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并发服务器
TCP服务器端的使用流程
TCP服务器端的使用流程1. 概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中。
服务器端是TCP通信模型中的一方,主要负责接收并处理客户端请求。
2. 准备工作在使用TCP服务器端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确定服务器IP地址和端口号服务器需要绑定一个唯一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以便客户端可以连接到服务器。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配置文件: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来指定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命令行参数:在启动服务器时,可以通过命令行参数来指定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默认设置:如果没有指定IP地址和端口号,服务器可以使用默认的设置。
2.2 创建服务器套接字服务器需要创建一个套接字(socket)对象,用于接收并处理客户端请求。
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socket函数来创建服务器套接字。
2.3 绑定IP地址和端口号服务器需要将套接字对象与特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绑定,以便可以监听指定的网络接口。
通过调用socket对象的bind方法来完成这一步骤。
3. 启动服务器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启动服务器,开始监听客户端请求。
3.1 监听网络接口服务器通过调用套接字对象的listen方法来开始监听指定的网络接口。
指定的参数表示在服务器可以处理的最大连接数。
3.2 接收客户端连接服务器通过调用套接字对象的accept方法来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accept方法会阻塞程序执行,直到有客户端连接成功,返回客户端的套接字对象以及客户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
3.3 处理客户端请求接收到客户端连接后,服务器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处理客户端发送的请求。
可以使用循环来持续接收并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4. 服务器功能实现服务器的具体功能实现与业务需求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服务器功能:4.1 数据接收服务器从客户端接收数据,并进行验证和解析。
tcp服务端和客户端的理解
tcp服务端和客户端的理解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有序性和完整性。
TCP服务端和客户端是在TCP协议下进行通信的两个角色。
TCP服务端是一个运行在服务器上的程序,它监听指定的端口,并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一旦有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到达,服务端接受请求并建立一个新的TCP连接。
服务端负责接收和处理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向客户端发送响应数据。
TCP客户端是一个运行在客户端设备上的程序,它通过指定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发起连接请求。
一旦连接建立成功,客户端可以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请求,并接收服务端返回的响应数据。
TCP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是通过TCP连接进行的。
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确保双方都已准备好进行通信。
一旦连接建立,双方可以通过读取和写入数据流来进行数据的传输。
TCP协议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它使用序列号和确认机制来确保数据的有序到达和完整性。
总结起来,TCP服务端和客户端是在TCP协议下进行通信的两个角色,服务端负责监听连接请求,接收和处理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客户端负责发起连接请求,发送数据并接收服务端的响应数据。
通过TCP连接,双方可以可靠地进行数据传输。
.用select实现TCP并发服务器
介绍:运行在ubuntu linux系统,需要先打开一个终端运行服务端代码,这时,可以打开多个终端同时运行多个客户端代码(注意客户端数目要小于MAX_FD);在客户端输入数据后回车,可以看见服务器收到数据,并回复客户端确认信息,客户端输入:exit,按回车,该客户端关闭,在服务器端显示退出信息;所有客户端关闭后,服务器不会自动关闭,需要按ctrl+c强制关闭。
服务器端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unistd.h>#include <stdlib.h>#include <errno.h>#include <string.h>#include <sys/socket.h>#include <sys/types.h>#include <netinet/in.h>#include <arpa/inet.h>#include <sys/select.h>#define SERV_PORT 8888#define SERV_IP "127.0.0.1" //本地回环接口#define LIST 20 //服务器最大接受连接#define MAX_FD 10 //FD_SET支持描述符数量int main(void){int sockfd;int err;int i;int connfd; int fd_all[MAX_FD]; //保存所有描述符,用于select调用后,判断哪个可读//下面两个备份原因是select调用后,会发生变化,再次调用select前,需要重新赋值fd_set fd_read; //FD_SET数据备份fd_set fd_select; //用于selectstruct timeval timeout; //超时时间备份struct timeval timeout_select; //用于select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服务器地址struct sockaddr_in cli_addr; //客户端地址socklen_t serv_len;socklen_t cli_len;//超时时间设置_sec = 10;_usec = 0;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if(sockfd < 0){perror("fail to socket");exit(1);}memset(&serv_addr, 0, sizeof(serv_addr));memset(&cli_addr, 0, sizeof(cli_addr));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_addr.sin_port = htons(SERV_PORT);serv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SERV_IP);serv_len = sizeof(serv_addr);err =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erv_len); if(err < 0){perror("fail to bind");exit(1);}err = listen(sockfd, LIST);if(err < 0){perror("fail to listen");exit(1);}//初始化fd_all数组memset(&fd_all, -1, sizeof(fd_all));fd_all[0] = sockfd; //第一个为监听套接字FD_ZERO(&fd_read);FD_SET(sockfd, &fd_read); //将监听套接字加入fd_setchar buf[1024]; //读写缓冲区int num;int maxfd;maxfd = fd_all[0]; //监听的最大套接字while(1){//每次都需要重新赋值fd_select = fd_read;timeout_select = timeout;// err = select(maxfd+1, &fd_select, NULL, NULL, NULL);err = select(maxfd+1, &fd_select, NULL, NULL, (struct timeval*)&timeout_select);if(err < 0){perror("fail to select");exit(1);}if(err == 0)printf("timeout\n");//检测监听套接字是否可读if(FD_ISSET(sockfd, &fd_select)){//可读,证明有新客户端连接服务器cli_len = sizeof(cli_addr);conn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 *)&cli_addr, &cli_len);if(connfd < 0){perror("fail to accept");exit(1);}//将新连接套接字加入fd_all及fd_readfor(i=0; i<MAX_FD; i++){if(fd_all[i] != -1){continue;}else{fd_all[i] = connfd;printf("client fd_all[%d] join\n", i);break;}}FD_SET(connfd, &fd_read);if(maxfd < connfd){maxfd = connfd; //更新maxfd}}//从1开始查看连接套接字是否可读,因为上面已经处理过0(sockfd)for(i=1; i<maxfd; i++){if(FD_ISSET(fd_all[i], &fd_select)){printf("fd_all[%d] is ok\n", i);num = read(fd_all[i], buf, 1024);if(num > 0){if(strncmp("exit", buf, 4) == 0){//客户端退出,关闭套接字,并从监听集合清除printf("client:fd_all[%d] exit\n", i);FD_CLR(fd_all[i], &fd_read);close(fd_all[i]);fd_all[i] = -1;continue;}//收到客户端数据并打印buf[num] = '\0';printf("receive buf from client fd_all[%d] is: %s\n", i, buf);}//回复客户端num = write(fd_all[i], "ok", sizeof("ok"));if(num < 0){perror("fail to write ");exit(1);}else{printf("send reply\n");}}else{//printf("no data\n");}}}return 0;}客户端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unistd.h>#include <stdlib.h>#include <errno.h>#include <string.h>#include <sys/socket.h>#include <sys/types.h>#include <netinet/in.h>#include <arpa/inet.h>#define SERV_PORT 8888#define SERV_IP "127.0.0.1"int main(void){int sockfd;int err;int connfd;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struct sockaddr_in cli_addr;socklen_t serv_len;socklen_t cli_len;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if(sockfd < 0){perror("fail to socket");exit(1);}memset(&serv_addr, 0, sizeof(serv_addr));memset(&cli_addr, 0, sizeof(cli_addr));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serv_addr.sin_port = htons(SERV_PORT);serv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SERV_IP);serv_len = sizeof(serv_addr);//客户端不需要绑定,直接连接即可err =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erv_len);if(err < 0){perror("fail to bind");exit(1);}char buf[1024];int num;while(1){sleep(2);num = read(STDIN_FILENO, buf, 1024);if(num > 0){//exit代表退出if(strncmp("exit", buf, 4) == 0){write(sockfd, buf, num);break;}}write(sockfd, buf, num);}num = read(sockfd, buf, 1024);if(num > 0){buf[num] = '\0';printf("server reply: %s\n", buf);}elseprintf("error to read\n");}close(sockfd);return 0;}。
ip和端口相同时tcp传输中的并发机制
ip和端口相同时tcp传输中的并发机制在网络通信中,IP和端口是用于标识和定位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的重要参数。
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不同的主机和设备,而端口号用于标识特定主机上的不同网络应用程序或服务。
当IP和端口相同时,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中实现并发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多线程并发:在服务器端,可以使用多线程来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每个客户端连接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在不同的线程中处理各自的请求和响应。
通过多线程,服务器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从而实现了并发机制。
在每个线程中,可以使用套接字进行通信,通过TCP传输数据。
