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短文两篇》教案2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9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理解白描手法教学重难点:感受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揣摩作者写作文章时的心情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说出关于“月”的诗句。
听王菲演唱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歌大家都比较熟悉,也知道《水调歌头》是首咏月怀古的词。
同为一轮或圆或缺的明月,不同的赏月者却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他们的笔下自然也就别有一番情致。
因此在我国的古诗文中就有很多描写到月亮的语句,如刚才这首《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我们非常熟悉的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
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境下对月亮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就如苏轼,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抒发的月夜下的感受就与《水调歌头》中的不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这篇游记《记承天寺夜游》。
二、破题了解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某某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
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
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出狱后贬为某某团练副使。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某某便病逝了,时年66岁。
死后谥“文忠公”。
学生看苏轼图片,三苏亭图片2 介绍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X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
后出狱,责授某某团练副使。
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咏唱雄伟江山,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许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教案集1、秋夜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想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因此,教授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2、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将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加以区分,从而体会作者爱憎情感。
[教学准备]投影仪及投影练习5张,巩固性讲义练习一份。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练习检测巩固课堂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1、布置预习:认真阅读《秋夜》,标出自然段落,分清结构层次,划出重点、关键词语,思考其深层含义。
2、导入: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板书课题)3、简介《野草》(投影下列内容,并指名朗读)《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
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
”(《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4、研读文前提示,出示教与学的目标(投影)a)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b)体会含蓄隽永的意境。
c)感受作者的情感。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实践活动教案-河北语文教育出版社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实践活动教案-河北语文教育出版社活动名称:冀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实践活动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冀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活动内容:1. 语文知识运用: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讨论和创作,提高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2. 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团队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语文知识,为新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活动要求进行讨论和创作。
3. 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口语表达、写作、表演等,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 分享与评价: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1.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参考资料和课外读物。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评价方式: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其他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备注:本教案根据冀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编写,适用于九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能够掌握课文中常用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3)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快速准确地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课文中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冀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课文:《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敬业与乐业》、《背影》、《春》2. 生词和短语:沁园春、雪、长沙、敬业、乐业、背影、春等3. 重点句型和语法结构:比较级、最高级、被动语态等4. 写作训练: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冀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2. 辅助材料:相关文章、报纸、杂志、网络资源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单元共需8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2课时:学习《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第3-4课时:学习《敬业与乐业》、《背影》第5-6课时:学习《春》第7-8课时:进行单元总结和作文训练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上语文书电子教案冀教版

九上语文书电子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九上语文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课文内容、生字生词、语法知识等。
2.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生字生词的学习和掌握。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和对语法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3. 学习生字生词。
对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进行讲解和学习,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4. 学习语法知识。
对课文中涉及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
5.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6. 总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下节课我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我还要加强对语法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馈。
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表现,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准确掌握九上语文书中的知识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起义》教案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起义》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陈涉起义》的基本内容,把握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达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涉起义的勇气和决心,学习他们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的精神。
(2)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陈涉起义》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背景。
