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卫立煌表现_辽沈战役重要角色有谁
主席晚年回忆辽沈战役,评价“101”:1949年之前,功大于过
主席晚年回忆辽沈战役,评价“101”:1949年之前,功大于过作者:闪闪2007年,过往的风潮已经冷却,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林彪传》一书。
书里复盘了辽沈战役真实的战斗经过,点出了林彪的谨慎和主席的果敢,真正写清楚了二人的战略战术角度问题。
主席晚年回忆辽沈战役,对林彪的评价是:“在1949年之前,林彪对于中国革命是功大于过……”而本文带来的内容,便是真实的辽沈战役,林彪在开打之前的思维变化,政委和参谋长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一)林彪认为汽油短缺,暂时不能打决战,犹豫是否攻锦州先从敌军的角度来看,从1946年到1948年,东北三次更换总司令,杜聿明和陈诚接连败下阵来。
卫立煌走马上任,采用最谨慎的守城战术,蒋氏怒骂是“乌龟战术”,要求60万的蒋军部队,尽快改变决策,尽快撤出东北……然而,以卫立煌为首的东北指挥层,多数不买蒋氏的账,认为蒋决策错误,暂时守城、整编部队才是上策。
从卫立煌的角度来看,倘若唐突撤出东北的话,极有可能被对面的东北野战军打残。
(卫立煌)再看我军这边。
得知敌军守城不出,延安高层敏锐地察觉到,似乎大决战的时刻来了,绝不放六十万敌军离开东北。
林彪眉头紧锁,他在犹豫要不要决战,虽然明知道敌军已不足60万,却担心自己能否一口吃掉?主席希望先打锦州,抢占战略制高点,一把灭了东北敌军主力;而林彪思考许久,决定先打长春,等以后实力强大了,再去打锦州。
1948年4月18日,东野的七位决策层成员林、罗、高、陈、李、刘、谭开会,决定兵发长春。
共九个纵队集结完毕,分别负责主攻和打援,并把此战术安排,报到了延安。
主席希望打锦州,认为那里才是东北的关键之所在,他已经多次明里暗里地指示林彪,打锦州才是上上策。
可如今东野要打长春,主席虽然同意这一方案,却较为委婉地给出了意见:同意打长春……如果打别处,你们说这困难那困难,事实上不一定有的……林彪自然能看出主席的意思,而他依旧决定打长春,于是在同年的5月份,派出了两个纵队,试探长春的敌军防御。
辽宁抗战英雄人物及事迹
辽宁是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场之一,有许多英勇的抗战英雄涌现出来。
以下是一些辽宁抗战英雄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事迹:
1.陈赓:辽宁籍将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军军长。
他率领部队进行了多次
精彩的战斗,包括大寨战斗、新开河战斗等,对日军构成了严重威胁。
2.傅作义:辽宁籍将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
他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组织指挥了许多重要的战斗,如章党战斗、鞍山防线战斗等。
3.张学良:辽宁籍将领,曾任国民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
虽然他在抗战初期与共产党存在
矛盾,但后来与共产党合作,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参与抗战,在军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4.王树声:辽宁籍将领,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空军英雄。
他在抗战期间多次执行战斗任务,
以勇敢和智慧指挥部队,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5.杨靖宇:辽宁籍将领,是一位杰出的游击队领导人。
他率领游击队开展了多次打击日军
的行动,并在游击战中表现出色,成为了辽宁地区的民族英雄。
这些抗战英雄在辽宁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带领部队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战斗争,保卫了辽宁的安全和尊严。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成为了抗战史上的光辉篇章。
辽沈战役卫立煌按兵不动拖死几十万国军精锐
辽沈战役卫立煌按兵不动拖死几十万国军精锐1955年3月17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一条醒目的消息:“前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已在十五日返回人民祖国。
”卫立煌和夫人韩权华自香港抵达广州时,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副书记林李明和统战部部长饶彰风等前往迎接。
卫氏随即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呼吁在台军政友人“及早醒悟,对于有助于解放台湾者,在有形无形中,各自乘机量力而为”。
(卫立煌:《告台湾袍泽朋友书》,1955年3月15日,《新华月报》1955年第4号)卫立煌1897年生于安徽合肥,出身行伍,是蒋介石中央军中最善于用兵的将领之一,曾因“围剿”红军时首先率部进入苏区中心金寨有功,得到褒奖,蒋介石专门将金寨及其周边地区划为一县,命名为“立煌县”。
史迪威在其回忆录中称他是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也称他为“常胜将军”,这种殊荣,在国民党军人中实属罕见。
解放战争时期,卫立煌统领蒋介石嫡系几十万大军在东北战场上与解放军作战,因而被中共列为国民党战争要犯。
全国解放前夕,卫立煌逃往香港,但回归祖国后却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相继接见,并出任新中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6 年,毛泽东在他的重要著作《论十大关系》中还专门提到:“像卫立煌、翁文灏这样的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当是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纵观卫立煌的人生历程,如果说,与卫立煌同任新中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傅作义是因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大功,那么卫立煌的主要贡献则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