2. 多进程并发:与多线程类似,服务器端也可以使用多进程的方式来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每个客户端连接会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在不同的进程中处理各自的请求和响应。
通过多进程,服务器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实现了并发机制。
在每个进程中,同样可以使用套接字进行通信,通过TCP传输数据。
3. 线程池和进程池:为了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或进程的开销,可以使用线程池或进程池来管理可重用的线程或进程。
服务器端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线程或进程,并将它们添加到线程池或进程池中。
当客户端连接请求到达时,从线程池或进程池中获取一个可用的线程或进程来处理请求,并返回处理结果给客户端。
使用线程池或进程池可以有效地管理并发请求,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4. 异步非阻塞IO:在服务器端,可以使用异步非阻塞IO方式来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通过异步IO,服务器可以同时处理多个IO操作,而不需要等待每个操作的完成。
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端连接请求后,会立即返回,不阻塞等待数据的传输,而是继续处理其他请求。
服务器会通过回调函数或事件通知的方式,处理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这种方式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提高服务器的吞吐量。
TCP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流程
TCP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流程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其实现了可靠的通信机制,广泛用于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
下面是TCP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流程的详细介绍,共分为五个步骤:建立连接、数据传输、确认接收、连接关闭和异常处理。
第一步:建立连接1. 服务端启动,创建一个Socket对象,通过bind(函数绑定IP地址和端口号,并通过listen(函数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2. 客户端启动,同样创建一个Socket对象,通过connect(函数向服务端发出连接请求。
3. 服务端接收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调用accept(函数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创建一个新的Socket对象用于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4.服务端与客户端建立连接后,双方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步:数据传输1.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数据,通过新创建的Socket对象的send(函数发送数据。
2. 服务端接收到数据,通过新创建的Socket对象的recv(函数接收数据。
3. 服务端处理完收到的数据后,可以向客户端回复数据,通过新创建的Socket对象的send(函数发送数据。
4. 客户端接收到数据后,经过处理后可能会回复数据给服务端,同样通过Socket对象的send(函数发送数据。
5.双方可以多次进行数据传输,直到完成所有的数据交互。
第三步:确认接收1. 客户端发送完最后一部分数据后,会调用shutdown(函数关闭写入通道,表示数据发送完毕。
2. 服务端接收到数据后,可以调用shutdown(函数关闭写入通道,如果后续没有数据要发送给客户端,可以表示数据接收完毕。
3. 客户端和服务端通过Socket对象的recv(函数接收数据,直到接收到0字节的数据,表示连接已关闭。
第四步:连接关闭1. 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随时调用close(函数主动关闭连接,也可以等待对方关闭连接。
2. 当一方调用close(函数关闭连接时,另一方会接收到关闭的通知。
hpsocket tcpagent使用场景
HP-Socket的TCPAgent组件可以广泛应用于需要高性能TCP通信的各类应用中。
具体使用场景包括:
1. 代理服务器:在需要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中间层处理时,如进行数据转发、过滤或加工等操作,TCPAgent能够作为代理服务器的一部分来管理多个客户端连接。
2. 中转服务器:当服务器需要同时向多个其他服务器发起连接并管理这些连接时,TCPAgent可以用于建立和维护这些并发的TCP连接。
3. 高并发服务端:对于需要支持大量客户端连接的服务端应用,如游戏服务器、交易平台等,TCPAgent可以提供高效稳定的通信能力。
4. 客户端应用:在客户端需要与服务端进行频繁交互,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不稳定可能导致断线重连的场景下,TCPAgent提供了方便的API接口来实现这些功能。
5. 微服务架构:在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系统中,各个服务之间可能需要通过TCP进行通信,TCPAgent可以简化这些服务间的通信过程。
6. 物联网(IoT)设备:IoT设备通常需要通过TCP协议与中心服务器保持长连接以实时上传数据或接收控制命令,TCPAgent可以在此类场景中发挥作用。
tcp服务器端使用多线程技术同时与多个客户通信的编程方法 -回复
tcp服务器端使用多线程技术同时与多个客户通信的编程方法-回复TCP服务器端使用多线程技术同时与多个客户通信的编程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被广泛用于实现网络通信。
在很多情况下,服务器需要同时与多个客户进行通信,因此,编写一个TCP服务器端程序来实现多客户端的并发访问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多线程技术。
多线程是指在一个程序中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每个线程都可以独立地执行指定的任务。
在TCP服务器端程序中,每个客户端连接都可以有一个单独的线程来处理,这样可以同时与多个客户端进行通信,提高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下面,我们将一步一步地介绍如何编写一个TCP服务器端程序,使用多线程技术同时与多个客户端通信。
第一步:导入必要的类和库在编写TCP服务器端程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导入必要的类和库。
在Java 语言中,我们需要导入包中的ServerSocket类和Socket类,以及java.io包中的InputStream类和OutputStream类,用于实现Socket的输入输出功能。
