e v a n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
南粳5055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南粳5055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吴俊磊施露青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23期摘要; ; 从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米质、适宜种植区域等方面介绍了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整地、播种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 水稻;南粳5055;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 S511.048; ; ; ; 文献标识码; ; B; ; ; ;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034-02南粳5055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与关东194经杂交选育而成的粳稻良种[1]。
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评审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201114)。
南粳5055于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9 217.5 kg/hm2,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4.8%,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565.5 kg/hm2,较对照增产6%。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参加2014年吴中区种子管理站部署的大品比试验,南粳5055产量9 187.5 kg/hm2,较对照武运粳1号增产472.5 kg/hm2。
2015—2017年连续扩种面积达78.17hm2,特别是2017年种植面积达55.01 hm2,平均产量8 812.5 kg/hm2,其中高产田2.17hm2,平均产量9 487.5 kg/hm2,表现出了该品种高产的优良特性。
现将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 特征特性1.1; ; 农艺性状南粳5055株高100 cm左右,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强,叶色较深,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偏直立,着粒较密,抗倒性强,全生育期160 d左右,较对照宁粳1号早熟1 d左右,为早熟晚粳良种。
据省区试平均结果,有效穗数在306万穗/hm2左右,每穗实粒数121粒,结实率在91.4%左右,千粒重24.7 g[2-3]。
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刘晓雷汤顺英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06期摘要南粳5055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南粳5055;特性;栽培技术;高产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51-01南粳5055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与关东194杂交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114。
该品种优质高产,耐肥抗倒。
既可作为高产增效创建的主导品种,又可作为优质大米产业化开发的主推品种。
现将其生物特性和种植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品种特征特性1.1 食味品质极佳南粳5055为半糯性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10%~15%,主要品质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既有较好的外观品质,又具有很好的适口性,具有晶莹剔透,米饭松软的特点。
2014年1月17日,在江苏首届粳稻好品种优质米品尝评比中,荣获金奖。
1.2 抗倒性强株高适中,为95~100 cm,茎秆粗壮,既有一定的生长量,又减少了倒伏的风险。
1.3 抗条纹叶枯病近几年,在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大田苗期很少见到病苗,穴发病率在1%左右,中后期未见再发病。
1.4 株型优良株型集散适中,生长清秀,叶色较深,叶片挺举,半直立穗型,着粒较密,穗层较整齐,灌浆速度快,后期熟相较好。
1.5 丰产性好分蘖性较强,每穗粒数较多,结实率高,一般有效穗数达330万~34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5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26 g,产量可达9.75 t/hm2左右。
1.6 生育期适宜全生育期160 d左右,比宁粳1号早1 d左右,比武运粳7号早3 d左右。
适宜在苏南及苏北沿江地区推广种植。
2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9.22 t/hm2,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4.8%,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57 t/hm2,较对照增产6.0%。
优良食味早熟晚粳稻品种——南粳5055
优良⾷味早熟晚粳稻品种——南粳5055南粳5055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作物研究所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本,与江苏优质⾼产粳稻武粳13杂交,经数代外观与⾷味品质筛选和条纹叶枯病抗性与半糯性基因的分⼦标记辅助选择,于2005年育成的优良⾷味早熟晚粳稻品种,201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1114),2017年通过上海市引种备案(沪引种2016第3号),2018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皖引稻2018107),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上海市和安徽省沿江江南单季晚粳稻地区种植。
