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_邹璇

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_邹璇
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_邹璇

作者简介:邹璇(1973.9-)男,湖南祁阳人。南开大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副院长,就职于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教

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领域: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7期

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

*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重庆400067)

摘要: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使能源发展和经济增长良性循环,是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中国对煤炭的需求居高不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能源结构显示出不合理性,为了应对能源供应、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中国应该在未来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使其优质化、合理化。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应充分考虑能源的影响作用。我国现在处于高速的经济发展阶段,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在这样的增长力度下,能源结构调整应做出充分适应,以保持增长和发展。

关键词: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都高于储量所占的比例,而我国能源总量相对不足,占世界储存比例低。我国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可采

储量只有89.8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5.26%,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2.49%,相当于美国的10.18%,前景很不乐观。我国油气资源也严重短缺,根据2000年调查资料,我国石油资源人均可采储量只有2.6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06%。目前我国石油年产量为1.6亿吨,预计可采量为118 158亿吨。开采年限最多几十年。保守估计,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3.2亿到3.5亿吨,进口量将达1.6亿吨至1.9亿吨,2020年时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可能将达3亿吨,大部分将依赖进口。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

只有1074m 3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3%。即使

按预计到2010年探明储量可能达4万亿m 3

和年产量700 740亿m 3(距市场需求缺口很大)计算,开采年限也不到60年。因此能源容量的局限性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寻找替代能源的缓冲时间紧迫。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扩大的能源供应,否则巨大的能源需求量会带来能源危机,而在有限的能源总量下,只能够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质量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

我国能源的资源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并随着工业化的步伐加快,能源供需结构矛盾愈演愈烈。能源“瓶颈”与能源的

低效率利用之间也存在尖锐矛盾,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我国的能源有效利用率又很低。能源的资源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三者之间矛盾已经以煤炭过剩的激化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研究能源结构优化十分必要。

一、研究现状

能源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其无法满足经济增长要求的时候,又会阻碍经济增长。以Meadows 为首的罗马俱乐部一些经济学家曾在《增长的极限》(1972)的报告中着重强调了能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

现有研究表明,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我国能源的分布、结构现状等方面

[1][3]

。中国

能源能源分布不尽合理(郑明,2007):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沿海地区缺少常规能源,能源结构和能源质量较差,中国的能源构成以劣质能源为主

[2]

;我国能

源结构的矛盾,最根本地在于资源结构、生产结构与

消费结构之间的矛盾(陈淮,2000)[4]。在这些学者的观点中,虽然出发的角度各有不同,但是总体来说我国能源情况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无论在存储量、分布、生产结构或消费结构方面都存在着各种矛盾,这迫使我们优化能源结构。

如何进行能源结构优化,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学者于渤(2000)③、周德群(2001)①、王顺庆(2006)②都认为目前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已不适应经济和时代的要求,亟待调整;二是以煤为主,在此基础上多元化发展其它能源,尚海涛④、倪斌⑤、赵纪新⑥、孙宁⑦认为以煤为主发展能源多元化战略,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两种主要的观点中,前者着眼于改变,后者侧重于改善,两者都是在现实和发展的基础上做出优化,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改善现行的能源结构是一种更为合理和良好的途径。

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ashe和Tatom在《Energy Resources and Potential GNP》(1977)中首次将能源使用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他们希望通过定量地分析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寻求能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更符合实际的基本规律。沿着Rashe和Tatom的定量研究思路,赵丽霞、魏巍贤(1998)将能源作为新的变量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之间的关系,并得出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完全替代的限制性要素的结论[17];张明慧、李永峰在(2004)从实证的角度,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得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严格的双向因果关系[6];等等。然而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并不能直接建立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能源结构优化是个动态的演进过程,只有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才得出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

经济增长有双层含义,一方面,经济增长意味着大量生产,而一定生产技术下越大量的生产,越大量需要资源和能源的投入,也就越有更大量的废弃物排出。另一方面,经济增长还意味着高附加值技术的引入,通过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促成产业的升级转换,使产业向污染较少,技术集约程度高的产业转变,这一切将减少单位产值的投入量和废弃物的排出量,从而缓解以至解决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与无限的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缓解以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一)能源消费与生态环境、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能源作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在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消费品,投入消费组合中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作为投入要素,为生产部门提供必要的原材料,贯穿于经济运行的每个环节。对于一国的经济来说,由于其基础地位,能源的供求、结构、价格等方面的任何一个小的变动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工农业建设、城市化推进、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诸方面也促使着能源需求和能源供给日趋增长。能源消耗量越大,污染物排放量越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越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也普遍谋求以增长为主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自然资源(包括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耗费、环境大范围污染和生态严重失衡。传统经济学认为,任何短期的资源短缺都会由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而在长期中得到解决。至于生态环境问题,则被排除在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外。因此,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活动往往滥用自然资源,过度的消耗石油、煤炭、淡水、木材、野生动物等,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任意排入周围环境,造成环境的严重恶化。

而能源消费是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上提及的城市灰尘、二氧化硫、温室效应都是能源消费带来的。因此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能源工

③①②④⑤⑥⑦于渤.中国煤炭替代的经济分析.中国能源.2000,(3):21-22.