第二步:创建服务器端套接字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ServerSocket对象,用于监听指定的端口号,并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例如,可以使用如下代码创建一个服务器端套接字: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port);其中,port为服务器监听的端口号。
创建服务器端套接字后,服务器就可以开始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第三步:等待客户端连接使用accept()方法来监听并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该方法将会一直阻塞,直到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一旦接受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accept()方法将返回一个Socket对象,用于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高并发TCP连接数量限制处理
高并发TCP连接数量限制处理卢振飞52053背景近期VSG和Video Portal项目开发中,都涉及到对高速TCP连接的处理,遇到了有共性的一个问题就是当集中快速建立TCP连接时会出现无法初始化socket的情况,导致无法建立TCP连接,处理失败。
其主要原因是操作系统对一个端口同时处理的socket连接数量进行了限制,一般为1024。
当应用系统完成操作释放连接时,并不能马上释放绑定的端口,而是把端口设置为TIME_W AIT状态,过段时间(默认240s)才释放。
这样当有浪涌的TCP连接请求时容易导致大量的TCP连接无法建立。
解决此问题的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增加系统对端口并发连接数的限制,另一个是降低TIME_WAIT时长。
Linux下的处理在Linux平台上,无论编写客户端程序还是服务端程序,在进行高并发TCP连接处理时,最高的并发数量都要受到系统对用户单一进程同时可打开文件数量的限制(这是因为系统为每个TCP连接都要创建一个socket句柄,每个socket句柄同时也是一个文件句柄)。
可使用ulimit命令查看系统允许当前用户进程打开的文件数限制:[speng@as4 ~]$ ulimit -n1024这表示当前用户的每个进程最多允许同时打开1024个文件,这1024个文件中还得除去每个进程必然打开的标准输入,标准输出,标准错误,服务器监听socket,进程间通讯的unix 域socket等文件,那么剩下的可用于客户端socket连接的文件数就只有大概1024-10=1014个左右。
也就是说缺省情况下,基于Linux的通讯程序最多允许同时1014个TCP并发连接。
对于想支持更高数量的TCP并发连接的通讯处理程序,就必须修改Linux对当前用户的进程同时打开的文件数量的软限制(soft limit)和硬限制(hardlimit)。
其中软限制是指Linux在当前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一步限制用户同时打开的文件数;硬限制则是根据系统硬件资源状况(主要是系统内存)计算出来的系统最多可同时打开的文件数量。
tcp通信服务器连接多个终端的工作原理
TCP通信服务器连接多个终端的工作原理主要遵循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服务器作为中央节点,负责处理来自多个终端(客户端)的请求。
以下是其主要步骤:
1. 服务器在特定端口上监听可能的客户端连接。
服务器通过套接字(socket)与端口绑定,进入监听状态。
2. 客户端通过套接字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客户端使用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发起连接请求。
3. 服务器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建立一个新的套接字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此时,服务器可以继续监听其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4.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过新的套接字进行数据传输。
双方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实现双向通信。
5. 当通信结束后,客户端和服务器关闭套接字连接。
资源被释放,以便再次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TCP协议负责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确保数据包的正确传输。
服务器通过循环监听和处理来自多个终端的请求,实现与多个终端的通信。
TCPIP课程复习题+部分答案(修改版)解析
2015年TCP/IP网络编程复习题一、选择题1、要对IP协议直接访问,必须使用()套接字①数据流②数据报③原始④没有办法2、下列套接字函数可产生套接字的是()①send ②accept ③connect ④close3、使用数据报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的应用层协议是()①FTP ②POP3 ③PPP ④SNMP4、要建立数据报套接字,在socket函数中需要使用的参数是()。
① SOCK_DGRAM②SOCK_STREAM ③ SOCK_RAM ④SOCK_PACKET5、下面的属于IPv4地址结构的是()。
① sockaddr_in ②sockaddr ③ addr ④in_addr6、初始化信号量应该使用的函数名是()。
① pthread_cond_init ②pthread_create ③ sem_init ④pthread_mutex_init7、下列哪个协议是应用层的()①IGMP ②HTTP ③ARP ④ICMP8、下列哪个协议是应用层的()①CSMA ②SMTP③TCP ④ICMP9、在Linux下,下列哪个函数用来关闭一个套接字()①closesocket,②WSACleanup ③close④exit10、在数据流式套接字中()套接字函数将产生网络报文① socket ②bind ③ sendto ④connect11、下列套接字函数中,不能用于数据流通信的是()①socket ②bind ③ send ④recvfrom12、下列套接字函数中,需要地址结构作为参数的是()①socket ②recvfrom ③ send ④close13、 listen函数的作用是()①接受连接请求②设置等待连接状态③连接套接字到目的地④指定本地地址14、 winsock中提供的用于消息机制的函数是()①WSAStartup ② WSAEventSelect ③WSACleanup ④WSAAsynSelect15、将长整形数值从网络顺序转换为本机顺序的函数( )①ntohl ② htons ③ htonl ④ ntohs16、下列哪个函数在linux系统下网络程序不能使用( )①closesocket ② select ③close ④ printf17、套接字函数在完成其任务之前不返回,我们称之为()①消息机制②事件机制③阻塞方式④非阻塞方式18、属于网络层的协议()① CSMA/CD ② ICMP ③ FTP ④ UDP19、属于链路层的协议()① CDMA ② ICMP ③ PPP ④ UDP20、下列应用中使用TCP传输的是()①实时视频② IP电话③网页传输④ DNS21、下列应用中使用UDP传输的是()①文件传输② IP电话③网页传输④电子邮件22、 IP协议具有如下哪个特点()①保证传输可靠性②无连接的数据报③建立虚电路④进行拥塞控制23、下列哪个特点是TCP协议没有的()①保证传输可靠性②流量控制③建立虚电路④进行拥塞控制24 在网络通信中,客户机要访问服务器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的()①地理位置②程序名称③所在国家④端口和主机地址25、下列哪个套接字函数不能用于客户程序()①socket ②send ③accept ④ connect26、下列哪个套接字函数不能用于服务器程序()①socket ②sendto ③accept ④ connect27、下列哪个套接字函数不能用于服务器程序()①listen ②send ③accept ④ connect28、网络应用程序运行在网络系统的()上①端系统②核心系统③路由器④网线29、下列设施属于网络核心系统的是()①路由器②智能手机③Web服务器④ PC30、根据规定,网络字节序是()①Big endian ② Little endian ③和Intel x86一致④说不清31、浏览器是一种()①HTTP客户端②HTTP服务器③文件服务器④邮件客户端32、已知IP地址的点分十进制形式,下列哪个函数能够得到其整数形式()①gethostbyname ②inet_ntoa ③inet_addr ④gethostbyaddr二、判断题1.服务器必须先于客户端启动。
