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折 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
大转折 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大转折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纲一、法治建设的大转折与新起点1. 历史发展的脉络2. 高度重视法治建设3. 大转折4.新起点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一个目标2.一条道路3.五个原则4.六大任务正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的新起点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遵循。
按照总目标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期,建设法治中国可待。
本讲将从法治建设的大转折与新起点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个方面进行深刻阐释。
一、法治建设的大转折与新起点1. 历史发展的脉络我们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在进行法制建设,建国初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都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法制建设有如下表述:“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最后四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
现在称之为“老十六字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党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这是一个转折,形成了我党的基本路线。
这一基本路线一直在我党得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日前在讲话中仍然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这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基本判断始终是没有动摇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民主法制建设,我们之所以会在文革期间出现所谓的“十年浩劫“,主要的原因就是民主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甚至缺位。
因此,以史为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民主法制建设。
可以说,用制度来管人的这个理念实际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当中就已经跃然纸上。
2023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2023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心得体会2023年,是中国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年份。
在这一年,中国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并不断加强法治建设,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我认为,这一年的依法治国实践将会取得重要的成果,并给我国发展带来长远的影响。
首先,依法治国将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矛盾和问题也相应增加。
通过依法治国,可以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规范和法律体系,使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得到合理平衡。
依法治国的实践将确保各类犯罪行为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提高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同时,法治的实施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吸引国际投资,增加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依法治国能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在2023年,通过依法治国,可以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通过法律的力量,可以解决贫富差距、地域差异和教育不公等问题,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发展。
此外,法治的实施还能够加强环境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管,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再次,依法治国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
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是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将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法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这将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更有话语权,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
同时,依法治国的进展将给国际社会树立榜样,促进全球法治建设和国际合作。
最后,依法治国还将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
通过教育和宣传,让公众了解法律、尊重法律,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这将培养社会公民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法律道德,推动社会道德底线的提升,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同时,公民的法治意识的增强还将促进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提高公众对法治建设的认同和支持。
综上所述,2023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将会带来诸多的积极影响。
通过依法治国,可以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国家软实力,培养公民法治意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试卷(含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试卷(含答案)陈冬生《法治中国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上)一、判断题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的表现。
(√)2.“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落后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沉重的历史文化负担(√)3.法治建设是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
(×)4.只要增强宪法观念,单单依据宪法就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那么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的。
(√)6.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7.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措施。
(×)8.20世纪初,美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发起了一场揭露社会黑暗。
(√)9.党的十八届是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
(×)10.法令兴则国治国兴,法令耻则国乱国衰。
(√)陈冬生《法治中国与治理体系代化》﹝下﹞一判断题1领导干部的权利是否有效地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核心在于建立起(√)2市场主导型现代化要防范市场与权利搅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权贵资(×)3中国治理需要要“执政党权威”来支撑。
(√)4权威是一种心里现象,是由心理认同来确定的。
如果所有人都认同你,(√)5执政党的权威是无形的,不能买卖,只能按等级、按职位来定权威大小。
(×)6就政体体制而言。
西方所有国家都是实行议会民主、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制度。
(×)7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就是什么都要管(√)8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忽视了刑法、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9宪法确立了民主制度,规定了国家的一些权力属于人民,行政机关不(√)10法治政府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政府要把自身的权利自觉地限制在宪法的(√)赖先进《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一.判断题。
(难度0)1.“法治”的概念是中国法治本土化的产物。
大转折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试卷77分
大转折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试卷77分1、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正确错误2、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通过法治形成更加规范有序推进改革的方式。
正确错误3、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
正确错误4、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正确错误5、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错误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正确错误7、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正确错误8、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正确错误9、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正确错误10、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正确错误1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中国建设。
法制法治民主以上均错误12、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内容上看,宪法()。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比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1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司法独立党的领导依宪治国建立法治政府14、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科学执政依宪执政民主执政公平执政15、()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1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依宪执政民主执政依宪治国党的领导1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这一条规定了()。
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18、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全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全文2017-05-24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xx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决定约1.7万字,分七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xx所作的说明约1万字,分三部分:关于全会决定起草背景和过程;关于全会决定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关于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说明指出,全会决定起草突出了5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工作部署,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
二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治论法治。