周德群.中国能源的未来结构优化与多样化战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王顺庆.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及对策研究,2006.

尚海涛.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的地位不可动摇.中国煤炭.2001,(4).

倪斌.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中基础性作用的思考.专家论坛,2004,(7).

赵纪新,孟祥华.我国的能源结构及能源战略构成探讨.发展论坛,2005,(06):11-13.

...,(10)18

业,提升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结合现行技术水平考虑环境问题。

(二)技术进步与能源节约、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能通过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改变获得,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提高作用可以通过这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要按一定比例以某种具体形式结合在一起,技术进步能够降低其中某种要素(比如能源资源)的使用比例,从而节约资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可以用生产函数的移动来表示。图1所示的是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之间的关系。

图1

技术进步与能源节约、

经济增长

图1中f 0和f 1分别表示技术进步前后的生产函数。由于技术进步,生产函数曲线由f 0移动到f 1,从

而使得相同的投入可以得到更多的产出。由图3可以看出无论是技术进步以前还是以后,随着能源消费的增长,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不过科学技术的引进,使投入到产出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投入水平上,技术进步为整个生产多带来了DB 的产量。对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来说,同样的能源消费获得了更为巨大的经济规模。在l 的经济规模上,技术进步节约了AB 的投入量,也就是说为

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在技术进步的参与下可以大大节约资源投入。

由以上的经济增长理论可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技术进步、环境问题等正在日益左右着经济增长。能源是经济增长不可替代的要素,而技术进步、环境问题等又都与能源问题息息相关。为了确保环境改善和经济增长,我们要么加速节能技术改进,要么优化能源结构。

三、我国能源结构现状(一)能源分布、结构现状

我国能源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人均采储量相对不足。中国拥有的能源总量在世界上属于中等水平,约占世界能源总量的1/10,但将其分摊到占世界人

口总量1/4的人头上时,则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图2

世界与中国化石能源资源储量

图3

我国煤炭资源结构

我国能源分布不尽合理。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沿海地区缺少常规能源。煤炭资源分布偏西北部,而经济发展重心偏东南部,造成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格局;西北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造成西气东输的局面;西南地区水电资源极为丰富,造成西电东输的格局。这种能源资源跨地区调配,带来了巨大的“运输”成本。

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在世界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石油、煤炭和天然气

、和20%,中则5%91%和4%(见图2)。由图可见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数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明显偏少。这种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的格局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的能源质量也不高,其中最显著的是我国的煤炭资源质量不高,在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优质动力煤)占12%,褐煤占13%,煤炭资源结构对环境明显不利,污染较大(见图3)。

(二)能源消费需求现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经济增

,,

年增长率分别为9.6%和5.2%。200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8%,每万元GDP能耗为1.43吨标准煤(2000年人民币不变价),与上年基本持平。1978年的5.71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06年的24.6亿吨,年平均增长5.3%。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在迅速增长,从1978年的0.09吨标准煤增长到2005年的1.70吨标准煤。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17.3千瓦时,而在1980年只有10.8千瓦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仍然比较低。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重工业的比重出现了增大的趋势,钢铁、建材、电解铝等高能耗产业迅速扩张,由此导致能源消费量的迅速增长,甚至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2002 2004年连续三年的能源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

四、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般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都是建立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而关于能源结构优化则需要通过不同年份能源消费的比较得出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里主要通过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做一个定量分析。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用来衡量能源消费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且据此来研究经济系统的能源消费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二者之间的关系通常呈同步增长→超前增长→滞后增长→同步增长的变化规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公式:

β=(ΔE/E)/(ΔY/Y)(1)

其中:β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E是能源消费增长量;Y是国内生产总值。

(一)弹性分析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在2000年以前,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同时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却在降低;2000年到2004年,经济增长加速的同时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也在增加。2004年到2007年却表现出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随经济增长而下降,这种反向关系显然是国家出台“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带来的直接效果。

表11990-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年份

能源消费比

上年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比

上年增长(%)

能源消费

弹性系数

电力消费

弹性系数

1991 5.1467539.200.559431

1992 5.19063814.200.3655380.81

1993 6.24988514.000.446420.79

1994 5.81414413.100.4438280.76

1995 6.87567710.900.6307960.75

1996 5.92486410.000.5924860.74

1997-0.827659.30-0.088990.52

1998-4.052317.80-0.519530.36

1999 1.2229957.600.160920.80263

2000 3.528048.400.420005 1.13095

2001 3.3536948.300.40406 1.12048

2002 6.0042519.100.659808 1.2967

200315.2789710.00 1.527897 1.56

200416.1359710.10 1.597621 1.52475

200510.5573310.40 1.015128 1.29903

20069.60824610.700.897967 1.31802

20077.84220612.700.617497-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8)GO602C能源消耗量和C0201C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得到。电力消费弹性是用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计算得到的。