C#TCP多线程服务器示例
C#TCP 多线程服务器⽰例前⾔之前⼀直很少接触多线程这块。
这次项⽬中刚好⽤到了⽹络编程TCP 这块,做⼀个服务端,需要使⽤到多线程,所以记录下过程。
希望可以帮到⾃⼰的同时能给别⼈带来⼀点点收获~关于TCP 的介绍就不多讲,神马经典的三次握⼿、四次握⼿,可以参考下⾯⼏篇博客学习了解:效果预览客户端是⼀个门禁设备,主要是向服务端发送实时数据(200ms)。
服务端解析出进出⼈数并打印显⽰。
实现步骤因为主要是在服务器上监听各设备的连接请求以及回应并打印出⼊⼈数,所以界⾯我设计成这样:然后可以开始我们的点击事件启动服务啦⾸先我们创建负责监听的套接字,⽤到了 .Socket 下的寻址⽅案AddressFamily ,然后后⾯跟套接字类型,最后是⽀持的协议。
其中 WatchConnecting ⽅法是负责监听新客户端请求的其中接收数据 RecMsg⽅法如下:⼼得体会:其实整个流程并不复杂,但我遇到⼀个问题是,客户端每200毫秒发⼀次连接过来后,服务端会报⼀个远程主机已经强制关闭连接,开始我以为是我这边服务器线程间的问题或者是阻塞神马的,后来和客户端联调才发现问题,原来是服务器回应客户端⼼跳包的长度有问题,服务端定义的是1024字节,但是客户端只接受32字节的⼼跳包回应才会正确解析~所以,对接协议要沟通清楚,沟通清楚,沟通清楚,重要的事情说说三遍还有⼏个点值得注意1,有时候会遇到窗体间的控件访问异常,需要这样处理2多线程调试⽐较⿇烦,可以采⽤打印⽇志的⽅式,例如:具体实现可以参考我的另⼀篇博客:调⽤⽅法如下,注意,此处的package 的结构应该和协议中客户端发送的数据结构⼀致才能转换如协议中是这样的定义的话:Demo 下载 TCP 多线程服务器及客户端Demo密码:3hzsgit ⼀下:收发实体对象2017.3.11 补充如果服务器和客户端公⽤⼀个实体类,那还好说,如果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使⽤结构相同但不是同⼀个项⽬下的实体类,该如何⽤正确的姿势收发呢?⾸先简单看看效果如下:具体实现:因为前⾯提到不在同⼀项⽬下,如果直接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就会反序列化失败,因为不能对不是同⼀命名空间下的类进⾏此类操作,那么解决办法可以新建⼀个类库Studnet ,然后重新⽣成dll ,在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引⽤此dll ,就可以对此dll 进⾏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了。
TCPsocket多线程并发服务器(发送)与客户端(接收)
TCPsocket多线程并发服务器(发送)与客户端(接收)实现功能:Ubuntu上通过多线程实现服务器并发给客户端发送⽂件,携带包头,根据包头信息命名新⽂件。
适⽤于短连接。
问题⼩结:01. 调⽤嵌套在结构体中的结构体char 数组成员时,需要动态分配内存。
02. 使⽤select() 监听socket变化。
select() 其中三个参数分别监听读,写,出错。
03. 每条线程在同时发送⽂件时,需要使⽤独⽴的变量,如accept(), FILE *fd, *buff 等,⽤结构数组 + 标号实现。
04. struct stat stat_buff.st_size 可得到⽂件的字节⼤⼩。
05. ⽂件使⽤“wb+” 创建之后写数据⽤“rb+" 。
*06. 由于可能接收缓冲区存满,本⼀次接收1096字节数据,结果分成两次819和277字节,导致错误接收和解析,处理办法为判断每次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携带包头。
07. 多线程中,在主线程中某⼀动态分配的对象同时被两个线程使⽤,⼀个线程释放了该对象,⽽另⼀个线程继续对该对象进⾏操作,会造成使⽤了⽆效指针错误。
08. 函数中的局部指针变量不可返回,只有静态变量,全局变量,动态分配的指针变量可以返回。
**09. 创建线程函数中:pthread_create(&st_up_manages[index].m_thread_attrs.m_tid, NULL,server_Thread, (void *)&st_up_manages[index]); 线程ID和线程函数的参数均需要独⽴变量,由结构数组分别分配。
总结:熟悉了socket 创建以及收发过程;对c 语⾔中数组,指针,字符串操作,多线程理解加深;动态开辟的空间,创建的资源在程序退出(包括⾮正常)时要全部释放;提⾼效率。
渺⼩如蝼蚁,学习永⽆⽌境。
渴望把程序写成艺术品,哈哈。
tcp服务器
3. 演示方法和效果
l 直接运行
3
深圳市深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在虚拟显示端输入 C:\example\tcp_ip\tcpst\tcpst1.exe 虚拟显示屏显示
TCP 服务器启动后可以接受 TCP 客户机的连接。 在 windows 下我们提供 winsock.exe 来演示。双击启动该程序,进入菜单 OWLSock->Make stream socket connection… , 设定要 连接的 TCP 服务器地址和端口号, 例子用的端口号为 8000, 端口号宏定义在 c 源文件中, 如改变端口号则需重新编译。IP 地址在 wattcp.cfg 配置,改变 TCP 服务器的 ip 地址不 需要重新编译。 点击 connect 按钮就可以连接上服务器, 连接成功后, Status 为 connected 状态。 用 Send 按钮发送数据到服务器, 服务器收到数据后原样发回来, 在 Received From 中可以看到发回的服务器 IP 地址和数据。 用户可以修改发送数据内容。 当然用户也可以 通过自己编写客户机端程序来实现 TCP 数据传输。
1
深圳市深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TCP 服务器
1. 概述
BBPC 网络产品系列采用 eRTOS 多任务操作系统和 watTCP 协议栈。eRTOS 和 watTCP 是开放源代码的免费软件。以下列举的例子在 BC45 下通过验证。TCP/IP 系统 通过文件 wattcp.cfg 或 tcp.cfg 进行参数配置。当 socket 初始化时,系统在当前路径和 设置路径中查找配置文件。请把配置文件放在当前路径下,以便系统能找到配置文件。 最小的配置文件包含以下内容:本地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例如: ip = 192.168.1.8 # replace this with either the dotted IP address, or DHCP netmask=255.255.255.0 # replace this with your network mask gateway=192.168.1.252 # replace this with your router 配置文件可以包含任何服务器或客户机需要的其他参数。如 ftp 服务的密码等。 服务器和客户机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我们把被动的、等待连接的一方称为服务器端, 主动发起数据通讯的一方称为客户机端。
