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的运算
小学数学_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50页至53页信息窗2第1课时红点1、绿点1、红点2。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同时进一步理解其中蕴含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 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解题策略,体验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策略,同时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计算是解决问题常用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理解其中蕴含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蜜蜂王国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今天我们看一看工蜂分别去哪里采蜜。
(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学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信息问题信息:一队320人,二队210人,三队86人。
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2. 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3.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谈话:请同学们按下面的提示,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温馨提示:(1)想一想:怎样列式?(列出算式)(1)算一算:写出计算过程,算出结果。
(3)说一说: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小组进行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展示算法,理解算理。
(1)解决问题:一队和二队共有多少只?生: 320 + 210 =师提问: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如何计算结果?预设:生1:我的算法是,3个百加2个百是5个百,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5个百和3个十合起来就是530。
师:根据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好方法。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320里面有32个十,210里面有21个十,32个十加21个十是53个十,53个十就是530.师:运用以前学过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这个方法也可以。
第四单元《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案:《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年级:二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不连续进位的笔算。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合作学习,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1.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正确进行不连续进位的笔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不连续进位的概念。
2. 在计算过程中正确处理进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三位数的加法,回顾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的加法,那么你们知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不连续进位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不连续进位的含义。
2. 讲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强调不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3. 通过例题,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计算练习。
三、巩固练习1. 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练习活动。
2. 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检查,确保计算正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不连续进位的概念,正确处理进位。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提高计算能力和准确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录:练习题1. 计算:123 4562. 计算:234 5673. 计算:345 6784. 计算:456 789要求:每位同学完成以上练习题,并互相检查,确保计算正确。
小学数学_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三单元信息窗3,44至45页,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教材简析: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作准备。
教材由学生感兴趣的勤劳的小蜜蜂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一次退位)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对算法进行比较优化。
3.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笔算。
教学难点:弄清有关进位、退位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看到了很多小蜜蜂,按各队的路线飞去采蜜,终于找到了果园和花园,(课件出示情境图)今天我们要用这幅图来学习数学知识,比一比哪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善于动脑,积极思考。
二、观察思考,探索新知1.仔细观察,发现问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学生提出问题,师课件展示。
果园到花园有多远?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多少只?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3.解决问题(1)列式解决:果园到花园有多远?)学生列式:592+384(2)探究算法: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呢?(3)算法优化。
引导:比较各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4.观察这道题的笔算跟以前学习的三位数笔算有什么不同,以前学的没有进位,这道题有一次进位。
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笔算。
5. 小组讨论做这样的笔算应注意什么?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人教三上数4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说课稿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的计算教学。
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进一步深化,是后面学习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及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学较复杂的计算教学中的一项不可确少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必要。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的教学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学生能够按正确的计算顺序计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应用正确的计算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⑵能力目标:学生能激发起学习热情和求知欲,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能得到发展。
⑶情感目标:学生能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美的魅力;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并适时地得到思想教育。
5、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是:1、笔算要求。
2、计算顺序。
3、约等号的写法及意义。
教学难点是:1、相同的数位对齐。
2、估算的意识。
二、灵活多样说学法、教法1、说教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说学法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
第三单元《三位数笔算加法(不连续进位)》(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三位数笔算加法(不连续进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不连续进位的加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则2. 不连续进位的加法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不连续进位的加法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连续进位的概念,熟练运用不连续进位进行加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掌握计算法则。
(2)教师讲解不连续进位的加法运算,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不连续进位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
3. 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学生互相检查,共同提高。
4. 巩固与应用(10分钟)(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新课讲解”部分中的“不连续进位的加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不连续进位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
补充和说明:不连续进位的加法运算,指的是在三位数加法运算中,不是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加都会产生进位的情况。