下面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为例进行弹性分析。煤炭的消费弹性系数在改革开放初期至1992年一直是在下降(1978-1990年的数据表2没有给出),1993年至1996年间持续上升。在1997年到1998年弹性系数已经减少为负数,因此我们可以把1998年以前的煤炭消费弹性系数总的视为递减,即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煤炭消费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在降低。1998年以后,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的递增说明煤炭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增加,而且增幅很大:由1998年的负数增大为2003年的1.886。这充分说明在1988-2003年间煤炭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大。但同样随着“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

政策的实施,2003年以后煤炭消费量弹性逐年下降。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三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消费弹性系数在经历长时间的增大以后,都有一个短暂的回落,回落之后又是长时间的上升(见表2)。因此,在不考虑产业政策效果的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三者的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归结为一直是在上升,见图4。弹性系数的上升说明了他们三种能源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是不断增大的,其

重要性也是不断增加的。而这又说明了在中国,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同时我们可以说: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但不容忽视的是近来一段时间的市场状况说明,石油、电力的供给会越来越困难,这必然会制约其在经济增长中的

作用的发挥。

图4

各能源弹性系数走势图

表2

1990-2007年中国主要能源弹性系数

年份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天然气消费弹性系数水电、核电、风电消费弹性系数19910.5444310.9036770.015192-0.1128619920.3266010.53882-0.004850.51986719930.3461660.7499910.446420.9110719940.4762670.0887770.443828 1.22050219950.5785020.6871470.114738 1.31887419960.6066850.8951290.592486-0.44941997-0.51726 1.332831-0.68142 1.2682031998-0.879810.143762 3.098410.47248819990.0633260.823764-0.20232-0.8330220000.1809660.769489 1.629444 1.39405920010.2073970.221648 1.463826 2.6562612002

0.596917

0.934856

0.705489

0.379646

年份煤炭消费

弹性系数

石油消费

弹性系数

天然气消费

弹性系数

水电、核电、风电

消费弹性系数

2003 1.8859710.936975 1.6179580.212131

2004 1.532039 1.659747 1.686757 2.018507

2005 1.1886810.381963 1.83286 1.045158

20060.9424410.605288 1.739419 1.042245

20070.6297320.326121 1.9346620.735434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8)GO602C能源消耗量和C0201C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得到。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所得的结论是完全一样的。

因此1998年以前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

出一种负相关的关系,1998年-2003年间,中国能

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但

是就具体能源部门来说,石油、天然气和电力部门的

消费量一直是在上升(尽管有时有所下降,但总的

来说是在增加),而煤炭一直在下降。这就说明石

油、天然气和电力三种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

相关的,而煤炭则是负相关的。1998年-2003年间,

四大能源的消费量都在上升,使得这四种能源消费与

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全部变为正相关关系。

(二)能耗及弹性系数变动的原因分析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对于中国能源消费弹

性系数不断降低,甚至为负。对于这种现象的分析我

们先由单位GDP能耗的变化入手。不论是产值能耗,

还是产品能耗,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偏低,但是能耗

下降很快,这说明我国原有的能源消费基数太大,存

在严重的浪费问题,1998年-2003年的高节能率可

能是减少浪费的结果,可见“高经济增长伴随着低

能源消费”不是不可能的。不妨这里给出如下公式:

η=η

能?η

(2)

可知能源消费水平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

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η

,一般说来,这部分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

的能源消耗水平η

,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根据我国的学者测定,前者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为40%,后者为60%。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经济体制改革,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就是我国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消费增长减缓甚至下降的主要原因了。

(三)小结

,有着必然关联的。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煤炭类的能源在一定程度被优质能源所替代,在这过程过,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煤炭利用率又得到提高,其中包括新的技术的开发等,诸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利用率消费比例不断增多,这是经济发展必然的趋势。可见今后,结构优化的方向是:以煤炭为主,多元发展,经济也在这样的能源结构上不断得以发展。

五、结论及建议

(一)能源结构优化途径

1.以煤为主,多元发展。中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首先,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外加科学技术的保证,煤炭资源的基础性地位还是有一定保障的;其次,煤炭价格相对低廉,是经济合理的能源;再次,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渐趋成熟,煤炭成为清洁高效能源有可能变为现实。

但是以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能源消费活动要排放大量污染物,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及经济运行成本的增加。所以在以煤为主的前提下应当多元化发展其它能源。

2.开发替代能源。在替代传统能源的产品中,包括气体能源、新技术合成能源、生物质能源、核能与可再生能源。部分产品已得到产业化应用,拥有良好的前景。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真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3.立足于国内市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共享的国际背景下,若“立足自身”解决能源问题则无疑是一种“自我封闭”。正确地对待国内外资源是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立足国内的基础上,要进入国际市场,到国际市场上取得相当份额的资源。在充分参与国际能源市场,借鉴国际上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二)保证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发展经济不可忽视能源的影响,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保证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首先要处理好能源的结构问题,在大力改造传统能源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各种新能源,提高能源产业的科技含量;其次要处理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坚决制止各种短期行为。