2007年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2010年获得新品种权(CNA 20070694.2)。
该品种由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经营。
南粳5055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较强,叶⾊较深,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偏直⽴,着粒较密,抗倒性强。
每亩有效穗20万左右,每穗总粒130~14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4~25 g,株⾼95~100厘⽶,全⽣育期160天左右,⽐对照武运粳7号早熟2~3天。
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4.5公⽄,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4.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平;2010年⽣产试验平均亩产637.7公⽄,较对照增产6.0%。
接种鉴定:感穗颈瘟,中感⽩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
根据农业部⾷品质量检测中⼼2009年检测:整精⽶率71.4%,垩⽩粒率10.0%,垩⽩度0.8%,胶稠度87.0毫⽶,直链淀粉含量10.1%,属半糯类型,为优良⾷味品种。
南粳5055是南粳系列优良⾷味粳稻品种家族中的第⼆个成员,其⽶饭软糯可⼝,冷⽽不硬,⾷味品质极佳。
在2010年江苏省粳稻优质⽶⾷味评⽐中荣获第⼀名。
2011年在“第六届全国粳稻⽶⼤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味粳⽶”。
2011年和2012年在第⼗届和第⼗⼀届中国优质稻⽶博览交易会上分别获得“⾦奖⼤⽶”和“优质稻品”称号。
2013年在⾸届江苏好品种评选活动-粳稻优质⽶品尝评⽐中荣获⾦奖。
水稻南梗5055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探讨
在现代化、机械化农业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被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水稻作为启东市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大力发展水稻生产领域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机械化水稻直播种植技术,为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应用范围最广的水稻品种为南梗5055,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南梗5055机插秧种植技术的应用水平,必须加大水稻南梗5055机插秧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以此来减少启东市稻米直接播种面积,减少稻米产量风险,促进水稻大规模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水稻南梗5055的性状、机插秧的优势,从整地选地到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对水稻南梗5055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期全面提高启东市的水稻种植产业发展水平。
一、水稻南梗5055的性状1、农艺性状水稻南梗5055植株高度在100cm左右,长势正旺、株型紧密、叶色较暗、分蘖力较强,群体整齐性较好,穗型一般,但着粒密集,偏直立,全生育期约在160d以下,具较好的抗倒伏力。
相较于常宁粳1号品种来说,成熟期少1d,属早熟晚粳的优良品种。
根据水稻南梗5055试验结果来看,每亩有效穗数为306万穗左右,结实率超过91.4%,每穗实粒数超过121粒,千粒重为24.7g。
2、产量自从水稻南梗5055品种引进以来,表现出了显著的稳产高产特征。
在2014年时,水稻南梗5055品种的产量为每亩9187.5kg;在2015年时,将原有的种植面积扩大为1446.67m2,每亩产量为8260.5kg;在2016年时,将1446.67m2种植面积扩大到1.43万m2,每亩产量为8569.5kg;在2017年时,将21.43亩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67万m2,每亩产量为8812.5kg,平均产量为9487.5kg,且近几年来,水稻南梗5055品种始终表现出了稳产高产的特征,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也在逐步提升。
3、抗性一是抗倒伏性,水稻南梗5055品种经过4年的试验以及示范种植,表现出了极强的抗倒伏性。
南粳5055机插栽培生育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_周宏芳
南粳5055机插栽培生育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周宏芳1,王春花2,丁明2,李成平3,张文杰4,谢仁康4*(1扬州市朴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江苏扬州211404;2仪征市马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江苏扬州211414;3仪征市铜山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江苏扬州211414;4仪征市作物栽培站,江苏扬州211400)摘要:介绍了南粳5055在江苏省沿江及丘陵地区示范种植的基本情况及该品种的诸如产量构成、秧苗素质、叶蘖动态、生育期、需肥量、综合抗性、植株性状等特征特性表现,对其产量潜力及市场前景等做出了总体评价,对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南粳5055;沿江及丘陵地区;机插;生育表现;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31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6737(2013)04-0037-03早熟晚粳水稻品种南粳5055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属阴糯类型,为优质食味品种,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114。