tcpserver和tcpclient的使用方法
tcpserver和tcpclient的使用方法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传输层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通信中。
为了实现TCP通信,我们需要使用TCP服务器(TCP server)和TCP 客户端(TCP client)。
下面将分别介绍TCP服务器和TCP客户端的使用方法。
一、TCP服务器(TCP server)的使用方法:TCP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来自TCP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与客户端建立可靠的一对一连接,实现双向通信。
以下是TCP服务器的使用方法:1. 创建TCP服务器:- 使用socket库的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指定套接字类型为AF_INET(IPv4)和SOCK_STREAM(TCP)。
- 使用bind()函数将套接字与指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号绑定。
- 使用listen()函数开始监听连接请求。
2. 接受连接请求:- 使用accept()函数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返回一个新的套接字,用于与客户端通信。
3. 通信:- 使用新的套接字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可以使用send()函数向客户端发送数据,使用recv()函数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
4. 关闭连接:- 使用close()函数关闭与客户端的连接。
这样,TCP服务器就可以接收多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与客户端分别建立连接进行通信。
二、TCP客户端(TCP client)的使用方法:TCP客户端用于主动发起连接到TCP服务器,并与服务器建立可靠的一对一连接,实现双向通信。
以下是TCP客户端的使用方法:1. 创建TCP客户端:- 使用socket库的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指定套接字类型为AF_INET(IPv4)和SOCK_STREAM(TCP)。
2. 建立连接:- 使用connect()函数连接到指定的服务器IP地址和端口号。
3. 通信:- 使用已连接的套接字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tcp_process处理流程
TCP处理流程是指TCP协议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所经过的各个阶段和步骤。
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它主要用于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数据包的顺序传送。
在实际应用中,TCP处理流程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处理流程和机制。
下面将从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方面,详细介绍TCP处理流程的各个阶段和具体的处理流程。
一、连接建立阶段1.1 TCP三次握手在TCP连接建立阶段,通信双方需要进行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
具体的处理流程如下:1)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SYN包,同时进入SYN_SENT状态。
2)服务器收到SYN包后,向客户端发送SYN+ACK包,同时进入SYN_RCVD状态。
3)客户端收到SYN+ACK包后,向服务器发送ACK包,连接建立,双方进入ESTABLISHED状态。
1.2 服务器端队列在连接建立阶段,服务器端需要维护一个队列来存储待连接的请求。
如果队列已满,新的连接请求将被拒绝或者放入等待队列中,直到队列有空闲位置。
二、数据传输阶段2.1 数据分割与重组在数据传输阶段,TCP协议会对数据进行分割,并为每个数据包添加序号和校验和。
接收端会根据序号对数据包进行重组,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
2.2 拥塞控制在数据传输阶段,TCP协议会根据网络的拥塞情况动态调整数据传输速率,以避免网络拥塞导致丢包和传输延迟。
具体的拥塞控制算法包括慢启动、拥塞避免和快重传等。
2.3 确认机制在数据传输阶段,接收端会向发送端发送确认包,以确认已成功接收到数据。
发送端会根据确认情况来进行数据重传和调整发送窗口。
三、连接释放阶段3.1 TCP四次挥手在TCP连接释放阶段,通信双方需要进行四次挥手来释放连接。
具体的处理流程如下:1)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FIN包,同时进入FIN_W本人T_1状态。
2)服务器收到FIN包后,向客户端发送ACK包,同时进入CLOSE_W本人T状态。
TCP使用方法介绍
TCP使用方法介绍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数据。
它是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的协议之一,负责将数据分割成合适的小块,并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机器。
接收机器接收到这些小块,并将它们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
本文将介绍TCP的使用方法,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终止等。
一、连接建立1. 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 (Synchronize)包,请求建立连接。
2. 服务器确认连接请求: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SYN包后,会发送一个SYN+ACK(Synchronize+Acknowledgment)包作为确认,并告诉客户端可以开始传输数据。
3. 客户端确认连接请求: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后,发送一个ACK(Acknowledgment)包作为确认,表示连接建立成功。
此时,连接建立完毕,双方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二、数据传输1.数据分割:发送方根据TCP的最大传输单元(MSS)将要传输的数据分割成合适的小块。
每个小块称为一个TCP段。
2.TCP段封装:发送方为每个TCP段添加TCP头部,其中包含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序列号、确认号等信息。
3.数据传输:发送方将TCP段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接收到TCP段后,检查和确认段是否有错误,并将正确的段按序列号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