抗战期间,卫立煌率部转战山西、滇西等地,立下显赫战功,但是蒋介石对卫立煌在山西作战时与八路军的密切关系有所觉察,所以抗战胜利后借口让他出国考察,解除了他的兵权。
1947年春,在巴黎的卫立煌收到蒋介石催其回国的急电。
卫知道回国后就要参加内战,便设法通过留法左派学生领袖汪德昭向中共中央发了一封电报,大意是:“为了尽快结束中国内战,我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求与中共合作;因个人环境关系,希望绝对保守秘密。
侯镜如是辽沈战役的大功臣
侯镜如是辽沈战役的大功臣本人认为,辽沈战役不是侯镜如的历史空白,恰恰是侯镜如的人生大手笔,他是当之无愧的辽沈战役大功臣。
侯镜如,1924年5月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任职,参加了第一次、第二次东征,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开始了他为国为民不断奋斗的革命征程。
1925年冬,由周恩来、郭俊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7年参加上海第三次武装暴动,并担任主席团成员指挥工人纠察队。
之后任武汉革命政府武汉三镇保安队队长。
1927年任贺龙部第二十军教导团团长,率领营长陈赓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底,被派到上海中共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军委工作。
1928年春,由中共中央派往河南开封工作,后遭国民党逮捕入狱。
1929年秋,蒋冯战争被放。
先后被派往香港中共华南局军委和天津中共顺直省委军委工作。
2002年10月17日,王兆国在在纪念侯镜如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1931年春,侯镜如同志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与党失去了联系,但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仰没有变,一心报国,矢志不渝,始终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忠诚。
抗日战争期间,他历任国民党第九十一军参谋长、第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师长、第九十二军军长,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
解放战争后期,侯镜如同志同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按照安子文同志转达的周恩来、贺龙同志的要求,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推翻蒋介石独裁统治、解放全中国、建立新的人民政权的号召,随即准备起义。
在他的组织和安排下,国民党九十二军在北平起义,九十二军三一八师在福州起义,并与廖运泽一起联系廖运升师在浙江义乌起义。
在中国两种命运决战的历史重要关头,他遵循党指引的方向,作出正确的抉择,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是中共中央对侯镜如同志一生的高度评价。
1952年7月1日,侯镜如奉周恩来总理批示回到大陆。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两支在沈阳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两支在沈阳,蒋介石麾下大员轮流坐镇,为何最终仍会崩盘“痛失”沈阳?“沈阳无战事”背后的暗流汹涌熊式辉/陈诚卫立煌/廖耀湘/杜聿明剧透:一部《北平无战事》火遍全国,国民党内部矛盾在剧中引人入胜。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辽沈战役后期沈阳的解放同样未经激烈战火的洗礼,国民党守军即迅速瓦解,熊式辉、陈诚、卫立煌、杜聿明、廖耀湘等一批国民党将帅在东北解放历史上的“精彩演出”和激烈内斗,让沈阳完好地回到我党手中,最终受益的是人民大众。
影评:正是因为这些“领衔主演”的国军大员,让古城沈阳不仅在日后确立了共和国长子地位,更让沈阳解放的接收模式得到全国效仿。
上部“熊学霸”升上将成焦点“沈阳无战事”的事儿得从1946年3月说起。
在接收大潮中,53岁的中将熊式辉来到沈阳,担任东北行营(后改行辕)主任。
这位熊主任,天生就是个学霸,从陆军小学一直读到日本陆军大学(1921年国家保送)。
熊学霸的成绩,深得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预科班出身(与熊学霸学历差俩档)的蒋介石钦羡。
回到国内不久,恰逢北伐,就给熊学霸个军职吧。
给连长?当我是黄埔的吗。
给营长?我可是学霸。
给团长?本人大个长得帅(国字脸)。
给旅长?貌似勉强……直说了吧,熊的首个军职是独立第一师党代表(相当于师政委),两个月后兼任师长。
熊学霸33岁当师长,后来又长期担任家乡江西的省主席,自诩文武双全。
这次来到沈阳要管东三省,熊学霸在仕途上可谓是奇迹,不过他的实力仅限体现于人际和答卷,但打起仗来,就和考试完全不同,是要玩命的。
南京方面也知道这一点,作为委员长的幕僚他是合格的,但要是干起架来,这位学霸哥就未必能行。
就此,两位主演杜聿明、廖耀湘登场。
国军著名将领杜聿明不必过多介绍,这位陕西米脂的帅哥,此时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
杜司令最大特点就是能打,擅长用美制武器去打日式武器。
在1947年5月以前,杜司令可谓是领着配角的片酬,抢着领衔主演的镜头,从锦西经过沈阳、鞍山、一直推到长春、四平。
介绍辽沈战役中的英雄人物
介绍辽沈战役中的英雄人物
1948年9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以辽沈为中心的战役,这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力量最强、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有许许多多英勇无畏的英雄人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曲曲峥嵘的英雄史诗。
我们要提到的是彭德怀。
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将领之一,他在辽沈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勇敢果敢,作战勇猛,率领部队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他敢于冲锋陷阵,带领部队攻城拔寨,为辽沈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另外一个英雄人物是林彪。