2.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情节安排。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陈涉起义的过程和意义。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5.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张衡传》教案 冀教版

第15课《X衡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了解X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X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三)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难词难句解释。
(1)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礼记•缁衣》:“衣服不贰,从容有常。
”孔颖达疏:“谓举动有其常度。
”《楚辞•九章》:“孰知余之从容。
”王逸注:“从容,举动也。
”不能作舒缓、不急迫来讲。
淡静,淡泊娴静。
全句:(他)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X衡,公元111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14年(安帝元初元年)迁尚书侍郎,115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元年)再复为太史令。
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5)“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举,推荐。
辟,征召。
召,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
“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拜,授予官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
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
转,迁调官职。
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7)关于“璇机”的解释: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
一说,“机”即“玑”,“璇机”是两颗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玑”。
从上下文看,似以第二说为宜。
用“璇”“玑”二星指代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
(把“璇机”指代天文,可参见王力《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第787页)(二)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分析: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某某、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教案集1、秋夜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想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因此,教授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2、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将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加以区分,从而体会作者爱憎情感。
[教学准备]投影仪及投影练习5张,巩固性讲义练习一份。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练习检测巩固课堂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1、布置预习:认真阅读《秋夜》,标出自然段落,分清结构层次,划出重点、关键词语,思考其深层含义。
2、导入: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板书课题)3、简介《野草》(投影下列内容,并指名朗读)《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
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
”(《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4、研读文前提示,出示教与学的目标(投影)a)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b)体会含蓄隽永的意境。
c)感受作者的情感。
九年级语文上册 16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新版)冀教版-(新版)冀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齐声背诵柳宗元《江雪》一诗,体会诗歌意境及作者情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天地间一片白雪,没有半点生气与声息,在万籁俱寂的广大的空漠中,只有孤独的渔翁在寒江垂钓。
诗人创造了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艺术境界。
来表现他拔流绝俗,孤傲高洁的品格。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今某某永济县)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某某刺史,故又称“柳某某”.与韩愈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到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景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
三、请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僇人lù恒惴栗héng zhuì lì施施而行yí斫榛莽zhuó zhén mǎng焚茅茷fén fá箕踞而遨jí jù衽席rèn岈然洼然xiá wā若垤若穴dié攒蹙累积cuán cù莫得遁隐dùn萦青缭白yíng liáo不与培塿为类pǒu lǒu颢气hào引觞满酌shāng zhuó颓然就醉tuí与万化冥合míng四、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尝试翻译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五柳先生传教案 (新版)冀教版-(新版)冀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2.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3.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多媒体播放《饮酒》画面)师:说起陶渊明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那么,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再次走近陶渊明,加深对先生的印象(板书课题)(多媒体显示)展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检查预习情况(1)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2)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1、教师引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学习,贵在“读”字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2.听读体会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学生听教师X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3.齐读感悟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4.理解内容(翻译)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请同学借助课文下注释自读自译,将不懂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再提交全班讨论解决之后老师用课文中一些重点词,重点句提问全班同学,了解同学们对课文意理解情况(多媒体展示重点解释)请同学们归纳要掌握的重点词句(1)许:处所,地方(2)详:详细地知道(3)因:就(4)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5)焉:语气助词(7)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8)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9)性:本性(10)嗜:爱好(11)旧:老朋友(12)或:有时(13)置:准备(14)招:邀请(15)造:往,到(16)辄:就(17)尽:喝个尽兴(18)期:期望,希望(19)曾不:竟不(20)吝情:舍不得(21)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22)萧然:空寂(23)短褐:粗布短衣(24)穿,破(25)结,缝补(26)晏,平静,安逸(27)如:……的样子(28)终:结束(29)戚戚:忧愁的样子(30)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31)兹:此,指五柳先生(32)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33)俦:类(34)衔觞:喝酒觞,酒杯(35)以:来(36)乐:使……快乐(37)志:心意,志向(译完重点语句后,再请同桌相互配合,一人一句,交替着将全文口头翻译一遍)二、合作探究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多媒体展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晏如也爱好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2、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综观全文,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4、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三、精讲点拨1、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多媒体展示)(1)“好读者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这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3)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3、课文总结: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师总结: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教师)释题:“传”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某某、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本传记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五柳先生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四、巩固检测1、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2、归纳主旨(多媒体展示)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课后提升】布置作业1.