发展能源不可脱离经济增长实际,发展能源既不能滞后于经济增长,也不能过分超前于经济增长,只有保证能源既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又不相对过剩,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三)实施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开发和推广使用节能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也相当高,产品尚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制定相应的财政扶持和激励政策,以推进节能和可再能源事业的稳定发展。如,对重大示范项目给于低息或贴息贷款,对重点推广项目享受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又如,财政支持创建节能环保产业基金,清洁能源利用基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研究开发基金等。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市场前景好的先进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

(四)普及生态学教育,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生态学指明了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原理、方法、途径。现代生态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要想恢复或者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被污染的生态环境,要遵循生态规律,促进生物、地理、化学良性循环。要使全体国民认识到脱离生态学原理,就不能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就不会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不顾高能耗、高物耗的巨大浪费以及高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正是从生态学角度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有效增长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周德群.中国能源的未来结构优化与多样化战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王履宣.中国能源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基本思路[J].社科纵横,2008,(4):52-53.

[3]付融冰.中国能源的现状[J].能源环境保护,2005,(1):8-12.

[4]陈淮.我国能源结构的战略调整与国际化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0,(7):29-34.

[5]韩景城.能源结构优化是最根本的改革[J].发展论坛,2002,(2):5-7.

[6]金哲洙.能源与经济发展[J].世界石油科学,1997,(1):1-4.

[7]樊燕萍,晁坤,牛冲槐.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基本对策[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50-53

[8]于渤.中国煤炭替代的经济分析[J].中国能源,2000,(3):21-22.

[9]王丽敏.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能源技术与理,2008,(1):110-112.

[10]王璋保.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趋势[J].工业加热,2001,(6):1-4.

[11]赵纪新,孟祥华.我国的能源结构及能源战略构成探讨[J].发展论坛,2005,(06):11-13.

[12]孙宁,张在旭.关于我国未来能源多元化战略的思考[J].未来与发展,2007,(10):18-22.

[13]李春华.中国可再生能源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8,(2):111-114.

[14]李力,曾乐民,李润.循环经济框架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回顾与思考[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6,(1):9-11.

[15]冯世良.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开发前景[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专家论坛,2007,(16):26-31.

[16]佟阿思根,侯俊芝.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及能源需求预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3):83-85.

[17]李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兼论能源工业的发展[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编辑校对:余朝锡孙黎波)

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_邹璇

作者简介:邹璇(1973.9-)男,湖南祁阳人。南开大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副院长,就职于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教 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领域: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7期 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 * 邹 璇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重庆400067) 摘要: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使能源发展和经济增长良性循环,是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中国对煤炭的需求居高不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能源结构显示出不合理性,为了应对能源供应、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中国应该在未来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使其优质化、合理化。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应充分考虑能源的影响作用。我国现在处于高速的经济发展阶段,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在这样的增长力度下,能源结构调整应做出充分适应,以保持增长和发展。 关键词: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都高于储量所占的比例,而我国能源总量相对不足,占世界储存比例低。我国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可采 储量只有89.8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5.26%,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2.49%,相当于美国的10.18%,前景很不乐观。我国油气资源也严重短缺,根据2000年调查资料,我国石油资源人均可采储量只有2.6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06%。目前我国石油年产量为1.6亿吨,预计可采量为118 158亿吨。开采年限最多几十年。保守估计,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3.2亿到3.5亿吨,进口量将达1.6亿吨至1.9亿吨,2020年时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可能将达3亿吨,大部分将依赖进口。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 只有1074m 3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3%。即使 按预计到2010年探明储量可能达4万亿m 3 和年产量700 740亿m 3(距市场需求缺口很大)计算,开采年限也不到60年。因此能源容量的局限性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寻找替代能源的缓冲时间紧迫。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扩大的能源供应,否则巨大的能源需求量会带来能源危机,而在有限的能源总量下,只能够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质量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 我国能源的资源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并随着工业化的步伐加快,能源供需结构矛盾愈演愈烈。能源“瓶颈”与能源的 低效率利用之间也存在尖锐矛盾,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我国的能源有效利用率又很低。能源的资源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三者之间矛盾已经以煤炭过剩的激化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研究能源结构优化十分必要。 一、研究现状 能源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其无法满足经济增长要求的时候,又会阻碍经济增长。以Meadows 为首的罗马俱乐部一些经济学家曾在《增长的极限》(1972)的报告中着重强调了能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 现有研究表明,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我国能源的分布、结构现状等方面 [1][3] 。中国 能源能源分布不尽合理(郑明,2007):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沿海地区缺少常规能源,能源结构和能源质量较差,中国的能源构成以劣质能源为主 [2] ;我国能 源结构的矛盾,最根本地在于资源结构、生产结构与