三是反映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4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直面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力争提出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
五是立足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
说明还强调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司法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10个问题。
《决定》起草背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大转折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考试题答案
《大转折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单选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最佳答案前点击选择。
)1.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正确答案是:(D)A 依法治国B 党的领导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2.中国古代讲理法合一,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
正确答案是:(B)A 相互背离B 相辅相成C 完全统一D 完全相异3.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内容上看,宪法()。
正确答案是:(B)A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B 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C 比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D 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4.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
正确答案是:(D)A 依法治国B 执法为民C 公平正义D 党的领导多选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案前点击选择。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为不通过。
)1.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必须通过法治克服()倾向。
正确答案是:(A,B)A 短期化B 功利化C 长期化D 利益化2.法治建设的新起点是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起点、()、党内法治建设新起点。
正确答案是:(A,B,C,D)A 建设发展的新起点B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C 反腐倡廉的新起点D 法治实践的新起点是非题:1.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正确答案是:(A)A 是B 否2.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正确答案是:(A)A 是B 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是:(A)A 是B 否4.实现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正确答案是:(A)A 是B 否。
大转折 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
D. 依法治理
第27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 )。(多选题)(分值:4)
A.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28题、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必须通过法治克服( )倾向。(多选题)(分值:4)
A. 对
B. 错
第11题、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内容上看,宪法( )。(单选题)(分值:3)
A.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 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C. 比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D. 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12题、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 )。(单选题)(分值:3)
B. 错
第8题、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9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0题、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否题)(分值:3)
课件名称:大转折 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
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2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否题)(分值:3)
(定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PT课件
纲领性文献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 专题研究法治的 中央全会
第一次确定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的中央全会
第一次
第一次对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作出重大 决定的中央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深化改革提供动力, 也需要加强法治提供保障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 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 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 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 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 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落实责任制
严格确定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一)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 人员、吊销职业证书的律师和公 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
3 创新法治人才 培养机制
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研究机构法学教育 和法学研究阵地
(一)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 办事能力
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保 护和实现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编辑丨子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出发,总结历史经验、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新的历程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杆,我们党长期重视法治建设。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在局部执政的革命根据地,颁布宪法法律,探索和实践依法行政。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党由革命党成功转型为执政党后,宪法和一大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法治建设步入快车道。
但由于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搞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不足、思想准备不够、社会基础不牢,以至于“左”倾冒进、急功近利思想逐步占据上风,由反右斗争扩大化逐渐酝酿成灾难性的“文化大革命”。
在此期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长期休会,各级人民政府被革命委员会取代,公检法被砸烂,法治被废弛。
“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再次表明,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法治松弛,则国乱民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郑重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推进法治建设注入了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治国方略。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
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社会稳定、进步茂盛的重要保障。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一直是国家进步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中国全面推行依法治国,不息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从根本上强调的是法律的权威和作用。
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为公”的传统,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对等,一切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以依法治国为核心的进步道路。
2004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
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定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面依法治国得到更大力度的推行,立法、执法、司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法治环境和法治机构进一步完善。
二、加强立法和法律体系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在于完善立法和法律体系。
过去几年,中国加强了对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成功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如中国刑法、孩子权益保卫法、网络安全法等。
同时,政策、规章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立法制定过程中,重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科学制定、严把关、有效执行,增进了法律的公正、公平宁公开。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执法和司法改革,推动公检法等各项职能更加协同一致,提高了法律的执行力和权威。
三、推动法治观念的普及和宣扬法治建设除了依靠法律制度的完善,更需要法治观念的普及和宣扬。
中国加强了对法律知识的宣扬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多种途径向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制素养。
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法治宣扬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参与度和满足度。
政府也加强了对法律法规的宣扬和解读,增进了法律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法治观念的普及和宣扬,为全社会理性行事、文明守法提供了重要保障。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作者:闫越来源:《新长征》 2015年第1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提出,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提升,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勾画出更加清晰的奋斗愿景。
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涵十分丰富,是贯穿全会精神的一条主线,是理解《决定》内容的总纲。
它揭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方向、总抓手、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等,我们要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明确的信号,要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讲,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我国的法治建设,在性质和方向上,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这三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体框架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五大体系。