林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他在辽沈战役中表现出色。
他在战场上指挥有方,冷静果断,带领部队取得了一次次关键性的胜利。
他的智慧和勇气为胜利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一个英雄人物是粟裕。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指挥员,他在辽沈战役中表现出了非凡的英勇和智慧。
他善于运用兵力,巧妙地布置战斗阵地,使得敌军无从下手。
他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智慧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还有许多无名英雄,他们或是战场上的普通士兵,或是背后默默支持的后勤人员。
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
义无反顾地投身战斗。
辽沈战役中的英雄人物是一群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英雄。
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书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是人民的骄傲。
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历史趣谈:国民党五虎上将卫立煌的传奇人生 卫立煌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国民党五虎上将卫立煌的传奇人生卫立煌简介导语:他曾是孙中山的警卫,后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干将;他既为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又敢于和他唱对台戏;他在抗战中虽创下辉煌战绩,胜利后却被他曾是孙中山的警卫,后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干将;他既为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又敢于和他唱对台戏;他在抗战中虽创下辉煌战绩,胜利后却被解除了兵权;在辽沈战役中他暗做“内应”,配合了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事后却成了中共公布的战犯;蒋介石下野后,他逃到香港隐居,1955年初却突然返回大陆……这就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卫立煌曲折而传奇的一生。
内战中,卫立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一切可能按兵不动,并利用其地位造成影响,既使东北高级将领们无所适从,也使蒋介石的战略计划泡汤,在战争关键时期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卫立煌简介:卫立煌(1897~1960),国军名将,中华民国高级将领,爱国人士。
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东乡卫杨村(今肥东县)人。
国军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取得了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围、鄂豫皖“围剿”、镇压“闽变”分路暨主功、击败冈村宁次收复郑州、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含强渡怒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1] 。
忻口会战亦破坏了日军的作战计划。
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
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
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称其为“支那虎将”。
史迪威在回忆录中称其为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为“常胜将军”,这种殊荣,在国民党军人中实属罕见。
生活常识分享。
辽沈战役的真相
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打锦州阻挡援军所以解放军将在黑山阻击沈阳援军,在塔山阻击从海上而来的华北国军援军。
中间攻坚2面阻援,任务非常艰巨。
但是解放军也有一个有利情况,那就是国军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上将在1946年就已经秘密加入苏联共产党。
他利用职务之便,拖住了沈阳国军第9兵团的出动,等大局已定,四野已经准备好了,才放第9兵团出击锦州,结果就是以行军状态在黑山大虎山一带遭到四野从四面八方的围攻最后灭亡,直接被冲垮了,根本都没有打几枪。
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打锦州阻挡援军一般来说认为塔山阻击战是一个奇迹,解放军8个师顶住了国军11师还有海空军的海陆空立体化攻击,是一个伟大的战争奇迹,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视这场阻击战,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国军攻下塔山那才是一个奇迹。
1948年秋季,四野发动了解放全东北的大战役,就是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的关键就是关门,关闭锦州这扇东北通往关内的大门。
这个计划有一个危险性就是如果四野攻击锦州的部队顿兵坚城之下,那么国军从海上,从华北,从沈阳大举出动的援军就有可能夹击在锦州周围地区的解放军四野部队,造成被动形势。
所以解放军将在黑山阻击沈阳援军,在塔山阻击从海上而来的华北国军援军。
中间攻坚2面阻援,任务非常艰巨。
但是解放军也有一个有利情况,那就是国军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上将在1946年就已经秘密加入苏联共产党。
他利用职务之便,拖住了沈阳国军第9兵团的出动,等大局已定,四野已经准备好了,才放第9兵团出击锦州,结果就是以行军状态在黑山大虎山一带遭到四野从四面八方的围攻最后灭亡,直接被冲垮了,根本都没有打几枪。