课程论文范文-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

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 一.问题提出 2004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背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已连续两年发生,今后经济的发展是否会受能源因素的制约,这不禁为人们所关注。 值此岁末之际,回望2004年的经济运行,如果要评选本年度的十大经济新闻不难发现能源问题是国际国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一路飚升,一度达到每桶50美圆的历史最高价,有分析人士讲中国对石油的巨大需求,是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国内继2003年之后,再度经历能源危机,煤.电.油全线告紧,全国各地都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有专家学者指出,中国经济二十年来一直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发展道路,靠的是资源的大量投入来拉动经济的增长。那么事实究竟是否如此呢,我们打算建立一个简单的计量经济模型来验证这个说法。 二.数据收集 首先我们收集到了1978年到1996年的GDP数据和能源消费量数据: obs X Y 1978 57144 3605.6 1979 58588 4074 1980 60275 4551.3 1981 59447 4901.4 1982 62067 5489.2 1983 66040 6076.3 1984 70904 7164.4 1985 76682 8792.1 1986 80850 10132.8 1987 86632 11784.7 1988 92997 14704 1989 96934 16466 1990 98703 18319.5 1991 103783 21280.4 1992 109170 25863.7 1993 115993 34500.7 1994 122737 46690.7 1995 131176 58510.5 1996 138948 68330.4 其中,X为每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单位为万吨标准煤),Y为支出法

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能源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08国贸(1)任伟华 摘要: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以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备受世界注目。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费也在大幅度的攀升。随着原油的普遍提价、各省市相继的拉闸限电,能源危机论也随之出现了。然而,能源是否真的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呢?这也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时间序列的动态经济系统分析方法,以中国1985~2003年能源消费和GDP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对GDP和能源消费之间进行协整关系分析,构建具有误差修正项的模型,对模型结果和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对能源消费增长将随着经济对能源资源依赖的逐渐饱和而下降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关键词:能源经济增长分析 一、概述 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更是实现工业化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而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我国当前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中“资源消耗低”,这就要求尽可能少的消耗各种资源,包括能源。而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人均能源拥有量不及同期发达国家的1/5。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将长期存在。

二、理论分析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获得较快的经济增长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工业是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工业发展所带来能源消费变化的一般趋势是: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密度增强,能源需求增长超过经济增长;在工业化的后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密度下降,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也在下降。 能源弹性系数是表征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指标,能源弹性系数是在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一时期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应保持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在理论上仍无定论。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弹性系数变化的轨迹呈明显的倒U字形状。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能源弹性系数大于1,能源消费增长大于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能源弹性系数小于1,即能源消费增长低于经济增长。在这个规律背后,实际上是经济结构变化在起作用: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是由农业为主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再由以第二次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顺序是由轻工业向重化工业转变,由重化工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变。由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比第一、三产业需要更多能源的支撑,同时重工业也比轻工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消耗更多的能源,因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在变化,能源消费量也会上升。换句话说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能源弹性系数。能源弹性系数的高低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外,还受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中国处于向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仍然主要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速度以年均9%左右的速度递增的同时,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也很快。能源消费过于向工业集中,工业的比重有小幅度的变动,都会引起能源消费有较大幅度增减,使得经济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大大增加。在经济增长高潮期,由于能源项目建设周期长,不能很快地实现生产能力,能源供给滞后,就会出现能源短缺的问题;在经济萧条时期,生产部门首先受到冲击,由于大部分能源消费集中在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增长速度的减缓,会使能源消费大幅度下降,乃至能源出现供大于求。因此,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必然伴随着高能耗,能源的短缺在短期内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现象。同时,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DOC)

中国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不合理性、约束性凸显。形成原因涉及资源禀赋、电力结构与能源选择。存在问题体现在能源的资源、利用、缺口、体制四个方面。这一能源结构的优化,需要战略布局,也需要多项策略组合推进。 一我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11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85%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从2001年至今煤炭年产量和消费总量所占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而其消费量的比重1997~2006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表1 2001~2011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表2 2001~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的水平。我国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煤占的比例高,煤与油、气资源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恰好相反。以2009年为例,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4.8%,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4%和23.8%,核电占5.5%,水电占6.6%。发达国家一级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资源所占的比重更大。 二形成目前能源结构的原因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形成原因多样,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察赋。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资源小国,主要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很低。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天然气生产量为851.7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85%;国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3.9%。我国原煤开采量居世界首位,2009年的煤炭产量为25.84亿吨。相对来说,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我国大量可利用的廉价劳动力使采煤成本比较低,煤炭的价格也比较低,这是煤成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主要来源的首要原因。 第二,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一直强调适当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但煤炭所占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高,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为保障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大量火电厂不停地消耗煤炭资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有害物质。 第三,用煤成为最经济的能源选择。发展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而能源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没有计算在企业耗能的直接成本中,造成众多能源中,用煤的暂时经济性最高。 三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阶段。对煤炭能源的依赖,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能源利用、能源缺口和能源体制四个方面。 (一)能源资源方面的问题 1、能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运输紧张。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对我国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均产生重大影响。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都是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 2、人均能源拥有量少、人均消费水平低。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