小学数学_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41页,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经历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概括出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复习师:同学们还想到蜜蜂王国去做客吗?蜜蜂王国只欢迎聪明的孩子,你们能通过蜂王的考验吗①口算56+30= 25+20= 34+30= 60+24= 64-3084-60= 86-30= 45-20= 36+40= 27-5=40+9= 32+5= 18+70= 78-5= 6+80=②填空250是由( )个百、( )个十组成3个十和5个白合起来是( )。
( )个百和( )个十合起来是680。
③笔算94-36 35+17(2)导入。
师:今天,勤劳的小蜂们整装待发要去采花粉了。
大家家想去看看吗?瞧,它们出发了!(出示情境图谁能利用其中的信息,给大家讲个小故事?生:清展,小蜜蜂们在大王的命令下,出发去采花粉了。
生:他们分成了4队,其中一队有320只蜜蜂,二队有210只蜜蜂,三队有86只蜜蜂,四队有103只蜜蜂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师:精彩的故事讲完了,根据刚才故事中我们找到的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环视学生,给学生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问。
)生1:一队和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生2:二队比一队的蜜蜂少多少只?生3:二队和三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生4:二队添几只蜜蜂就和一队同样多了?生5:三队和四队大约共有儿百只?师:你们很善于思考,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笔算(3)-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笔算(3)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笔算(3)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笔算(3)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下面是我对这个教案的详细解读和应用。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即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笔算。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计算。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和不进位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个规律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箱苹果,共有321个,又买了一箱橙子,共有210个,请问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计算。
接着,我会通过PPT展示笔算的步骤和规律,例如:321+210的笔算过程,让学生跟随PPT一起笔算,并解释进位和不进位的规律。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例如:321+210、321+410等,让学生独立进行笔算,并上台展示和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笔算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笔算的步骤和规律,以及一些典型的练习题和解答过程。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笔算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类似321+210、321+410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写出解题过程。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加)》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加)》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掌握不连续进位加的运算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笔算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三位数加法笔算时,可能会出现对进位处理不熟悉,运算速度慢,准确性不高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不连续进位加的运算。
2.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不连续进位加的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连续进位加的运算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和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掌握不连续进位加的运算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加)的教学课件。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小明买了一些书,一共花了38元,小红买了一些玩具,一共花了47元,问小明和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解答,从而引出三位数加法的笔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加)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进位的概念,和不连续进位加的运算技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加)。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

四、总结评价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果是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作十个位上的数加十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我们一队种了592棵树
目录页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不连续进位、退位)
37+26= 63
3 7 + 21 6 6 3
83-48=
. 8 3 -4 8 3 5
35
要求: 1、用竖式计算。 2、想一想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达标检测
1.拨一拨,算一算。
636加247等于多少?
拨珠
636 + 247 = 883
百
十
个
6 8
3 8
6 3
三、达标检测
1.拨一拨,算一算。 636减217,等于多少?
十位上退一当十。 16减7得9,个位上拨9颗珠子。
百
十
个
636-217= 419
6
3
6
三、达标检测 2.
+
562 31 7 4 936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3、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加上进位的“1”
二、你问我说
一队比二队多种了多少棵树? 二队比一队少种了多少棵?
592-364= 228 (棵) .
5 9 2
- 3 6 4 2 2 8
个位上2减4不够减, 相同数位相减 怎么办? 想一想,怎样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位数加减法

三位数加减法123456+789-----1368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学习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在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时,首先要了解三位数的结构。
一个三位数由百位、十位和个位三个数字组成,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值。
例如,123可以分解为百位1、十位2和个位3。
同样地,456可以拆分为百位4、十位5和个位6。
在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时,我们按照百位、十位和个位的顺序进行计算,并将结果进行合并。
首先,我们来看三位数的加法运算。
例如,计算123+456的结果。
我们首先按照个位进行加法运算,3+6=9,个位的结果是9。
接下来,我们在十位上进行加法运算,2+5=7,十位的结果是7。
最后,在百位上进行加法运算,1+4=5,百位的结果是5。
将个位、十位和百位的结果按照顺序合并,即得到了最终的计算结果1368。
类似地,我们来看三位数的减法运算。
例如,计算789-456的结果。
我们首先按照个位进行减法运算,9-6=3,个位的结果是3。
接下来,在十位上进行减法运算,8-5=3,十位的结果是3。
最后,在百位上进行减法运算,7-4=3,百位的结果是3。
将个位、十位和百位的结果按照顺序合并,即得到了最终的计算结果333。
除了了解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简化运算过程。
比如,当个位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超过10时,我们可以在该位上保留个位数,然后进位或退位到相邻的十位或百位。
例如,在计算789+456时,个位的运算结果是5+6=11,我们保留个位1,同时将十位的7加上进位1,即7+1=8,进位后的十位结果是8。
同样地,我们在计算456-123时,个位的运算结果是6-3=3,十位的运算结果是5-2=3,百位的运算结果是4-1=3。
通过这样的计算方式,我们可以更加迅速地得到计算结果。
小学数学_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笔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理解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算理,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利用迁移规律,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的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对算法进行比较优化。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质疑和创新意识,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谈话激趣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勤劳的小蜜蜂要出去采蜜了,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能去帮他们解决问题么?预设:能!谈话:今天我们要用这幅情境图来学习数学知识,哪一位同学顺能把相关信息找一下?【设计意图】好的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课堂中来。
本环节采用了学生熟悉的情景——蜜蜂采蜜,通过蜜蜂有辛勤劳动、不怕劳累的特点,激励学生要像蜜蜂一样“不怕累、肯努力”的学习。
(二)找数学信息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预设:一队518只蜜蜂、二队227只蜜蜂、从家到果园592米、从家到花园384米。