可是卫立煌阻止不了华北援军,华北国军成了锦州城里国军眼泪麻麻的翘首盼望的对象。
担任塔山地区阻击战任务的是四野4纵、11纵和热河独立4师、6师和炮兵旅,由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统一指挥。
国军在华北到处搜刮最后拿出了11个师,分别是第92军21师、62军、39军两个师、54军和暂编62师、独立95师。
辽沈战役最大卧底:卫立煌
辽沈战役最大卧底:卫立煌卫立煌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终其一生,卫立煌如同一个难解的谜。
1938年,卫立煌访问延安时与毛泽东的合影。
卫立煌卫立煌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终其一生,卫立煌如同一个难解的谜。
而要解开这一谜团,须从卫立煌与共产党的历史渊源说起……“剿共”遭遇“西安事变”卫立煌,字俊如,1897年生于合肥,祖父两辈为贫农。
1911年武昌起义,不满15岁的卫立煌应征新军。
大革命受挫后,他转道武汉,加入湘军,成为职业军人。
后经民主革命人士介绍,赴上海加盟孙中山讨伐袁世凯队伍,成为孙中山的卫士。
北伐战争中,卫立煌屡立战功,成为最年轻的“小营长”。
骁勇善战的卫立煌,多次与红军作战,“剿共”曾给他“荣誉”,也给他悔恨。
1926年,卫立煌就任师长,但因未出生浙江且不属于黄埔系,难以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只是蒋嫡系中的“杂牌”,二人由此芥蒂丛生。
尽管战功显赫,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并称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但卫立煌并未获得实权高官。
“西安事变”前,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陕甘宁边区总指挥”,再次充当“围剿”红军的工具。
然而,“西安事变”枪响,让他们成了阶下囚。
当时,卫立煌南京政府的随员家眷等四五十人,被囚禁在西京招待所。
卫立煌知道,自己“反共”闻名,必死无疑。
然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共产党不计前嫌。
对此,卫立煌感慨万端,从此走上人生新起点。
喜结中共高层1937年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个月后,更名为第18集团军,隶属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的第二战区序列。
阎锡山面对复杂局面,将作战指挥权交给前敌总指挥卫立煌。
这样,卫立煌成了八路军的名义“上司”。
1939年忻口战役后,卫立煌三次与周恩来聚会。
辽沈战役
胜利结束
1948年11月2日,沈阳全城为解放 军占领。同日,解放军攻占营口,除 刘玉章率第52军军部及所属第25师等 几千人乘船从海路撤逃外,其余14000 余人全部被歼。至此,辽沈战役结束。 9日,锦西、葫芦岛地区之敌从海上撤 至关内。至此,东北全境解放。
谢 谢 !
战争背景
第一阶段:锦州会战
塔山阻击战
第二阶段 辽西会战
参加辽西围歼的东北人民解放军某部
黑山阻击战(101高地)
第三阶段 解放沈阳
从10月29日起,东北野战军乘胜东 进,先后解放新民、抚顺、辽阳、鞍 山、海城等沈阳外围据点。1948年11 月2日,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宣 告解放,守军13万余人全部被歼。
罗荣桓(1902-1963) 久经考验 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 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林彪(1907~1971),中华人民共 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 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 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 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 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 重大战役。
卫立煌(军二级上将。汉 族,安徽省合肥人。他被 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 司视为“支那虎将 ”。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著 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黄埔系骨干将领。后在国民革命军 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 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 战,取得昆仑关大捷。1949年1月9 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于河南 省永城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
辽沈战役
演讲人:黄健飞 龚亦
名称: 地点: 时间: 参战方:
辽沈战役 吉林、辽宁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29日,东北野战军先后攻克河北省
的昌黎、北戴河和辽宁省的绥中、兴城,切断 了辽西走廊,完成了对锦州、义县的包围。 蒋介石正集中精力应付华东野战军9月16日发 起的济南战役,顾了救济南,就顾不了援东北, 只有令卫立煌经沈锦路出辽西,直接解锦州之 围。卫又坚决反对这一案,认为锦州之围应由 关内出兵直接解决,解围后与锦州部队会合出 大凌河向大虎山攻击前进。这时沈阳主力才西 出与东进之部队会师,所以就未实行蒋的命令。
1948年10月2日清晨,林彪得到报告,在葫芦岛, 敌军新来了4个师。林彪担心锦州未攻下便受到沈 阳、锦西、葫芦岛三方援敌夹击,到时部队油料耗 尽,大量汽车、坦克、重炮撤不走,将陷入危局。 于是,他命令列车暂停前进。1948年10月3日清晨, 林彪与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紧急磋商。林彪 考虑了一会,命秘书把电报追回来,但电报已于凌 晨4时发出。林、罗、刘三人便于上午9时重新给军 委发电表示:“我们拟仍攻锦州。” 1948年10月7日乘“重庆”号返天津塘沽。蒋用白 手套在舰上到处摸,发现有灰尘,气得大骂海军司 令桂永清:“海军腐化堕落成这样,要亡国的!”