大转折 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下)试卷85分
大转折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下)试卷85分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正确2、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正确3、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正确4、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没有必要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错误5、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正确6、“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直接的理论根据。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执法为民理念自觉接受监督严格依法办事7、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的科学结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
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8、中国共产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9、“为政以德”所反映的“以德治国”理念,是我国古代()的经典部分,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儒家思想10、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宪法和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依据11、()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民主和法治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国家机关在维护宪法权威方面负有法定义务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法律的权威完全在于立法中是否体现了人民意志法律对人的社会生活具有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13、()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14、()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二是被法律赋予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尽责、不作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者:孙宝洪来源:《新长征》 2014年第12期孙宝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进程的重要性《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的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法律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所以,《决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显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30 多年的改革实践说明,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就是革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必须把改革纳入法治建设轨道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说明中进一步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
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转折和新起点
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转折和新起点杨小军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导各位大家好!,我们这一讲的内容是,关于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主要精神。
我们的题目叫做中国法治建设,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转折与新的起点。
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呢是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四中全会它的这个和以前的这个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它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上。
第二个呢,想讲一讲四中全会标明我党对依法治国的重视的程度,重视的状态。
第三个想讲一讲,四中全会所显现出来的关于依法治国的那些转折。
第四个问题呢,想讲一讲,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采取了一些新的起点。
下面我们就来讲介绍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依法治国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一个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于依法治国,我们国家搞法治建设,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其实从建国以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一直在推行法治,包括建国初的大量的这个形势政策和形势方面的法律等等,包括婚姻法啊,调整婚姻家庭关系和继承关系的婚姻法,还有宪法共同纲领等等。
但是我们要提的第一个脉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个十一届三中全会当中,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一项就是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的确定,另外一项就是关于民主法治建设的讨论和决定。
在关于民主和法治建设这一部分,有这样一段话,可以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这个方面的这个内容,它是怎么写的,它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我们可以注意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对法治建设高度重视的一次会议,因为这次会议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第一次。
那么文化大革命这个的它的这种的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除了是我们对这个党和国家的这个中心工作,它偏离了这个经济建设,因此它需要转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另外一个,一个形成十年浩劫的一个原因呢,就是民主法治的建设受到了削弱,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们建设法治依法治国的一个新的大的起点。
四中全会开启依法治国的新起点
四中全会开启依法治国的新起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将建立起来一个新的体系——“法治体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标签:四中全会依法治国新起点面对世情、党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要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适应新情况、新形势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鲜明地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论断,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方向、道路、抓手,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一、法制体系基本状况建国以后,我们党在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依法治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依法治国新的起点1.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的就是要把领导干部已习惯的行政思维、领导思维、管理思维转变为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要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典范,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使运用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应成为领导干部“依法执政”和管理社会的基本功。
2.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改革提到了更加突出、紧迫的议事日程。
改革已成为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政 府 是 否 履 行 了职 责 , 且 关 注 政 府 而
是 否依 照 法定权 限和程序 履行 职责 ;
不 仅 关 注 政 府 应 该 做 什 么 , 且 关 注 而
政 府 不 能做 什 么 ; 仅 关 注政 府 为 什 不 么这 么做 , 且 关 注 政 府 凭 什 么这 么 而
现全 面建设 小康社 会的各 项 目标任务
创 造 更 加 良好 的 法 治 环境 ,提 供 更加
有 力 的 法 治保 障 。
发、 创新的 源泉充分涌流 。 学发展观 科
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 求完善 以人 为
本 、 障人 权 、 共 服 务 等 方 面 的法 律 保 公
制度 并严格执行 , 使人的尊严 、 价值和 应 经济社会发展 中 出现的新 情况 、 新
大 力推 进 依 法行 政 、加 快 建 设 法 治政
府。
目 。科学发展观作为 法治政府建设 标
的重要 指 导 方 针 。它所 蕴 涵的 目标 与 原 则 需要 通 过 法 治 政 府 建 设 来 实现 。
依法 治国基 本方略 、加快 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作 出了新的部署 ,特 别是 把 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 效作 为实现 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奋 斗 目标 的新要 求
进依法 行政 、 切实 加 强法治政 府建 设
一 国务 院法 制办公 室主任 曹康泰 科 学发展观是我 国法治政府 建设
的重要指导方针。以科 学发展观 为指 导 ,在新 的历 史起点上全面推 进依 法
行政 、 加快 建 设 法 治 政府 , 当前 和 今 是 后 一 个 时 期 政 府 法 制 工 作 的 首 要 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解读核心提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什么时候重视法治,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的重大意义:《决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描绘了建设依法治中国的总蓝图,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部署,发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动员令,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宣言和行动纲领,在中国法治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
“法律是人类最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驾驶自然,而法律使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驶自己。
”——E·博登海默(美)一、准确把握全会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具体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X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是贯穿《决定》的主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X的作用。
(二)实现总目标,必须坚持五项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XX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刘春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我们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大家知道,2014年的10月20号至23号,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这个主题。