2010年开始在仪征市示范种植,在沿江圩区及丘陵山区多点示范推广两年来,表现综合抗性突出,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1基本情况示范方土壤pH值6.7~7.2,有机质含量2.43%~2.68%,全氮含量0.13~0.16mg/kg,速效磷7~9mg/kg,速效钾116.0~122.4mg/kg,有效锌1.09~1.16mg/kg,土壤肥力均在中等偏上。
示范区前茬种植品种为扬麦13。
南粳5055于5月24日统一塑盘育秧播种,6月14~18日机插,机插规格30.0cm×12.3cm,平均穴数为1.7万穴/667m2左右,基本苗6.69万株/667m2,高峰苗28.7万株/ 667m2。
大田总施氮量19.6kg/667m2。
栽培全程按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实施,病虫草害防治均按仪征市植保技术要求进行。
2特征特性表现2.1产量构成南粳5055示范种植机插田面积约8266.67 m2,各示范方机插大田平均有效穗数20.63万穗/ 667m2,穗总粒数126.8粒/穗,结实率90.3%,千粒重26.9g,理论产量635.4kg/667m2,实收产量612.6kg/667m2,典型田块实收产量688.4kg/ 667m2。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的选育及利用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的选育及利用王才林;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赵凌;周丽慧;姚姝【摘要】南粳5055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对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培育而成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
全生育期160 d左右,比对照武运粳7号早熟2~4 d;株高96~100 cm,株型紧凑,叶色较深;穗型中等,偏直立型穗,着粒较密。
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一般亩产600 kg左右,每亩有效穗20万左右,每穗总粒130~14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4~25 g;抗条纹叶枯病和白叶枯病,感穗颈瘟和纹枯病。
其突出优点是品质优良,直链淀粉含量低,属半糯性品种,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适于开发高档优质大米。
2011年3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和苏南地区种植。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南粳5055;优良食味;抗条纹叶枯病;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作者】王才林;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赵凌;周丽慧;姚姝【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22南粳5055(原名宁5055)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对外观与食味品质的筛选,于2005年培育而成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
南粳5055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文章编号:1005-2690(2019)16-0047-01中图分类号:S511.22文献标志码:B南粳5055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季晓君(张家港市锦丰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张家港215625)摘要:江苏省当前已经开始广泛推行种植南粳5055水稻,由于该品种的生物学性征与当地环境更加贴合,可以通过对其栽培技术的推广,让水稻的产量得以大幅提高。
基于对该水稻生物学特征及种植技术的了解,落实了对其种植方式的研究工作,从而让水稻的产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关键词:南粳5055水稻;生物学特征;栽培技术南粳5055水稻要在分析特征基础上,通过示范田种植技术了解产量提高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测定,总结出最为适合的栽培方式。
同时通过对减产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建成针对这些负面影响因素的消除工作体系。
水稻种植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水稻病虫害的出现极大破坏了我国水稻的优良品质,使水稻种植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降低。
1南粳5055水稻的特征特性1.1示范田种植表征在示范田内种植,确定土地地力等级为3级,同时示范田中各类基础设施完善,包括土壤检测设备、灌溉系统等,栽种基本面密度保持为123.16万株/hm2,属于密度较高的种植模式。
通过分析生态学特征,测量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内土地变化情况,明确该水稻可适应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环境,同时发现水稻灌浆期间,该水稻吸水量要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其余水稻品种,要做好土地保水工作。
1.2生物学特征南粳5055水稻其植株属于较低矮类型,且稻穗性状为中小类型,相较于其余类型水稻,籽粒更加饱满,且稻穗上的籽粒数量更多,所以单株产量要高于其余类型的水稻品种。
此外,该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强,且整体叶片颜色较深,更加适应锦丰镇的自然环境,可防止由于大风力作用下引发的倒伏问题。
通过对籽粒的测量,确定结实率达到91.4%,成穗率为77.6%,整个生长周期为160d[1]。