积累——培养美感,丰富语汇(多媒体展示)①积累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②积累精练雅致的连用四字句:课内的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衣穿褐,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迁移联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爱莲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陋室铭》) (解说:古文中有很多名句,意蕴丰厚,哲理深透;古文中有大量连用四字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显得精练、精致、精美、精神学生积累它们,既受美的熏染,又丰富语汇,受益无穷)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起义》教案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起义》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2)培养爱国情怀,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深刻领会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或小组成员讨论。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写作手法。
(2)分析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4. 互动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2)选取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大家共同探讨问题。
5. 总结提升:(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强调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读后感评估:评估学生的读后感,检查他们对陈涉起义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汉字,理解词语的含义。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2)学会使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3)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 《观沧海》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春望》4. 《泊船瓜洲》5. 《书湖阴先生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3)文章结构的分析。
2. 难点:(1)诗歌的意境理解。
(2)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3)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法:课内阅读、写作实践,提高实际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篇课文2课时,共10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诗歌背诵等,占总评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课文理解、词语运用、阅读分析等,占总评的70%。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冀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
2. 参考书: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书籍。
3. 网络资源:相关诗歌背景资料、译文等。
八、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引发学生兴趣。
2. 互动教学: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九、教学后记1. 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
3.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十、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冀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生字词;(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草原》1. 生字词:草原、蒙古族、摔跤、牧羊女、豪爽、点缀、翠绿、镶嵌、勾勒、碧波、渲染、勾勒、云朵、碧绿、涟漪、吟诵、舵手、激荡、峰峦、画卷、拍摄、羞涩、羞怯、陶醉、洒脱、驰骋、悠扬、马蹄、铃声、悠远、雄浑、蒙古包、谚语、蒙古族、摔跤、牧羊女、豪爽、点缀、翠绿、镶嵌、勾勒、碧波、渲染、勾勒、云朵、碧绿、涟漪、吟诵、舵手、激荡、峰峦、画卷、拍摄、羞涩、羞怯、陶醉、洒脱、驰骋、悠扬、马蹄、铃声、悠远、雄浑、蒙古包、谚语2. 课文解析:本文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3. 写作技巧: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章:《春》1. 生字词:春、生机、勃发、嫩绿、嫩黄、含苞待放、百花争艳、鸟语花香、冰雪融化、滋润、浇灌、发芽、生长、枝繁叶茂、花团锦簇、蝶舞蜂歌、春天的气息、春天的脚步、春天的画卷、春天的旋律、春天的诗篇、春天的赞歌、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回大地、春满人间、春意融融、春色撩人、春情绵绵、春意阑珊、春色渐浓、春意渐浓、春色无边、春意无边、春色满园、春意满园、春色满目、春意满目、春色满耳、春意满耳、春色满鼻、春意满鼻、春色满心、春意满心、春色满脑、春意满脑、春色满身、春意满身、春色满手、春意满手、春色满脚、春意满脚、春色满口、春意满口、春色满舌、春意满舌、春色满齿、春意满齿、春色满耳、春意满耳、春色满目、春意满目、春色满鼻、春意满鼻、春色满心、春意满心、春色满脑、春意满脑、春色满身、春意满身、春色满手、春意满手、春色满脚、春意满脚、春色满口、春意满口、春色满舌、春意满舌、春色满齿、春意满齿、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回大地、春满人间、春意融融、春色撩人、春情绵绵、春意阑珊、春色渐浓、春意渐浓、春色无边、春意无边、春色满园、春意满园、春色满目、春意满目、春色满耳、春意满耳、春色满鼻、春意满鼻、春色满心、春意满心、春色满脑、春意满脑、春色满身、春意满身、春色满手、春意满手、春色满脚、春意满脚、春色满口、春意满口、春色满舌六、教学内容第三章:《背影》1. 生字词:背影、车站、离别、父爱、轿车、凝视、渐行渐远、湿润、眼眶、散文、朱自清、深沉、情感、儿子、父亲、车站、行李、告别、火车、月台、步履蹒跚、岁月、回忆、怀念、心酸、泪水、散文、经典、背影、父爱如山、朱自清、深沉、情感、儿子、父亲、车站、行李、告别、火车、月台、步履蹒跚、岁月、回忆、怀念、心酸、泪水、散文、经典、背影、父爱如山2. 课文解析:本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上学的情景,表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学了就要用。
以下是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欢迎浏览。
教学目的:1、培养先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先生读书热情,帮助先生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气。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领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本文论述的言语非常简练,在学习时领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今天就让培根教给我们更多更好的读书方法吧。
二、授新:1、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次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文体。
2、读一读,记一记: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3、理解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令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情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4、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那些?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5、“读书补自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段话用了甚么论证方法?阐明了甚么?有甚么作用?比喻论证;阐明读书可以补自然的不足;使其文章更显生动抽象,浅显易懂。
6、读书的作用是甚么?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情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7、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情时运用了甚么论证方法?归纳说理、举例论证。
8、作者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这里运用了甚么论证方法?类比论证、举例论证。