经济与能源的关系关系

经济与能源的关系 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更是实现工业化目标的重要物 质保障。而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我国当前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中“资源消耗低”,这就要求尽可能少的消耗各种资源,包括能源。而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人均能源拥有量不及同期发达国家的1/5。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将长期存在。 理论分析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获得较快的经济增长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工业是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工业发展所带来能源消费变化的一般趋势是: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密度增强,能源需求增长超过经济增长;在工业化的后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密度下降,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也在下降。 能源弹性系数是表征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指标,能源弹性系数是在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一时期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应保持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在理论上仍无定

论。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弹性系数变化的轨迹呈明显的倒U字形状。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能源弹性系数大于1,能源消费增长大于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能源弹性系数小于1,即能源消费增长低于经济增长。在这个规律背后,实际上是经济结构变化在起作用: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是由农业为主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再由以第二次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顺序是由轻工业向重化工业转变,由重化工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变。由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比第一、三产业需要更多能源的支撑,同时重工业也比轻工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消耗更多的能源,因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在变化,能源消费量也会上升。换句话说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能源弹性系数。能源弹性系数的高低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外,还受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中国处于向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仍然主要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速度以年均9%左右的速度递增的同时,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也很快。能源消费过于向工业集中,工业的比重有小幅度的变动,都会引起能源消费有较大幅度增减,使得经济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大大增加。在经济增长高潮期,由于能源项目建设周期长,不能很快地实现生产能力,能源供给滞后,就会出现能源短缺的问题;在经济萧条时期,生产部门首先受到冲击,由于大部分能源消费集中在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增长速度的减缓,会使能源消费大幅度下降,乃至能源出现供大于求。因此,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必然伴随着高能耗,能源的短缺在短期内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现象。同时,波幅较大的经济结构变动对我国

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实验实习报告 二级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二○一一年月日

目录 一、问题概述 (1) 二、问题分析 (2) 三、模型假设及符号解释 (2) 四、数学模型 (3) 五、模型评估 (5) 六、建议 (6)

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CO)排摘要:本文中主要参考78—09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与二氧化碳( 2 放量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两者之间的模型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参考的GDP相关数据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拟合出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四次函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未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预测。 关键字:GDP二氧化碳回归拟合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即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出现温室效应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事实上,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不断解决人类所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多使用高碳能源,导致气候变化恶劣,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灾害。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 一、问题概述 CO排放国,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 2 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减排压力。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人口总量增加、经济持续发展、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能源供需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 CO减排,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测对保障我国能源供给、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 2 义。 全国人大于200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即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05年减少1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在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人均GDP的碳排量比2005年减少40%到45%的目标。 主要研究问题: 1:根据相关数据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进行分析。 CO排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表中数据建模,说明我国经济和 2 CO排放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能达到我国在哥本3:根据模型给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 2 哈根会议上的减排目标。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能源发展研究课题组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能源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由1990年的10.39亿吨增至2006年的22.1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能源结构也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煤炭在常规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下降,到2006年其比例已降到69.4%;油气消费结构比例明显上升,达到了23.43%;一次电力比例上升迅速,达到7.2%。但由于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 不仅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经济效益差,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煤炭开采严重损害我国已十分紧缺土地资源。据统计,我国每年煤炭开采形成的塌陷土地面积1.5~2.0万公顷,其中耕地占30%。其次,煤炭开采严重破坏地下水资源,2000年,全国煤矿废污水的排放量达到27.5亿吨。全国累计有400多条河流受到煤矿污、废水的污染。第三,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废气排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第四,煤炭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给我国环境保护带来了沉重的压力,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达到2588.8万吨,90%是由煤炭燃烧产生的。第五,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治污成本较高,酸雨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 同时,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给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挑战。当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空

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等环境问题,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一方面,全球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促进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力度,尽量抑制、减少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也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油气资源,减少煤炭消费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在境外获得减排抵消额,有可能实现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实质性转让。因此,这种机制有可能对国内能源工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可再生和新能源利用效率和比例产生积极影响,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气候变化给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挑战是不容回避的。现在就必须毫无迟疑实施能源结构优化,缓解未来环境、气化变化给我们带来压力。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居民生活用能优化成为必然趋势和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将推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进而推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的逐步优化。 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要求。我们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立风险基金,加大基础性勘探投入。要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加大对其他种类能源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投入。我国油气资源探明程度还较低,仅为23%和10.7%,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但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实施“战略西进,加强海域”,油气勘探难度逐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关系探究