4.确认和超时重传:接收方收到正确的TCP段后,发送一个ACK包作为确认。
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ACK包,将会重传丢失的TCP 段。
三、连接终止1. 客户端发送连接终止请求:当客户端完成数据传输后,发送一个FIN(Finish)包给服务器,请求断开连接。
2.服务器确认连接终止请求: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FIN包后,发送一个ACK包作为确认,表示已经接收到了客户端的断开连接请求。
3.服务器发送连接终止请求:服务器发送一个FIN包给客户端,请求断开连接。
循环和并发服务的比较及应用
循环和并发服务的比较及应用作者:陈春娇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第32期摘要:该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循环和并发服务器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循环和并发服务器的算法,从工作原理、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两者的区别,并分别用一个循环服务器程序和并发服务器程序实例代码加以说明。
关键词:循环服务器;并发服务器;算法;应用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706-041循环和并发服务器的概念网络服务器有循环服务器和并发服务器两种。
循环服务器:循环服务器在同一个时刻只可以响应一个客户端的请求;并发服务器:并发服务器在同一个时刻可以响应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网络服务器有循环服务器和并发服务器两种。
连接性问题是传输协议的中心,而客户使用这个传输协议访问某个服务器。
TCP/IP协议族给用提供了两种传输协议,可以使用面向连接的传输(TCP)或无连接的传输(UDP)。
因此,可以将服务器划分为四种一般的类型:循环无连接、循环面向连接、并发无连接、并发面向连接。
2循环和并发服务的工作原理2.1循环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及及流程1)循环无连接(UDP)的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循环无连接的服务器的算法①创建套接字并将其绑定到所提供服务的熟知端口上。
②重复地读取来自客户的请求,构造响应,按照应用协议向客户发回响应。
UDP循环服务器的实现非常简单:UDP服务器每次从套接字上读取一个客户端的请求,处理,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可以用下面的算法来实现.bind(...);while(1){recvfrom(...);process(...);sendto(...);}因为UDP是非面向连接的,没有一个客户端可以老是占住服务端.只要处理过程不是死循环,服务器对于每一个客户机的请求总是能够满足.2)循环面向连接(TCP)的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循环面向连接的服务器的算法①创建套接字并将其绑定到它所提供服务的熟知端口上。
TCP传输模式下高并发无线流媒体的控制与播放服务器的研究
( 复旦 大学 软 件学院 宽带 网络与 互动 多媒体 实验 室,上 海 2 10) 023
摘
要 :针对流媒体服务高并发 的要求,以及无线 网络高误码 率的特 点,设计了一个采用 T P传输的 “ 中~分 C 集
布式”无线流媒体服务器系统,并对设计进行 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 ,测试 结果证 明,该设计架构合理 ,可扩展 性好 ,并发性能高,传输质量较 为可靠,能够很好满足一类无线 流媒 体应用 的需求。 关键词 :流媒体;分布式架构;T P传输模式 C
网络 中,其视 频影像 采用 边下 载边播 放 的形式 , 避
另一方面在无线网络 ,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 带宽 的增加 ,对新业 务 的需求也 在上升 ,将流媒 体
业务 搬到无 线 网络 上 的时机也 日趋成 熟 。由于可 以 结合 无线设 备 的移动特 性 ,无 线流 媒体 业务 除了可 以提 供 固网业 务 同样 的服务 外 ,还 可 以提供很 多独 特 的服 务 ,比如 移动游 戏 、手 机 电视 、含有 流媒体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6 9 期 20 年 6 08 月
通
信
学
报
、 .9 b1 No 6 2 . J n o 8 u e2 0
J u n l n C m m u i ai n o r a o o ne t s o
T P传输模式下高并发无线流媒体 的控制与播放服务器的研 究 C
e h b t r a o a l c l b ly h g o c re c d r l b eta s t u i . e e o e t e p o o e c e b e t x is e s n b e s aa i t , h c n u r n y a ei l r n m a t T r f r , r p s d s h mei a l o i i i n a i ql yh h s
ip和端口相同时tcp传输中的并发机制
IP和端口相同时TCP传输中的并发机制1. 简介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常用的传输层协议,它通过IP位置区域和端口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当IP位置区域和端口相TCP传输中的并发机制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TCP传输中的并发机制。
2. IP和端口相同时TCP传输的基本原理当两台计算机互相通信时,需要通过IP位置区域和端口来确定通信的目标与来源。
当IP位置区域和端口相TCP传输中的并发机制会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传输过程中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并发传输的目的,以避免数据的混乱和丢失。
3. TCP传输中的并发机制问题在TCP传输中,当存在相同的IP位置区域和端口时,会导致数据包的混乱和重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并发机制来保证数据的有序传输和接收。
此时,需要考虑如何对数据包进行调度和排序,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 解决方案针对IP和端口相同时TCP传输中的并发机制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使用序列号: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对每个数据包进行序列号标记,以确保其正确的顺序传输和接收。
- 利用缓冲区:对于同时到达的数据包,可以将其暂时存储在缓冲区中,再根据序列号进行排序和传输。
- 避免同时到达的情况:调整传输的策略,避免多个数据包同时到达,以减少并发传输带来的问题。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IP和端口相同时TCP传输中的并发机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协议设计、传输策略和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通信的稳定和可靠。