谈话:你说的非常准确,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设计意图】准确提取情景中的数学信息是学生学习数学应该具有的良好数学素养。
通过发现数学信息,目的是让学生把情景的数学信息提取出来,把非数学信息筛去掉,提高学生的读题与信息筛选能力,为下一步提出正确的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三)提出问题提问: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生1:从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生2: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生3: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生4: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师:以上你们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小蜜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吧!【设计意图】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教案

-难点解析:强调对齐的重要性,通过彩色标记或特定格式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减法计算中对齐的必要性。
(4)快速准确地进行不连续退位计算: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难点解析:通过反复练习,包括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以及定期的小测验,增强学生的熟练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不连续退位的计算步骤和借位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举例和逐步引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连续退位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算术操作。通过计数器或算盘,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不连续退位的过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位数减法的笔算(不连续退位)》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从一个较大的数中减去一个较小的数,还需要向更高位借位的情况?”(例如:从100减去97)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不连续退位减法的奥秘。
2.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通过练习三位数减法不连续退位的计算,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4.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能够正确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运算,包括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的情况;3.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灵活应用三位数加减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三位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的情况下的三位数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形式或是出示图片等方式引出三位数加减法的概念和作用,并预告今天的学习内容。
2. 学习内容(30分钟)(1)引入题目出示一道三位数加法题目:“326 + 195 = ?”,通过让学生计算这道题目来引出三位数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三位数加法的运算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三位数加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运算规律。
(3)不连续进位的运算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计算一道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题目:“237 + 156 = ?”,让学生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运算方法。
(4)三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三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运算规律。
(5)退位的运算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计算一道退位的三位数减法题目:“357 - 268 = ?”,让学生掌握退位的三位数减法运算方法。
(6)总结通过课堂小结的方式概括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并进行相互检查和讨论。
4.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应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完成。
同时,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作业。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上的小测验和作业,检验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2.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重点介绍了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的情况下的三位数加减法运算,但时间有限,希望下一次上课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能力;2.部分学生在计算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时,容易出现混淆和算错的情况,需要更多练习和指导。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下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笔算课件

11.把同样多的零件分给王师傅和张师傅做。 一周后,王师傅还剩下182个没有完成, 张师傅还剩90个没有完成。他们谁做的 多?多多少?
182 > 90 张师傅做的多
同样的工作量, 剩的越多,做的越少。 剩的越少,做的越多。
11.把同样多的零件分给王师傅和张师傅做。 一周后,王师傅还剩下182个没有完成,
4. 11
518 –2 2 7
291
百位:5 – 1 = 4 十位:1 + 10 = 11
11 – 2 = 9
十位不够减怎么办? 百位:4 – 2 = 2
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要多 飞多少米? 从家到果园592米,从家到花园384米。
求“相差”,用减法计算。
先估一估,再列竖式计算……
估成整百数
592 - 384 ≈ 200 (米) 592接近600,
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 ? 一队是518只,二队是227只。 求“相差”,用减法计算。
先估一估,再列竖式计算……
518接近520,
518 - 227 ≈ 290 (只) 227接近230 ,
520-230≈290,
≈≈
≈
520 230 290
518-227的结果大 约是290。
我会用竖式算。 518-227= 291
2.
进一
百十个
636
百十个
636+247
百十个
8 83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材第55页自主练习“第2题” )
2.
退一
百十个
636
百十个
636-243
百位退一当十。
百十个
3 93
(教材第55页自主练习“第2题”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不连续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掌握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掌握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验算的意义,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四)课时安排5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不连续进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教材安排了三组动物照片,例1通过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三位数加三位数加法题。
教材为了加强练习,降低错误率,有安排了“想一想”。
教学最后的“做一做”笔算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
73+45 25+43 37+4756+20 30+59 63+282.笔算下面各题430+260 570+380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的运算
教学内容:二年级第四册第54页信息窗3红点1、2和绿点内容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蜜蜂采花粉计算距离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
少或少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经历与
他人交流与合作,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对算式进行优化的过程。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笔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进位、退位笔算算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到了上千只小蜜蜂,在蜂王的一声令下,迅速的按各自的路线飞去,它飞了好远,终于找到了果园和花园,这些小蜜蜂也顾不得休息,就开始采蜜了。
同学们你想参观一下它们的采蜜的场景吗?(出示场景图)
(板书: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设计意图:把本单元的“信息窗”情境串联,通过引入把可爱的小蜜蜂采蜜的场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发现问题.
师:看,这就是小蜜蜂采蜜的地方(课件展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
学生:观察画面,小组交流。
2、提出问题,汇报交流。
一只小蜜蜂偷偷的告诉老师,它想知道从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板书)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呀?交流汇报。
板书问题。
(课件显示)
生回答预设:
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
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多少只?