目录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三、选题背景及原因 (2) (一)选题背景 (2) (二)选题原因 (3) 四、模型建立及分析 (4) (一)模型指标的选择 (4) (二)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6) (三)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7) (四)模型设定与估计 (8) 五.实证分析及研究结论 (10) 六、相应的政策建议 (10) 七.参考文献 (11) 一、引言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决和基本条件,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能源依赖”、“高耗低产”等特征,能源紧张,能源使用效率低下,能源浪费,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同时,1973年和1979年先后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促使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涌现出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计量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法体系,一些新兴的理论也被应用到这一领域,为我们分析和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因此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了解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规律,并提出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早在工业革命的早期,一些西方学者就注意到了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了有关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索。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在1865年出版的《煤炭问题》中论述了煤的情况和各种替代能源非对称性的特点,认识到了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被认为是最早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能源消费的专著。 以丹尼斯·l·米都斯博士为代表的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第一次用模型方法研究了全球环境资源问题,证明能源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与劳动、资本一样,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给人类社会的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 可见,能源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足够的重视,直至目前国内外已有众多的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文献和资料。从分析结果而言Kraft(1978)最早通过分析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相关数据和资料后发现两者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在他之后相当多的学者分别选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结论,如cheng and lai(1997)选择台湾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增长的原因;同样,Wolde-Rufael(2005)对非洲有关国家的经济与能源的关系展开研究,也同样发现经济增长是消费增长的原因;而另一些研究者如Erol 和Lee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同样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能源与经济增长呈中性的观点,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三、选题背景及原因 (一)选题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能源开始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同能源消费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我们可以认为: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一、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法规要求............................................................. 设计依据............................................................. 核心理念............................................................. 优势特点............................................................. 建设目标............................................................. 系统结构............................................................. 能源网络组建......................................................... 二、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能源数据采集范围..................................................... 建立用能计量体系 ....................................................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三、系统功能详述...................................................... 建筑基础信息配置..................................................... 能耗数据实时监测..................................................... 建筑分类能耗分析..................................................... 建筑分项能耗分析..................................................... 能耗同比、环比分析................................................... 能耗数据分析......................................................... 能耗指标统计......................................................... 能源消耗分析......................................................... 四、界面展示设计...................................................... 界面总览示意图....................................................... 系统分析图........................................................... 实时数据监测......................................................... 设备分项分析饼图..................................................... 空调能耗分析图....................................................... 能耗分户计量图.......................................................

现阶段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和任务

现阶段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和任务 摘要:长期以来,受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制约,我国一直维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的过度开发利用带来了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压力增大、能源利用效率难以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加优质能源的利用比例。本课题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国家提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和“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提出现阶段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目标、思路和任务。 本报告从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入手,梳理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点,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我国国情和发达国家经验,报告研究了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总体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及任务,并提出了促使我国能源结构向优质、高效方向转变的相关建议。 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结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现阶段我国能源发展主要面临着能源需求增长潜力巨大、能源供应不足、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减排形势严峻、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等挑战。 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与世界及主要国家能源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了主要发达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结构总体上向优质化方向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结构优质化程度还很低。发达国家根据自身资源及技术条件,采取了不同的能源结构调整策略,主要经验是通过大力推行节能,发展核电、天然气和非水可再生能源,降低石油比重,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优化能源结构。 第三部分分析了2020年我国能源发展目标对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我国政府提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和“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目标对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以及对应的实现路径,提出了实施核电、水电、非水可再生能源并举,加大节能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发展策略。 第四部分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和任务。现阶段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应坚持能源结构低碳化方向,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科学替代,多能并举,技术引领,增量优化和存量调整并重,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到2015年和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应分别降到63%和56%左右,石油比重分别达到19.5%和20%左右,天然气比重分别达到6.5%和9.0%左右,非化石能源比重分别达到11.5%和15%以上。实现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任务包括节能,发展清洁能源,进口国外优质能源,提高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实现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等。 第五部分总结了全文观点,提出了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建议: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节能优先”战略;二是加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确保水电、核电、风电开发规模;三是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四是加快清洁能源自主创新步伐,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科学发展。 关键词: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碳减排;优化;路径 课题负责人:李琼慧 课题组成员:郭基伟代红才汪晓露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88546738.html,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作者:李力周广惠王春海 来源:《经济师》2015年第06期 摘要:能源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全球化资 源问题的出现,探讨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能源消费角度来看,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总量单向因果关系,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实证分析,以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优化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实现低碳排放等提供现实的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低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050-02 一、引言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同时也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区域,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撑,可以说能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水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先进程度。自旧石器时代开始,人们经历了长期以柴薪为能源的时代。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使用使得人们对能源的消费转向煤炭,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提供了物质基础。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近代石油工业的诞生为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在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出现和大规模的应用无疑是最大的推动因素,在这其中,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开展,能源消费量迅速扩大。因此,清楚地认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间的变动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能源消费相关经济理论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传统的主要有三种: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的诞生及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的特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的时代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有限的能源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能源需求的矛盾等等。因此,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其负面影响的传统经济理论已不足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应运而生,下面对两种新型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简要地介绍。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审批稿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一、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以绿色建筑为核心,在保障高舒适的同时,坚持以“低碳、高效”为原则,打造低能耗、高舒适的绿色建筑。 关键的核心产品采用非常先进的绿色建筑的能源管理技术,实时监测各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系统自动分析各设备的能耗、能效情况并给出合理建议,从而进一步对设备进行优化,以实现整个弱电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分配,确保建筑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的最佳运行状态。侧重于系统整体的节能运行,其运行管理模式及系统控制策略易于理解和应用。 法规要求 为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的建立准备条件,促使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8 年6 月正式颁布了一套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导则,共包括5 个导则 ◆《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 ◆《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 ◆《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 ◆《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 ◆《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 设计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09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GBT26759-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_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守则》GB7450-87