蒋介石:1948年10月2日飞抵沈阳,召集军事
会议,决定从华北和山东海运葫芦岛7个师,加 上葫芦岛 阙汉骞的第54军4个师,共计4个军11 个师组成“东进兵团”。 以沈阳地区的5个军11个师和3个骑兵旅,组成 “西进兵团”,由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准 备东西对进,以解锦州之围。
林彪:以第2、第3纵队和第6纵队之第17师,以及炮 兵纵队主力和坦克营,组成北突击集团 以第7、第9纵队及一部分炮兵,组成南突击集团 以第8纵队及第1纵队炮兵团,组成东突击集团,从城 东向西突击 以第4、第11纵队及2个独立师位于打渔山、塔山和虹 螺蚬一线,阻击葫芦岛和锦西方向的援敌; 以万毅第5纵队、黄永胜第6纵队(欠第17师)、梁兴 初第10纵队(附第1纵队第3师),位于新民以西、以 北地区,堵击由沈阳出援的敌“西进兵团”; 李天佑率第1纵队(欠第3师)位于锦州和塔山之间的 高桥,作为战役总预备队,既可北攻锦州,也可南援 塔山。
国民党新六军少尉:我所亲历的辽沈战役
《1944-1948我的战争》封面(文汇读书周报图片)《1944-1948我的战争》(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书为口述历史,作者黄耀武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于国民革命军新六军服役。
该书真实记录了他的这两段军旅生涯,从抗战时的同仇敌忾,到内战时的普遍厌战,展现了同一支国民党军队面对两场截然不同性质的战争,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心态。
这是一场非输不可的战争不久,辽沈战役开始。
解围锦州,首先在以廖耀湘为首的高级军官里就认为是不可能的。
廖耀湘提出很多借口,重武器过不去,又是辽河,又是大凌河,困难很多。
他的意思就是不想去锦州,想按照之前两次去南京时的思路往营口撤,这是唯一的出路,还不损失实力,是这样一种思想左右他。
但蒋介石不管你三七二十一就是要攻,可傅作义的主力部队没调过来,向塔山进攻的东进兵团里,就有从沈阳去葫芦岛刚补充完兵员的六十二师,我们有几个同学就在这个师,刚补充的新兵能打仗吗?六十二师师长是打过沙岭战斗的刘梓皋,这个人很有军事才能,三十多岁就当了少将师长。
后期六十二师的兵员不足,去葫芦岛补充新兵比较方便,准备补完了再调回来。
增援葫芦岛的几个师是傅作义给的,但是总兵力还是单薄。
一个防守纵队也是三个师四五万人,那是不容易拿下的,进攻兵力必须要比防守兵力多两三倍的程度才好攻下来,现在进攻的兵力比防守的兵力没有多多少,那就难打。
六十师的师长陈赝华原来是新六军六十六团团长,他的参谋长赵照是我们学生大队时的大队长,在缅甸给我写“抗战功成归故处”留言的就是他。
这个师只有六千人,相当于一个师常规建制的一半,锦州战役六十师守外围,全师被歼,邱钟岳就在这个师当团长,这些人应该都是被俘了。
作为上级指挥层面,蒋介石、卫立煌、廖耀湘的想法都不一致,蒋介石认为锦州肯定能拿回来,你就给我打;卫立煌认为打不赢的,往沈阳撤就算了;廖耀湘要往营口撤,思想都不统一。
就算意见统一这个仗也难打,锦州为什么三十八小时就失守了?首先对解放军的兵力估计不足,当时以为整个东北的解放军部队多说也就是四五十万,实际不止,有上百万。
辽沈战役概述
10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秋季攻势,先后消灭陈诚部队将达10万人,把陈诚吓得胆战心惊,无所适从。这时沈阳人民流传着一句讽刺陈诚的歌谣说:“陈诚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当人民解放军秋季攻势结束,正“利用每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之时,冬季攻势尚未大规模发动(其实人民解放军冬季攻势已在12月15日开始),陈诚的气焰又嚣张起来,曾于1948年1月1日发表元旦告东北军民书,侈言“目下国军已完成作战准备,危险时期已过”。并准备由铁岭、沈阳、新民三路出兵向解放区扫荡。不料陈诚这一计划刚开始进行,人民解放军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奇袭,于1月7日在辽西公主屯歼灭了蒋军在东北精锐部队之一——新五军,并活捉军长陈林达、师长谢代蒸、留光天。此时吓得陈诚手足失措,卧床发抖,星夜电蒋介石告急。蒋于8日亲飞沈阳。据说:当时陈诚将新五军被消灭的责任完全推到将领不服众命令,请求惩办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及新六 军军长李涛。当日蒋介石召开东北师长以上会议,痛骂廖耀湘、李涛不服从命令,不顾“国家民族”利益,不去解新五 军之围。其实据陈诚的副参谋长赵家骧在1948年2月对我说:自1947年人民解放军发动强大的秋季攻势以来,打得陈诚心战胆寒,他并未料到人民解放军在1月初连续发动攻击。