只有深入理解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6.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IP和端口相同时TCP传输中的并发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场景和需求,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并发传输带来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mset(&server,0,sizeof(server));
memset(sendbuf,0,BUFSIZE);
memset(recvbuf,0,BUFSIZE);
length=0;
sockfd=-1;
conn_sock=-1;
opt=SO_REUSEADDR;
/*The second stage:create listen socket */
/* The third stage:bind socket */
server.sin_family=AF_INET;
server.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
server.sin_port=htons(PORT);
if (-1==bind(sockfd,(struct sockaddr*)&server,sizeof(server)))
{
perror("command or buf is empty\n");
return -1;
}
count =0;
memset(commandbuf,0,2056);
strcat(commandbuf,"sh -c ");
strcat(commandbuf,command);
}
else{
close(f_des[1]);
dup2(f_des[0],STDIN_FILENO);
close(f_des[0]);
}
execl(SHELL,"sh","-c",command,(char*)0);
_exit(127);
char *argv[] = {command,0};
{
perror("bind socket error\n");
close(sockfd);
return -1;
}
/* The fourth stage:listen socket */
if (-1==listen(sockfd,10))
{
perror("listen socket error\n");
{
fprintf(stderr,"the client is quit\n");
close(conn_sock);
break;
}
if (1>=(cnt=execute(recvbuf,sendbuf)))
{
sprintf(sendbuf,"the invalid command,please try again\n");
close(conn_sock);
close(sockfd);
return -1;
}
recvbuf[recvnum]='\0';
fprintf(stderr,"the command is:%s\n",recvbuf);
if (0==strcmp(recvbuf,"quit"))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return NULL;
}
pid_t=fork();
if(pid_t<0)
return NULL;
if(pid_t==0)
{
if(type[0]=='r')
{
close(f_des[0]);
dup2(f_des[1],STDOUT_FILENO);
close(f_des[1]);
return fdopen(f_des[1],"w");
}
}
int execute(char*command,char*buf)
{
FILE *fp;
int count;
char commandbuf[2056];
if ((NULL==command)||(NULL==buf))
// pipe(f_des);
if((type[0]!='r'&&type[0]!='w')||type[1]!=0)
{
printf("myPopen()flag error/n");
return NULL;
}
if(pipe(f_des)==-1)
{
printf("pipe create error/n");
buf[count-1]='\0';
return count;
}
int main()
{
int sockfd;
int conn_sock;
char sendbuf[BUFSIZE];
char recvbuf[BUFSIZE];
int sendnum;
int recvnum;
{
perror("three shakehands error\n");
close(sockfd);
return -1;
}
/* the commnication with client */
pid=fork();
if(pid==0)
{
close(sockfd);
fprintf(stderr,"the command is %s\n",commandbuf);
if (NULL==(fp=myPopen(commandbuf,"r")))
{
perror("create pipe error\n");
பைடு நூலகம்
return -1;
}
while ((count<2047) && (EOF!=(buf[count++]=fgetc(fp))));
close(sockfd);
return -1;
}
/* The fifth stage:creat connect socket */
while(1)
{
if (-1==(conn_sock=accept(sockfd,(struct sockaddr*)&client,&length)))
if(execvp(command,argv)==-1)
return NULL;
}
wait(0);
if(type[0]=='r')
{
close(f_des[1]);
return fdopen(f_des[0],"r");
}
else{
close(f_des[0]);
int length;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
int opt;
int cnt;
pid_t pid;
/* The first stage:INITILIZE */
memset(&client,0,sizeof(client));
if (-1==(sockfd=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
perror("create socket error\n");
return -1;
}
setsockopt(sockfd,SOL_SOCKET,SO_REUSEADDR,&opt,sizeof(opt));
close(sockfd);
close(conn_sock);
return -1;
}
}
}
else if(pid>0)
{
close(conn_sock);
continue;
}
}
close(sockfd);
}
#include <sys/wait.h>
#define PORT 8900
#define BUFSIZE 2048
#define SHELL "/bin/sh"
FILE *myPopen(char *command,char *type)
{
int f_des[2];
int pid_t;
}
fprintf(stderr,"the result is \n%s",sendbuf);
if (0>=(sendnum=write(conn_sock,sendbuf,strlen(sendbuf))))
{
perror("the commucation error\n");
while(1)
{
memset(recvbuf,0,BUF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