六合地区优质南粳5055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六合地区优质南粳5055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吴金花【摘要】南粳5055是江苏优质的稻米之一,而六合是稻麦油轮作区域,晚熟粳稻种植势必影响后茬的种植,导致农事操作时间紧张.南粳5055属于早熟晚粳稻品种,生育期适中适合本地区种植,是街道居民主选口粮品种,适口性好,适合机械插秧、人工手栽、水旱直播均可,米质柔软,米饭松软适口,深受居民喜爱.大米加工企业追价进行收购,使市场已经供不应求,在本地区种植面积有增无减,种植大户连片种植,加工企业订单收购,南粳5055已成为本地粳稻种植的主导品种和主推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也是栽培应用的关键.【期刊名称】《南方农机》【年(卷),期】2018(049)016【总页数】2页(P91,104)【关键词】南粳5055;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作者】吴金花【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2+2南粳5055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如何根据区域特色,种植季节性要求,对后茬作物种植农事操作时间安排。
根据不同茬口及栽插方式播种期弹性大、保证齐穗期安全、种植技术、肥水要求等因素,不同栽培方式对栽培技术要求也有所不同。
1 南粳5055主要特点2009~2017年连续多年的种植表现较好,产量平均亩产在620公斤左右,在田间表现出株矮健壮,生长势旺盛,分蘖猛,叶色深绿,叶片上挺,苗期及后期整齐一致。
中等穗型,穗头上桥,排粒紧,茎秆粗壮抗倒,大田整齐度高、秆青籽黄,穗型一致。
我街道连续几年种植表现为:一般亩有效穗20万上下,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4.6克左右,株高95.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5天左右,易感穗颈瘟,肥大易发生纹枯病、灰飞虱重易诱发条纹叶枯病。
2 不同种植方式产量指标和产量结构1)产量目标:机插秧、手插秧和直播稻目标产量一般亩产量635KG、620KG、550KG。
2)产量结构:机插秧有效穗25.1万穗,穗总粒数115.1粒左右,结实率88%以上,千粒重25g;手插秧有效穗22.1万穗,穗总粒数125.1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g;南粳5055水直播或旱直播有效穗25.7万穗左右防止倒伏,每穗总粒数102.3左右,结实率控制在84%左右。
南粳5055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南粳5055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摘要阐述了南粳5055机插精确定量栽培的栽培设计方案及实施结果,并介绍了其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精整苗床、精量播种育苗、适时移栽、加强肥水协调、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稻;南粳5055;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该技术能够实现以最少的作业次数达到节本、节水、增产、增收、增效、环保的目的是水稻良种与良法结合夺取高产的重要途径。
南粳5055(原名宁5055),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一个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
全生育期158 d,株型紧凑,株高100 cm左右,分蘖性中等偏强,穗型较大。
植株生长青秀,熟相较好。
稻米品质优,食味品质极佳。
南粳5055在张家港种植面积达8 666.67 hm2,是张家港市水稻当家品种[1]。
1 栽培方案设计及实施结果目标产量及其构成设计:稻谷产量9 000 kg/hm2,有效穗数315万~34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 g。
基本苗设计:基本苗为90万~120万根/hm2,机插移栽株行距为12 cm×30 cm[2]。
施氮量设计:根据斯坦福公式和田块土壤检测结果及目标产量,计算出总施氮量为285 kg/hm2。
群体动态设计:移栽后约22 d够穗苗,栽后40 d高峰苗数525万根/hm2以内,成穗率在70%以上。
田间测产结果:有效穗数328.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45.7粒,结实率89.7%,千粒重24.7 g,理论产量为10 617 kg/hm2。
实际产量:通过检测实收稻谷的水分及标准粳稻水分,折算出南粳5055标准产量为9 754.5 kg/hm2。
2 栽培技术2.1 精整苗床,备足营养土选择肥沃疏松、无硬杂质、杂草少的土壤,在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进行过筛,大田备足细土1 500 kg/hm2,每100 kg细土均匀拌入500 g壮秧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粳5055品种介绍
南粳5055号,又名宁5055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继南粳46号以后的又一个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系。
利用日本优质粳稻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杂交,经数代筛选培育而成的优质粳稻。
用这种大米煮成的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润滑,富有弹性,冷后不硬。
2009年8月在全国优质粳稻优良食味品评会上,南粳5055获得三等奖。
2010年,在全省举行的粳稻优质米食味品尝鉴定会上,“南粳5055”获得评比一等奖,综合评分超过日本优质稻米品种越光。
2011年3月9日在“第六届全国粳稻米大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食味粳米”,被评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
食用方法:1.将适量米加入电饭锅,用清水漂洗2-3次;
2.干米于水按1:比例加水,浸泡10-30分钟;
3.蒸煮过程不要揭开锅盖或搅拌米粒;
4.煮熟后闷上10-30分钟。
存储方法:为了保持大米的品质,最好将大米置于温度低于
25℃,湿度小于70%的环境下,开包后请尽快食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