东北代表张振鹭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我们要求蒋主席演这出戏。”于归说:“中央‘剿匪’采老鼠战略,如果东北失掉,华北失掉,华南也不保,难道都像陈诚一样想逃到美国去吗?”
陈诚在上海正准备出国之际,听到这些失他“体面”的消息,既无面目出国,又怕真有人到上海来“捣乱”,赶快搬到联勤总部上海陆军医院,以治十二指肠为名,躲藏起来。
陈诚初到东北,确实抱着一番雄心,大吹“要消灭‘共匪’,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东北”。他锐意整军,大肆扩充部队,将东北原有九个保安区司令及十一个保安支队及交警总队等部队,扩编为四个军(新三军、新五军、新七军、新八军),把骑兵支队扩编为骑兵师(三个旅),又将青年军第二○七师扩编为第六军,并从苏北调第四十九军王铁汉部到东北,另调楚溪春为沈阳防守司令官。连同原东北蒋军新一军、新六 军、十三军、五十二军、五十三军、六十军、七十一军、九 十三军等八个军共达十四个军之多。(在人民解放军冬季攻势以后,热河之十三军拨归华北“剿总”傅作义指挥。)他又增加了炮兵、战车、汽车等部队,妄想集中优势兵力与人民解放军决战。
辽沈战役的事迹有哪些
辽沈战役的事迹有哪些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那么你了解辽沈战役的事迹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辽沈战役的事迹,希望能帮到你。
辽沈战役的事迹介绍1:廖耀湘兵团经过解放军夏、秋、冬季攻势后,东北战场敌军据守于长春、沉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处于欲守无力、欲走难舍、犹豫观望、矛盾重重的状态。
按照中央军委、毛泽东的决策,东北人民解放军抓住决战时机,首先在东北战场上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发起了辽沉战役这场大歼灭战。
在这一大战役发起前,内蒙古骑兵师为保障东北野战军主力进行休整,奉命对沉阳外围新民之敌实行封锁、围困。
1948年3月中旬,骑兵第二师挺进到铁岭、法库、彰武一带,对沉阳之敌进行监视,随后参与围困新民、封锁沉阳,防止敌军突袭,打击敌人的骚扰和抢粮。
8月8日,骑兵第二师(暂缺第二十四团)奉命撤回内蒙古右前旗葛根庙整训,将封锁沉阳、新民守敌的任务移交给骑兵第一师。
第一师奉命进至法库、彰武、新民一带,配合辽北军区部队,对该地区之敌继续进行监视、封锁、围困,为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战役前的休整、训练,及进行战略决战的准备工作和实行隐蔽地战略展开,起到了前卫、警戒作用。
9月,根据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命令,骑兵第二师(包括第一师第三团)执行围困长春、堵击长春突围之敌的任务;第一师(缺第三团)接受第十纵队指挥,在辽西的黑山、大虎山一带,阻击由沉阳、新民西进援锦之廖耀湘兵团。
辽沉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
9月24日,骑兵第一师奉命连夜冒雨出发,渡柳河西进150余里,到达厉家车站附近,堵击企图西窜之新民敌军。
监视数日,未发现驻新民之敌七十一军情况有重大变化。
9月30日,第一师又转回绕阳河、大柳河之间地区,以白马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进行广阔纵深搜索。
10月5日,十纵根据东北野司命令,将骑兵第一师的阻击任务改在半拉门以南地区,沿绕阳河两岸进行运动防御,阻击敌军渡河。
10月12日,敌廖耀湘兵团主力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但在东北野战军节节阻击下,进展缓慢。
辽沈战役卫立煌表现
辽沈战役卫立煌表现1948年初,卫立煌一回国,就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行辕代主任兼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总揽东北党政军大权。
卫立煌到东北后,即集中兵力,固守要点。
不管各地守军如何告急,不管蒋介石如何一再电令其派兵解围,他总是把兵力集中于沈阳、锦州、长春附近,拒不出战。
蒋介石对卫立煌连日来不肯出兵,坐守沈阳的策略,十分不满。
严令卫立煌只留少数兵力守沈阳,把主力部队向南开,打通沈锦路,严守锦州。
卫立煌不接受蒋的命令,因此,蒋卫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5月初,蒋介石再次电令卫立煌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到锦州,成立机动兵团以随时准备行动。
但卫立煌根本不同意,派赵家骧、廖耀湘代表他赴京,面蒋请示机宜。