浙江省能源结构优化方案研究

浙江省“十二五”和中长期能源结构优化方案研究 (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规划院) 一、浙江省能源结构特点 (一)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品种以煤炭为主,产业能耗以二产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 1、能源消费品种 2009年我省能源消费总量15567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13276万吨,石油及制品消费2310万吨、天然气19.09亿立方米、水电、风电和核电396亿千瓦时、从外省净调入电量287亿千瓦时,煤炭、石油及制品、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的消费结构为63.2%∶21.7%∶1.5%∶13.6%。 我省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从1997年至今,煤炭消费量从4765万吨增加到13276万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维持在61%上下,最高年份达到67%,最低年份降至55%,但2004年以来由于重化工业发展和大批新建燃煤电厂投产,煤炭占比不降反升。2009年发电用煤7400万吨,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55.7%;供热用煤2200万吨,占16.6%,两项合计占72.3%。 1 / 23

2 / 23 石油及其制品(简称油品)消费从2000年的1120万吨增加至2310万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维持在20%左右。 我省自2004年接入西气东输天然气以来,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由2004年的0.31亿立方米增长至2009年的19.09亿立方米,消费比例目前为1.5%左右。 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而快速发展,消费比例稳定在7~11%。 总体而言,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占据主导地位,天然气、一次电力等清洁能源比重偏小,仅占15%左右。1997~2009年我省能源消费结构见图1—1。 0.00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19 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煤炭(%)油品(%)天然气(%) 水核风(%) 其他(%) 图1—1 浙江省1997~2009年能源消费结构 与广东、台湾、日本等国内外资源禀赋条件相近的发达地区相比较(见图1—2),2007年广东省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的结构比例为41.1∶34.9∶0.3∶23.8,消费结构明显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能源发展研究课题组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能源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由1990年的10.39亿吨增至2006年的22.1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能源结构也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煤炭在常规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下降,到2006年其比例已降到69.4%;油气消费结构比例明显上升,达到了23.43%;一次电力比例上升迅速,达到7.2%。但由于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不仅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经济效益差,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煤炭开采严重损害我国已十分紧缺土地资源。据统计,我国每年煤炭开采形成的塌陷土地面积1.5~2.0万公顷,其中耕地占30%。其次,煤炭开采严重破坏地下水资源,2000年,全国煤矿废污水的排放量达到27.5亿吨。全国累计有400多条河流受到煤矿污、废水的污染。第三,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废气排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第四,煤炭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给我国环境保护带来了沉重的压力,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达到2588.8万吨,90%是由煤炭燃烧产生的。第五,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治污成本较高,酸雨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 同时,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给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挑战。当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空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等环境问题,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一方面,全球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促进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力度,尽量抑制、减少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也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油气资源,减少煤炭消费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在境外获得减排抵消额,有可能实现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实质性转让。因此,这种机制有可能对国内能源工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可再生和新能源利用效率和比例产生积极影响,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气候变化给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挑战是不容回避的。现在就必须毫无迟疑实施能源结构优化,缓解未来环境、气化变化给我们带来压力。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居民生活用能优化成为必然趋势和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将推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进而推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的逐步优化。 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要求。我们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立风险基金,加大基础性勘探投入。要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加大对其他种类能源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投入。我国油气资源探明程度还较低,仅为23%和10.7%,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但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实施“战略西进,加强海域”,油气勘探难度逐步加大,勘探成本上升。应根据新的油气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调查,建立油气资源的战略后备区。加大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设立风险勘探基金,鼓励石油公司加强风险勘探。制定政策鼓励、督促石油公司提高油气资源风险勘探基金,以便完善商业性勘查投资体制,加强能源

浅析我国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浅析我国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能源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简要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我国现阶段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策略。 关键词:能源;经济增长;发展策略 1.引言 自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能源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人口、资源、环境成为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而能源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时刻刻影响着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安全。随着能源的逐渐短缺,短时间内又无法找到足够的非常规能源来代替日益枯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能源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纵观当代世界,最不稳定的地区也是能源最丰富的地区,如中东地区。而且最近几次大的战争如海湾战争、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其背后的本质都是为了争夺石油资源。 经济的发展需要能源消费的支撑,能源的发展也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能源和经济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各国对能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能源消费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深刻影响到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我国正处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持续扩大。能源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处理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此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利用状况千差万别。处理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和落实能源战略和政策,关系着我国整体能源战略落实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目标的实现。 2.我国能源的基本概况 2.1能源的界定及分类 所谓能源,就是指在自然界中为人类提供能量以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源。 按照生产过程划分,能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大类:一次能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被直接使用的能源资源,目前使用最多的一次能源有煤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