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
从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
从一队的果园到家比从二队的花园到家多飞多少米?
等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进位加法。
㈠列式解决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也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我们先帮小蜜蜂来解决问题。
师:刚才小蜜蜂问我:从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同学们请你们小组之间讨论,该怎么解决?
列出式子。
学生列式讨论。
㈡算法探究: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交流算法)教师巡视。
老师根据巡视情况提示不同的算法,尤其是估算。
学生汇报算法:(可以根据巡视有选择的用展台展示学生的算式列法。
学生情况预设:
⑴估算:592接近600,384接近400,600+400≈1000(只),大约1000只。
⑵用计数器拨:先拨592,再加上384,个位上2个1加4个1得6,十位上9个1加8个1
得17,写7向百位进1,百位上5个百加上3个百,再加上进的1个百,共9个百,结果是976.
⑶列竖式计算
从个位加起两个1加四个1得6,十位上9个十加8个十是17个十,10 个十是一个百,向百位进1,百位上是5个百加3个百得8个百,再加上进的1个百得9个百,结果是976.
……
㈢算法优化,质疑新知。
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呢?为什么?学生交流后达成共识:笔算最简便。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大家观察一下,这道题跟我们以前学过的三位数笔算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进位。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万以内的笔算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今天做的这样的笔算要注意什么呢?
生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十位上的9加8得17,你是怎么写的?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先把相同位数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加深对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算理的理解。
㈣小试身手,新知运用。
同学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你能解决第一队和第二队共有多少只蜜蜂这个问题吗?独立解决,交流解决及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指名到黑板演示:
518+227=745(只)
老师点评学生的演示。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错误可以拿来在点评后展示,作为反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计意图:利用低年级学生的争强好胜的特点,趁热打铁,巩固深化新知,进一步弄清三位数加法(一次进位)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2、退位减法。
㈠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帮助小蜜蜂解决问题,现在我们的问题还没解决完呢?有没有信心来解决掉呢?
师出示问题:
⑴第一队比第二队少多少只?
⑵一队从家到果园比二队从家到花园多飞了多少米?
㈡解决问题,尝试计算。
在小组间交流算法,解决第1题。
全班交流。
生回答预设:
生1:我是用计数器拨的,边说边拨,先拨518,再减227,个位8个1减7个1得1,十位1个十减2个十不够减的,到百位去借1个百,十个十加上1个十是11个十,11个十减2个十,得9个十,百位被借走1个还剩下4个百,4个百减2个百还剩下2个百,结果是291。
生2:我是用竖式计算的:让学生到黑板演示。
个位8减7得1,十位1减2不够减,到百位借1,得11个十,11减2得9,百位被借走1剩4,4减2得2,结果是291.
……
㈢引导优化。
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开成共识:笔算既方便又准确。
㈣小试身手。
同学们,这道题是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下面自己试着解决第2题,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准确。
哪位同学想上台展示一下。
教师巡视。
师生共同交流:集体评议。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回顾这四道题的计算过程,想一想,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一次进位(退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课件显示)
先小组讨论交流。
师引导得出结论:三位数减法笔算时:
①相同的位数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减)起。
③如果是减法,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④如果是加法,要注意满十进1。
设计意图:进位(退位)减法是在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设计上尽量让学生在新知的基础上,根据满十进一的道理,体会不够减时向上一位借一当十的道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㈠课件展示课本第55页第2题:
设计目的:强化加减法的进位和退位的方法小组试拨完成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
㈡课件展示课本第55页第1题:
设计目的:检测学生对进退位加减法的应用。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展示解决。
用错误订正去加深对进退位加减法的处理理解。
㈢火眼金睛辨对错
设计目的:通过找错,加深对进退位的算理的理解。
㈣解决问题试身手
设计目的:独立完成,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后再相互订正,增加兴趣。
㈤拓展延伸:在下面相同的图形上填上相同的数字
设计目的:通过趣味练习题的创设,让学生自主解决体验计算的过程,从而学会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有哪收获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你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的吗?
预设:
生:我知道了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会用竖式计算。
生:我知道了三位数退位减法,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强化算法算理的掌握,综合提升学生新知的框架结构,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⑴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读情境图为依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
同时启发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地对同学的发言设疑,提出自己的所想、所感,把
想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加以解决。
在计算时,先让学生尝试一下怎么算,然后再对学
生所想进行优化得出结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表达能力。
⑵遵循学生天性,道法自然。
二年级学生好动、激情,所以在课堂上,我充分的利用这
种天性,避免数学计算枯燥,引导学生边学边练。
遵循相同算理的原则,让学生小试
身手,结合学习的新知,自己去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自
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满十进一”和“借
一当十”的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