蒋听完汇报后,对卫立煌意见不予理睬,便下令决定:只留五十三军和二O七师(都是原东北军)守沈阳,其他各兵种混合在一起,编为一个机动兵团,并指定归廖耀湘统率。
廖觉得机动兵团可以扩充个人势力,立即表示接受。
卫立煌感到,自己已被蒋置于无权过问的地位,仍坚决反对,不予执行。
9月12日,辽沈战役首先在北宁路山海关、唐山段打响,解放军以迅猛动作切断北宁路,占领了辽西走廊,将国民党在辽东半岛的军队压缩在锦州、锦西两个孤立的据点。
蒋介石见势不妙,急飞北平亲自指挥,命令卫立煌立刻出辽西解锦州之围。
卫立煌却借口“沈阳只能固守以自保”而不执行蒋的命令。
24日,驻守锦州的范汉杰连电告急。
同日,蒋介石急召卫立煌到南京,迫令卫立煌由沈阳出兵西进锦州。
卫立煌表示沈阳兵力不足,不能西进,要蒋就近从关内调援军解锦州之围。
蒋介石坚持原命,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监督卫立煌执行命令。
卫立煌回沈阳后,在军事会议上仍坚持己见,多数将领也说只可守。
无奈,顾祝同只得回南京复命。
顾带回的东北将领的文字汇报大意是:由沈至锦千里,背三条大河,七道小河,侧敌行军,犯兵家大忌。
国共两军谁先过辽河谁败。
10月3日,蒋介石亲飞沈阳,撇开卫立煌直接授命廖耀湘组织机动兵团,以南下解锦州之围,同时命令驻守葫芦岛的侯镜如指挥东进兵团强攻塔山。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形象塑造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形象塑造九一八事变,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犯中国东北地区的事件。
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也涌现出了一批伟大的英雄人物。
这些英雄在九一八事变中,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塑造了辉煌的形象,为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张作霖将军:辽沈战役的背后英雄九一八事变的始作俑者,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对中国东北的进攻。
在此背景下,张作霖将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出色的指挥能力,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张作霖将军早年立下赫赫战功,曾在抗击帝俄侵略时立下赫赫战功,他从事军事事业多年,深知日本的威胁。
因此,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决定组织辽宁军队进行抵抗。
他采取了多种战略和战术手段,有效地限制了日军的扩张,为后来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然而,张作霖将军的英雄形象并非仅仅来自于其军事才能。
他在处理内外交往时,始终坚守对华友好的态度,平衡日本和苏联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
他不仅在政治上保卫了中国的主权,还积极推进国防建设,努力提高国家的抵御外敌的能力。
他的一生充满了英勇和智慧的化身,成为抗战英雄的典范之一。
二、林则徐:爱国卧薪尝胆的英雄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深陷民族危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个时候,许多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其中,林则徐这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者在塑造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形象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林则徐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从政,对于中国社会的弊端和国家的困境有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保卫国家需要国民的智慧和力量,于是他提出了“舍我其谁”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领导抵制和反抗外敌。
九一八事变后,林则徐积极参与组织抗日义勇军、发动群众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他通过宣传、组织、动员等多种手段,大力提高中国人民的抵抗日本侵略的意识和行动力。