9、文中还运用了甚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三、教师小结:本文次要为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第一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欣赏并评价诗歌的美学价值;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分析一首具体的诗歌,讲解其意象、意境、修辞手法等;3. 让学生欣赏并评价这首诗歌的美学价值;4.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2. 分析散文中的结构安排和表达手法;3. 欣赏并评价散文的美学价值;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介绍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分析一篇具体的散文,讲解其主题、情感、结构安排等;3. 让学生欣赏并评价这篇散文的美学价值;第三章:小说欣赏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3. 欣赏并评价小说的美学价值;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分析一部具体的小说,讲解其情节、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3. 让学生欣赏并评价这部小说的美学价值;4.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作文指导教学目标:1. 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和写作方法;2.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作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 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样本,讲解其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3. 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并提供指导和反馈;第五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组织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比赛等;2. 指导学生准备和参与活动,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3.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4.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上册教材内容,掌握文言文、课文和作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与表达- 研究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研究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写人、写景、描写等。
2. 第二单元:古文经典赏析- 研究古文的基本知识,如句式、修辞手法等。
- 阅读古文经典,研究经典句子的背诵和写作运用。
3. 第三单元:课文篇章分析- 研究课文的主题和结构,提高对课文的理解。
- 研究课文的欣赏和评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4. 第四单元:作文训练- 研究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技巧,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 练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策略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和视频,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帮助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研究效果。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写作比赛、朗读比赛等,锻炼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4. 多样化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笔试、口试、写作评分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进步情况。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本教学计划将进行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回答问题的程度和质量等来评估学生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题、写作作业等。
3. 考试评测:定期进行考试,评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提高程度。
通过以上评估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相关辅助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上为本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和安排,希望通过认真实施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创造力。
(3)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和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第1课:《草原》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描绘草原的美景。
2. 分析课文中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2课:《背影》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父子之间的深情。
2. 分析课文中重点句子和段落,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3课:《春》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描绘春天的美景。
2. 分析课文中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4课:《夏天》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描绘夏天的美景。
2. 分析课文中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对夏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5课:《秋天》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描绘秋天的美景。
2. 分析课文中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其用法。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2)通过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课文《草原》1. 教学重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句子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章:课文《背影》1. 教学重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句子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的理解和体会。
第三章:课文《故宫博物院》1. 教学重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句子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章:课文《春》1. 教学重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句子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五章:课文《济南的冬天》1. 教学重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句子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对比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计划1. 第一章《草原》:2课时2. 第二章《背影》:2课时3. 第三章《故宫博物院》:2课时4. 第四章《春》:2课时5. 第五章《济南的冬天》:2课时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其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今天就让 培根教给我们更多更好的读书方法吧。
二、授新:
1、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 作家, 出生贵族家庭
《随笔》 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 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读一读,记一记: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
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
3、理解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 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 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神上各种缺陷。
在句式上多用排比,使说理论证更充分有力;用比喻论 证是论证更加形象透彻;语言精辟,句句经典。
九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
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学了就要用。以下是九 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欢迎阅读。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
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7、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归纳说理、举例论证。
8、作者指出, 人的精神上的缺陷, 可以用读书来弥补, 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这里使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
类比论证、举例论证。
9、文中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
三、教师小结: 本文主要为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以 及读书的作用。
4、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那些? 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 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段话用 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说明读书可以补天然的不足;使其文章更显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6、读书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