而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处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所以在2013年的11月,18届三中全会,就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那么这个决定,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改革大业,改革开放的巨大工程的一个大布局、大规划、大蓝图。
那么我们知道,我们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方方面面,千头万绪都要围绕改革的主题来组织,来推动。
那么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这么一个复杂的庞大的事业,你怎么组织,需不需要有一系列清晰的规范,来规范我们相互之间的合作,来解决改革开放中,我们面对的障碍,困难和难题。
这就把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凸显出来。
所以今年四中全会决议的主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推进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主题,所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我们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的。
所以我们说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根据决定全会的精神,进行积极探索,大量创新,就是我们在新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需要加大力度重视要完成的一件重点工作。
所以我们从四中全会的重要性、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以及从改革开放要进一步深化,他一点都离不开法制建设的这个必要性,我们来谈,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所以在下面,我准备分两大问题,我们如何认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第一个大问题,我们想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重大作用,这第一个大问题,那第二大问题,我们要谈,在新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宏大的,复杂的、伟大的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权治
C. 法治
D. 德治
第13题、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 )。(单选题)(分值:3)
A. 依法治国
B. 执法为民
C. 公平正义
D. 党的领导
第14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单选题)(分值:3)
A. 依宪执政
B. 民主执政
D. 体系的转折
第25题、党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 )。(多选题)(分值:4)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法
第26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 )。(多选题)(分值:4)
A. 依法治国
B. 依法执政
C. 依宪治国
D. 党的领导
第15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单选题)(分值:3)
A. 科学执政
B. 依宪执政
C. 民主执政
D. 公平执政
第16题、(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单选题)(分值:3)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对
B. 错
第5题、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6题、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通过法治形成更加规范有序推进改革的方式。(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7题、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否题)(分值:3)
A. 对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法
第22题、当前的形势与任务决定我国必须重视法治建设,包括( )。(多选题)(分值:4)
A. 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B. 改革的形势与任务
C. 社会转型形势与任务
D. 反腐倡廉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形势与任务
第23题、关于法治的议题主要有( )。(多选题)(分值:4)
A. 第一次在建党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
第1题、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2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3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4题、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否题)(分值:3)
B. 第一次在建国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
C. 第一次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了中央全会的主题
D. 第一次中央全会以法治为题作出重要决定
第24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大转折,其中包括( )。(多选题)(分值:4)
A. 认识的转折
B. 战略的转折
C. 布局路径的转折
C. 依法行政
D. 依法治理
第27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 )。(多选题)(分值:4)
A.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28题、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必须通过法治克服( )倾向。(多选题)(分值:4)
A. 对
B. 错
第4题、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5题、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6题、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通过法治形成更加规范有序推进改革的方式。(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7题、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否题)(分值:3)
A. 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第19题、2005年4月1日,我国又有34部法律、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国家级法规17部,地方级法规17部。34部法规的实施说明了( )。(单选题)(分值:3)
A. 我国的法制在不断健全
B. 法律是可以随意制定的
C.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
D. 法律是人们生活的最高准则
A.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剩余时间:51分54秒
课件名称:大转折 新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
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A. 人治
B. 权治
C. 法治
D. 德治
第13题、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 )。(单选题)(分值:3)
A. 依法治国
B. 执法为民
C. 公平正义
D. 党的领导
第14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单选题)(分值:3)
A. 依宪执政
B. 民主执政
D. 以德治国
第17题、当前,政法各部门相继提出了诸如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等一系列的规定和办法,这集中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的( )要求。(单选题)(分值:3)
A.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C. 坚持秉公执法
D. 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第18题、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单选题)(分值:3)
C. 依法行政
D. 依法治理
第27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 )。(多选题)(分值:4)
A.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28题、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必须通过法治克服( )倾向。(多选题)(分值:4)
D. 以德治国
第17题、当前,政法各部门相继提出了诸如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等一系列的规定和办法,这集中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的( )要求。(单选题)(分值:3)
A.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C. 坚持秉公执法
D. 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第18题、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单选题)(分值:3)
B. 第一次在建国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
C. 第一次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了中央全会的主题
D. 第一次中央全会以法治为题作出重要决定
第24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大转折,其中包括( )。(多选题)(分值:4)
A. 认识的转折
B. 战略的转折
C. 布局路径的转折
A. 对
B. 错
第8题、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9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0题、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1题、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内容上看,宪法( )。(单选题)(分值:3)
A.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 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C. 比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D. 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12题、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 )。(单选题)(分值:3)
第20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 )。(单选题)(分值:3)
A. 依法治国
B. 执法为民
C. 公平正义
D. 党的领导
第21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特征是( )。(多选题)(分值:4)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A. 短期化
B. 功利化
C. 长期化
D. 利益化
第29题、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必须做到( )。(多选题)(分值:4)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第30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说是( )。(多选题)(分值:4)
A. 对
B. 错
第11题、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内容上看,宪法( )。(单选题)(分值:3)
A.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 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C. 比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D. 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12题、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 )。(单选题)(分值:3)
A. 短期化
B. 功利化
C. 长期化
D. 利益化
第29题、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必须做到( )。(多选题)(分值:4)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