他用自己的言行和行动,营造了一个团结奋发、勇于抵抗的社会氛围,为中国人民的斗争壮胆鼓劲。
三、冯玉祥:坚定的抗战英雄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和压迫,抗日斗争呼之欲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沈战役卫立煌表现_辽沈战役重要角色
有谁
重庆谈判破裂后,国共开始了三年的内战。
在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是最早进行的战役。
那辽沈战役卫立煌有何表现?下面是为你搜集辽沈战役卫立煌表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辽沈战役中的卫立煌,实行坚守不出的战略,他把重兵放在沈阳,虽然东北各地的城市告急,但是卫立煌不派兵去营救。
蒋介石对于卫立煌的战略决策十分失望,屡次指示卫立煌出兵解各地之围。
卫立煌认为,只有坚守住几个大城市才可以保住东北,如果派兵与解放军作战,那么必然在东北要分散军队,会被解放军各个击破。
蒋介石非常不满意卫立煌的策略,他亲自到北平督战。
卫立煌派出廖耀湘为代表去听取蒋介石的指示。
蒋介石提出只派少量军队驻守沈阳,大部分军队由廖耀湘指挥,南下锦州,与解放军进行决战。
卫立煌明白了蒋介石的意思,蒋介石是要解除自己的兵权,这个时候的辽沈战役中的卫立煌已经变相地退出了指挥部。
解放军重兵围困锦州的时候,蒋介石命令卫立煌携沈阳的守军前往锦州救援,卫立煌拒不执行命令,认为沈阳的兵力只能自保,如果去救锦州,那么沈阳也会丢失。
蒋介石无法,只得派遣葫芦岛的兵力前往锦州救援,但是锦州在没有等到救兵之前已经被解放军攻陷了。
锦州失陷后,沈阳与葫芦岛相继失陷,卫立煌携带家眷回到南京。
蒋介石将东北失败的责任加到了卫立煌身上,卫立煌被关押到监狱。
辽沈战役中的卫立煌没有错,却要为蒋介石做替罪羊。
卫立煌简介卫立煌,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将领,而且等级颇高,有着“虎将”的著名称号。
当然,称号确实不假,他在中原大战等多个战役中,建立了无数的军功,称号当之无愧!他曾被日军最高司令称为“支那虎将”,而且被多人评为最能干的人。
在1897年,正是卫立煌出生的年代,那时,他的父亲还是清朝的一位官员,家中虽不富裕,但是温饱却不是问题。
后来,卫立煌生长的地方发生了瘟疫,他的父亲就因此离世,家中的担子全都放在哥哥一个人的身上,只能靠哥哥一人打工养活整个家。
从卫立煌简介中,我们能够看出他是如何成长的。
在少年时期,他开始进入私塾读书,十分刻苦勤奋。
后来因为在革命思想的左右下加入到军队中,就在第二次革命发生之后,他就加入到了群众武装中,与清军进行对抗,最终还是失败了。
之后他被军校录取,在那里认真学习军事知识,对军事训练也很用心,三年后被挑选到卫队,保护孙中山的安全。
卫立煌简介最大的亮点还是在抗战时期,他在多次战役中都取得了完胜,知道日军投降后,卫立煌才结束了抗战。
但是,他很清楚抗战结束后会发生什么,所以他为了置身事外,便以考察的名义来到了国外,也因不配合蒋介石的安排被捕。
直到国家成立,他才回到了北京,接受党的安排。
卫立煌故居卫立煌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一生戎马,是
历史上的显赫人物。
卫立煌出生于安徽合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贫穷的农民,待到卫立煌成为政府的军官以后,卫立煌在自己的家乡修建了一幢房屋,安置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儿女。
卫立煌的这所故居现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境内,当地政府将其视为文化遗产,派人精心看管。
卫立煌的家乡安徽是处于南北交界处的地方,北方建筑多以砖石为原料修筑房子,修筑风格为横平竖直。
南方修建房屋多以木材为原料,修建的时候根据地势修建。
卫立煌的故居是混合了砖木的材料修建。
卫立煌故居面积不小,大大小小有十几间房屋,在院落的最后面,还有一座西式的洋楼。
这座洋楼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了炮楼。
卫立煌有个侄子,他的侄子一直看管着这所老房子,直到去世。
卫立煌故居后来失火了。
失火的原因是因为几个小孩在里面玩游戏,不小心点着了房屋,大火烧毁了不少房屋,剩下的房屋因为风吹雨淋而坍塌,卫立煌的故居几近消失。
改革开放以后,当地的经济发展起来,政府开始着手修葺卫立煌的故居。
在重建卫立煌故居的时候,找到了卫立煌的一些后辈们,根据他们的回忆画出了图纸,重新修建了卫立煌的故居。
现在卫立煌的故居又恢复原来的样子了,每天迎接着很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